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08:07: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增值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增值税

增值税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政策规定进行了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的调整事项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国税发〔2003〕53号印发,以下简称《申报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1项调整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表二)》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

调整后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见附件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见附件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见附件3,《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见附件4,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三)、(表四)》废止。

查看全文

增值税调研报告

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我国现行增值税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提出增值税的改革已刻不容缓。转换增值税的类型是我国增值税改革的必然趋势,消费型增值税将是增值税改革的最佳选择。改革应遵循渐进性原则,应逐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如果急于求成,其结果将适得其反。

1994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增值税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后的增值税实施六年来,在公平税负、促进竞争和保障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增值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征税范围过窄,二是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本文将对增值税现存的两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现行增值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现行增值税征收范围带来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增值税征税范围过窄,人为地扭断了增值税的管理“链条”。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为“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及进口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劳务”。它将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业及其他服务业排除在征收范围之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未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人为地割断了增值税专用发票链条式管理体系,给纳税人偷税以可乘之机,使得增值税抵扣制度得不到正常发挥。例如税法规定,增值税抵扣凭证有四种: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完税凭证、收购凭证、运费凭证。运输部门开具的运输发票和单据作为抵扣凭证也可进入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由于运费单据不具有专用发票设计的科学性和内在监督、制约机制,真票假开、假票真开、虚开代开、伪造等不法行为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其抵扣,无疑为纳税人偷逃税款打开了方便之门。目前大多数交通部门代征税款仍停留在“交钱开票、报多少、开多少、征多少”的等税上门的初级管理阶段,没有有效的措施控制税收流失,有些违法分子销售货物设法少开或多开运费发票,一方少缴,一方多抵扣,双向偷逃税款。由于运费发票和单据不具有双向稽核功能,税务机关即使怀疑有虚开现象,也难以查清核实,这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查看全文

增值税成本调研

对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所得税管理是目前税收征管实践中的一大难点,在企业未能换来合法增值税发票的情况下,其增值税进项税金自然是不予抵扣,但其购货成本能否在所得税前列支,常成为企业和税务机关争论的焦点,税务机关现行不准予其在税前列支的做法很难得到企业的理解且法律依据不够充分。在当前新实施的所得税法就税前扣除而言比旧法在整体上放宽了限制的情形下,有必要就此问题进行新的研究,笔者在此就由新所得税扣除原则谈起,对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否在所得税前列支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利于在税收法规和征管实践上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一、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收管理现状

(一)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含义

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且购货方不知道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所谓“善意”,是指购货方在主观上不具有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的故意,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即主观上是非故意的。具体来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购货方自始至终不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即对销售方的专用发票违法行为毫不知情;二是购货方取得专用发票是为了实现良好、合法的目的,即依法抵扣进项税款或者获得出口退税。

(二)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增值税管理现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对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增值税处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且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对购货方不以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论处。但应按有关规定不予抵扣进项税款或者不予出口退税;购货方已经抵扣的进项税款或者取得的出口退税,应依法追缴。购货方能够重新从销售方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出的合法、有效专用发票的,或者取得手工开出的合法、有效专用发票且取得了销售方所在地税务机关或者正在依法对销售方虚开专用发票行为进行查处证明的,购货方所在地税务机关应依法准予抵扣进项税款或者出口退税。

查看全文

增值税罪思考

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否要求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即特定的犯罪目的是否该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争议;特定的犯罪目的决定了罪与非罪,因此应当加以明确。

