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02:39: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早产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早产儿家庭护理研究论文
早产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够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提高家长的喂哺能力,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196—259天)的新生儿称早产儿[1]。早产儿大多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不足47cm,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与足月儿相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家长需要更多的育儿知识,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接产早产儿331例,其胎龄、体重、分娩方式及性别分布详见表1、表2和表3,有47例在儿科接受过7—30天的住院治疗后转入家庭护理,2例极低体重儿家长自动放弃住院治疗,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目前死亡9例,成活322例,成活率97.28%,死亡率2.72%。
2家庭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能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2],家庭护理中特别要注意保暖。
早产儿护理综述
胃食管返流(GER)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在8O~85[1]。可引起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NICU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头高俯卧位对早产儿胃食管返流患儿早期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胃食管返流早产儿(无颅内高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膈疝、小肠畸形等原发病)82例,均经24h食管pH监测或食管钡剂造影确诊为胃食管返流。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头高俯卧位)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出生时孕30"--36周,平均33.5周,出生体重1150~2670g,平均1863g。对照组(仰卧位)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出生时孕30~36周,平均33.3周,出生体重1125~2630g,平均1845g。两组患儿在性别、孕周、日龄、体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O.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置于暖箱内保暖,遵医嘱给予1.4碳酸氢钠或温盐水洗胃,口服多潘立酮、红霉素,根据病情限制奶量、增加喂哺次数、补液、肠道外静脉营养、防治感染等基础治疗。干预组于喂奶后30rain和睡眠时采用头高俯卧位,床头抬高2O。~25。,面向一侧,双臂屈曲置于头部两侧,3O~60rain更换一次,需要专人护理。对照组于喂奶后30min和睡眠时采用仰卧位。每位患儿床头设护理记录卡,准确记录患儿每天呕吐或返流次数、奶量、体重等情况。
早产儿家庭护理论文
早产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够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提高家长的喂哺能力,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196—259天)的新生儿称早产儿[1]。早产儿大多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不足47cm,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与足月儿相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家长需要更多的育儿知识,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接产早产儿331例,其胎龄、体重、分娩方式及性别分布详见表1、表2和表3,有47例在儿科接受过7—30天的住院治疗后转入家庭护理,2例极低体重儿家长自动放弃住院治疗,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目前死亡9例,成活322例,成活率97.28%,死亡率2.72%。
2家庭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能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2],家庭护理中特别要注意保暖。
早产儿护理分析论文
1早产儿的主要生理病理特点
1.1体温调节功能差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摄入能量少,体内糖元储存不足,产热少。汗腺发育不好,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极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低容易出现体温不升,环境温度过高又容易出现发烧。[3,4,5]
1.2呼吸不稳定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肺和支气管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并发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频发的呼吸暂停,导致呼吸衰竭,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3,4,5]
1.3消化功能低下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差,经口喂养困难;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不全,消化功能差,不恰当的喂养会造成喂养不耐受,甚至坏死性小肠炎,出现进行性腹胀;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出现溢奶、窒息现象。[3,4,5]
1.4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来自母体的抗体、补体含量较少,故抵抗力差,极易继发感染危及生命。[3,4,5]
