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2:26: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雨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市雨水渗透分析论文
提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不透水地面面积不断增加,雨水径流量也相应增加。雨水是宝贵水资源,应通过渗透等方式充分利用雨水以涵养地下水、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后,再使用雨水管系将剩余径流安全、合理地排除。对各种雨水渗透设施及其选址、堵塞、污染控制等问题作了简略论述。
引言
目前城市排水体制主要为合流制(截流制)和分流制。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厂运行、管道养护等多方面考虑,分流制较合流制优越,因此目前新建小区多采用分流制,即污水和雨水分别由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收集和输送,污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雨水直接排入水体。雨水管道设计指导思想是:及时、迅速地排除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在确定雨水设计流量时没有考虑对雨水径流量的利用和压缩。
图1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变化曲线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建设使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积快速增长。图1反映了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年际变化情况。从1996年开始,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往年,几乎呈直线上升态。预计到2010年,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将达300km2左右,其中还未包括道路等所占面积。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等不透水表面的径流系数一般取0.9,也就是说其降雨量的90%将形成径流。因此,随着城市发展,雨水径流量将大大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而单纯考虑将雨水径流快速排出,所需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设施的容量、输送能力必将随之增大,这对于城市建设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此外,由于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认识到城区雨水的快速排出增加了接纳水体洪涝危害、河岸侵蚀和污染物的冲击负荷,还造成合流制系统中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困难及一部分雨污混流外溢而污染水体,因此对于传统雨水排除的指导思想从另一方面提出了质疑。
雨水排放规划设计探究论文
提要:对深圳市排水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概要地论述了深圳市排水规划的原则、标准及解决水淹问题的措施。
1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深圳市经过近20年的规划建设,已形成了收集、输送、排放各环节比较完善的以雨、污水分流体制为基础的排水系统。目前特区内雨水排除主要借助于市政道路雨水管渠系统收集并通过河道排放入海;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除老村镇仍利用道路边沟无组织自然排放外,新建道路及小区均建有较完善的雨水系统。但暴雨来临时,仍有部分地区受淹,经过分析研究,认为主要问题在于:
(1)由于特区建设之初,城市竖向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滨海城市的排水要求,例如:罗湖小区的地面标高为全市最低,部分地面标高低于现状深圳河在布吉河口5年、10年、20年一遇的洪水位(分别为4.36m,5.19m,5.48m),即使是深圳河在改造后,其50年一遇的洪水位,在布吉河口处也高于局部地区。而且当河水受到潮位顶托时,甚至还会发生倒灌。
(2)排水设施不完善,山边截洪设施不配套,排水管理不严格,各种垃圾和施工造成的泥沙流失严重堵塞河道、排洪沟和雨水管渠,使排洪能力降低;同时部分住户擅自将阳台改为厨房,酒楼、食肆任意将污水接入雨水系统,不但增加了雨水管渠的负荷量,同时也导致了几个靠雨水养湖的湖区污染严重。
(3)河道未完全按标准治理,水库泄洪与下游排水缺乏统一协调。水库在洪潮时泄洪致使河水倒灌,排涝泵站无法正常工作。例如深圳水库的下游现状过流能力为192m3/s,而水库的泄洪原则是20年一遇以下洪水下泄量不超过200m3/s,当水位超过28.3m时,来多少泄多少,最大下泄量达660m3/s,远远超过河道的泄洪能力。
简述城镇雨水收集管理探讨
摘要:目前乌鲁木齐市雨水没有专门的收集系统,基本上与污水合流,对雨水现状的收集利用没有统一的管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水的问题,它还可以减轻日显巨大的自来水的供水压力、路面积水等问题。对水土流失、河水污染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关键词:城市雨水;现状;收集;利用
前言
乌鲁木齐市排水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尚未设置雨水排除系统。1970年前后为排除局部地段积水,将地面雨水引入污水管道。1990年后,由于降雨量增加,地面、屋面大量使用不透水材料,导致地面径流系数也增加,再继续将雨水排入污水管道已不能满足雨水排除需要。人们习以为常的表情中透出深深的无奈。有关人士呼吁我们的城市需要新型雨水排放系统。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涝灾害、地面沉降、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水系生态、环境问题,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各国相继开发了新的雨水排放系统,如德国MR雨水处理系统,美国的地下回灌系统,马来西亚立法安装新型雨水系统,英国的蓄水地面雨水贮存系统等等。那么我国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的现状如何呢?
