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权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4 03:33: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侦查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侦查权

职务犯罪侦查权重构思索

职务犯罪侦查机关的权力配置不仅涉及国家的司法体制,还与该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关系密切,甚至受到国内职务犯罪严重程度的影响。因而,机构权力配置在不同国家具有多样化的表现,这为学者们讨论这一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

社会对职务犯罪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学者们对侦查权配置的无限遐想。在众说纷纭的学说之中,从现有的法律规定出发,考察制度实践中的运作,发现其中真正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侦查权的配置

由于职务犯罪的特殊性,各国除了赋予侦查机关普通侦查权{1}以外,还要赋予侦查机关的特殊权力,以实现侦查的较好效果。由于一般侦查权的普遍性,以及职务犯罪对侦查权的特殊要求,特殊侦查权在反腐败案件中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因此,在此笔者主要讨论侦查机关的特殊侦查权。

(一)更为便捷、更有约束力的特别调查权

为了强化职务犯罪的程序控制,各国一般都赋予了追诉机构较大的权力,使其在行使权力时,更加便捷、更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侦查权重构透析

职务犯罪侦查机关的权力配置不仅涉及国家的司法体制,还与该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关系密切,甚至受到国内职务犯罪严重程度的影响。因而,机构权力配置在不同国家具有多样化的表现,这为学者们讨论这一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

社会对职务犯罪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学者们对侦查权配置的无限遐想。在众说纷纭的学说之中,从现有的法律规定出发,考察制度实践中的运作,发现其中真正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侦查权的配置

由于职务犯罪的特殊性,各国除了赋予侦查机关普通侦查权{1}以外,还要赋予侦查机关的特殊权力,以实现侦查的较好效果。由于一般侦查权的普遍性,以及职务犯罪对侦查权的特殊要求,特殊侦查权在反腐败案件中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因此,在此笔者主要讨论侦查机关的特殊侦查权。

(一)更为便捷、更有约束力的特别调查权

为了强化职务犯罪的程序控制,各国一般都赋予了追诉机构较大的权力,使其在行使权力时,更加便捷、更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查看全文

职务犯罪侦查权研究论文

一、关于职务犯罪侦查权归属争论的误区

在我国反腐败结构功能体系中,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理想功能相当强大,不仅对包括村干部在内的所有公务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使侦查权,对职务犯罪中牵涉的部分非公务人员犯罪如行贿罪及与利用职便的公务人员共同犯罪行使侦查权,还对部分公务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犯罪行使机动侦查权。但是,现行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出现了功能弱化现象,尤其是出现了非功能与反功能。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立法设计的理想化。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功能的弱化已经引起了反腐败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力格局的变化。

笔者认为,学界在研讨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归属和替代问题时,陷入一个绝对化的误区或者说对象错误。即始终将职务犯罪侦查权作为一个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来研究,忽略了现行法对职务犯罪范围的设定本身是否合理以及在关于职务犯罪的人为界定范围之内是否具有基于侦查便利的管辖划分必要这两个基础性前提。尽管有学者指出了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侦查案件管辖范围的划分标准的不科学甚至有悖民主和平等价值,但却没有提出建设性的调整意见。同时,上述的观点或者将侦查权对监督权的支撑功能混同于侦查权的监督功能,或者将侦查功能与监督功能绝对地对立起来,没有从作为子功能系统的侦查权对整个检察权功能体系的贡献以及与诉讼监督功能和公诉功能之间的互惠性角度对检察机关的侦查权进行反思与重构。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功能更新

关于检察权中侦查功能的更新问题,笔者的设计思路是:(1)以支撑诉讼监督功能为必要并保障支撑的充分有效;(2)对诉讼监督功能和一体化的公诉功能没有直接贡献的职务犯罪侦查权,按照最有利于侦查的原则划归公安机关或监察机关;(3)拥有一定限度的机动侦查权,对民事、行政公诉过程中发现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或直接立案侦查或指挥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应对形势变化产生的新型犯罪,填补侦查权主体多元化可能造成的盲区。

(一)剥离与诉讼监督无直接关联的职务犯罪侦查权

查看全文

侦查权司法控制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侦查权是一种具有行政权和司法权双重特征的特殊的国家权力。目前我国的侦查权司法控制严重欠缺,为了构建合理的侦查权司法控制体系,可以从确立令状制度、司法审查制度,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侦查权性质令状制度司法审查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侦查权的性质分析

