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3 01:17: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杂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谈论杂技艺术革新

一切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杂技艺术也必须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当然,杂技艺术的创新也同所有的创新一样,都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杂技软功表演的艺术实践,对杂技艺术的创新这一重要课题略陈若干浅见,以与杂技人共同切磋、共同讨论。具体而言,杂技艺术的创新,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予以认真探讨。

一、艺术观念的创新

观念也称“思想”,它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但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正确的观念,对于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乃至指引作用。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已经认识到“:造成于思而毁于随”,说的就是思想观念对于行为的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杂技艺术的创新,也必须以杂技人艺术观念的创新为前导与基础。这种艺术观念的创新,又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强化创新意识

杂技艺术观念的创新,首先要以杂质人创新意识为动力,也就是,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不但要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而且要超越自己。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杂技艺术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必须以创新为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真正的杂技艺术。不仅杂技艺术如此,所有的艺术都如此,这正如我国当代美学家彭吉象先生在其所著的《艺术学概论》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①

(二)运用创造思维

查看全文

新时代杂技艺术审美的重建

一、我国传统杂技艺术面临的时代背景转变

我国传统杂技是一个古老的艺术门类,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趣味。它凭借肢体语言展示人的力量之美或人的形体之美,塑造直观具体的艺术形象,将客观物体抽象化道具化,表现人与物的对抗,最终实现人与物的统一,传递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和谐。如抖空竹、转碟、顶碗、蹬板凳等都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生产、生活用品和生活情景的演绎,通过对生产生活用具的熟练掌握实现人与物的统一,刚柔并济,动静相宜,显示出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内敛与和谐。这种主要以“家庭作坊式”发展而来的传统杂技适应了农耕文明的生活节奏,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杂技艺术的传承和传播、为杂技艺人的生存提供了保障,正如《中国杂技老艺术家传略》指出的,“手牵猴儿走四方,今日来到贵宝庄,先给诸位磕个头,再为祖宗敬柱香。”这首歌谣生动地描绘了当年杂技艺人卖艺谋生的情景。但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家庭作坊式”的杂技形态,已越来越不适应观演市场的需求,甚至严重阻碍了杂技生产力的发展。①据《中国艺术史・杂技卷》所言,杂技组织形式的变革在民国时期就已开始,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的形势,“纷纷建立起有利于艺人加盟的新的组织形式,打破了旧的成员间宗法制关系的残余,而代之以平等的经济和协作关系。”②这次变革延续了杂技的发展与生存,使得杂技得以传承下来。但真正的改革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改人、改戏、改制的“三改”运动,杂技成为社会主义的新文艺,杂技人有了组织上的保障,杂技才真正地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当代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人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同时给杂技的文化消费环境带来了更为巨大的转变,消费注重体验式、娱乐化,呈现多元化、快餐化的现象,审美远离了美本身、远离了审美自由,使当代人夹在商品、市场、潮流中而迷失,“文化消费中,盛行沉湎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排斥精神追求的虚无主义以及追逐财富的拜金主义,崇高与理想、理想与智慧的现代精神被拒绝和冷落,无节制的快餐式文化消费大行其道。”③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带来对感性快乐的偏爱和视觉化、市场化的传播方式,体验式、娱乐化、快餐式的大众文化消费渐成市场的主流。而我国传统的杂技艺术,如腰腿顶功、跟斗等基本功的舞台呈现方式大多单一、简短,不具备文化消费环境下吸引观众的“感性快乐”、剧情张力等要素,且面临着跟风、抄袭、创新不足等问题,甚至一度出现杂技“技艺”本体弱化等现象。艺术的新生首先要回归自身,回到艺术严肃性、神圣性的自律中。在坚持“技艺”本体的前提下,杂技艺术创作者紧跟社会生活新变化,顺应时代审美的多元潮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当代艺术的创作精髓并不断调解自身的开放性,吸收其他艺术的特长,融合市场需求,拓宽美学导向,改进传播模式,打造形与力、形与韵、形与情共具的杂技之美。“当代审美文化的新生,实有赖于审美自身的自律和感性的重建……从对世俗的救赎,到拒绝平庸,再到对多元的包容,当代审美文化在经历了机械复制的疯狂后,会重新回到个性的、独特的、民族的、古典的与流行的、大众的、国际的、现代的这样一个颇具张力的二元冲突与互补的多元文化的平衡系统中。”④纵观国内外成功的杂技转型案例,注重“技艺”本体的前提下,丰富舞台表现、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建造审美愉悦感是一个共同特点。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主题表演杂糅街头杂耍、马戏、歌剧、芭蕾舞、摇滚,运用灯光、音效、舞美等技术,制造奇妙的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我国大型壮族杂技剧《百鸟衣》以壮族民间传说《百鸟衣》为叙事主线,由24个杂技节目具体演绎,这种剧目性、综合性的现代探索与实践,既体现了广西杂技对“文场”艺术性、文学性的审美空间与舞台表意场“剧”性特征的综合,又展现了广西杂技“剧”性创作与杂技节目舞台场域化、主题化、审美化的多重思考。⑤杂技剧《水秀》,以“水”为创意主题,讲述了龙女和龙子冲破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技”与“剧”并重,为杂技注入音乐、舞蹈、花样游泳等演出元素,广受欢迎。黑龙江省杂技团《冰秀・惊美图Ⅱ》中《打虎上山》篇章,将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与冰上杂技有机融合,京剧与杂技的融合,让杂技艺术不再是戏剧的点缀,而是成为亮点。

