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整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11:48: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宅基地整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宅基地整理

农村宅基地整理论文

一、开展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近十年来兴起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程。农村宅基地整理的内涵是指通过撤并、整合农村宅基地,盘活存量土地,将原有多余的宅基地(包括废弃工矿等其他建设用地)进行复垦,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行政、技术、工程行为。

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已成为我国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农村宅基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农村宅基地整理将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缩短城乡贫富差距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保障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宅基地整理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该项工作的自觉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宅基地整理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该项工作的自觉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当前宅基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2006年浙江省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新农村建设工程,各地市亦相应编制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规划,并确立了一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一批规划整齐,设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农村新居脱颖而出。如丽水市确定了139个村为新农村示范建设村;莲都区雅溪镇江弄村全部入住新村新居,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真正的示范村。

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整理再思考

我国虽然面积辽阔,但人均耕地资源却十分短缺,全国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0.1公顷,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人口增长,这一问题不断加剧。2015年,由于我国采取补改结合,全国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耕地面积维持在20.25亿亩,减少趋势明显放缓。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村用地甚至耕地将面临成为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的转变。并且随着建设新农村的进行,我国农村经济也开始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农村城镇化,由农业转为现代化工业的过程,大量工厂在农村建起,许多企业也在农村兴起,这必然导致大量农村土地甚至耕地变为工业建设用地。秉着“既要吃饭,还要建设,更要生态”的原则,发展新农村就面临着满足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又要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的双重压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全国的土地进行整理,其中,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村宅基地管理发展中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民都富裕了起来,开始更新住宅,改善住宿条件;越来越多的新婚夫妻选择另辟新地自立门户,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迎来了建房高潮。根据资料显示,到1987年,中国农村新房面积达到9.97亿平方米,达到30年来最高峰。且1980年以来中国农村房屋面积城市房屋面积之比一直维持在3.6倍以上。在9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年建房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同时期城市只达到2.7亿平方米。为了凸显农村改革的成效,政府部门也鼓励农民进行住房更新与改造,但对农村建房规划与管理缺乏科学指导,导致农村宅基地空置浪费严重,住房分散,布局散乱,只盖新房不拆旧房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大量宅基地土地资源的浪费与闲置。(一)宅基地占地面积大。全国的土地调查资料表明,截至2010年,我国农村宅基地用地已经达到2000万亩,人均用地高达180平方米,大大超过规划用地指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还在增长,如不采取措施进行宅基地整理,农村宅基地将继续扩大,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二)建房缺乏规划,布局散乱。许多农民选址盖房都是围绕村庄随意进行,或向外扩展或沿着道路两旁以此形成聚集地,甚至有的地方村民沿着田地成散居状态。并且随着经济能力的增长村民更新住宅能力大幅度提高,但缺少规划,布局不合理,宅基地闲置,只建新的不拆旧的。这些均导致宅基地的浪费,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不及时进行宅基地的整理,这种问题会更加突出。(三)农村建筑层次低,土地利用率低。在我国农村由于房屋都是村民自行翻盖,没有统一的规划及技术支持,农村住宅的容积率较低,房屋多以平房为主,即使是楼房也多为二层、三层。对于山西省某县级市8个村庄进行调查发现,其住房层次平均为1.38层,平均容积率只到0.29。这对于土地资源其实是一种闲置与浪费。(四)不经审批违法占用宅基地现象严重。由于农村地区监管不严,在农村宅基地建设中出现很多不批就建,少批多占现象严重。还有就是农村地区攀比,滥用宅基地现象严重。还有不少将农用地挪作他用,用来建造加工厂等。这些都使得耕地被占用现象严重,使其未能发挥本身作用,使得我国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二、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意义

