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10:07: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运营风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桥梁风险理论与运营风险控制
摘要:本文对我国人民过去的工程风险认识及现代桥梁技术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回溯,在总结桥梁风险事故产生原因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的桥梁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运营期桥梁风险评价控制的内容,指出了公路桥梁运营期风险评价的控制措施。肯定了运营期间桥梁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最后对桥梁运营期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期望。
关键词:桥梁;风险;公路桥梁;控制
1古代人民对风险事故的认识
自古以来,我国伟大的劳动人民就充分认识到建设工程的风险所在。早在一千多年前,工匠们在部分佛塔的修筑过程中,就已经在塔体周围设置了防护网,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十七世纪,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一些工程论著中就有关于处理开挖矿山工程事故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方面的论述,这应当是我国最早的“矿业安全工程”案例了。在国外,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事故时有发生,基于工程安全实践,形成了风险控制的理论。在近些时候,经常发生一些针对建筑物、桥梁等的袭击事件,进行风险安全控制研究就成为了现代桥梁建筑施工运营中的重大问题。
2桥梁风险事故为什么产生
桥梁作为架设于江河湖海上能使行人、车辆等顺利通行的交通建筑设施,自从其被人类发明以来,就时刻面临着施工和运行的安全风险。桥梁工程的发展进步都是基于材料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这一基础之上的。例如古代的块石、料石,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结构体系由简支向预应力斜拉桥改变,跨径由小变大。然而,正是因为技术创新和新材料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再加上环境地质等施工条件、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等很多因素,随着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风险控制也日趋复杂化。在20世纪初世界桥梁技术由悬臂桁架梁桥向悬索桥迈进这一大背景下,著名的加拿大魁北克桥,曾经出现两次重大施工事故。第一次事故因为延长了中跨,没有进行受力核对,以致悬臂倒塌,数万吨钢材报废,数十人遇难。第二次事故是由于变更悬臂拼装方式,机械使用不当导致挂梁沉入水中,10多人遇难。这两次事故都是没有足够重视设计理论改变的风险与施工工艺变更的风险引起的,为以后的工程技术设计与施工敲响了警钟。
保险业运营风险论文
保险运营风险的分类是保险业运营风险分析的基础,但由于保险以经营风险为业务,因而与保险相关的风险非常庞杂,有关保险风险特别是保险风险分类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保险业也获得了超常规发展,长期被抑制的保险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与此同时,保险业快速扩张的表面现象也掩盖了行业潜在风险,中国保险市场作为典型的新兴金融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业基础薄弱;内控风险较为突出;外部风险日益凸显;保险行业的环境建设与外部监管水平跟不上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巩固我国保险业已有发展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发展规模扩张和行业发展安全的辩证统一,全面而深入探讨我国保险业运营风险状况势在必行。
一、保险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一)保险风险的分类研究
保险运营风险的分类是保险业运营风险分析的基础,但由于保险以经营风险为业务,因而与保险相关的风险非常庞杂,有关保险风险特别是保险风险分类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如,Babbel等(1997)从金融风险的角度将保险业风险分为精算风险、系统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6种;而Kuritzkes等(2002)认为,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承保风险。国内学者方面,赵瑾璐和张小霞(2003)认为我国保险业潜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经营风险、投资风险、道德风险和政策风险等4种;赵宇龙(2005)认为保险业面临道德风险、偿付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三大潜在系统性风险,因而保险监管应该将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作为监管重点。
(二)承保风险研究
企业筹资运营风险防控与思考
筹资对于一个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投资经营的起点。但是筹资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本文所说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業在负债筹资的方式下,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如果从机会成本角度认识筹资风险,可以表现为企业负债经营时,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主权资本不能实现保值和增值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即有针对性地来讨论对这种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负债经营风险的总体防范与控制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杠杆。所以,首先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但是,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第一,要有风险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首先要明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要勇于承担和面对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
第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把风险水平降到最低点。
第三,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世博会的运营风险进行界定;接着分析了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侧重阐述了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预警指标,构建了运营风险预警模型,讨论了风险预警机制,在不同的风险级别应该采取的对策;最后,提出了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应该在制度化、组织化、层次化、预案应急管理等方面加以创新,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世博会运营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
上海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展期为6个月,历时184天。根据预测,届时将有来自200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预计有7000多万人次到会场参观,其中境外游客将达到350-400万人。日均入场人数为40万人,高峰时最大日客流量将高达80-100万人次。要确保如此巨大规模的展览活动成功举行,其运营安全管理就成了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由于我国在大型展会运营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对像世博会这样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管理没有实践经验。而世博会运营期间蕴含的风险无处不在,既存在运营期间的人员流动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展馆规划以及资金投入的风险,也存在后续展馆资源的利用率风险和服务水平风险等问题。因此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建立世博会运营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而运营的非盈利性使得整个运营管理的目标更多地体现其社会性和服务性,具有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的多重特征。因此,我们在考察其运营风险时,不仅仅要考虑由世博会运营公司负责的世博园以内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为了准备世博会在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和美化世博园外的整体行为。
