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调整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18:13: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战略性调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战略性调整

商业资本战略性调整分析论文

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国有商业企业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发展新兴业态为契机,在探索多种形式改革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目前,大中型骨干企业已有80%完成改制,一半以上的小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亏损企业的亏损面有所下降。但严格地讲,北京商业结构还未得到根本改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由历史原因形成的、以国有商业为主体的首都商业布局和结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在“首都经济”发展过程中,现有的所有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商业领域市场竞争格局的合理发展。

第二,国有商业企业固有的管理体制陈旧、运行机制不活等问题依然存在。由此而生的冗员多、负担重、经营不够灵活、职工积极性不高等弊端并未彻底革除,这些包袱使国有商业企业在竞争中难以抢得先机,也就很难适应对外全面开放商业领域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三,从国有商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不景气的仍占大多数,效益好的很少。尤其是最近几年,国有商业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成长性等几方面都表现不佳。北京市非公商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1990年的11.7%上升到2000年的50%左右。与此同时,国有商业企业商品适销性低,库存率高(平均存货/销售成本),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目前,北京市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大中型商业企业的年资金周转率仅为1.7次。资金利用效率几乎与工业企业水平相同。而根据一般规律,商业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应当比工业企业高1倍,流通效率不高的局面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种不良局面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市商业进一步发展的明显障碍。

国有商业资本继续存在于效益低下的国有商业企业,既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商业流通领域整体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国有资本向需要由国有经济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战略性行业和领域集中。事实上,当前北京市有许多应该有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国有资本投入不足。比如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国有资本的投入严重不足。北京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现状就是一个明证,再比如,此次非典的爆发和疫情的蔓延也充分暴露了国有资本在公共卫生方面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方面投入的严重不足。因此,为更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对整个地区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形成北京市地区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国有资本配置领域的充分优化,国有商业资本退出商业流通领域势在必行。

二、战略调整应以提高商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地区经济整体实力为目标

查看全文

国有商业资本战略性调整论文

从全国其他地方国有商业资本战略调整的实践看,迄今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珠海模式。由于珠海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低下,当地政府通过公开竞标全面实施了国有资本从流通领域的退出;二是深圳模式。深圳的国有商业企业从建立之初就经历过一定市场竞争的优化选择,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商业企业,这部分国有商业资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继续保留,有的开始通过出售股份等方式退出。其余中小商业企业的国有资本已经基本全部退出;三是上海模式。商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之一。上海拥有一批辐射全国的优质国有商业资源。在商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上海市政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资产联合重组,发展连锁经营,发展起了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中坚的商业企业集团,其最终目的是增强国有商业企业的竞争力,使国有商业资本在适当的时候以较高的市场价格退出商业流通领域。与此同时,上海的中小商业企业则基本上实施了国有资本的退出。从各地的经验看,国有商业资本在战略调整中都选择了不同程度地退出商业流通领域。

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国有商业企业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发展新兴业态为契机,在探索多种形式改革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目前,大中型骨干企业已有80%完成改制,一半以上的小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亏损企业的亏损面有所下降。但严格地讲,北京商业结构还未得到根本改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由历史原因形成的、以国有商业为主体的首都商业布局和结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在“首都经济”发展过程中,现有的所有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商业领域市场竞争格局的合理发展。

第二,国有商业企业固有的管理体制陈旧、运行机制不活等问题依然存在。由此而生的冗员多、负担重、经营不够灵活、职工积极性不高等弊端并未彻底革除,这些包袱使国有商业企业在竞争中难以抢得先机,也就很难适应对外全面开放商业领域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三,从国有商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不景气的仍占大多数,效益好的很少。尤其是最近几年,国有商业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成长性等几方面都表现不佳。北京市非公商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1990年的11.7%上升到2000年的50%左右。与此同时,国有商业企业商品适销性低,库存率高(平均存货/销售成本),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目前,北京市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大中型商业企业的年资金周转率仅为1.7次。资金利用效率几乎与工业企业水平相同。而根据一般规律,商业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应当比工业企业高1倍,流通效率不高的局面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种不良局面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市商业进一步发展的明显障碍。

