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数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2:33: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语数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国食品广告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摘要:食品广告外宣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语言形式和必不可少的对外宣传媒介,在食品国际贸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告外宣效果直接影响商品的整体销量和经济效益。以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适应选择理论为视域,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研究广告外宣策略,通过对比分析几则国内经典食品广告外宣案例,探讨广告外宣中译者的三维转换,为食品广告外宣策略开辟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提高食品广告外宣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三维转换;食品广告外宣;适应选择理论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第一大出口国,各种品类的中国制造产品“madeinChina”已经深入到全球各个角落,其中中国食品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2011年度的世贸组织相关贸易数据统计,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食品进口市场。但与瞩目的进口数据相比,国产食品的出口量和出口品类还相对较少[1]。其中固然有食品安全等因素的问题,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国产食品的外宣策略和技巧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国外消费者的不熟悉、少认知限制了国产食品走向世界。因此,如何提高国产食品广告外宣水平,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是翻译从业人员需要持续致力研究的课题。

二、食品广告外宣原则

1898年,美国著名广告学家路易斯(E.St.El-moLewis)根据消费者购物心理提出了商业广告的AIDMA法则[2]。AIDMA即是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分别为Attention(引人注意)、Interest(发生兴趣)、Desire(激起欲望)、Memory(便于记忆)、Ac-tion(付诸行动)。商业广告的定义即借助语言等媒介,多方面多角度宣传产品,最终诱导消费者付诸行动来购买产品。与其他类型的译文语篇所不同的是,广告外宣翻译还要追求译入语语言的强烈渲染力,从而能够诱导目的国消费者关注外宣商品,发生兴趣并最终激起购买欲望。要想赢得消费者青睐,食品广告外宣措辞必须通俗易懂且新颖别致,才能吸引目的语受众的关注。总而言之,任何类型的商业广告,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食品广告外宣亦是如此。

查看全文

日语课堂人文教育论文

【摘要】现如今,开设第二外语专业课的高校越来越多,其中,日语被很多高校当做是第二外语,充分说明日语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性。为此,本文主要分析高校二外日语课堂的教学工作,探索其中对人文教育的渗透,以期为日语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校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人文教育;渗透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两者也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为此,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人文教育的渗透,也能为教学工作带来帮助。笔者基于此,对高校二外日语课堂进行研究,找出其中人文教育渗透的方法,以此为日语教学工作带来帮助。

一、高校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当前的语言教育工作中,人文教育渗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当前的二外日语教材中,有许多与人文元素相关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化和挖掘,就能有效地渗透人文教育。但是,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对人文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文教育没有得到良好的普及,语言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语法、词汇等常规的模式中,与未来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由此可见,日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刻。本文所提到的人文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促进其产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成为内外兼修的人才,同时,通过人文教育的渗透,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的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带来巨大的帮助作用[1]。

二、高校二外日语课堂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查看全文

旅游文化外宣英译现状及对策

[摘要]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译是城市文化对外推介和宣传的重要渠道,在城市国际形象的构建中意义重大。旅游文化外宣英译,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众多的国际友人领略到中国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然而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发现,池州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呈现出总量稀少,进程滞后和合作欠缺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探求池州旅游文化英译的对策,主要是内外兼顾,提炼城市特色文化;知行结合,探求文化英译的适用策略;校区联动,提升文化英译的质与量。

[关键词]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译

“旅游文化翻译是一项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为来华的国际旅游者提供语言服务,向游客传递、介绍景点信息和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则是要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外国游客通过翻译了解中国文化”[1]。文化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更能促成异质文化交流、实现本土文化的再创造。英语作为国际第一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人数众多,也是我国外语中使用数量最多的语言。故通过旅游外宣英译,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众多的国际友人领略到中国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池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特色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等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池州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制定“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开拓旅游资源,做活旅游市场,经过“十二五”的大力建设,池州市旅游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成长潜力,成为池州市的支柱产业。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全球跨文化交往愈加频繁,中国各内陆省份地方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日益增大。2014年,池州市正式纳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致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借由旅游文化的外宣英译促进池州城市文化的对外推介和宣传,塑造优秀的城市国际形象,不仅有利于池州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更能激活池州丰富的人文自然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池州旅游经济可持续、强劲发展。

