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翻译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9:45: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语用翻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用翻译探究论文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语言。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依据关联理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用翻译;语用等效
Abstract:Relevancetomaketheoryholdsthattheproperunderstandingoflanguageneedstofindoutrelevancethroughcontextandinference.Pragmaticequivalenceintranslationcanbeachievedonthepremisesoftheunderstandingoflanguage.Relevancetheoryhasbecomeaguidancetopragmatictranslation.Thestudyonpragmatictranslationfromtheviewpointofrelevancetheorycanmakeuscomprehendsourcelanguagebetter,findoutrelevanceandillustratethetrivalenttranslationprogress,whichinvolvesthewriterofsourcelanguage,translatorandreadersoftargetlanguage.Inthiswaythetranslatorcanidentifywellwiththereaders''''cognitionoftargetlanguagesoastoachievethegoalofpragmaticequivalenceintranslation.
Keywords:relevancetheory;pragmatictranslation;pragmaticequivalence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翻译虽然也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却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它涉及到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语言,是一种语际交流。翻译研究着重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语用学和翻译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1]。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986年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Wilson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这一语用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行为,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并结合实际讨论语用等效翻译等问题。
一、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小议英汉翻译的语用移情
关键词:语用移情英汉翻译文化归化异化
摘要: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处理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时,译者应乐于语用移情,尊重、适应译语文化。在准确判断源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恰当地采取归化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英语中或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以达到成功的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语用移情
“移情”(empathy),又称为感情移人,指“设身处地”的行为,即超越自我,对别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能够想象和分享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Ruben把移情能力列为有效交际的七种要素之一。他认为在语用学上,“移情”指的是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验、去表达感情,即使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他于1991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一文中认为,“语言习得者应该理解、感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设身处地地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移情主要表现在语言语用移情和社会语用移情两个方面。跨文化交际首先接触的是语言,语言是移情体验的主要手段。语言语用移情的微妙之处是说话人或者听话人总是能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社会语用移情现象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也十分普遍。它涉及到交流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当然也涉及到语境,主要指交流双方都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和看法,从而在交流过程中相互默契,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听者和读者应持一种合作态度,在信息数量、信息内容、信息传递方式上做合理推论,即遵守Levinson提出的会话含义三原则。具体来讲,“相信说话人的陈述已经是就他所知而作出的最强的陈述”;“扩充说话人所说话语的信息内容,找出最特定的理解,直到认定这就是说话人的发话意图”;“如果说话人使用了冗长的或有标记的表达式,他的意思就与他本来可以用无标记的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Leech谈到听者和读者的任务时说,理解是一个“问题一解决”的启发性的过程,即听、读者通过形成假设,并利用可及的证据验证假设,来识别话语的语用含义。形成假设的过程突出了理解过程的语用移情。这表现在听读者努力调用相关的语境信息,补全语篇的缺省信息,加工说、写者提供的新信息,作出最相关的推理即假设。操汉语的本族人对操英语的本族人说英语往往要注意尊重对方的语用习惯,见面打招呼时,他们不用“Whereareyougoing?”或“Haveyouhadyourmeal?”而用“Itisaniceday,isntit?这种摆脱自身文化习惯的语用移情,实际上是“人乡随俗”的一种普遍现象。反过来说,当操英语的本族人身处中国这块异地,听到中国人用英语冒出一句带中国味儿的寒暄话:
Haveyouhadyourmeal?他也不会反感,也许还会感到异国情浓而欣然接受。这显然是语用移情的认知心理在起作用的缘故。
二、汉英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译者的语用移情
语用翻译探讨论文
一、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推理是语言交际的核心
一般地说,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码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model)。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模式过程则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2]。
依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种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前者指话语的字面意义,是交际者向交际对象传递某种信息的意图,后者则指交际者传递该信息意图的意图。交际者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了解交际者的意图,必须将信息进行演绎推理。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依据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是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因此,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更重要的对话语和语境信息的动态推理过程。例如:
A:Doyoulikerugby?
B:IamaNewZealander.