国有商业资本继续存在于效益低下的国有商业企业,既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商业流通领域整体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国有资本向需要由国有经济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战略性行业和领域集中。事实上,当前北京市有许多应该有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国有资本投入不足。比如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国有资本的投入严重不足。北京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现状就是一个明证,再比如,此次非典的爆发和疫情的蔓延也充分暴露了国有资本在公共卫生方面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方面投入的严重不足。因此,为更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对整个地区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形成北京市地区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国有资本配置领域的充分优化,国有商业资本退出商业流通领域势在必行。

查看全文

国有商业资本战略性调整论文

第一,由历史原因形成的、以国有商业为主体的首都商业布局和结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在“首都经济”发展过程中,现有的所有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商业领域市场竞争格局的合理发展。

第二,国有商业企业固有的管理体制陈旧、运行机制不活等问题依然存在。由此而生的冗员多、负担重、经营不够灵活、职工积极性不高等弊端并未彻底革除,这些包袱使国有商业企业在竞争中难以抢得先机,也就很难适应对外全面开放商业领域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三,从国有商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不景气的仍占大多数,效益好的很少。尤其是最近几年,国有商业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成长性等几方面都表现不佳。北京市非公商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1990年的11.7%上升到2000年的50%左右。与此同时,国有商业企业商品适销性低,库存率高(平均存货/销售成本),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目前,北京市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大中型商业企业的年资金周转率仅为1.7次。资金利用效率几乎与工业企业水平相同。而根据一般规律,商业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应当比工业企业高1倍,流通效率不高的局面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种不良局面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市商业进一步发展的明显障碍。

国有商业资本继续存在于效益低下的国有商业企业,既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商业流通领域整体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国有资本向需要由国有经济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战略性行业和领域集中。事实上,当前北京市有许多应该有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国有资本投入不足。比如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国有资本的投入严重不足。北京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现状就是一个明证,再比如,此次非典的爆发和疫情的蔓延也充分暴露了国有资本在公共卫生方面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方面投入的严重不足。因此,为更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对整个地区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形成北京市地区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国有资本配置领域的充分优化,国有商业资本退出商业流通领域势在必行。

二、战略调整应以提高商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地区经济整体实力为目标

北京市推进国有商业战略性调整的总体目标应当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国有商业资本布局的战略调整,提高北京市商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北京市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通过调整,将国有商业资本向需要由国有经济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战略性行业和领域集中,提高国有资本的利用效率,促进首都经济的繁荣。从短期看,北京市国有商业资本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应是整合现有的国有商业资源,通过在“进”与“退”中的产权优化重组,使国有资本真正成为能够带来良好收益的有效资产,提高国有商业资本的市场价值。进而为国有资本退出商业流通领域,实现配置领域的充分优化这一长期目标做准备。具体说,近期北京市商业领域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的具体思路是:

查看全文

市场战略性调整论文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在重要商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建立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从农贸市场与集贸市场开始,批发市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二十年的路程走得怎样,面对二十一世纪,批发市场将如何发展,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批发市场起源于80年代初期,大致由三个方面形成,一是原有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在原有商业、粮食、物资、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的;三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兴建的。90年代以来,我国批发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从数量、品种上讲,我国批发市场已得到了迅速发展,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据统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商品市场有9万5干多家,管理相对规范的有5—6万家。在5—6万家中大约设有1300万个摊位,1998年成交额达2.1万亿元。上规模的各类批发市场有10000多家,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4000多家,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2400多家,生产资料批发市场5000多家。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粮油、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在内的,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门类齐全的批发市场体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批发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通过批发市场交易的商品销售额已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1998年,全国各类批发市场中,年交易规模超过亿元的市场有1000多家,其中山东、浙江各有200多家,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各有100多家。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发展最快的一类批发市场,年交易规模过百亿元的就有十几家,交易规模最大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1998年交易额突破了200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大,大多数省市都有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农产品市场,其中,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1998年交易额接近70亿元。