1池州市旅游文化外宣英译现状

近年来,池州市吸引了愈来愈多的世界各地人士来池州旅游观光,并承办了诸如首届中国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第六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以及池州国际马拉松等多项国际重大赛事,城市地域文化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笔者通过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台以“池州旅游翻译”为关键词,进行全部类型文献检索,跳转“超星发现”客户端共得到1998-2018年间共26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章24篇,硕士论文2篇,无著作书籍。笔者再次以“池州旅游翻译”在中国知网分别进行主题、关键词、篇名以及全文检索,时间跨度为1998年8月31日至2018年8月31日,得到的相关文献均包含于“超星发现”的结果,反映出该26篇文献可以基本涵盖20年间池州旅游翻译的研究情况。基于实地调研并梳理池州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文献,发现目前池州市的旅游外宣英译相对滞后,以下问题比较突出。1.1旅游文化外宣英译总量稀少。虽然目前池州市的主要景区都有汉英双语旅游标识,但与旅游联系紧密的餐饮、住宿以及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还没有英汉双语公示语和介绍。2013年11月由池州旅游委员会编著的中文版《池州旅游大全》才面世,还未有英文版城市旅游手册或指南。主要景区特色文化的外宣资料匮乏,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也基本没有对应的英语版本,关于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英文推介作品更是少之又少。王超在其2017年硕士论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池州旅游文本汉英翻译实践报告》[2]中就提到池州旅游景点的英译文本稀少,所以只得先通过网络和实地考查的方式收集池州旅游景点的汉语介绍文本,将其作为英译研究文本,在翻译实践中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对汉语源语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景点地名,四字结构和汉语短句翻译所应采取的翻译策略。1.2旅游文化外宣英译进程滞后。旅游文化外宣英译进程滞后主要体现为理论探讨多,实践翻译少,理论指导实践不够。目前为止,池州市旅游外宣翻译多侧重标牌和景点名称的英译,少有对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英译。致力于地方旅游文化英译研究的学者们主要还停留在对池州景区标牌翻译的纠错上,或以某种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适当的旅游公示语文化信息翻译策略。仅有部分学者开始思考池州地域特色文化英译的路径,但还未有学者对具体地域文化进行文化提炼、文本搜集和英译实践。早期池州旅游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关注池州旅游景区标牌、景点名称的翻译失误和方法探讨。余义兵在2011年对池州市主要旅游景区双语标识进行了调研,随后基于公共标识语文体的分析,提出了准确性、规范性和审美性的翻译原则[3-4]。同年,刘翠萍对九华山风景区内公示语翻译进行了分类,以模因论为基础,提出采用引入目的语模因、复制源语模因及化用目的语模因的翻译策略[5]。叶春玲于2012年再次对池州旅游公示语进行调研,结合池州旅游公示语具有的特点提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及直译、意译和音译的具体翻译方法[6-7]。丁小凤[8]、唐小爱[9]随后对池州部分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了提取,用以举例论证具体的翻译方法。基于文献梳理,池州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英译失误可归纳为语言失误、语用失误和标识制作失误三大类。其中语言失误具体包括拼写混乱,译名不一致,词语错译和句法失误;语用失误具体包括中式英语、内容冗长、语气不当和篇章失误等。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学者在讨论公示语翻译语用失误方面还提及了文化因素的影响。其中叶春玲在其2012年的硕士论文归纳池州标牌翻译错误时就提到了“文化失误”“其表现为公示语在翻译过程中因翻译方法错误未能正确传递文化信息,导致外国游客无法理解池州特色文化”[6]。