商务英语的语用等效翻译
一、随着中国的入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对外商务交流活动也日趋频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商务翻译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课题。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重在交际意图的达成。由于受到具体的交际情景,特殊的语言规律,特定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商务英语翻译应讲求译文的实际效果和信息传递的准确度而不能一昧拘泥于原文形式,生搬硬套。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以语用等效原则指导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提高商务英语翻译质量。
二、翻译的语用等效观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和理解的学问,既研究发话人(信息发出者)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信息接受者)对发话人(信息发出者)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语用学研究的意义不是词句本身的意义,而是交际者通过特定交际情景传达的交际意图或话语的语用含义。运用语用学原理指导翻译实践即为语用翻译。换言之,语用翻译是根据具体的交际情景,结合特定的文化背景推导出话语的语用含义而进行的一种等效翻译。它近似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1964年奈达在其《翻译科学初探》一文中提出该理论,主张翻译中充分考虑语用因素和交际意图,使译文对于译文读者和原文对于原文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效果。因此语用等效翻译讲求的是语用意义的等值转换,即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而力求保存原作内容,用译语中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该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例如汉语中的“打白条”,如果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对等逐字翻译成“toissueblankpaper”,外国人看了就会不知所云,实际上,英语中应该用”toissueIOUs(Ioweyou的谐音)”来表达这一意思。
Thomas(1983)认为语用等效分为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前者指跨越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差异的等效,后者指跨越文化和环境差异的等效,两者的核心概念都是语用意义的对等。达到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商务英语的语言文化特征
探讨商务英语的翻译方法不得不考虑商务英语的特点。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文体,不仅在词汇、句法上具有区别于一般语言的独特特征,同时还涉及独特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
商务英语语用翻译论文
1前言
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语言,而商务英语则是一种功能语言,是在国际贸易中所使用的语言。所以商务英语不仅有语言学的特征,又因为它是功能语言,要应用在国际贸易当中,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商务英语也体现了语言使用国的文化,所以也传达着语言使用国的文化,是一种载体。如果仅仅按照字面意思逐字逐句的翻译,很有可能翻译的不到位,很有可能翻译不出原文的意思,这样就会影响到商务的沟通。为了能够把商务英语翻译做到精确实用,语用学就被引入到这个学科当中。语用学可以用来指导语言的使用,是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论支持。在商务英语翻译遇到问题时,语用学可以作为指导找出问题,使商务英语翻译沉浸在原语言当中。
2语用翻译教学策略与商务英语
由于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思维模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做翻译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要翻译的目的语听众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要考虑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只有采用正确的翻译教学策略,翻译出来的意思和句式才能是正确的,才能是符合听众需求的。2.1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采取的翻译策略。2.1.1添词翻译的教学策略根据中外人士的思维方式不同,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时候,我们从事翻译的人员可以采用添加词汇方式来解决翻译中所产生的差异问题。简单举一个例子“Thegoodsaresoldout.”在这个句子当中,thegoods并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接受者,根据我们中文的翻译习惯,我们不会把thegoods当作主语来翻译,所以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我们的习惯是增添一个主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翻译成“我们已经把所有产品售空”。2.1.2拆分翻译的教学策略举一个简单的例句“ThehousewhichIliveinwasbuilt7yearsago.”这个句子是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实际贸易中的句子一定是比这个句子难,但是方法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以这个句子为例。这个句子的主语是thehouse,谓语是was,可是中间还有一个插入句。但是我们却不能按照句子的顺序逐字逐句地翻译,我们须要根据我们中国人的逻辑顺序来翻译,也就是把句子拆分开来,拆分成几个小句子。“这个房子是我住的”“这个房子是在7年前盖的”。2.1.3虚词与实词之间的转换翻译教学策略虚词和实词之间的转换其实就是词的虚拟抽象概念与词的具体实际概念之间的相互转换。其中把虚词转换成实词,就是把原本不太具体的比较朦胧的词,通过添加骨肉的方式,让骨感的虚化的词转换成比较具体的词。例如:“Ourschoolisopenforallthestudents.”在这个句子中的“openforallthestudents”,如果直接翻译成“对所有学生开放”,那么很难让听者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显得模糊不清,不能完全翻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把实词转换成虚词,与把虚词向实词转换相反,就是把具体的词转成模糊的抽象意义的词。