1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雨水系统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传统技术。据有关资料记载,雨水系统的利用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的阿滋泰克(Aztec)和马雅文化时期。现代意义上的雨水排放系统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展起来的。它主要是随着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紧缺和环境与生态问题而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大中城市的雨水系统基本处于探索阶段。
雨水再利用产品设计综述
当今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并伴随着人口递增,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冲击。雨水再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问题,但是目前主要应用于景观和市政方面,施工程序复杂、开挖程度高,每一次建造和维护都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用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来思考雨水再利用问题,产品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简便的安置方式,通过快速、低成本的方式来改善雨水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雨水再利用概念的定义和发展史
1.雨水再利用概念的定义目前,城市雨水利用与以下几种方式:(1)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利用屋顶做集雨面收集雨水,用于家庭、公共设施和工业用水等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2)屋顶雨水花园:屋顶的雨水花园能够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美化城市,对城市美化和净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小区综合雨水渗透系统:绿地入渗,维护绿地面积,同时回补地下水。(4)雨水回灌地下水:在一些有符合的地质条件的地方,进行雨洪回灌,人工补给地下水。从技术上来划分,又可以分为雨水收集技术、雨水渗透技术、雨水储存技术、雨水控制与处理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收集和利用路面上的雨水,到了70年代就开始修筑集流面用来收集雨水,并开始研究雨水回灌地下水技术。2.雨水再利用的发展海绵城市城市的概念在近些年提出,这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降水自然灾害等方面能够具有良好的“弹性”,也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国际上用语称之为“低冲击开发”。低冲击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简称LID),是发达国家新兴的城市规划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这对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雨水再利用在景观园林中的典型工程分析
1.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面积稍大的种植洼地,可以使用灵活多变的景观颜色,可作为较大的景观设施,成为公共的休息空间。雨水花园对场地的要求还是很多的,场地的面积、土壤类型、周围建筑的影响、坡度、太阳朝向、现有植被等都需要考虑。雨水花园的土壤不应太紧实,要方便雨水下渗,但土壤含沙量过大是不利于储水的,所以要混合有机质增加土壤的含水能力。如果土壤表层铺有覆盖物,则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帮助更好的蓄水。美国波特兰市MountTabor中学将一个利用率不高的沥青停车场改造成了雨水花园,结合了艺术、教育与生态功能的特点,让孩子们可以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功能景观。2.屋面绿化雨水收集利用包括雨水的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主要用途有景观、灌溉、洗车、冲厕、浇洒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有多种模式,例如水箱分为地上式或地下式,设备安装有室外或室内等。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各组件的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但是不管何种系统模式及其复杂程度,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组件:(1)收集面(2)集水槽和雨落管(3)弃流装置(4)处理与储存设施(5)水泵(6)消毒装置3.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雨水再利用产品设计比较工程建设的优势应用于景观和市政方面,施工程序复杂、开挖程度高,每一次建造和维护都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排水系统易渗漏、更新困难等问题。产品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安置方式的优势,成本优势,模块化优势,更新换代快的优势,外观造型优势。
1.雨水再利用概念在景观园林中的的使用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建造和维护方面都存在很多弊端,如开挖工程量大、排水系统易渗漏、更新困难等问题。参考雨水利用的技术原理和工程结构,运用产品设计的方法和思路来完善和解决雨水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现有雨水再利用产品主要会结合排水管设施、储水设施、公共设施、绿化设施等。通过集约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整合设计等对这些设施进行再设计,从而达到新的使用效果和造型创新。3.产品设计应用在未来的雨水利用技术中,为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可以将批量生产的雨水再利用设施快速简便的安装在需要的地方,节省人力物力,模块化的产品结构也能实现快速更新和修缮。
