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20:03: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语用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用学礼貌原则研究论文
【Abstract】Euphemism,cosmeticwords,isnotonlyalingualphenomenon,butalsoaculturalandsocialphenomenon.Itislikeamirror,reflectingthevalues,aestheticconceptionsandmoralconceptsinsomeextent.Euphemismplaysanimportantpartinsocialcommunication.Itislikelubethatavoidshurtingtheotherparty’sfeeling.Itoilsthehumanrelationshipincommunicationandhelpstosavefaceofcommunicators.Ifpeoplemakefulluseofeuphemism,itcanaccelerateandfacilitatehumancommunication.Thispaperelaboratesonthefeaturesandsocialfunctionsofeuphemism.AnditfocusesontherelationshipsbetweenitspolitefunctionsandPolitenessPrinciple.ThisthesisiscomposedofsixpartswithChapterFourandFiveasitscore:Thefirstchapterfocusesontheoriginanddefinitionsofeuphemism.Thesecondchapterdiscussesthefeaturesofeuphemisminmanyways.Thethirdchaptertalksaboutthesocialfunctionsofeuphemismfromtheangleofpragmatics.Thefourthchapterformsthebasisofthewholeresearchbyconnectingeuphemismwithpolitenessandface-savingtheory.ThefifthchaptercentersoneuphemismandPolitenessPrinciple.Thelastchapterconcludesthewholethesis.AppropriateuseofEnglisheuphemismcancontributealottosuccessfulmessageexchange.
【KeyWords】euphemism;socialfunctions;PolitenessPrinciple;facewant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常的约定俗成的委婉语能起润滑剂的作用,通过委婉语,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露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它是语言使用中人们用来协调人际关系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各方面子的重要手段。很多中外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英语委婉语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主要研讨了委婉语的特点,社会功用,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委婉语的社会功用,礼貌原则及面子问题。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四和第五章是文章的重点。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委婉语的定义及起源。第二章从很多方面概括了委婉语的特点。第三章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委婉语的社会功用。第四章把委婉语与礼貌,面子保全论联系在一起,是本文的核心。第五章侧重于委婉语貌与礼貌原则的关系。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其分析结论有助于保证信息传递的顺利进行并促进人们的日常交流。
【关键词】委婉语;社会功用;礼貌原则;面子
1.Introduction
Thereisahumor:OnceaParistouristresidedinUK.Alandladytoldhimsadlythat,“Myhusbandhasjustpassedtotheotherside.”Theguestlookedfromthefenceofthegardenbutsawnoone,feelingconfused.Thelandladyexplained:“Imeanhe’skickedthebucket.”Theguestcomfortedherthat:“Ihopehisfootwillbebettersoon.”Thelandladyfeltunintelligiblyandsaid:“No,hewasn’there,hesnuffedit…youknow.”Theguestwonderedandsaid:“Butyou’vegotelectricityhere.”
从语用学礼貌原则研究
【Abstract】Euphemism,cosmeticwords,isnotonlyalingualphenomenon,butalsoaculturalandsocialphenomenon.Itislikeamirror,reflectingthevalues,aestheticconceptionsandmoralconceptsinsomeextent.Euphemismplaysanimportantpartinsocialcommunication.Itislikelubethatavoidshurtingtheotherparty’sfeeling.Itoilsthehumanrelationshipincommunicationandhelpstosavefaceofcommunicators.Ifpeoplemakefulluseofeuphemism,itcanaccelerateandfacilitatehumancommunication.Thispaperelaboratesonthefeaturesandsocialfunctionsofeuphemism.AnditfocusesontherelationshipsbetweenitspolitefunctionsandPolitenessPrinciple.ThisthesisiscomposedofsixpartswithChapterFourandFiveasitscore:Thefirstchapterfocusesontheoriginanddefinitionsofeuphemism.Thesecondchapterdiscussesthefeaturesofeuphemisminmanyways.Thethirdchaptertalksaboutthesocialfunctionsofeuphemismfromtheangleofpragmatics.Thefourthchapterformsthebasisofthewholeresearchbyconnectingeuphemismwithpolitenessandface-savingtheory.ThefifthchaptercentersoneuphemismandPolitenessPrinciple.Thelastchapterconcludesthewholethesis.AppropriateuseofEnglisheuphemismcancontributealottosuccessfulmessageexchange.