由此,学者们开始关注并侧重公示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表达。其中基于吕和发、蒋璐[10]提出的“创意翻译”概念,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李奕华提出了创译法[11],强调在文化信息翻译时不要过于强调字面含义,用较艺术的方法进行创造,让外国游客乐于接受和体验城市特色文化。而霍雨佳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史志(1953-2003)》部分内容为文本案例分析对象,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有关黄梅戏艺术和历史文化信息的词汇以及长句复杂句的翻译上,尝试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关照下,运用音译、意译、增补法、省略法等翻译策略解决问题[12]。2015年开始,少数学者转向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翻译路径的探讨,其中以余义兵、李奕华研究最为活跃。他们以民俗旅游文化翻译为起点,结合民俗文化中的空缺现象,从信息性和可接受性方面提出空缺保留+注释,空缺释义和空缺置换三种文化翻译策略[13]。同时以最大程度满足游客的求知、求美、求新的文化和心理需求为目标,又提出变译法,以弥补文化缺失,释放语言外的信息[14]。此外,李奕华还运用了语料库分析手段,提出在汉英翻译时,对过多的涉及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采用缩减法,使得英语译文更简洁,更直接,更易于游客接受[15]。值得注意的是其研究中的汉译英旅游文本语料是2013至2014年间收取北京、西安、安徽等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介绍文本,并未对池州地区的旅游文本进行系统收集与梳理。其他学者在近两年开始对池州地域特色文化的翻译有所观照,但还远未形成一定规模。刘军、鲁萍基于国际传播学视角,提出诸如增补法、省略法、借译法的文化翻译策略[16]。王昌俐又从目的论视角,提出仿译与意译的文化翻译方法[17]。在寻求最优化的文化信息翻译策略方面,众多学者做出了努力。但在池州旅游文化的英译中究竟采取怎样的策略,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予以考量才能探索出最适合池州特色文化传播的翻译路径。这需要当地政府联合专业研究者们进行有效的实践翻译与理论探讨。1.3旅游文化外宣英译合作欠缺。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译合作欠缺主要体现在学者之间团队合作以及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欠缺。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对池州旅游翻译进行研究的基本是来自池州市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师。这些教师学者彼此地理距离近,甚至来自同一单位,研究关切相近甚至相同,但仅两三位教师联合发表了数篇研究论文。大多数学者未能开展联合研究,对于部分景区标牌英译纠错或公示语文化信息英译策略的探讨发生了部分重合,团体研究优势未能发挥。此外,学者们未能与相关政府部门产生积极联动,学者们的学术研究并未有效地指导旅游翻译实践。多数学者指出池州旅游景区标牌翻译的错误并给予正确翻译参考,但并未引起相关景区管理部门的重视,甚至相关部门毫不知情。所以截至目前,学者对池州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并未实质性推动池州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早在2011年,余义兵在其论文中就呼吁地方政府制定旅游标识语的统一标准:“双语标识的制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准入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如旅游部门、外事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应积极参与,并出台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制定池州市旅游景点标识语使用统一规范标准”[3]102。然而至今,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T30240)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全面实施后,池州市还未与国家标准接轨进行地方公共服务领域英译的规范和标准制定,与时俱进探讨地方文化翻译的新路径更未在池州兴起。

