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20:00: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展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展业见习小结

在月日,我们圆满的完毕了封训阶段的培训,月日,正式迎来了展业见习阶段。同时我们也满怀着期待与信心,准备迎接这一时刻。当我们大家从各自的地方再一次聚集在天俯绿洲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自信与期待,因为我们将要面临的是各自从没有经历过的一项工作,一种全新的方法。

但是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们在王炎老师的带领下顺利的完毕了展业阶段的实习,在这将近3个月的时候里,感触不少,收获不少,但是,受伤也不少,让我感觉了酸甜苦辣的感受,同样体会到了业务员的辛苦。但是,不管我业绩怎么样,我经历了。记得在PTT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未曾经历,不成经验。有过这么一段经历,我相信对我以后的寿险成长道路,能起到很大的帮助。接下来,我还是就我在展业阶段的工作,做个总结。

这么将近3个月的时间,我自己的表现,有好的地方,当然也有不少值得改善的地方。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开晨会,给在展业中受伤的同伴心理上的安抚与治疗。下午,我们也频繁邀请到不少优秀的导师来给我们讲授展业技巧,以此来提高我们的业务技能。当然,更多时候,我们都会走到街上去开展拜访。不管是缘故的拜访,还是陌生的拜访,我们每天都很努力的去做。前期,我所做的就是联系上我所以在成都的朋友,让他们知道我来了成都,我到了平安保险企业工作。原本以为我的这些朋友在某地方会积极的帮助我,或许在保险上都有很强的意识,但是结果往往会出乎意料之外。我毕竟以前在同业做过,也深知业务员的情况,但毕竟没有自己亲自做个业务,现在遇到了,还真的很伤自尊的,和不少朋友在一起,一说到保险,就直接的拒绝我了,让我很受打击。所以在前期,不少同伴都开单咯,而我,还是白卷一张。

期间,我们经历了分企业45联动的对抗赛,也亲自参加了和东北区6部的对抗赛,同时也出了不少的激励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终于开单咯。但惭愧的是把我自己推销出去咯,转过想想,这也是我迈出了第一步。在保险界有句话:自己都不买保险,你还能让别人买保险吗?之后,我继续努力拜访,遭受了无数的拒绝与打击,我对我自己说,在这期间,我一定要开出一单。终于,在5月的时候,通过给朋友无数次的讲解,总算是开出了一单,同时我也心安理得的接受了王教练的开单礼物。

我们这届鹏飞班,是不平常的一届。我们在中国年成立,经历了大地震,组织参与咯简单的企业20周年司庆,这一切,都让平凡的我们变的不平凡。特别在地震期间,我们手拿意外卡,走街串巷的给每个人推销意外卡。更多的是遭到他们的拒绝,但是我们都没有放弃。通过努力,我成功卖出了7张意外卡,在赚到一点零花钱的同时,也给7位客户送去了保障,我感到了我工作的神圣。

在整个展业期间,我担任了班上的文艺委员。同时,也给班上带来了一些手语舞,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让大家更好的传承下去。

查看全文

林业产业规划发展思考

摘要: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县林业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经营层次低、科技支撑不够、发展思路不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政策扶持与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机制及提高林产品含量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林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重点;对策;四川达县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地方和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富民强县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1-2]。当前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业产业也经历着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粗放型经营向培育资源、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以消耗资源为主的林业产业已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木竹加工业、特色林果、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生物能源,不断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林产品、营养保健、休闲娱乐、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需求[3-4]。

