政策性农业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4 06:21: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政策性农业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策性农业险在加强农民预防能力的作用
2006年以来,浙江省成功实施了大约为三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保险道路,这对农民在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化农业的蓬勃发展,广大农民朋友的保险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建立一个更为健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一、新时期对农业保险经营坏境的认识以及功能的思考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小、低投入、低效益并且粗放经营。由于农业风险复杂,保险经营技术要求高,农业经营的效益却很低,因此在农业保险上出现供给不足、需求乏力等状况,农业领域缺乏商业保险制度生存的环境和土壤。而在今天,农业加速转型和市场开放的形势下,农业保险经营环境发生悄然变化。在目前我国农业出现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农业保险除了对农业生产实施事前后的经济补偿、稳定农民收入等功能外,其功能还在拓展延伸。
(一)对农业保险经营环境的再认识
农业风险的性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集中性加剧,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必将促进农业增长有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资本与技术变高。现代农业如温室、孵化车间、良种、胚胎等技术的采用对知识、资本、技术等要素依赖性增强。这种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使得农业风险更为集中、损失强度可能加大,这就迫切需要能够化解农业经营风险的农业保险支持;二是农业风险的关联度增强,在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发展下,农业产业得到很大延伸,农业风险的变化也会导致多个产业如农业加工、服务业的波动。承担风险主体与风险因素发生变化。在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下,农业投资、经营、生产职能出现了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趋势,承担风险的主体包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户、农场、企业等,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农业保险服务对象出现多元化特点。由于现代的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风险因素在发生改变,比如机械化养殖场、大棚等车间型的生产方式出现,一些不可保的风险也被纳入保险范围,高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不可预测的挑战,保险公司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定要扩大经营范围、改善经营技术。
(二)对农业保险功能的思考
政策性农业险发展模式实证分析
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有机结合,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基于政府扶持和财政补贴,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作为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中山市积极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构建和完善经验,在受灾农户救助、灾后生产恢复、农户风险意识培养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中山市在农业政策保险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
一、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和现状考察
中山市自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山分公司多次试办保险业务,均因农业保险风险过大,发生严重亏损而被迫停办,发展曲折。2007年,省委农办决定在中山等九个地级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中山市农业政策性保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8年6月出台的《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细则》明确从2008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800万元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市级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的农户进行保费补贴,巨灾超赔再保险费补贴及市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为推动农业保险开支的其他费用。2010年,鉴于中山市镇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费补贴承担也进行了调整。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全额承担保险费补贴;其余镇区由镇区财政承担保险费补贴的60%,市级财政承担保险费补贴的40%;市围垦公司承担管理范围内保险费补贴的60%,市级财政承担保险费补贴的40%。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包括:水稻、香蕉、杂果、蔬菜、花卉、水产、能繁母猪、牲畜、家禽以及农机具综合保险。补贴标准方面,水稻、能繁母猪保险,市、镇区两级财政补贴保险费的80%;其他保险项目,市、镇区两级财政补贴保险费的40%。2009年,中山市共承保水稻种植保险102118亩,保险费收入199.4万元,赔付59.6万元,赔付率为30%,其中种植大户自费投保水稻补充保险11026亩,保费收入6.1万元;承保能繁母猪33160头,保险费收入198.96万元,赔付65.7万元,赔付率33%;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206117户,保险金额20.61亿元,保费收入115.4万元,尚未发生赔付。保险公司发挥管理风险的优势,在没有政府直接补贴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逐渐积累实现了持续发展。
二、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分析
农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因此,政府应该在农业保险的推进过程中提供资金支持、进行组织协调、发挥宏观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基于以上思路,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政府推动模式进行,初步形成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方式。实际开展方面,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商议,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由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山中心支公司承保出单,然后以分保方式将部分保险责任以再保险的方式转到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在中山市组建专业团队并以太平洋保险公司名义经营。具体流程上,投保流程是农户向村委会提出投保的意愿,村委会汇总后以投保清单方式填报镇农业服务中心,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为投保人,统一向保险公司投保。理赔流程是发生保险责任事故造成损失的,农户向村委会汇报损失情况,经村委会组织核查后,汇总填报农业服务中心。保险公司以镇为单位对损失的情况进行抽查。对全损或推定全损的,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约定据实赔偿给农户;对部分损失的,保险公司以数理统计方式与镇农业服务中心商定受损农作物的平均损失率,以此计算部分损失的赔付金额。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民主评议,以保险救助方式支付给农户。保费支付方面,市、镇区两级财政补贴水稻保险费的80%;经营规模达到7.5亩遇上的农户可以选择自己另外支付20%购买补充保险。赔偿方面,分为保险赔偿与保险救助两种方式。对于购买了补充保险并且遭遇重大损失(损失超过90%)的农户实行保险赔偿,而参加了补充保险但是没有达到重大损失程度以及没有参加补充保险但是达到重大损失程度的农户实行保险救助。