二、杂技艺术语义多元系统重建

邹元江老师在分析中国戏曲的“文人化”时写道:“文人士大夫通过面部表情、手势传情、咬字声情、身姿舞情和书画心情等文人所激赏的身体表演趣味……使原本属于“下九流”的戏曲优伶作为“表演艺术家”的身份认同有了质的变更……达到了戏曲艺术的身体表演美学的文人理想。”⑥同样作为身体表演美学,杂技艺术没有被“文人化”,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杂技语义系统不像戏曲一样与我国备受文人士大夫推崇的诗词小说等文学传统发生直接联系而受到冷落,这相应的产生了利弊:一方面,杂技在封建时代不得不长期以“撂地摊”的形式存在,造成杂技艺术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杂技艺术葆有了其底层的顽强生命力:“接地气”的民间色彩、广场型的展示风格,使其能够摆脱束缚、回归本性、彰显生命力。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在坚持杂技艺术“技艺本体”严肃性的前提下,杂技艺术更加注重语义系统的重建。1.气韵生动。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列为最上品。“气韵是生命力的升华。就道家的思想而言,也可以说是生命的本质。”⑦原苏联著名文艺学家巴赫金将狂欢节型庆典活动的礼仪、形式等的总和称为“狂欢式”。滑稽、魔术、杂技、口技等杂技艺术的天然本性是狂欢的艺术,而这种广场的狂欢性正是群体的体现,是人的生命力的体现。杂技艺术大街小巷的广场演出天然具足狂欢文化的民间品格。应该说,西方的杂技艺术的狂欢品格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欧美各国杂技节目,大都是以热烈奔放的情绪作为节目的基调和风格特征,例如俄罗斯的传统杂技《抖杠》,高扬的节奏特别容易感染观众。我国丰富的地域和多民族特点,可以更加凸显其狂欢化的民间风格、彰显生命力——跟斗、顶碗、钻圈,无一不有民间广场狂欢的品格。这些狂欢的品格,一方面,通过人对生产生活工具的道具化的、合于自然规律性的运用,实现合于人类的目的性的、对自然的战胜、征服,高扬了人的理性力量,这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所带来的正是审美的自由感,展现了人类“气”的力度,这是一种壮美。另一方面,技艺、剧情、音乐本身的节奏感正是一种“韵”的律动,既可以凸显渲染主题,更可以激发人本身合于自然的节奏律动,产生良好的融入感和体验感。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指出,“韵”还有“远”的意思:“以淡为韵的后面,则是以清为韵,以远为韵,并且以虚无为韵……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⑧杂技艺术塑造的是具体直观的“象”,但多年来杂技艺术的“象”,相比舞蹈艺术一直存在单薄、片面、浅显的问题,给观众留下的想象余地有限。观众缺少参与感和深刻感,杂技艺术就难以引发情感的共鸣,这极大限制了杂技艺术挖掘深度和广度的可能性。这启示我们,艺术形象要有“韵”,要有象外之“意”,突破现有的形象,通过意境的塑造,给人无穷的想象力,达到“立象以尽意”,最终达到得意忘象、物我两忘的“游”的自由境界。“象”的塑造,有赖于我们深入挖掘艺术符号与“境”的塑造。广西杂技团的《山水造型》“让人体柔术与民族自然生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让观众通过身体暗示的内容,领悟到广西山水的独特神韵,”⑨“象”的塑造,在此实现了意在言外的“韵”的效果。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的《TOUCH——奇遇之旅》,则再进一步,实现整个舞台和剧情的意境化,“一位少年来到未来世界,与逝去年代中的曾经的杂技舞台相遇……杂技技巧是创作者表达主题意旨的载体:《绸吊》传达了情与爱的含义;《软钢丝》上角色的进与退演绎着生命之途的抉择,《柔术》中两位演员穿同样服装把角色一分为二,象征着本我与自我……传达对人生、命运以及世界的哲理性思考,”⑩展现了对当下及过往个体命运的人文关怀,让观众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引发情感共鸣。2.剧情剧性。听故事是我国文化消费的重要传统形式,在故事当中,剧情剧性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元素,因此在宋代城市文化发展繁盛后,叙事艺术成为消费主力。在当今时代,追求新奇,戏剧性、矛盾冲突成为消费观赏体验的主流,而我国杂技的抖空竹、转碟、顶碗、蹬板凳虽然是独特亮点,但在这种消费观赏情势发生的变化面前则显得单调,因此杂技创作也开始了主题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追求。创作者在重视难度创新的同时,改变传统杂技单薄的内容和题材样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潮流等多元化的社会中选取适合杂技表现的内容主题,结合编剧及杂技基本动作要素的创新创造,构造杂技艺术的剧情剧性。一方面,以剧带技,以技显剧。在技艺本体的基础上,“根据晚会主题、人物塑造、情节起伏、矛盾变化等剧情发展进行重新整合,再通过巧妙的构思,就能让高难技术与剧情、人物相融合,让情节更加连贯、逻辑更加清晰。”⑪另一方面,剧情剧性的展开有赖于情感表达。情感是叙事的基础和内核,杂技艺术要突破难于表现情感的短板,通过表演者自身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张力,运用多种舞台设计,表达情感情绪、精神气质,引发情感共鸣。例如内蒙古杂技团创作的杂技剧《千古马颂》通过背景屏幕展现的广阔草原、内蒙古风格的音乐和服装,营造了身临其境的草原情景,极具既视感和融入感,悠扬的马头琴和演员驭马的雄健身姿把观众拉入草原的辽阔中,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而精湛的马术和杂技表演融入感人的剧情当中,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想世界,也由此完成了美对人的情感洗礼和人格塑造的崇高目标。

