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际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7:22: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语言交际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引言
高考通常被认为是国家和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而且是一种必要的、有效的途径。因此对每个学生的考察目的、考察内容、能力要求和考察形式都体现在高考的每一份试卷中。外语考试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高考外语考试的方向以及目标、内容、能力要求和考察形式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呢?狭义上来说是依据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广义上来说是社会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考外语题型发生了质的变化。拿英语来说,高考中出现听力测试,试题的出题方向以语境为主,加大阅读量,强调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写作部分增加内容,要求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一变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世贸组织),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全民提高外语水平,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所需。
因此,高考对外语的考察目标较以前有所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外语素质教育也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倡的。高考的外语考察实际上是对中小学外语素质教育的总体检测。这两者之间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有的外语教师将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进行外语素质教育就保证不了考试成绩。有些教师还进行着传统的应试教学,虽然学生考试成绩还可以,但学生没有语言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没有理解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最主要的体现之一。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素质教育的方向同时也是高考的需要。
一、何为语言的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分析论文
引言
高考通常被认为是国家和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而且是一种必要的、有效的途径。因此对每个学生的考察目的、考察内容、能力要求和考察形式都体现在高考的每一份试卷中。外语考试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高考外语考试的方向以及目标、内容、能力要求和考察形式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呢?狭义上来说是依据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广义上来说是社会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考外语题型发生了质的变化。拿英语来说,高考中出现听力测试,试题的出题方向以语境为主,加大阅读量,强调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写作部分增加内容,要求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一变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世贸组织),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全民提高外语水平,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所需。
因此,高考对外语的考察目标较以前有所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外语素质教育也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倡的。高考的外语考察实际上是对中小学外语素质教育的总体检测。这两者之间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有的外语教师将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进行外语素质教育就保证不了考试成绩。有些教师还进行着传统的应试教学,虽然学生考试成绩还可以,但学生没有语言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没有理解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最主要的体现之一。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素质教育的方向同时也是高考的需要。
一、何为语言的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途径分析论文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核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基本的课堂运用框架包括任务的导入,任务的下达,语言点的学习及任务的完成教师要注意任务的设计和对任务实施过程的监控
关键词:任务;交际能力
一引言
交际理论的提出对英语教学的主导方向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主导型转向学生主导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途径,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本论文拟在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界定
所谓任务就是某种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习者运用语言达到某一真实的结果(Willis,1996)换而言之,学习者使用任何一种目标语来解决问题猜谜做游戏或分享比较各自的经验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即使提倡了对语言的应用也是为了使用语言而使用语言,而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工具,使用语言只是完成任务的途径,例如,根据指令画一些图形,画图形的活动就是通过对某种语言的理解来进行的
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的培养透析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通过课外学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跨文化意识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世界步入了全球化的轨道。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对掌握外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只停留在语言的表面已不能满足人们交往的需要,而是要求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掌握作为符号的语言,还要掌握这些符号里蕴藏着的民族文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语言,充分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为了应对世界全球化,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外语人才,我国外语教学加大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力度。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ICCcompetence)是从交际能力(tom—munieativecompetence)发展而来的。语言能力是Chomsk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理想的语言使用者的全部语言规则知识(HuZhuanglinetal,1988)。Hymes(1972)针对Chomsky对语言能力与语言应用的区分提出了交际能力概念,涉及四个因素:可能性、可行性、适宜性和操作性。在此基础上,CanalandSwain(1980)又进一步研究了社会因素,交际场合及语篇等因素对交际能力的影响,他们把交际能力具体表述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1)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与技能;2)社会语言能力:根据交际的具体情境来选择恰当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3)语篇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4)策略能力:具有应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解决交际中的障碍,以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近年来,语言学家又认识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知识对交际能力的影响。他们在综合了各家之说的基础上,把交际能力扩展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可以指学习母语后获得的交际能力,也可以指学习外语后获得的交际能力。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交际时,所涉及的交际能力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除知识向度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刘学惠,2003)。Gudykunst(1984)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还应包括关系能力、语用能力和情节能力。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由个体为达到有效交际所应掌握的包括语用能力在内且与社会或文化规范相关的交往能力组成,包括语言和非语言能力、文化能力、相互交往能力。
二、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
启示于大学英语课堂交际理论教学论文
摘要:Hymes针对Chomskv的语言能力学说提出了交际能力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交际语言教学途径。Hymes认为,语言学习者拥有交际能力就是同时拥有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于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交际素质就成为各级外语教学的共同目标。本文作者探讨了交际能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交际能力理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课堂模式;教师角色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是有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之上。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讲解语言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交际素质不高,文化知识和交际文化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影响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以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科学地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交际素质。而如何正确理解交际能力,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处理交际技能训练,是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语用学中,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提出给当时的语言研究,尤其是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极大地拓展了语言研究的视野,对后来的语言研究和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交际能力理论的由来和发展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交际能力理论的由来、发展及其教学指导意义
