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保险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08:50: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责任保险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责任保险制度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1.环境责任保险的产生和现状

环境污染具有缓慢性、间接性、复杂性等特点,环境侵权鉴定极其困难。随着环境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环境侵权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受害人求偿的变化,如起诉资格的放宽、被告扩大、无过失责任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因果关系推定、巨额赔偿等等。但是企业排污难免,因此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甚至面临破产、倒闭。为了促使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同时及时有效救济受害人,迫切需要将如此大的环境侵权责任风险转嫁出去,实现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正日趋成熟和完善。国外有以下三种环境责任保险的立法模式:第一种,以德国为代表,即采取强制责任保险与财务保证或担保相结合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该国《环境责任法》第19条规定:“为了保证某些特别危险设备的经营人能够承担本法规定的赔偿责任,设备经营人必须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约定一旦发生特定的损害,保险公司即予以赔偿”;第二种,以美国为代表,即采取强制责任保险为原则的制度。美国针对有毒物质和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可能引起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实行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第三种,以法国为代表,即采取任意责任保险为主,强制责任保险为辅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已成为了责任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责任保险占产险的比例还不到3%,环境责任保险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实现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2.环境责任保险的特征

(1)环境责任保险本质上并非纯正的第三者责任保险。环境责任保险是一种责任保险,理所当然具有传统责任保险的特性,即具有第三者责任险的性质。

查看全文

核责任保险制度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平利用核能、发展商用核能一直都是中国核能发展的战略选择。然后,与此同时,一旦发生核事故,将会对环境及公众财产安全产生严重的后果。本文从制度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核责任保险发展的现状及突出问题,总结核责任保险的自身优势,参考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核风险;核责任保险;损害赔偿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以来,人类进入和平利用核能的时代。据WorldNuclearAs-sociation(世界核协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全球现有大约450个动力反应堆,发电量占世界总电量的11%。可见,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核电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可大规模生产的清洁能源,在推进世界能源多元化,提高能源安全性,促进能源转型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核电也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核电站设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5年开始动工建设第一座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秦山一期核电站厂,于1991年建成投产。到2018年3月,我国现有13座核电厂36个核电机组运行。虽核电在我国发电总量中的份额仍然较低,仅占3%左右,远低于11%的全球平均水平。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目标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站和装机容量将达到8800万千瓦。然而,与低碳高效对应的恰恰就是核电的安全问题。自19世纪至今引起全世界范围内关注的大型核泄漏事故主要是三起:分别是1979年的美国三哩岛事故,1986难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及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泄漏。前两起使得全球核电发生了重大转折,核电发展从此一蹶不振,此种停滞不前的状况持续了将近20年。后由于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再次将核电安全推到了风口浪尖,令全世界再次高度重视使用核电带来的风险。作为世界核大国之一,我国尚未建立核第三方责任保险制度。一旦发生核事故,用于恢复环境与公众财产、人身损害赔偿的核事故第三方损害赔偿金则相当可观。因此,我国在大规模发展核电,加强核电技术研发的同时,还需设计核电站责任制度以及配套险种,以此来分散核事故对第三方的巨大损害。

二、核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概念

核第三者责任是当核事故导致核设施发生核损害时,运营商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核第三者责任保险,则是指被保险人根据法律对第三方的损害赔偿责任时,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向第三方支付保险金的财产保险。它是核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被保险人依法应当对第三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而成立的保险,其存在的价值能帮助受害人获得赔偿,同时也可为保险人提供财产保证,帮助保险人分散风险。核第三者责任保险是责任保险,我国《保险法》第65条第4款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付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其充分体现了优先保护受害第三者利益的基本原则。责任保险不使损害集于一人或一企业,通过保险使得损害可以与个人相分离,达到损害赔偿社会化的目的,对于建立一个完整的无过失责任制度具有促进作用。加之核风险的难以利用大数法则同时难分散,灾害性大,潜伏时间长等特点,使得核风险通常都是常规保险的除外风险,也就使得核第三者责任保险与一般的责任保险有所不同。除具有责任保险的一般特征外,也包含自身独有的优势:(一)降低和转移核运营人风险,保护第三者受害人利益。在发生核事故后,核运营人因侵权责任会面对巨额的核事故损害赔偿金,由企业单方进行赔付根本不现实。而若核运营人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当损害发生后,由保险公司填补营运人因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产生的消极损失。即通过保单将损害转嫁给保险公司,由数量众多的保险人将风险分散于保险市场。另一方面,因核事故产生损害的受害者也能够从保险公司获取赔偿金,不用担心营运人因赔偿能力下降、破产倒闭等情况而无法及时履行赔偿责任。这样,核运营人不会因核事故的发生而导致破产,公众利益也可有所保障。在核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及其相应的保险业务下,不仅能将核运营人的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降低运营成本,减轻投资者对于风险的顾虑,吸引更多投资者积极投资核能产业以此促进发展。还能保障第三方受害人的利益,同时也使保险公司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二)相较于其他财务保障的价格优势。核责任保险的保险金额的确定与保险费率、标的风险程度、赔偿限额与范围、核电站管理运行状况以及事故发生概率等方面有关,相较于预存保证金和开立信用证的财务保障方式,保费的支出不会对核营运人造成太大的经济负担,对运营资金也没有太多限制,不妨碍核电站的资金周转和正常运营。且保险的风险转嫁能力也更强。