2.2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的教学策略。除了文化背景不同以外,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在用词表达上的不同,在中文的表达中,我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而在英语中可能找不到相对应的词。针对这些不同,考虑到能够使我们的翻译让目的国的人可以听得懂并且看得懂,我们也会采取一些策略。2.2.1寻找目的语中已存在的固定用法在经济贸易中,商务英语和商务中文表达方式并不相同,这就要求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要了解目的语的用法,尽量使用目的语当中已经存在的用法,如果能够使用受众比较熟悉的方法,那么就会拉近与目的国的距离,使目的国的受众很好的理解。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东北是中国的一个大粮仓,因为这里的土地肥沃,地域广阔”。但是在把这句话翻译成“因为”的时候,如果直接把“粮仓”翻译出来,可能不能让目的国的人完全明白,所以就要到目的语中去寻找一个可以相应的词,找一个固定用法,这样我们就找到了“面包筐”。因为在国外的早餐桌上摆放的都是面包,国外很多国家的主食主要是面包,如果我们把句子翻译成目的国的人喜欢使用的这个词,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粮仓”是什么意思了。2.2.2采用补充翻译的方法在对外贸易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词会无法一对一地找到,尤其涉及到一方历史或者地理环境时,能一一对应地找到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就要求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意义上的需求,在做翻译的时候适当地对一些地方进行补充或者解释。补充翻译的目的就是能够更好地把目的语中所包含的一些体现文化、历史或者地理的内容表现出来。如历史文化、地理名词或者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果使用直译的方法或者是根据发音翻译,在英语语境中就不能把完整的信息表现出来,导致信息缺失,这个时候就要求翻译人员采取补充翻译的方法。以“王府井”的翻译为例,如果只是根据汉语拼音来翻译,就会翻译成“WangfujingStreet”,对于外商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街道,可能跟普通的街道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最好能够在这个街道的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词,比如说翻译成“afamouswalkingstreet”等等,这样会让外商领会到这条街道应该是比较有名的,也许他们还很有兴趣去走一走。2.3根据不同的说话习惯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2.3.1根据句意采取翻译策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在翻译文章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遇到中文中出现的一些成语、习语或者是对仗押韵的句式,为了能够让受众明确地听懂翻译的内容,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也应该不受原语言束缚,根据句子的意思,翻译成句意通顺、表达完整的句子。例如:领导们经常会在会议上提到各个城市都应该互相帮助,不能随便地搭台,或者拆台。这一系列词就属于比较整齐的互相对仗的说法,这种情况下不能坚持直接翻译出句意,因为那样很难让受众理解到原句的真正意思,要翻译这样的句子,首先要了解到这句中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台”是什么意思。所以只要翻译出这个“台”的意思,就可以翻译出整句的意思了。2.3.2简略翻译策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在出席一些发表会或者进行贸易活动时,中国的人在使用一些词的时候,喜欢用一些比较深奥并且很大气的用词,但是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为了不给听众或者读者一种在吹嘘的感觉,可以简化翻译句子,只要保持原有的意思,尊重原文就好。
3结语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活跃的机会是越来越多。这样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简单的说,我们是生活在地球村里的村民,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互相交流,可是我们又有自己的生活团体,我们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自己的语言沟通习惯,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很难彼此理解。这一点就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商务英语翻译人员能够多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并且结合目的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来做翻译。因为我们翻译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受众可以听懂,弄明白,否则一切的工作可能都会是无用功。为了高效地完成这样的翻译任务,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就会引进或者借鉴我们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策略,使我们的翻译能够准确无误。
文学形象叙事翻译和语用翻译论文
摘要: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忠实”,即对原来文本意义的准确理解和用新文本作准确再现。然而,文本的意义受作者、文化系统、读者等多方面的制约,具有自身的语义不确定性和理解上的多重含义性。本文以人物形象,包括动作、对话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几方面的具体实例探讨了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叙事学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如何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作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必须对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有关成分的意义。并以不同的视角对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准确恰当地译成目标语,达到与原文的动态等效。
