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07:27: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云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特稿:建设富裕云南

第八次党代会

富民目标凝聚人心,富民举措鼓舞人心,富民实绩安定人心

迈向繁荣富强,让贫困欠发达的云南不断壮大经济实力,让全省4450多万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富裕的生活。2001年至2006年,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云南的步伐坚定有力,云南的前进激越澎湃。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进、艰苦创业,胜利完成了省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

五年,全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五年,全省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五年,云南以知难而上的气魄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向历史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经济增幅止跌、回升、加快发展,短短的五年,历史的一瞬,云南迈出了关键的三大步,这是多么不易、多么宝贵的三大步呵!”回顾共同经历的难忘五年,来自大理的马琴代表感触满怀。

“衣、食、住、行,每个家庭、每个平常日子都在发生变化,我们亲眼见证了五年来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历数身边桩桩新鲜事,来自玉溪市的杨树林代表快乐心情溢于言表。

查看全文

云南白药财务战略分析

摘要:2016年,“健康中国”理念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层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医药制造业作为医药健康产业的基础,其财务战略关乎“健康中国”的最终实现。成熟期企业是社会财富主要创造与贡献者,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本文以云南白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2014—2017年度财务数据,判定其生命周期为成熟期,结合同业对比对其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战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命周期;云南白药;财务战略

1理论概述

财务战略属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是企业在根据一定时期内自身经营现状和市场变化趋势配置财务资源,制定的有关企业财务活动的决策和方案。实践中发现企业治理有相似生物学的生命周期阶段,可帮助管理者作出决策。其判定可根据财务战略矩阵,将生命周期同财务战略矩阵结合,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撤退期。若企业价值评估维度为创造价值,且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维度为现金溢余,则为成熟期,如图1所示。

2云南白药简介与生命周期界定

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主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及饮料的研制、生产及销售,医疗器械,日化用品等。2018年,云南白药排胡润品牌榜总榜单第42位,位列医疗健康行业第一,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云南白药现在“新白药,大健康”战略下已形成医药制造业、金融、茶产业和房地产企业产融协同。核心竞争力为国家保密配方,在消费者中具有高认可度。通过财务战略矩阵和生命周期耦合象限图理论,根据云南白药2014—2017年数据列出下表,由其分析可知,其一直为处于现金溢余状态和价值创造状态,故应判定为成熟期,如表1所示。

查看全文

云南旅游营销论文

一、误读营销、视野模糊

在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看来营销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它需要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获得、保持和发展顾客。营销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规范的系统。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却又常常误读或者是曲解了营销,把促销、广告行为等同于营销,这就如同把报纸等同于媒体一样。这种误读的结果必然是景区缺乏整体性的营销意识,缺乏正确的营销视野,缺乏营销战略和计划,更谈不上对营销手段的有效性把握。我所接触过的部分景区负责人都很重视营销工作,严格来说真正对营销工作能全面、正确理解的却并不多见,营销视野模糊不清。

“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被专家忽悠”。因为我们误读或者是全然不懂营销,致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广告商,委托他们策划、设计营销规划文本,最后因为可操作性太差或者是不切实际而搁置,承担了一笔不必要的经费支出。为什么呢?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刘永炬说得很好:“因为企业不懂,它没有评判标准”。相信专家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不要迷信专家,唯专家马首是瞻,把专家当作救星来看待就错了,专家方案很大程度上只要在理论层面上经得住讨论就行,具体实践他是不负责任的。说到底还得靠自己,要解决一个“懂”的问题。

二、定位不准、盲目营销

我们在凤凰谷景区的定位上走了很多弯路,甚至现在也还没有真正、彻底走出误区。我们原来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的概念,我相信云南部分景区也会有同样的体会。

我所在的凤凰谷景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喀斯特地质景观,集溶洞、峡谷、瀑布、湖泊、壮乡风情为一体。因其溶洞外观形似“生命之门”,为性学专家、社会学家等所首肯,经过充分论证,主题定位为“生命文化”。投入近亿元巨资着力打造,旅游接待条件日趋成熟,处于全省3小时旅游圈的范围内,但经济效益尚未显现。除却资金困难等一些不利的客观因素,从旅游营销的角度,特别是定位来看,我们长期以来就没有做到位。目前经过努力初步完成了定位分析,市场定位,其实是关于目标游客群体的多角度定位,近、中期发展的区域性定位应该是以昆明为中心客源地、辐射周边地、州、市的游客群体,所以曾经参加的省外营销活动暂时没有必要;从景区特殊性和文化属性上来定位,生命文化的适应性很宽泛,可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人群。但景区游览所需耗费的体力成本却很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主打客源应该是年龄在20至40岁左右的人群,正如同蒙牛酸酸乳针对的就是市场细分后的年轻、时尚一族。那么产品定位就是根据市场定位的细分制定出对应的旅游标准,符合游客的要求,初步提出了“奇景观光、水上漂流、生命文化、壮乡风情”的定位;品牌形象定位则是基于市场、产品定位作出的“上古玄牝门、天然祈福地”。这样一来,原来因为定位不准、对象不清、无的放矢的盲目营销得以避免,营销导向的明晰,对媒体的选择、营销手段的使用更趋理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仍然有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改进。