查看全文

海洋生态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恶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频发,环渤海区域的海洋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由环境污染而引起的环境损害赔偿问题同时也变成我国法律所难以回避的难题。本文介绍了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概念、构成,分析这一制度在环渤海区域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优化法律制度,使这一制度在平衡企业与受污染环境以及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出最大的优越性。

关键词: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有效补偿;制度完善

一、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概述

(一)概念。首先,环境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不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消极性的法律后果[1]。本文中环境责任保险是指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因污染破坏环境而侵害他人所享有的环境民事权益,并依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其次,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其又被称之为第三人保险或第三方责任保险[2]。最后,环境责任保险是一种商业性质的保险,以排污企业发生事故时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制度。(二)构成。1.保险标的:“损害赔偿责任”环境责任保险中的保险标的应当是污染环境所该承担的民事责任中的损害赔偿责任,就是说当被保险人的行为侵害了第三人的财产甚至人身安全造成损害时,保险人应向第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除此之外的责任则均应由被保险人承担。2.第三人:“企业主以外的任何受害方”长期以来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理论上主要主张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中的第三人的范围应包括被保险人以外的所有第三人,即企业主以外的任何受害方。

二、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现存问题

(一)立法缺陷。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法制建设并不健全:第一,有关环境保护等相应的立法缺失。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制;第二,相关法律规定的内容贫瘠,甚至法律救济措施等重要部分都没有体现,让我国的环境保险制度进行没有具体法律可以遵循。根据专业测算,每年我国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然而与此相对应的赔偿却少的可怜[3](二)相关理论落后。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设还处于婴儿期,理论研究成长的十分缓慢。然而责任保险市场想要发展的相对完善,恰恰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作为其成长的依托。(三)我国适行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具有现实缺陷。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保险费率很高,但是赔付率却很低,这就很难激起投保者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对大多数企业鼓励其进行环境投保的措施还不到位,所以很多企业都没有积极主动的意识。

查看全文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探究论文

[摘要]建立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实现医疗损害赔偿社会化分担的必然要求,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国内对强制医疗责任保险仍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从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及责任范围、保险费率、责任限额的合理确定等方面对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进行分析,以期引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强制医疗责任保险,损害赔偿

一、发展强制医疗责任保险的现实需求与意义

医疗责任保险对于分散医院或医生的赔偿风险,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该险种自2000年全面推出以来并没有受到医院的青睐,相反医院普遍对其反应冷淡,投保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医疗责任保险面临发展乏力的困境。究其原因,医疗责任保险所存在的自身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中存在医疗机构投保的积极性不高,逆向选择严重等问题。例如北京市拥有各级各类医院(含中央直属和部队医院)共计551家。2003年投保医疗责任险的医院不足20家,其中部分医疗机构具有很高的赔付率。即使在我国保险市场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深圳,在1999年—2003年的四年间,医疗责任保险累计保费收入仅200多万元,投保医疗机构比例不足5%,这与深圳保险市场接近20%的年保费增长率是极不协调的。