关键词:文学形象;翻译;叙事学;语用学
一、引言
文学形象的艺术表现,包括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环境与人物、人物与事件的关系的描写,等等。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既要忠实于原作的灵魂,又要便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既注意原作信息的正确传递,又注意原作者美学意图的充分体现。文学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译论里(曾文雄,2005,p.62-67)。在翻译领域,由于对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认识模糊而陷入重艺术、轻语言或重语言、轻艺术的倾向,翻译实践的随意性和翻译批评的极端化等现象不时出现。本文尝试将叙事学理论和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基于对人物刻画的多视角、多方位的考察,着重从微观层次,即人物的动作语言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探讨这两种理论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求拓宽翻译的研究领域。
二、人物动作语言翻译
人物描写方式属于正面描写,人物描写的方式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采用人物描写方式,能以形传神,增强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揭示人物心理和性格,表明人物的思想品质。人物的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艺术表现方法。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张飞、诸葛亮等典型艺术形象塑造的成功,主要得力于人物的行动描写。一提起武松,妇幼皆知他景阳冈的打虎行动;一说到关羽,人们总忘不了他过五关斩六将的一系列行动。因为打虎这一行动成了武松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而过五关斩六将的一系列行动,则充分揭示了关羽勇猛善战的英雄豪气。也就是说,行动是人的精神状态的表露。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及精神面貌,主要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来揭示的。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通过一个人的行动,可以窥见其思想和心理活动。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英文广告翻译语用失误分析论文
摘要:广告作为文化的产物,直接展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所以广告语言是一门具有浓郁文化色彩与时代特点的艺术形式。所以从语言、文化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英文广告翻译中所出现的一些语用失误,希望能够引起英文广告创作者们对这种现象的关注。关键词:广告翻译;文化差异;语用失误广告属于语言的一种,而语言是深深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的,语言的研究也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Malinowski,1923)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而翻译更是要求对语言的充分理解,因此我们在广告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防止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是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1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语言迁移与跨文化语用失误密切相关。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用母语规则认知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并产生学习者的中介语语言规则的现象(Selinker,1972)。这是母语潜在的影响学习者认识目的与方式的结果。在广告翻译中,把母语中的语音、词法、语法的表达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是造成语用语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广告翻译中常见的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把母语中的语音、词法、语法的表达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比如说对于一则公益广告的翻译“Thieveslovecrowds;Watchyourwallet,bag,camera⋯”,如果我们直接套用其表达方式译为“小偷喜欢拥挤的人群,注意你的钱包,手提包,照相机⋯⋯”,就会使汉语读者感觉有些古怪,不对胃口。因为英语中是以提醒顾客从自身保护人手,而汉语习惯于从注意可疑人员方面人手,所以可以简单译为“谨防小偷”。另外,笔者曾经见过这样一则黄金首饰店广告:“0K!本店的黄金确实0K!”不巧的是,黄金的成色即以多少k来衡量的。如9999金就是24k,k值越少,成色越差。因此该例中的Ok就是零k了,谁还要呢?(2)混淆相同的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的不同语用意义。有些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相同的语言意义,但在两种语言中的语用意义却是不同的。有一种补钙产品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在翻译的时候该广告把“老年人”翻译成“oldpeople”,这种广告放到西方市场上,产品的销路肯定欠佳。因为虽然old和senior这两个词都可表示人的年纪老,具有相同的语言意义,但senior不仅指年龄大,也可能指在社会地位、阅历、知识层等方面处于一个较高的地位。相反,old给人的感觉是老态龙钟,没用的、死脑筋、观念旧的人,所以西方的老年人很忌讳被别人叫做old,他们希望被称为seniorcitizen。2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社会语用失误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而形成的。