1达县林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达县林业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生态与产业“双轮”驱动、推进林业资源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跨越的思路,切实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初步建成了涵盖一、二、三产业且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一是工业原料林建设稳步推进。1998年以来,达县发展了以工业原料为主的速生工业原料林逾2.67万hm2,基本满足了达县工农业建设需要;二是经果林及林木种苗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类较多,门类齐全,主要有枣、银杏、花椒、板栗等干果类;柑、柚、梨、桃、李等水果类;油桐、油橄榄等油料类;栀子、佛手、金银花等医药类;茶、桑等经济作物类;种苗花卉类等六大门类。截至2008年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各类经果林1.06万hm2,其中果树类6633.33hm2,木本药材1666.67hm2,油料、饮料600hm2,其他经济林1533.33hm2,林木花卉133.33hm2。三是林业加工产业有较大发展。目前,全县已有木材加工企业(户)51家,年耗材2.3万m3,年产值2000余万元,税收100余万元,解决农民工就业150余人,另四川升达、瑞丰木业等企业正在投资建设中,建成投产耗材22万m3,预计产值可达近6亿元,将拉动建设工业原料林逾3333.33hm2,解决农民工就业1000余人。四是森林旅游和乡村农家乐有较大发展。以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雷音铺森林公园和真佛山AA级风景名胜区为主的森林旅游业,赵家桂花村、火峰山等乡村农家乐年接待能力达10万人次,旅游综合产值达5000余万元,成为了人们走进森林、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

2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浅析农业种植业发展策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农业种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和科学种田的时代正在到来。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使农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不过,由于农民素质不高、传统农业生产的思想也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所以,农业推广不仅能把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民,也能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并且在农业种植业中进行农业推广,可以促进农业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种植业;发展;策略

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推广机构不断完善,在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提高农业生产方面效果显著。从省、市到县、乡也建立了更多的农业推广机构,参与农业推广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专职的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的职责,其把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成果送到了田间地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种植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农业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自身素质不高。随着经济的腾飞,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农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民涌向了城市、城镇,他们认为打工的收入要比种地的收入多,因而,种地的积极性不高。而留守在农村的是一些老弱人员,其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所以,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方面能力有限,更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只是得过且过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田地的耕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进行,使农民不能有效地利用科学知识来指导农业种植业的生产,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脚步[1]。1.2在农业种植中没有完全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农业推广主要为农民带来科学种田的技术,不过,由于农业推广体制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认为非农收入要比农业的效益高,因而在农业生产上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降低,这也使得农业推广体制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使农业推广陷入尴尬的境地[2]。

2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策略

查看全文

林业产业发展研讨

1引言

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民除了土地又用了一种绿色财富,部分农民也有了一种新的身份“林农”。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林业质量效益为主线,以实现兴林富民为目标,政府会在政策、资金投入等各个方向鼓励林业的发展。林业产业是以培育、加工、利用森林资源为主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一般产业的共同属性,也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经济、生态、社会3大效益的统一性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现代林业产业是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型产业,第一产业是森林资源培育业和森林采运业;第二产业是取自于第一产业的森林资源进行加工生产的产业,包括森林资源加工利用、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林产化工等;第三产业是为林业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包括林业品流通业、林业服务业、林区生活服务及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不仅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包括木材、竹林、人造板、木桨、林化产品、木本粮油、花卉、药材、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在内的大量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作用于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金融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过程。林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目前发展尚处于成长阶段,资金的“瓶颈制约”表现得非常显著,林业存在一定的“金融弱质”,林业资金投入与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相称。因此现阶段从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人手,研究如何合理优化林业资金结构,扩宽外部融资渠道,发挥国内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平台作用,健全林业风险保障体系等问题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2在金融需求层次上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林业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存在巨大缺口。现阶段林业资金的投入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外资和社会资本投入的比重明显偏小。一方面林业经营主体由于难以达到金融信贷条件的要求以及资金或去驱动有限,面临融资困境,仅依靠经营主体自身积累进行再投资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社会投资者因为对林业经营特征和产业政策了解不足,在难以准确判断林业投资收益与风险水平,以及缺乏有效保障收益的投资方式情况下,对林业投资只能是望而却步。在我国整个林业发展历程中,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合适的林业特点,满足森林多重效益发挥的林业投资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最终导致我国林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投资,未能有效地吸引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向林业,林业产业资本积累严重不足,林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林业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林业保险发展滞后,林农抵御风险能力弱。林木在漫长的生产周期里,既易受到火、风、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袭击,又易遭到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人为破坏,林农还面临着市场销售、自身素质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据粗略统计,我国发生森林火灾每年平均约1.35万起,受害面积73.7l万公顷,相当同期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20一25。每年因各种森林病虫害损失的立木生长量达1000万立方米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o亿元。我国林业保险出现较早,但发展十分缓慢。一方面由于林农的收入偏低、保险意识薄弱,投保率过低。森林保险基础比较好的福建省南平地区2004年该地区森林保费收入19万元,比上年减少42,承保面积0.93万公顷,不到该市林地总面积的千分之五。另一方面,林业保险经营效率较差,亏损严重。福建省南平地区2004年森林保险赔付率高达796,近3年的平均赔付率也达176。最后造成森林保险供给主体严重不足。面对高赔付率,开展业务职能赔钱的现状国内的商业保险公司都不敢轻易进入林业保险领域。目前,国内市场上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开办森林保险业务,由于常年亏损,业务量也在急剧萎缩。自1984年至2007年的24年间,中国人保平均每年承保的林木只有1300万亩,仅占我国森林面积26.25亿亩(2005年林业普查数据)的0.5,占人工林保存面积79,885.5万亩(2005年林业普查数据)的1.6,森林保险覆盖面很小。