美是有功能和目的的,杂技艺术语义多元系统重建,可以更好地承载美的教化、美育功能,通过其表演传递的顽强生命力,极大张扬人的力量,通过审美的愉悦感营造“可游可居”的精神境界。

作者:冷风

查看全文

杂技服装设计研究

近年来,紧随世界杂技艺术发展,河南省濮阳市杂技团上百次出访美国、法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等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创作了杂技剧《神龙部落》、杂技节目《狮林春光》《女子大排椅》《攀登》《钻圈》《草帽》等一批杂技精品剧(节)目,在法国巴黎明日国际杂技大赛、意大利维多纳国际明星杂技节、日本东京实际青少年杂技大赛、武汉国际杂技节、吴桥国际杂技节等国内外大赛中,分别获得“总统奖”“政府奖”“金狮奖”“黄鹤奖”“芳草奖”等奖项。濮阳杂技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杂技服装设计的发展。杂技服装设计融汇导演意图、演员特点、设计师理念,配合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烘托节目气氛,突出杂技表演的艺术性,使节目具有更加强烈的感染力。纵观杂技服装的发展,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杂技服装设计以杂技为本

杂技服装设计面临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离不开杂技,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杂技服装设计要以杂技为本。设计前设计师必须反复观摩节目,与编导探讨节目设计理念,研究节目表演的时间、地点、演员形象,构思服装的设计意图:或柔美飘逸、或刚硬简洁、或空灵梦幻。杂技服装与人的形体美应该是和谐的,服装设计要更突出演员身体的健美、杂技技巧本身的美感、杂技节目内涵和理念的表现;要通过设计、制作、试装,再设计、制作、试装,不断地调整、完善,才能做到适合各方需要,达到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如濮阳市杂技团精心打造的杂技剧《神龙部落》,因为是华夏远古时期的故事,服装设计师运用新古典主义唯美风格,突破传统杂技服装的表现形式,全面创新升华,尤其彰显了神龙、青铜器、甲骨文等中原文化符号;以自然、朴实、健美、拼搏的民族精神面貌,华美的服装与绚丽的背景相映衬,向观众呈现出一台气势磅礴、时空交融、古典时尚、亦真亦幻的视觉盛宴。比如,神龙服装设计运用细小的龙纹刺绣将龙纹印染在金色黄的龙服上,龙纹的形态憨态可掬,随着灯光和音乐节奏而变化,使表演激情四射,活泼中透露出贵气,展示了神龙积极向上的精神;《绸吊》一节的表演是在空中完成的高难度动作,演员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为展示优美的舞姿和动作的飘逸,服装材料选用了氨纶面料,氨纶面料富有伸缩性,使表演者的动作自由舒展;整台节目的服装设计和谐统一,造型优美,气势磅礴,服装与杂技动作和编导意图融为一体,达到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

二、设计蕴涵中华民族元素

随着我国品牌服装在国际舞台的一步步被确认,中华民族风彰显了别致的魅力与光彩。按照时代标准和民族元素设计的杂技服装,也衬托出杂技的艺术美。在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中国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秦俑魂”——独轮车技》获得金狮奖,它的服装设计的民族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节目以我国秦朝兵马俑的战斗生活为背景,编导将民族的、历史的、传统的象征性符号,融入表演当中,赋予很浓的民族特征,展示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民族气概。