【KeyWords】euphemism;socialfunctions;PolitenessPrinciple;facewant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常的约定俗成的委婉语能起润滑剂的作用,通过委婉语,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露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它是语言使用中人们用来协调人际关系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各方面子的重要手段。很多中外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英语委婉语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主要研讨了委婉语的特点,社会功用,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委婉语的社会功用,礼貌原则及面子问题。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四和第五章是文章的重点。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委婉语的定义及起源。第二章从很多方面概括了委婉语的特点。第三章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委婉语的社会功用。第四章把委婉语与礼貌,面子保全论联系在一起,是本文的核心。第五章侧重于委婉语貌与礼貌原则的关系。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其分析结论有助于保证信息传递的顺利进行并促进人们的日常交流。
【关键词】委婉语;社会功用;礼貌原则;面子
1.Introduction
Thereisahumor:OnceaParistouristresidedinUK.Alandladytoldhimsadlythat,“Myhusbandhasjustpassedtotheotherside.”Theguestlookedfromthefenceofthegardenbutsawnoone,feelingconfused.Thelandladyexplained:“Imeanhe’skickedthebucket.”Theguestcomfortedherthat:“Ihopehisfootwillbebettersoon.”Thelandladyfeltunintelligiblyandsaid:“No,hewasn’there,hesnuffedit…youknow.”Theguestwonderedandsaid:“Butyou’vegotelectricityhere.”
小议语用学下的小说对话
论文关键词:小说对话言语行为理论交谈意蕴阐释
论文摘要:对话在很多小说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部分,我们通常也都是在历史和文化等视野下来阐释和解读这些对话的。然而,语用学的一些知识同样也可以帮助我们来阐释这些对话,以丰富对其的解读。文章主要从“言语行为理论”和“交谈意蕴”的角度对几部小说中的一些对话进行了阐释和解读,进而说明将语用学的知识应用于小说对话的阐释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小说的理解。
一、引言
对话在很多小说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例如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以及许多其他作家的作品。作为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我们习惯于在语言之外的视野下解读小说中的对话,包括故事所处的历史及文化背景等。然而,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语用学的一些知识来对小说中的对话进行更有意义的解读。这里,作者主要运用了“言语行为理论”和“交谈意蕴”来对小说中的对话进行阐释。
二、“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
对语言的实用性分析可以广义的理解为:从言辞是如何使用的以及它们和来源语境之间是如何联系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意义,而不是从单词及其结构的形式特征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将言辞意义和语境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言语行为”,是由J·L奥斯丁和J·R塞尔提出的。根据塞尔的观察,人们在说话的同时,也做出了如声明、询问、要求、允诺等各种各样的行为。有时,这些句子中存在有一个行为动词明确指示出这种“请求”的行为,例如“我求你带上它”。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请求”。在现实对话中,人们更倾向于这样来表达请求:“请带上它。”或者是“我让你带上它。”这个例子表明:原则上,言语行为独立于句法和语义的范畴。例如:要提出一个请求时,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很明显,这些表达在语义内容上存在差别。
认知语用学焦点问题研究
Pragmaticsisinaconstantstateoffluxandevolution,therehaveappeareddifferentperspectivesorapproachestopragmatics,suchasDascal(1983)analyzesthefieldfromthestandpointofthephilosophyoflanguage,Green(1989/1996)laysparticularemphasisontextualpragmaticsandmoreformalaspectsofpragmatics,Mey(1993)regardspragmaticsthesocietallynecessaryandconsciouslyinteractivedimensionofthestudyoflanguage,Thomas(1995)arguesconvincinglyforasocial,psychologicalandcognitiveapproachtopragmatics,Verschueren(1999)layshisemphasisonageneralcognitive,socialandculturalperspectiveonlanguageuse,whileBlakemore(1992)andSperber&Wilson(1986/1995)takeacognitiveapproach.Onthebasisoftheabove,pragmaticsbecomesmorelikelytobeconsideredcognitivelyinvolved,althoughtherestillexistsdisagreementsonwhatcognitivepragmaticsisandwhatcoreissuesshouldbeaddressed,andthelike.Anyhowitisheldinthestudythatcognitivepragmaticsfocusesonthementalprocessingofinformationforcommunicativepurposesandontheinterlocutors''''abilitiesintermsofwhichtheycreateandunderstandmeaningsbeyondthewordandsentencelevels.
Inthepresentstudyitsattentionhasbeenconcentrateduponthefollowingaspects,whichareconsideredessentialincognitivepragmatics:thecognitivebasisofpragmatics,pragmaticmodularity,understandingandinference,andtheinterrelatednessbetweencognitiveandsocialfactors.Firstly,ittracesthecognitivebasisbacktothesemioticstudyinthe1930sfollowingtheevolutionofpragmatics,sincethecognitive-pragmaticperspectiveoriginatesinthephilosophyoflanguage(Marmaridou2000).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pragmaticsandsomecognitivedisciplinesisexploredsoastoaccountforthefactthatitisofnecessitytodopragmaticsfromthecognitiveperspective,andbylookingintotheessenceoftheeffectsofsigns,effectsofspeechacts,andcognitiveeffects,wecanfindsomecongruityamongthem.Thefocusisthenputonthediscussionofmodularityandpragmaticmodule.ThenotionofmodulehasbeeninfluentiallyexplicatedinFodor(1983),inwhichinputsystemsareclaimedtobemodularsincetheypossesscertainproperties.Whetherapragmaticsystemismodulararisesasafocusinthelatediscussion.Sincepragmaticsisnottheextensionofgrammar,itisunlikelythatthereexistsapragmaticcodeandpragmaticsisnotasinglemoduleeither.Thirdly,understandingandinferenceareanalyzedindetail.Inunderstandingutterancesthehearerlooksnotjustforanarbitraryinterpretationbutfortheoneintendedbythespeaker,howprocessingeffortiscostforachievingcognitiveeffects,inlinewithcommunicativepurposes,isconcentratedinthediscussion,inwhichrelevancetheoryisreferredtofortheaccountofinferentialunderstanding.Fourthly,howtoreconcilethesocialfactorswiththecognitiveaccountofcommunicationandthenecessityoftheirintegrationaretoucheduponsincecommunicationisaparadigmcaseofsocialinteractionandthetheoryofcommunicationisthatofthemostubiquitoussocialphenomenon.Besides,insideandattheendofthepresentstudysomerelevantquestionsareputforwardforfurtherdiscussion.
