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蟹虾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6:47: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鱼蟹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鱼蟹虾水库综合混养技术

摘要:在水库养殖主要经济鱼类的同时,适当放养河蟹、龙虾等品种,可有效利用水库养殖的各种资源,提高水库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从水库条件、苗种放养、养殖管理、捕劳与暂养等方面总结了水库养鱼混养蟹虾技术,以期为水产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鱼;河蟹;龙虾;混养技术

大中型水库水体资源丰富,规模养殖户一般都投入了大量的机械、网具等物力和人力资源。近几年河蟹养殖技术不断成熟,龙虾(克氏螯虾)的价格也逐渐走高。如果在水库养殖主要经济鱼类的同时,适当放养河蟹、龙虾等品种,可进一步利用水库养殖的各种资源,提高水库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一、水库条件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查看全文

鱼蟹虾混养分析论文

1水库条件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查看全文

水库鱼蟹虾混养分析论文

1水库条件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查看全文

小议鱼蟹虾混养技术管理及养殖应用

摘要:在水库养殖主要经济鱼类的同时,适当放养河蟹、龙虾等品种,可有效利用水库养殖的各种资源,提高水库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从水库条件、苗种放养、养殖管理、捕劳与暂养等方面总结了水库养鱼混养蟹虾技术,以期为水产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鱼;河蟹;龙虾;混养技术

大中型水库水体资源丰富,规模养殖户一般都投入了大量的机械、网具等物力和人力资源。近几年河蟹养殖技术不断成熟,龙虾(克氏螯虾)的价格也逐渐走高。如果在水库养殖主要经济鱼类的同时,适当放养河蟹、龙虾等品种,可进一步利用水库养殖的各种资源,提高水库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1水库条件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查看全文

水库鱼蟹虾混养技术试析论文

1水库条件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查看全文

罗非鱼养殖试验分析

1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建设

1.1养殖水槽。选择两个并排的海水池塘中的一个池塘,在该池塘中部建设砖混结构养殖水槽4条、429m2,水槽底部浇筑混凝土,水槽前后端的池塘侧壁各建一个涵洞,形成水流循环。单个水槽长17.2m、宽6m、深1.5m;水槽气提推流段长1.65m、养鱼段长14.6m;水槽间建0.3m宽走道,以方便行走。养鱼段前后端均放置双层网,外层为直径2mm的不锈钢网,内层为网目1.5cm的聚乙烯网,网片四周固定在方形不锈钢框架上,框架左右两边分别用5cm扁铁固定在水槽侧壁上,网片与水槽底平面无间隙、不漏鱼。水槽侧壁铺设微孔增氧设备,每个水槽铺设10个微孔增氧管,左右侧壁各5个,配备2.2kW增氧机。整个水槽配备两台4kW罗茨风机用于气提推水,另备用一台50kW柴油机。每个水槽在进水口端安装1台自动投饵机,用于日常投喂。1.2集污系统。集污段长0.65m,深1.6m,配备2kW移动式吸污泵。同时为保证移动式吸污泵吸出的粪便、剩饵等及时排入沉淀池,在集污段岸边另配备1台2kW固定式排污泵。1.3净化区。净化区放养缢蛏,套养梭子蟹、脊尾白虾,配备1.5kW的涌浪泵5台,1.5kW的水车式增氧机4台。

2养殖生产情况

2.1放养情况。2016年5月31日,在养殖水槽放养0.25g/尾的罗非鱼3.3万尾,同时在一口6×667m2海水池塘内用传统方法养殖罗非鱼1万尾作为对照。净化区5月3日放养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24kg,6月14日投放400尾/kg的脊尾白虾种虾105kg。2017年5月15日,在养殖水槽放养0.25g/尾的罗非鱼3.3万尾。净化区3月31日投放2000粒/kg的缢蛏55kg,5月5日放养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12kg,6月15日投放规格400尾/kg的脊尾白虾种虾52.5kg。2018年5月15日,在养殖水槽放养0.25g/尾的罗非鱼5.5万尾。净化区5月10日放养三疣梭子蟹Ⅱ期幼蟹24.5kg,6月15日投放规格400尾/kg的脊尾白虾种虾51kg。2.2养殖管理。罗非鱼放养前用5%的盐水消毒10min左右,放养初期严格控制充气量,防止因应激撞击拦网造成损伤。养殖水槽采用自动投饵机进行投喂,前期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5%;随着快速生长为避免争抢食物或者相互残食,适当增加投喂量,可在不浪费饲料的原则下,鱼群摄食完投喂饲料为止。养殖前期开启1台气提推水设备,夜间开启2台,养殖后期增加开启频次,紧急情况下开启所有推水设备;微孔增氧设备24h开启。由于罗非鱼排泄量大,且粪便具有一定的漂浮性,前期每天用吸污泵抽吸2次集污池内的排泄物和残饵,后期增加吸污泵的开启频次。净化区每半个月用石灰水消毒1次,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底。前期开启涌浪泵,后期或紧急情况下开启水车式增氧机,根据天气变化和吃食活动情况适当增减开启时间。

