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2:09: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预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预设

浅议预设现象

摘要:预设现象复杂,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定义。语义预设同特定的词语、语法结构密切相关。语用预设与说话者、言语行为和语境息息相关,是说话者的预设或语境预设。预设既是语义现象又是语用现象,两者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

关键词:预设;语义预设;语用预设;语义学;语用学

一、预设问题的开始

对于预设的研究始于哲学领域,哲学家们关注的是指称和指称词语的性质。当我们表达“Janehasfourticketsforthefootballmatch”以及它的否定“Janedoesn’thavefourticketsforthefootballmatch”时,如果命题“Janeexists”都成立,那么它们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关系。弗莱格(GottlobFrege)可能是第一个使用presupposition来描述句子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的。他在《论意义和指称》中提出预设是一个命题肯定与它的否定都保留的东西。他认为,当事情被断言,那么说话者所使用的简单或专有名词是有实质意义的,即实际对应存在其实体。如果实体不存在就是“预设失败”(PresuppositionFailure),是不完美的语言。

1905年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Russell)在他的文章《论所指》中指出,处于句子主语位置的词可能有所指,也可能无所指,都是有意义的。他指出句子主语有语法形式和逻辑形式之分。像句子“ThekingofFranceisbald”从逻辑关系角度来看,其主谓关系明显不成立。因为现在法国根本就没有国王,这个句子是假命题。同时他认为该句子的否定形式“ThekingofFranceisnotbald”,不是Frege理解的那么简单。他强调由于否定范围的不确定性,可以形成两种理解:“ThekingofFranceisnotbald;hehadafullheadofhair.”和“ThekingofFranceisnotbald;thereisnokingofFrance”。

罗素的观点在1950年遭到斯特劳森(PeterStrawson)的强烈反对。1952年他给预设下的定义是“如果S’是S具有真值或假值的必要条件时,S预设S’。”斯特劳森认为句子像“ThekingofFranceiswise”(斯特劳森使用“wise”而不是“bald”)包含了一个预设“thereisakingofFrance”以及一个断言“heiswise”,他认为预设和断言是两个相互补充的概念。他批判罗素混淆了预设和断言的区别,错误地以为“ThekingofFranceiswise”包含了两个断言,即“ThereisoneandonlyonekingofFrance”和“WhoeveristhekingofFranceisbald”。因此他认为,如果ThekingofFrance这个人不存在的话,“ThekingofFranceiswise”有无真值的问题并不存在。

查看全文

小议预设现象

摘要:预设现象复杂,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定义。语义预设同特定的词语、语法结构密切相关。语用预设与说话者、言语行为和语境息息相关,是说话者的预设或语境预设。预设既是语义现象又是语用现象,两者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

关键词:预设;语义预设;语用预设;语义学;语用学

一、预设问题的开始

对于预设的研究始于哲学领域,哲学家们关注的是指称和指称词语的性质。当我们表达“Janehasfourticketsforthefootballmatch”以及它的否定“Janedoesn’thavefourticketsforthefootballmatch”时,如果命题“Janeexists”都成立,那么它们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关系。弗莱格(GottlobFrege)可能是第一个使用presupposition来描述句子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的。他在《论意义和指称》中提出预设是一个命题肯定与它的否定都保留的东西。他认为,当事情被断言,那么说话者所使用的简单或专有名词是有实质意义的,即实际对应存在其实体。如果实体不存在就是“预设失败”(PresuppositionFailure),是不完美的语言。

1905年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Russell)在他的文章《论所指》中指出,处于句子主语位置的词可能有所指,也可能无所指,都是有意义的。他指出句子主语有语法形式和逻辑形式之分。像句子“ThekingofFranceisbald”从逻辑关系角度来看,其主谓关系明显不成立。因为现在法国根本就没有国王,这个句子是假命题。同时他认为该句子的否定形式“ThekingofFranceisnotbald”,不是Frege理解的那么简单。他强调由于否定范围的不确定性,可以形成两种理解:“ThekingofFranceisnotbald;hehadafullheadofhair.”和“ThekingofFranceisnotbald;thereisnokingofFrance”。