《俏花旦——集体空竹》是多次荣获金奖的杂技作品,节目运用了京剧元素,通过京剧服饰、音乐、动作、身段等成功体现了国粹大气的夸张和典雅的华丽,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和理念的现代化诠释。现代杂技服装设计体现传统风格的塑造和诠释,注重设计细节与现代时尚语言的融合。随着我国品牌服装在国际舞台的一步步被确认,中国风和民族风都彰显着别致的魅力与光彩。在杂技《神龙部落》的设计中,服装设计师以神龙为主体、对面料进行抽褶处理,在面料上喷绘甲骨文图案,将弹性面料撑开喷绘,保证喷绘的图案穿在演员身上具有艺术美感。用青铜器、唐三彩做道具、用黄河做背景,上下数千年厚重、鲜明的中原文化符号激情呈现,成功融入了中华民族元素,通过杂技服饰对民族文化精神和理念进行现代化诠释,从古典中捕捉到灵感并进行新的创造。

三、杂技服装设计与情景交融

查看全文

青年杂技演员职业素养研究

谈青年杂技演员的杂技是我国传统的艺术,杂技节目随着时代潮流不断更新换代。现代杂技与较多的故事情节、晚会主题相结合,提升了视觉震撼性,展现了惊、险、奇、美的艺术特征。对于青年杂技演员而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更要结合时代特点做好个人发展规划,才有望能成为杂技舞台上的优秀人才。

一、青年杂技演员的职业素养

1,基本功是基础。在基本功训练中,腰、腿、跟斗、顶是杂技演员必不可少的功夫。对杂技节目的创新、技巧难度的提高、与对手配合的默契或担任多个节目的主角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于很多青年杂技演员来说要重视基本功训练,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拓宽拉长自己的舞台生涯。因此,基本功训练是杂技演员的核心主体能力,而后再延伸出其他能力的培养。杂技演员要熟练地掌握各种高难度技巧,保持有足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与灵活度,如果身体素质不佳,则无法完成高难度技巧动作,甚至在训练中容易受伤。例如,在高空节目中如果演员力量不达标、精神不集中,则很容易发生危险。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损伤频次与恢复速度。作为一名青年杂技演员,需要用良好的身体素质来支持技巧展现。2,形体、表演是基本技能。杂技演员不仅要注重节目水平的提高,对于身体塑形要求也比较高。如果不能保持良好匀称的身材,会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美感和表演的感染力。杂技演员还要通过大量的舞蹈训练来提升自身的形体魅力。要让肢体语言有较大的视觉冲击力与吸引力,让形体表现达到一定灵活多样的状态。戏剧表演能力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使观众有更强的情绪带入感,更好地融入到主题情境中,通过面部神态来诠释需要表现的内容,配合形体表达主题思想,增强感染力。杂技演员要培养一种强烈的表演欲望和表演期待。如果没有上场的欲望,则难以推动实际表演水准的提升。3,心理素质培养。杂技演员需要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但长时间的训练又会逐步地消耗演员自身对杂技的热情。同时,在涉及部分高空表演及危险动作表演中,个人的冷静心理状态十分重要。如果个人畏惧危险动作,则无法灵活自如地表现。年轻的杂技演员渴望快速提升技术,又难耐缓慢的、较长时间的意志磨炼。因此,在杂技演员培训中,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作为重要内容。尤其在训练或表演失败时,更考验演员的抗挫折能力。如果出现失误失败就垂头丧气,那么就无法有效地完成后续的表演。作为青年杂技演员而言,需要有较强的临场判断与调节能力,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控自身的表演。要有意识地规避舞台现场的表演障碍,排除外在干扰,稳定心态,使表演正常进行。每一次表演都可能面对不同的临场问题,心理素质强的演员应有灵活判断处理的能力,甚至遇到观众喝倒彩时,也要调整心态完成好表演任务。