Keywords:cognitivepragmatics,modularity,understandingandinference,socialfactors
Correspondence:ResearchCenterforLinguistics&AppliedLinguistics
语用问题的认知研究是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但什么是认知语用学?虽然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理论框架,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该研究的存在与谈论的必要性。语用模块、认知语境、语用照应与推理等都是语用学讨论中出现的新兴课题,作为对认知语用学的系列研究之一,本文作者首先简要地探讨了语用学的历史渊源和认知基础,因为语用认知研究的出现并非偶然,同时语用学与认知科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接着主要讨论了信息处理的语用模块论,是否存在语用模块,这是认知语用学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指出语用问题不是模块问题。另外,语用理解与推理也是认知语用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听话人需要形成一定的假设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一方面形成假设的过程是人们推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依赖语境因素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语境必须结合交际事件的社交因素。于是作者重点分析了认知语用观和社交语用观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二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与排斥。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关的几个问题,与读者同思索。
关键词:认知语用学,模块论,理解与推理,社交因素
知语用学问题探索论文
Pragmaticsisinaconstantstateoffluxandevolution,therehaveappeareddifferentperspectivesorapproachestopragmatics,suchasDascal(1983)analyzesthefieldfromthestandpointofthephilosophyoflanguage,Green(1989/1996)laysparticularemphasisontextualpragmaticsandmoreformalaspectsofpragmatics,Mey(1993)regardspragmaticsthesocietallynecessaryandconsciouslyinteractivedimensionofthestudyoflanguage,Thomas(1995)arguesconvincinglyforasocial,psychologicalandcognitiveapproachtopragmatics,Verschueren(1999)layshisemphasisonageneralcognitive,socialandculturalperspectiveonlanguageuse,whileBlakemore(1992)andSperber&Wilson(1986/1995)takeacognitiveapproach.Onthebasisoftheabove,pragmaticsbecomesmorelikelytobeconsideredcognitivelyinvolved,althoughtherestillexistsdisagreementsonwhatcognitivepragmaticsisandwhatcoreissuesshouldbeaddressed,andthelike.Anyhowitisheldinthestudythatcognitivepragmaticsfocusesonthementalprocessingofinformationforcommunicativepurposesandontheinterlocutors''''abilitiesintermsofwhichtheycreateandunderstandmeaningsbeyondthewordandsentencelevels.
Inthepresentstudyitsattentionhasbeenconcentrateduponthefollowingaspects,whichareconsideredessentialincognitivepragmatics:thecognitivebasisofpragmatics,pragmaticmodularity,understandingandinference,andtheinterrelatednessbetweencognitiveandsocialfactors.Firstly,ittracesthecognitivebasisbacktothesemioticstudyinthe1930sfollowingtheevolutionofpragmatics,sincethecognitive-pragmaticperspectiveoriginatesinthephilosophyoflanguage(Marmaridou2000).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pragmaticsandsomecognitivedisciplinesisexploredsoastoaccountforthefactthatitisofnecessitytodopragmaticsfromthecognitiveperspective,andbylookingintotheessenceoftheeffectsofsigns,effectsofspeechacts,andcognitiveeffects,wecanfindsomecongruityamongthem.Thefocusisthenputonthediscussionofmodularityandpragmaticmodule.ThenotionofmodulehasbeeninfluentiallyexplicatedinFodor(1983),inwhichinputsystemsareclaimedtobemodularsincetheypossesscertainproperties.Whetherapragmaticsystemismodulararisesasafocusinthelatediscussion.Sincepragmaticsisnottheextensionofgrammar,itisunlikelythatthereexistsapragmaticcodeandpragmaticsisnotasinglemoduleeither.Thirdly,understandingandinferenceareanalyzedindetail.Inunderstandingutterancesthehearerlooksnotjustforanarbitraryinterpretationbutfortheoneintendedbythespeaker,howprocessingeffortiscostforachievingcognitiveeffects,inlinewithcommunicativepurposes,isconcentratedinthediscussion,inwhichrelevancetheoryisreferredtofortheaccountofinferentialunderstanding.Fourthly,howtoreconcilethesocialfactorswiththecognitiveaccountofcommunicationandthenecessityoftheirintegrationaretoucheduponsincecommunicationisaparadigmcaseofsocialinteractionandthetheoryofcommunicationisthatofthemostubiquitoussocialphenomenon.Besides,insideandattheendofthepresentstudysomerelevantquestionsareputforwardforfurtherdiscussion.
