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9:20: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预应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现状论文

简介:本文从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张拉技术和施工方法及结构抗震性能上的发展状况来进行阐述,提出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工艺水平的建议.

关键字:混凝土钢材施工工艺抗震性能

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创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一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应力技术已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起步比西欧大约晚10年,但发展迅速,应用数量庞大。我国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近来二三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着重从其组成材料和特性上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现状及前景。

混凝土

从我国已建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来看,大多都采用40~50混凝土,进而采用减水剂等添加剂制备塑性混凝土,并发展了泵送混凝土工艺。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为减少桥梁结构的自重,混凝土逐渐向高强,轻质方向发展。日本早在70年代采用80混凝土修建了几座跨径为45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德国在主跨136的富林格尔桥上采用了轻质混凝土。我国目前在高强,轻质混凝土方面已经有所成就。如建设中的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是一座主跨450米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由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试验忠心研制成功的60微硅粉高强混凝土首次在该桥主梁浇注使用。作为混凝土的改性材料,微硅粉高强混凝土具有易浇注,整体密实,长期稳定及强度高等特点,可提高建筑的内在质量,在桥梁建筑市场上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查看全文

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时,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预应力锚索技术在边坡支护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边坡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

在众多边坡支护工程中,作为业主方,应密切关注边坡的稳定性,要通过合理的边坡施工技术来提升稳固程度。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因具有良好的稳固效益,在边坡支护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业主也对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持有较高的关注度,从钻孔、锚杆安装、注浆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于工程质量而言,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1项目概况

潮州中心医院易地新建项目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意东三路与东山路交界处,该工程的边坡长度为371m,高度范围为7.35~17.50m。在对工程地质进行勘察之后,制定了工程边坡支护方案,确定支护等级为二级,支护结构为灌注桩+锚索+钢筋砼挡土墙。锚索为一桩一锚,竖向设3~6排锚索,间距1.8m,锚孔注浆材料为纯水泥浆,注浆体强度保证为M30,选择二次压力注浆技艺。

2施工流程

查看全文

高强预应力管桩分析论文

摘要: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以其桩身混凝土强度高,适应性广,耐冲击性能好,穿透力强,具有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施工快捷、方便,质量稳定可靠,耐久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

关键词:桩预应力基础设计

一、前言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以其桩身混凝土强度高,适应性广,耐冲击性能好,穿透力强,具有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施工快捷、方便,质量稳定可靠,耐久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

二、工程概况

增城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呈“▃”字形,共计九层。首层楼高5.0米,为侯诊大厅;二~九层为各门诊科室,层高二层3.5米,天面层设有水池、洗衣房。结构采用框架结构。该建筑物按规范规定为二级建筑物,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为旧房拆除地,并已清理成平整的场地。

查看全文

预应力管桩应用之议

摘要:结合预应力管桩在绍兴至诸暨高速公路桥头软基处理的应用实例,着重介绍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方法,为以后的施工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软基;公路;

1工程概况

绍兴至诸暨高速公路第SZTJ03合同段,起点里程为K8+000,终点里程为K17+000,全长计9.000km。路基大部为填方,并为软土路段,其工程地质条件表部分布软塑—可塑状粉质粘土,俗称“硬壳层”,其下分布海相流塑—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等,性质差-较差,做路基时易引起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需进行软基处理。针对本合同段工程特点,结合我单位成熟的施工方法,采用了水泥搅拌桩、塑料排水板、塑料套管桩、预应力管桩、贫混凝土灌注桩五种软基处理方案。本文着重从预应力管桩的应用进行探讨。