二、青年杂技演员个人发展

青年杂技演员个人发展要与创新相结合,满足观众的审美新需求,在表演形式上更具美感,更多地与现代戏剧表演艺术结合。大型武侠杂技剧《笑傲江湖》,将小说中的经典桥段运用杂技展现出来,提升了观赏性。杂技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表现,更是一种情境艺术的展现,使各种武侠惊险刺激桥段转变为真人杂技技术表现,震撼感更强烈。这种情况下,对于青年杂技演员而言,需要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杂技表演的要求,培养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尤其在当下,杂技表演要依据实际需求,融入到各种情景主题晚会中。这时,青年杂技演员需要拥有更多的技能,来满足演出市场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青年杂技演员对于个人的发展会产生迷茫与心理波动,尤其杂技是吃“青春饭”的,多数人不能终身做一线表演工作。对此,青年杂技演员一方面要注重个人表演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要注重个人其他能力的扩展,包括对表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宣传拓展能力、道具制作能力、舞美灯光操作能力等,这些都是后续职业转型可以运用到的能力扩展,甚至可以向魔术演员、滑稽演员、导演等方向转型发展。要充分依据自身条件、综合素质、市场需求,循序渐进地做好自身的调整,使后续发力更为有效。

作者:任静 单位: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

查看全文

杂技剧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采借策略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产品,杂技剧既是一个艺术符号,又是文化符号的媒介载体。优秀的杂技剧作品,不仅可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并为人们提供挖掘文化内涵的新角度。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形成杂技剧特色,需要采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河北杂技剧要在构筑形成品牌之后精准发力,也需要在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河北文化上做文章。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杂技剧的内核和灵魂

杂技剧把叙事和抒情艺术融入了杂技表演,同时兼顾表演者的动作技巧和受众的欣赏感受,这是“技”到“艺”的飞跃。河北杂技剧创作的发展态势是有目共睹的,《印象花木兰》《吴桥娃娃》《江湖》《醒狮传奇》的成功不断印证一个道理:优秀传统文化是杂技剧作品的内核和灵魂。在杂技技巧的基础上,故事、情感、场景的巧妙融合,将使杂技剧走向更富有人文意义与审美价值的更高水平。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河北杂技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原创力不足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聚焦河北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坚韧的燕赵风骨,进一步增强原创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以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为本,综合运用杂技、舞剧、戏曲等文艺表现形式,创作出既富有河北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的杂技剧艺术作品。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杂技剧创作中的表现层面

传统文化包括物质与社会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而这里的物质与社会制度文化都可归于形体层面。“形体”是文化的外显成分,是文化精神在传承中所依赖的承载物,具体表现为形形色色可见的文化元素。“精神”则是传统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是艺术创造中应当着力体现的部分,包含审美意味与思想内涵。河北杂技剧采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仅要从形体和精神两个层面进行挖掘,更要注重表达燕赵文化的精神内涵。河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生发地和承载区。名人文化、京畿文化、长城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红色文化……构成了河北文化的血脉和脊骨,张扬着燕赵精神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在河北沧州,大运河既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也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杂技剧创作提供了广泛的内容素材。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沧州一地,人们可以通过史料发现众多描绘沧州民风的词汇,如“尚气节”“廉耻成风、士气鼓励”,这些思想观念、风俗习气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如何巧妙地表达这些“精神”观念,是形成河北艺术特色的关键。

三、《醒狮传奇》采借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查看全文

审美教育在杂技教学的必要性

在现代杂技表演中,表演者不仅要能够娴熟地完成一些高难度技巧动作,同时也需要展现形体美,在舞台设计、装置、服饰、道具、灯光、舞美、音乐等多种元素配合下,充分体现杂技作为表演艺术的美感。为达此目标,需要在杂技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