罗素的观点在1950年遭到斯特劳森(PeterStrawson)的强烈反对。1952年他给预设下的定义是“如果S’是S具有真值或假值的必要条件时,S预设S’。”斯特劳森认为句子像“ThekingofFranceiswise”(斯特劳森使用“wise”而不是“bald”)包含了一个预设“thereisakingofFrance”以及一个断言“heiswise”,他认为预设和断言是两个相互补充的概念。他批判罗素混淆了预设和断言的区别,错误地以为“ThekingofFranceiswise”包含了两个断言,即“ThereisoneandonlyonekingofFrance”和“WhoeveristhekingofFranceisbald”。因此他认为,如果ThekingofFrance这个人不存在的话,“ThekingofFranceiswise”有无真值的问题并不存在。

查看全文

语用预设分析论文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社会性决定了语言系统并非像索绪尔说的是“一个封闭系统”,它不可能在真空中独立发展,自生自灭,而是和其他系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总是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语言系统内部诸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无一不与社会文化因素发生错综复杂的联系。萨丕尔(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有一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种特征而不同于别的群的一群。语言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因而,研究语言只有把语言系统放到社会大系统中去考察,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系统的内部规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活动而形成的产物,因此,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基于以上理解,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我们认为文化具有如下特征: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和文化一样是社会的产物,是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世代沿袭下来的符号体系,萨丕尔说:“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它是一种文化功能,不是一种生活遗传功能。”在人类学中,文化指的是社会共同体的一个成员受全体成员制约的全部生活方式,很明显,按照文化的这种概念来看,语言就是文化的一个部分,而实际上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唯一的凭其符号作用而跟整个文化相联系的一部分。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交际一词在英语里是communication,含义比较复杂,其基本的含义是“与他人分享共同的信息”。交际活动的本质就是把单个人联络在社会的关系网络之中。人是社会的动物,单个人必须通过交际活动同他人结成某种关系,构成社会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这里我们把交际定义为: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这里指人与人之间,不指组织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文化活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交际不等于沟通。发出信息,对方懂了,这是交际,也是沟通;发出信息,对方莫名其妙,这不是沟通,只是交际——不产生效果或产生反效果的交际。在不同民族之间,这种事例屡见不鲜。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信息交流的重要形式,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的外语知识掌握得不够,或交际者不了解异族文化的特点,或者说文化背景不同,经常会在交际中出现语言运用上的失误,造成交际的失败或交际冲突。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包括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之间和同一文化体系内部不同亚文化之间,本文指前者)的交际活动。当一种文化信息必须被另一种文化加以解释时,跨文化交际就发生了。

所谓语用预设,主要是说话人主观上的一种预设,指语言交际活动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基南(EdwardL.Keenan)指出:“有许多句子的言语要得到理解则要求先满足某些文化方面的条件或情景。因此,这些条件也就自然地被称作该句子的预设。如果它们没有得到满足,那么所说的话语不是无法理解,就是不按原意来理解的。”这些条件比如:

(1)参与者的地位及其关系种类。

查看全文

语用预设研究论文

一、语用预设

预设(或称前提)一般分为语义预设(Semanticpresupposition)和语用预设(Pragmaticpresupposition)两种。语义预设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绝大部分是由语言本身所引起的。如John’sbrotherisill.无论这话真实与否,前提“Johnhasabrother”一直存在,此预设由属格“’s”而来。可见语义预设是语句命题本身所拥有的一种意义,是静态的、抽象的。但在具体的话语交际中,语句总是与具体使用相联系,处于一定的语境中,因此从单纯的语义角度来研究预设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研究预设,这就构成了预设的语用研究。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7:68)。语用预设把预设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与语境密切相关,是动态的、具体的。语用预设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何兆熊,2000:281):(1)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对语境所作的设想。说话人对自然语言环境有他自己的理解,有一些设想,并基于这些设想展开话语交际,语用预设是话语产生的背景信息。(2)语用预设是一个言语行为的必要条件。说话人在实施言语行为时预设了那些能使此言语行为恰当实施的必要条件。(3)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语用预设还表现在说话人会预设他认为对方也拥有的知识。语用预设的这种“共知性”(mutualknowledge)是交际得以成功的基础,没有这一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话语交际就不能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用预设绝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引起的,跟语境密切相关,与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与交际双方的关系密不可分。总体而言,语用预设有两个基本特征:合适性(appropriateness)和共知性(mutualknowledge)。具体而言,还有主观性、单向性和隐蔽性。语用预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话语交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它在话语交际中能起到怎样具体的作用呢,下文将作详细探讨。

三、语用预设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

1.改变、否定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不仅比语义预设更灵活,而且能进一步改变甚至否定语义预设。如:

(1)Policeman:Wheredidyouputthemotorbike?

