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2:37: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预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预算

预算单位预算公开分析

一、做好预算公开的工作原则

预算公开是一项复杂性和系统性非常高的工作,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程度、公开平台、意见反馈、优化改进等均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统一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统筹考虑。为科学合理做好本部门的预算公开工作,必须要树立起一定的工作原则,将之作为预算公开工作中处理问题、推进工作的行为准则,并贯穿于预算公开工作的始终,指导相关工作人员规范地开展工作。(一)合法性原则。王银梅等(2018)学者研究认为,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预算公开法制建设的起点,它首次规定了政府应该公开“财政预算报告”。2014年最新修订的《预算法》也增设了预算公开的相关内容,在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并就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以及未按要求公开预算行为的追责等做出相关规定。2014年国务院的《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落实预算法的相关要求,再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推进预算公开。2016年,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公开工作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操作指导。综上所述,预算公开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中央部门的预算公开工作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法》及相应法律法规,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进行,保障工作的合法性。(二)谨慎性原则。每年“两会”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两会”后集中公开中央部门预算更加容易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为保障大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预算的透明度,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对公开信息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相关工作必须慎之又慎。一是要加强审核,由于预算公开数据多,信息量大,公开材料一定要多层次反复审核较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二是妥善处理涉密信息,根据《预算法》涉及国家秘密的依法不予公开;实践工作中对于部分涉密的,一定要做区分处理,经法定程序解密或删除涉密信息后再公开;对于其他不涉密但非常敏感非常重要的信息,也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科学分析,审慎处理。三是强化沟通,对于预算公开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难点问题要及时与财政部沟通,提请财政部进行业务指导;另外,由于近年来机构改革部门较多,涉及职责划入划出的部门之间也要强化沟通联络,明确相互之间的预算公开范围边界,做到预算公开不重不漏。(三)真实性原则。根据财政部“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中公布的相关资料,2018年中央预算单位公开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部门职责与机构设置、预算报表、预算说明和名词解释4个部分,预算公开信息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在预算公开工作过程中,应该以经财政部批准的部门预算为依据,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需要公开的资金范围,严格落实细化标准要求,实事求是地撰写预算分析说明,真实说明预算增减变动原因,努力做到预算公开信息完整、数据准确和资料可靠,客观真实地反映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情况。(四)及时性原则。《预算法》对预算公开的时间限制有着明确规定,要求中央部门在财政部批复预算后20日内公开预算。由于预算公开工作需要编制公开材料、履行审核程序、提交公开平台等,涉及的流程较多,程序复杂。与此同时,中央部门负责预算公开的财务部门,往往还要在同一时间段内按时批复下属单位的预算,导致时间紧、任务重的现象十分突出。为保障按时公开预算,一定要在预算批准前早做准备,制定流程规划与进度计划,预算经批准后按流程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及时公开预算。