一、杂技教学要求

杂技教学应包括理论、实践、美育三维教育。理论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初步了解杂技和其他艺术发展的历史知识、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综合理论修养。实践教育指的是采取多元化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杂技技能,如基本功、技巧知识、节目知识,以及个体训练、团体训练、竞技训练及舞台训练等。美育教育包含特色教育和审美教育两方面,其中特色教育指的是教师根据我国杂技特色和分类进行教学;审美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美的感受,不断提高自身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审美教育在杂技教学中的必要性

1,审美教育是杂技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舞台审美和演员艺术表现力成为重要元素,因而,要培养和铸造一批热爱杂技艺术、懂得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新世纪杂技艺术表演人才,就必须在杂技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员综合艺术素质和修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技与艺”俱佳的杂技表演艺术人才,从而使观众在欣赏杂技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杂技的艺术美。2,审美教育符合现代教育趋势。现代教育,要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照,要求人的全面能力的提升,而人的审美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现代杂技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代杂技教育必须以文化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紧扣杂技艺术的特点,以技巧为核心,以艺术美感为主要目标,将学员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艺术素质较高的综合型艺术人才。

三、在杂技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查看全文

体操教学在杂技教学的应用

杂技与体操同以人体为主体,又以人体为对象,重视人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探索运动中的多种可能性。新中国成立后,体操作为竞技运动项目获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笔者作为一名杂技专业教师,有感于体操教学的先进性,在杂技教学中尝试运用体操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使之融合在杂技教学中,产生如下体会(以跟头教学为例)。

1.体操教学具有规范性

跟头在杂技基本功教学中和杂技节目表演中有着广泛应用,而其传承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戏曲,另一方面来自于体操。但在实际节目和舞台呈现上,体操动作的应用更多地被体现出来。体操跟头和杂技跟头在规范性上,除了身体姿态的呈现有差异外,在技术环节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以所有跟头动作中最简单、最基础的“前滚翻动作”为例,体操教练对这个动作的要求:准备动作时双脚并拢下蹲,双手撑在距脚30-50厘米的距离,指尖向前,五指分开,眼睛朝前看不要低头;开始动作过程中双脚用力蹬地,不要过早弯胳膊低头,脚离地以后腿要伸直,经过一半时低头圆背,低头的方向在撑手的前方;结束动作时要用腹肌发力,不要抬头,脖子要用力,双手抱腿,从蹲姿站起来亮相,结束整个动作。整套动作规范,不同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的差异性不大。而杂技更看重的是高难度的技术技巧,对于简单的动作往往完成就可以了,不讲究姿态及规范性。

2.兴趣的培养是坚持训练的前提

体操在训练初期主要以激发运动员学习乐趣为主,不会过多地要求学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什么的动作,相对训练周期较长。教练会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设置不同层次的比赛赛场,满足各个年龄段孩子对体操的热爱和展现自己的平台,能够使每一个阶段的孩子都可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并看到下个阶段的目标在哪里。体操训练很好地运用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

3.针对性的设计是良好训练的核心

查看全文

市长在艺术节筹备工作动员会讲话

同志们:

一、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重要意义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回归故里,是700万*人民的热切期盼,经过我们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争取,省政府决定第十二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设立分会场,这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全市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在*举办杂技节,对于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打造对外开放的平台,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办好吴桥杂技节的重要意义,以实战状态不遗余力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第一,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能够充分展示*发展的巨大潜力,扩大*的对外影响力。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城市的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对外知名度不断提高。但从客观来看,*的对外形象和对外开放程度与所处区位还不相适应,与加快发展、建设沿海强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长期以来,外界对*历史印象仍是发配之地和苦海盐边,对*的现实直觉仍是内敛闭塞和有欠发达。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载体和平台来宣传和推介*。“善借力者强、能用势者胜”。当今社会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知名度就是生产力,注意力、吸引力就是“印钞机”。*作为全省开放的前沿阵地,必须在吸引全国的注意力、吸引世界的眼光上下功夫,通过大活动、大宣传、大造势,实现借力发展、借势推进。因此,在*举办杂技节,既是对*传统杂技文化的有力传承,也是对地方发展成果的一次盛大展示,更是扩大*对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和载体,充分展现*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受关注度,为把*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能够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筹备和举办一次大型节庆活动,可以带动一个城市全面发展,甚至可以振兴一个城市,激活一个城市,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比如:北京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大连举办国际时装节,我省廊坊连续举办“5·18”经贸洽谈会都收到了这样的实际效果。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由文化部和省政府共同承办的大型国际杂技盛会,至今已举办了11届,被国际杂技届誉为世界东方杂技大赛场,今年设立*会场,我们可以借势打造城市品牌,让世人提到杂技就想到吴桥,想到*。通过举办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我们还能够进一步挖掘整合*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塑造彰显城市内涵的人文精神,提高全市人民的城市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激情和建设家乡的热情,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凝聚人气,积聚力量。同时,我们可以依托杂技节这个载体,唱经济戏,唱开放戏,唱招商引资戏,积极推介*的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吸引外来人才和资金,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弘扬杂技文化的同时,壮大支柱产业,繁荣地方经济。