医疗责任保险发展滞后不仅使社会化的风险分担机制难以在医疗行业内普遍建立,也使得患者的损害得不到充分弥补,从而不利于维护患者的合法利益。而当前医疗责任保险的运行所存在的问题证明:完全采取自愿投保的方式难以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应建立一种新的医疗损害赔偿给付机制和保险制度,即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一种保险制度,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强制投保义务,以分散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并使受害人的损失及时得以补偿。强制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符合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趋势,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强制投保医疗责任保险是发挥医疗责任保险维护和保障患者利益的需要

查看全文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论文

[摘要]:董事责任保险是以董事、经理向公司或第三者(股东、债权人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董事、经理等经营者的风险、义务、责任日益加重。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励优秀的经营者大胆从事工商业活动,为股东谋取最大的盈利,西方国家公司法往往规定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对董事、经理经营中的某些过失责任运用保险机制分散其风险。本文就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建立的必要性以及董事责任保险的立法框架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公司法,董事责任,经理责任,责任保险,保险制度

一、建立我国董事责任保险之理论根据董事责任保险是指以董事、经理向公司或第三者(股东、债权人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美国的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在世界各国最为典型。目前,美国大公司中的90%以上已实施董事责任保险。建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乃是基于市场的内在要求。

1.董事责任多样化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更为彻底,出现了所谓的“董事会中心主义”,董事会成为公司运行机构的中心,其职权得以急剧膨胀。种种情况表明,董事、经理的职权必须受到约束,否则,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共利益都无从保障。

各国公司立法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强化董事、经理的义务和职责。一方面,法律首先在公司法及其他法律中明定董事对公司、股东及社会公众法定义务,如:董事的忠实义务、董事的注意义务、董事及时支付雇员工资的义务等,并对董事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予以规定;另一方面,法律亦赋予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各种权利及相应的救济措施,如:股东提案权、质询权、派生诉讼等,同时建立监事会、独立的审计人、外部董事等制衡机制对董事的权力予以约束,以抑制经营者滥用权力的行为。

查看全文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管理论文

[摘要]建立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实现医疗损害赔偿社会化分担的必然要求,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国内对强制医疗责任保险仍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从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及责任范围、保险费率、责任限额的合理确定等方面对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进行分析,以期引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强制医疗责任保险,损害赔偿

一、发展强制医疗责任保险的现实需求与意义

医疗责任保险对于分散医院或医生的赔偿风险,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该险种自2000年全面推出以来并没有受到医院的青睐,相反医院普遍对其反应冷淡,投保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医疗责任保险面临发展乏力的困境。究其原因,医疗责任保险所存在的自身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中存在医疗机构投保的积极性不高,逆向选择严重等问题。例如北京市拥有各级各类医院(含中央直属和部队医院)共计551家。2003年投保医疗责任险的医院不足20家,其中部分医疗机构具有很高的赔付率。即使在我国保险市场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深圳,在1999年—2003年的四年间,医疗责任保险累计保费收入仅200多万元,投保医疗机构比例不足5%,这与深圳保险市场接近20%的年保费增长率是极不协调的。

医疗责任保险发展滞后不仅使社会化的风险分担机制难以在医疗行业内普遍建立,也使得患者的损害得不到充分弥补,从而不利于维护患者的合法利益。而当前医疗责任保险的运行所存在的问题证明:完全采取自愿投保的方式难以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应建立一种新的医疗损害赔偿给付机制和保险制度,即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一种保险制度,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强制投保义务,以分散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并使受害人的损失及时得以补偿。强制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符合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趋势,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强制投保医疗责任保险是发挥医疗责任保险维护和保障患者利益的需要

