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07:49: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增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谈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摘要:分析了常德市粮食供求现状,提出从生产领域着手,促进常德市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并从实行湘米优化工程、促进绿色种植、适当发展杂粮、发展企业+模式、抓好质量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生产领域;常德

常德市地处洞庭湖之滨,是湖南粮食生产第一市,常年粮食产量350多万吨,商品量近一半。近年来采取“压单扩双”、集中育秧、确保耕地零抛荒、推广全程机械化操作以及加大耕地流转力度、扶持种粮大户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等措施,粮食生产面积出现大幅度恢复性增加,单产、总产也连创新高。2016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达724万公顷,粮食总产382万吨。然而随着我国粮食产量连创新高,粮仓爆满;加上粮食价格国内外严重倒挂,粮食进口增加;特别是2015年湖南镉米事件的爆发,常德市粮食出现严重滞销。常德市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1常德市粮食供求现状

近年来,常德市粮食流通市场出现了两少一多一高的局面:一是加工量减少。调查19家企业,2015年加工粮食3095万吨,比2014年减少256万吨,比镉米事件发生前的2012年减少965万吨。其中2家企业停止加工,11家企业加工量减少。二是外销粮食减少。调查19家企业,2015年外销原粮、成品粮20万吨,比2012年减少567万吨。三是外来粮食增多。调查城区2家大型超市,销售30多个品牌的大米,主要是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外和省外粮,本市只有4家企业、6个品牌大米进场,原有多家企业的产品退出。四是粮食库存高。粮食原粮与成品粮库存超历史。2017年来常德的东北米、国外米、湖北米销量不断增加,常德米销量不断减少,出现常德人不吃常德米的尴尬局面。

2从生产领域着手,促进常德市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查看全文

农技推广实现增效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前言;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基础设施不全、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得到的实惠由理论变为现实、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努力使农技推广机构由“空心”变为“实心”等,具体请详见。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后,井入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征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查看全文

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措施

1粮食生产优势

11人均耕地面积多。虽然靖州县耕地总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多,算不上粮食生产大县,但人均耕地8846m2(其中稻田80593m2),比全省平均的4527m2多4319m2。1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近年来,通过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通达通畅等项目的实施,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250hm2,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正在逐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县城建有国家粮食储备库,为粮食收储创造了有利条件。13温光水热资源丰富。靖州县海拔278~1173m,属于中亚季风湿润气候带,年均降水量12666mm,年均气温131~169℃,无霜期278~291d,≥10℃年有效积温为4500~5200℃,≥0℃正积温为4976~6166℃,1月份最低气温为19~53℃,7月份最高气温为231~274℃,年均日照时数1337h。境内溪流密布,渠江贯穿县境南北,有一级支流42条,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3%。有中型水库一座、小I型水库(坝)16座、小II型水库33座、山塘4667口、溪坝5617处,现有水利设施的蓄、提、引能力达162亿立方。全县水资源总量33亿立方,人平河川径流7733m3,是全国人平2700m3的268倍,全省人平2983m3的259倍,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4生态环境优美。靖州县是全国森林分类经营示范县、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县和全国生态功能重点区。生物多样,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49%,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污染源少,生态环境良好,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理想场地。15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靖州县位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之地,辐射面广,是周边18个县市的商贸物流中心。境内交通便捷,焦柳铁路、G65、G209、S222和S319贯穿东南西北,全县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交通十分方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可快速运往全国各地。16龙头企业建设初具规模。组建了湖南四通食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系集种植、收储、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注册资本1200万元,有职工48人,占地面积2hm2,其中厂房面积062hm2,仓库面积08hm2,储油罐5000m3,现拥有年产8万吨精制米和1万吨植物油全自动生产线各一条。产品主要有高山苗米、四通苗米、苗寨贡米、山核桃油、野生山茶油和纯菜籽油等,并于2014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2015年销售收入7650万元,实现利税485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粮食生产效益较低。靖州县水稻生产以一季中稻为主,每公顷产量约7500kg,投入种子、农药、化肥等物化成本和劳务用工成本共约10500元,纯收入约为9900元,而种植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纯收入多达22500元以上。因此,种粮效益相对偏低,农民收入有限,种粮积极性不高,不愿从事粮食生产。22综合提质增效技术普及率低。受山区地形、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种粮效益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制约,靖州县粮食生产优质良种、标准化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综合提质、节本增效技术普及率偏低,粮食单产不高、品质难以提升、效益难以提高。23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靖州县粮食加工虽初具规模,但整体来看,还存在龙头企业偏弱、加工量少、产品单一、产值利税不多、附加值偏低等问题。24体制机制有障碍,集约化水平低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千家万户从事生产和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低,严重制约粮食产业效益的提升。