能力(competence)这个概念最初是由Chomsky提出。它指的是理想的语言使用者所具有的语法知识,与具体环境中语言的实际使用没有任何关系。语言能力这个概念因为太狭隘而受到大家的批评,为了扩展能力这个概念,D.H.Hymes在1972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个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的潜在能力(capacity)包括语言知识(knowledge)和使用语言的能力(abilityforuseoflanguage)。他认为交际能力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形式是否可能(possibility)——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2)实际是否可行(feasibnity)——产生能被人脑解码的句子的能力l(3)运用是否得体(appropriateness)——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应用正确语言形式的能力;(4)语言的可接受性(performance)——话语被完成的事实。在Hymes看来,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不仅应包括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而且还应包括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使用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判断能力。学习者不仅要知道句子在语法上是合格的,而且还要知道句子是得体的。也就是说,在交际时,交际者应考虑针对此时此地对谁讲,该讲什么,怎么讲,其基点或出发点是交际者,拥有交际能力就是同时拥有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Hymes认为,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实施一系列语言行为从而具备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去的能力。换句话说,学习一种语言实际就是学会表达某些特定的功能。在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加纳莱(Canale)和斯韦恩(Swain)在1980年提出了一个交际能力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即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以及策略能力。因此,交际能力理论在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具备了可行性,对英语课程教学也有了实际的指导意义。LittleWood在(交际语言教学论)一书的前言中就指出:“交际教学途径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语言视角。尤其是它使我们认识到,语言教学内容不仅是语言结构(语法和词汇),而且应包括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交际教学途径还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语言学习视角。它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只教会学习者怎样运用外语的结构还远远不够。我们务必培养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使用语的策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学习者成功的社会交际能力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应用语言学家在此方面的探索,对于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将交际能力训练贯穿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1跨文化交流能力
1.1沟通交流能力
海姆斯(1972)认为沟通交流能力对那些研究语言的学者来说,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规则和语法规则的知识。海姆斯关于交流能力的概念经过很多语言研究者的修正、丰富,后来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沟通交流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策略能力和语篇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中也应该包括语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指沟通者所具备的能胜任沟通工作的优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人际沟通的能力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沟通效益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恰如其分,指沟通行为符合沟通情境和彼此相互关系的标准或期望;沟通效益,则指沟通活动在功能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满足了沟通者的需要。拥有能语言能力不一定能进行有效且恰当的交流,笔者认为,沟通交流能力是和学习者的个人特性有关;能成功交流的人,不仅仅要有语言知识,还要有更多的情感层面的知识,善于倾听,能更好的把握时机,进行切当的交流沟通。
1.2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得当且有效地与异文化人士交流的能力。该能力在前面谈到的两种能力之上,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维(multi-dimensional)的概念:除知识方面外,还有思维、情感和个性等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这也是因‘文化’具有极其宽泛的涵义,且和其表现形式多样化有关。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称。因此,它既是历史的积淀,又是目前正在发生的和变化的;它有外显的和可以客观描述的一面,又有隐蔽的和依赖主观解释的一面;它既具有组织的、群体的性质,又无不渗透到每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体行为之中;它既表现为高级智力活动的过程与产物,又体现在一般人最普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之中。(Brooks,1960,Allen,1985,Chen,1999)。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解偏重文化既有的、外显的、客观的和组织的一面,那语言教学中仅仅于突出跨文化能力中的知识方面,在语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仅仅传授既有的文化事实,如目的语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一般习俗、礼仪、禁忌等。这种文化教学从总体上看是直接的由外部施加的,甚至有时候可能独立或相对独立于语言教学。发人深思的是,即使外语学习者经直接的知识传授获得了有关文化的客观知识和教条后,当他面临具体的、变化的、个性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时,那些概括化、教条了的文化特征、行为规范等往往并不能使得他取得成功的或是恰当的交际。显而易见,现实中的跨文化情境要比这些教条化的知识复杂得多、微妙得多。Breen&Candlin(1980)指出,跨文化交际不仅要遵循某种规范,而且也要主观解释这些规范本身;它既是规范的活动遵循,又是规范的过程的创新(M.Andrews,1999),这句话说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过程,更要在面对复杂的因素时,能做到灵活应对,独立判断是否,作出个人的决定。每个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不仅仅是去熟记或背诵一些已有的,刻板的知识,而真正需要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灵活面对变化的、现实的和个性的事物。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去着眼变化的、个性的、主观的一面。当我们着眼于文化的这一面时,我们就会更加重视跨文化能力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英语教师需要关注的交际者是否有能力从实际出发看问题、能否透过表象看到本质、能否进行独立的分析与判断、能否换位思考、能否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客观、敏锐的观察和理解。英语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更多的关注跨文化能力中的思维能力,那在教学中,教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只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既有文化事实和一些现成的交际规约,而会更多的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的体会感知现实的事物,去亲自体验跨文化情境,让学生自主理解和判断文化现象。英语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应用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恰当的异文化交流的过程。
英语应用现状教学管理论文
摘要: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它传入中国以后得到广泛地普及,并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占领了一席之地。本文主要阐述了交际教学法的实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
关键词:交际教学;英语;现状
一、引言
交际教学法的出现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我们已经发现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失败之处也就是他本身所存在的不足。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传入中国后,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许多英语老师还不能掌握什么是真正的交际教学法。
二、交际教学法的含义
根据Howatt的观点,交际法分为“强”说法和“弱”说法。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弱”说法强调提供学习者为了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并试图将这样的活动综合起来,成为语言教学的一项范围更为广泛的活动。从定义来看,我们知道一个人学习英语是为了交际,那就是说一个人必须首先学好了英语,然后才能与别人交流,所以,这种说法再次将学习英语与使用英语分离开来了。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旧运用陈旧的教学法,即只关注于语言结构。总而言之,这种关于交际法的说法仍旧是属于结构教学领域,而不是真正的交际法。
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在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阐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种主要途径。