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安全监测设施研究
摘要:水库安全事关防洪、供水、粮食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小型水库工程问题的不断突出,为提升水库信息化、自动化管理能力,岳阳市5年内须建成覆盖所有小型水库的雨水情测报系统。文章首先阐述了岳阳市小型水库现状,其次对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运行方案进行分析,最后对该项目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
1概述
1.1岳阳市自然地理条件
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环抱洞庭,濒临长江,北部是大平原。介于东经112°10′3″至114°09′06″,北纬28°25′33″与29°48′27″之间,辖3个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设有4个行政管理区,面积150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万亩,总人口559.51万。全市两面环山,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丘区,西北为洞庭湖平原,中部为过渡性环湖浅丘地带。水系发达,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网织,有大小湖泊165个,280多条大小河流直接流入洞庭湖和长江。岳阳市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热量丰富,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盛夏酷热;雨水充沛,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年平均降水量为1289.8~1556.2mm,春夏雨量占全年的70%~73%,降雨年际分布不均,最多达2336.5mm,少的年份只有750.9mm。年平均气温在16.5~17.2℃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9.3~40.8℃,极端最低气温为-11.4~-18.1℃。年日照时数为1590.2~1722.3h,呈北部比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的格局。年无霜期256~285天。
1.2岳阳市小型水库现状
市政雨水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以市政雨水排水系统为研究视角,从路基、路面、绿化带三个方面,梳理了系统的改进需求;在路基、行车道、路面、绿化多个视角,给出了系统改进方案;探索了系统其他改进策略:提高管线平面设计的合理性、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新建与改造、积极使用复合管材、有效融合智能技术,确保排水系统设计质量。
关键词:排水系统;路面排水;绿化带排水
0引言
近年来城市内涝频频发生,城市内涝对交通安全、城市卫生、城市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同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城市内涝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即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合理。市政排水系统的整体设计质量,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因此,在排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使用科学方法优化设计,降低不合理设计带来的风险几率。
1市政雨水排水系统的改进需求
1.1路基排水需求
城市园林雨水利用发展论文
摘要:城市园林中的雨水利用对于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雨水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将成为园林设计的趋势。从园林中雨水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园林中雨水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并以浙江乔司植物园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为其他园林景观中的雨水利用提供范例。
关键词:风景园林;雨水利用;方法探讨
国务院2007年12月24日《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要求对各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在国内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条件下,园林绿地用水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园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园林绿地用水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园林绿地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持续有效地利用一切水资源,以保证园林绿地的服务功能,保持周边地区乃至区域范围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促进水的良性循环[1]。
其中,雨水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雨水利用的景观设计方法成为了园林设计者进行景观设计时考虑的重点问题。
1园林中雨水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园林绿地用水量大,包括景观水体用水、植物浇灌用水、道路喷洒用水、管理用水等。传统利用方式采用自来水和地下水,不仅成本高,而且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尤其是我国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少。因此,合理利用雨水可以大大节省用水开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雨水回用体系设计思路与方法
