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9:56: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语用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语文实践论文

一、借助课始复习词语,在整体感知中培养语用能力。

《黄山奇松》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精练,四字词的准确运用是本课语言的一大特色。因此,课始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独特的语言“魅力”作为语用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课始,老师听写课文中描写黄山奇松的四字词语,如:饱经风霜、充满生机、潇洒挺秀、郁郁苍苍、姿态优美、枝干遒劲、形似孔雀等;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对黄山松的印象。学生有的说:“黄山松千姿百态,充满生机。”有的说:“黄山松潇洒挺秀,有的枝干盘曲,如天然盆景;有的姿态优美,形似孔雀……”有的说:“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但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学生通过听写、读词、想象、说话等语文实践,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感受了黄山松的奇特,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悟,积累了词语,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可谓一箭三雕。

二、借助课文重点词语,在理解品味中训练语用能力。

一些词语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揪住不放”,反复揣摩。如文中“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一句中的“饱经风霜”,教师先让学生运用拆词的方法,通过查字典理解“饱”是充分,“经”是经历,整个词的意思是充分地经历各种风霜,形容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再让学生借图发挥想象说话,想想迎客松可能会经历怎样的磨难。学生展开了想象,打开了话匣子:烈日炎炎,迎客松的叶子被太阳晒枯了。”“接连几天的暴雪压断了它的枝干,不久它又长出新的枝干。”“山顶上的石头滚落下来,砸断了它的树干,砸落了它的树叶。”“狂风大作,吹断了它的枝干,甚至想把迎客松连根拔起,它没有屈服。”……接着,教师顺水推舟:这样的艰难经历只是一年、两年吗?(不是)十年、二十年吗?(不是)而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就是饱经风霜。其实“饱经风霜”不仅仅是用来写物,在生活中经历各种磨难的人也可以用“饱经风霜”来形容。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饱经风霜”说话:生:谈迁饱经风霜,终于写成了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国榷》。师:几十年的奋斗,一生的心血,多么不容易!生: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我感到心痛。生:他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微笑地面对生活。师:可见,他是多么乐观与坚强。紧接着回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姿态优美,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奇特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句子。)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此番教学,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引导学生对“饱经风霜”进行了“推敲”,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表层意思;走进文本,借助可感的图片,在形象的语境中想象说话,在运用中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深层意思;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与体验,在真实的运用中习得语言;再走进文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内化了语言。如此“几进几出”,在语言文字中走了几个来回,既是词语的理解,又是词语的运用,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语感的培养,而这种理解与训练不是单调的、抽象的,而是有温度的、具体可感的。这样,迎客松的“奇”在不断地品悟语言中鲜活起来,同时语用能力得到训练。

三、借助文本的语言特色,在品悟写法时提高语用能力。

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是一篇写景物的文章,课文描写三大名松都是先实实在在描写它的姿态,在写实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把三大名松写得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如何借助这一文本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在品悟写法中训练表达能力呢?在学习描写迎客松特点时,如“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一句,教师这样引导: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由看到的而产生的联想?去掉联想部分,读一读,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抓住“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等字眼体会作者把迎客松联想成“好客的主人”写得准确、形象、生动。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及时在运用中迁移写法进行说话训练,既可以说黄山松,也可以说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学生妙语连珠:“黑虎松枝干粗壮,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一派虎气,如同一只威风凛凛的黑虎立于坡下。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黑虎松。”“大大小小的泡泡如同淘气十足的孩子,扭动着滚圆的身子,飞上蓝天,与云儿说话,与鸟儿嬉戏……”“贪心的小云钻进一朵大云的肚子里,把大云变成自己的船。小云开着船,又钻进一朵更大的云里,终于挡遮了太阳。”“小溪螺没手没脚的,却是名副其实的小精灵,手一碰,它就迅速滚到石头缝里,把自己藏起来,再也找不着了。”……运用要以理解为基础。首先引导学生感知什么是写实,什么是联想,当学生有了这种抽象的概念时,必须认识联想在表达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比较品析,明白合理的联想使表达更为生动、形象,这便获得了一种阅读的方法。此时,通过言语实践,在新的语境中运用习得的方法,将联想迁移到说话训练中,这样层层推进,既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又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学生在仿说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丁有宽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除了让学生学习联想的方法训练生动形象的表达式外,“写实与联想”结合是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色,因此,还可以以文本为依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品析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写实与联想”相结合这一表达方法,再进行写法迁移,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写,写中巩固表达方法,进行读写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查看全文