3提质增效措施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靖州县粮食生产要实现提质增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狠抓以下措施的落实。31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靖州县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县、边远山区县和省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断头渠”“断头路”问题,有些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已报废不能使用,有些水库、山塘和灌渠渗漏严重,部分耕地不能旱涝保收,不便机械化耕作。因此,靖州县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扶贫攻坚,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施工,认真组织实施好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现代农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到2020年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5000hm2以上,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强根基、奠基础。32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办发[2016]67号)文件精神,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复垦抛荒闲置土地,把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落到实处,加快土地向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粮食生产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提高粮食产业效益。33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银行信贷、民间集资、项目扶持等方式,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帮助企业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企业现代管理体制。企业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经营范围,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要主动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建立企业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和商家签订产销合同,确保企业原料供应和粮食市场平稳。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态环境优美等资源优势,开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创新“互联网+”销售新模式,让产品进入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34实施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工程。靖州县约60%的耕地的温光条件是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要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应实施以下工程:一是发展再生稻。根据2016年在渠阳镇二凉亭村68hm2‘Y两优9918’的示范结果,每公顷平均产量头季为10530kg,再生季4200kg,合计可达14730kg,比周围一季中稻增产5730kg,增加产值23271元,增加纯收入6105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二是发展籼粳杂交稻。2016年在甘棠镇乐群村示范的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面积3773hm2,每公顷产量达12999kg,产值39000元,纯收入18450元,比普通一季杂交中稻增产约3750kg,纯收入多7950元,米质优,提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三是推广水稻—油菜、水稻—蔬菜、水稻—荸荠、西瓜—晚稻等两熟耕作制和稻鱼、稻虾、稻鸭等生态种养模式,推广经济林前期间作套种旱杂粮,把粮食生产与经作、油料、蔬菜、水果、养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土地、温、光、水、热等农业生产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如湖北省潜江市大面积推广的稻虾共生模式,每公顷产稻谷7500kg以上、小龙虾3000kg左右,合计产值可达96000元、纯收入75000元,比一季中稻增收60000余元。四是推广优质良种、集中育秧、标准化栽培、设施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综合提质增效技术,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降低耕作成本,提高种粮比较效益。35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靖州县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粮食总产中稻谷占比在80%以上,而消费者喜爱的优质稻占比不到60%;市场上货少价高的一些旱杂粮供不应求。因此,实施粮食生产品种结构调整,搞好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大力种植优质稻,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优质稻占到水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二是发展特色旱杂粮,增加红薯(紫薯等)、马铃薯、玉米(甜玉米、糯玉米为主)、黄豆、绿豆等的种植面积,提高旱杂粮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例,增加旱杂粮的市场供应量;三是加工企业要拓宽经营渠道,开展旱杂粮加工,增加加工的花色和品种。36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硬件和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粮食产业的科技含量、产量、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提质增效。要鼓励企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开展集中育秧、机耕、机插、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依靠服务提质增效。37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粮食产业与稻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的新业态,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将“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粮食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商直供、产地直销、农超对接、会员配送、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经营模式,推广“产城融合、产业内部融合、延伸产业链条”等融合模式,实行“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旅游景点+基地+农户”、“互联网+”等融合方式,不断创新利益连接机制,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使农民从融合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查看全文

论析夏季玉米增效培育技术

摘要:介绍了夏玉米增产增收关键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把好播种关、加强苗期管理、加大穗期管理、后期及时浇水与适时收获等内容,从而为夏玉米的增产增收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播种;苗期管理;穗期管理

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市**乡玉米播种面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进一步发挥品种优势,把科技良方落到实处,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以实现夏玉米丰产增收,现将夏玉米增产增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一、把好播种关

1.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热力资源、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首选国家和省审定的品种,近几年**市兵曹乡大力推广在实施玉米良种补贴时省审定的郑单958、浚单20等品种,它们都属于适应性好的紧凑耐密型、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大、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等各种条件的优质高效品种。