侦查权是国家侦查主体,为实现侦查目的,依照法定的侦查程序,运用特定的侦查手段开展侦查活动的权力。侦查权的性质归属是研究侦查权司法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认为侦查权是司法权,那么侦查程序就是一个司法程序,侦查机关就是司法机关,侦查机关的决定就有司法终局性,而没有法官介入的必要。如果认为侦查权是行政权,那么侦查程序就相当于行政程序,考虑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则在侦查程序中就有引入司法控制的需要了。

目前,关于侦查权的性质问题大致有三类观点:一娄认为,侦查权本质是属于司法权。一类认为,侦查权本质是属于行政权。还有一类观点认为,侦查权兼有司法权和行政权特征。

关于侦查权的性质问题,笔者有如下看法:

查看全文

小议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大潮,检察机关行使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开始屡遭质疑。本文经过论述证明我国职务犯罪的侦查权授予检察机关是历史的选择,是现实的需要。

关键词:职务犯罪检察机关侦查权

一、职务犯罪侦查的概述

职务犯罪侦查的本质就是检察机关通过依法行使刑事侦查权,证实极少数执法人员的犯罪行为,运用强制手段强行纠正或者防范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严重偏差,追究实施职务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监督国家工作人员忠实的执行法律,最终有效的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的行使。检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这一侦查行为,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防止和遏制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体现了权力对于权力的制约,

通过审视我国的法律条文,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检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具有独占权。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第18条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的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权立案侦查。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包括:(1)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4)其他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此类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

我国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是带有监督执法的性质,是检察监督的具体再现。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性质的重要体现,法律监督的根本重在对执法者的监督,否则,检察机关的监督必然是软弱的、苍白的,宪法规定的这种法律监督也就形同虚设了。二是职务犯罪侦查手段目前受到明显的限制。技术侦查有着一般侦查措施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是收集犯罪线索的卓越手段,是获取犯罪证据的重要捷径,是突破案件的强大的杀手锏。而且技术侦查是在被追诉者及一般公众均不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能够避免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措施,所获取的证据通常比较真实可靠,腐败分子往往闻之色变。如果将其应用在职务犯罪侦查中,重要的是最终能够给证明无罪的犯罪嫌疑人的名誉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避免给其所从事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但是由于法律对检察机关使用技术侦查没有作出任何规定,按照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得为的法治原则,因此人民检察院并不能使用技术侦查。总之,检察机关采取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所能采取的侦查手段较为有限。再次,侦查对象限于公务人员犯罪。从多数国家的规定看,由检察机关独享有或者领导的职务犯罪侦查案件不仅包括公务人员犯罪,而且包括私人企业中出现的贪污贿赂。后者在现实生活中更为严重,由检察机关进行侦查更为适当。最后,对侦查权的控制监督主要来自内部。不管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都普遍建立了针对侦查行为的司法授权和审查机制,对职务犯罪的侦查也不例外。而在我国,虽然人大、律师、当事人等方面对职务犯罪侦查也有一定的监督,但是基于侦查权行使的秘密性,封闭性,这些监督一般很难对具体的强制措施采取起到控制的作用,职务犯罪的专门性调查手段和强制性措施的采取,一般都由侦查机构负责人进行授权和审查,因此,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控制和监督主要来自机构内部。

查看全文

司法不公的难点问题剖析机构重构

司法不公往往与司法人员的职务犯罪紧密相连。当前,司法人员的职务犯罪已经渗透到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司法环节,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和公众对法律和法治的信仰。因此,查办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是消除司法腐败、抵制司法不公、确保司法公正的关键措施。然而,查办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打击的力度和效果。本文试从查办中的难点分析入手,对重构我国的查办机制提出初步的设想。