查看全文

云南三生教育探析

2008年5月至8月,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教育厅首次制定并下发了实施“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和实施意见,要求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推行“三生教育”。从此,云南正式拉开了“三生教育”的实施序幕。可以说,云南的“三生教育”是一种特有的生命教育,它是在结合本省教育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需要,并借鉴于国内外生命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将教育从生命的关怀扩展到了对生存和生活的全面关怀,并以此来实现提高青少年们的生命质量、获得必要的生存技能、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一、“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其提出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现实背景的,是合于教育规律、顺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需要的,其提出的背景可归于如下:

第一,近些年,许多青少年学生不断暴露出“生命困惑”、“生存弱化”、“生活茫然”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学习、生活的正常化和成长的健康化。首先在人之生命问题上,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暴露出严重的“无知性”,他们无知生命的可贵,无知生命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无知人生该有的目标和方向,无知每个生命体存有的内在的责任和义务,也无知什么才是生命所本有的、所重要的,而正因为这些“无知”,使得生命对于他们而言,不具有任何的珍贵性和敬畏性,他们轻视、藐视自然生命之存在,破坏、践踏甚至毁灭自己和他人、他物的生命,如近些年我国各地频频发生青少年学生自杀(轻生)事件、杀害他人事件以及校园暴力事件,最近就又发生两例自杀事件:2009年4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四男生从新一学生公寓8层坠楼身亡;14日,中国传媒大学的两名学生先后从学校47号公寓楼坠楼身亡。可以说,15~34岁已成为自杀的高发龄,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在人之生存问题上,许多青少年学生暴露出严重的“无力性”,不懂得生存之规律。他们无力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无力适应各种生存环境的变化,无力应对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祸害,无力处理因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择业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等所带来的不良情绪,无力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和冲突,无力面对人生旅程中遭遇的挫折和不幸,等等。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26%的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而正因为生存方面上的“无力感”,萎缩了青少年学生的生命,使得他们的生命很脆弱,很单薄,缺少了自我生命的保护羽翼和支撑力量,这就为什么他们会因为生存方面的不如意、不适应,来否定生命存在之必要。最后在人之生活方面,许多青少年学生暴露出严重的“无能性”,形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和常识。他们无能自理个人基本的日常生活事件,无能寻找到人类生活之真谛,不懂得幸福何为?快乐何为?而正因为生活上的无能,造就了他们生活得单调、生活得无趣感,使他们看不到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感悟不到生活中的互助与感恩,同时,最为严重的是让他们易于形成一种过于重视当下生活感觉的生活态度和只懂索取、享受不懂奉献的生活价值观。总之,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在“三生”方面暴露问题的普遍化和严重化,激发人们对此进行深刻的探析和反思,寻求其原因,探究其解决的方法,而“三生教育”正为此提供着新路子尝试,为解决此问题开拓出新途径与方法。

第二,我国特殊的社会大背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日益面临着因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价值重建所带来的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变化、冲突和困惑。据相关材料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逐步认识到,才能、竞争、机遇、剧变这些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已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共有特征,而这些与个体天赋和本人努力程度相联系的社会交往形式,从各个层面都加大了现代人的心理压力。以往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经济中的无忧与安贫被现代的紧张、焦虑和不安所取代,而现代社会经济财富的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能消除现代人的孤寂、郁闷和失落。相反,随着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竞争性和变动性的加剧,使得现代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敏感了。