三、对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评价
政策性农业险发展模式实证分析
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有机结合,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基于政府扶持和财政补贴,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作为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中山市积极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构建和完善经验,在受灾农户救助、灾后生产恢复、农户风险意识培养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中山市在农业政策保险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
一、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和现状考察
中山市自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山分公司多次试办保险业务,均因农业保险风险过大,发生严重亏损而被迫停办,发展曲折。2007年,省委农办决定在中山等九个地级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中山市农业政策性保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8年6月出台的《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细则》明确从2008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800万元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市级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的农户进行保费补贴,巨灾超赔再保险费补贴及市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为推动农业保险开支的其他费用。2010年,鉴于中山市镇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费补贴承担也进行了调整。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全额承担保险费补贴;其余镇区由镇区财政承担保险费补贴的60%,市级财政承担保险费补贴的40%;市围垦公司承担管理范围内保险费补贴的60%,市级财政承担保险费补贴的40%。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包括:水稻、香蕉、杂果、蔬菜、花卉、水产、能繁母猪、牲畜、家禽以及农机具综合保险。补贴标准方面,水稻、能繁母猪保险,市、镇区两级财政补贴保险费的80%;其他保险项目,市、镇区两级财政补贴保险费的40%。2009年,中山市共承保水稻种植保险102118亩,保险费收入199.4万元,赔付59.6万元,赔付率为30%,其中种植大户自费投保水稻补充保险11026亩,保费收入6.1万元;承保能繁母猪33160头,保险费收入198.96万元,赔付65.7万元,赔付率33%;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206117户,保险金额20.61亿元,保费收入115.4万元,尚未发生赔付。保险公司发挥管理风险的优势,在没有政府直接补贴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逐渐积累实现了持续发展。
二、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分析
农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因此,政府应该在农业保险的推进过程中提供资金支持、进行组织协调、发挥宏观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基于以上思路,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政府推动模式进行,初步形成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方式。实际开展方面,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商议,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由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山中心支公司承保出单,然后以分保方式将部分保险责任以再保险的方式转到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在中山市组建专业团队并以太平洋保险公司名义经营。具体流程上,投保流程是农户向村委会提出投保的意愿,村委会汇总后以投保清单方式填报镇农业服务中心,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为投保人,统一向保险公司投保。理赔流程是发生保险责任事故造成损失的,农户向村委会汇报损失情况,经村委会组织核查后,汇总填报农业服务中心。保险公司以镇为单位对损失的情况进行抽查。对全损或推定全损的,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约定据实赔偿给农户;对部分损失的,保险公司以数理统计方式与镇农业服务中心商定受损农作物的平均损失率,以此计算部分损失的赔付金额。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民主评议,以保险救助方式支付给农户。保费支付方面,市、镇区两级财政补贴水稻保险费的80%;经营规模达到7.5亩遇上的农户可以选择自己另外支付20%购买补充保险。赔偿方面,分为保险赔偿与保险救助两种方式。对于购买了补充保险并且遭遇重大损失(损失超过90%)的农户实行保险赔偿,而参加了补充保险但是没有达到重大损失程度以及没有参加补充保险但是达到重大损失程度的农户实行保险救助。
三、对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评价
政策性农业险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为协助广大农户化解自然灾祸,加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近年来,依据中心有关部署,依照“县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自立自愿、协同推进”的准则,各地先后启动施行了水稻、油菜等栽种业保险和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养殖业保险。笔者以湘西州县为例,现就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谈点观点。
一、相关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转状况
(一)水稻、油菜保险。年,依照中心、省、州有关工作部署,县里出台了政办发〔〕7号文件,启动了水稻保险试点工作。年施行了水稻和油菜栽种保险。
1、保费交纳状况
①水稻:年,依据全省统一规范(每季每亩物化本钱240元),全县水稻栽种保险综合险费率为7%,即每季每亩保费16.8元。全县完成投保面积17.1万亩,占昔时水稻栽种面积29.5万亩的58%,投保农户7.4万户,为全县农户总数的67%。交纳保费287.5万元,个中中心、省财务按50%的比例补助143.7万元;州财务按15%的比例,补助43.1万元;县财务按23%的比例,补助66.4万元;农民按12%的比例,担负34.2万元。年,我县水稻保险的综合险费率仍按年规范执行为,全县完成投保面积23.9万亩,为昔时栽种面积的80.7%,交纳保费401.8万元,个中中心、省财务按60%的比例,补助241.7万元;州财务按15%的比例,补助60.2万元;县财务按19%的比例(文件规则不少于15%),补助76.5万元;农民依照1元/亩(担负比例6%),交纳保费23.9万元。
②油菜:依照每亩物化本钱的6%核算综合险费率,即每亩保费9元。年我县方案投保8万亩,应交纳保费72万元,个中国家、省、州财务依照35%、25%和15%的比例,应补助54万元,县财务按15%的比例应补助10.8万元,农民担负7.2万元,占总保费的10%。