Keywords:cognitivepragmatics,modularity,understandingandinference,socialfactors
Correspondence:ResearchCenterforLinguistics&AppliedLinguistics
语用问题的认知研究是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但什么是认知语用学?虽然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理论框架,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该研究的存在与谈论的必要性。语用模块、认知语境、语用照应与推理等都是语用学讨论中出现的新兴课题,作为对认知语用学的系列研究之一,本文作者首先简要地探讨了语用学的历史渊源和认知基础,因为语用认知研究的出现并非偶然,同时语用学与认知科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接着主要讨论了信息处理的语用模块论,是否存在语用模块,这是认知语用学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指出语用问题不是模块问题。另外,语用理解与推理也是认知语用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听话人需要形成一定的假设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一方面形成假设的过程是人们推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依赖语境因素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语境必须结合交际事件的社交因素。于是作者重点分析了认知语用观和社交语用观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二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与排斥。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关的几个问题,与读者同思索。
关键词:认知语用学,模块论,理解与推理,社交因素
英语广告语用学角度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英文广告的5-4基本原则:即语境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并指出广告的意义就在于运用语言推广产品。关键词:语用学;英语;广告广告是“人与人沟通的行业”,“广告效果实现的关键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切中销售要点的利益承诺或消费理念,而这主要是靠语言来实现的”。广告大师奥格威说过,广告是词语的生涯。这句话无疑道出了广告语言对广告的重要意义。另一位大师李奥贝纳也说:“文字是我们这行业的利器,文字在意念表达中注入热情和灵魂。”语言能否帮助实现广告效果、实现人与人的沟通,关键是语言的意义(包括字面意义和言外之意)能否被充分地解读。这就恰好进入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一、语境原则1、什么是语境语用学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哈克认为:“语言存在的必要条件仅仅在于它的可能的社会性,在于它的人际交流的可能性,而不是它的现实性。”是具体符号系统之外的社会的人赋予语言以意义,这种意义远不止于语言符号本身所传达的意义,而更多的是“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和背景,语言活动总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情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进行。因此对语境的准确理解必须考虑到这些语言外因素。所以,语境不外乎包括了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语言知识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语言的上下文,语言外知识则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何兆熊认为决定语境的语言外知识可分成三大类:一、背景知识,指的是常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一般的了解;二、情景知识,即与特定的交际情景有关的知识;三、交际双方了解的知识,也就是交际双方相互之间的了解。这三类知识在语境的构建中起着决定作用,因为这些知识构成语境的基础。反之,如果有一方缺乏相关知识,则很可能导致交际失败。2、语境在广告中的作用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语境能够确定意义和明确指代。那么,语境在广告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广告的定义及作用。根据广告学介绍,广告的主要作用有:①识别宣传的产品或服务;②增加知晓度③树立产品形象④产品定位。从消费者的认知角度出发,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借助语言符号,创造一定的语境。第二阶段:在消费者心中引起认知过程。第三阶段:根据认知结果,消费者最终记下或遗忘所宣传的对象。从语用学的角度上来看,我们有一个问题,即如何通过语言符号,结合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构建一定的语境,从而达到让消费者进入认知过程的目的。先来看欧米迦手表一句著名的广告:Cindy.Crawfy’5Choice从传统语义学角度看,这句话的字面含义仅涉及到抽象的语言文字本身意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这个一成不变的意义,即:辛迪·克劳馥的选择,与所宣传的产品,与消费者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一来,该广告失去了其宣传意义。而置于语用学的框架中,处在一定的语境前提下,结果就截然不同。在这条广告中,其语境前提是广告商明白消费者掌握一定的知识,不仅知道其字面含义,而且了解其语言外知识。在本例中,Cindy.Crowfy不再是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入名,而是作为欧美国家家喻户晓的名模,这一信息就是构建语境的背景知识,这些相关知识让人自然而然地把这个人名和charming,beautiful、acelebrity等等词语联系起来。于是Cindy.Crowfy这个原本抽象孤立的词语在这个语境的意义是一些本来与之毫不关联的意义,这样就在语境作用下完成了广告的第一个功能:确定意义。接着来看该广告中另一个词语choice。这个词涉及到两个问题“谁的选择”和“选择什么”。根据语言知识Cindy.CroMy’sChoice指的是cindy.Crowfy的选择。至于第二个问题,则取决于语境的语言外知识,即广告中的情景知识:通过广告画面中手表样式的特写、放大了的商标图案、将其“Omega”词语置于最醒目的位置等等这一系列的手段,交代了足够的情景知识,很明显地提示消费者,宣传的是Omega手表,而不是别的产品。这两个功能是否能够得以完成,取决于交际双方(特别是消费者)是否建立了双方都有认同的语境框架,即拥有共同的构成语境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假设这一切都能顺利进行的话,那么下一步的语用推理消费者就很容易得出:Cindy.CroMyisacelebritywhoisbeautifu1andcharming.ShehaschosenOmega,whichmakeshermoreattractive.1wanttobeasattractiveasher.SOI’dliketochooseOmegaaswel1.那么这条广告就完成了其应尽的四个作用。二、合作原则1、会话含义广告是广告商与大众进行交际的一种活动。