我国批发市场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在配置资源、扩大内需、引导生产、搞活流通、形成价格、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查看全文

论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

1.1农产品的市场供需不平衡。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加上农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很难借助于互联网、电子报等途径及时掌握完整的市场信息,也就不能以此为依据调整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容易出现供求失衡状况,给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1.2农村经济结构过于单一。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产品销售,如果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则当年农民收益好;反之则农民收益低。由于农村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农村经济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弱,不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涨,单纯依靠农产品种植和销售的获利空间逐渐减小。1.3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的农村,人群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很难接受新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2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目前来看,农产品销售仍然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拓展农产品的市场销路,维护农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其次,地方政府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向农民群众介绍市场上农产品的供需变化情况,帮助当地农民规避市场风险,避免盲目生产。2.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交通、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我国各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符合当地农村实际发展需要的适应性措施。2.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开展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之一。回顾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粗放式的种植方式虽然在早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随着可利用耕地面积减少、土地使用成本上升,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了制约。因此,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3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调整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为了确保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在工作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3.1丰富产业类型,提升产品质量。产品类型越丰富,产品的市场互补性就越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就相应的得到了提升。因此,丰富农产品类型,通过深加工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3.2调整农村教育结构。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仍然以普通教育为主,课程设置以文化知识为主,主要为升学服务,很少有农业科技方面的内容,毕业生缺少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回乡后很难适应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教育必须以提高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为重点,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结构调整。3.3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主要是推动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向农业的其它产业和服务业转移,向农村非农产业转移,有条件地向小城镇和城市转移。因此,首先需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其次,需要开拓农村非农产业的就业空间,包括积极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搞好劳务输出等。

查看全文

简述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摘要】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变化提出了城乡经济要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对比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势头,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还相对缓慢,农产品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所在,要想更好的满足当前新型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需求,就必须要对农村的经济结构进行更新一步的统筹规划,建立一个符合新时展需求的农村结构体系。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则与重点进行探讨,并基于此提出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措施,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地区的统筹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形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新指标。我国作为一个农村大国,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发展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前的农村经济结构的重点是为了解决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关注的重点。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转为了如何培养优质的农业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并且其受影响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需要实时的观察这样的动态变化。

1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我国本就是一个农村数量极为庞大的国家,农村经济在经济发展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因此,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农业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影响。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必须要重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还存有以下一些问题:1.1农产品的品种过于单一,产品质量不高。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种植的农产品品种还存在着过于单一的问题,单一的物种种植使得农产品的生产量比较大,只能作为生产原料的方式存在,而没有对其进行精细化的加工,使得产品的附加价值上不去,造成经济效益低下。1.2对农产品的种植没有跟随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直接呈现出迅猛的趋势,使得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上升。但是很多时候,农村生产没有摸清市场发展的需求,导致很多农产品的供需关系不能平衡,在农村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快速发展的农村生产力与市场需求不协调会直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1.3“自给自足”式经济尚存,造成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在我国古代的很多落后地区,特别是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农民的耕作模式还停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农民种植的大量农产品还是供给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于买卖,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的消费能力,阻碍经济效益的提升。1.4农民缺乏科技素养,不懂得里利用新技术。很多农民都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对新的农业技术也不太了解,这就对政府推进农村新技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农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有限,所以在新技术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技术的实施开展中出现问题时也不懂得及时处理,造成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

2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坚持的原则

查看全文

新兴产业战略性发展结构调整论文

摘要: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全面解读,在阐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现存问题以及发展基础和发展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点初步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调整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刻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之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突破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逐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步理解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

查看全文

突出科技发展战略性调整农业农村经济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紧迫性;农科教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想和目标;重点突出农业科教改革发展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的三项历史任务;政策、措施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我国的农业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方针、道路一些基本问题的客观需要、及时研究清楚,明确大方向,勾画出准确的蓝图、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现实矛盾的客观需要、农产品质量差、农业效益低,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乡镇企业技术推动的发展后劲不足、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深化农业科教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攻关重要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多渠道、多手段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再次振兴、突出农科教体制改革方案的重点、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等,具体请详见。