一、查办司法不公职务犯罪的难点

(一)发现难

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发现难,造成该类犯罪黑数大,①大量的犯罪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造成发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发现渠道不畅。目前,发现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的渠道虽然很多,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下面对几种主要来源进行分析。(1)举报与控告渠道。近年来,群众举报已成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最重要线索。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8年,全国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线索有80%来自于群众举报。但是,由于我国相关举报法规的不完善,不少举报人频遭打击报复,举报热情被挫伤,从而减少了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线索的获取渠道。(2)纪检监察等行政执法部门的移送。从某省近几年来查处的司法人员贪污贿赂案件线索来源看,共有53件来自纪检监察部门移送,占查处司法人员贪污贿赂案件总数的29.4%;来自公安机关移送的有6件,来自监狱机关移送的有3件。②(3)自行发现。该渠道成案的价值比较大,带有明显的主动性,但在实践中此类案件所占的比例较小。(4)犯罪嫌疑人自首。由于司法人员职务犯罪者社会地位较高,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司法工作经验,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存在较强的侥幸心理。办案部门寄望于犯罪嫌疑人放弃自己所拥有的名誉、权力和地位而去自首无异于与虎谋皮。所以,在司法实践中通过自首渠道发现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的很少。

2.犯罪的隐蔽性。司法体制的职业化、司法工作的专业化使司法过程很难为普通人所熟悉和掌握,以及法律规定的保密要求、工作性质等原因使司法程序具有繁杂、透明度不高的特点,导致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例如,在警察职务犯罪中,有些罪行与职务行为混为一体,如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等;而部分警察职务犯罪的预谋是除犯罪人以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观察判断的,其犯罪心理同工作思路交错在一起,有些职务犯罪行为本身就与职务行为难以区分,③从而使该犯罪活动难以暴露,较之普通的职务犯罪,发现、取证难度更大。

查看全文

侦查庭审机制分析完善我国侦查模式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两大法系侦查模式之比较;对我国侦查模式的理性反思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英美法系侦查模式特点:侦查的双向独立性;侦查权力的行使受到严格规范和限制;在警检关系方面相对独立、实行分离型的侦诉结构;由法官对侦查行为进行司法审查,防止侦查权的滥用;强化嫌疑人的防御权,控辩平等对抗获得有效保障;大陆法系侦查模式特点、两大法系侦查模式的发展趋势、缺少司法审查和授权机制、控辩双方力量严重失衡,辩方缺乏基本的防御权、警检双向制约模式引发机制冲突,影响诉讼效率、缺乏必要的司法救济机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侦查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道非常重要的程序,侦查权行使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打击犯罪的效率和对人权的保护程度。通过比较两大法系侦查模式,以此反思我国侦查模式的缺陷,实为完善之必要。

关键词:侦查模式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侦查是刑事诉讼中的第一道工序,是构筑整个刑事诉讼大厦的基石。我国侦查模式在打击犯罪方面的作用值得肯定,但是侵犯嫌疑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侦查与庭审之间的机制冲突已成为刑事诉讼发的一大障碍。比较两大法系侦查模式,认识各自的特点和改革发展呈现的共同趋势,以此理性地反思我国侦查模式,不断完善侦查程序,使之顺畅运行。

一、两大法系侦查模式之比较

1.英美法系侦查模式特点。

查看全文

中外刑事侦查模式

一、两大法系侦查模式之比较

1.英美法系侦查模式特点。(1)侦查的双向独立性。英美法国家认为侦查在本质上是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双方独自为审判进行诉讼准备的过程。侦查权并非国家机关所独享,犯罪嫌疑人也行使着调查取证的侦查权,控辩双方都有权各自独立收集证据。

(2)侦查权力的行使受到严格规范和限制。英美法国家明确规定了一系列的程序以规范和限制国家侦查机关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与滥用,如侦查人员具有告知义务,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审前羁押进行严格限制等。

(3)在警检关系方面相对独立、实行分离型的侦诉结构。英美法国家实行警检分离的关系模式,侦查和起诉分别由不同机关进行,互不参与,侦查犯罪是警察机关的职权,检察机关一般不直接行使侦查权,不得干涉和指挥警察机关的侦查,侦查权与控诉权相对独立。

(4)由法官对侦查行为进行司法审查,防止侦查权的滥用。在英美法国家由法官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介入侦查,针对侦查机关侦查权进行司法审查,以谋求对侦查权的有效制约。英美法系国家不承认侦查机关有单方面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对所有涉及限制或剥夺公民自由、财产、隐私权等权益的强制措施一律由中立的第三方以许可令状的形式批准才得实施。如一般情况下,逮捕、搜查、扣押或采取监听等秘密侦查手段,均应由侦查机关提出申请经第三方审查批准方可实施。虽然不排斥警察对现行犯和紧急情况下采取无证逮捕、搜查、扣押、监听的可能性,但一般限制较严且允许采取的时间较短,事后应向法官报批,由法官对上述行为经过司法审查后做出是否认可的裁定。另外法官可基于嫌疑人及律师的申请,就警察侦查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在庭审中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侦查行为进行事后审查。