就广告翻译而言,社会价值观的不同,禁忌语的不恰当使用,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以及心理接受程度的不同等都可能会造成广告翻译的社会语用失误。.2.1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不同由于中西方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进程不一致,导致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的不同,必然也会影响到处于这个社会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面对国外顾客的英语广告一定要迎合目的语国家顾客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能照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首先,对自我认识的不同。西方人从小就接受“individ—ualism”的观念,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相反汉语文化强凋群体观念,注重集体利益,追求大同思想在汉语广告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少皆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用了都说好”诸如此类的广告语,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广告的出发点是所有的消费者,而西方的个人主义在广告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广告往往是针对消费者个体,许多产品都特别强调其多样性以供不同的消费人群选择,所以“especiallyforyou”是西方广告中经常出现的字眼。因此,在广告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目的语国家的价值观,适当的给予调整。其次,欧美国家人们讲究实用精神,注重商品的实用性,重事实,重创新;而中国人善于强调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崇尚自上而下的权威,崇尚传统,广告中经常会出现“荣获称号”,“⋯⋯认证”,“中华老字号”之类的字样,这样的广告对于重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很有吸引力。而西方人对于这样的广告会不以为然,相对于官方,他们更相信自我的判断,而相对于传统,他们也更注重创新的东西。在汉语广告的翻译过程中,如果将这种观念照搬到英文广告中,很难达到预期的语用效果。2.2忌语的不恰当使用译者应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喜好和禁忌,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应让翻译的广告去适应受众的文化。每一个国家,民族都存在种种这样那样的忌讳和民族风俗,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否则就会影响到我们翻译的广告的功效。例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但在许多国家被视为恶魔与灾难的化身;大象在欧美国家是呆头呆脑,大而无用的象征。中国人喜欢喜鹊,认为喜鹊是报喜鸟,代表了吉祥,幸运,爱情。中国古代更是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因而许多婚庆公司喜欢命名为“花喜鹊”,而殊不知在英语中,喜鹊是用来比喻喋喋不休令人厌烦的人。在苏格兰,_人们甚至认为喜鹊上门预示着死亡。所以在翻译含有这些动物名称的商标广告时,一定要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禁忌。2.3联想意义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种物体,同一个单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联想,这正是许多广告翻译中忽略的一点。如我国古代喜欢把美人形容成“玉”,一些化妆品广告因此喜欢使用“美如玉”“还您玉颜”这种说法,如果直译为“sweetasajade”肯定会影响产品的销路,因为“jade”在英文中代表过时的趣味,庸俗轻佻的女子,而英语里习惯以百合和玫瑰形容女子的花容月貌,应译为“sweetasalilyorarose”。所以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应尊重民族心理,把握广告词语的联想意义。2.4心理接受程度的不同日本丰田汽车的知名度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其广告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其对华广告也是出手不凡:“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极其符合中国人的口味。而在与美国做交易的时候,该广告又改成了“Notallcarsarecreatedequa1.”(并非每辆车都生而平等),很巧妙地套用了美国《独立宣言》中的第一句“Notallmenarecreatede—qua1.”(人人生而平等),以此引喻丰田汽车比别的车质量要好。这种针对不同的国情不同构思的广告无疑会给产品带来巨大的效益。3结束语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广告作为一种面对大众的重要宣传手段,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用语和社会文化,其翻译过程就是一个跨文化再创造的过程。由于各个方面的差异,各个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广告的翻译过程中既要准确敏锐的理解、表达语言;又要具有高度的文化意识,对于中西方博大精深,涵盖古今的文化要有深刻的了解,从而尽可能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译出广告的内涵和韵味,真正实现广告的诱导作用。
从关联理论看语用翻译论文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语言。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依据关联理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用翻译;语用等效
Abstract:Relevancetomaketheoryholdsthattheproperunderstandingoflanguageneedstofindoutrelevancethroughcontextandinference.Pragmaticequivalenceintranslationcanbeachievedonthepremisesoftheunderstandingoflanguage.Relevancetheoryhasbecomeaguidancetopragmatictranslation.Thestudyonpragmatictranslationfromtheviewpointofrelevancetheorycanmakeuscomprehendsourcelanguagebetter,findoutrelevanceandillustratethetrivalenttranslationprogress,whichinvolvesthewriterofsourcelanguage,translatorandreadersoftargetlanguage.Inthiswaythetranslatorcanidentifywellwiththereaders''''cognitionoftargetlanguagesoastoachievethegoalofpragmaticequivalenceintranslation.