如何借鉴历届世博会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遵循科学规律和系统原则,选择对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最有影响的因素,建立多层次、多目标且与上海世博会运营管理相适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世博会的运营管理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展期为6个月,历时184天。根据预测,届时将有来自200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预计有7000多万人次到会场参观,其中境外游客将达到350-400万人。日均入场人数为40万人,高峰时最大日客流量将高达80-100万人次。要确保如此巨大规模的展览活动成功举行,其运营安全管理就成了*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由于我国在大型展会运营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对像世博会这样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管理没有实践经验。而世博会运营期间蕴含的风险无处不在,既存在运营期间的人员流动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展馆规划以及资金投入的风险,也存在后续展馆资源的利用率风险和服务水平风险等问题。因此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建立世博会运营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世博会将是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而运营的非盈利性使得整个运营管理的目标更多地体现其社会性和服务性,具有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的多重特征。因此,我们在考察其运营风险时,不仅仅要考虑由世博会运营公司负责的世博园以内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为了准备世博会在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和美化世博园外的整体行为。
如何借鉴历届世博会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遵循科学规律和系统原则,选择对*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最有影响的因素,建立多层次、多目标且与*世博会运营管理相适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世博会的运营管理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一、对世博会运营风险的界定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风险”一词来源于早期的意大利语“risicare”,意思是“todare”。风险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典数学家丹尼尔(DanielBernoulli,1738),他在一篇题为“风险评估新理论的说明”的文章中介绍了“效用”的概念,以测量风险的影响和后果。19世纪以后,西方古典经济学著作不断提出了风险的不同概念,认为风险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副产品。美国的海恩斯(Haynes,1895)在其著作Riskasaneconomicfactor中指出“风险意味着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偶然性因素是划分风险的本质特征。”美国A.H威雷特(1901)指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美国F.H奈特(1921)在其著作《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区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并指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说明了风险存在着一定的统计规律。美国的C.A威廉和汉斯(1964)把主观因素引入风险分析,提出“风险是客观状态,而不确定性却是风险者的主体判断”。日本武井勋(1983)在其著作《风险理论》中,总结了历史上诸家有关风险论述的观点,作了新的表述,认为风险是特定环境中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该定义概括了风险的3方面含义:(1)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差异;(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风险是可以被测量的。
运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世博会的运营风险进行界定;接着分析了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侧重阐述了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预警指标,构建了运营风险预警模型,讨论了风险预警机制,在不同的风险级别应该采取的对策;最后,提出了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应该在制度化、组织化、层次化、预案应急管理等方面加以创新,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世博会运营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
上海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展期为6个月,历时184天。根据预测,届时将有来自200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预计有7000多万人次到会场参观,其中境外游客将达到350-400万人。日均入场人数为40万人,高峰时最大日客流量将高达80-100万人次。要确保如此巨大规模的展览活动成功举行,其运营安全管理就成了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由于我国在大型展会运营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对像世博会这样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管理没有实践经验。而世博会运营期间蕴含的风险无处不在,既存在运营期间的人员流动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展馆规划以及资金投入的风险,也存在后续展馆资源的利用率风险和服务水平风险等问题。因此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建立世博会运营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而运营的非盈利性使得整个运营管理的目标更多地体现其社会性和服务性,具有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的多重特征。因此,我们在考察其运营风险时,不仅仅要考虑由世博会运营公司负责的世博园以内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为了准备世博会在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和美化世博园外的整体行为。
如何借鉴历届世博会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遵循科学规律和系统原则,选择对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最有影响的因素,建立多层次、多目标且与上海世博会运营管理相适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世博会的运营管理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世博会的运营风险进行界定;接着分析了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侧重阐述了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预警指标,构建了运营风险预警模型,讨论了风险预警机制,在不同的风险级别应该采取的对策;最后,提出了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应该在制度化、组织化、层次化、预案应急管理等方面加以创新,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世博会运营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
上海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展期为6个月,历时184天。根据预测,届时将有来自200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预计有7000多万人次到会场参观,其中境外游客将达到350-400万人。日均入场人数为40万人,高峰时最大日客流量将高达80-100万人次。要确保如此巨大规模的展览活动成功举行,其运营安全管理就成了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由于我国在大型展会运营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对像世博会这样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管理没有实践经验。而世博会运营期间蕴含的风险无处不在,既存在运营期间的人员流动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展馆规划以及资金投入的风险,也存在后续展馆资源的利用率风险和服务水平风险等问题。因此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建立世博会运营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而运营的非盈利性使得整个运营管理的目标更多地体现其社会性和服务性,具有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的多重特征。因此,我们在考察其运营风险时,不仅仅要考虑由世博会运营公司负责的世博园以内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为了准备世博会在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和美化世博园外的整体行为。
如何借鉴历届世博会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遵循科学规律和系统原则,选择对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最有影响的因素,建立多层次、多目标且与上海世博会运营管理相适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世博会的运营管理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浅析