3收益情况

收益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2016年养殖水槽收获规格285g/尾的罗非鱼8167kg,均产28.9kg/m3;对照组收获罗非鱼2700kg;净化区收获13.3g/只的梭子蟹530kg,2.25g/尾的脊尾白虾9460kg;实现总产值60.63万元,每667m2效益8211元。2017年养殖水槽收获规格384g/尾的罗非鱼12117kg,均产32.2kg/m3;净化区收获缢蛏2850kg,13g/尾的梭子蟹265kg,2.3g/尾的脊尾白虾9350kg;实现总产值57.35万元,每667m2效益7080元。2018年养殖水槽收获370g/尾的罗非鱼15095kg,均产40.1kg/m3;净化区收获200g/尾的梭子蟹680kg,2.3g/尾的脊尾白虾7650kg;实现总产值63.123万元,每667m2效益11372元。

查看全文

综合养殖模式构建与经济效益探析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社会对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督促水产养殖从业者尽早转变经营理念,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综合养殖模式以其物质循环性、资源利用高效性、产业发展多功能性等特点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综合养殖模式指在同一养殖区域内合理搭配不同营养层级的、养殖生态位互补的水生动植物,以实现水质调控、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生态防病及质量安全控制的目的,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废物排放,所建立的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1.模式构建

1.1优良品种的选择与搭配。我国目前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是影响水产养殖业高产、优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选择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和养殖成活率高等优良性状的水产新品种(系)是保证池塘虾、蟹、贝、鱼综合养殖成功的基础。在品种搭配上,通常选择经济价值高的对象作为主养品种,选择生态效益好的对象作为搭配品种,两者互相配合,达到“高经济效益-低环境负担”的效果:在淡水养殖领域,多选择鳜、加州鲈、黄颡鱼、淡化南美白对虾及中华鳖等高经济价值养殖品种为主养对象,选择鲢鳙、鲶、鲤鲫等生态位互补的养殖品种作为搭配对象共同养殖;在海水养殖领域,鱼、虾、蟹、贝、藻、棘皮类等养殖对象都有涉及,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及养殖传统进行搭配,由于可选种类多,营养层次分布广,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往往比淡水养殖模式下的综合养殖效果更好。1.2养殖环境调控。综合养殖相对于传统养殖模式,由于养殖种类多、营养层次多,具有更好的环境稳定性,能够更好的缓冲养殖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稳定的环境条件为养殖对象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生长空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通过微孔增氧技术、微生态制剂投放技术及藻类接种技术可以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根据已有研究报道,在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养殖池塘使用微孔增氧系统保持水体溶氧在5mg/L以上,比使用传统叶轮式增氧机等节约用电1/3,产量水平提高16.2%;在对虾养殖水体中定期泼洒枯草芽孢杆菌,上市时血淋巴溶菌酶活力增强,养殖产量增长37.6%,且水体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降低35.2%和63.0%;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青岛大扁藻、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等有益微藻或耐高温浒苔等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提高养殖动物成活率。1.3养殖动物免疫调节。养殖对象的免疫调节能力直接关系到养殖对象的成活率及养成品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重点关注领域。养殖对象的免疫调节能力的强弱又影响到养殖过程中渔药使用量的多少进而影响养殖成本与产品质量,可以说,养殖动物免疫调节是养殖成败的关键问题。在鱼虾等投饵性养殖动物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中草药、菌粉等免疫增强剂能够激活养殖动物自身免疫酶活性,提高抗病力和养殖成活率。在研究成果较多的对虾养殖领域,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等中草药可以显著增强对虾酚氧化酶等免疫酶活性,对虾感染鳗弧菌后的免疫保护率达到46%;虾青素能显著提高对虾生长速度20%左右,且有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抗应激能力的效果;维生素E添加组的对虾特定生长率最高可达对照组1.4倍。1.4药物安全。开展鱼、虾、蟹、贝、藻等综合养殖生产,主要利用生物防控技术控制病害发生,但应对突发性、流行性细菌病害时,化学药物仍然是目前最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因养殖种类多,患病个体密度相对较低,在药物使用量、使用时间等方面应综合考虑各种水产动物耐受性,达到在有效防控养殖病害的同时避免药残超标,以保证生态养殖产品安全。