第三,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能够推进*的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的完善以及城市品位的提高,既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打造,又在于重要历史时期的集成和重大公共活动的催化。为实现建设沿海强市的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三年大变样活动的总体安排,*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必将对我市的城市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带动作用。办节的过程就是打造城市名片的过程,是集中展现城市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也是提升市民素质的过程。筹备和举办大型杂技节活动,将使城市的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城市环境得到更好整治,管理更加科学;社会秩序更加良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总之,通过举办杂技节,将切实改变我们的城市面貌,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有品位、更加文明有序、更加和谐宜居、更加富有活力。同时,通过举办杂技节,使我们的场馆建设、服务接待和市民素质得到全面检验和提升,为正式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奠定坚实基础。

查看全文

信达广场开业庆典活动方案

时间:2004年12月18日

地点:信达广场购物中心大厅

主题:“大北京”的开发、2008年奥运会分会场的设立等诸多因素,必将带动天津经济飞速提升。信达广场位于海河之滨,津门脏腑;拥有整合购物中心、写字楼、五星级服务式公寓、云霄餐厅于一体的国际设施;集办公、购物、居住、娱乐、餐饮共同架构的全功能平台;势必成为都市核心,掌控都会心脏动脉的首善之区。

信达广场的开业庆典,向天津宣告了信达时代的来临;向中国宣告了天津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开始;向世界宣告了“渤海湾之珠”的诞生;是新时代的庆典,是新纪元的庆典!

环境布置:

1、外部

查看全文

市长在旅游业发展大会致辞

同志们

一、要做好海边文章

有130公里的海岸线,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和环渤海金项链的关键环节。有307公里的沿海滩涂,有1051平方公里的浅海。可以说,市沿海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如黄骅大港及其周边相关地带、相关产业,还有国保文物聚馆古冬枣园、海丰镇遗址,省保文物郛堤城、汉刘阳墓、武帝台、张宗禹墓、海兴制盐遗址、小山古地道;省级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维护区和海兴杨埕湿地和鸟类自然维护区,此外还有骅南淀、骅北淀、黄骅滩涂;省级地质维护区海兴小山火山和黄骅古贝壳堤;红色旅游资源有赵博生旧居、冀鲁边区党委、司令部旧址、黄骅烈士殉难地、小山惨案发生地、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制币厂旧址等;社会旅游资源方面有黄骅大港、黄骅和海兴的风电场、黄骅盐场、黄骅孔店冬枣专业市场、黄骅和海兴沿海渔村、渔港、河北海盐博物馆、中捷、中斯友谊纪念馆以及海上垂钓、渔村织网、海鲜购买、海水晒盐等,这些旅游资源别说是京津等大城市,就是本市的许多人也没有见过,海边的旅游确实大有文章可做。

二、要做好湿地文章

任丘白洋淀、南大港湿地、海兴杨埕湿地。还有黄骅、中捷等滩涂湿地等。市在开展湿地生态旅游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面积的湿地就有3处。

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任丘白洋淀的旅游开发,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必需与白洋淀总体旅游发展规划相一致,与主体形象相符合,项目的建设上不要求全,防止近距离重复,要强调特色和独特。最大最深最美的水面在任丘,真正的白洋淀也在任丘。要以千里堤风光带为主体,少搞其他人造景观。突出白洋淀景区的整体优势,区内各个局部要尽量做到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相互提供方便,不搞人为隔阻。要创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特色,同保定的安新、雄县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各异的白洋淀旅游新格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