二、提高预算公开信息质量的措施

在合法性、谨慎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工作原则的指导下,中央预算单位应该进一步做好预算公开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材料编制等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公开材料的易懂性,不断提高预算公开信息质量,为预算公开切实发挥实效打下坚实基础。(一)制定预算公开操作规程。按照《预算法》的要求,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已经实施了10年,随着我国预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它必将随之成为一项重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为增强预算公开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中央部门应该加强该项工作的制度建设,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符合本部门特点的预算公开操作规程,以明确任务和相应的职责,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建立起预算公开的长效机制。操作规程应该严格细化预算公开的工作步骤,以及各环节的质量要求、责任主体、工作职责、时间期限等,同时还要严格落实相关保密要求等等。只有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稳定有序进行,避免由于人员变动等因素对工作的影响,为中央部门进一步提高预算公开质量提供制度保障。(二)加强工作人员综合培训。中央部门预算涉及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方方面面,包含机构基本情况、事业发展规划、人员构成、财产物资等等,综合性和复杂性非常高。而将这涉及工作方方面面的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更是一项操作性和专业性非常强,极具挑战的工作。它要求从事预算公开的工作人员既要懂财务,具备专业财务知识,还要懂全局,具备一定的舆情应对等综合素质。第一是要反应快,面对公众的质询要迅速反应;第二是要知实情,熟练掌握事业发展和各资金项目实际情况;第三是会表达,熟练掌握文字和口头表态能力,能把政策解释得层次清楚,易于理解;第四是守纪律,反馈回应要力求精准,不违反国家保密规定。实际工作当中,预算公开工作人员往往由财务人员兼任,虽然具备专业财务知识,但业务知识和舆情管理等其他方面还需要重点加强。为增强预算公开工作的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有必要通过专业的综合培训,快速提高预算公开人员的业务知识与舆情管理能力。(三)准确规范编制预算公开材料。近年来,公布预算的中央预算单位稳定在100家左右,如此大规模地集中公开预算,必须要按照规范统一的方式方法进行,以方便社会公众做横向对比,增进理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财政部要加强对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具体指导。为规范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根据财政部的相关介绍,财政部每年均会研究制定中央预算单位的预算公开工作指南,以统一公开的形式、内容和口径。以财政部“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公开的各部门2018年预算为例,预算公开内容主要包括收支总表等8张报表,其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细化到了项级,还在预算说明中重点说明了“三公”预算、政采预算、资产预算、绩效预算等重要事项。为此,各中央部门一定要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年度规范,按照统一的要求编制预算公开材料,公开内容要覆盖全面,科目要具体细化,说明要清楚详尽,并完整履行审批程序,及时在门户网站和财政部“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上统一展示。(四)努力提高公开信息的易懂性。通俗地讲,部门预算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年度事业发展规划在财务上的反映。将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有利于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的改革发展。为使预算公开收到实效,中央部门要将预算公开作为改进工作、优化支出结构的契机,努力提高公开信息的易懂性、可读性与实用性,降低社会公众的理解难度。一是要认真介绍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方便公众了解单位所开展的工作内容;二是要多使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多介绍预算项目背景,简单明了地撰写预算说明,避免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三是要多对比分析,要将本年数据与往年数据做对比,分析说明变化幅度和主要原因,方便社会公众理解事业发展变化;四是要多使用图表,让公开材料更加直观生动,一目了然,避免全部使用枯燥的文字表述;五是结合部门实际撰写名词解释,对财税政策、规章制度、行业术语等专业名词,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实际情况,撰写对应的名词解释,协助公众理解数字背后所代表的事业情况。通过增强信息的易懂性,让社会公众看得懂,喜欢看,真实准确了解公开信息所返映出来的业务实际。

三、做好预算公开的综合保障

编制好预算公开材料只是预算公开的第一步,还要做好综合保障,及时将公开信息通过相关平台对外,方便社会公众便利查询;同时,还要建立社会公众提出意见、建议和质询的信息沟通渠道,研究整理各类反馈信息;建立优化改进机制,稳妥处理公开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实现预算公开信息编制、、质询反馈、优化改进的良性循环,确保预算公开取得实效。(一)及时公开信息。预算公开材料编制好之后,中央预算单位一定要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时间限制,在财政部批复预算后的20日内公开。同时,中央部门还要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信息公开平台。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预算公开要以部门和单位的门户网站为主要公开平台,设置公开专栏,并保持长期公开状态,方便社会公众随时查询。没有门户网站的部门,还要按照要求在本级政府门户网站,或通过公报、新闻会、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为此,中央部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合规的渠道,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公开部门预算信息。(二)畅通公众质询渠道。预算公开信息之后,必需做好社会公众质询的准备,畅通公众提出意见、建议和质询的渠道。一是可以主动加强政策解读,中央部门可以主动邀请项目负责人、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对本部门预算的重点、特点和变化情况进行解读,主动释疑解惑,引导公众客观准确理解公开信息;二是收到社会公众的信息反馈之后,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能现场解答的要迅速做出答复,难以现场答复的,要抓紧组织研究落实,争取第一时间反馈;三是及时关注舆情,避免因信息误解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出现相关情况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准确信息予以澄清。(三)建立优化改进机制。要建立起预算公开机制运行的闭环,实现预算公开信息编制、、质询反馈、优化改进的良性循环,促进中央预算单位借助预算公开不断改进工作。针对社会公众提出的合理建议,要积极采纳、研究落实改进措施。对于政策依据不充分、绩效不佳、必要性不强的支出项目,经研究确实应予以扣减预算的,应通过调整当年预算、调整三年支出规划等方式优化支出结构,将资金调整用于其他重点急需领域;对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项目,要按照中央统一要求清理规范,以清理促公开,以公开促规范;对公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整改,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当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查看全文