社会语言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

摘要:英语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以英语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未来国际化医学人才的必备素质,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培养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不仅有助于增加医学人才的就业机会,还有助于中国医学走向世界。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大学英语;语用能力

一、引言

英语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以英语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未来国际化医学人才的必备素质,不仅有助于增加医学人才的就业机会,还有助于中国医学走向世界[1]。与此同时,二语习得无法脱离社会语言环境。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以社会语言学PosPsySLA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引进开放课程,利用微课、慕课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医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在于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急需人才。当前国内、外各领域的交流互访日益频繁,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语言的社会、文化属性决定大学英语课程应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6)进一步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涉及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2]。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将使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信息性、实用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因此,基于对本校学生英语水平的考量、学习需求的调查、以及PosPsySLA成果的梳理,形成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二语习得规律,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教学素材,探索医学技能与英语运用的结合方式,在通用英语课程中融入医学英语的内容,借助丰富多样、灵活多变、层次多元的个性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身英语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的活动内容,在夯实语言基础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构建新的学习、思维方式,强化自主学习和竞争协作意识、提高思辨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改善英语表达,以便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二)实施步骤。以本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7、8班学生构成的64人标准化大学英语教学班为试点班,开展大一阶段为期1年的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改实践。充分调动影响二语习得的积极因素,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维度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1.课时分配。依据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每节课为90分钟,每学期讲授32节课,全年讲授64节课。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学应兼顾整体性和特殊性教学内容。整体性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必备的语言知识,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阐述的基本要求。特殊性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特点和语言能力,采用ESP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形成团队,设计临床诊疗会话,着力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及应用能力。基于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分析和临床医患交流的语料采集,本次教改将每节课的90分钟进行合理分配,即:前60分钟侧重整体性教学,完成通用英语教学任务;剩余30分钟用于特殊性教学,开展名为“医患社区(Doctor-PatientCommunity)”的口语实训,对语言赋予生命,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医患诊疗会话场景。2.命题依据。为期一年的口语实训环节共采用64个主题,这些主题源于对网络纪实、医患自述、问卷调查及访谈录音的梳理和分析,旨在表明: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效果对患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3.自选主题。二语习得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愉悦、兴趣等正性情绪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鉴于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开课前,教师借助本实验班的微信群或QQ群,向学生64个备选的诊疗会话实训主题、相关的慕课、微课、新浪公开课等视频材料、以及必要的医学英语词汇,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自主选择一名搭档和参演的会话场景,创作情景剧会话文稿,提交教师予以审核,按照群内的报名顺序,依次在课堂表演。对于多个小组同时选择的主题,将以各组所提供的会话文本质量为依据,择优录取,被淘汰的组别可以另选话题,以此类推。4.文稿编码。对于学生提交的会话文稿,教师需要分别编码。以第一小组的文稿为例,编码方式为:课前,学生提交的原始文本为G1-Text1、教师校稿后的文本为G1-Text2;课后,学生重塑的文本为G1-Text3。5.文稿修改。教师需要及时收集、分析、解释和处理会话文稿。在审阅学生提交的Text1过程中,提取典型问题,确定评价焦点,制定剖析样本,形成修改意见。结合修稿意见,学生通过反思、自评和互评,对教师指导的Text1进行修改,形成Text2,再次提交教师予以审核。对于合格文稿,可以排练情景剧,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表演;对于教师指导一次后仍需修改的文稿,需要进行二级编码,即:Text2-1,Text2-2、Text2-3等,文稿质量合格后,允许学生排练、表演。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6.课堂演绎。在课堂或学校营造良好的二语习得环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表演小组的两名学生而言,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凭借驾驭英语的能力,可以出演医生的角色,正确使用医学专业词汇,主导对话发展趋势,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语言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扮演患者的角色,在表达方面,只要能够对病情做出简单描述即可。把握机会并成功演绎可以使参演学生获得极大勇气,提升语言自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7.以评促学。学生具有的情绪智力、自信、自尊、积极二语自我等积极个体特质能够改善二语习得效果。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指导者、监管者和评价者的作用,引领学生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步骤,从语言运用和自我发展两个维度共同对表演小组进行评价,以此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运用英语的积极性、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评价结果还可以作为教学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完善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首先,从语言运用的维度,评价表演小组的语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表演小组需要对本组从初稿至终稿这一创作过程中的表述进行全面总结。师生共同分析表述缺憾,提出修改意见,并由该组成员整理形成Text3,提交教师审核。同时,教师需要对有益于医患诊疗的积极语言进行编码整理,以此丰富医患诊疗会话语料库,为后续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其次,从自我发展的维度,评价表演小组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基于“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教师组织学生从学习态度、个人成长、综合素质等方面多元化评价表演小组,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期末考核内容的组成部分。

