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17:45: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战略目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新强县战略目标思考
“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当今世界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竞争的集聚点在人才的争夺,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关键在实用人才。唯有多方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号角方能吹响浙南大地,惠及**山城。
实践与探索
**,一个拥有36万人口的山区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走出发展困境,**县立足山区实际,把目光瞄准农村实用人才,着力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标杆”效应,使之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转变观念,创设服务农村实用人才良好环境。一是打破传统观念。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县突破传统观念,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将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范围扩展为包括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农机、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的人才等。截止2007年底,**县已经列入农村实用人才的各类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农民技术员1135名,其中被评选为县级农村乡土人才200名,优秀乡土人才30名,人才总量占农民总数0.41%,占实际在家农民总数0.85%。二是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等。三是提供服务保障。建立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县农村乡土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暂行)》、《**县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实施办法》等政策,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县农业、人事、科技等部门开通“服务热线”,县人事部门为农民评职称开设“绿色通道”,简化申报手续;各级农业服务部门在种子、技术和农用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拓宽渠道,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一是加强科普培训。以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农函大”培训、专题讲座等载体,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省市农业、科技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专家到乡镇、村开设讲座。二是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培训方式,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到各村农业基地进行实践指导,通过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户的科学种养水平。借助省市科技特派员这支特殊力量,实行技术干部与农户“1+N”结对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三是组织观摩学习。与温州农科院签约合作,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具有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善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特点,组织办班培训、现场观摩,更好地同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对接,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四是推广远程教育。积极开展“远教服务三农”的实践活动,利用党建网站平台开通“专家会诊”热线服务,及时提供农业政策法规、病虫害通报、市场行情和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技术信息等。
激活载体,全面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共富。一是树典型,发挥辐射作用。近年来,**县结合开展党员致富示范基地,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培育出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典型。二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领衔创业或开展科技承包,先后同温州农科院等高校合作,引进、推广一批新优特农作物品种,催生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三是办协会,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开展“村会协作”,推动农村能人牵头兴办种植、养殖、营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县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家,并设立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社员总数2320人,带动农户总数34333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7个,会员6800多人。四是结对子,发挥帮扶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双培双带”等活动,组织实用人才开展结对帮扶。全县共有800余名农村种养大户或党员参加该项活动,有308户的贫困户得到帮带。
寿险公司战略目标发展思考
摘要:提出我国寿险公司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对当前各寿险公司的战略目标按照构成要素从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对生存、成长和赢利的关注,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定位,对公众形象、社会影响的关注和对雇员的关注九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中外资公司之间、中小公司与大公司之间的战略目标有较明显差异,但我国寿险公司战略整体雷同现象较严重,呼吁寿险公司提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并对公司进行战略管理。
关键词:寿险公司;战略管理;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决定了组织的长期绩效。战略制定与实施对公司的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世界零售产业巨头沃尔玛以“让顾客满意”作为战略目标,据以实施一系列的战术,如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并每周作关于顾客期望和反映的调查,及时更新商品的组合与摆放,通过建立独特的供应链条、配送中心、商用卫星,培养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实施战略管理,使发展战略有效指导日常经营活动,短中期规划与长远目标战略保持一致,最终实现公司愿景。各行业对战略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对于我国保险公司,尤其寿险公司,实施战略管理是公司成长成熟的最佳途径,其建立战略计划、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也较其他行业显得更为突出。
一、我国寿险公司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公司产品的长期性和无形性要求寿险公司树立品牌,作好长远规划
首先,寿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主要产品是人寿保险,从订立保险合同到合同终止往往历时几十年,作为先销售后生产的企业,保险公司能够持续经营是消费者得到应有保险保障的首要前提。虽然我国保险法对寿险公司一旦发生破产,如何保障投保人利益不受影响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试问一个连自己的持续经营都无法保障的公司如何承诺为客户提供终身、优质的服务?无疑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会构成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因素。其次,从产品形态来分寿险产品作为一种保险保障服务,属于无形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直接接触与鉴别,只是通过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介绍来进行比较判断,主观成分占很大比重。因此公司的诚信建设、文化理念不仅会影响到已有客户得到服务、实现自身权益的质量,更会成为吸引或失去潜在购买者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居民对保险的认识接受程度还很低,保险意识水平不高,推广产品必须先推广保险理念,居民对保险的品牌认知度也仅限于几家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而树立保险品牌在保险销售中的重要意义为中小保险公司推广产品带来特别的挑战。
个体绩效与战略目标结合论文
摘要:文章结合该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及时策
绩效考核是针对企业中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评价,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点内容,更是企业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将个体的绩效与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将企业的战略体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众多管理者将其作为解决国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1绩效考核在国企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笔者所在的单位是国有大型电力建设企业,公司现有员工3400人。其中项目部10个,专业工程处22个,机关部室20个。由于企业不景气、收人低,用人机制和考核激励乏力,致使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加之国企之通病:员工队伍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员工总量多。专业人才少,一些管理、服务岗位大幅超员。大部分艰苦地区和生产一线岗位缺员,种种现象致使部分职工工作任意淡薄,责任心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够,企业的收益、安全、质量得不到保障。随着电力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通过竞争得到工程利润大大降低,企业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引入绩效考核,初步建立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即时考核为手段的绩效考核体系,使绩效管理工作基础目标加强,建立了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与员工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了责任传递机制,基本形成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与全员绩效管理紧密结合的制度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实施贯彻,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施工工作的正常运行,初步使公司战略目标、年度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部室、项目部和专业工程处。公司经营业绩初步得到提升等,并积累了绩效管理实践经验。
2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目标论文
引言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每12——18个月,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能增长一倍以上。在1999年的2.5亿在线者中,约有1/4的人进行过网上购物,网上交易额约为1100亿美元。与1998年的48亿美元相比,增长了约142%。而且这种高速增长态势可望持续下去。在此后的3——-4年里,网络贸易额有望达到现在的5倍。电子商务对企业既是挑战又是商机,企业必须顺应潮流,抓住机遇。