财政分管预算约束分析

摘要:在财政分权的实践中,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几乎是每个转轨经济体都面临的严重问题。针对财政分权、财政分权与软预算约束的关系、软预算约束的成因、软预算约束的后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财政分权;软预算约束;成因;后果

一、财政分权

在财政分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财政职能划分的研究备受重视。美国经济学家夏普(Sharp)认为,不同级次的政府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能,互相之间不能替代。从国家的经济职能来看,实现调控的职能要由中央政府来实施,社会福利分配的职能也应由中央政府来执行。而地方政府能取得资源配置的最好效果。马斯格雷夫(Musgrave)则认为,由于地方政府对宏观经济稳定实施控制缺乏充足的财力,另外经济主体的流动性也严重束缚了地方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尝试,所以宏观经济稳定与收入再分配职能应由中央负责,但是资源配置政策则应根据各地居民的偏好不同而有所差别,在这方面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适合,更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改进。

美国学者埃克斯坦(Echesten)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他指出,应当根据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来有效地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并依此作为分配财权的依据。因此,那些有益于全体国民的公共产品应当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另有一些公共产品虽然只惠及某一阶层或某些人,但因对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要由中央政府提供,但是,为了维护局部利益,地方政府也应具有一定的职权和财力。夏普(Sharp)、马斯格雷夫(Musgrave)、埃克斯坦(Echesten)等人的研究阐明了财政职能分配的基本框架。

二、财政分权与软预算约束的关系

查看全文

超越预算管理

一、传统预算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传统预算管理缺乏适应性、费时耗力、各职能之间相互冲突等诸多缺陷日益突出。詹深教授认为,传统预算以预算为基础进行评价并实施奖惩,实际上是“付钱让员工说谎”,会使报酬计划的激励作用失效。同时,很多人认为,以固定的预算目标为依据进行业绩评价,会给组织行为带来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生预算余宽,预算的协调功能被破坏。由于受利益驱使,经理人员总是尽力影响预算的编制以获得松弛的预算。预算松弛是预算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它虽然发生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但却影响到预算的执行,下级权利将预算确定在比实际可以达到的水平更低的层面上,从而使得下级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二)操纵预算执行结果,企业诚信文化被破坏。以预算评价为依据进行奖惩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事后操纵预算执行结果。(1)管理者为了使自己的奖金最大化,常采用盈余操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净收益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会有进一步降低净收益的动机,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可能性就会增加。(2)操纵预算结果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做假账,使会计信息失真,以达到或超过预算目标。

(三)编制费时耗力。传统预算注重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预算工作一般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4个月就开始了,浪费了很多时间和人力资源。

(四)阻碍企业持续改进,增加责任单位更多的短期行为。传统预算控制制度约束着企业对环境的适当反应和灵活性,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传统控制制度使人们仅仅关注如何完成预算目标而不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潜力,或怎样更好地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查看全文

部门预算精细管理与财政预算改革探讨

2020年7月,太原市召开了全市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部署会,正式启动市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9月正式在全市预算编制中推广使用。新系统上线后,从基础信息的录入、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流程设计,到各类模块数据的相互衔接,让人耳目一新。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操作使用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基本掌握新系统的应用。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优点

