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08:21: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增值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消费型增值税心得感想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不同。同样是增值税,在不同国家,税制设计也大不相同。我们知道,厂商生产商品,离不开三样东西:劳动力、原料和固定资产。劳动力和原料,一次投入,便将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过,劳动力的特点,是能够创造出大于工资的价值,而原料经过加工,只是改变了它的形态而已,价值并没有改变。固定资产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它们的价值,则要通过折旧,分期分批转移到商品中去。在计算一件商品的增值额时,由于对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方法不同,增值税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
目前国有企业大都改制完毕,正需要重新整合资源,进行新一轮设备更新。而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却横刀立马,使企业有心技改,无钱纳税。同时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如果再照老方子抓药,不分青红皂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将会抑制整个社会的投资热情。
增值税出现以前,流转税曾经大行其道。流转税,即对商品的流转环节征税,而且按商品全部流转额征收。为此,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层层剥皮,道道征税”,其弊端不言自明,那就是重复课征。
增值税取代流转税的地位,缘于它的税制设计更为科学、更加合理,更适应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让我们来看个例子:假设某织布厂进了30万元的棉花,织成布匹,然后以60万元价格,卖给服装厂;后者将其加工成服装后,以80万元的价格,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再以100万元的价格,卖给零售商。如果流转税的税率为5%,那么,纳税总额将是多少呢?前面说过,流转税的特点,是按照每个经营者的销售收入全额征税,那么,织布厂应纳税额为:60×5%=3(万元);服装厂应纳税额为80×5%=4(万元);批发商应纳税额为100×5%=5(万元),该批商品的总税额为3+4+5=12(万元)。现在改为征收增值税,即只对价值增值部分征税,税率仍为5%。那么,织布厂增值额是60-30=30(万元),应纳税额为30×5%=1.5(万元);服装厂的增值额为80-60=20(万元),应纳税额为20×5%=1(万元);批发商的增值额为100-80=20(万元),应纳税额也是20×5%=1(万元)。这样计算下来,总税额为1.5+1+1=3.5(万元)。两相比较,很显然,实行增值税,整体税负远低于流转税,即使专业化分工再细,生产环节再多,也不存在重复计征的问题。
所谓消费型增值税,就是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额时,除扣掉生产原料价值以外,还可以把外购的固定资产价款全部扣除。也就是说,厂商外购的生产资料,不算入产品增加值,而只是对消费资料征税。如此一来,便大大降低了厂商税收负担。对此,厂家自然双手赞成,而政府征税也顺风顺水,执行成本自然较低。与消费型增值税大笔一挥,把固定资产一笔勾销相比,收入型增值税就显得不太痛快了。它的做法,是在计算增值税时,扣除掉外购固定资产的折旧部分。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全部固定资产的折旧,等于国民收入。从一国范围看,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对国民收入征税,这也正是“收入型”增值税得名的原因。目前实行这种税制的国家,主要有阿根廷和摩洛哥。与前两种税制相比,生产型增值税最不彻底,纳税人的税负也最重。它在计税时,既不扣除全部固定资产,也不扣除折旧,课税对象相当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从整个社会来看,与国民生产总值一致,故称其为生产型增值税。目前只有印尼和中国采取这种增值税制。
我们知道,税收的作用,不仅是增加财政收入,而且,政府借助于税收手段,能够对宏观经济发挥调控作用。增值税设置不同,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同。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计税时,把厂商购入的固定资产,做了一次性扣除,税负减到了最轻,客观上起到了鼓励投资、鼓励设备更新的作用。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世界上多数国家之所以选择消费型增值税,正是英雄所见略同,把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看得比短期内增加税收更为重要。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既不扣除固定资产,也不扣除折旧,对企业来说,税收负担较重,客观上会降低生产者的投资热情,减慢设备的更新速度。而收入型增值税,在计税时,扣除固定资产当期折旧部分,零打碎敲,操作起来添了许多麻烦,无形中增大了征税成本。
消费型增值税研究论文
一、增值税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存量固定资产抵扣成本过大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固定资产存量和无形资产抵扣方面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有着巨大的影响。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仅2004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净值达52027亿元,若按照增值税基本税率推算,所含税额7559亿元。如果考虑1996年至2004年期间的固定资产净增加值,所含税额将会更大。如果这些税额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抵掉的话,将对国家的财政收入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无形资产税收待遇不公
由于无形资产的计价十分复杂,按照会计制度“外购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格进入成本、自制无形资产以自制成本进入生产成本”的原则,若实行消费税增值税,则外购无形资产对应的抵扣税额要比自制无形资产所对应的税额大,对于不同来源的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和税收负担明显不同,自制无形资产的税负相对偏重,必将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三)税收流失风险增加
增值型内部审计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审计过程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增值服务的理念,应用到物资采购合同审计之中,提出了在审计策略上要将审计重心向事前、事中转移;在审计技术上要注重信息手段应用;在审计重点上要突出价格控制;在审计组织上要作好协同配合等建议,为企业开展经济合同审计提供了一个组织实施框架。
关键词:合同审计;审计理念;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
企业常常出现因经济合同签订、履行而遭受损失的现象,把经济合同,特别是支出性经济合同纳入审计工作的重点,可以把住资金收支的关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方向,国内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方面探讨较少,本文以物资采购合同为例,从提升合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出发,以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为指导,探讨了新形势下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与方法。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提出
增值型内部审计并非一种新的审计形式,而是一种新的内部审计理念[1]。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源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概念的新诠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9年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其中价值增值(value-added)是1999年修订内部审计定义时首次提出的,与IIA1990年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相比,内部审计的目的由“监督和评价”改变为“增值和改善”,其中增值是核心[2]。这标明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组织“增加价值”成为引导内部审计活动的方向性旗帜。