1工程概况
某著名外企在武汉设置了一工业园,该工业园由厂房、危险品仓库、变电站、污水处理站、油罐区以及一些辅助用房组成。工业园基地面积9.5万m2,主厂房占地面积约4万m2。主厂房单层彩钢板斜屋面面积37588m2,其余屋面为混凝土平屋面。彩钢板屋面面积大,有坡度,雨水集流快,雨水排放速度要求快,因此该部分屋面雨水排放采用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主厂房屋面雨水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收集,经初期弃流后进入雨水回用系统原水池,然后经物化处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空调冷却水补水、建筑内冲厕使用、消防补水。该项目为饮料灌装厂,项目用水量极大且用水种类多,近期2条生产线最高日用水量3300m3,工艺用水占2200m3,锅炉补水180m3,空调补水763m3。远期4条生产线各种用水量可按翻倍计算。工艺用水按水质区分为反渗透(RO)水和软化(Soft)水,由市政自来水经厂内的RO/Soft水处理站处理提供。锅炉补水由Soft水,空调补水由中水提供,其余卫生器具冲洗用水、绿化浇灌、室外场地冲洗、消防补水也均由中水提供,不过水量远小于空调补水量。该项目因排水需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方许可外排入市政管网,因此项目内需设置供项目自用的污水处理站,全部生活污废水和生产工艺废水均需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因LEED评奖的要求,本项目需要采用中水回用。因此污水处理站除按市政排放许可标准配置处理设备外,并配置了进一步的污水深度处理设备以满足中水回用水质要求。
2雨水回用系统工艺流程及水量平衡计算
对于本项目而言,中水的来源较多,中水原水水量也较大,近期2条生产线仅工艺生产废水原水量就达1500m3/d,远大于948.5m3/d的中水用水量,其中约200m3/d的工艺废水为优质中水水源,基本无需处理即可作为中水回用。另外的约1300m3/d的工艺废水需经深度处理后方可作为中水回用,其处理费用高于雨水(经初期弃流后)处理回用的费用。因此,经水量平衡计算,并应业主要求,将主厂房建筑屋面雨水(经过初期弃流)和工艺生产废水均作为中水水源,按处理工艺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中水水源的使用优先顺序。优质基本无需处理的工艺废水优先使用;雨水(经初期弃流后)回用次之;需深度处理的工艺废水处理后作为雨水回用系统在非降雨期或雨量不足期的补水,最末顺序使用。雨水收集池考虑按武汉地区1年一遇日降雨量为60mm,拟设容积为2000m3的雨水收集池1座。考虑厂区内雨水清水池与消防水池合用,雨水清水储存容积为远期4条生产线时雨水回用最高日用水量的20%,为1793×20%=360(m3)。近、远期雨水回用量计算结果见表1。从水量平衡表可知,平均日与最高日雨水回用量基本相同,雨水回用的核心用水量为空调补水。该空调补水与一般建筑物空调补水的概念不同,指的是工艺冷却塔和冷冻机组为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提供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的补水,其补水量和每天生产产品的数量成正比,该厂生产线运行机制为一日3班,24h不停机,全年开机运行。生产线一旦确定,则空调补水量也随之确定,每天都为一个比较恒定的需水量。因目前仅开通2条生产线,而远期还将投产2条同样生产线,故远期空调补水量为近期空调补水量的2倍。近期空调补水量为工艺冷却塔和冷冻机组设备商根据生产线配置情况提供的确切数量。关于雨水收集池容积大小的确定,规范要求:不小于集水面重现期1~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量。关于雨水回用最高日设计用水量,规范要求:不小于集水面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的40%。以上两条,本项目设计均满足。意即,本项目设计收集的雨水近期可保证在3天内即时用完,远期仅需1天多一点的时间,即可使用完毕。因本项目主要将雨水用于空调补水,该空调主要用于生产工艺使用,全年四季均需使用,用水量恒定,因此可保证本项目的雨水回用效率很高。
3雨水回用系统设计
本项目主厂房屋面为彩钢板斜屋面,且单块屋面面积较大,有条件也比较适合采用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相对于普通87斗雨水系统,雨水立管数量大为减少,因此有条件针对每条雨水立管设置合适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本项目设计之始,我们即试图寻找一种简便、可靠、造价低,而且能配合建筑美观要求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因当时雨水回用系统尚不普及,市面上成套产品不多,而且多数并未经受长期工程实践运行的考验,产品并不成熟。经调查考研,我们归纳出设计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4个要求:①初期雨水弃流管路简单,和收集雨水管路的转换迅速;②初期雨水弃流量精确度需达到工程使用级别,最重要是初期弃流量应可以粗略调整;③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应是自动控制,并能控制避免间歇时间短暂的连续降雨间不必要的弃流动作;④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应适合雨水水质比较恶劣的工况,尽量避免堵塞,有一定的自清能力,存在少量堵塞物的情况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仍能有效运行(这一点主要针对当时一些雨水设备厂家的弃流阀多采用电动给水阀或电磁阀,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发现弃流阀大多被雨水中杂物堵塞,使整个弃流装置失去效果的情况)。
新农村建设中雨水利用研究