从《刑法》第205条的规定来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属于故意犯无疑,但构成本罪是否要求特定犯罪目的,在理论上则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的争论:肯定说认为,本罪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刑法》第205条虽然没有明确目的要件,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作为“危害税收征管罪”的一种,根据立法原意,应当具备偷骗税款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否定说认为,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实际情形来看,行为人主观上一般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法律上并未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是本罪在主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因此,如果以其他目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也构成本罪。本罪是否属于目的犯,涉及罪与非罪的界限,不能不引起重视,应对之进行科学分析。要获得本罪是否属于目的犯的结论,首先必须正面回应反对者的理由即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犯罪目的是否就不能成立目的犯,将其解释为目的犯是否违背罪刑法定。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目的犯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目的犯又称意图犯,是指以超过客观要素的一定主观目的作为犯罪成立主观条件的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直接目的,是行为人通过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可以实现的目的,如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就可以实现非法占有目的。另一种间接目的,是行为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后,还需要行为人或第三者实施其他行为才能实现的目的,如走私淫秽物品罪的牟利或传播目的,只有在走私行为完成之后实施其他相关行为,才能实现牟利或者传播目的。前者德国刑法理论称为断绝的结果犯,日本学者称为直接目的犯;后者德国刑法理论称为短缩的二行为犯,日本学者称为间接目的犯。根据《刑法》分则有无明文规定,目的犯可以分为法定的目的犯和非法定的目的犯。法定的目的犯,显然指在《刑法》上有明文规定犯罪目的的犯罪,而非法定的目的犯《刑法》条文无明文规定,需要根据解释规则加以解释补充。非法定的目的犯在理论上属于开放的构成要件,而开放的构成要件的特征在于构成要件的内容有待法官进行补充。所以面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是否是目的犯的问题时,不能以刑法分则未有明确规定为由而断然否定某种特定目的的存在。只要我们发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根据刑法分则条文对构成要件的字面规定,还不能判断其是否违法,还需要法官根据犯罪的一般理论或者具体犯罪的成立特性等因素加以补充适用,判断其必须具备某种特定的目的时,那么,就应该承认它们作为目的犯的存在是合理的。对这样一些犯罪,不能以违反罪刑法定为理由,认定由法官补充适用其具备某种特定目的是违反罪刑法定的。

二、多角度应用刑法解释规则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解释为非法定的目的犯

现在的问题是,避开了违背罪刑法定的指责后,如何应用刑法解释规则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解释为非法定的目的犯。本文从目的解释,罪刑相适应以及本罪的历史沿革三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属于非法定的目的犯。

查看全文

增值税差额征税对土地增值税的影响

摘要:包括土地增值税在内的增值税独特的价外税计税规则,使计税依据的确定受到影响,实际操作中对具体业务的处理就出现争议,尤其是房地产企业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以嘉禾公司为例,从计税依据、计税原理、会计核算及营改增前后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该部分税额更接近于进项税额,在清算时无需恢复至收入,而应相应调整可扣除项的地价款金额。

关键词:土地增值税;计税依据

一、引言

由于增值税独特的价外税计税规则,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税种计税依据的确定,土地增值税也不例外。但不同税种税额的计算规则和步骤各不相同,目前税收政策并没有细化到就每一计算环节遇到的问题予以明确。于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一些具体业务的处理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本文仅就“营改增”后增值税差额征税对房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嘉禾公司为例:2018年9月,嘉禾房地产公司(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一地块,支付土地价款10.9亿元(为简化,假设取得土地的其他相关税费为0),用于开发“嘉禾丽园”项目。2019年8月“嘉禾丽园”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随即陆续销售。至2021年4月销售比例已达到86%,取得销售总价款43.6亿元。目前进入土地增值税清算阶段。但在确认嘉禾公司土地增值税清算收入和可扣除的地价款金额时,却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人认为收入和扣除应分别为40.9亿元和10.9亿元;而有人则认为应是40亿元和10亿元。分歧起因缘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差额征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销售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房地产老项目除外),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受让土地时向政府部门支付的土地价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一定金额再计算增值税税款的做法在实务中俗称为“差额征税”。上述案例之所以出现两种答案,就是因为对差除的地价款中含有的增值税税额的性质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地价款中含有的增值税税额属于销项税额,在清算土地增值税时,应恢复至收入,而可扣除项的地价款无需调整。据此,收入和可扣除应分别为40.9亿元和10.9亿元。另一种观点认为:该部分增值税税额不属于销项税额范畴,更接近于进项税额,在清算土地增值税时,无需恢复至收入,反而应相应调整可扣除的地价款金额。据此,收入和可扣除应分别为40亿元和10亿元。本文认为第二种观点更为合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二、从土地增值税计税依据确定上分析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改增后契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3号)规定:“土地增值税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为不含增值税收入。”按照增值税价外税的计算规则,本案中,“转让房地产取得的不含增值税收入”应为40亿元,即43.6÷(1+9%),将含税收入额按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换算为不含税收入额。但后续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营改增后土地增值税若干征管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70号文)却引发了讨论。该文进一步规定:“营改增后,纳税人转让房地产的土地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含增值税。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其转让房地产的土地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其转让房地产的土地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含增值税应纳税额。”大家对这段文字中的“销项税额”产生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直接从增值税申报表取数,即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纳税人适用)第11行“销项税额”,本案为2.7亿元=(43.6-10.9)÷(1+9%)×9%。按此口径,土地增值税应税收入即为40.9亿元(43.6-2.7)。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增值税原理。申报表第11行“销项税额”2.7亿元是差除地价款后计算出来的税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销项税额。报表的设计主要是考虑纳税人填报方便。事实上这样的报表呈现,与会计核算是不匹配的,现实中也确实给纳税人带来困惑。其实,“营改增”早期试点时,申报表是另一种设计思路:将差除部分涉及的税额于附列资料三“服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扣除项目明细”单设一列,不经过附列资料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而直接进入主表,在主表11行下另设“第11-1行销项税额抵减额”。按照这一填报规则,申报表上的“销项税额”即为3.6亿元。这里报表设计既做到了路径明晰又符合增值税计税原理,可以认为,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70号和财税〔2016〕43号的内在含义并无不同。

