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6:36: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预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预习“四式”
预习是自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在预习上耕耘不息而收获了了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学生预习前做到“三给”,即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以下是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预习而总结的预习“四式”。
一、表格式
表格作为预习的一种工具,能化难为易,化繁就简,为学法迁移作准备。
1、化解难点的表格
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具有强烈对比和内涵深刻的句、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运用表格预习把要突破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成几个小问题,可以分散难点,取得良好预习效果。如:在《三袋麦子》一文预习中设计这样的表格:
人物怎样看待这袋麦子如何处理土地公公的评价
课文预习教学论文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那么,高年级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要循序渐进。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接着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预习揭示和思考练习。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预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学语文预习的引导
摘要: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传授学生自学的方式,但小学生比较缺乏预习习惯和能力。本文就分析影响学生预习的因素,对如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前预习;引导;兴趣
预习是学好语文第一步,是求知的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并为上课扫除知识障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如何安排预习,怎么检查预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学生课前预习的因素
预习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尽管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总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没有真正去预习,没有真正理解预习的意义。其原因主要是:
(一)教师重视不够
预习环节自学能力培养论文
提要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基础。然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抓好预习环节则是一种较好的途径。本文即着重结合语文“十字自读法”阐述了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从而有利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自读方法
***
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从1974年起,几乎每年都带学生到中学去见习和实习,有机会了解初中语文“教”与“学”的情况。就学生的“学”而言,我发现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预习不重视、不自觉、不积极、不认真。致使课堂学习被动,思维不活跃,回答提问不积极,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好似离开老师的讲就难以读写。尽管教改后有的老师已注意加强预习指导,但学生仍未养成习惯,方法掌握不好,效果仍不见佳。因此,我感到,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很有必要抓好预习环节,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讲究教法,学生讲究学法。所以,曾有人总结出这样的基本公式: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教学法;学习效果=基础知识×学习法。以学生而言,事实证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方法对头、善于自学的学生。因为,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善于自学能使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已知获得新知。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凡为教,目的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说要变“教”为“学”,教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随着当代知识的迅猛增长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教育界从中小学起应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打好基础,就是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教改措施。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发展智力就更为重要。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那么,怎样培养语文自学能力呢?根据教学体验,我认为,抓好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途径。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习是有规律的,而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预习则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小学英语提升学生预习能力方法探讨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的全面普及使得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一口号变得愈加重要,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中也以“学习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切实优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掌握学好语文的科学方法与一般规律,促使学生学会学英语。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全面解放学生,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预习,使其及时积累有意义学习经验,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将从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新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预习、利用思维导图梳理预习思路三个角度来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通过预习监督与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预习能力;提升策略
预习,是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与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自发展开的学习活动。有效的预习活动融合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知识迁移经验,有利于促使学生及时了解英语新知的表面含义,使其做好准备去学习英语道理,由此则可直接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对此,小学英语教师便要科学选择导学工具去引导学生在课前实现自主预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落实核心素养改革任务做好充足准备。
一、因人而异,尊重预习的差异性
小学英语教材是教育部门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发展需求进行科学编制的,其能够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遵从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工作培养其预习能力,以此来确保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因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性格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也有着较大区别,教师需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制定难度系数不同的预习目标,该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挥出最大优势,从而可为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Howdoyoufeel?”这一知识点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几种不同的预习方案,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可要求其在家中听一下该课时的录音,并利用单词表对这些单词的意思有简单的理解即可;对于理解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将该课时中每个单词的音标进行抄写,然后尝试将单词进行拼读;对于成绩相对较为优异,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的拓展一些额外的作业,如让其围绕该知识点展开一段完整的英语对话,并将对话内容写在笔记本上,在讲解该知识点时,可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
二、培育学生预习的兴趣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预习现状及策略
摘要: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探索活动开端,是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的过程。农村学校的预习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学生预习的效果,预习落不到实处,素质教育的口号就不能变成现实,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预习就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预习的重要性
