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质量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04:26: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造林质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造林质量

防护林体系造林质量论文

摘要:本文以靖边县的防护林建设为切入点,通过规划方案、苗木处理、后期管理等环节论证了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

关键词:规划苗木处理管理

为了按地形地貌和不同立地类型合理配置林种,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绿色综合体的防护林体系,这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为此,林业部“三北”局和陕西省林业厅于2002年决定由陕西省林科所主持,在靖边县建立试验基点,开展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示范林营造技术的研究。在总体规划设计通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造林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果。两年多来,共营造塬面防护林17300亩,沟壑防护林(梁顶防护林、沟坡防护林、梁峁坡防护林、塬边沟头防护林、沟底防冲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8513亩,成活率达89.50%。采用的树种达47个,其中针叶树种5个,灌木树种7个,经济树种17个,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总结推广了干旱造林的技术经验,获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各种防护林镶嵌配置;各林种、各树种布局合理;经济林比重增大;针阔叶造林面积之比为4.70:5.30,针叶树种面积增大,增强了防护林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普遍实行了乔、灌结合,复层结构的立体林业有了新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合理的黄土高原与沙地的防护林体系新格局。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造林成活率是评价造林质量的最基本的指标,因而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就成了当前林业生产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实验站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搞好总体规划

1.1总体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黄土高原防护体系的营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体现科学性、综合性、示范性和实效性。从恢复和发展生态平衡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区的自然优势,建立最佳经济效益的农、林、牧的合理结构,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逐步走向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道路。在林业内部要以立地类型划分和适地适树为依据,科学地配置林种,相应地选择适生树种,加强植被建设,建立一个由带片网、乔灌草、防经用,长中短及林工商、土水林、名特优相结合的新型的立体林业格局,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和社会效益大的目的,尽快为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查看全文

如何有效提高造林质量

摘要: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的物质保障。近年来,我国林业资源发展迅速,但是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造成林业资源减少和破坏也不断发生,因此,加强科学管理规划,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对林业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造林;质量;有效措施

林业工程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意义重大,造林质量是林业工程的基础和重点,因此,加强对造林技术和规划的重视,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对整个林业资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林业资源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1]

1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意义

林业资源是影响我国经济、环境发展的重要资源,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造林质量非常重要和必要。首先,木材是我国各个行业需要的重要资源,且每年有很大的需求量,林业资源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木材需求提供物质保障,提高造林质量有助于满足木材需求,保证行业发展。其次,林业资源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改善空气质量,林木根茎深埋地下,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壤沙漠化,对稳定我国生态环境系统具有重要作用。造林质量决定林业资源的发展,更决定了我国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同时也影响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最后,造林质量关系着林业资源的发展,林木从采种、育苗造林、抚育到管理、成才等一系列工作具有周期性长、连续性强等特点,任意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造林的质量,随着造林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大,我国在林木抚育方面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为了保证林业工程建设,保证国家对林业资源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利用和回报,提高造林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对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

查看全文

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及措施

摘要:文章主要对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以及营造林质量强化措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期给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仅供参考。

关键词: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森林资源;强化措施

目前,做好营造林管理保护工作成为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究其原因,主要是从森林资源管理与建设入手,提升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合理保护森林资源,对促进国家可持续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而言,必须紧抓实干、统筹规划、合理部署,优先做好营造林管理保护工作。各级林业部门秉持可持续理念,从多个层面做好营造林管理保护工作,以期尽早达成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目标。

1实行营造林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一般来说,森林结构主要是由多个林地构成的系统资源,可以说,林地结构基本上可以视为构成森林的核心单元。近些年来,鉴于森林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借助森林资源获取木材或者相关林产品。因此不难看出,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实现长足发展的根本条件。森林资源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逐渐呈现出衰竭、恶化等不良现象。在这样的主导条件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必要性[1]。为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强度,各级林业部门开始相继执行营造林建设措施,主张从加强规划设计、把控栽培质量和健全营造林体系等方面进行强化管理。根据实践效果来看,通过执行营造林建设工作,至少在改良森林土壤、森林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再加上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大力号召,推行营造林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必须予以重点贯彻与落实。

2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查看全文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积极的营造林措施,不断提高造林的质量。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营造林的成活率,保证营造林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营造林;必要性;关键技术;质量管理;措施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出现了许多自然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在科学发展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指导下,我国营造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营造林质量概述与必要性