查看全文

增值税转型分析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10号文件精神,近日,包括我市在内的中部六省26个城市被国务院列入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范围,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这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及时摸清税收改革对我市税收经济的影响,深入分析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给财政收入带来的变化,提早应对增值税转型带来的挑战,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增值税转型与中部崛起的简要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为保障财政收入增长,我国增值税税制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外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随着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增值税转型的呼声日趋高涨。**年,中央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年10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在东北优先推行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改革”。**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下发了《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文件,标志着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税收政策正式实施。优惠政策内容包括,从**年7月1日起,允许东北地区经过认定的从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及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从事军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可以按规定抵扣通过购进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三年试点结果证明,增值税转型这一政策明显降低了企业税负,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有力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为中部地区转型工作提供了成功示范。

继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中部塌陷”问题成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突出问题。**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同年中央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即10号文件),提出“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从研究阶段进入到实施阶段。**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纳入了增值税转型的城市范围。中部六省包括**在内的26个城市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春天。

作为皖北重镇,**市曾拥有老工业基地辉煌的历史地位。解放后,就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工业发展城市和“一五”、“二五”计划重点发展城市。历经多年发展,**工业一直雄居安徽省三甲,并以综合型制造业基地著称,已形成包括卷烟、酿造、纺织、化工为主要产业的工业体系,涌现了**卷烟厂、八一化工、丰原生化、丰原药业、安徽水利、华光科技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长期以来,**为国家和安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五”末**累计上缴省和中央财政占同期市财政收入的80.3%,占全省同期财政总收入的5.45%;“二五”末累计上缴省和中央财政占同期市财政收入的83.2%,占全省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94%;“六五”末累计上缴省和中央财政占同期市财政收入的87.58%,占全省同期财政总收入的9.66%。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我市由于国企比重高、改革难度大、下岗工人多、地方财政和社会保障压力巨大,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全省位次明显后退,经济发展倍受影响。近年来,全市上下积极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实施“8765”工业振兴工程,促进政策向工业倾斜、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集聚,初步形成了决战工业之势。此次中部地区增值税转型无疑成为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的重要举措和难得机遇。

二、增值税转型对**税收经济的影响分析

查看全文

增值税转型改革

1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当前,全球的经济处于金融危机过后的“后危机时代”,我国的经济也不例外。国内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周期、经济转型压力凸现、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国内的出口和投资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使得经济下滑的危险加大,微观经济体经营状况令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标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阻止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这些政策举措在救市的同时,也为我国基础制度改革创造了契机,为我国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空间。

2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涵盖了货物从生产到零售的各个环节,涉及的行业众多,是一种生产型增值税。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实际上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也就是应税产品生产耗用的全部外购消耗包括固定资产均可列入扣除项目范围。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征税问题,有利于技术革新,所以它在大部分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得到了采用。

转型后的增值税会大幅度地刺激投资的扩张,进而引起投资需求增加。它允许企业为出口商品而购买的固定资产所负担的税金作为进项税抵扣,使出口产品成本下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对我国扩大出口贸易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转型后企业所缴增值税款变少,企业的资本积累变多,加速了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企业采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有利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快速发展,从整体上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从管理角度分析,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使得非抵扣项目大大减少,操作过程更简便易行、规范,偷逃税款也较难进行,这样极大地降低了税收管理成本,也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征管效率。但是,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的法定增值税低于理论增值税,因而从短期来看,它对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我们应该辨证的看待它的得失,从长远来看,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得大于失。

3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涵义

查看全文

增值税税制改革

1增值税转型简述

1.1转型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的恶性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还难以预估。在这种较严峻的形势下,2008年11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

1.2增值税改革内容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转型就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查看全文