一、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目标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它具有极大的潜力推动企业“打破”原有企业战略的束缚,彻底改变企业的运作流程,增强顾客与供应商的联系,开拓新的市场。不论从电子商务发展方向看,还是从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看,电子商务竞争及其竞争结果最终将反映在参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其他辅助因素上。电子商务对参与企业竞争力具有战略性意义,这些意义将表现在对产品竞争力、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上。同时,电子商务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竞争环境,提升参与企业综合竞争力,构建的基于供应链、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
对电子商务狭义的理解或者对电子商务急功近利的盲目随从,都可能忽略电子商务的潜在的战略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扩散,电子商务进入的技术障碍已经大大缓解,电子商务竞争程度将会加剧。
二、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战略的意义
明确经营理念实现战略目标
把企业迅速做大曾经是许多中国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一些企业成为这个目标的牺牲品,以及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着困惑和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现已逐步认识到,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发展才是企业真正的战略目标。如何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呢?
从表面上看,这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能力制定有关产品定位、营销、组织、财务及人力资源等方面正确的战略目标并有能力实施这些目标;但是,企业的这些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看待社会的态度、对待利益的态度、处理风险的态度、学习和创新的态度以及如何积累财富的态度。这些态度构成了企业经营中的核心理念。这些将极大影响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包括:
一、“识时务者乃俊杰”
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讲的就是要把行动的目的和环境协调起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可以包括政治和经济制度、市场(产品、劳动和资本)以及人的观念等等。企业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各自的发展目标。
我国企业所面对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经济无论是在经济制度、市场还是人的观念上都是不完善的。我国刚刚加入了世贸组织,这虽然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但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毕竟还存在着相当的隔阂。这就是中国企业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这种环境对具体的中国企业而言是利弊并存的。
一方面,这些环境限制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例如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不合理的行业进入限制以及与世界市场的隔阂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要注重设立发展战略目标,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目标联系起来,凝聚改革共识,统一全党的意志,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立论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理论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中设立的“近期目标”,是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阶段论的理论创新。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1]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完整的阐述了共产主义的阶段论思想:共产主义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阶段论思想,并着手将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构想付诸于实践的时候,发现俄国在推翻资产阶级后还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因此,列宁在实践中相继提出和使用了“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完全社会主义”以及“发达社会主义”等词语。
(二)历史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的历史来源是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一方面,从国内来看,以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立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现状,实事求是地提出并实践“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用“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用20年的时间奠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用50—70年的时间全面实现现代化。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两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2]总之,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出,是探索社会主义实践的有益成果,但是由于“”迫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中断,因此这个目标也被迫中断。另一方面,境外一些发展较快国家(地区)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亚洲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其形成的境外经验。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走访东南亚等国家(地区)时注意到: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发展以及二战后的日本快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它们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很多,但是也于战后制定了一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分段实施发展规划有极大关系。
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迎来了较好的发展前景,更多企业加入到房地产开发当中,给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是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管理难题和战略目标的变革问题,导致公司的发展遭遇瓶颈,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经营成本不断升高。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整体发展导向选择和制订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减少因风险管理不当带来的恶劣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从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变革的层面入手,探讨当前房地产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难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整改基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经济条件,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变革
房地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撑产业之一,对全社会的经济繁荣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随着房地产投资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房价越涨越高,已经呈现出非理性的发展趋势,房地产行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房地产企业本身的运营和管理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点,其中风险管理难已经成为很多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随着房地产企业战略目标的变革,和企业所处环境的飞速变化,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房地产企业金融市场发展受到约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正视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统筹做好重大风险管理的防范和化解工作,促进企业战略目标改革能在有利的环境中进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获得稳健发展。
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变革的基本特征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房地产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能够为人们的居住提供更好的条件,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家都会加入到房地产开发当中,而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就需要不断转变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并且,需要结合当前的整体市场导向进行战略目标的改革工作。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凸显出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当前的房地产企业中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变革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将其特点总结如下。
一、客观性与普遍性的特点
