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状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0:57: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运用现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一、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1.历史沿革。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1987年,为无投资或忽视投资阶段,保险公司的资金基本上进入了银行,形成银行存款。
第二阶段从1987~1995年,为无序投资阶段,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甚至借贷,无所不及,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阶段始于1995年10月,为逐步规范阶段。1995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
2.存在问题。(1)资金运用渠道偏于狭窄。西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法定渠道则较为广泛,比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放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1998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有4个方面的法定渠道: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两年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了新规定,如认购定向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等,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存在。(2)资金运用回报率过低,存在较大的支付风险。由于缺乏其他投资渠道,国内保险业的投资基本上都依法转入存款和国债等固定性投资工具上,因此银行存款、债券的利率以及国债的发行量决定着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近年来,伴随着多次银行利率下调,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每况愈下,规模收益持续递减。如果不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益,我国保险将会出现未来支付缺口较大的潜在风险。(3)投资环境不成熟,资产负债不匹配。保险公司的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市场的发育程度。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不成熟、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保险公司选择各种投资工具,参与投资市场的运作。另外,保险资金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行为严重。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4)专业投资管理人才匮乏。保险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保险投资的决策和经营管理,也加剧了监管部门对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担忧。(5)不公平竞争问题。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如《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保险资金除可以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外,还可购买企业债券、境内外汇委托放款以及股权投资。显然,外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比内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广,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小议国债规模现状及政策运用
[内容提要]事实说明,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的形势下,保持一定量的国债发行规模,以确保宏观调控的能力及国债政策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当前,中国国债政策应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基础上,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构建模式,适时转变国债投向,把目标从防止经济下滑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进一步优化国债结构,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国债规模;效应;政策建议
一、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根据经济学理论,判断国债规模状况,主要从国家的财政收支与国民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从财政收支角度看,国债规模偏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从财政收支角度来衡量国债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债务依存度;二是国债偿债率。债务依存度是当年政府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
智能控制现状以及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犷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一、智能控制的主要方法
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有模糊控制、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集成智能控制等,以及常用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免疫算法等。
1.1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模糊推理为其理论基础,以先验知识和专家经验作为控制规则。其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模拟人对系统的控制,就是在被控对象的模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控制器近似推理等手段,实现系统控制。在实现模糊控制时主要考虑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的确定,以及控制规则的制定二者缺一不可。
1.2专家控制
保险资金运用现状探究论文
一、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1.历史沿革。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1987年,为无投资或忽视投资阶段,保险公司的资金基本上进入了银行,形成银行存款。
第二阶段从1987~1995年,为无序投资阶段,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甚至借贷,无所不及,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阶段始于1995年10月,为逐步规范阶段。1995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
2.存在问题。(1)资金运用渠道偏于狭窄。西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法定渠道则较为广泛,比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放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1998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有4个方面的法定渠道: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两年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了新规定,如认购定向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等,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存在。(2)资金运用回报率过低,存在较大的支付风险。由于缺乏其他投资渠道,国内保险业的投资基本上都依法转入存款和国债等固定性投资工具上,因此银行存款、债券的利率以及国债的发行量决定着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近年来,伴随着多次银行利率下调,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每况愈下,规模收益持续递减。如果不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益,我国保险将会出现未来支付缺口较大的潜在风险。(3)投资环境不成熟,资产负债不匹配。保险公司的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市场的发育程度。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不成熟、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保险公司选择各种投资工具,参与投资市场的运作。另外,保险资金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行为严重。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4)专业投资管理人才匮乏。保险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保险投资的决策和经营管理,也加剧了监管部门对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担忧。(5)不公平竞争问题。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如《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保险资金除可以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外,还可购买企业债券、境内外汇委托放款以及股权投资。显然,外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比内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广,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保险资金运用现状试析论文