(3)农村信贷保障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贷款难、贷款利率较高以致经营成本增加是一个普遍现象。林业发展由于受气候、自然环境、市场等因素影响,不确定性风险较大,担保、抵押难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抵押担保难。农民能用于抵(质)押的物品极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难,因此对超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的贷款需求一般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二是辖区无信用担保机构。三是未建立完善的评估、中介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虽然现在已有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贴息贷款等金融产品但其体系仍然十分不健全,贷款申请的程序繁杂,这都严重削弱了金融支持力度。

查看全文

农业保险业发展途径研究

摘要:农业保险是支持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分散农业生产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还很不相称,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破解:尽快建立国家农业保险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及作用,完善农业保险监督体系;降低农业保险经营者风险,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增强投保人的保险意识,加强法律环境建设。

关键词:农业保险;困境;破局

考察现代农业发展历程,农业科技、农业金融和农业保险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而农业保险因其重要的社会保障性功能一直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由于农业是基础产业,加之我国人口构成中农民占比巨大,所以农业具有高风险及社会保障的性质。随着我国保险业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为农业保险的良性发展创造了契机,因此,农业保险发展普遍化、规模化势在必行。我国的农业保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初以商业保险的模式出现,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农业保险俨然已经成为现代保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保障农业保险的基本法律——《农业保险法》却始终处于缺位状态。尽管从2003年开始,国务院每年都会出台一些支持农业发展的文件,对农业保险不断提出新要求促使其发展完善,但遗憾的是,在立法层面,除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农业保险条例》和各类地方性政策性文件外,具有广泛性的法律法规并未出台,各地的有关规定处于混乱状态,部分地区的红头文件甚至出现违宪条款。因此,由我国现状来看,农业保险法缺位、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规定存在模糊以及法律与现实使用存在冲突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构建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业保险的界定

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农业保险条例》指出,农业保险,是指投保人一方与保险机构签订农业保险合同,农民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进行投保,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为保险标的,以出现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等事故作为保险事由,在保险标的遭受上述约定的保险事故而造成财产损失时由保险机构即保险人按保险合同予以赔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其法律定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保险的合同属性决定其是一种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农业保险属于保险业,其本质属于保险合同,而保险合同的契约性在于,投保人与保险机构以农业相关事故的发生为前提约定相关责任人及责任大小,双方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在本质上属于营利性金融机构,保险合同分属于商业性保险,保险人追求经济效益,只有投保人即农民先缴纳一定的保费,当保险合同约定的法定事由出现的时候,才由保险机构予以赔付,体现了其是一种公平交易的市场运作机制。2.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决定农业保险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活动和保险的有机结合,其具有的社会效益体现农业保险自身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具有社会保障性。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言,国家更看重其具有的农业灾害救助功能和维护社会稳定功能,相比较来说,对经济效益重视不够。3.农业保险发展的政府主导性体现出国家干预色彩我国农业保险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从表面看是商业保险,而政府引导实质体现了政府保护农业发展的内核。政府作为看不见的手,引导、协调着农业保险的发展。