(5)强化嫌疑人的防御权,控辩平等对抗获得有效保障。英美法国家为实现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明确赋予嫌疑人较大的权利以强化其防御权,如有保持沉默、获得律师帮助、申请人身保护令、获得保释等权利。法律还明确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享有一系列权利,如秘密会见权、在场权、调查取证权等,以保障律师充分、有效地行使辩护权。

查看全文

浅析中外刑事侦查方式对比与思索

[关键词]侦查模式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摘要]侦查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道非常重要的程序,侦查权行使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打击犯罪的效率和对人权的保护程度。通过比较两大法系侦查模式,以此反思我国侦查模式的缺陷,实为完善之必要。

侦查是刑事诉讼中的第一道工序,是构筑整个刑事诉讼大厦的基石。我国侦查模式在打击犯罪方面的作用值得肯定,但是侵犯嫌疑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侦查与庭审之间的机制冲突已成为刑事诉讼发展的一大障碍。比较两大法系侦查模式,认识各自的特点和改革发展呈现的共同趋势,以此理性地反思我国侦查模式,不断完善侦查程序,使之顺畅运行。

一、两大法系侦查模式之比较

1.英美法系侦查模式特点。(1)侦查的双向独立性。英美法国家认为侦查在本质上是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双方独自为审判进行诉讼准备的过程。侦查权并非国家机关所独享,犯罪嫌疑人也行使着调查取证的侦查权,控辩双方都有权各自独立收集证据。

(2)侦查权力的行使受到严格规范和限制。英美法国家明确规定了一系列的程序以规范和限制国家侦查机关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与滥用,如侦查人员具有告知义务,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审前羁押进行严格限制等。

查看全文

刑事侦查行为与行政行为分析论文

公安机关具有双重职能,其一是公安刑事司法行为即刑事侦查行为;其二是公安行政行为。刑事侦查行为,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授权而进行的行为;公安行政行为,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以外的法律及法规的规定,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

公安机关的上述双重职能常常被混淆。这种混淆会导致以罚代刑、滥用刑事侦查权、插手经济纠纷、借行政诉讼干扰刑事侦查等问题的出现。把握不准会给公安执法实践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同时也给法院行政审判对其行为是否受行政诉讼法调整的判断造成困难。正确界定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与侦查行为,非常必要。

一、公安机关的双重职能是易被混淆的主要原因

公安行政管理行为与侦查行为可由同一公安机关实施。虽然公安机关内部有职能部门如刑警大队负责刑事侦查,治安大队负责治安行政管理,但对外行使职权均以公安机关为权利主体机关。两种行为形式上相同或相近,如行政传唤与刑事传唤,行政没收、扣押财物与刑事扣押物证、追缴赃物等,都是针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益实施的强制措施,这是易被混淆的首要原因。其次,公安机关行使行政管理权往往是以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等为手段,对相对人的违法行为给予纠正及惩戒。如果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超过一定的限度,触犯了刑法,行为人就由相对人的身份变成了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的职责就由行政机关变成了刑事司法机关。而违法程度的标准很难准确把握,这是公安机关双重职能易被混淆的客观原因。再者,有些办案人员故意混淆这两种职能,表现为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侦查,以刑事侦查为名插手经济纠纷,以刑事侦查为名干扰行政审判,对抗行政判决,这是造成双重职能混淆的主观原因。

审判实践经常出现的另一种现象是,将公安机关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认为是越权插手经济纠纷,以行政判决的方式撤销刑事侦查中采取的强制措施,从而造成犯罪嫌疑人逃脱刑法的制裁,致使国家、法人或公民的财产遭受损失。究其原因是扩大了行政审判的权限,将刑事侦查行为误认为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属行政审判权干涉刑事侦查权的行为。

有些公安机关认为行政审判对其拘束力越小越好,有些法院认为行政审判的权限越大越好,这都是违背现行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原理的认识,对依法行政、依法独立侦查、依法独立审判、维护法律尊严都是一种障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