当前增值税的缺点与改革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增值税会计核算仅在《存货》、《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固定资产》、《收入》、《非货币资产交换》等准则中稍作说明,并未作出专门而详细的规定。这导致我国增值税会计的现状是“暂行条例决定补充规定,补充规定规范会计行为”,同目前我国“会计准则规范会计行为”的要求明显不符,在实际会计处理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设置不尽合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反映核算的内容不尽明晰,使会计核算难于理解。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是企业由买方负担、可以进行抵扣的增值税,是企业付出的款项;销项税额是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劳务提供者代税务机关向购买方收取的款项,二者性质不同,现将二者置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中核算,而导致该科目常出现借方余额,难以理解借方余额的经济实质。同时再设置“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核算应交上期的增值税,将有关增值税的会计信息分别在两个科目中加以反映;再则,“出口退税”退的是企业已经承担的进项税额,理应抵减其进项税额,但企业在办理完出口退税手续后,对其进行的会计处理却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似乎反映应交增值税的增加①。

(二)增值税会计信息的揭示不符合会计报表的内在规律

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信息主要通过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费”项目予以揭示。这使得增值税会计信息的揭示不符合会计报表的内在规律。1.在资产负债表中,据增值税会计内涵,企业购进货物所含的进项税额事实上就是企业资金的耗费占用,其在未抵扣前应作为企业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揭示,而现行的会计处理是“待抵扣进项税”,作为“未交税金”的抵减项目,直接冲减企业负债,这违背了“报表揭示必须与财务概念结构保持一致”的要求,导致资产负债表的财务信息失真,有悖报表列示明晰性的要求。2.在利润表中,由于增值税不作为费用进入利润表,企业获取利润的过程无法完整再现,导致报表使用者无法确知增值税对本期损益的影响程度及企业的实际增值税税负。当前“价税分离”模式下的利润表将增值税游离在损益表之外,这割裂了增值税与利润的关系,违背了“充分揭示”的原则要求。3.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增值税纳税中报表中,没有详细列示未按规定取得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未按规定保管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和销售方开具的专用发票不符合规定而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且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中未单独反映收取价外费用和视同销售的销项税额,这种报表的结构和内容,不便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监管,也不便于有关方面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了解。

查看全文

增值税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我国和国外增值税征收状况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现行增值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在小规模纳税人、征税范围、增值税类型的选择、税款抵扣与发票管理四个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先进办法,进一步对我国现行增值税税制加以改进和完善:我国对小规模纳税人设定的税率偏高,税率应在3%—4%为宜;为了使我国的增值税形成完整的课征体系,应把那些与货物交易密切相连的服务业纳入征税,并最终将农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应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发票的管理可采用“以票管税、帐票结合”的方法,强化责任制,建立省级发票稽核中心,地、市建立分中心,实现本地区范围内的稽核工作。

关键词:增值税;税率;征税范围;税收类型;发票管理

基于价值的增值额而征税的税制设想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当时德国的卡尔·弗·冯西门子曾建议实行这样一种税以代替多阶段征税的营业税,西门子称他的建议是要推荐一个“精巧的销售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托马斯·S·亚当斯则将他的建议看成是经过改造的“企业所得税”。虽然很早就有在生产流通领域开征增值税的设想,但增值税的具体实践运用,却是近几十年的事,其发展极为迅速。自从1954年法国成功地把旧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以后,其影响非常广泛。由于增值税是一个高效、中性的税种,因而倍受各国青睐,短短的40多年就风靡全球。截至1998年,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引进增值税,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改革。第一个阶段是1983年的增值税改革,它是增值税的过渡性阶段,是在产品税的基础上进行的,征税范围较窄,税率档次较多,计算方式复杂,残留产品税的痕迹,是“变性”的增值税。第二个阶段是1994年的增值税改革,它是我国增值税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增值税的规范阶段,参照国际上通常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既扩大了征税范围,减并了税率,又规范了计算方法,使我国增值税开始进入国际通行的规范化行列。增值税作为我国最大税种,占税收收入的60%左右,在财政收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行增值税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可行办法,进一步对现行税制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使增值税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关于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经营规模较小,不具备基本会计核算能力,流转税额在税法规定的限度以下的纳税人。我国是按照纳税人的年销售额和会计核算两个标准来划分,可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为了方便小规模经营者纳税,简化税收征管,国际上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采取了如下四种特殊办法予以处理:

1对流转额低于某一数量的潜在纳税人实行免税。采用这种办法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希腊、葡萄牙、卢森堡、丹麦等。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采取全部免征增值税的办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