二、发展农业保险的现实意义

查看全文

传媒业发展回顾

一、中国传媒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关键点上

应该说,二十余年来中国传媒业在改革发展方面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微观业务机制层面的改革远远超前于宏观体制规则层面的改革;边缘资讯领域的改革远远超前于主流资讯领域的改革;增量传媒(即新增媒介)的改革远远超前于存量传媒(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媒介)的改革。事实上,中国传媒业今天的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前三者探索、创新的基础上,而今天发展的巨大困难和障碍则源自于后三者的阻滞与落后。

有研究表明,尽管中国传媒业的发展空间极其巨大,社会对于传媒业发展变革的需求极其强烈,但是,如果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按照现有的游戏规则和操作模式运作的话,换言之,如果按照现有的发展逻辑划简单的延长线的话,我们就无法有效地实现中国传媒业的跨越式发展,传媒业就无法很好地承载时展赋予它的历史使命。“非典”前期传媒业的“集体失语”和功能缺位、传媒业集团化发展面临的种种尴尬、一向被认为非主流的、受传统体制约束相对较少的网络媒体在主流话语领域的迅速崛起而使传统媒介相对边缘化的现实等等,无一例外地从不同侧面表明我国传媒业需要深刻转型的现实性与迫切性。

但是,对于一个巨大的历史进程而言,由于牵扯到诸多社会的深层矛盾和利益纠葛,必然伴随着种种混乱、无序,甚至沉渣泛起的社会表象。而许多现象性的征兆又往往会以看似矛盾的方式纠结在一起,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迷惑。今天中国的传媒业给人的印象正是这样:一方面是传媒人深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重大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则更多地体会到的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困顿和艰难。在这种情势下,只有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分析造成这种发展的基本社会动因,我们才有可能较为清晰和自觉地把握它的发展大势。

研究表明,推动今天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除了传媒业自身的发展逻辑和变化规律之外,社会大系统的发展和变化所提出的要求对于传媒业的功能、角色转型与建构往往具有根本意义上的规定性;此外,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所导致的媒介生态的基础性改变也在“制造”或“销蚀”着传媒业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我们对于中国传媒业发展大势所做的判断,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基础上的考察和研究的结果。

二、从“喉舌论”到提供社会信息安全保障:我国传媒体制正酝酿着重大调整

查看全文

剖析农业保险发展

摘要:本文认为推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必须创新服务理念,提高保险补贴率,尽早出台农业保险法。同时,应制订全国性险种条款和厘定费率,对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管,积极筹建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

关键词:农业保险;发展;探讨

农业保险始于两百多年前西欧的农作物雹灾保险。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农业保险机构的国家(1791年),也是最早开办农作物雹灾保险的国家。此后法国、美国、奥地利、丹麦、瑞士等一些国家也先后开办了农作物雹灾保险。

1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1.1“农险不能保市场”仍是当前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

尽管现代农业已发展多年,但农业生产在一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脆弱不堪。

查看全文

农业和农村发展

农业和农村发展是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历史上人们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研究领域广泛存在种种悲观主义情绪。农业被视为衰退的产业,农村被视为落后的地区,农民被视为愚陋的群体。郭熙保(1995)分析发展经济学中农业发展思想的演变,认为20世纪60年代,农业被忽视的倾向才有所改变。在对农民的认识上,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4年在《转变传统农业》论文中提出了“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的观点。到了70年代,农业发展本身也被看成是发展目标之一。80年代后,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展开。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总结并展望农业和农村发展前景,乐观主义思潮渐趋主流。其中:Hayami(1998)令人信服地评析了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有关小农前途问题的悲观论调,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肯定了农业和农村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目前人们已经熟识:“如果你希望工业化,那么,你应该准备发展农业。”