(一)创新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支出架构

太原市部门预算改革从2002年起步,建立了“部门预算=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预算支出框架。新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细化项目分类,将预算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年初预算、上年结转、转移支付、追加调整等等所有预算支出都要以预算项目的形式纳入项目库,并根据各类预算支出性质和用途将预算项目分为人员类项目、运转类项目和特定目标类项目,全面建立并完善了以项目库为源头的预算管理机制。

(二)整合财政应用平台,建立规范标准的数据库

新的一体化系统真正的实现了全国各级预算管理的上下贯通、有效衔接,并将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三大财政支出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集成,实现各平台实时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有效解决了各信息系统分散运行,互不开放、对接端口等“信息孤岛”的问题,最终形成财政系统数据标准的统一,实现了财政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财政大数据分析应用奠定基础。

查看全文

滚动预算成本预算应用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表现和成因;滚动预算:解决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理论先天不足、操作困难重重、效果不尽人意、“滚动预算法”的优势、“滚动预算法”的具体实施、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定与能力相适应的成本费用开支管理办法是成本费用预算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企业集团对紧密层企业实行会计“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的需要。本文拟从集团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滚动预算在实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模式中的实施。

【关键词】滚动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实施

现今经济背景下,由于企业自身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企业隐藏的脆弱性逐渐暴露出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资金匮乏、后劲不足。为了缩减成本费用开支、规避投资风险、合理配置企业资源,部分企业采用了以丧失一定企业活力为代价,采取先急后缓、量入为出为原则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

然而,现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拘泥于传统,流于形式,成本费用预算游离于会计现实,未能“安家落户”于实务之中,难以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角色。

一、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表现和成因

查看全文

浅议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进行,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重要性日趋显露。文章就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要点作为切入,针对性提出了当下预算管理的状况,并就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策略作出论述。希望能为预算法视野下预算管理工作的加强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预算法;预算管理;现状;措施

在最近一年的新预算法修订通过以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现阶段预算管理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探寻预算法视野下预算管理措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预算法视野下预算管理要点

最近几年为了巩固国内推进的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等改革方面的成效,进一步对预算管理制度施行更加有效的优化改革,促进社会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下半年国家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新预算法里面也呈现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亮点,不但为预算管理指明方向,还为其提出了更加深入具体的要求。概而言之,预算法视野下预算要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管理层应增强预算法治意思,依法履行职责。(2)勤俭节约,要讲求绩效,使财政资金效益得以充分发挥。(3)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并且将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4)要完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公开力度。(5)制定长期目标,做好中长期财务规划,编制三年滚动预算。

2当下预算管理的状况

查看全文

市预算执行与预算草案的报告

市预算执行与预算草案的报告

——××年月日在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预算执行情况

查看全文

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衔接探讨

[摘要]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均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二者的衔接问题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笔者以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为例,就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具体衔接问题,从时间、内容以及编制原则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施工企业;公路养护;预算管理

当前,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的一项重要组织规划工具,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或者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因此,不论是以规划和控制预算期间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经营预算,还是集中反映预算期间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财务预算,都是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预算侧重于业务方面,是企业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一般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单位成本预算、销售及行政管理费预算等,是由企业各业务或职能部门按照各自承担的业务工作职能而编制的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主要是经营预算数据在财务三大报表上的指标反映,一般包括预计现金收支、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是由企业财务部门根据经营预算等汇总分析而编制形成的。在实际工作中,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衔接是否科学、合理、顺畅,往往是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能否发挥其有效作用的重要方面,必须引起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在本文中,笔者以主业为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企业为例,对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的衔接问题作一探讨。