查看全文

责任保险制度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

责任风险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期间,还是商场、影剧院、运动场、各类职业人员等,均有可能因生产、营业等各种活动而出现意外事故,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致使责任人不得不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诉讼、索赔行为日益增多,法院的判决往往更加有利于受害人,使责任者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旦发生责任事故,面对赔偿、诉讼,将致经营者陷入困境,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致害人的经济状况大不相同,对于巨额的损害赔偿责任,有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可以全部承担,有些小本经营的企业或个人则可能根本无法承受,赔偿一次责任事故的损失就有可能导致倾家荡产、破产倒闭。参加责任保险,将这些无法确定、巨额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责任保险通过集中风险、分散风险承担众多致害人的责任,使其免除后顾之忧,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保持生活安定。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相对滞后。加快发展责任险,应加强国家法制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保险公司责任险经营水平;加强对责任险的风险分散支持;优化责任险发展的环境。责任保险具有较强的经济补偿与社会管理功能,不仅为解决各类民事赔偿责任事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渠道,也是政府运用市场手段管理社会风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责任保险保险标的保险责任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索赔意识不断增强,自然人、法人通过投保责任保险的需求不断上升。任何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责任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他人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致害人就必须依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但是,致害人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其赔偿能力的大小,同时,刑事责任又仅仅是对致害人的一种事后惩罚,对受害人无法在经济上进行赔偿,若只把致害人投入监狱,对受害人而言也无济于事。这些都是外来突发的损失,急需有商业的责任保险产品来补偿此处的损失,有保险人承担起民事损害责任风险,则可以可靠地保障受害人的经济利益,有效地维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连续和稳定。因此,如果没有责任保险,受害人能否获得经济赔偿,并无确切保证,从而极易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对于法源还是实际生活,商业性的责任保险都有着切实的市场需求和积极的保障作用。

一、责任保险的概念和分类

(一)责任保险的概念

查看全文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和民商法冲突与协调

摘要: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是一种将民事赔偿作为标准的保险方式,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首先介绍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其次,分析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民商法的冲突,其中主要包括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在民事责任制度的冲突、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董事负担责任之间的冲突、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董事免责制度之间的冲突。最后,研究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民商法之间的协调,其中主要包括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民事责任制度的协调、保险费用支付行为的协调、保留被保险人承担的责任以及限制董事责任保险的范围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民商法;民事责任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实际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应用,能够促进董事履行自身的责任以及义务,将自身的管理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但是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民商法出现了一定的冲突,导致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面对此种现象,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确定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民商法之间的冲突,同时对其展开相互协调,本文将重点研究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民商法之间的冲突以及协调。

一、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是一种特殊的保险方式,在此过程中,保险对象为董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对公司以及第三方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方式能够保证董事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属于一种补充制度。除此之外,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董事责任免除制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这就要求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在实际应用中对其展开区分。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一家保险公司,在上个世纪中旬流传到美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也不断得到了完善。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果风险出现,导致的后果,董事以及管理人员个人将无法承担,因此需要在此过程中实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另外,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是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在发展中的要求逐渐提升,这对董事会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定的挑战,提升了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危险性。因此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董事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将自身的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建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降低风险对董事成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影响,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企业发展以及管理人员自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民商法的冲突

查看全文

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有关道路交通事故作出了细致完备的具体规定。通过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与相应建立起来的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的具体研究,充分认

识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探索我国道路交通及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途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责任保险、汽车责任保险制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一、从道路交通事故中民事责任的归责说起

(一)归责原则的立法采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道路交通发展规模日益扩大,然则道路交通事故却有增无减。对道路交通事故所导致的赔偿责任进行准确确认与归责,对解除争端纠纷、及时赔偿损害、维护受

查看全文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研究论文

[摘要]:董事责任保险是以董事、经理向公司或第三者(股东、债权人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董事、经理等经营者的风险、义务、责任日益加重。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励优秀的经营者大胆从事工商业活动,为股东谋取最大的盈利,西方国家公司法往往规定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对董事、经理经营中的某些过失责任运用保险机制分散其风险。本文就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建立的必要性以及董事责任保险的立法框架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公司法,董事责任,经理责任,责任保险,保险制度

一、建立我国董事责任保险之理论根据董事责任保险是指以董事、经理向公司或第三者(股东、债权人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美国的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在世界各国最为典型。目前,美国大公司中的90%以上已实施董事责任保险。建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乃是基于市场的内在要求。

1.董事责任多样化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更为彻底,出现了所谓的“董事会中心主义”,董事会成为公司运行机构的中心,其职权得以急剧膨胀。种种情况表明,董事、经理的职权必须受到约束,否则,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共利益都无从保障。

各国公司立法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强化董事、经理的义务和职责。一方面,法律首先在公司法及其他法律中明定董事对公司、股东及社会公众法定义务,如:董事的忠实义务、董事的注意义务、董事及时支付雇员工资的义务等,并对董事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予以规定;另一方面,法律亦赋予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各种权利及相应的救济措施,如:股东提案权、质询权、派生诉讼等,同时建立监事会、独立的审计人、外部董事等制衡机制对董事的权力予以约束,以抑制经营者滥用权力的行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