1.1营造林质量概述。营造林工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可能会受到自然条件和种植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受气候条件和重点品种的影响。为此,应结合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种植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造林措施,不断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为了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全国各地区都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营造林工作。在原有的林业资源基础上种植树木,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营造林建设后,需要对营造林的质量进行评价,为后期的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提升营造林工作的价值[1]。1.2营造林价值与必要性。1.2.1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如果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在河流密集区域,科学的植树造林手段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此外,在降雨量充沛的环境中适当造林,能够提高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营造林工作能加快水体的净化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利用紧张的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1.2.2防治风沙。我国东西部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西部地区存在大面积土地沙化的问题,很容易产生风沙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科学的植树造林能有效防治风沙,降低含沙量。此外,通过植树造林还能调节水气释放量,实现气候的调节。1.2.3改善空气质量。通过科学的营造林措施能够实现对空气质量的改善,能够推动地区林业的发展,满足人类发展对林木产品的需求。

2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

查看全文

造林质量问题成因与强化策略

1当前造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规划设计方面

我国常规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当前现代化林业常用的社区林业评估相比较,有如下不足。常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只注重对自然资源信息的调查和利用规划,偏重于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规划利用,忽视对生态林、森林公园等生态平衡方面的规划设计。一般主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规划与设计内容多以上级文件和规划进行,很少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设计的结果以符合上级的要求为准,脱离了群众的参与,整个设计是按“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而社区林业设计是按“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因地制宜的发展林业生产。

1.2种苗培育方面

在种苗培育中,由于主要造林树种的良种壮苗技术和资源储备较少,难以完全满足造林的要求。树种单一,在开发新树种、新品系,以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贵我廉等方面严重失衡。而且主要造林树种杉木、松和阔叶树种的种源建设上各地发展十分不平衡,还处在基础发展阶段,种源不清,良种资源匮乏的矛盾依然严峻。在壮苗培育方面,地级市范围基本没有工厂化苗圃场,主要采用山地临时苗圃育苗造林,育苗技术相对落后。此外,由于缺乏对种苗的严格管理,个别地方不重视良种壮苗,有种就用,有苗就栽,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林木生长不良,林分分化大,病虫害严重等。

1.3栽培方面

查看全文

营造林工程质量如何提升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广泛,为了加强营造林木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维持生态的平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为了能够整体优化造林工程,完善造林工程带来的成效与作用,就要全面提升造林工程的质量,改善造林工程工作质量中作业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不严谨、后期管理不科学等等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现场勘查和理论实践的角度相结合去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此来提升造林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造林工程;质量;提升措施分析

在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技术,提升施工管理成效,优化施工管理水平。因此,在营造林工程中,应该要以质量管理为目标,提升造林工程的建设质量,并且还要将各个影响质量的因素考虑在内。而造林工程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营造以绿色生态体系为核心的造林工程,充分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的全面利用,建立良好的物质生产、使用、利用等循环体系,体现林业经济价值。但是由于造林工程建设环境较为薄弱,倘若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不严谨,后期管理不够科学,就会对其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营造林业的意义

绿色植被是天然的净化器,不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杂质,还可以更好地阻隔工业和生活中的噪音。而现代的生活,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着汽车噪音,工厂污染的环境当中,这就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通过种植绿色植被可以更好地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优化绿色生态环境,改善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为地貌特征很容易产生土壤水分流失、沙漠化,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绿化造林则是最好的选择,通过种植林木可以很好地利用树木的根茎抓住土壤,并且在极大的程度上锁住水分,也可以通过种植林木减少土壤腐殖质的流失,保证土壤的肥力,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种植能力。而在造林种植的后期,树木的茁壮成长,也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例如:种植果树,可以收获采摘水果,种植药材、橡胶等树木,而通过种植这类具有收益性的植被,可以很好地带来经济收益,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更好地提升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1]。

2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查看全文

造林质量参与管理论文

参与式管理作为林业外资项目常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近年来已被国内林业管理人员普遍接受。参与式管理可定义为在造林决策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社区、村民和经营者的自愿、平等介入,包括确立目标、制订规划、明确造林权属、实施及评估、分享获得的利益。在现行管理情形下,主要是促进社区群众在造林过程中的决策参与。