统一员工企业需求达到战略目标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与企业的员工;影响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几个方面;沟通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其它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也应当从中引起高度关注、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是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实现自身目标的主体、员工它是以“自由人”存在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工资问题、公平性有企业外部公平性和企业内部公平性两个方面、企业在力求外部公平性时导致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问题、沟通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关系营销的多种工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根据媒体报道的“民工荒”现象,笔者认为企业应当由此考虑正确选择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避免出现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现象发生,为此,通过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性质分析,认为企业应当以员工为中心作为企业的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进行统一,使双方都能从中受益,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内部营销;顾客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报纸、电视节目、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民工荒”的问题,而且波及面正在不断扩大。这里“民工荒”中的民工主要是指农民工,是指一般的普通工人,就目前来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问题的困扰。这种现象固然与民工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企业拖欠民工工资以及国家加大扶持“三农”力度的宏观政策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尽管是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但却仍以其自身为中心作为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目前,虽然大多只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的困扰比较严重,但其它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也应当从中引起高度关注,这些企业如果没有由此引起对选择正确的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导向的足够重视,将可能会受到另一场更为严重、更为深刻的、另一种性质的“民工荒”的困扰,它将不再仅仅是农民工的短缺问题,将可能从低层次的普通人力资源的短缺上升到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这种短缺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短缺,但对企业个体来说却很可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另外,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在很多领域已经逐步放开,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具有观念优势的中小型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发展,将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激烈化。如此一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面临生存危机,当生存都成了问题,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做好以员工为中心的内部营销,是现今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一、企业与企业的员工
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是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实现自身目标的主体。毫无疑问,有企业必然要有员工,没有员工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只有“人”这一要素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企业的价值是由员工创造的。企业总是以能够及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给顾客,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从中获得利益的利器,但必须清楚的是,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从市场信息的获取到产品(或服务)概念的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必然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因此,如果没有满意的员工,也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在以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更是如此,而如果企业没有满意的顾客,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从而失去竞争获胜的机会。就像营销学者罗森布拉斯和彼得在《顾客是第二位的》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企业要想真正使顾客满意,必须使企业的员工位于第一位,而不是企业的顾客。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思索论文
摘要摘要: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七类发展目标,涉及到经济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前三类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后四类是非经济类发展目标。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的“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和“四个计划”发展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主要新问题不在于满足“量的增长”,而在于如何“实现目标,确保目标的‘舍金量”’,确保职业教育发展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围绕“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展开“三大思索”。
摘要:发展目标“十一五”规划三大思索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七类发展目标,涉及到经济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前三类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后四类是非经济类发展目标。职业教育发展成功和否,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的质量和效能。为此,2005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国务院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的“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和“四个计划”发展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主要新问题不在于满足“量的增长”,而在于如何“实现目标,确保目标的‘含金量’”,确保职业教育发展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发展目标的指标化和定量化之思索
“十五”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概念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对西方科学精神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融合的结果,是一种“聪明的发展观”。“发展”起初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答案,一个用往返答“匮乏”新问题的答案。匮乏是相对于需要而言的,而需要是有高低之分、新旧之别的。因此,《国务院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增长为核心”的发展也是一个涉及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合法性的“硬道理”和“战略目标”。
《决定》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基于我国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两个大的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决定》提出的“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具体包括“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和“四个计划”,其要旨在于摘要:首先,进一步审阅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即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视为摘要: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新问题的重要途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其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力求做到“四个必须”,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再次,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最后,面向市场、整合社会资源,多元化办学,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现在的关键新问题在于如何依据《决定》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框架,合理科学地设定全面和具体的规划目标体系,尽可能将这些目标指标化、定量化,即提出的绝大多数的目标是有明确的指标,可定量的、可测定的和可评估的。
明确经营理念实现战略目标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识时务者乃俊杰”;构建均衡利益格局;稳健控制和承担风险;学会学习与创新;依靠组织和制度积累财富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把企业迅速做大曾经是许多中国企业追求的目标、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这些不完善的环境又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了一种特殊条件、市场不完善所导致的弊端要远远大于它为个别企业带来的利益、企业的核心利益是资本的利益、企业在经营中总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天职是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企业的生存发展要求企业具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超越市场的能力、财富具有各种存在方式等,具体请详见。
把企业迅速做大曾经是许多中国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一些企业成为这个目标的牺牲品,以及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着困惑和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现已逐步认识到,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发展才是企业真正的战略目标。如何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呢?
从表面上看,这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能力制定有关产品定位、营销、组织、财务及人力资源等方面正确的战略目标并有能力实施这些目标;但是,企业的这些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看待社会的态度、对待利益的态度、处理风险的态度、学习和创新的态度以及如何积累财富的态度。这些态度构成了企业经营中的核心理念。这些将极大影响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包括:
一、“识时务者乃俊杰”
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讲的就是要把行动的目的和环境协调起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可以包括政治和经济制度、市场(产品、劳动和资本)以及人的观念等等。企业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各自的发展目标。
我国企业所面对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经济无论是在经济制度、市场还是人的观念上都是不完善的。我国刚刚加入了世贸组织,这虽然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但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毕竟还存在着相当的隔阂。这就是中国企业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这种环境对具体的中国企业而言是利弊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