查看全文

小议高职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培养

论文摘要:我国高职英语教育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已近十年,取得一定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列举现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其中重点提出了高职英语教育中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这两方面存在的缺失,并分析其成因。同时笔者也结合实际,联系理论,提出相应对策,为改善现有英语教学模式,提升高职英语的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语用能力;跨文化意识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随着社会对高等级实用型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意义相对于其他科目更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英语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重点是英语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等方面,而对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育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方面不够重视。由此当学生离开书本走出校门后,在工作中无法较快地应对国际化交流的需要,无法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级技术人才的要求。本文就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予以阐述。

一、语用能力的教育

教育家Thomas(1983:94)将语用能力定义为:“theabilitytouselanguageeffectivelyinordertoachieveaspecificpurposeandtounderstandlanguageincontext.”(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这里包括了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个方面,分别涵盖了对语言的语法等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语言在特定语境中应用的掌握。只有综合了这两方面的能力,才能使语言使用者自如的运用所学语言,这对于高等职业技术英语教育具有很大的意义。学生们必须同时学习和掌握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才能够真正符合高职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两者互相结合,才能使高职英语教育真正被称为“应用英语”。

1.问题

查看全文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将简单分析如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其英语语用能力,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语用能力;培养

1研究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促使我国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急剧提升,口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不仅仅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很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并不太重视口语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导致哑巴英语问题的出现,进而导致学生的语用能力低下。因此,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2语用能力及其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体现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并且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教学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教师必须通过口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真正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语用能力是指语言的使用者能够正确使用英语成功进行交流的能力。不同阶段的学生,其语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语用能力主要是指在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有较好的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且能够简单应对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简单的交际、社会语言、心理等多个方面。当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已经逐渐改变口语教学的教学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包括能够与他人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能够在口头表达中进行修正,能够有效询问信息、请求帮助,能够进行情景对话,能够自然而然地说出较为地道的口语内容。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涉外领域建设稳步推进。商务英语作为跨文化商务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当前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实践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商务英语语用能力,掌握优秀的商务英语交际技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商务英语,是高等院校有针对性的培养涉外人才的专业科目,对我国跨文化交流及涉外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商务英语是职业应用型学科,它具有英语类学科的普遍特点,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掌握良好的商务英语技能,既要打造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语言基本知识,又要拥有职业所需的专业技巧和应用能力。语用能力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掌握过硬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具备灵活的实际应用能力即语用能力,在商务人才培养及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商务英语语用能力