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资源和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有参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条件。价值是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内部审计虽然不参加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减少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组织获利机会等活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
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审计过程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增值服务的理念,应用到物资采购合同审计之中,提出了在审计策略上要将审计重心向事前、事中转移;在审计技术上要注重信息手段应用;在审计重点上要突出价格控制;在审计组织上要作好协同配合等建议,为企业开展经济合同审计提供了一个组织实施框架。
关键词:合同审计;审计理念;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
企业常常出现因经济合同签订、履行而遭受损失的现象,把经济合同,特别是支出性经济合同纳入审计工作的重点,可以把住资金收支的关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方向,国内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方面探讨较少,本文以物资采购合同为例,从提升合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出发,以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为指导,探讨了新形势下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与方法。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提出
增值型内部审计并非一种新的审计形式,而是一种新的内部审计理念[1]。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源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概念的新诠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9年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其中价值增值(value-added)是1999年修订内部审计定义时首次提出的,与IIA1990年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相比,内部审计的目的由“监督和评价”改变为“增值和改善”,其中增值是核心[2]。这标明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组织“增加价值”成为引导内部审计活动的方向性旗帜。
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资源和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有参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条件。价值是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内部审计虽然不参加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减少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组织获利机会等活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
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论文
[摘要]增值型内部审计,即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通过参与公司治理、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加强保证性服务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实现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经济运行模式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国内外各种机构的内部审计都在积极寻求变革。1999年,IIA的第61届年会对内部审计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它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组织的效率,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标明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价值增值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内部审计工作应从风险管理、控制、公司治理入手,通过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中的效果,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和有效果、效率、经济地达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目的。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已经扩展为融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审查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新功能。
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以及世通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对违规列入资本支出项目的揭示,使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的功能得到了监管部门和公众的肯定。通常,内部审计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一、参与公司治理,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公司治理是对管理层的控制活动和风险管理行为的再监督,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支柱: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审计委员会、管理层。
我国增值税类型选择论文
1994年我国进行了以增值税为核心的税制改革,新税制运行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达到了改革目标。但是对新税制的改进与完善建议也从未间断,其中,新税制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更是颇受非议。一些人主张进一步改革增值税制,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本文仅就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选用生产型而不能采用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谈些看法。
一增值税的类型及其根本区别