2池州旅游文化外宣英译对策

查看全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与译者语言探讨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的瑰宝,而且是见证了数千年历史变迁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外宣英译及相关研究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非遗文化英译仍有待强化。本文将以雷州石狗文化为例,分析湛江非遗文化外宣存在的问题,分析译者语言服务意识和翻译伦理的关系,探究译者语言服务意识的培养,以求更好地传播非遗文化的精粹。

关键词:雷州石狗;翻译;宣传;国内外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久经岁月的洗礼,有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价值。雷州石狗因精湛的雕刻技术,雄厚的文化底蕴,被国人所知晓。雷州石狗是湛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对它的保护与宣传也是永不止步的。作为译者,应该在尊重当地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向国际宣传与传播非遗文化,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

1雷州石狗文化概况

1.1雷州石狗文化

雷州石狗是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之一,是雷州人民世代繁衍生息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更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雷州石狗有“南方兵马俑”之称,是雷州半岛上的一朵文化奇葩,它的造型百态千姿、神采各异、惟妙惟肖,且有漫长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风采,不仅如此,雷州石狗还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创作价值、宗教信仰价值等。追溯其历史,雷州半岛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属古扬州之地,历史上有“扬越之南”“骆越”之称。古代的骆越族即为后来的俚、獠、獞、猺、黎等族的祖先,骆越族有一只以狗为图腾的部落,秦汉时期被称作“槃瓠蛮”,交趾、合浦、儋耳是其聚居之地。他们自称为狗的后人,有崇拜狗的习俗。据资料记载,雷州石狗于2004年4月被批准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全文

多语种人才培养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也越来愈多地参与到国际活动中,对掌握多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剧增。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既懂英语又熟练掌握沿线国家语言的人才更是稀缺。第二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凸显。第二外语教学改革应突破传统教学定位,探索以培养英语+多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为目标的新思路,提高学生第二外语应用能力,为国家发展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

关键词:第二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困境;英语+多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

前言

第二外语(以下简称二外)是我国高校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目前比较通行的语种有俄语、法语、日语、德语等。第二外语在英语学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丰富了英语专业学科构成,拓宽了学生知识结构,满足了学生兴趣爱好以及考研、职称评定等需要。同时,传统意义下的二外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手段上都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势在必行。

一、二外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一)缺乏指导性文件和质量检测手段。教学大纲(指南)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法原则,是教学安排、教材编写、教学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我国外语专业和大学外语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指南),在外语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外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指南),一般参考《大学俄语(日语、法语、德语等)课程教学要求》①(以下简称《要求》)。该《要求》适用于非外语专业的高校学生,他们高中时已掌握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有一定的词汇和听说基础,该《要求》并不适合“零基础”的二外学生。通常,各高校会参照该《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各自的二外课程大纲,这就造成了每个学校的二外课程在目标要求、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上标准各不相同。有些大学将二外课程设定为辅修专业,培养目标高。以俄语二外为例,北京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开设“英-俄”双语专业或“英-俄”双语方向的课程。这样培养出的是不仅熟练掌握英语,同时还具有较强俄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而更多高校的二外教学还是以传授语言基础知识为主,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最基本的听、说、译、写能力。不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二外水平差异很大。除了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二外还缺少有效的质量检测手段,没有专业四、八级,大外四、六级这样能够用于检验学生外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外语级别证书既是外语水平的证明,通常也是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二)课程建设缓慢,影响学科发展。二外不属于专业主干课程,普遍得不到重视,课程建设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学校的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少等,这些都在影响着师生学习积极性。从事一线教学的二外教师人数少、承担工作量大,申请科研项目难度大、级别低,教学方面的高级别难度大。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业务进修、继续教育等很多方面二外教师都面临着困扰。学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如果忽视二外的特殊情况,势必影响教师积极性。特别是年富力强、业务能力强的老师通常专注于专业外语教学而放弃二外,优秀教师的流失也严重影响学科的发展。(三)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拓展困难。目前的二外教材可以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较贴近生活,有一定的趣味性,基础语法结构较系统,词汇、语篇、练习完整。但也普遍存在教材单一、语言材料陈旧、更新周期长、缺乏拓展材料的情况。有的语种课后练习少,语法、词汇、课文之间关联度低,难以巩固所学内容;有的知识点重复率低,有的没有把握好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不符合学习规律;有的过度强调语法而忽视语言的实践应用,给教学带来一定困扰。适合二外的学习平台、软件、慕课等资源有限,语言环境差,教学实践活动难以有效展开。(四)教学模式传统,改革成效初显多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成绩斐然。二外教学改革相对起步晚,成效低,更多体现在教学手段的丰富等方面,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二外教师人数少(有些语种只有一位老师),很少甚至无法开展教学研讨。大家或囿于已有的教学习惯难以突破,或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余力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另外,基于二外教学的特点,许多行之有效的教改手段也难以借鉴。例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外语教学改革中被普遍采用。但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需要学生在课前按照老师布置的内容自主做好预习及知识准备,这对于从零开始的二外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课堂上难以有效开展。不过,有些外语专业较强的高校已经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第二外语辅修课或双语种课程。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同时,第二语种也可以达到基本运用的程度。英语+的双语人才更能满足社会预期,提高了学生升学、入职的竞争力。这种培养模式也为二外教学提供了改革思路。