第三,当前教育自身存有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教育之应试性、教育之工具理性、教育之重科学知识而忽略人文内涵性,这些缺陷让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作用和价值,使教育偏离了内在之本质。首先,教育的应试性让分数成为教育发展的动力,应试教育使老师成为灌输知识的教书匠,学生成为只会死记硬背的械具和只会考试的机器。其次,教育之工具理性让功利主义成为教育衡量的标准,工具理性教育使教育成为职业发展的工具,学生是为工作而学习,学校是生产社会需要的零件“工厂”,老师是生产零件的“技术工人”。最后,教育之重科学知识而忽人文内涵性让科学知识成为教育的根本内容,将学校异化为科学知识的“贩卖地”,将教育教学内容单一化,使教育功能简单化,断裂了教育本有的精神、人文、情感以及生命涵养的功能。总之,当前教育存有的三大缺陷,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三生教育”正以弥补现有教育之缺陷为目标,使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培养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现代公民之本真上。

查看全文

小议云南农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摘要:现代云南农村研究的历史大致分为3个阶段:中国农村研究的云南经验时期;民族研究与云南农村研究时期;云南农村发展研究时期。云南农村发展与中国农村发展相比,具有共通性与特殊性,应在主体思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寻求建立系统、有效、适应的理论方法,来解答云南农村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云南农村;变迁发展;主体性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区,经济文化发达,因而在这些地区开展农村研究有相当便利的条件,一方面研究者可以获取非常丰富的各类文献资料,另外由于这些地区农村社会发育相当成熟,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繁多的研究素材。关于这些地区的农村研究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分析研究到具体的农村政权、农村市场、农村组织、婚姻家庭、农村教育的调查研究等等,较为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了这些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和发展的状况。然而,对于一个边远民族省份来说,在云南开展农村研究我们要面临与上述地区,甚至广大内地农村极不相同的情况。由于云南农村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组织发育程度与内地农村存在极大差异,在云南开展农村研究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传统中国农村研究只能为云南农村研究提供有限度的经验,因此总结和反思云南农村研究的经验对于加深云南农村变迁和发展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上世纪30年代以来云南的农村研究作一个系统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涉及云南乡村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以及研究方法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

云南自然生态复杂,地理位置偏远,民族众多,历史上长期与中国内陆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相比较其他内陆省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西方势力开始渗入中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外部势力也逐渐渗入云南,比较中国沿海省份,虽然这些外部影响仍十分有限,云南也开始缓慢融入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进程中。事实上,云南的农村研究历史和中国现代史密切相关。关于云南农村研究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3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前;第二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左右到80年代初;第三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

一、中国农村研究的云南经验

最早关于云南农村的系统研究起始于上世纪30年代。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矛盾丛生,农村与农民问题日益严重,这引起了当时的知识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试图寻找治病的良方,由此在三四十年代形成了本世纪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关于中国农村研究的主要有两大学派: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建设”学派和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院派[1]。除了学者、民间开展的农村研究活动外,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调查。1933年,农村复兴委员会成立,它附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务是为行政院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复兴委员会先后对浙江、江苏、陕西、河南、广西、云南等地进行了专题调查。1934年编辑成书的《云南省农村调查》就是这一时期的调查研究成果,调查选取了滇中、滇东和滇南的昆明、禄丰、玉溪、马龙、开远6个市县的26个村子、642户村民进行了挨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这些农村地区的土地分配、农村副业、农村借贷、田赋、农村捐税、农村教育及政治情况。虽然调查只是限于当时云南局部地区的农村,调查内容也过多偏重于农村经济情况,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机关的名义定期对农村经济情况进行记载,而且是第一次关于云南农村的系统调查研究,现代方法首次运用于对云南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查看全文

小议云南文化消费的状况的战略

本文作者:范永庚邹玲工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在区域优势上,发展云南本土旅游业

旅游业是云南省的支柱性产业,目前,云南的旅游业名列全国前茅。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因文化而雅致,文化因旅游而丰盈。在旅游业的横向方面,针对旅游业现状,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稳定现有旅游成果,牢牢占据旅游业市场;二是提高旅游区内的服务设施,进一步从硬件上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提高旅游业增加额;三是开创新型的旅游线路,如怒江州的三江并流生态旅游等都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的眼球,必将成为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另一瓶颈;四是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在价格和景点分配上,可以将旅游景点打包性的推销出去,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旅游发展效果,加大各新闻媒体与策划力度的密切结合,从而达到宣传的力度。在旅游业的纵向方面,一是建立“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古城的风俗特色游,促进文化产业消费。同时加快三大城市的古城完善和修葺,添加必备的设施投入,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二是建立澜沧江为中心的“怒江生态——西双版纳”的民俗游。