可以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分析其思想渊源,得益于对“城市偏向”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所谓“城市偏向”,是指发展实践中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倾向,其视野主要局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在思想观念深处根深蒂固地认为工业具有比农业的无条件优越性,城市具有比农村的无条件优越性,以及农民具有无条件的落后性(王列生,2003)。而乐观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为:社会发展不等于农业与农村落后。无论基于西方经验,还是立足发展中国家实际,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与乡村建设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Hayami(1998)还指出,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民对经济机会反映敏锐,完全有能力胜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同时,他们在工商业活动中具有企业家潜质,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无疑是国家未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一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兴起的绿色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信心;二是中国农村与农业改革取得的成就,正如约翰逊(2004)所说:中国的经验表明,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农产品的实际价格,以及取消对个体经济活动的种种束缚,农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三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农业已经或正在迈向现代化阶段,不少现代化的乡村地区明显优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因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悲观主义逐步被乐观主义思潮取代,绝非是出于理想主义,而是实践在学术思想上的真实反映。

我们在政策上应认真借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启示,真正以扎实有效工作发展农业,建设乡村,提高农民。同时,也要客观地评价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避免忽视工业化而陷入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郭熙保:《农业发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查看全文

药业发展规划

××市药业发展规划()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是高投入、高收益、高技术密集型的特殊产业群体,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为加快我市医药产业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药业发展趋势及××药业发展现状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医药产品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处方药市场、世界非处方药的第一大市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省内分布的动、植物药材有种,总蕴藏量为亿公斤。有药材保护区处,保护面积万亩。年末黑龙江省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位。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的一批骨干企业,涌现了一批骨干产品,产值超万元以上的就达种,产值超亿元的有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仍将继续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

××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为发展医药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科、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田鸡、鹿茸、麝香、熊胆、豹骨等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龙胆草、苍术、北五味、刺五加、满山红等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寄生、巨麦、白鲜皮、地榆、益母草、升麻等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万吨,周边市县中药材年蕴藏量在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种植历史悠久。××种植中药材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甘草、柴胡、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多亩。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万吨。松籽年收购量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万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公里,距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牡丹江市仅公里。滨绥、图佳铁路、⒈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全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电力充足,水质优良。××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全市有大小河流条,地下水储量约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医药工业基础坚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依托黑龙江省第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区,辟建了医药加工园区,为发展医药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科技支撑。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具有资质的制药企业进驻××,现已有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制药、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户制药企业入驻医药加工园区,全市制药企业达到家,总投资近亿元,年产值达到亿元,生产药品剂型种,药品品种个。全市已有户药品批发零售企业通过认证。

二、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及任务目标

查看全文

东亚产业发展

第一,日本产业升级放缓,带动东亚其他国家产业升级的领头雁作用有所削弱。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相对停滞,产生升级步伐缓慢,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与美国差距拉大。以技术贸易为例,1993年,美国出口额达204亿美元,是最大的技术贸易出口国,日本虽然处第二位,出口额却只有39亿美元;而日本的技术贸易进口额为72亿美元,居第一位。日本技术贸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电子机械行业。(注:《走向21世纪的西方大国经济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日本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美国,一些领域甚至赶不上其他东亚国家。韩国部分移动通讯技术领先日本。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2001年,日本互联网普及率为37.1%。(注:《2001年日本信息通讯白皮书》。)日本国民互联网利用率相对较低,全国47个都、道、府、县,包括城市在内,利用率没有一个超过50%,最高的东京及周围也只有46.9%,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北海道为28.8%。(注:人民网—市场报网络版,2001年7月3日。)目前日本约有70万个家庭有宽带接入,而韩国有500万户,超过其用户总数的30%;1999年底,新加坡的每个教室都通了互联网,而日本计划2003年实现这个目标。(注:《曼谷邮报》,2001年6月20日文章:《为什么日本的信息技术落后》。)