查看全文

中英文语用预设分析论文

摘要:语用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而具体使用中则有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使用反映了广告者在价值、态度、信念、等方面追求与消费者相同或相似之处,从而达到说服性目的。关键词:语用预设;广告语;语用策略0.引言广告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国家经济、企业发展、市场开发、对外贸易和人民日常生活无一不和广告密切相关。从根本上来说,广告语言属于劝导说服性的语言。因此,广告撰写人尽可能地采用一切语言及非语言的技巧来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作为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预设现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经常被广告撰写人用来增强广告的说服效果。本文探讨广告中大量存在的语用预设使用情况,以便从侧面了解广告制作者的语用心理。1.语用预设的特征语用预设,也叫语用前提,是指“那些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7)它以实际的语言结构意义为根据,依据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话语的先决条件。语用预设一般被认为是言语交际双方都已知的信息,或是根据言语上下文的语境至少可以推断出的信息。因此在交际中有些信息会被看作已交际的一部分无需陈述出来。语用预设的两大特征合适性(appropriateness或felicity)和共知性(mutualknowledge或colBinonground)。首先,“所谓前提的合适性,就是说前提要与语境紧密结合,前提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预设是受语境制约的,预设是言语行为先决条件。例如:“好空调不分国界”(空调广告)这则广告的语用预设可表述为:我们生产的空调是地道的国产货,却可以与外国货相媲美。或这种空调在我们生产国的销路很好,出口到你们国家销路也会不错的。因为它是好空调。其次共知性是谈话双方所共同知道的信息。根据何自然的论述,预设的共知性有三种情况:第一,预设是谈话双方或一般人共知的信息。第二,预设的共知性要通过说话人的语言暗示出来,并得到听话人的理解。第三,预设的共知性有时只指说话双方的共知事物,第三者不了解前提而只是领悟语境是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说话双方的内容的。2.语用预设的使用特点(11语用预设的单向性所谓单向性是指语用预设是发话人在谈话中自已单方向做出的,并没有与受话人进行协商,预设的内容在被听话人处理之前它只相对于说话人而存在。语用预设的单向性与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并不冲突,语用预设的单向性是针对语用预设本身而言的。而语用预设的共知性是相对于话语理解而言的,是话语理解的基础。语用预设必须为交际双方所共知,至少要为双方所接受,说话人的意图和意思才能为听话人获得。例如:“A:WhatkinkofmanreadsPlaybov?”在这则杂志广告中,语用预设是“有一种人在看《花花公子》杂志”,这是为言语交际双方合作的先决条件,是为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同时这个预设是A单方面做出的,在为B所领会接纳之前,只相对于A存在,是为语用预设的单向性。f21语用预设的主观性语用预设具有主观性,是带有断言性质的语境假设,本身并不具备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语用预设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或在句内某些特定的环境中会被取消,这就是语用预设的可取消性。这种特性“取决于说话人的态度和信念”。(何自然,1997)例如:“A:法国国王是个秃子。”这句话的前提是法国有一个国王。这是一个存在,是说话人主观上设置的预设,但事实上,法国是个共和国,现在已经没有国王,因此并不具备真实性。但它是一个主观预设,是说话人认为是真,听话人也认为是真的一个断言。有具体的语境中,这种预设就会被取消。f31语用预设具有隐蔽性。语有预设是隐藏在话语的背后。它不属于话语的基本信息,而是附加的信息(即言外之意),这种信息作为语用双方共同的背景知识,它可以不在话语表层明言,而隐含在言外,因而具有隐蔽性。例如:“A:Haveyoustoppedbeatingyourwife?”这句话隐含的预设是你过去是打老婆的。如果贸然回答“yes”,其实就等于认可了这个预设的断言,中了对方蓄意下的圈套。3.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分类广告具有的说服性性质使其与社会心理息息相关。成功的广告商或广告厂家会使用各种方式手段来把握利用大众的消费心理来影响消费者,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购买行为。成功的广告会让消费者从价值判断、情感倾向、喜好、精神状态等方面对广告产生共鸣。实现这一目的的因素包括具有说服力的相同价值观,态度的强化,信念的变化及知识的更新等。而这是与广告中的语用预设相对应的,所以,可将广告中的语用预设作如下分类:,(11事实预设事实胜于雄辨,广告应当真实,不能是虚假的,真实是广告的生命。广告主尽量摆事实以让人信服,因此我们会看到广告商让某行业权威人士代言,摆出令人难以抗拒的事实,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顾客心动,取得信任,达到广告的目的。如:有飘影,更自信。(2)信念预设广告对消费者施加影响的目的在于改变他们的态度。广告语经常采取的一个较为深层次的做法就是从根本上动摇消费者的信念或看法。广告中的语用预设就体现了广告制作者的这种策略。如:好空调,格力造。这时的语用预设为:好空调是格力制造的或格力制造的空调是好空调。这一预设改变了人们以往崇尚外国产品的看法,试图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3)状态预设这类预设一般有两种:一是预设过去不理想的状态,二是预设改变后的理想状态。如:“这个夏天我再也不用担心了”(某卫生巾广告)这里的语用预设是:以前的夏天我担心。今年夏天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这个产品我不担心了。状态预设借助状态的改变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41价值预设能够让消费响应。从而改变其态度和行为的一个有力手段就是让广告和消费者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在广告中,力图用合乎情理的语言来影响消费者,让消费者动心,产生购买欲望,这就是广告商的目的所在。例如:“Ifpeoplekeeptellingyoutoquitsmokingcigarettes,don’tlisten.they’reprobablytryingyouintoliving.”这是美国癌证协会的戒烟广告。这里的语用预设是:不抽烟才是生活。该广告以反语形式说出。是一种幽默的规劝。这一点与大众对香烟的价值观是一样的,那就是吸烟有害健康。广告者用生动合理的语言诉诸大众的价值观,能产生很好的劝说效果。4.结论广告是一种极具策略性的交际行为。本文对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使用情况的探讨进一步论证了广告用语的策略性。广告用语中的预设分为事实、信念、状态、价值等几类,其中状态类预设频率最高,这与消费者希望改变特定不良状态的心理是吻合的,同时也反映了广告制作者对消费者心理的良好把握。语用预设具有单向性、主观性以及隐蔽性。恰当运用这些特性是广告策略性产生的根源。

查看全文

预设性养老住宅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预设性养老自2017年提出,目前其相关理论和实例研究还较少。以昆明恒大金碧天下小区联排别墅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讨用户在适老阶段居住空间的相关需求,结合现代养老理念、空间环境和产品设计等相关内容,提出预设性养老住宅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养老住宅;预设性养老;前瞻性设计;隐形辅助设施