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积极性提高论文
[摘要]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风险保障的重要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能不能搞起来、能不能搞好的关键。调动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需要政府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税收、法律等方面的扶持。但如何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顺利实施,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财税支持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风险保障的重要性。而农业保险的“三高”(高风险性、高赔付率、高亏损率)特征决定了没有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就难以实现可持续经营。2007年以来在全国6个省区试点推行、现全国有近九成省份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种财政补贴型保险。其实质是政府通过在保费方面的补贴支出,并通过大面积的普及推广,将可能出现的农业生产风险部分转移到保险经营主体和未受灾农户,从而既达到保障农业生产的目的,又适当减轻政府巨额救灾支出压力。在这种保险模式下,能否调动农户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商业保险公司、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互助保险公司、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等)的积极性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能不能搞起来、能不能搞好的关键。各地试点表明,保证并尽量提高政府的保费补贴支出对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起了重要作用,但如何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参与积极性,以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顺利实施仍是值得探究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影响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的障碍分析
尽管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财政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减轻了农民付费的成本,提高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缓解了以往农业保险“农民保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的尴尬局面,但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一些客观障碍仍存在,影响了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1农业保险的高风险使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综合赔付率居高不下。农业产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产业,农业保险承保的风险不仅发生频率大,而且损失集中、覆盖面广,其赔付率要远远高于一般的财产保险。以许多国家的经验,农业保险经营组织的综合赔付率(即赔偿与收入保费之比)一般都很高。以美国为例,1982~2004年只有6年赔付率低于1。在有的发展中国家,其赔付率经常达到2以上,甚至更多,均高于保险界公认的70%的临界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能够完全覆盖灾害赔偿和管理费用。另外农业风险由于其时间和空间的高度相关性,一旦发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使大面积范围内的保险对象同时发生灾害事故,遭受巨灾损失,导致保险公司难以承担起赔付额以致亏损严重。
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意见
各镇乡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为了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保护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府发〔20*〕4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筹资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投保人灾后恢复生产和保险机构可持续经营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行试点工作。
(二)基本原则。
农业险发展策略研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对农业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二者存在紧密的联系,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促使加工、种植、农产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农业发展过程中弱质性特征表现明显。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承担各种风险,一方面是自然灾害等产量风险,另一方面还好承担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影响导致的价格风险。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农产品在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下流程更加频繁,农产品流通的公共物品性和农业的弱质性从根本上要求政府需要对其实施保护,保证农业核心利益得到体现。所以农业政策性保险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农业政策性保险是政府对农业保护、促进农产品正常供给、防范农业产业化风险的重要举措。
1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一系列进展,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方向迈进。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看,虽然传统型农业在逐步缩小,现代化农业的规模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但是我国农业的弱质性特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弱质性特征没有得到根本性消除,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从根本上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看,传统农业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传统农业需要政府政策的保护和扶持。从传统农业的发展特点看,其风险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导致其产量的下降风险,同时还有农业丰收之后产生的收益性下降问题。从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产品风险角度看,需要政府运用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对农户进行补贴,如果是农产品丰收之后造成的收益性下降风险同样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性保险对农户进行补偿。农民丰收之后其收益性会发生变化,农业政策性保险对传统农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粮食需求弹性角度进行分析,当粮食丰收的情况下,粮食的供应量会增加,但是粮食的价格会随着粮食产量的上升而下降,导致农民的整体收益性下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粮食缺乏需求弹性。