2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病房护士护理培训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病房护士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培训的效果观察。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对早产儿病房护士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为1周,培训方法为实践、操作演示和理论授课相结合,共有46名护士参与,分析其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护士理论与技能考试得分为(73.94±6.72)分,培训后成绩明显提高,得分为(97.89±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对早产儿护理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升,包括皮肤护理、生长发育特点及训练计划、抚触、喂养、沐浴5个方面。结论护士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可明显提升早产儿病房护士的护理技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早日康复。
【关键词】家庭参与式护理;护士培训;早产儿据
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新生儿中约有11.1%为早产儿,呈逐年上升趋势[1]。家庭参与式护理是指新生儿住院期间的非医学性常规生活护理由新生儿家属进入病房完成,该过程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给予指导[2]。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早产儿家庭护理效果,有利于早日康复[3-5]。2017年5月我院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早产儿护理技能与护理知识的培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46名参与培训的护士作为观察对象,女45名,男1名。年龄:21~35岁39名,36~45岁7名。工作年限:1~5年12名,6~10年27名,>10年7名。职称:主管护师10名,护师20名,护士16名。1.2方法。1.2.1理论与技能培训及相关制度。由专科护理骨干或新生儿科中级以上的护士和医师对所有学员进行家庭参与式护理相关理论与技能知识培训,时间为每天7h,分别为8∶00~12∶00,14∶00~17∶00,共培训7d,所有学员严格按照考勤制度管理,并保障其出勤率。1.2.2理论与技能培训内容。将我院相关专家编写的培训资料作为本次授课教材,内容如下:(1)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国内外现状、对护士的要求、家庭参与式护理概念等。(2)临床应用相关技能。包括母乳喂养方法、婴儿抚触、新生儿沐浴等。(3)早产儿日常护理措施。包括正确处理发热的方法,体质量及头围的测量,红臀分度及护理等。采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开展理论知识授课,授课完成后进行临床应用培训,在人体模型上操作演示,并让护士模拟操作,再进入病房实践和观摩,从而使护士对相关知识理解。1.2.3效果评价。培训前后分别对护士进行相关理论与技能知识考核,在规定时间内学员独立完成“家庭参与式护理护士理论知识考试卷”,内容包括新生儿喂养、沐浴、生命体征监测等知识,由相关专家批改试卷,并给出相应得分。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早产儿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探讨论文
随着新生儿急救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医疗护理已成为新生儿急救的重点,合理的营养对早产儿的成活以及预后的影响起重要作用。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行早期微量肠道喂养⑴是给胃肠外营养的新生儿添加少量的肠道喂养,以低热量、低容量的方式触发胃肠蠕动,提高对喂养的耐受,减少长期禁食导致胃肠粘膜萎缩,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有助于尽快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我院新生儿科近3年对116例早产极低体重儿行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临床资料
资料来自我院病案统计室,2005年-2007年新生儿科住院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共116例。男,64例、女,52例;胎龄28~36周,平均32+5周。出生体重<1000g8例,1000g~1200g35例,1200g~1500g73例,平均1310g。Apgar评分3~7分28例,≥7分88例,均无消化道畸形。
2.喂养方法及护理
2.1喂养方法:早产儿生后24h内可以开始早期微量肠道喂养,以间断方式喂养。奶量:(1)出生体重<1000g,胎龄<28周,0.5~1ml/次,视耐受情况可间隔4~6小时一次,如耐受良好,可逐渐缩短间隔时间至2小时一次。(2)出生体重1000g~1200g,胎龄28周~30周,0.5~1ml/次,每2小时一次。(3)出生体重1200g~1500g,胎龄32周~36周,1~2ml/次,2小时一次。乳品采用雀巢-力多精之早产儿配方奶,浓度4.91Kcal/g。
2.2增加奶量方法指征:(1)无腹胀、呕吐。(2)胃内残留<上次奶量的1/3。(3)排便正常。(4)无消化道出血、畸形。每次增加奶量:体重<1000g,每次增加0.5~1ml;体重<1200g,每次增加1~1.5ml;体重<1500g,每次增加1.5~2ml,不足热卡由静脉补足。
温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早产儿黄疸疗效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早产儿由于其胆红素独特的代谢特点和其生理特点,易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胆红素脑病。故积极干预是减少后遗疾患的关键。现选取自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儿科收住的单纯早产儿5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盐水灌肠,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0例患儿均符合单纯早产儿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2.5周,年龄0.5~10小时,平均5.5小时;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胎龄31~36周,平均胎龄33周,年龄1~9小时,平均6.0小时。两组性别、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并发症、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静脉输液,黄疸指标在符合蓝光照射标准时均给予蓝光照射,黄疸进展快时均给予白蛋白输注[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第一天即加用温生理盐水灌肠,每天一次,连用5天,每次量约30ml,应用6~8F灌肠管,缓慢插入肛管4~6cm,直至胎便排完为止。注意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刺激致呼吸暂停,尽量无菌操作。
3观察指标
早产儿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探讨论文
随着新生儿急救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医疗护理已成为新生儿急救的重点,合理的营养对早产儿的成活以及预后的影响起重要作用。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行早期微量肠道喂养⑴是给胃肠外营养的新生儿添加少量的肠道喂养,以低热量、低容量的方式触发胃肠蠕动,提高对喂养的耐受,减少长期禁食导致胃肠粘膜萎缩,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有助于尽快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我院新生儿科近3年对116例早产极低体重儿行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临床资料