摘要:自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势头。但存在资金运用渠道单一、收益低、受利率影响风险大等问题,与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保险资金的广泛运用及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是保险资金运用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保险资金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必然存在巨大风险,因此建议结合我国实际,多渠道地运用保险资金。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资本市场
自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保费收入年均增长34咒。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保险从业人员150多万人。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7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投资设立了62个保险营业机构,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8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192个代表机构和办事处。2003年,全国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同比增长27.12;保险业总资产9122.8亿元,同比增长41.5Z;保险资金运用余额8739亿元。在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尽管我国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不断增加,资金运用渠道仍主要为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到2003年末,8739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占54.3%,国债投资占16.8%,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5.5笼,其他投资(包括金融债券、企业债和其他投资)占23.4笼,银行存款、国债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0.4、3.2和0.1个百分点,其他投资上升3.7个百分点。投资渠道的限制,使进入保险公司的保费难以实现保值增值。银行资金充裕令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保险资金年收益率从2001年的4.3%降至2002年的3.4%.而此前,随着央行的8次降息,我国的利率水平已从原来的10.8%下降到现在1.98%,保险公司以前年度以高利率8.5%—8.8%承保的大量保单所带来的利差损极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加大。我国保险业由此产生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运用保险资金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二是保险公司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不仅不利于化解利差损等已有风险,还可能产生新的经营风险。三是狭窄的资金运用渠道限制了保险功能特别是资金融通功能的发挥,削弱了保险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作用。从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结构来看,50%以上的保险资金为银行存款,意味着保险业从居民储蓄中分流出来的资金一半以上又重新回流到银行,需要通过银行进行“二次交易”后再融资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增加了银行风险。
二、保险资金运用趋势
测绘发展现状及在工程中的运用
一、GPS发展GPS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且越来越广泛,差不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来其向消费市场的发展的强劲势头,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应用产品,由于它能很容易地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所以很快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成为信息时代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由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价格合适,所以能很好地与其他系统结合,形成大量的新应用、新产品,迅速地进入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中。
1、民用领域在定位导航方面,GPS使用对象主要是汽车、船舶、飞机等运动物体。此外,对于警察、消防及医疗等部门的紧急救援、追踪目标和个人旅游及野外探险的导引等,GPS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GPS也已从当初的为军舰、飞机、战车、地面作战人员等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扩展到成为目前精确制导武器复合制导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弹上安装的GPS接收机接收4颗以上导航卫星播发的信号来修正导弹的飞行路线,提高制导精度。
3、GPS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拥有自主权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的研发成功,无疑是我国在GPS应用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标志。
这个由3颗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发射升空的“北斗一号”卫星组成的导航定位系统,其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对我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发展趋势看,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车载导航为核心的移动目标监控、管理与服务系统;在GPS应用领域中,车辆应用所占的比例较大。最初GPS车辆应用一般分为车辆跟踪、车辆导航两大系统。但当推出将车辆导航与跟踪集于一体的车辆信息系统后,它就成了发展的方向。以车辆防盗为例,一般分为静态车辆防盗与动态车辆追踪两种。前者是指车主离开汽车,停泊的车辆遭遇偷盗、毁坏、移动时,车辆通过自身的监控系统向GPS监控中心发出警报,并自动与车主手机联系、电话报警等。后者则可对行使中的被盗车辆进行定位跟踪、车况监听、车迹记录,甚至控制车辆断电、断油等。
二是面对个人消费者的终端GPS产品等。芯片的小型化技术、生产成本的降低、体积与耗电量的减小等有利因素,使GPS产品走下神坛、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主要有车载自主导航系统、移动监控终端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监控终端是移动目标监控系统的关键部分。有用于集装箱等货物、车辆的跟踪等领域的隐蔽式安装产品,也有多功能的综合车载平台。但随着产品成本的降低与体积微型化,市场上已出现供儿童、老人、病人甚至宠物等特殊群体使用的手表类、寻人仪、儿童玩具型GPS产品,它们可佩带在身上、嵌入老人的拐棍中、甚至植入体内。
管理会计运用现状评价论文
实证研究方法在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技术性的层面上对管理会计中实证研究的方法结构进行了中肯的分析(王光远和贺颖奇,1997)。近几年来,我国也出现了理论研究者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企业成功的管理会计案例进行归纳和理论总结的实例。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目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管理会计研究中对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还只是处在一个相当稚嫩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利用实证研究方法来促使管理会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一个更基础的角度而非纯技术性的角度对实证研究方法本身进行更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的运用现状进行总体性的评价。
一、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审视
所有的实证研究方法都包括了对某一组织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层次的观察、乃至参与他们的活动等手段。在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中,曾经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最关键的分界点就是看一看实证研究者是试图从一个“客观的”局外人的身份来理解一个组织(即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还是从一个局内人的角度通过直接参与一个组织的活动而达到理解这个组织的目的(即人种分类学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对实证研究方法应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上曾前后出现了3个典型的流派。
最早对实证研究方法形成系统认识流派为芝加哥社会学派。其主要特点是,在实证研究中主张对组织中的成员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在相互接触中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并且只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才直接参与组织成员的活动。这便是该学派所提倡的实证研究中的调查三阶段论(Bulmer,1984),在社会学研究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该学派在实证研究中也要与组织中的成员相互接触,但研究者应使自己的角色公开化,通知组织中的成员自己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尽量不和组织中的成员那样产生情感方面的纠葛,以避免对正在研究的环境产生影响。