(一)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土地整理包括对农用地和对建设用地的整理两部分。建设用地不仅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也包括农村居民住房用地。对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就是在城市规划计划的控制下,对农村和城市建筑结构、布局进行有效整理,通过对其设计,向地下和空中寻求空间,发展立体建筑,提高容积率,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样可以结余出更多的土地用作建设用地的储备用地,减少对耕地的侵占,或用作农用地,实现人地平衡。农用地的整理就是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对水、田、村、路、林进行规划整理,调整土地布局,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和质量,实现耕地动态平衡意义重大。而其中农村宅基地的整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我国已通过开发整理建设用地和农村农用地土地达到补充耕地312万亩,其中,约175万亩耕地是通过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的,可以说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实现保证耕地动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农村宅基地整理有效推进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宅基地的整理应该在其土地的利用规划下进行,在减少宅基地使用面积的同时还要能保持其使用功能的完整性,向更有利于人们生活的方面进行。提高容积率,提高土地集约力度,加强住宅的集中度,避免分散建设住宅,有盖有拆,填满空心村。这样的规划有利于推进自然村的集聚,可以有效推进城镇化,形成大的中心村落和小城镇。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能为居民提供更方便更完备的公共服务,减少水、通讯、电、热、气的重复投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也更加便民,更方便得建立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家园。(三)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整理可缓解耕地紧张局面。按照2016年人口及土地资料计算,若保持人口平稳增长,将农村人均住房占地由168m2下降至100m2,可以节约600多万亩土地。这些整理出的农村宅基地可因地制宜用作耕地,林地,水地,甚至可用作建设用地的备用地。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目前耕地紧张局面。

三、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方法

查看全文

宅基地整理工作交流材料

xx县的地貌特征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人地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我县结合地方实际,以引导农民下山集聚为抓手,大力推进宅基地整理,既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极大的缓解了用地指标紧张的矛盾。20*年,全县投入资金3238万元,立项宅基地整理项目83个,实际完成并通过验收42个,下山农户783户、人口2588人,拆迁房屋2000余间,面积77.86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1252亩。在推进相关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政策引导,努力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

去年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即对开展引导农民下山集聚相关前期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深入调研和反复酝酿,于去年6月份制订出台了《关于鼓励农民下山居住促进集聚发展的意见》。该政策明确下山集聚工作坚持“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乡为主体”的原则,以地处“高、偏、险、散”的山区农户和散居户为主要工作对象,结合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合理安排宅基地,引导农户搬迁聚居,并鼓励农户放弃宅基地使用权,进城市和集镇购房居住。政策突出了对农户下山集聚的资金扶持,对每户下山移民户按农业人口计算至少给予农户每人2000元补助,用于原房屋拆迁、安置用地平整、下山搬迁等费用的补贴;对农户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到城市和集镇购房居住的,给予每人不少于3000元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农民下山居住后,鼓励把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所获得的净增耕地置换指标,给予每亩2.5万元的补助;农户下山后利用村内零星旧宅基地建房的,按新建房占地面积给予每平方米50元的补助,拆除旧房腾出连片旧宅基地面积达到能够集中安置10户以上的,则按新建房占地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00元补助。县里政策出台后,各乡镇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随后,全县又连续分层次组织开展了专题的督查会和现场会,使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耳听、眼见,新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下山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立足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下山集聚工作。

引导农民下山集聚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关系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的大事。农民迁移下山,从散居走向集聚,必须根据当地村庄布局规划和人口实际发展情况有序开展,不能无序迁移,盲目扩张,否则,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出现新的浪费。

xx县实施下山集聚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原则。20*年,我县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本着要素集聚,资源整合,城乡统筹的宗旨,修编了《xx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将全县的村庄定位为“中心村、一般村、搬迁缩并村”三类。为确保规划的实施,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年底,我们实施了较大幅度的村规模调整,将原来的405个行政村归并调整为186个行政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农民下山集聚为主抓手,促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在工作实施上,突出规划指导,严格按照“发展中心村、控制一般村、缩并自然村”的总体要求,确定需搬迁的村和新的安置点,不符合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不安排扶持项目,村庄建设规划未编制或村庄规划已编制但实施的项目不符合村庄建设规划的也不予立项。在工作的推进上,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兼顾实际”的原则,以乡镇为实施主体,制定年度和五年工作计划,严格项目立项制度,确保按规划实施。

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整理及其新农村建设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升,农民对宅基地的需求和依赖大大减少,使得农村宅基地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科学有效地处理和应用农村宅基地问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及问题,讨论了农村宅基地整理的含义、价值及主要模式,并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宅基地整理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整理;新农村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升,农民对宅基地的需求和依赖大大减少,使得农村宅基地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会使得农村的村容村貌村风发生更加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和应用农村宅基地问题,成为关乎农民利益、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的农村宅基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宅基地,是指在农村中,过去建设过房屋、现在建有房屋,或者经批准、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当前,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和迁移,产生了大量空置、废弃的农村宅基地,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农村宅基地面积超标现象比较严重