查看全文

镇委提速增效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市纪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根据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强力推行“马上就办”促进提速增效的实施意见》(岩效办〔2013〕11号)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强力推行“马上就办”,进一步提升机关工作效率,促进提速增效,为配合全市打造“效能”,推动闽西老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崛起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实施范围

全镇具有行政和公共事务管理、服务、保障职能的各单位、部门。

二、实施内容

(一)牢固树立“马上就办”工作理念

推行“马上就办”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打造“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投资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各单位、部门要紧密结合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马上就办”理念,强化“马上就办”意识,落实“马上就办”责任,创新“马上就办”措施,把“马上就办”的理念体现到履行职责和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马上就办”事项及时有效落实。

查看全文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策略

[摘要]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排放处理需求,已逐步进入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为系统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住建部等部委印发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行动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等。本文通过研究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近远期解决思路,重点以“挤外水”为目标,近期开展“清污分流”,远期实施“源头治理”,持续改造优化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污水不入河、清水不进管。

[关键词]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外水;清污分流;源头治理

经过多年的快速建设,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处理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城镇居民生活排水的处理需求。但排水管网不健全、不完善,管网质量差、运行不规范、养护不及时等导致的收集率低下、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大问题。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生活污水处理的重心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重点挖掘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效能,要求实现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污水厂进水BOD浓度“双提高”的目标,保持和巩固水环境整治、水生态改善的工作成效,为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1城镇污水系统主要问题

1.1污水处理系统问题

大量BOD5和COD沉积在管道内,且长期沉积在管道内的含氮、磷物质通过水解反应会向水体内释放氨氮、磷酸盐等溶解性物质,最终导致进厂BOD5和COD浓度低及污水碳氮比严重失衡的问题[1]。

查看全文

减负增效素质教诲论文

知识在更新,人类在前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连续生长,对我们的教诲事情提出了新要求。于是教委提出了中小学教学应从应试教学中走出来,全面实验素质教诲,减轻门生学习包袱的教诲新头脑。为此,每个教诲事情者都在探索思考新的教学要领以顺应新形势下的教诲使命—减负增效。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诲革新向纵深偏向生长的原动力。议决前一阶段的研究与实验,我想就物理教诲谈谈研究领会。

一、西席变化教学头脑是确切做好“减负增效”的基础。

西席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作育门生素质全面生长,切合当今社会生长潮水的有用之才。有的西席一听说要“减负增效”,以为这是抵牾之想: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行吗?我说:这想法不准确。我们是要让马儿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从那里来?虽然从西席那里来。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学头脑上变化过来。西席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翰墨重复讲出来,让门生听明确,不堕落误;不是让门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门天生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西席应久有存心地变更门生的积极性,让门生履历学习“历程”,实时适当地建立良好的学习情况,使门生的头脑活动历程到达完备。也即是说,西席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监禁灵魂。只有教学头脑变化了,才气做到计划出先进的教学思绪,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看重让门生自己得出结论,履历“题目”管理的“历程”,才气确切做到“减负增效”。譬如:西席把课堂物理实验仅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看待,这样的头脑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到了物理教学中实验素质教诲。要是变化一下教学头脑,把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目的举行教学,则议决实验得到的是一种研究物理题目的要领,视察要领,阐发处理本事,动手实践本事等等,可以起到闻一知十,减负增效的作用,真正实验和推进了素质教诲。

以是,面临教改新形势,我们应该实时地变化教学头脑,教学观念,建立准确的教诲头脑,不停地探索寻求,让门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取,康健生长!

二、西席给自己加压是减负增效的条件。

“减负增效”的教改现实上对我们西席提出了更高要求—前进课堂45分钟屈从,作育门生的种种素质本事。

查看全文

煤矿企业增效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对这次活动的看法与经验。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需求乏力和产能过剩等等因素的影响,为煤炭行业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行业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以及公司自身的要求,煤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讨论活动,在开展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化启发。

第一,更要注重煤矿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要降低工程浪费,更要消除工程浪费。在具体的生产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施工质量第一关,要注重施工环节的管控,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因为质量不过关而造成的二次生产,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针对目前煤矿所要新开发的工程,首先要针对新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判断,各个科室要共同商议,将多种方案明确,并对每一个方案进行效益分析,制定出准确的预算,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为直接的信息与最有利的参考依据,从而确保工程开展的价值,为企业增效增收。