依托目前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调整部分文化产业和服务

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以绝大部分居民消费为基础,通过分析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生产出适合的文化产品,或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服务,其中包括文化消费服务的具体内容和价格。譬如要调整目前云南省文化市场定价过高的产品和项目,如豪华电影院电影票价、大理、丽江等景点门票等,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从而做到经济学中“薄利多销”的效果。一旦文化消费定价过高,超过了老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势必出现单极消费局面,即只有富人才能消费的情况,单纯靠高价位反而不能换取高额的文化消费的提高。这也是文化消费的本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既要有标志性目标,更要贴近群众、社会、生活,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文化消费的队伍中来,最终实现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总量的目标。

扩大珠宝玉石进口,加快当地民族民间工艺的生产

查看全文

建设开放云南

第八次党代会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云南今天的大好局面。

是改革开放,把云南这个处于祖国交通末梢的边疆省份推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革开放,让云南孕育着巨大潜力、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今天的彩云之南,要把自身的发展放到全国发展大局中定位和谋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大的气魄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建设开放云南。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云南建设成让投资者放心的投资热土“衡量一个地方的开放程度,关键不是看招来多少外商、引来多少外资,而是看这个地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程度,看这个地方文化的开放程度。”

顾伯平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开放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是建设开放云南最重要的因素。他认为,只有积极的精神状态,才能把坚持利用外资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相结合,与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加快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的引进,全面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只有积极的精神状态,才能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外资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把云南建设成让投资者舒心放心的投资热土。

查看全文

探索云南舞蹈创作特色

摘要:云南民族舞蹈创作,在经过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面对跨人新世纪的云南舞蹈创作,笔者对其进行了历史的回顾。本文将云南民族舞蹈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个历史时间的创作特征加以分析后提出:观众对艺术审美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各个时期艺术创作的风格和特点。回顾之余,笔者还对云南民族舞蹈在新世纪的发展寄以希望,并根据各阶段云南舞蹈创作的特点及风格,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动作特征民族性时代感深人生活

倚在世纪门栏,回顾云南舞蹈创作的辉煌,抑制不住心中的欣喜,禁不住要为云南挚着的舞者喝彩,向大力支持云南民族舞蹈艺术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敬礼,也为热爱云南民族舞蹈的各族群众所感动。

的确,建国50余年来的云南民族舞蹈,以其年轻稚幼的躯干,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步履,走过崎岖的小路,越过纵横的江河,已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她在国内、国际享有的良好声誉,足以使每个云南舞蹈工作者引以为豪。

五十余年来,云南民族舞蹈创作,可以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的。其间,虽然也曾受到过极左思潮的影响,使民族舞蹈的创作出现了相对停滞,全省舞台上除了上演“样板戏”外,就是反映阶级斗争题材的舞蹈节目。为了迎合当时政治上的需要,云南的舞蹈创作不得不违背艺术创作规律,选用那些格式化的舞蹈语汇(动作)来表演“阶级斗争”的题材内容,从而偏离了舞蹈创作的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舞蹈界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文艺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使云南的舞蹈创作又重新焕发出活力,通过几代人多年的共同努力,云南民族舞蹈创作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历史向前发展,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新世纪的到来,又将预示着赋予文艺工作者创新的使命。云南民族舞蹈创作怎样迎接新世纪对文艺的挑战,谱写出具有时代感的耀世篇章,成了云南舞蹈界众水纷纭的话题。

查看全文

云南旅游对文化审视

一、旅游与民俗文化的现状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56个民族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主要有傣、彝、回、满、白、纳西、布依、水、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苗、僳、怒、独龙、藏、普米等少数民族。旅游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旅游本质上是具有社会交往活动的价值、教育的意义、个人生活方式及各种社会现象的总和,属于社会表层的文化。云南旅游特色: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云南是生物繁衍地、人类的发源地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澄江的古生物化石群、禄丰的恐龙化石群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说明云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物繁衍之地,同时堪称“动物王国”及“植物王国”。在云南的开远、禄丰、元谋和保山发现了距今800万—12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其中尤其以在禄丰和元谋发现的古猿化石最为丰富。这些古猿化石在早期人类起源上的作用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在历史的进程中云南遗留下了:青铜文化、贝叶文化、南诏文化、东巴文化、彝文化、康巴文化等,为云南的旅游文化添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多数少数民族区域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是一种划时代的社会经济符号,其影响结果不仅仅限于生命和流通领域本身,它迟早会带来整个民族生产性文化的深刻变迁。因此,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生产性文化的过程中,应摒弃民族文化中的封闭、保守的一面,发展其开放性的传统,更多地捕捉市场信息,并根据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合理地调整并引导生产,从而加快发展。