人们在进行交际时,不管参与者的文化背景怎样,都遵守一个共同的基本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即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须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准则。Grice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含意理论(eonversationalimplicature)这个理论提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须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其内容包括四大准则(maxims):量的准则(quantity)、质的准则(quality)、关系准则(relation)、方式准则(瑚肌er)。Grice设想,交际双方总是遵守着合作原则来进行沟通的。然而,为了更有效地表达自己意欲表达的言下之意,引起交际对象的注意,交际中的一方可能会故意在表面上违反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这时,交际中的另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准则的隐含意义及其目的。Grice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意”。广告是一种促销手段,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过程。交际双方是广告的制作者和广告的受众(消费者)。从语用角度讲,广告语中常出现的语言变异正是广告的制作者通过表面上违反合作原则并利用其隐含意义,从而达到吸引、鼓动、说服其交际对象(消费者)接受其产品的目的,也可以称之为逆向合作原则。应指出的是,当广告制作者违反合作原则时,并非是不合作,而是在另一层次上体现着合作原则,由此实现交易的达成。(1)违反质的准则。如:lfpeoplekeeptellingyoutoquitsmokingcigarettes,don’tlisten.They’reprobtryingtotrickyouintoliving.(AmericanCancerSociety)根据质的准则,发话人要说真话。但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广告中那句“don’tlisten”一句让吸烟者不要听别人的忠告的话,决不是真话。它违反了质的准则,是一句反语,幽默的含义也由此产生。(2)违反量的准则。广告商有意地、公开地传递多余信息或少量信息,多余信息看似不必要或者不相关,而实际上蕴藏着一定的含义;少量信息则可以引发读者的想像力,对产品产生积极评价。例如:Arts1lalwaysbearts.这是一则油画展的广告,从表面看,这句话毫无意义,信息量不足,而实际上广告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油画是门艺术。同时,该广告还激发读者想象,诱使读者来亲身体验和享受油画的艺术魅力。(3)违反方式准则。方式准则包括四项次准则:避免晦涩,避免歧义,力求简洁,力求有序。以下一则广告违反了方式准则中避免晦涩和力求简洁的次准则:Wedon’thireBlacks,Wedon’thiret£J。,.Wedon’thireHispanics,Wedon’thireAsians,Wedon’thireJews,Wedon’thirel~''''sabled,Wedon’thireWhites,Wehirepeople.这则广告的话语看上去迂回、晦涩、繁复。该公司到底要雇用什么样的人呢?仔细推敲后,便得知此公司不分种族、肤色和性别雇用优秀人才,这样注重人才的公司怎能不令人神往呢。(4)违反关系准则。如:theonlysoundyou’Uhearispraise.(你听到的只有赞扬声。)这则广告可被视作是违反了“关系准则”。从字面上看,好像“praise”(夸奖声)与豪华汽车的响声一时还扯不上关系。但这种违反当然也产生了特定的含义,其寓意是:汽车行驶之平稳,声音之轻,性能之好,以至于你只能听到人们为之发出赞叹声,而根本不用担心汽车会发出不必要的杂音。2、逆向合作原则可以达到怎样的语用效果呢?(1)产生幽默感。英语广告中的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义变异等往往会使广告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感,从而使广告受众能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欣赏广告,进而接受产品本身。(2)吸引注意力。变异的目的在于造成一种“突出”,“突出”就是不寻常,就是“不落俗套”,引人注目。英语广告的制作者通过创造新词,杜撰怪词,改变语言常规,借以标新立异,极大地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3)提高广告的记忆度。突出、醒目的东西往往容易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烙印。如果是那种琅琅上口又与自己的情感期待相吻合的广告语言,就更容易让人们记住,而语言变异是最能达到这一效果的手段之一。(4)增强说服力。英语广告中各种语言变异手法可以使产品的特色和优点更突出,使人们更容易关注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优良品质,这使广告的说服力大大增强。消费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广告的影响,进而作出购买产品的决定。三、礼貌原则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推销商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各类广告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语言去鼓动、说服、诱导消费者花钱购买所宣传的商品,从语用学的意义上讲,是利用语言向消费者发出“购物指令”(PurchaseRequest),敦促他们执行指令,实施购买行为。作为消费者,我们可能根本感觉不到,也意识不到广告在向我们发号施令,更不会认为这些指令对我们的面子构成威胁。我们常常会心甘情愿地按照广告指令去实施购买行动,这是因为广告设计者为了避免直接指令可能给消费者心理上带来的反感和不悦,遵循礼貌原则,使用了非常含蓄、非常间接的指令,这些间接指令尽可能地保全消费者的面子,表现出对消费者的极大尊重,完全没有强人所难的命令语气,给消费者留有自由的选择余地,因而更容易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服从这些指令。下面将就经常被商品广告利用的、由Leech提出的六条礼貌准则进行实例分析,以便对广告间接性指令的语用功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1、策略准则(Tactmaxim)该准则要求: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在日常交际中,发出指令的甲方为了避免指令对接受指令的乙方构成面子上的威胁,会采取一些语言策略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威胁,甲方会尽力让乙方感觉到如果接受并执行指令,就会得到益处。甲实施的就是策略准则。遵循策略准则的广告语在广告宣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Bigthrills.Smallbills.(Budget出租中心)(花费少许的钱,享受莫大的刺激。)这则广告非常好地体现了使消费者受损最小,受益最大的原则,迎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使他们感到购买相应的产品或享受相应的服务,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实惠。2、宽宏准则(Generositymam)该准则要求: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损最大。在交际中,一方的受惠往往是建立在另一方受损的基础上;在商业销售领域,卖家受损越大,就意味着买家受益越大,这是不言自明的。消费者往往通过商家受损的程度来判断自己是否应当实施购买行为。一些广告正是利用了这种消费心理,采用宽宏策略鼓动消费者执行广告指令。