查看全文

宅基地整理集约利用和置换产权论文

摘要: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一项关系用地结构调整、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影响着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乃至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尽管目前遇到的矛盾、困难很多,只要各级政府勤于探索,不断创新,注意在实践中完善法规、政策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我们就会解决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宅基地;整理;集约利用;置换;产权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尽管我国总人口规模将扩大,但农村人口数量却由上升转为下降的趋势。据统计年鉴显示,2004年我国农村人口比1996年减少了11%,而宅基地面积却增加了1.7%。这种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比例转型将改变农村居住模式,致使农村宅基地用地浪费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不堪重负的农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直接影响着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乃至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背景下,面对农村居民用地的发展趋势,对其科学地进行土地整理,是非常必要的。而土地整理工作的进行,却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宅基地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滞后

要科学地整理宅基地,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作指导,而乡镇一级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却面临着不利的因素。首先是乡镇一级规划的技术力量薄弱,不仅缺少技术人员,也缺少对规划的技术资金的投入。其次是近几年农村中已建成了大量新房,新房的更新需要好几十年的时间,对它们进行拆迁的费用相当高,这对制定出的规划的实施又带来了困难。

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抓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村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告。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村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年度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年度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超计划批地。各县(市)每年年底应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执行情况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管理意见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抓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村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告。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村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年度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年度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超计划批地。各县(市)每年年底应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执行情况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探究论文

摘要:农村宅基地闲置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而农村宅基地流转虽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却与现有的法律相抵触。针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所处的两难境地,在现有的土地制度和法律框架下,提出了建立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的构想,对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的目标、宗旨进行了定位,并对其组织机构、组织职能和运作机制进行了设计,尤其是对其资金运作机制做了深入的探讨。在实际中,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应该根据地方特点,通过实践逐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农村土地;宅基地储备;运行机制;资金运作;流转

一、研究背景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与农民的生活保障息息相关。近3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正经历着巨大变革。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大[1],农宅闲置在许多地方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进而,农宅出租和买卖市场也应运而生。近些年,农村宅基地的交易越发频繁,尤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隐形交易市场。[2]可以说,目前农村宅基地流转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从利用效率角度来看,农村宅基地流转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而按照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不允许流转的。

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主要有出租和买卖两种形式。(1)宅基地出租,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最普遍的方式。宅基地出租是在集体所有权人主体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宅基地使用权人的行为。出租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等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满足外来人口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直接出租宅基地、随房租地等,其中随房租地更为普遍,用途也是多元化的,用于居住用地、生产加工、商业服务、仓储等。(2)宅基地买卖。一是单纯的宅基地买卖,二是随房买卖。前者交易的数量不多,且通常是在宅基地区位比较好的情况下发生。后者伴随着房屋买卖引发了宅基地流转,主要是多余、闲置房屋的买卖,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后在城市购买房屋而将原农村住宅出售给他人;或者是一户多宅的农户,将多余的房屋进行出售等。

农村宅基地对于农民来说具有生活保障性和福利性的属性,而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宅基地进行交易买卖行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将对农民自身的生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造成潜在的危害。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1600万公顷村庄建设用地中,“空心村”内宅基地闲置面积约占10%-15%。[3]农村宅基地流转已是既定的事实,由于缺乏土地制度和配套法律,宅基地流转多为隐形流转、随意定价。这种相当活跃却不规范的宅基地流转行为,不仅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也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埋下了很大的隐患。首先,宅基地不断扩大不利于耕地的保护。在市场利益的诱惑下,农民会想尽办法多占用土地。在已有的宅基地基础上,农村宅基地总量要扩大,只能通过农地转用,必定导致耕地资源的浪费。其次,宅基地的隐形流转不利于集体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因为农民宅基地流转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并且,农民一旦卖掉宅基地,也就失去了宅基地所能提供的保障。对于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出租或买卖的所有收益都归农民个人所有,村集体对于宅基地的所有权得不到体现。

查看全文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正确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节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抓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告。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年度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年度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

查看全文

农村户籍和宅基地管理工作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根据《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市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居民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处置与利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157号)、《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复垦管理实行地票价款直拨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162号)、《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处置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166号)、《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调整地票价款分配及拨付标准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170号)及相关政策规定,经县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研究,现就我县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退出和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退出

(一)办理条件

2010年8月1日后转为城镇居民并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转户居民均可办理。

(二)补偿标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