1背景介绍

目前我国居民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居家养老根据其居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型养老模式和独居型养老模式。前者有人照看,后者无人照看,因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解决此类问题,目前对既有住宅进行适老化设计改造较为流行,但改造过程耗时耗力,其成果也往往引发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不适感。预设性养老理念的提出,一改养老住宅服务对象年龄,从老年年龄阶段提前到中年年龄阶段,能更有效地减缓中年人在步入老年阶段后产生的生理不适和心理落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预设性养老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预设性养老即以中年人为主要用户群体,通过分析中年群体的心理、生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等特征,提前考虑其在老年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大到空间、小到产品(特指居室内部用品),多角度统筹为其进行预设性养老设计。在此总原则下,预设性养老住宅是针对中年人随年龄增加、身体技能下降等情况,预先设计的特殊空间构造或预留特殊设备位置的养老住宅。其空间内部产品不仅能满足用户的现时需求,还拥有“看不见”的辅助功能,在老年阶段时自然而然地使用,消除了普通助老产品的消极心理暗示,减轻用户步入老年阶段后产生的心理落差。预设性养老设计跨越用户较长的生命周期,其设计方法较其他住宅设计具有特殊性,过去的设计思路是“用户沟通→现场调研→设计→成果”,预设性养老则是逆向操作以舒适养老和体面生活的设计成果为起点来审视设计的合理性,是顺向和逆向相结合的双向思考过程。

查看全文

媒介框架预设管理论文

摘要:认知心理学之构念启动与使用模式指出,构念若因外界重复刺激而长期被启用后,可对相关评估产生长时性影响。本研究认为,媒介框架在具备强度与实时性时,可能重复启动受众知识仓储相关构念,并因此发挥长期预设判准效应。本研究以核四案为例,探讨预设判准效应(priming)与框架(framing)二项媒介作用的相关性,以及媒介框架在个人层次的运作机制与效应。内容分析与受众调查分析显示,核四案报导中,媒介主要框架同时具备强度与实时性,符合产生长期效果条件,且受众是否采用媒介主要框架也显著预测其核四政策立场。这说明媒介报导一议题时,跨时期使用的主要框架,可对阅听人相关政策的评估产生长期预设判准效应。另外,核四主要框架的采用也是看核四新闻频率与核四立场的中介变项。受众看愈多核四相关新闻,愈易采用媒介主要框架认知核四,也因而愈倾向赞成续建。这指出,媒介主要框架所隐含的拥核立场可影响民意,主流新闻媒体是一替民进党政府反核四政策「去正当化」(delegitimizing)的重要机构。

关键词:媒介框架、受众框架、框架作用、预设判准效应、政策评估、核四

壹、前言

媒介预设判准(priming)及框架(framing)作用是继议题设定功能(agenda-setting)之后,检验媒介内容与阅听人认知图像与态度之研究。有关此二项主题之研究不仅代表八○年代末迄今媒介效果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也显示效果研究从早期观察阅听人态度变化转为认知层面的影响后,重新以更细致的概念描绘媒介内容对阅听人态度的影响。

此一细致化倾向同时反映在媒介内容的分析方式与阅听人影响的内涵。在内容分析方面,研究方向已从议题「量」的分析转为「质」的分析。比如,议题设定功能及预设判准效应皆强调媒体在不同议题的报导量对阅听人的影响,但框架研究则旨在分析媒体呈现议题的方式对阅听人的影响。而在影响内涵上,也从议题设定对阅听人重要议题排序认知的观察,进一步观察此一认知对受众政治评估的影响。

比如,预设判准效应即指出,议题经大量报导后,可成为阅听人评估政治人物表现的依据;框架研究也发现,当议题以不同框架呈现时,可影响阅听人社会问题的责任归属。虽然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更能揭露媒介讯息对阅听人影响的政治意涵,且有关此二项媒介作用的影响也已累积许多实征发现,但许多研究并未详述二项作用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Price&Tewksbury,1997)。也由于过去对此二项媒介作用的运作过程较乏系统性的理论解释,研究者对稍早提出之媒介议题设定功能与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的相关性遂有不同看法。