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个存在主义学派(ExtentialSociology)。该学派从理论上支持调查性参与的观念,认为调查性参与的基本要点就是应该认识到组织中成员的行为和活动至少会表现出两重性,即有些活动和行为是做给外人看的,而另一些活动和行为只有组织里的内部成员才有可能看到(Gofmman,
1959)。词语“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就是针对前一种现象而被创造出来。该学派强调调查性参与的观念,旨在鼓励研究人员脱去所谓的客观性和超然性的外衣,努力使自已成为组织中的内部成员。该学派鼓励研究人员与组织中的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获取真实信息和利用组织中的成员的主观经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对一个组织作出更深入的洞察。西方许多人种分类学家持更为极端的观点。人种分类学家默罕和伍德就认为,在实证研究中,研究人员应彻底放弃对他们以前的世界所保持的任何联系,以便使自己能够深深地专注于某一组织,从而能够对这个组织做出更好的研究(Mehmmdwood,1975)。实证研究人员应彻底变成组织中的成员,从而使自己能够完全沉醉于研究之中。他们的观点在西方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房产市场的体验营销运用现状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房者情感精神层面的体验需求被不断激发和释放出来,并在消费行为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这一背景,首先对体验经济、体验营销、房地产体验营销进行了介绍,然后从产品体验、人文关怀体验、场景设置体验、主题互动体验方面分析了体验营销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
[关键词]体验经济;房地产;体验营销
我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了消费者为主体的理性消费时代,那种争先恐后抢房、漏夜排队的现象似乎已成为过去的记忆。房地产商传统上具有的战略优势,如自然资源、资金与技术优势随着竞争的加剧正在缩小而不再成为必然的优势;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等营销操作层面上竞争,由于市场规范运作和售楼信息透明化,而使得相互间模仿和借鉴的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对产品物性的需求似乎不再那么迫切,而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心理需要和满足愈显重要。
所以,在经过一轮新的洗牌后,房地产商在静心思考:从“产品为中心”向“消费者为中心”的转移时代,应该有一种营销创新。于是,领悟顾客感性行为,增强顾客体验需求,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满足顾客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营销模式——体验营销得以青睐。
一、关于体验营销
1.体验经济
预算绩效审计结果运用现状和对策
摘要:如何促进绩效审计结果更深层次的运用是当前审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绩效审计结果运用实务中存在的几类问题,研究了这些问题的成因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之下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发现,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背景之下,为解决绩效结果落实难等问题,需要解决不同绩效评价主体标准差异的问题;需要完善绩效问责制度;可以考虑通过联合绩效管理,与财政部门更深层的合作来加强绩效审计结果的应用程度以及统筹协作。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绩效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理论;绩效审计指标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修订,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条例作为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一项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建立规范、透明、科学的预算制度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在我国预算体系愈发庞大,预算金额日益增加的当下,预算是否被科学分配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分配的资金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资金使用的效率如何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预算管理所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需要实施预算绩效审计。预算绩效审计是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重要的外部监督体系,因此对其的研究很有必要。而结果运用对于审计来说,是实现审计价值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绩效审计来说。相对于预算执行中的合规性审计,预算绩效审计的结果应用更加复杂,涉及的部门更多,整改更加困难,这也导致了结果应用环节在绩效审计中重要性更甚,如果绩效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预算绩效审计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目前,从《“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开始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到“十三五”提出“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力度,将问效、问绩、问责贯穿于审计工作”,审计署愈发注重绩效审计的开展。相应的,一些学者也投身于预算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定学术成果。但总的来说,一方面,关于预算绩效的结果运用方面,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都着眼于预算系统内评价结果的运用情况而不重视审计这类第三方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另一方面,国内关于预算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涉及结果运用部分的并不多。而本文拟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审计这一主体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的结果运用问题以及其背后的成因并从执行角度对国家审计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的路径进行探索,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二、理论依据
在前人的研究中,绩效审计也被看作预算绩效管理中重要的外部评价主体之一。我们不应该将绩效审计与预算绩效管理割裂开来,预算绩效审计的结果应用应当是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本部分就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视角在理论上对预算绩效审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委托代理理论中存在着委托人和代理人两种身份,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委托给代理人管理或者经营,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代理人的次优问题等,代理人可能会偏离委托人的意愿甚至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委托人的利益。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会选择独立的第三方去观察代理人的行为,并且根据观察的结果相应地做出一些激励和约束。在国家预算体系中,基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人民是最终极的委托人,审计机关接受委托人的委托,终极目标是抑制我国预算资金使用中出现的代理问题或次优问题,提高预算支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助力;直接目标就是发现我国预算资金使用中出现的代理问题或次优问题。事实上,终极目标才是绩效审计的价值所在,完善绩效审计的结果运用机制是审计能否实现终极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直接目标的设置需要基于终极目标,否则审计就是对资源的浪费。而目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环境下,绩效审计作为重要的外部绩效评价机构,却存在着结果运用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割裂了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之间的关系,使得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现状分析论文
关键词: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的相关因素,寻找相应措施以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从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发现护理人员素质偏低,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管理缺陷等因素制约了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结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加强在职人员培训,转变护理观念,加强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以确保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整体护理;现状;问题;对策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1]。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从病房逐渐深入到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开展整体护理,确保了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1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现状
1.1术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