Keywords:relevancetheory;pragmatictranslation;pragmaticequivalence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翻译虽然也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却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它涉及到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语言,是一种语际交流。翻译研究着重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语用学和翻译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1]。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986年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Wilson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这一语用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行为,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并结合实际讨论语用等效翻译等问题。
一、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科技英语翻译的失误及战略
本文作者:石春让路晓红工作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起,科技英语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专门用途英语。科技英语的特点是文体简洁、逻辑严谨、语言紧凑客观,词汇上包括大量的专业词汇,语法上则多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被动语态。有关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语用学是/对意义的研究,但研究的不是抽象的、游离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而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的意义0[1]。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用学逐渐为一门显学。许多学者结合语用学理论来研究翻译问题,但范围往往局限于文学、公示语等文本,从语用学角度来探讨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还较少见。由于英汉语言在文化形态、表达习惯和认知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科技英语翻译常常会出现跨文化、跨语言的语用失误,这些语用失误严重地影响了译文的效果。用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原则,对避免科技英语翻译常见错误和译文的语用失误具有重大意义。
一、语用学与科技翻译的关系
语用学和翻译学的研究对象都与语言的意义有关。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语用学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和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翻译研究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2]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者都关注语言的目的。语用学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即/以句子的意义为基础衍生出来的言下之意或弦外之音0[1]。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语言转换,也不仅仅是译者的个人活动,而是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审美情趣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翻译研究更关注文本和书面语言的交际行为。尽管语用学和翻译学的研究存在许多差异,但这些差异不妨碍两门学科各自的发展,相反却可以使两门学科相互借鉴。大量研究表明,书面语篇和口头话语一样具有交际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动态性。换言之,作者在写作时会把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语境考虑进去,把自己的意图通过话语(作品)示意给读者。如果作者认为读者对某种知识或语境不熟悉会影响其对作品的理解,他就会把这方面写得详细一些,反之亦然。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获得新的知识、感受和经验,与作者形成共鸣,甚至会受作品的影响而采取某种行动,顺利完成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3]研究表明,语用学和翻译学研究的相互借鉴,有力地推动了两门学科向纵深发展。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就是把语用学和翻译二者结合起来的语用翻译理论。国内外学者对有关语用翻译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而且成果颇丰。英国语言学家罗杰#贝尔运用功能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翻译的心理语言过程,提出了翻译心理语言过程模式,这是翻译的语用过程研究的滥觞。哈蒂姆和梅森研究认为跨文化交际中的辩论风格可以与翻译相得益彰。黄子东把二者的研究实质归纳为语际语用学问题,也就是翻译中的语用迁移问题。格特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解释了翻译中的明译与暗译问题,并用关联理论对文学翻译中的暗含信息进行了研究。奥尔森、卡瓦西克、昂格尔等不少西方学者也应用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了研究。在我国,何自然、钱冠连、刘祖慰、曾宪才、刘季春、穆雷、王克非、柯平、叶苗、吴议诚、罗进德、王楚安等学者在语用和翻译的结合研究方面亦有不少建树。[4]何自然等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张新红、何自然认为:/语用翻译是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实践问题,即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到的理解问题和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意义(pragmaticforce)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0[3]语用翻译理论用于处理翻译中的语用问题,是一种等效翻译观,它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会语用等效的问题。语用语言等效就是用译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文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社会语用等效则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使用。语用翻译的目的就是力求把原文的语用用意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语用翻译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用意和目的语与源语的语用等效。翻译如果没能实现语用上的等效,就是出现了语用失误。英汉科技翻译独具特色。科技英语的文体、语言、交际目的等因素决定了科技英语的文本意义不会有过多的言外之意,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应是精确、通顺。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翻译时难免会引起语用失误,而且科技英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目前科技英语可分为两大分支:专门科技英语(Englishforspecialscienceandtechnology)和通俗科技英语(Englishforcommonscienceandtechnology)。[5][8]专门科技英语指阐述某一专门学科的英语,如计算机专业英语、化学专业英语等,它主要面向专业人士,往往含有很多生僻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法结构,文体严谨、枯燥。通俗科技英语是向普通大众介绍科技知识的英语,它描述的范围广泛,大至天文地理,小至原子微生物,都使用普通民众能轻松理解的科技词汇和句法结构,文体轻松有趣。据统计,美国、英国发行量很大的一些报刊,如USAToday,DailyExpress,Times,Discover,Popu-larScience等,都刊登大量的通俗科技类文章。通俗科技英语在词汇、句法、篇章、修辞等方面都别具特色。语用学理论可以用来探讨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语用翻译理论可以避免或修正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二、科技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一)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论文