查看全文

学而优则仕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学而优则仕”,在孔子时代,还只是一个政治号召,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而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之官方思想,特别是随着隋、唐之后科举制度的实行,此一政治号召之具体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统治者对士人所发出的诱惑,这种政治上的诱惑,久而久之,亦成为士人自觉的心理追求,并由此而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学优科举

“学而优则仕”,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对中国社会、对中国人之心理意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之人生追求,有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必要对其加以认真地刨析。

一、“学而优则仕”释义

“学”,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古文字或从臼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或从子学爻于大人膝前。

古教、学原为一字,《广雅·释诂四》:“学,教也。”《集韵·效韵》:“教,《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或作学。”《国语·晋语九》:“顺德以学子,择言以教子,择师保以相子。”韦昭注:“学,教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郑玄注:“学,教也。”教与学,后分化而为二。“上所施”为教,“下所效”为学。“学”者,学其所不知、所不懂而效法者也。《广雅·释诂三》:“学,效也。”《玉篇·子部》:“学,受教也。”《字汇·子部》:“学,受教传业也。”《书·说命》:“学于古训,乃有获。”《白虎通·辟雍篇》:“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

查看全文

教育服务贸易探究论文

一、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境外消费现状

教育服务贸易有四种方式:(1)通过网络、函授教育等形式提供教育服务的跨境交付;(2)出国留学和培训的境外消费;(3)在其他成员方境内设立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的商业存在形式;(4)一成员方教师赴另一成员方境内的教育机构任教的自然人流动形式。

目前教育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的境外消费方面,即留学和培训等形式的境外消费方式,本文就如何借鉴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我国教育服务的境外消费形式做一个探讨。

我国以境外消费的方式进口教育服务特别是高等教育服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历年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人数250万人中,中国向世界各国输送的留学生就达13%,约为32万5000人。中国作为留学生输出大国,在2007年向世界各地的109个国家输送了14.4万名留学生。从教育服务的出口看,2007年,来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共计19.5万余名,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31个地区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其中绝大多数是接受短期中文语言培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比较严重。伴随着居民的教育服务购买需求逐渐增加,教育服务购买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体制相对僵化,我国将有更多的学生出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扩大。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服务贸易逆差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人数有了迅猛增长,但短期语言进修者占了大多数,譬如近年来华留学生中超过六成是来我国学习汉语语言学。我国对国外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出国留学人数持续攀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但来华留学人员却增幅有限,这种少进多出的局面有扩大的趋势。

查看全文

对外汉语教学艺术与技巧阐释

摘要:语文在当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够展现为文化的承载,另一方面能够展现为文化的代表。在汉语词语教学中,不管是双音节词,还是单音节词,都具有独立的文化内涵,注重声音节奏,能够有效展现汉语语音文化,而汉语语法能够展现出汉民族的思考方式及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语言与文化无法分离,其是递进的量变的一个经过。语言与文化教学形式的统一,是外汉语教学中最基础的特征。

关键词: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艺术技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壮大,来我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目的也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而发生变化,如:很多留学生希望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这就相对于之前只是单纯的学习汉语这一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随着留学生学习汉语目标的转变,在大环境下,只进行汉语言的专业知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留学生的求学之心。故根据这一观念的转变,要求我们做到以下方面:1)在教授汉语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内容要更具实用性,让留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且融入我国的大环境。