一、时间上的衔接问题

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具有总预算的作用,综合性最强,是预算的核心内容,其中的预计现金收支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抓手。从理论上来讲,财务预算应该以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等内容为基础和依据进行编制,并在整个预算期内发挥其使企业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的作用。但在以公路养护工程为主业的施工企业,由于其主营业务的特殊性,客观上导致了在预算期初其经营预算的编制依据并不十分充分、完善和可靠,从而极有可能对财务预算,尤其是预计现金收支的编制质量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因此,虽然理论上要求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均应在预算期初编制完成,但显然,预算期初并不是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进行衔接的理想时间节点。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在预算期初难以获取较为理想的经营预算编制依据资料,是由其在特定预算期内可能获取的业务总量规模和业务项目类别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造成的。首先,依据交通运输部2018年的《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2]之规定,“公路管理机构或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当结合安全运行状况,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养护需求分析、养护技术方案确定等工作流程进行前期决策,并作为制定养护计划的依据”,“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或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年度养护资金规模、养护目标要求、项目库的储备更新情况,合理编制养护年度工作计划”,可见,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范围内,公路养护工程的业务总量确定受多个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存在很大变数,导致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不易在预算期初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并以之为依据合理编制经营预算。其次,《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将公路养护工程定义为“一段时间内集中实施并按照项目进行管理的公路养护作业,不包括日常养护和公路改扩建工作”,并按照养护目的和养护对象,将其分为预防养护、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养护。其中,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养护均涉及到公路的技术状况恢复和服务功能保持,具有一定的刚性安排需求;而预防养护是指公路整体性能良好但有轻微病害,为延缓性能过快衰减、延长使用寿命而预先采取的主动防护工程,其安排需求具有较大弹性。不同类别项目的实施目的和实施对象不同,具体实施方案和施工预算编制自然也会有较大差别。这是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在预算期初编制经营预算不具备完备可靠依据资料的又一原因所在。那么,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该如何安排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具体衔接时间呢?笔者认为,在具体工程项目已确定并编制完成了该项目施工预算后再进行最终衔接比较符合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可以在预算期初仅编制大框架的经营预算,以对预算期内业务规模与整体利润水平、管理费用控制等作出预测和要求;财务预算的预计现金收支仅针对经营预算中相对固定的、与具体工程项目实施无直接关联的管理费用等支出项目进行编制;预算期间,根据具体项目的承接情况与施工预算编制情况,将施工预算转换为财务口径的具体支出项目后,再对预计现金收支进行补充完善和动态调整,直至形成预算期内完整的财务预算控制指标,并据以执行。

二、内容上的衔接问题

查看全文

资金预算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摘要]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企业普遍采用全面管理的方法,这是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企业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纷纷加强了财务管理,做好资金的把控。文章就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分析如何通过资金预算手段,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金预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原因所致:首先,企业缺少流动资金,导致生成经营链条断裂。其次,企业无法筹集到生产发展必须的资金,导致生产规模不能进一步扩大。最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中,不能做到“开源节流”,没有对材料采购和资金支出进行全面的监控,这些资金管理问题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全面预算缺乏认识。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很多企业把预算管理和财务工作混为一谈,不能对资金的预算管理准确定位,只把预算的开展作为工作开展的一个环节,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必要性。此外,全面预算不仅要实现资金的有效运转,也要和财务信息有密切的关联,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理解比较片面,容易导致预算工作不具有准确性。[1]1.2预算编制存在不足。当前企业在预算管理中普遍采用“混合式编制”,然而企业的各部门都以本部门利益为出发点,在不同的立场下,预算目标无法统一,导致预算工作出现混乱的情况。此外,一些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导致在资金预算环节中出现各部门不配合的情况,难以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1.3预算控制不到位。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资金的合理周转和利用,但是一些企业出现过度夸大刚性管理的现象,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做出战略的调整,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出现预算死角,不能客观评估生产的实际情况,使财务预算失去意义。如果过度夸大柔性管理,企业的预算调整就会表现出随意性,很多工作的开展就会流于形式,不具有实效性。[2]

2通过资金预算手段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查看全文

县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

县××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年月日在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委托,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向大会报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预算执行情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