这类广告在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那些所谓的“赔本大甩卖”、“挥泪清仓处理”、“跳楼价”、“打折销售”等广告都是打着“使自身受惠最小,受损最大”的招牌对消费者进行诱导,敦促他们赶快采取购买行动。3、赞扬准则(Approbationmaxim)该准则要求: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喜欢听赞美之辞是人之常情,因为赞美意味着他人对我们能力或行为的一种认可和肯定。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心理渴求,希望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能得到别人赞誉。有些广告正是利用了人们这种心理来赢得消费者对产品的青睐。如:What’SOnyourarlnshouMhe娜beautiful娜who’S012it.(Citizen牌手表)(戴在您手臂上的东西应该和它的主人一样美。)Tiesforecool,andcertainlyeconfident.(领带广告)(献给那些沉稳而自信的人们。)Theborn/.~/cr.(某品牌酒广告)(与生俱来的王者风范。)以上三则广告通过对消费人群的褒扬和恭维,给购买者以“美丽”、“自信”、和“成功”的心理享受和成就感,自然会讨得消费者的欢心,唤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尤其是例5)中的广告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暗示了产品的优质,又抬举了购买者,构思可谓巧妙。4、谦虚准则(Modestymaxim)该准则要求:尽量缩小对自身的赞扬,尽量夸大对自身的贬损。一些广告独辟蹊径,摒弃广告语中司空见惯的夸张手法,用谦虚的语言打动消费者,如国内家喻户晓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澳柯玛”牌电器广告,不仅为企业树立了不以“老大”自居,不断开拓、进取的形象,而且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如:Results.Notmiracles.(只有结果,没有奇迹。)这则广告遵循“谦虚准则”,用真诚朴实的语言介绍产品的功效,没有流露出自我夸耀的痕迹,反而能对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有效实现了间接性指令所希望达到的目的。5、赞同准则(Agreementmaxim)该准则要求: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语用研究表明,当交流的各方立场接近,利益一致时,一方提出的要求和指令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一些广告正是利用这种“求同心理”来感化消费者,诱使他们接受广告发出的间接指令,并付诸行动。如:Weexpectalotofourselves.Youcan,too.(某航空公司)(我们对自己要求很高,您也可以这样要求我们。)将高水平的服务质量确立为公司和消费者的共同目标,对消费者都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6、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该准则要求: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不难理解,当他人站在同情你和理解你的角度提出建议或要求时,你会更情愿地接受,因为你知道这些建议和要求大多是善意而友好的。以下广告正是通过对消费者某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表现出的同情和理解,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好感,最终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如:Nobodyisperfect.(某品牌健身器材)(没有一个人的体型是完美无缺的。)首先让体型不理想的人放下思想负担,不必自卑,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消费者会深切地感受到广告传达的理解和同情。这类广告中折射出浓浓的人情味,自然易于为消费者接受。四、结束语商业广告为了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必须“说服”消费者。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的进入,英文广告内容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文广告必须遵守的原则,相信能帮助广告设计者更好地把握英文广告的脉络,有效扩大产品的市场销售,收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语用学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论文
1语用学的基本理论
1.1语境的定义与解释
语境(context)这个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iki)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他指出“话语和环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没有语境,词汇就没有意义。”我国语言学家何兆熊先生(1997)认为,对语境的解释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把语境解释为从具体的情景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的参与者所产生的影响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或话语的意义,另一类把语境解释为语言活动参与者所共有的背景知识,这种背景知识使听话者得以解释说话人通过某一话语所表达的意义”(何兆熊、蒋艳梅,1997)。语境对于语义的成功传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汉语口语中经常用“吃了吗?”来打招呼,但如果在用英语交流时提问“:Haveyoueaten?”那就不是打招呼的意思,一般会被误解为请听话人吃饭的含义。因此,要想恰当准确地进行交流,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对特定语境的理解尤为重要。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传达给学生这一语用学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积累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学会分析语境的不同,恰当地选择语言进行交流。
1.2会话合作原则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由牛津大学著名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他认为,“我们的交谈通常不是由一连串无不相关的话语组成的,否则就不会合情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常常是合作举动;参与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其中有一个或一组共同目标,至少有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向(”GriceH.P.,1975)。为进一步说明这一原则,格莱斯引入了四大准则:数量准则(QuantityMaxim):使所说的话正好满足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能多于需要的信息。质量准则(QualityMaxim):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RelationMaxim):要有关联。方式准则(MannerMaxim):要清晰。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要简练,要有序。
1.3礼貌原则