2.养殖效益分析

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在不扩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搭配养殖物种,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率,增加了养殖总产量,降低了养殖成本,经济效益显著。下文梳理了近年来综合养殖效益情况,供参考。辽宁省的中国对虾-海蜇-贝类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100kg、海蜇100kg、杂色蛤500kg,平均亩产值1万元(梁鹏等,2014)。河北省唐山的中国对虾-红鳍东方鲀-海蜇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30kg以上、红鳍东方鲀40kg、海蜇60kg,平均亩产值近万元(李志敏等,2008);廊坊的中华鳖-草鱼-鲫鱼-鲢鳙鱼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华鳖87kg、草鱼900kg以上、鲫鱼170kg以上、鲢鳙鱼550kg以上,平均亩产值2.4万元(王宇,2016)。山东省的日本对虾-梭子蟹-菲律宾蛤仔养殖模式实现亩产日本对虾40kg以上、三疣梭子蟹160kg以上、菲律宾蛤仔300kg以上,平均亩产值1.5万元(李凯等,2017);中国对虾-海参养殖模式实现亩产中国对虾30kg、海参200kg,亩产值可达1.6万元(郑春波等,2013)。江苏省南通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模式实现脊尾白虾亩产240kg以上、三疣梭子蟹亩产45kg以上,平均亩产值1.3万元以上(董建波等,2008);连云港的凡纳滨对虾—梭鱼养殖模式亩产凡纳滨对虾300kg以上、梭鱼150kg以上,平均亩产值1.1万元(薛以平等,2009)。上海市郊区的翘嘴鮊-黄颡鱼-鲢鳙养殖模式实现亩产翘嘴鮊550kg、黄颡鱼1300kg、鲢鳙鱼200kg,每亩实现利润1万元(张铷等,2018)。浙江省宁波的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贝类养殖模式实现亩产脊尾白虾200kg,三疣梭子蟹75kg,贝类150kg,平均亩产值近1.5万元(李健等,2015);台州的脊尾白虾-锯缘青蟹-缢蛏-泥蚶养殖模式实现亩产脊尾白虾60kg、锯缘青蟹50kg、缢蛏200kg、泥蚶200kg,平均亩产值1.48万元(陈蓝荪等,2012)。福建省莆田的日本对虾—海参养殖模式平均亩产海参400kg以上、日本对虾20kg以上,亩平均利润达1.3万元(郑国洪等,2007)。海南省的吉富罗非鱼-锯缘青蟹养殖模式平均亩产吉富罗非鱼1200kg以上、锯缘青蟹60kg,平均亩产值达1.9万元(王德强等,2014);南美白对虾-点带石斑鱼养殖模式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680kg以上、点带石斑鱼100kg以上,每亩实现利润1.5万元(邱勇等,2012)。

3.启示与建议

查看全文

渔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介绍了建湖县高效设施渔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效渔业;生态养殖;设施渔业机械化

建湖县地处江苏省沿海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境内河沟纵横,水网密布,水质清新,荡滩水面积近26.7khm2,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是鱼、虾、蟹、鳖等水产品生长繁育的天然场所。近年来,该县高效渔业发展较快。

1高效设施渔业(养殖业)产业特色鲜明

该县围绕优势特色品种,实施大规格蟹、虾类、甲鱼“三个一”设施养殖工程。发展河蟹养殖面积5.3khm2,其中:大规格蟹养殖面积3.7khm2,产值8亿元;南美白对虾等虾类养殖面积1.6khm2,产值近3亿元;甲鱼混养面积0.7khm2。积极发展特色品种养殖,引进了鲟鱼、泥鳅、鲥鱼、沙塘鳢等新品种,推广了龙虾、黄颡鱼、鳜鱼、黑鱼等特色品种养殖技术。全县高效渔业面积达12khm2,渔业总产值30.8亿元,水产品总产量10.2万t,养殖产值23.8亿元。

2设施渔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初具规模

查看全文

水产养殖病害预防

1鱼塘清整与消毒

1.1鱼塘清淤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1.3药物清塘

查看全文

水产养殖病害

1鱼塘清整与消毒

1.1鱼塘清淤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1.3药物清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