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增值税来看,以法定扣除项目为标准来划分,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增值税的根本区别在于课征增值税时,对企业当年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如何进行税务处理。国际上通行的规定是: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按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价值逐年扣除的是收入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当年一次性扣除的是消费型增值税。显然这三种对固定资产价值扣除的不同处理方法,使三种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所包括的范围大不一样,生产型增值税税基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从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可以看出,生产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实质上是对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耗费支出部分进行了重复课征,虽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及时取得,但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导致抑制投资的现象。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额分次扣除,每次扣除额与其折旧额相配比。它能够避免重复课税,符合增值税的理论要求,但是增值税分子扣除额统一计算,而且收入型增值税不能以发票抵扣制度管理结合。消费型增值税明细表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一次扣除,搬迁避免了重复课税,有利于鼓励厂商投资,因而备受西欧各国推崇,但它容易导致在投资高峰期因税款抵扣量大而致使财政收入锐减。
二生产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类型的现实选择
(一)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原因
虽然生产型增值税整体上不如消费型增值税优越,但为什么我国对其如此器重,虽倍受指责仍不改初衷呢?笔者认为这与我国90年代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模式是分不开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我国尚不具备把生产型增值税转换为收入型和消费型增值税的条件。
医院增值型内部审计论文
一、医院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可行性
1.医院内部审计的生存现状迫使其转型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目前,较多医院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仅停留在对医院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审计,内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用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与监督上,对审计项目的合理性、有效性缺乏深入分析,更鲜有以咨询和服务为主的审计。有的甚至为了满足等级医院评审或其他检查而设置内审部门。对此,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审时度势,充分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通过自我转型为医院增加价值,从而提升自身内涵价值。
2.公立医院改革和医院发展为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创造了条件。新医改明确了公立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需要承担一定公益福利职能;同时,国家财政无法维护公立医院福利型的经营模式,逐步由计划卫生服务体制向市场卫生服务体制转型,国家对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公立医院被直接置于市场竞争之中。这就要求医院改变粗放型运营模式,改进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强化医疗服务成本管理,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反观内部审计的内在职能与定义,恰好能够通过特定的方式,通过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实施结果的效率效益等途径来减少医院的运营风险、改善医院的经营环境、提高经营的效率,从而为医院增加价值。
二、内部审计为医院增加价值的关键点
内审部门作为医院的组成部分,其目标必须与医院保持一致,内部审计必须参与医院的治理和各种增值服务,为医院提供有用的信息,全面提升医院价值,使内部审计成为一种创造价值的知识产业。内部审计着眼点将直接影响其创造价值的作用。为此,应针对医院行业特性,分析其发展的各方面需求,结合内部审计的自身职能,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审计内容和目标。
三、医院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途径
生产型增值税转型研究论文
增值税,就是针对商品的增加价值部分课征的税,按照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增值部分是指(c+v+m)中的(v+m)部分。增值税具有“道道征税,税不重征”的特点,这一特点使纳税人税负相对公平,有利于促进商品的生产流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因此,被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纳。
根据税基的宽窄不同,增值税分为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允许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扣除,以及允许扣除多少。按国际通行惯例,消费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允许把当期购买的固定资产价值在当期全部予以抵扣;收入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仅允许扣除当期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的那一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而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固定资产的价值。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一、现行增值税制度的实施和成效
我国从1979年开始在部分行业进行增值税的试点,现行增值税是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产物。1994年的增值税改革主要集中在扩大征收范围、简并税率、简化征收方式、实行价税分流和发票抵扣等几个方面,并且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而没有选择消费型增值税,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消除经济发展的过热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投资预算软约束,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饥渴症”以及非理性投资行为,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过热状态。为了抑制当时过热的社会经济,我国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
(2)聚集财政收入,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79年的28.4%下降到1993年的12.56%,年均下降1.2%.同期,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先升后降,从1979年的20.18%上升到1984年“利改税”之后的40.51%,此后,又逐年下降到1993年的22.02%.财政收入的这“两个比重”偏低,使得中央财政赤字压力陡增,宏观调控能力受到制约和削弱。在这种情况下,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提高“两个比重”,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生产型增值税由于不能对购进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抵扣,有利于扩大税基、增加税收收入,因而成为当时的选择。
增值税类型分析论文
研究中国增值税转型必须首先对增值税的三种类型进行本质的研究。中国经济是周期经济,因此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对消费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进行研究,通过构建经济宏观模型,使我们对两种增值税类型下的税率和政府收入有一个动态的定量度的本质的认识;由于经济周期伴随着通货紧缩和能货膨胀,以及市场经济下货币利息的存在,因此收入型增值税从财务的角度和通货膨胀的角度去研究将更加准确,对其本质将揭示得更清晰。