一、“文化”艺术

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要增设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教学目标。留学生想要学好、用好汉语,势必要了解汉语的使用环境、文化背景及中国人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不然留学生们花费精力学习汉语,掌握大量的词句,却不懂中国文化,当他们在同国人交流时,还是会出现问题。举个例子:为了说一个人跑得很快,留学生可能会表达成“和狗一样快”,这是令中国人很难接受的比喻。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也是我国文化素养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汉语文化知识融入到学习内容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对汉语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运用丰富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所以,对外汉语的教学,要上升到文化教学的层面。我们不仅仅要让留学生能说汉语,还要让他们理解汉语的文化,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中正确地运用汉语表达他们所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文化层面的提升,主要运用到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而我们往往忽略的,认为每个人都会的打招呼,称谓等等,在外国留学生看来都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例如:打招呼时,我们会说“去哪儿啦?”“忙什么呢?”,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寒暄,没有其他的意思。这就告诉大家,无论哪种语言或是文化,在其产生和发展的道路中,都符合其国家的内涵。当留学生了解了这种文化现象后,就会理解这种语言文化,从而在实际交往中准确运用语言。其次,也要让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例如:数字。国人对于数字有自己独特的手势法则。大拇指代表赞扬,小拇指代表不礼貌。还要让留学生了解我国对数字的忌讳,在对数字250进行介绍时,要结合汉语的文化背景,让他们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只有了解了这些数字当中蕴含的文化,才能让留学生和中国人的交流顺利,通畅[2]。

二、教师语言的艺术

查看全文

教育服务贸易论文

一、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境外消费现状

教育服务贸易有四种方式:(1)通过网络、函授教育等形式提供教育服务的跨境交付;(2)出国留学和培训的境外消费;(3)在其他成员方境内设立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的商业存在形式;(4)一成员方教师赴另一成员方境内的教育机构任教的自然人流动形式。

目前教育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的境外消费方面,即留学和培训等形式的境外消费方式,本文就如何借鉴教育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我国教育服务的境外消费形式做一个探讨。

我国以境外消费的方式进口教育服务特别是高等教育服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历年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人数250万人中,中国向世界各国输送的留学生就达13%,约为32万5000人。中国作为留学生输出大国,在2007年向世界各地的109个国家输送了14.4万名留学生。从教育服务的出口看,2007年,来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共计19.5万余名,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31个地区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其中绝大多数是接受短期中文语言培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比较严重。伴随着居民的教育服务购买需求逐渐增加,教育服务购买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体制相对僵化,我国将有更多的学生出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扩大。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服务贸易逆差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人数有了迅猛增长,但短期语言进修者占了大多数,譬如近年来华留学生中超过六成是来我国学习汉语语言学。我国对国外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出国留学人数持续攀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但来华留学人员却增幅有限,这种少进多出的局面有扩大的趋势。

查看全文

传播语境下旅游外宣文本翻译

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因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而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更是将旅游业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争取国际客源,各国旅游部门竞相开展国际营销,进行各种形式的旅游宣传,吸引国际游客的到访。我国近几年来在入境旅游方面业已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入境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在旅游对外宣传工作中,旅游翻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外宣是指通过相关传播媒介,将目的地信息传递给潜在游客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但传统译学研究囿于源语与译语之间的两级界限,将翻译中的信息传递看成静态封闭系统,故而忽略了其过程中许多其他因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外宣的传播效果。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有必要从传播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外宣文本翻译,以促进旅游外宣的顺利推进。

一、旅游外宣文本类型及其翻译特点

(一)旅游外宣文本类型

“旅游外宣”即宣传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获取国外公众,尤其是潜在游客关注的一种跨文化传播行为。旅游外宣文本,有点像广告文本,专注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刺激国外潜在游客的出游动机。旅游外宣文本通常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旅游景点宣传册旅游景点发放的小册子和宣传单提供了景点自然奇观或历史文物等的详细介绍,其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诱发潜在游客出游冲动。

2.城市或国家的旅行指南通常包含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基本信息,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种族构成、地域文化、历史风俗、推荐线路等信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