[关键词]社交媒体;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人才综合能力的因素之一,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已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发展也颇为迅猛,各种新媒体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而且给社会生活也带来了崭新的变化。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了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探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培养必要性。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概念虽一直未能在学术界得到明确的定义,但依据其特点大致可将其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恰当地交往的能力”。针对国际商业中的跨文化能力,Johnson等人也对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际商业中的跨文化能力乃是个人有效地使用一套知识、技能和个人属性,以便在国内或国外成功地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从外语角度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可界定为:在特定的交往场合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是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时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方面。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能仅具备专业知识,更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只在于英语表达流利与否,而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能否真正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简单举例,“吃饭了吗?”是中国人见面常用的寒暄之一,但这在英语文化背景下指的却是真正的问题,而非问候语。若仅是简单的外语能力培训,可能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沟通障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冲突。因此,综上所述,教育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英语教学价值诉求与突围路径
摘要:语言的本质是文化。高校英语教学是丰富大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主渠道,在跨文化视野下,其改革需突出与跨文化的深度融合。本文通过明确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价值诉求,透视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症结,围绕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根本导向,提出建构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选优配强跨文化师资结构、健全跨文化教学模式的突围路径,以期为新时代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关键词:跨文化;高校英语教学;价值诉求;问题;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时空场域下,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通用语言,发挥着跨文化交流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价值和功能[1]。现阶段,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准。本文分析了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价值诉求,同时梳理了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并以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提出卓有成效的对策,以期为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对外交流人才厚实根基。
一、价值诉求:跨文化交际能力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塞缪尔•亨廷顿教授提出轰动世界的“文明的冲突”理论,文化冲突或文明冲突,其根源在于文化的多样性,如何破解文化的冲突,语言是极其重要的工具,通过语言载体的沟通联系,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成“和合的状态”。正是由于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跨文化”的概念由此衍生。何谓“跨文化”,概而言之,即是指对与本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或冲突的群体及其文化现象、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具有客观的认识,并以包容的姿态予以接受并适应。高校英语作为与汉语具有不同文化承载的学科,无论是从其学科性质或是从其学科教学而言,都具有浓厚的跨文化特点[2]。从学科性质而言,高校英语课程是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外衣”,在高校英语教材中,充斥着西方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地理人文等内容,并且与中国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天然的陌生感,同时,高校英语教学的时空场域基本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这对缺乏英语文化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大学生是莫大的挑战,而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又大大制约了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进一步凸显高校英语学科的异己性。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高校英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能力,其根本在于强化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然而,交际能力背后需要对中西文化的熟悉了解、充分掌握,避免出现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对等问题。汉语和英语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无论是语系、形式、读音、表层结构或是文化承载、语句构成、句型结构等都体现了两种语言的跨文化性质。高校英语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文化交际交流,交际交流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接纳。因此,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而言,其根本的价值诉求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此来超越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进而推动中西方在商业、人文、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当然,培育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易事,究其原因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语言感知、语言过程和非语言过程等多种要素,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其中,语言感知涉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的认知;语言过程涉及对不同语言符号及其意义的了解和认知,比如,汉语文化对“龙”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而西方文化则视其为“邪恶”的象征;非语言过程涉及时间观念、空间利用及肢体表达等,比如,中西方在文化交流中肢体表达存在较大差异,东方人习惯于“握手礼”,而西方人则倾向于“亲吻礼”。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包容性、敏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交际中,语言仅仅是浅层的表达,其根本的承载在于文化,需要交际者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解读、了解和熟悉,才能使双方在心灵和情感上得到认可和共鸣,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二、问题透视: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不容乐观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项实力与日俱增,国际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增多。人与人交流时,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对双方基本的文化了解是进行交际的基本前提。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跨文化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提上日程。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世界各国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性,其中首先就是语言差异。高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阶段,是十分关键的。对于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是基础要求,与此同时也应做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质[1]。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入教学日常,提高学生能力。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和必要性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十分重大。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到处都是文化的融合和渗透。保证良好的交往就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交际能力[2]。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运用,首先必不可少的是要学好英语,语言是交流的基础,是文化最基础的表达方式[3]。高中学生在此阶段学好英语,并且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接触各种各样的外国文化,包括但不仅限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文化、教育文化,也可以学习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当学生理解了跨文化交流的意义,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学生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综上,学生不仅能了解到各国文化,拓宽知识面,也能提升听力、口语、读写的语言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