消费型增值税
根据我们构建的消费型增值税实际税率模型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分析,得出以下规律:(1)消费型增值税具有良好的政府税收收入“天然稳定”定作用。当经济增长时增值税机制性自发地降低增值税税率,减少政府税收收入增幅,但税收收入会随经济增长而增长;当经济处于下降期,增值税随经济下降而机制性地自动提高增值税税率,增加政府税收收入,支持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2)对投资的“反经济周期”起到直接鼓励作用。当在经济增长期,增值税税收政策机制性对每个纳税人根据其投资额的多少分别给予不同的增值税实际税率,反资越多税率相对越低,对投资进行呵护;当在经济衰退期,增值税税收政策担当反经济周期的重任,通过机制性自发地对每个纳税人根据其投资额的多少分别给予不同的隐性财政补贴,直接提高企业对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从政府税收角度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保证企业投资项目对现金流量的需要。消费型增值税从税收体制上直接和有力地实现反经济周期鼓励投资的目的,从而实现政府的鼓励投资意图。(3)政府地企业投资的隐性财政补巾掌握在企业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理性投资是受政府鼓励的,同时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如果政府直接将财政资金发放给企业,显然由于征收和发放程序的存在,社会效率就低。消费型增值税能实现政府财政资金发放的社会效率最大化。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对企业投资是随着投资额的增加而用税收政策机制性自动地降你实际税率,而且是投资人通过各自的投资来决定自己的税收实际税率,这实质上是政府在经济衰退期间使用税收机制自发地对企业投资以降低实际税率,本质上属于税收支出,是对企业投资的隐性财政补贴。有趣的是隐性财政补贴领取的多少完全由企业的投资额决定,也就是说,是以企业为政府承担经济衰退期投资义务的多少来决定,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在经济增长期,政府通过对企业投资的补贴,鼓励企业筹集储蓄资金用于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生产型增值税
根据我们构建的生产型增值税实际税率模型,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分析,得出以下规律:(1)在经济增长期,增值税实际税率随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啬,随存货的增加而减少;政府增值税税收收入随投资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将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丧失增值税对政府税收收入“天然稳定器”的作用,助长政府支出恶习性膨胀。经济衰退期增值税收入随投资的减少而急剧下降,陷财政支出于困境,有将财政引入恶性循环的趋势;政府支出具有刚性,经济增长时期好办,一量遇到经济衰退期,政府税收收入减少政府的收支就会出现负数。解决的方法是:1、政府财政赤字;2、政府公债;3、提高税收实际税负;4、强力减少政府支出。第一种办法各国政府不得以而为之;第二种办法提前支出预期税收收入,世界流行;第三种方法提高税收实际税钡,对企业经营无疑是雪上加霜,降你了企业预期收益率,对投资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可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恶习性循环;第四种方法短期内无法实现和奏效。(2)对投资起到直接而强烈的限制作用。经济发展领先需求拉动,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贸需求组成,在市场经济下限制投资需求无疑是限制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衰退期,生产型增值税机制性自发地对投资人根据投资额的多少给予累进的实际税率,本质上纳税人的实际税率是掌握在纳税人手中,投资额越多实际税率越高。此时抽资人对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本来就低,生产型增值税的税收政策机制进一步降低预期收益率,投资人降你投资,这将加剧经济的衰退,延长经济复苏的时间。生产型增值税对国民经济的隐性的破坏作用也许同财政收入的初期增长额一样是“出人意料的。”(3)商品所含税率的复杂化使出口退税率根本无法科学确定。从中国的退税实际看,1994年~2000年间中国的退税率变化已经超过五次,经常出现退税政策并行的局面。例如1995年竟然出现三套出口退税率并行的税收局面。税收政策的混乱,必然带来税收征管的复杂化。1996年在国际贸易顺差的情况下,进出口税收倒挂固然有上年退税留抵的因素,但是税收政策的混乱,使税收征管部门对于巨额骗税无法从宏观上及时发现和把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实行完全意义上的消费型增值税,依据现有的征收条件,就有可能从宏观上对出口环节的骗税进行总体把握。如果能采取必要的措施,甚至可以确定某大类出口商品出口骗税的严惩程度,给退税稽查提供方向性的依据,这正是目前中国出口退税管理迫切需要的。(4)增值税实际税率和增值税收入随时进出口顺差的增加而增加。中国加入WTO以后,根据模型预测,如果目前的进出口逆差缩小或变成顺差,国内企业的实际税率将进一步加重,政府收入将增加,境内企业竞争力将下降。
收入型增值税
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提出了内部审计增值的相应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增值型;现状;增值措施;咨询服务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仍以监督导向型的事后审计为主,审计内容主要集中于合规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一定程度上帮助商业银行降低了操作风险、促进了商业银行稳健运行,但却无法帮助商业银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导致的巨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增值型内部审计走入大家的视野。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与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相结合,为商业银行提供咨询服务和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帮助商业银行明确战略方向、改进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为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目前,随着疫情影响、去杠杆和货币政策从原来的宽松转向货币政策正常化,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商行,息差收紧,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迅速上升,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由信用风险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显现。个别银行出现较大风险,如恒丰银行、包商银行等。在该种局面下,内部审计工作应如何提升银行运营效率和风险把控能力进而为组织增加价值,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2016年,中国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提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要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这是我国在国家监管层面首次提出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促进价值提升的作用。然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并非一种新的审计类型。在该种审计理念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逐步由“监督导向型审计”向“增值导向型审计”转变,由“以确认、评价为主的监督审计”向“以服务为主的增值审计”转变,审计方式由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评价、咨询”转变;内部审计角色由“警察”“纪检”向“参谋”“军师”“啄木鸟”的角色转变。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