语用学理论国际商务英语电子邮件写作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电子邮件中的合作原则;电子邮件中的礼貌原则;结语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国际商务往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礼貌和合作原则是现代语言学中重要的会话理论、日常交际中人们总是在遵守着一套相互合作的基本原则、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并不总是遵循合作原则、人们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任何人交际都要遵守礼貌原则的、商务电子邮件作为一种书面语真实交际手段、商务电子邮件更注重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商务电子邮件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商务交流工具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本文以语用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合作和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电子邮件中的应用,探讨了商务英语电子邮件的基本写作原则,为商务英语电子邮件写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务英语电子邮件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国际商务往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十几年前还十分普遍的电报、电传通讯方式已逐渐被表达明确、直接快捷的现代通信方式——电子邮件取而代之。作为现代商务交流重要的沟通形式,商务英语电子邮件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际商务沟通最基本的联络方式。据调查,在商务交往中约有90%的人利用电子邮件来联系业务(何光明,2006),人们经常需要与不认识的或不甚了解的人打交道,这就要求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错误和误解,还要尽可能地缩短发件者和收件者处理这些信息的时间。然而,电子邮件的快速普及往往会让人忽视其应有的规范,在国际商务中,一封不规范的商务电子邮件,不仅会有损公司的形象,也可能会令人费解。若出现信息错误,轻则导致沟通失败,重则带来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国际间普遍认可的交流原则,让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母语的人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礼貌和合作原则是现代语言学中重要的会话理论,它不仅充分体现在会话中,在书面语篇中也被广泛实施(秦晓杰,2001)。由于电子邮件的往来与面对面的会话交流同样具有真实地、有目的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因此,指导会话交流的合作与礼貌原则对这种基于商务电子邮件的书面交际同样适用,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如果英语电子邮件的写作者不了解必要的合作与礼貌策略以及相应的语言表征方式,会有引起语用失误,进而破坏双方友好合作关系的危险。
一、电子邮件中的合作原则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研究
一、语境
1.语境的概念
在语用学中,各种不同的语用学定义可以发现其共同点是他们都围绕语言交际中的意义。语用学家把语境划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并提出了语境的动态生成观,即语境并非在交际发生之前给定,而是交际双方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境随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更新。
2.语境的分析
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例如,在例1中,通过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断“日常对话”的场景,场景是在家里进行的对话;参与者是孩子和母亲,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方式是口头的。Halliday认为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决定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交际意义、语篇意义,所以上述对话中也同样体现了这三个意义。下面再以例1做进一步说明:该对话场景是家中,因此,在选用词汇上大多数是口语化的,如wan-na,gonna等;另外本语篇涉及了表示及物系统的关系过程,Halliday认为通过过程(动词)、参加者(名词)和伴随状态(时间、方式和地点介词短语等)组块来实现相应的语法系统。这种表示“谁为什么对谁以怎么地方式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的语法组块,被称之为语言的及物性系统。从语用学角度来说,笔者将从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认知语境来说明语用学语境意义和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影响。但言语功能的划分和分析只说明语句的基本功能,并不能解决话语含义这个问题。如例1的前两句中,讲话者A是以提问的方式索取物品,属于“提供”功能。说话B以陈述句作答,属于“称述”功能。但是却无法解释受话者A如何将B的这种陈述与自己的索取联系起来,如何从中领悟对方不让自己吃冰淇淋的弦外之音。但是在语用学中,语用学家通过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规则的建立与分析,通过这些规则的破坏现象,对会话含义做出了深入研究。这一研究理论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话语分析来说,应该有很大的补充作用。最后一个方面,认知语境。正如前面所说,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都很重视语境。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的是广义的文化语境和具体的情景语境,而语用学则重视的是认知语境。在语用学中的认知语境,指的是有许多可以显示的事实和假设集合而成的。如在例1中,说话者B说了“Bringtheice-creamtoMike”,在这句话中,Mike指的是谁呢?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类似现象很多,从而这就必须都借助语用学的认知语境来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至今仍坚持从语言的表层衔接研究语义的连贯,仍拒绝采取认知方法研究语言。
二、小结
英语词汇教学策略阐述