(一)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初中数学预习学习是初中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最初阶段。通过预习是想让所有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局面,为数学教与学打下基础。所以,走好预习这一步,以后的学习之旅就将很快乐,就将使学习成为自己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习伴随自己的一生,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忠实守护者,预习做不好,就不能达到前面的这些目标,由此可见,数学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二)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三性研究
1.深挖教材内容袁设计趣味性预习作业数学知识本身看似枯燥无味,但实际上只要懂得巧妙设计就能够增强数学学科知识的趣味性.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趣味性课前预习作业,从而使得学生乐于开展预习活动,这样才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这一课之前,将课前预习任务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现象分析数学问题,调动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具体的课前预习作业如下:了解“三视图”的概念;从不同的三个方向观察自己家中三个物体,然后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通过布置这样的课前预习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预习热情,帮助学生强化课前预习效果,为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2.基于认知特点袁设计趣味性预习作业在设计数学预习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这样,才能凸显预习作业的趣味性.例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中,一位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以下预习作业:“利用圆规在纸上随意画出一个圆,然后在所画的圆上方移动直尺,观察这种移动现象,接着在所画圆的下方移动直尺,观察这种移动现象,最后将自己观察到的规律进行总结.通过布置这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这对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有利.二设计操作性预习作业袁强化数学学习感知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操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数学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对数学学习内容的感知.操作性较强的课前预习作业,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强化预习效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操作性预习作业,以此丰富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感知,从而为他们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1.紧扣学生学情袁设计操作性预习作业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紧扣学生学情开展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对此,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然后设计具有操作性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明确预习方向,掌握高效预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相反数”一课之前,一位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对相反数的概念进行初步理解,给学生布置了如下课前预习作业:(1)随意在作业本上画出一条数轴,然后将2和-2、4和-4、8和-8这几组数据标记在数轴上;(2)围绕数轴上的数据展开观察,分析这些数值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在这一预习作业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动手画出数轴,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教师给出的数据标记在数轴上,再观察这些数值在数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2和-2、4和-4、8和-8这几组数据之间存在的是相反的关系.通过这种课前预习,学生初步了解了相反数的概念,并且对数轴的内容进行了有效复习.这种可操作性较强的课前作业,帮助学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巩固了已学知识.2.基于抽象内容袁设计操作性预习作业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初中数学知识内容中,有一些数学知识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对于这些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内容,教师要善于为他们设计操作性预习作业,帮助学生提升预习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这一课之前,围绕“如何对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全等性质进行判定”这一问题,给学生布置了通过作图分析问题的课前预习作业.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发现斜边与一条直角边都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能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学习内容,为达到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三设计科学性预习作业袁奠定数学学习基础现在,一些教师在设计数学预习作业时,没有考虑到预习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从而导致学生数学预习的低效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这一规律,为他们设计科学性预习作业,这样,才能为他们在课堂上高效化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1.基于原有认知袁设计铺垫性预习作业预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了解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并且有目的地复习所学知识.对此,教师要善于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为他们设计铺垫性预习作业,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联系,发挥其抛砖引玉的功能.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一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了“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作业,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同时,教师还给学生布置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未知数x的概念.这样的预习作业是紧扣学生原有认知的,因此,能够为他们的新知学习奠定基础.2.引导新知探究袁设计弹性化预习作业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包含新知识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弹性.学生并未正式学习过新知识,不可能在课前就掌握所有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具有一定层次性和弹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新知识.具体而言,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详细记录自己的解题过程,当遇到问题时,及时做好笔记,并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或者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不必执着于在预习环节解决问题.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性特征,并且设计差异性的任务,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如果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征,则难以有效发挥出预习环节的教育功能.预习题具有一定的弹性,意味着学生拥有很大的学习空间;预习题具有层次性,则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如此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地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非常有利,并且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分步设问式的预习作业,能够降低知识点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
总之,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布置形式较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设计具有层次性、生活化特征和实践性特征的作业,调动学生自主预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教师需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引导他们不断强化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
作者:周建平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
高中语文预习指导教学实践研究
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各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十分重视,与此同时,语文教学模式也有了相应的改变。预习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逐渐被学校和教师重视起来,预习不仅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目学习的主动性。此外,预习是高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新知时能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思路,进而对新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高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为其步入大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大学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交给学生的,所以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对其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高中语文预习指导教学实践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一、高中语文预习指导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和教师对高中语文预习缺乏重视