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东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进口东亚国家产品的增长都较20世纪80年代放缓,带动东亚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能力减弱。日本占东南亚六个主要贸易国家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文莱的进口份额,由1993年的25%逐步下降到1998年的18%,而这六个国家对日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率从1993年的15%降到1998年的11%。1999年,日本只占东盟吸收对外直接投资额的5.4%,落后于欧盟和美国。(注:东盟秘书长2000年10月25日在东京的演讲:《投资东盟要考虑的新因素》。)目前,日本仍没有走出经济停滞和衰退的泥潭,国内经济改革步履维艰,今后两年经济增长前景仍然黯淡。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实力变化不大,仍是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仍然具有强大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和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不力,不良债权、巨额财政赤字等问题深重,加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了日本经济复苏及长期发展前景,从而使日本现有的经济优势难以转化为带动国内产业创新与发展的力量,使日本国内产业升级及向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技术和产业的步伐放慢,影响日本继续扮演东亚经济发展领头雁的角色。同时,日本国内自成一体的产业结构难以继续维持,构成日本产业技术基础的部分产业,如机械加工工业的锻造、铸造、冲压等部门,竞争力已经大大削弱,被迫与其他东亚国家进行水平分工,这一趋势加速了雁行模式的改变。

第二,亚洲“四小”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中国大陆和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亚洲“四小”在钢铁、石化、汽车等领域开始与美、日竞争。20世纪90年代,台湾、韩国、新加坡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取得成效,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韩国的移动通讯技术都具有全球领先水平。同时,“四小”向东盟和中国大量投资,转移部分电子、化工、机械等产业,其投资总额超过日本,部分替代日本的作用,加快了中国大陆和东盟国家的产业升级。1990-1995年间,“四小”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达377亿美元,超过了日本的251亿美元。(注:《中央公论》,1996年11月号渡边利夫文章:《虚妄的中国经济大国论》。)1986-1994年间,日美合计对中国投资只有250亿美元,而“四小”对中国的投资多达2100亿美元。(注:《日本经济新闻》,1996年6月10日。)

第三,中国产业发展迅速,竞争力不断提高,并表现出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潜力和趋势。中国有相对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项产业均取得长足进展。中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家用电器、通讯设备、钟表、办公设备等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钢铁、石化产业发展也很快;但中国的基础机械、产业专用机械等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也比较落后。

今后几年,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将快于东亚其他国家。中国将加速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装备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利用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机电技术装备的发展已经列为“十五”计划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以电子通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向中国大规模转移,从深圳到天津,中国沿海已经形成了电子通讯技术产品的生产带。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估计:未来五年,中国信息产业年增率将达20%,2005年中国信息产业的规模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位居世界信息大国之列。(注:《经济日报》,2001年6月10日。)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预测:中国5年内将在合成纤维、数字家电、尖端机床、钢铁等领域,10年内将在信息通讯、石油化学、造船和汽车等领域与韩国并驾齐驱。2010年,除半导体外,大部分主力产业都将超过韩国。(注:《世界日报》,2001年6月29日文章《中国经济将对韩国形成威胁》。)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每年均在400亿美元以上,(注:外经贸部网站:外资统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会吸引更多、技术含量更高的外资。而且,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风险基金等较高层次的第三产业也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第四,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东南亚国家经济,暂时中断部分国家的产业发展进程。金融危机已过去四年,东南亚国家经济仍在恢复过程之中。同时,金融危机引起印尼、菲律宾等国政局动荡,进一步恶化了东南亚的投资环境,外资纷纷转向东北亚。1998年东盟吸引外资额196亿美元,1999年减为169亿美元,(注:《东盟投资委员会会议联合声明》,2000年10月4日。)中国1998年实际利用外资454.62亿美元,1999年为403.18亿美元。(注:外经贸部网站:外资统计。)这表明外资向东南亚转移产业的步伐放慢。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除危机前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受危机较轻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能力继续推动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外,泰国、印尼、菲律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则可能远远落后。而20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没有进入东亚产业分工体系的印支国家融入体系之内的步伐仍然缓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