一、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甚至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各种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尽管很多英语教师都能认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实际教学效果往往效率不高。很多学生过分依赖单词表,记忆了大量的单词却不能正确恰当地使用;在阅读英文文章时,每个单词都认识却不能理解整个句子或篇章的意思;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汉语母语生搬硬套,缺乏对英语词汇最起码的敏感性,意识不到词汇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的灵活性。这是由于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脱离语境,过多依赖英语词典释义,忽视词汇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动态的意义的表达功能,缺少对学生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这些弊端造成了学生在词汇习得上理解浅层化,记忆固化和运用僵化。因此,探索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克服传统词汇教学弊端,提高词汇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很多学者和英语教师关注的课题。
二、词汇语用学及词汇的动态意义
词汇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科,利用语用学理论来解释词汇在实际使用中受语境制约产生的动态意义或语用意义,弥补了词汇语义学在解决词汇意义问题方面的一些不足。20世纪80年代,Blunter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界面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该术语和一些研究原则,即非组合性原则,非表征性原则,经济原则等。在2000年第7界语用学大会上词汇语用学被明确地称为“一门新的语言学科”,并在随后的十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的研究核心是“词汇在特定语境下如何表达具体意义及听话人如何理解”。语用充实(语用收窄或语用扩充)是词汇语用学的重要话题,关联理论为解释词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语用充实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内对于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则是开始于上世纪末,在吸收、应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曾衍桃(2006)认为词汇语用学强调词汇意义的动态性、灵活性和语境依赖性,把静态方面和动态因素结合起来,为研究词汇的语言意义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弥补了词汇语义学中的一些不足,同时他也提出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汉语和外语教学,对词汇意义、句子意义甚至语篇意义的分析和理解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现阶段的词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往往过分依赖词汇在单词表或词典中的固定意义,造成很多学生尽管词汇量较大,却对词汇的敏感度、灵活性不够,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或篇章的意思,不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词汇。究其原因,是因为忽略了词汇在使用中的动态意义。从词汇语用学的角度看,词汇在使用过程中字面意思在不断进行调整,以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通过语境的调整以及相关百科知识的提取,从而得到词汇语义的最佳或期望的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语境影响词汇的原型意义使得话语当中的某个特定词汇经过语用处理发生词义的收窄或扩充等,另一方面,往往是由于这个特定词汇的出现使得该语境下的整个话语在语言交际中传达了特殊的交际信息或用意。词汇和语境这种互动关系应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并让学生观察体会到,使他们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词汇的意义,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词汇的原型意义和语境结合,寻找最佳关联,通过语用推导机制,进行词汇的理解和选择。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于词汇动态意义的理解的过程也是在寻找词汇的编码意义和语境的最佳关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涉及语境因素的语用分析,也离不开推理和调用百科信息的认知加工。
三、基于词汇语用学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从现阶段的词汇教学手段和方法来看,多数仍然拘泥于词汇的本体范围内并停留在语言层次,例如运用构词法利用词根和溯因推理的方法记住单词,利用词块教学注重词汇的搭配、语言使用环境,提高语言输出能力等。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结合语境进行词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但在这些研究中要么把语境分类成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研究每种语境对词汇含义的影响和在教学中的运用,要么笼统地提出在词汇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上注重语境的输入。然而,实际使用中的词汇往往同时受到多种语境的综合影响,对每种语境进行孤立地研究和运用有些脱离实际;而结合语境的词汇教学策略如果仅停留在意识或理念层面,进行笼统的运用并不能让其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在词汇语用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词汇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1.针对单个实义单词教学的策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英语词汇中,学生需掌握的实词词汇主要为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因此这三种词汇是教学的重点。讲解词义时,教师可利用语境收窄揭示字面意义背后的隐性意义或语用意义,辨别词项之间的在隐形含义上的差别;运用词汇时,结合语境信息进行语用推理选择最恰当的词。2.针对短语教学的策略,包括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由几个单词合并成的词组的意义并不是把每个词意义简单相加的结果,往往会伴随语境产生一些新颖的含义和用法。短语便是这种词汇组合中常见的形式,其中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最为常见。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强调短语在形式上是词汇组合的结果,在语义上却往往大于单个词汇意义合并后的意义;把它看作形式和意义上不能拆分的整体,并在理解和运用时把语义和语境因素合并观察。3.针对具有篇章功能的副词教学的策略。一部分副词如probably、somewhat、approximately、roughly、here/there、now/then等往往在特定语境下传递这语用信息和功能,因而具备了篇章功能。词汇语用学认为这种在交际中类似于语用触发语(pragmatictriggers)的词汇往往信息辐射的范围更大,不限于单个的句子当中,甚至影响到局部语篇甚至整个语篇的理解。因而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该类词汇的原型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语用意义,结合语境深层理解局部或整个篇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