一、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紧迫性

(一)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

我国的农业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每遇到适合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大环境,以及相应的重大举措,就会使农业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形成一次快速成长期和革命性进展,并持续一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生了两次革命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农业出现阶段性的跃进。第一次是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建立,理顺了农村的经济关系,是农业生产力全面巨大的释放,奇迹般地快速达到农业生产的成倍增长,为告别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创造了根本条件;第二次是乡镇企业的广泛兴起,使农村进行了历史性的产业大调整,农村工业居全国工业增幅主要地位,开拓了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出路,把农民引向小康。这两次革命性进展,已各持续了一段时间。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将以突出科技发展为特点,需要进行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亿万农民和科教工作者呼唤和等待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可望第三代领导核心做出战略性决断和部署,争取15-20年的时间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再次更大的革命性进展,为中国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20世纪我们重视了农业发展的紧迫性,特别警惕了农业不要走弯路,农业若出问题,走了弯路,则是长时间所扭转不了的;今后以科技为依托,科技的变化极快,更要提高警惕,如果走了弯路,弯子会更大,更是难以扭转,丧失的时机更是难以挽回。今天,我们的党、国家和社会已经走进新时代,回顾和反思过去,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更加深刻认识到及早有组织地全面启动农业科技革命、振兴农村经济的紧迫性。

(二)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方针、道路一些基本问题的客观需要

20世纪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的理论,有两个问题需要不断地加深理解:一个是提出“农业的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题。农业科学家提出很多好意见。要大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切实组织农业科学重点项目的攻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一个是“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5页)。”可以看出,极为重要的是,指出了农业科技和教育对一个“破题”,“两个飞跃”的根本关系。这对研究我国农业

查看全文

全面推进我国批发市场跨世纪的战略性调整、创新与发展

全面推进我国批发市场跨世纪的战略性调整、创新与发展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在重要商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建立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从农贸市场与集贸市场开始,批发市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二十年的路程走得怎样,面对二十一世纪,批发市场将如何发展,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批发市场起源于80年代初期,大致由三个方面形成,一是原有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在原有商业、粮食、物资、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的;三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兴建的。90年代以来,我国批发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从数量、品种上讲,我国批发市场已得到了迅速发展,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据统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商品市场有9万5干多家,管理相对规范的有5—6万家。在5—6万家中大约设有1300万个摊位,1998年成交额达2.1万亿元。上规模的各类批发市场有10000多家,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4000多家,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2400多家,生产资料批发市场5000多家。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粮油、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在内的,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门类齐全的批发市场体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批发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通过批发市场交易的商品销售额已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1998年,全国各类批发市场中,年交易规模超过亿元的市场有1000多家,其中山东、浙江各有200多家,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各有100多家。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发展最快的一类批发市场,年交易规模过百亿元的就有十几家,交易规模最大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1998年交易额突破了200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大,大多数省市都有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农产品市场,其中,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1998年交易额接近70亿元。

查看全文

透析发展新兴产业是调结构的突围之路

摘要:我国经济要长足发展,“调结构”是关键。新兴产业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是应对未来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

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并必定成为我国经济“调结构”的突围之路。

经济结构是个除了产业结构外,还有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的“大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既包括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也包括投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既包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各产业内部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既包括区域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既包括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未来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内需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带动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带动转变。

“调结构”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调结构”也是全球“后危机时代”产业布局主线。我国经济要长足发展,“调结构”是关键。目前中国经济正从短期刺激经济增长过渡到中长期持续的拉动,如何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显得尤为重要。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调结构”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内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信贷高增速与通胀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碳排放量,抑过剩产能;地区结构失衡。除了靠刺激政策拉动内需外,当前亟待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调结构”可能催生许多行业投资机会,如包括汽车、家电,农业消费行业、煤炭、化工、有色资源类行业;新能源、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低碳经济主导的节能减排产业;抑制产能过剩的钢铁、汽车行业并购重组;城镇化和产业转移中的基建、房地产行业。以上投资机会即包括了传统行业;又涵盖了新兴战略性产业。这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更多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