从粮食供应角度看,农户供应粮食满足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粮食生产与其他商品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其具有公共物品性特征。但是从农户收益角度看,粮食越是丰收农户的收益性下降越快。因此政府需要承担粮食丰收之后造成农民收益下降的风险,或者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会下降,粮食供应将会产生问题,这对我国粮食安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政府需要通过农业政策性保险保障农民收益。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和保护,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导致农业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农业产业化导致农业加工、种植、农产品流通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农业的弱质性说明即使农业产业化承担自然灾害的风险比较小,但是也要承担第二第三产业的价格风险。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导致农业产业链增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增加,农业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通过对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需求状况对农民收益性影响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对现代农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纺织工业品分析可以看出,农产品原料的深加工品供需状况,当纺织品的供应量增加的时候,其价格发生下跌,纺织品生产企业获取的收益比农户获取的收益要多,所以纺织品工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弹性。
2现代农业保险模式缺陷研究
当前我国拥有多家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服务,比如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公司。但是只有安华保险公司在代替政府开展政策性保险服务。从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实施情况看,主要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政府给这些商业保险公司一定补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担一部分费用,农户承担少量费用的保险管理模式。这种农业政策性保险模式具有自身的缺陷性,因为商业保险公司毕竟是做商业保险出生的,其对农业生产的特征并没有全面把握,其在保险过程中会呈现一定的问题,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过程中需要专业化保险公司承担保险业务,可以保证各项保险业务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实际,对整个农业保险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通过对农业实施商业性保险之后农民收入状况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农业政策性保险产生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商业性保险对农户收入产生的影响。商业保险机构对受保农户确定无差别收益曲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真正发生了巨灾,或者农产品价格出现的下跌,农民获取的补贴通常情况下比较少,与农民收益预期相差甚远,所以可以看出有商业保险机构代办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保险作用很少,无法真正弥补自然灾害、价格下跌等问题造成的农业收益下降问题。因此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缺陷,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相关措施,规范农业政策性保险实施,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行机构,保证投保农民真正获取收益,促进我国农业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3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支农政策研究
农业保险推进策略研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对农业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二者存在紧密的联系,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促使加工、种植、农产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农业发展过程中弱质性特征表现明显。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承担各种风险,一方面是自然灾害等产量风险,另一方面还好承担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影响导致的价格风险。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农产品在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下流程更加频繁,农产品流通的公共物品性和农业的弱质性从根本上要求政府需要对其实施保护,保证农业核心利益得到体现。所以农业政策性保险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农业政策性保险是政府对农业保护、促进农产品正常供给、防范农业产业化风险的重要举措。
1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一系列进展,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方向迈进。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看,虽然传统型农业在逐步缩小,现代化农业的规模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但是我国农业的弱质性特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弱质性特征没有得到根本性消除,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从根本上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看,传统农业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传统农业需要政府政策的保护和扶持。从传统农业的发展特点看,其风险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导致其产量的下降风险,同时还有农业丰收之后产生的收益性下降问题。从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产品风险角度看,需要政府运用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对农户进行补贴,如果是农产品丰收之后造成的收益性下降风险同样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性保险对农户进行补偿。农民丰收之后其收益性会发生变化,农业政策性保险对传统农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粮食需求弹性角度进行分析,当粮食丰收的情况下,粮食的供应量会增加,但是粮食的价格会随着粮食产量的上升而下降,导致农民的整体收益性下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粮食缺乏需求弹性。从粮食供应角度看,农户供应粮食满足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粮食生产与其他商品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其具有公共物品性特征。但是从农户收益角度看,粮食越是丰收农户的收益性下降越快。