摘要:分析了新农村建设雨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雨水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三方面,对现有的雨水利用技术进行了效益分析和方案优化,从而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雨水利用,水资源,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政策实施以来,农村水资源调配模式得以优化升级,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农村水资源供需矛盾,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雨水利用仍存在资金不足、技术单一、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地面硬化程度加深,使地表径流量增加,加速了径流汇集,极易引发洪涝灾害。目前,在部分农村,农业、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尤其是生活用水的水质不达标,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1]。此外,雨水冲刷还会引发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需求,对农村现有技术进行效益分析和方案优化,提高雨水利用效率,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解决水危机的有效途径。
1新农村建设中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雨水利用还存在如下问题:1)农村地区技术水平有限,通常以效率低的传统技术为主;2)现有雨水利用技术一般仅考虑雨水的直接回收与利用,未考虑与雨水回补地下水、水土保持和环境改善等多目标结合;3)雨水利用没有很好地与生态景观及环境建设相结合[2];4)由于缺乏管理和净水配套设施,收集雨水的水质不达标,对农民生命安全产生威胁;5)雨水利用技术过于单一,缺乏技术集成和综合利用方法,未形成科学的技术体系。
2新农村建设中雨水利用体系的构建
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文章结合某工程实例,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出发,对海绵城市中城市道路雨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并在讨论本工程道路雨水系统设计理念的同时,总结了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设计的要点内容,通过分析可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完善城市雨水道路的系统设计,能够切实提高城市的吸水排水能力,对促进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设计要点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城市化的进程在我国不断加快,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大量水泥建筑的出现也导致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急剧缩小,当降雨量过大时,会引起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应用和推广海绵城市的理念,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因降雨量过大,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还能提高水资源在城市中的利用率,落实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因此,研究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雨水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海绵城市概述
1.1海绵城市的概念。在规划城市时,通过改变传统的城市道路雨水系统,将路面雨水口收集的雨水进行系统的处理和净化达到可二次利用的目标,由此对城市进行低影响设计和开发,便可以将城市变成一个海绵,将雨水通过合理的存储、转化和再利用,补充城市水资源,一方面大大提升了雨水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达到了节约用水,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于传统城市道路交通的设计核心是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畅通性等方面,对于城市雨水系统方面却很少涉及。海绵城市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重点将城市雨水系统纳入其中,本着对城市低影响的开发理念,通过合理设计,使得城市地表雨水能够快速流入LID设施中,对雨水进行处理达到城市用水使用标准,不仅协调处理了城市雨水资源,还能大大降低城市内涝、水资源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几率。1.2海绵城市中城市道路雨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海绵城市道路雨水系统的核心思想在于,结合当地水文气象条件和城市实际,在道路雨水系统设计中科学合理地应用LID设施,通过增大城市的透水面积,加快城市地表雨水。快速下渗的同时,延缓地表雨水径流时间,使得城市地表雨水无法形成一定的径流量,避免城市内涝的产生。海绵城市道路雨水系统主要设计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要对路网结构进行标准的升级优化,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灰色路面的使用面积,加强路面的渗透效果,达到降低雨水径流量的目的。(2)提升雨水自然下渗效果,在道路设计过程中,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植被浅沟、雨水花园等设计,提升雨水自然下渗效果的同时,利用植被的过滤效果,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初步的过滤和处理,提升雨水的水质,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保障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平衡。(3)科学合理地设置雨水处理装置,力求高效合理的实现雨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和处理。加快雨水的下渗节流,减小地面雨水径流量,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大大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大大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2项目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