1项目区基本状况

青阳县地处长江南岸,皖南山区北沿,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之一,2003年起实施《中德财政合作安徽二期造林项目》(简称德援项目),项目造林实行参与式管理,造林目标、任务、经营形式、规划设计、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后期管护等都由项目利益相关者———项目主管部门、技术人员、社区负责人、村民和经营者共同讨论决定。改变了过去由项目主管部门下达任务,技术人员按任务做作业设计,经营者按既定的方案进行实施,忽视了社区、村民的参与和影响,基层组织和村民的意愿没有参与到项目之中。德援项目实施四年来,造林2·1万亩获得成功并取得预期效果,造林面积保存率100%,成活率(保存率)90%。总体成效好于其它造林项目。青阳县东部酉华、乔木、新河、木镇、丁桥等乡镇有石灰岩山场4万余亩,属集体林地,由于山场岩石多、土层薄、水肥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植被自然恢复慢。2003-2005年,我县实施德援造林项目,项目以生态建设为主,要求在上述植被极难恢复的林地上开展人工造林或封山补植,造林经费主要由德方无偿援助,但项目管理极其严格,必须按参与式理念管理项目。造林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造林质量管理和控制涉及的不单纯是技术性问题,造林过程涉及各级政府、当地社区和村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对当前影响造林质量因素的诊断,一个基本事实是:在影响造林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技术层面的因素实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决定造林质量高低更多的是非技术因素,一是由于体制所形成的还没有走出计划经济的模式,层层下达造林计划,基层为完成任务而造林,行政命令多,自觉自愿少;二是产权机制问题,产权不清晰,责权不明,加之林业周期长,效益相对较低,影响造林者造林和管护的积极性;三是科技水平低,沿袭多年的造林技术,不适地适树,不重视种苗、整地、水保、栽植、管理等诸方面质量。其中根本在于是否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造林的积极性,使群众通过参与造林真正获益。项目参与者和村民普遍认识到:造林质量管理必须进一步强调对造林主导功能认识,即不仅要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木材或生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满足当地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当地群众的需求,充分考虑造林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等生存环境及变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可能对造林过程中行为的影响。

2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规划设计参与式管理是关系到造林成败的关键阶段,在将目标社区(乡、村、自然村)有意向地纳入了造林项目总体规划范围之后,了解当地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地林业发展需求,进行项目规划,落实造林地块、造林权属,确定造林收益分成和造林树种、造林模式、时间进度并签订造林合同等关键问题,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参与形式得以落实。具体做法是:

2·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查看全文

工程造林种苗质量检测现状与对策

摘要:种苗质量直接关系工程造林成效及森林覆被率的质量,加强种苗质检工作是确保提高造林成效和森林覆被率的重要手段。该文在分析了河北省工程造林林木种苗质量检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质检机构建设尚不完善、抽检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程造林;林木种苗;质量检测;对策;河北省

种苗是新时期林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最为重要的基础性生产资料,是林业的命根。种苗质量直接关系工程造林成效及森林覆被率的质量,加强种苗质检工作是确保提高造林成效和森林覆被率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累计完成营造林263.6万hm2,森林覆盖率由31%提高至35%,作为林木种苗生产及流通大省,全省育苗总面积为9.95万hm2,苗木年产量为38.2亿株,育苗面积、苗木产量在华北地区均位列第一位。随着近年来河北省工程造林面积持续稳定增长,做好种苗质检工作,保障种苗高质量供给,尤为紧迫必要。

1河北省林木种苗质量检测现状

1.1行业管理部门及工作开展情况

本轮机构改革之前,河北省共有种苗管理机构130多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1个、县级120多个,种苗行业部门管理人员680多人,有着扎实的工作基础。目前,省级、市级机构变化不大,县级种苗管理机构大幅减少,管理人员也明显下降。河北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林木种苗质量抽查制度,实行县级自检自查、市级监督检查、省级重点抽查,省级自2000年开始持续多年开展种苗质量抽查,部分市县也开展了种苗质量抽查工作。

查看全文

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及改进对策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我国各地区开展林业造林工程,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造林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造林过程中,还要对造林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确保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还要注意造林工程的质量问题,若在造林工程中,不注重林业种植质量问题,会对整个林业工程项目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