第二,要对目前储存物资进行有效积极的消化,降低物资积压程度。煤矿企业是生产型的企业对于物资的需求具有连续性、不稳定性特征。因此,针对物资收储处理过程中,通常要选择库房进行备存。但是由于之前已经存在大量的库存,导致很多资金被束缚在库房物资上,导致一些物资由于过度存储而失去有效的使用期限,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另外,成本预算时不能将核算简单的纳入当期生产成本当中,要根据当前物资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与核算之后,从而保障生产成本结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降低传统核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第三,做好对物资价值的分析,做好价值回收的管理。若要做好价值回收管理就必须要制定物资价值回收的正确方案,并且落实。需要通过机电科室人员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对相关设备与可用性、价值性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而且要由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从而确立方案进行上报。为煤矿企业领导层提供客观有效的废旧物资处理建议。加强对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收集与利用度,将废弃部分以及一些没有价值的物资进行交易出售,从而增加煤矿企业的收入,同时增强价值回收管理的有效性。

第四,对重大安全隐患加强重视。要提高矿井防治水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配置专业队伍,制定防治水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增强矿井“一通三防”建设力度,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煤矿企业要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让安全文化渗透到煤矿生产各个细节当中。

查看全文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

【摘要】介绍了巴东县基本情况及农村饮水工程现状,指出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重大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了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的建议,以提高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巴东县;提质增效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县辖12个乡(镇),491个村,3923个组。巴东县总人口49.9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72万人,占巴东县总人口的91.5%;巴东县国土面积3354km²,其中耕地面积53.97万亩,人均占地1.2亩。县地形狭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地表崎岖,山峦起伏,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多条河流贯穿县境,但由于无大型水利项目支撑,水利建设相对落后,且水源距人口聚集地相隔较远,居民多以雨水作为水源。

1.巴东县农村饮水工程概况

巴东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大县,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引水供水工程建设较为落后,且多数供水工程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建的,老化现象较严重,造成供水工程建设规模未达到《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水条件的用水量要求,净水设施及入户管道不配套等。自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巴东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得到快速提高。截止2015年底,全县12个乡镇,共建成供水工程10937处,解决27.63万人的饮水安全。供水水源地主要为水库、河道拦河坝、水窖等类型,供水范围主要是农村的乡镇、集镇及村庄以及分散的居住户。其中,大中型集中供水工程507处,供水规模在20m³/d以下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共632处。管网损失率约9.84%,供水保证程度较低。由于巴东县现状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不完善,水源保护设施、消毒设施不配套,使部分水厂供水水质未符合国家《生活引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另外村中部分小型水利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下,县内水利设施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有待加强。

2.巴东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问题

查看全文

物流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

1引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年“两会”期间,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专家测算,物流业增加值每增加6个百分点,可以带动服务业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加0.8个百分点。因此,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物流业发展特点以及新发展阶段需要把握的形势要求,提出精准的发展对策,对于加快物流业发展、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2武义物流业发展的五个特点

2.1物流发展形成共识,但总体水平较低、规模偏小

近年来,武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2019年专门召开全县现代物流发展大会,提出“打造浙中重要物流基地、金华市物流强县”目标,近期又专门召开全县物流调研大会,进一步形成物流业发展共识。但对照发达地区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武义物流业发展总体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总量规模偏小。从全市看,2020年武义货运量473万吨,仅占金华市的3%,排第7,与永康(1734万吨,11%)、义乌(5523万吨,35%)差距明显。从永武缙区域看,2020年区域五金产业增加值约600亿元,永康占比达60%左右,武义和缙云各占20%左右,约120亿元;区域货运总量近3000万吨,永康占60%左右,武义仅占15%左右。二是专业化、领军型物流企业偏少。武义4A级以上物流企业仅有海成供应链1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仅占全市1%,而义乌和永康分别占72%和11%。企业规模小,多数企业年进、出港量在4000吨以下,超6成企业年货运量低于8000吨。三是经营模式相对传统。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业务类型单一等问题,多数物流企业停留在传统“现金、现货、现场”的“三现”交易模式,上下游整合能力较弱。

2.2物流需求较为旺盛,但货源外流和成本偏高问题突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