(一)注重专业知识积累打造坚实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是语言应用的基础,是语言能力的基石。商务英语属专业型学科,培养和提高商务英语的语用能力,需大力强化对商务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商务英语知识涵盖多、覆盖广,且有其自身特性。商务英语是以涉外商务为导向的学科,包括商务术语、交流主题、交流技巧等多种实用性内容,知识繁杂多样且极具职业性。在培养商务人才过程中,要始终把积累准确的商务专业知识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演练,把商务术语、技巧、知识的学习针对化,具体化,立足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总方向,依据技能型专业的性质与需求,打造坚实的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学生语用能力调查及对策

英语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语用能力的定义也不尽相同。Chomsky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他认为“语用能力所体现的是具体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合适性(appropriateness);语法能力体现的是语言形式的准确性(accuracy)”[1]。Leech提出了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的区分[2]。在此基础上,英国语言学家Thomas进一步将语用能力定义为“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在Thomas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他所指的语用语言能力是以语法为基础的,而社交语用能力则是指感知在社交情境中构成得体言语行为的成分的能力。后者与社会价值和信仰等文化因素相关,是比后者更高一级的能力[3]。我国学者何自然将语用能力定义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并且语用能力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4]。综观各种对语用能力的定义,可见语用能力侧重的不仅只有语法和句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强调学习者是否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恰当和得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笔者认为语用能力的培养不能仅放在语法能力的培养上,更重要的是在培养语法的基础上,让英语学习者了解社交情景,利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语用能力的不足必然会导致语用失误,进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研究现状

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高职教育中,商务英语专业历史不算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而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用性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才能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区别于本科院校的同专业学生的更强的实用性和动手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的“哑巴英语”学习模式和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的学生仅仅只会注意语法语句的学习。因此,在运用语言与外国人交往的时候会闹笑话,甚至会导致对方误解。现成的语用能力研究中,大都集中在大学本科层次。例如孟梅,刘秦亮对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语用能力研究,发现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有很多语用失误[5]。冯序颖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学生语用能力的滞后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语用能力必须从真实的语料、中英文背景下的语用比较、以及老师自身的语用素质提高等方面着手[6]。而对于需要进行大量跨文化交际的涉外专业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语用能力,韩东红等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语用能力偏低的情况。而走出社会的毕业生由于存在一定的知识遗忘,普遍测试成绩比在校生低,但是对于告别场合的语用能力,却比在校生要好。这个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实际的运用能够促进语用能力的培养[7]。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不断强调英语重要性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只有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才能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消除交际障碍[8~9]。目前大部分语用能力的研究,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研究很少,但是语用能力对于以培养实用型的复合人才为目的的高职教育却又十分重要。只有强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将来工作的商务场合中,运用英语得体地进行交际,帮助其顺利地达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清楚了解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语用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制定出相应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更好的语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调查方法与结果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语用能力调查,其对象为广东省某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年级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的内容改编自何自然、阎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材料[10]。内容分为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方面,共20题。每个题目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然后需要学生判断所给定的回答是否适用于这个特定的情景。每个题目包含2~3个选择,全部题目为不定项选择题。整份问卷包含20个特定情景,53个子选择,其中32个为正确的选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2份,回收问卷710份,回收率为93.2%。

查看全文

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频繁地出现语用失误,语用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语言策略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最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用失误大学英语教学语用能力文化教学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增多,交际成功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外语能力成为很多单位人才录用的基本条件。但现阶段很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尽管有的已经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并能说几句英文,但在对外交往中往往不能用地道的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语用失误行为较为普遍,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在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紧迫。

1.语用失误及分类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异文化冲突的常见现象,具体来说,“说话者不自觉地违反了交际规则、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不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做语用失误”(孙亚,戴凌,2002)。

英国语言学家JennyThomas在1983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alpragmaticfailure)。