2工作机理

在加荷初期,桩间土和桩同时受力并发生变形,由于桩和桩间土的刚度相差较大,桩间土下沉量大于桩基,形成桩顶与软土地基顶面少量的沉降差。该沉降差能够导致桩顶一定范围内路堤填料产生应力重分布。大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大致平行于相邻两桩帽之间的圆拱形连线,从而将此拱形区域内的路堤填料压实,形成一个个拱状的压密壳体,将一部分桩间土路堤的荷载传递于桩帽上,加上钢塑土工格栅变形的提拉作用,将路堤荷载大部分转移到桩托板上,从而减小了桩间土上部的压力。在加筋垫层的作用下,桩基所分配的荷载逐渐增大,进而桩基下沉,如此往复达到两者变形的协调。其桩间土压力数值应是逐渐增加,而桩帽下的土压力数值呈锯齿状的曲线上升,但始终都小于桩间土的土压力。

查看全文

桥梁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研究论文

简介:本文从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张拉技术和施工方法及结构抗震性能上的发展状况来进行阐述,提出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工艺水平的建议.

关键字:混凝土钢材施工工艺抗震性能

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创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一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应力技术已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起步比西欧大约晚10年,但发展迅速,应用数量庞大。我国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近来二三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着重从其组成材料和特性上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现状及前景。

混凝土

从我国已建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来看,大多都采用40~50混凝土,进而采用减水剂等添加剂制备塑性混凝土,并发展了泵送混凝土工艺。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为减少桥梁结构的自重,混凝土逐渐向高强,轻质方向发展。日本早在70年代采用80混凝土修建了几座跨径为45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德国在主跨136的富林格尔桥上采用了轻质混凝土。我国目前在高强,轻质混凝土方面已经有所成就。如建设中的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是一座主跨450米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由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试验忠心研制成功的60微硅粉高强混凝土首次在该桥主梁浇注使用。作为混凝土的改性材料,微硅粉高强混凝土具有易浇注,整体密实,长期稳定及强度高等特点,可提高建筑的内在质量,在桥梁建筑市场上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查看全文

预应力框架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有跨度较大、挠度和裂缝较小的优点;和钢结构相比能降低造价和日常的维护费用,而且防火性能较好。因此,大力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与现阶段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但在设计中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在这方面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框架抗震

一、前言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是改善结构使用性能、节约钢材和能源、满足建筑空间要求、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然而笔者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在预应力框架的设计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许多设计人员只知道通过预应力技术可以加大梁的跨度、降低梁的挠度、减小梁的裂缝,但对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对不同阶段荷载作用下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的应力变化情况和裂缝的开展等情况并不清楚。

2、设计人员在设计预应力框架时,设计步骤如何?计算模型应如何建立?预应力等效荷载应如何应用等问题上有许多模糊的认识需加以澄清。

查看全文

预应力砼技术管理论文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已成为土建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结构材料,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由以往的单层及多层房屋、公路、铁路桥梁、轨枕、电杆、压力水管、储罐、水塔等,扩大到高层建筑、地下建筑、高耸结构、水工建筑、海洋结构、机场跑道、核电站压力容器、大吨位船舶等方面。

关键词:预应力结构设计

一、我国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回顾

(一)房屋建筑中的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

五十年代初,大量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需要兴建,而结构材料,特别是型钢和木材奇缺,由于难以解决厂房钢结构屋盖与钢吊车梁的型钢用料,迫切需要改用预应力混凝土来代替。按照预应力经典理论,生产预应力混凝土必须要用高强钢材(钢丝和钢筋)和高强混凝土,要用专门的张拉千斤顶、锚夹具及其配套的专用机械与零部件,而在我国当年除书本知识外,真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要从国外进口,既缺外汇,又受帝国主义封锁,而苏联当时也刚刚起步,在人力物力上无力对我援助。在这一艰难时刻,原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前身)接受了国家计委的任务,沿着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走不同于国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强钢材预应力的发展道路,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

从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我国房屋结构中开发研制了一整套预制预应力砼构件技术,如屋面梁、屋架、吊车梁、大型屋面板、空心楼板等,其中预应力空心板年产量达一千万立方米以上。这一时期的预应力技术特点是采用中、低强预应力钢材,采用中国特色的预应力砼张拉锚固工艺技术。

查看全文

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现状分析论文

简介:本文从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张拉技术和施工方法及结构抗震性能上的发展状况来进行阐述,提出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工艺水平的建议.