摘要: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当下国内较为常见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清洁便捷的优势,受到社会各阶人士的欢迎。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高铁运行技术较为关键,其运营风险需引起关注。本文主要针对高铁运营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了探讨,结合国内行业规范、法律条例等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提出相关风险控制措施,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事件负面影响。
关键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控制
当下,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技术对整个铁路行业的稳定运营起到了关键作用。风险防控体系需要结合铁路运行实际状况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最大程度地使用可利用资源,从而达到降低事故概率、压缩损失、提高投资效益的功效。高速铁路是与社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项目,国内高铁建设运营已经步入规模性阶段,及时进行高铁风险防控等级的优化,提高整个技术体系的影响作用,建立在当下较为完善的保证机制上进行安全风险最小化处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铁运营安全风险控制流程
高铁运营中,其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是建立在风险控制、人机工程、安全工程基础之上的综合化作业体系。需要考虑高速铁路全局性要求,借助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内部风险分析和子系统的危害分析,根据相关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高铁运营的风险控制流程包括4个步骤,分析如下。1.1识别危险事件。相关机构在进行危险事件识别中,需要先对高速铁路系统的基础设施和移动设备的影响因素、子系统接口、外部环境作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化分析,将系统危害事件进行系统化分析。高速铁路作为一个复杂化、规模化的体系,必须考虑其危险事件识别的完整性、合理性,结合子系统功能、框架结构等进行分析,一般将其划分为线路工程、牵引供电、通信服务、客运服务等几大部分,目的在于识别出潜在危险的子系统。此外,考虑到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具有一定独立性,整体表现出集成化,为此,针对子系统之间的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识别是很重要的。1.2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是建立在整个铁路系统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借助风险矩阵等进行事件分析和风险评估。结合业内常见方法,当下较为常见的风险分析评估法包括定量法、定性法两种形式,低风险区域一般会借助定性法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降低时间成本、资源耗费成本等;而定量分析可提供更加精确的结果,在高风险状况下较为常见,定量分析还可进一步细化为故障树、事件树两种方法。一般状况下,高铁运营风险分析包括:风险概率、大小和分布;结合线路风险的位置、时间等进行量化处理,计算风险发生概率;风险评估中,相关作业人员需结合决策后果及时作出处理。1.3风险处理方法。风险处理是针对已经被识别出的高风险事件进行一系列合理的操作,目的在于降低其危险程度,保证其风险在大众可承受的范围内。从操作原理出发,风险处理措施可分为成因控制措施、后果控制措施。根据控制措施可结合下述顺序进行妥善管理:“消除、预防、降低、减轻”。结合实践运作可发现,风险控制计划主要采用两种运作模式。其一,防范于未然法,即相关人员需要尽最大努力来降低风险作用或消除风险,将风险负面作用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其二,借助风险转移法来降低负面因素对主体的影响,加强风险成本、风险效益方面的关系分析,尽量从经济角度出发进行主观、客观要素的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佳风险控制方案。高铁运营的风险评估在进行可预见性风险进行防范中具有较好效果。但是如果风险无法规避,则需要及时向低风险或降低不良后果影响程度方面进行转移。一旦相关人员发现某事件的风险概率高、损失大,且并没有相关对策来进行挽救时,可放弃原计划方案来规避风险,这是降低损失的必要策略。此外,还可采用某种方法将风险后果及风险权利责任进行转移,一般是借助市场机制将其转移给保险公司。风险发生后,保险公司可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因此高铁运营机构可为乘客提供交通安全险,事故发生后可由公司进行理赔。1.4风险管理及监测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监测是针对整个事件进行全面的整理,保证其快速形成可追溯文档,从而便于后期查阅,保证相关机构可及时地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进行管理和动态监测。一般状况下,针对高速铁路系统进行改变、升级后,均需要重新做出风险评估处理,这是保证整个体系安全运营的基础,促进整个铁路系统在风险水平控制范围之内。实践经验表面,危害记录表是安全参考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识别、风险分析等相关记录均会记录在高速铁路运营的危害记录表里。该表格涉及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后期控制措施整个流程,对类似事故问题可以起到一个参考作用,达到降低风险等级的目的。一般危害记录表需要随时间变化进行更新,该记录表重要价值突出。
2高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对策分析
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效的运营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对其成长壮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阐述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基本概念手段入手,随后对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在深入剖析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提出企业改善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措施路径。
关键词: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业务的拓展、市场的开拓、品牌的打造,除了需积极研发革新生产技术和引进高端人才之外,还离不开高效的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近年来,如何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有效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以此切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成为经济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相关概念阐述
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同为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其中,运营成本管理是措施,侧重于企业管理者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对生产项目运营的全过程实施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使经营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既定目标。而风险控制则是目标,侧重于表达通过采取管理措施,消灭或减少贷款筹资风险、合同风险、生产规模扩大风险等各种风险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减少或规避因风险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实现投资升值。
二、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现状问题综述
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
[摘要]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已成为城市稳定发展的支撑,其安全运营就成为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分析了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的风险管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为日后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
1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现状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强,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与规划要考虑综合开发与建设的可能性,从应对灾害、突发事故、人文、环境、海绵效应等多个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提出建议,才能更好地提高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
2大型公共建筑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损失大、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