查看全文

商业广告预设的特征研究

隐蔽性是指预设是只有通过分析,才能揭示出的话语隐藏的言外之意,而非基本信息。例如:甲对乙说:“Pleaseclosethedoor.”字面意思就是甲请求乙把门关上,其预设则是门一定是开着的。

中文电视商业广告语和预设

1广告语言的特点

广告就是广而告之,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向受众传递某种信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一则广告能否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是广告成败的关键。广告的语言朗朗上口,简洁精练,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唤起读者兴趣。只有对广告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才能引发广告受众的注意和兴趣,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去购买广告所宣传的产品,从而达到广告的促销宣传目的。

2中文电视商业广告中预设的特点分析

广告中的预设属于语用范畴,笔者主要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广告语进行了分析。

查看全文

英语教学有效预设特征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预设

预设指的是师生课堂教学活动按照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与封闭性。通俗来讲,就指教师的备课。它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育理念的方案。要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必须做好教学的预设。这就要求教学预设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为生命潜能的开发、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条件。

(一)教学目标的预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它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精神,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对学生发展具有多元价值的过程性目标;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中,充分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实际上它也是教师捕捉和接纳学生的经验与创造、把握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目标、促进或实现课堂价值动态生成的良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不变的,课堂会发生什么事件是不可预设的,如果不容纳课堂即时生成的目标,不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不可能有学生充分的发展。这种信念必须在新世纪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确立起来。如在备七年级Goforit!教材Goingshopping词汇部分教学时,课文提及众多商店如clothesshop,electricalshop,bookshop,toyshop等。在不同的商店,我们可以购买到不同的商品。尽管书中未曾提及这些单词,但预设到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肯定会对图片中商品对应的英文感兴趣。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详细地备了每种商店出现的商品英文,课上衍生。

(二)教学过程的预设

课堂标准和教材本身就是一种预设,目标、任务的确定,内容、价值的确立以及方式和方法的选择等都需要教师预先进行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承认和需要预设,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认识和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及如何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遵循课程和学科发展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和认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展开课堂教学过程时,要参照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同时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与生活情形,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状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既要适度考虑教学方案,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需求,注重与学生一起互动,重视在互动中与学生一起生成新的教学过程以及新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教师既要关注教学方案,也要根据互动变化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原有的方案组织教学,开发和利用互动中形成的新资源,并把这些新资源转化为学生的新知识和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系统观、辩证观和建立在复杂科学基础上的新的哲学观来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总之,强调预设的作用不等于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学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承认预设价值的同时,应有动态生成的意识和实践;而在重视生成的作用的时候,也要适当进行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静态表现,生成则是预设的延续和动态升华,两者有机联系,并存互补,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预设与生成都只是手段,两者都应服从和服务于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教学的原目的。

查看全文

预设性养老室内空间设计探索

【摘要】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具备一定的必要性与明显的价值,因为我国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提升养老室内空间设计水平能较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其中,预设性养老室内空间设计可以在丰富现有空间功能的基础上完善结构。据此,论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现实有所裨益。

【关键词】室内空间;空间设计;养老功能

1引言

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不可避免地对现实产生影响,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是必须要着手解决的具体问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保证老年群体的养老质量,我国政府部门推出了很多社会保障政策,整体工作具备积极性。在养老体系不断成熟的情况下,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较之前几年前已经有所提升,很多老年人希望能够在晚年时光拥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然而由于我国装修设计行业的质量参差不齐,往往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据此,本文分析了预设性养老室内空间设计的问题,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

2预设性养老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如今我国老龄人口较多,约占据整体人口比例的13%,有研究认为,我国在21世纪中期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情况会更加严重。预设性养老室内空间设计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升养老质量,并且能够较好地提升老年人对社会的满意程度,若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证,整体社会建设也会更加完善。除此之外,我国建筑空间设计水平也能因此而不断得到提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