关键字:混凝土钢材施工工艺抗震性能

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创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一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应力技术已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起步比西欧大约晚10年,但发展迅速,应用数量庞大。我国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近来二三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着重从其组成材料和特性上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现状及前景。

混凝土

从我国已建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来看,大多都采用40~50混凝土,进而采用减水剂等添加剂制备塑性混凝土,并发展了泵送混凝土工艺。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为减少桥梁结构的自重,混凝土逐渐向高强,轻质方向发展。日本早在70年代采用80混凝土修建了几座跨径为45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德国在主跨136的富林格尔桥上采用了轻质混凝土。我国目前在高强,轻质混凝土方面已经有所成就。如建设中的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是一座主跨450米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由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试验忠心研制成功的60微硅粉高强混凝土首次在该桥主梁浇注使用。作为混凝土的改性材料,微硅粉高强混凝土具有易浇注,整体密实,长期稳定及强度高等特点,可提高建筑的内在质量,在桥梁建筑市场上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查看全文

预应力技术建筑管理论文

摘要:通过对各种预应力结构形式的分类说明,和对预应力平板结构优点的重点阐述,分析和比较预应力结构的竞争力所在及其适用范围,达到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推广的目的。

关键词:预应力现场施工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住房和工作环境及消费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要求有较好的内景,办公室要求有开阔舒畅的空间,建筑要追求较大的净高……预应力结构的出现,轻松的实现了这些要求。

预应力结构的形式也是多样丰富的,常用的形式有:无梁平板结构、有梁大板框架(或剪力墙)结构、转换层结构、门架结构和吊车梁以及特殊结构如水池、筒仓、大悬挑结构等。

(一)、预应力平板结构

传统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体系,需在柱间及隔墙下设置框架梁和次梁,这必然导致室内明梁纵横交错,降低了楼层的有效高度,影响了室内美观和使用功能,装修也较难处理;由于室内明梁的存在,隔墙布置的任意性受到限制,室内功能的重新调整比较困难,而一栋建筑物在其50年甚至70年使用期内都不需对空间重新分隔和变换使用功能是很难想象的,特别是一般的商场建筑及办公楼建筑。若设计中楼盖体系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或预应力平板结构,以上问题则迎刃而解;工程若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无梁平板结构,由于内隔墙较多,附加荷载较大,要使普通钢筋混凝土平板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挠度满足规范要求,计算所需板厚较厚,同时普通钢筋用量也较大,不经济。因此,为了提高整个楼盖的抗裂性能,减薄板厚,减轻结构自重,提高其使用功能,采用近年来在大量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的现代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将整个楼盖设计为后张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无梁平板结构是一个良好的选择。这种预应力无梁平板,除在楼板周边保留必要的边梁和在局部少数有隔墙的地方及洞口边缘保留梁之外,室内明梁全部取消,仅在必要的地方设暗梁以改善楼板的受力性能,每单元整个室内顶板为一整块的平面。

查看全文

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

一、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发展现状

1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成果

(1)新材料的应用解决了原来钢材强度低,供不应求的局面。通过进口的方式,材料的强度级别基本上可以说是提高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而且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发展的需要,并且超出的部分可以进行出口。所以说新材料的应用对于我国混凝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预应力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得以解决。我国现在已经能够自主生产千斤顶、各类锚具等等。锚具的产量也十分高,可以说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生产量在国际领先,基本解决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3)规范规程已经基本配套。在现在这样好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已经初步的制定了很多相关的规定,基本上能够满足设计的需要,至少能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也对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建造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结构。因为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比较结实和耐用,有很多优点,所以我国很多高难度的建筑都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比如说比较有名的杨浦、南浦大桥、上海电视塔等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在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上已经在进步,并且逐步培养高水准的设计施工队伍。这样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在无粘结的预应力混凝土方面发展的很快,无粘结涂包的生产线就已经有30多条,年涂包量超过12000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