很多学生在教师布置完预习作业后,都会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缺乏对语文预习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其可有可无,即使不预习也不会对自己学习语文有太大的影响。在语文课程的学习方面,学生不仅要具备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课以及课下做好巩固复习,还要拥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每次上课之前都要预习,从而在预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以便在上课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对该部分进行针对性地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多教师认为高中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关键时期,升学率或者学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觉得预习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不大,学生完全可以到大学以后再对其好好培养,显然,教师对语文的预习环节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高中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这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可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形成事前做好充分准备的习惯,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例如:很多高中教师在早读时间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做好预习,学生对这种预习不以为然,教师走后就利用早读时间做一些其他科目的作业,他们认为做完作业才是最重要的,预习只是一个学习中可有可无的步骤,有时间就预习,没有时间不预习也没有关系。
(二)对高中语文预习没有系统的教学指导
教师在把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之后,并没有对学生的语文预习给予系统的教学指导,使得学生对将要预习的内容毫无头绪。由于预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指导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时,应该着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然后制定适合学生预习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预习困难进行细致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将其培养成国家需要的新型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剖析英语学习中预习的关键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提前对事情有所打算,有所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并对事情结果加以预测。同样在学习中也需要提前准备,提前思考,先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疑难杂症留待上课时老师解决,这样减少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这就是预习。预习是有计划、按计划学习的一种表现,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英语学习自然也是这样的,想要学好英语这门课,仅凭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如果平时能养成课前预习这一良好习惯,对学好英语会有很大帮助。
一、预习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是科学学习、高效学习的前提。预习就是对未来的学习有一个统筹的规划,这样才有可能对自己的时间做充分、合理的安排,恰如其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学生一旦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一个统筹安排,有计划地做好每一件事,就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全力以赴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去努力拼搏。
2.预习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准备。上课注意认真听讲固然非常重要,但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准备是课前的预习。如果一个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仓促上阵,就有可能对一些问题不得要领,这样难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相反,如果在上课之前对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的话,你就会知道哪些地方有疑点,哪些地方是难点。这样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理解问题也就会特别深刻。另外,在你确定课文中的疑点和难点的同时,必然对其产生一些个人的认识。这样在听课的时候,你就可以边听讲边对照,看哪些地方自己理解对了,哪些地方理解错了,原因何在,这比起那些课前不预习,内容不了解,疑点、难点不知道,任凭老师讲,由着耳朵听的同学,听课效果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只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才能使你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有的放矢。
3.预习是课堂参与的有力保障。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而上课又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体部分和关键环节。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技能的提高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那么,上好英语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自学能力预习教学管理论文
重教几年来,我发现现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很令人满意。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自觉性普遍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没有很好的自学习惯,导致老师布置的适量作业也没有完成,更不必说是作业质量了。针对此种不良状况我尝试了预习这种方法,不料还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预习是学习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学生预习,因为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相信学生对此兴趣也定会很浓。因为我们的学生很有求知欲望,急于想揭开新事物的真面目,甚至很有超越感,有竞争意识。通过预习,他们想超越他们的同学,甚至是老师。所以我认为预习在学习当中也是很为重要的一关,不可疏忽。
预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预习,学生会对新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这将在课堂上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方法过于单调,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我想,这样的预习有些粗陋,所以,预习还将明确预习的方法。由于预习是一项自主的活动,就应以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极利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去感知新的学习内容,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当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地去尝试,去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预习初中教材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在预习中学生不仅要整体感知,读通课文,了解大致的内容,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涉及到关于鲁迅先生的有关常识,鲁迅先生发表的文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包括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意识,以及关于藤野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等等;那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借阅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书籍;看一些关于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影片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实了内容,而且指给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所以,预习中学生不单要了解课文章大意:关于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要学生通读、浏览课文;根据不同的文章还可以采用速读、精读和默读的方法。不单要学会生字新词:关于这方面,要求学生动手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典故、成语、谚语之类的又要去找相关的书籍资料;而且在预习中发现的关键性语句、疑难点,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用不同标记标出,待上新课时向老师请教,或是课后学生讨论交流。有时有的文章在预习中可能会有关于写作的方法、特色,顺序等方面的预习作业,这些学生虽然不需很深领会、掌握,但至少也要他们去试着动脑。
在教改中,我还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是学生在预习中须先通读课文,然后对其中的有些诗文、片断等要求通过联想、想象,将文字化为脑中的美景,再通过口头来表达。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心理过程与口语表达有机结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体现了预习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关于预习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也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如有的为预习理论知识的,有的为预习实践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