资料来自我院病案统计室,2005年-2007年新生儿科住院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共116例。男,64例、女,52例;胎龄28~36周,平均32+5周。出生体重<1000g8例,1000g~1200g35例,1200g~1500g73例,平均1310g。Apgar评分3~7分28例,≥7分88例,均无消化道畸形。
2.喂养方法及护理
2.1喂养方法:早产儿生后24h内可以开始早期微量肠道喂养,以间断方式喂养。奶量:(1)出生体重<1000g,胎龄<28周,0.5~1ml/次,视耐受情况可间隔4~6小时一次,如耐受良好,可逐渐缩短间隔时间至2小时一次。(2)出生体重1000g~1200g,胎龄28周~30周,0.5~1ml/次,每2小时一次。(3)出生体重1200g~1500g,胎龄32周~36周,1~2ml/次,2小时一次。乳品采用雀巢-力多精之早产儿配方奶,浓度4.91Kcal/g。
2.2增加奶量方法指征:(1)无腹胀、呕吐。(2)胃内残留<上次奶量的1/3。(3)排便正常。(4)无消化道出血、畸形。每次增加奶量:体重<1000g,每次增加0.5~1ml;体重<1200g,每次增加1~1.5ml;体重<1500g,每次增加1.5~2ml,不足热卡由静脉补足。
早产儿留置胃管护理论文
1置管前的护理
用物的准备:充分评估患儿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备好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剪刀、一次性注射器、听诊器等置管用品。还需备好吸痰吸氧等急救物品。
2置管
2.1置管长度早产儿胃肠蠕动能力弱,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残余奶量,以观察胃液的性质及胃排空、肠蠕动情况,根据胃残留量给予喂奶量,因此,只有适宜的胃管长度才能正确反映患儿的消化功能,为治疗提供依据。有文献报道:胃管置入长度以到达胃黏液池为宜,且早产儿前额正中发际不及成人明显,“印堂穴(两眉连线中点)一脐”法使胃管侧孔部分或全部在胃液内的比例增加至置入的胃管长度比“发际—剑突”测量法更适宜。
2.2置管方法置管前应先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我科使用的德尔医械生产的DRW-BX型(新生儿保留胃管)为多孔胃管,置管前,可用无菌剪刀剪去多余侧孔,保留2个侧孔,这样置管时既可保证胃管全部在胃内,又可确保管道无堵塞。但前端尽量保持圆钝,防止损伤食管及胃粘膜。插管时将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在患儿哭声末深吸气时立即将胃管插入,当插管5~7cm到达咽部时,可采用改良新生儿插管法,即助手迅速用裹紧的消毒棉签蘸少许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安静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插至所需长度。但注意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胃粘膜。且在置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及面色变化,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刺激性呛咳或面色发绀应立即拔出胃管,待患儿休息片刻再重新插入,防止胃管误入气管。
2.3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注射器连于胃管末端回抽有胃液。(2)缓慢向胃管内注入3~5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闻及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看是否有气泡溢出。
透析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的观察
摘要:评估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实际热量摄入及体重增长状况,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从我院NICU出院的116例早产儿,根据恢复到出生体重后的体重增长是否超过20g/d分为体重增长迟缓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生后前两周的肠内外热卡摄入量、胎龄、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开奶时间、住院时间、出院体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9例(占68.1%)体重增长速度低于20g/d。两组生后前两周肠道内外热卡摄入差异无显著性(P>0.05)。迟缓组出院体重低于正常组(P<0.05),迟缓组患动脉导管未闭(PDA)与感染比率均高于正常组(PDA:P<0.05;感染:P<0.05)。
关键词:早产儿热量体重
迟缓组出院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的占45.6%,正常组为10.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易发生生长发育落后,住院期间的营养及生长状况并不理想,疾病尤其是感染和PDA的影响较大。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每年有约2000万新生儿出生,早产儿发生率为6%~8%,即每年约120~160万早产儿出生。随着医学科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进展,早产儿的存活率在不断提高,其生存质量也日渐被关注,而充分的营养供给是决定早产儿存活与否及日后的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存活早产儿中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北京协和医院报道约70%左右,国外报道约50%左右,如何降低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使之赶上宫内增长速度,提高存活质量,避免后遗症,是新生儿学科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116例从我院NICU出院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实际营养热量摄入及体重增长状况进行评估,以期对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病例选自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出生、胎龄<37周的早产儿116例,生后12h内转入我院,住院2周以上,出院时完全经口喂养,生命体征稳定,除外先天性遗传代谢病、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胃肠道畸形,新生儿期行各种外科手术治疗者。其中男79例,女37例;出生体重(1709±430)g;胎龄(32.2±2.0)周;小于胎龄儿11例。疾病与并发症:肺透明膜病24例、呼吸暂停25例、感染4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0例、颅内出血或低氧缺血性脑病43例、低血糖10例、贫血39例、院内感染21例。辅助治疗:呼吸机治疗38例,部分或全部静脉内营养106例,经皮中心静脉置管(PICC)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