一、前言
忠实性是所有英语翻译中最基本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对于商务英语来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商务英语词句的语用意义,对不同文化的商务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一些障碍,特别是文化方面的障碍时,必须考虑语用因素,用适当的语用原则服务于商务英语翻译。
二、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和语用的相互关系
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运用。关于语用学的定义有多种,索振羽编著的《语用学教程》中指出的定义表达得较为明确。“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的表达和准确的理解,寻找并确定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的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简言之,语用指的是超越于语言本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它不仅包括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涉及不同商业文化之间的沟通。著名语用学家Sperber&Wilson(1995:2)认为“交际方式甚至比交际内容更重要”,为了不同文化的商业交际的成功,译者务必首先做到让译文读者能够与原文读者一样在推理原作者的信息意图时具有同等的推理距离,而后考虑“再现原作者对其意向读者所做出的假设集”。其中可能要涉及到每个具体假设的可及度的调整。这条原则被称之为翻译的语用推理距离等距原则之补充原则。在识别作者信息意图时的推理线索可分为句法线索、语义线索、字形线索和语音线索,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整个翻译过程始于原语交际,原语交际又始于交际者角度上的明示过程而后是听话人角度上的推理过程,因而为了保证译文读者能正确识别说话人的信息意图,译者有义务根据双方的认知环境再现必要的推理线索,提供这些线索也是译文再现原文连贯的必要保证。商务英语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因此,在从事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时,不仅应精通语言本身,更应熟知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在跨文化商务交流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文化冲突,而恰当地运用语言,化解文化矛盾,正是语用学的任务之一。语用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准则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要想成功地运用语言必须通晓其背景文化。跨文化的语用实际上就是在不同文化之间掌握灵活变通的手段,完成语意的恰当表达。商务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的学问。译者在通晓语言、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的同时,也应掌握一些语用知识。从事商务英语翻译的工作者都知道,语言中有许多词汇和表达蕴含语用涵义,这其中就包括不同民族的文化涵义。文化的渊源不同使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也必然有很大差异。当词语的指称意义与深层的言内意义表达不一致时,译者就应善于进行文化的移植和融合,以达到语用意义的等值转换。由此可见,语用、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之间关系紧密,文化是基石,商务英语翻译是转换生成器,而语用是商务英语翻译这部机器的一个必备的应用程序。三、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语言文化语用与社交语用因素的相互关系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一门语言学科,它研究说话人如何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同时也研究听话人对说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折射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之间进行的思想、文化的传递活动。译者在其中起着关键的连接作用:他首先是听话人,他需要利用自己的原语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并在翻译过程中揣摩原语作者的翻译意图,通过自己的智力参与,运用语用学原则进行推理,对原语文本进行解码;继而,译者又转换其角色,变成说话人,他通过自己的目的语语言知识,结合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把握目的语读者的理解程度,按照原作者的意图、风格,将对原文解码的结果呈现给目的语读者,让他们达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各自对原作的理解把握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涉及到理解问题、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用意的传达等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理解语用学内涵,立足于原文语境,充分挖掘原作作者的语用用意,利用文章中的各种语意关联,深刻理解文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理解程度,呈现给读者通顺流畅、接受程度高的译文。这样同时也就达到了文化翻译的标准与意义。例如不同的语言有自己的表达习惯和各自的词汇体系,相互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如汉语中的“三角债”,若商务英语翻译成“Triangledebt”,外方会不知所云,因为英语中经常用“chaindebt”来表达此意。再如商务英语翻译“文物保护单位”这个词组,如把它译成“aculturalunit”,英语国家的人会把其理解成“一个文化单位”,这就是由于把汉、英词语一一对应造成的语用失误,正确译法应当是“ahistoricrelic”。再如,“宣传”一词,如果不看语言环境直接把它译为“propaganda”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误。因为汉语中,“宣传”并无贬义,而英语中的“propaganda”却带有“欺骗性”的含义。这种把汉、英一一对应的语用失误还有:当你帮某人做了一件事情,对方向你表示了谢意,你用汉语的回答自然就是“没关系”、“不用谢”之类,而用英语却不能说“Nevermind”、“Don’tthankme”之类,因为英语中Nevermind常用来表示道歉,而Don’tthankme根本不符合英语的社交场景与表达习惯。另外一种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发生的语言使用方面的失误是由于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或误用英语的其他表达结构,结果表意不清,令人不知所云。如下面这句话“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空前活跃。”试看译文“Attheturnofthecentury,China’sdiplomacyismostactive”本句在汉语中很常见,但如把它照译成英文,则显得有些Chinglish的味道,因为英语中active的主语应是有生命的,把diplomacy和active搭配在一起并不恰当,如果译为“TheturnofthecenturyfindsChinamostactiveonthediplomaticarena”则既传达了原意,又符合语用规则。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