因此政府需要承担粮食丰收之后造成农民收益下降的风险,或者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会下降,粮食供应将会产生问题,这对我国粮食安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政府需要通过农业政策性保险保障农民收益。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和保护,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导致农业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农业产业化导致农业加工、种植、农产品流通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农业的弱质性说明即使农业产业化承担自然灾害的风险比较小,但是也要承担第二第三产业的价格风险。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导致农业产业链增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增加,农业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通过对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需求状况对农民收益性影响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对现代农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纺织工业品分析可以看出,农产品原料的深加工品供需状况,当纺织品的供应量增加的时候,其价格发生下跌,纺织品生产企业获取的收益比农户获取的收益要多,所以纺织品工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弹性。
2现代农业保险模式缺陷研究
当前我国拥有多家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服务,比如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公司。但是只有安华保险公司在代替政府开展政策性保险服务。从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实施情况看,主要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政府给这些商业保险公司一定补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担一部分费用,农户承担少量费用的保险管理模式。这种农业政策性保险模式具有自身的缺陷性,因为商业保险公司毕竟是做商业保险出生的,其对农业生产的特征并没有全面把握,其在保险过程中会呈现一定的问题,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过程中需要专业化保险公司承担保险业务,可以保证各项保险业务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实际,对整个农业保险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通过对农业实施商业性保险之后农民收入状况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农业政策性保险产生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商业性保险对农户收入产生的影响。商业保险机构对受保农户确定无差别收益曲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真正发生了巨灾,或者农产品价格出现的下跌,农民获取的补贴通常情况下比较少,与农民收益预期相差甚远,所以可以看出有商业保险机构代办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保险作用很少,无法真正弥补自然灾害、价格下跌等问题造成的农业收益下降问题。因此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缺陷,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相关措施,规范农业政策性保险实施,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行机构,保证投保农民真正获取收益,促进我国农业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3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支农政策研究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问题与对策
1鞍山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特点
1.1农险业务量呈现连年增长态势
以人保财险鞍山分公司的农险业务为例,自2010年至2013年,无论是总承保面积还是保费收入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近年来鞍山地区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产业格局调整所带来的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加大是分不开的。
1.2农业保险费补贴水平较高
鞍山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实行“低保额、全覆盖、重补贴”模式。根据本市农业生产特点,将所辖的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千山区(含市区)凡从事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生产的农户均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对象,纳入各级财政农业保险补贴范围。明确规定,鞍山市农业种植业生产保险费补贴范围为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各级财政保险费补贴比例为80%,其中:县级财政10%;市级财政10%;省级财政25%;中央财政35%;参保农户自行承担剩余的20%[5]。2010年,鞍山市政府出台了《鞍山市2010年种植业、设施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规定除从事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生产的农户外,在种植业补贴品种中又新增加了小麦,并且将鞍羊线、鞍营线、张庄线从事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生产的农户也列为农业政策保险补贴对象,纳入各级财政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具体采取的补贴方式为:省级财政按保费数额的20%补贴;市级财政按保费数额的15%补贴;县级财政按保费数额的15%补贴,其余50%保费由参保农户自行承担。以2010年为例,当年鞍山地区参保粮油作物面积达到131.64万亩,设施农业达47.22万延长米(由中华联合财险承保),保额总计58.53亿元。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费总额3485.38万元,财政补贴达2755.29万元[10]。
1.3农业保险理赔工作及时迅速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意见
为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救灾保障机制,提高灾区重建能力,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通知》(浙政发〔20*〕22号)和《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面工作的实施意见》(金政办发〔20*〕18号)精神,决定在全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现就我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保护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逐步扩大保险品种范围,兼顾保险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和农户参保意愿,以保大灾、保大户、保主要品种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共保经营”为主、“互保合作”等为辅的运作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保障。
二、试点范围和品种
(一)试点范围
20*年我市政策性农业试点范围为全市所有镇乡和街道,实现全市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