1造林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缺乏科学的造林规划。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林业造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大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造林人员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规划造林工程的重要性。很多造林人员只是将造林工程作为一种临时性工作来看待,这也导致在实际造林过程中只注重造林面积,不注重造林质量。此外,造林项目实施之前,技术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调查和分析林业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也导致盲目造林现象在我国频频发生[1]。同时,在种植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没有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林业种植,致使苗木成活率较低,影响了造林工程质量。1.2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林业造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林业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地区的林业造林工程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管理缺失的情况。同时林业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不利于对林业工程项目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造林工程不但需要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幼苗,还要定期给树苗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这是提升幼苗成活率,提高林业造林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2]。但在一些地区,技术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林业进行合理浇水、施肥,在病虫防治方面,也表现不积极,进而影响了树苗的成活率,对整个林业造林工程质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保证林木成活率是林业造林工程的关键,也是开展下一步造林工作的基础。因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林业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林木的成活率,进而提升林业工程的质量。1.3林木种苗培育问题。苗木的成长,不但与后期管理人员的养护有关,还与苗木自身的质量有关。如果苗木品质优良、植株健壮,它的抗病虫害能力以及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优质苗木的成活率远在质量较次的苗木之上,而且优质苗木在成林之后,树木的质量也会相对较优。在造林过程中,由于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劣,且资金、技术相对匮乏,导致这些地区在培育苗木时很难提供优质的苗木种质资源,再加上育苗基地条件简陋,山地条件差,幼苗质量差等,会给优质幼苗的培育工作增加很多难题,进而影响着整个造林质量。

2优化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改进措施

2.1科学规划林业造林。随着林业造林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整个林业工程的质量效益也愈加重视。在林业造林工程中,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林业工程进行分析研究,要将分类指导和注重实效原则有效结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体现在造林工程中[3]。要做好林业造林工程的科学规划,首先,要做好生态作用的规划,如做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工作。其次,要扩充林业树木的种类,林业科技在不断发展,人们要借助林业科技不断丰富树木的种类,这有利于林业科技的进步和林业资源中树木的丰富性。最后,还要做好预防病虫害和恶劣自然、气候环境的防护工作,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生态隔离等手段,对苗木进行保护,确保苗木的成活率。2.2谨慎选种,优化培育。幼苗培育是林业造林工程中的重点工作,苗木的质量会影响整个造林工程的质量。因此,在进行苗木选择过程中,要严把苗木质量关。一是要按照国家的种子管理法律法规,进行种子的选择工作,要确保《种子经营许可证》得到有效落实。二是要利用科技手段,对种子和树苗进行品种改良,技术人员要对种子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检查即将栽培的树种,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的栽培。在树种进行栽培时,要按照综合工程质量标准和设计进行整地,并要根据种植区的气候条件等科学选择种植时间。三是设置示范苗圃。可以通过示范苗圃来进行苗木的培育和管理。依托示范苗圃,和苗木企业、政府林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互利互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3加大林业管理力度。在林业造林工程建设项目中,要加大林业的管理力度,提升林业造林项目的质量。首先,要进行科学整地,整地工作要根据树木的具体生长条件和生长环境来进行,为树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4]。其次,造林工程完成后,还要做好对补植和砍伐工作的管理,对于植树密度和苗木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区域,要及时进行补植。树木进入成长期后,要加强对树木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防止在造林区乱砍乱伐或放牧情况,这些活动都会影响林业造林工程质量。最后,要做好林木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将林木的防火、防病虫害等工作做到实处,促使整个林业造林工程质量好转。

3结语

查看全文

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1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系不完善

林业造林工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加强其管理措施。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存在造林控制的管理不严格,责任制体系不完善,造林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另外,在造林中,育苗的成活率影响着造林的质量,在林木幼苗期经常会出现不及时清除杂草、在外界气温达不到林木生长的适宜气温时,没有进行覆盖保温等处理。在林业造林工作中,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好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林业造林工作的管理并不合理,造林过程中员工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在管理中经常出现问题,影响整个林业造林的质量。有的工作人员懒散、投机取巧,敷衍该完成的工作,不能好好保护树苗,搞不清树苗的健康状况,甚至给树苗乱施肥、“开药”,导致树苗成活率下降。

1.2造林规划不科学

由于造林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大部分造林人员只将其认为是临时性的工作,很少考虑其长远的发展意义,故在规划造林工程时,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在造林工程开始之前,没有实地考察其所在地理位置的乡土树种、环境、林地类型、林分结构等,导致在林业造林中严重违背了因地制宜原则。甚至有的造林人员在规划过程中,忽略了控制林业造林质量的重要性,过分追求成林后的面积。由于我国在现代化林业造林工程方面起步比较晚,各方面的经验不充分,在林业造林规划中经常会出现忽视整个生态平衡性、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无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需求。

1.3金融体系不够完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