查看全文

文化交际与语用能力研究论文

[摘要]英语教学应加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差异敏感性和交际模式的培养,引入文化教学,使语言知识与语用规则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文化教学中要培养识别不同文化特有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能力,熟悉生活习惯和言语形成方式以及常用词汇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注意语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敏感性;文化教学;语用能力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目前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交通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学习、工作在不同的人群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在诺大的世界将成为“地球村”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在接触和碰撞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必定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用英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仅仅需要单纯的语言能力,还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否则,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就会出现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场景不合适或者不得体的语言失误,引起误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而文化又制约、影响着语言的形式和使用规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语言又是交际的工具,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哈里代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交际、交流思想是语言的基本功能,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以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障碍。

一、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文化的定义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理论,涵盖历史、民族、行为、物质、精神等层面。1871年英国学者Tylor所著的《原始文化》写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人种学意义而论,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获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1]这是西方最早的文化定义。社会学家Bain声称文化就是通过各种信号反映出来的所有社会行为,Brown则将文化界定为占据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有的信念、习惯、行为和生活模式的集合。美国人类学家Kroeber和Kluchhohn在《文化》一书中,综合诸家之长,对文化的界定为:包括各种外显与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并构成人们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在我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的《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2]在这段论述中,“文化”指统治者通过“文德”来“教化”、“感化”的意思。在此之后,“文化”的含义经过演变,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含义,包括文治、教化和礼乐典章制度。到了近代,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相互吸收,“文化”又有了新的含义。现在“文化”一词使用得很广,而且有不确定性。如:学文化,指读书识字;文化部门,指管理图书、影视出版及教育、科学等部门。显然,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十分丰富,既包含人们的生活习惯、意识与信仰,也包含人们所创造的一切。

关于文化的内涵,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有广义、狭义文化和知识文化、交际文化两种分法。广义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等;知识文化涉及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物质文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交际文化则包括风土人情、交际礼节、行为规范等。知识文化是显性文化,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所培养出来的人在进行交际时,对某词某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知识,如艺术建筑、节日庆典、政治地理、风景名胜等表层文化;而交际文化是隐性文化,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他们的言语中所隐含的文化知识,如民族习惯、社会交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深层文化。交际文化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能否达到成功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时空均受限制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文化的传授应重于知识文化的传授,但同时知识文化的传授也不容忽视。

查看全文

多角度读报法对提高中职学生语用能力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的语用能力低下,究其原因,有实践训练偏少,语用素材来源渠道少,语文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三方面因素。学生普遍对读报比读课文兴趣高一些,教师可利用多角度读报法,采用熟能生巧之专读、合作解惑之小组读、趣味优先之选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读报水平。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说写习惯,说写质量由学生评价,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分步骤提高学生说写能力,达到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多角度读报法;语用能力;中职学生;说写习惯

教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能追求的,就是他们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建立在他们对实践活动价值和自己需要相互合作之上的,是对这种价值的预期或憧憬。

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的特征之一“规定性”,即接受教育、学科、课程的制约。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语文学习无非是从课文、看点课外书(有的看,有的则不看)来学习。学校真的如象牙塔一般,把一些精致的文章呈现给学生,如屈原、李白、文天祥、岳飞等,小朋友也好,大学生也好,无不如数家珍般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娓娓道出,但叫他们举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则大多数学生哑口无言,中职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学生的语用能力低下。

1探究中职学生语用能力低的原因

造成中职学生语文能力中“语用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查看全文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摘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即为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类型和原因,并且为新世纪外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避免语用失误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外语教学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关于语用失误的研究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研究语用失误,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意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话语的合适度会有差异,这可以使他们发现各自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不就,从而找到规范的跨文化交际语言,避免交际冲突。

一、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定义

英国语言学家詹妮•托马斯在1983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首次提出PragmaticFailure(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托马斯曾将语用失误定义为:“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theinabilitytounderstandwhatismeantbywhatissaid)。在中国,何自然等人从1984年就开始用托玛斯的观点研究英汉语用差异对语用失误进行调查。他们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交流的两个人因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文化心理和交往规约会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而这些最终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这些交际障碍即为语用失误。

二、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类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