二、旅游发展与民俗文化关系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雷同化”、“汉化”、“西洋化”的表现形式。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所展现的是表层的原始,(即自然馈予)未能彻底的原始或者民俗纯粹的自然。在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和不断发展进程中,无疑给我们重新认识民俗文化资源,引入了一个新的参照系。旅游业的民俗文化单一。云南呈现出多样的特殊的文化本位:特殊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在国内及国际上都是最为典型与集中的。然而这些特殊的文化资源在云南旅游的开发中,能够把文化资源运用好的区域相对较少。例如:香格里拉、丽江、大理、版纳的开发相对完善,大部分借助于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其余旅游路线旅开发相对欠缺,缺乏投入。旅游资源不外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二种,自然资源构成了一定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则造就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两者相辅相成、相德彰显。若经过成功的挖掘开发,人文资源可以变成颇具价值的旅游资源,从而造就出无穷的人文景观。旅游相对于文化而言是表层的,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看不见却能给予生命力的能量。通过旅游,许多过去认为没有生命的事物突然有了生命,文化的价值意义凸显出来,这样既给民俗的文化得以传承下去,同时也给了民俗以流通的平台,使得民俗兼并开发保护及经济价值。云南发展民族文化是多年来一直研究的重点,至今未能合理开发与利用好自然赋予人类的特殊的生态的文化资源。文化是无形的经济资源,各种文化价值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经济增长不过是手段而已。文化在经济中的价值是社会的文化需求与社会物质基础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非生产性劳动经济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态和重要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通过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文化发展的经济性推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的文化行为和经济行为。雷同旅游形式化。云南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有:观光旅游、民族民俗风情旅游、生态旅游、雪域旅游、探险旅游、漂流旅游等。在众多的旅游产品中民族文化旅游颇具特色,却未能开发的尽善尽美,总体上趋于简单。雷同的旅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击退了旅游者的兴趣。绝大多数到云南的旅游者带着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而来,原本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本是一个很好的地域产品。如此丰富的特有的少数民族旅游在慢慢退化,转而取代的是自然的资源。具体原因在于旅游的经济价值高于文化的价值,人们转变了发展的方向。少数民族原始的生产方式在农业化的进程中逐渐被现代农业所代替,原始的生产方式因不符合现在社会的进程也将被逐步被淘汰。例如:在扶贫的进程中,农民的原始的居住场所,因不符合现代建筑的规范,将被现代的建筑群所取代。少数民族的织布、绣衣,在纺织业发展的今天,原始的纺织技术也在慢慢消失殆尽。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发展的进程中,被社会化。很多原始的民俗,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只能在书籍与博物馆才能参见。旅游业产生出亚民俗文化。云南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在版纳植物园里上演的民俗文化却以另一种文化形式出现,爱伲抢婚发展出带有经济利益的亚民俗文化,即不属于本民族的文化本质,抢婚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婚俗。由男子通过掠夺其他氏族部落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姻,亦名“掠夺婚”。抢婚习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古老的掠夺婚(也称劫夺婚、抢劫婚)的遗存或变异。掠夺婚盛行于以男性为中心的游牧时代。所以成为部落与部落、民族与民族发生斗争时的掠夺对象。在版纳植物园的抢婚却参与经济的交易的文化再现,原本游客参与互动的游戏体验少数民族的抢婚项目,使游客从中认识到民俗的一种文化,在现实的展现过程中,开发变相为文化经济产业,违背了民族的文化本质。

三、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新审视

如何开发利用云南的民俗文化资源是云南旅游开发的重点。结合国家对文化发展具体要求及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文化进行新的梳理及加强保护再挖掘,对民俗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二者皆有利。消失殆尽的民俗文化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非遗的过程中,云南做为天然的非遗自然博物馆,更应该履行保护好文化遗产重要职责。首作领先的创新模式,给民俗文化以保护。我国所奉行的民族文化繁荣与多民族共存的大一统的思想,目的之举在于全民族的团结,云南特殊的民俗文化多元性将带来新的机遇。在发展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能借助一个活性的动态产业带动一种静止的民俗文化产业将带来一个共赢得状态。云南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们共同为云南这片广袤的土地谱写了新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在历史上,这里有过辉煌的青铜文化,是稻作文化和茶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孕育出了蜚声海内外、成果骄人的南诏文化、贝叶文化、东巴文化;这里的民族民间文学创作含珠蕴玉,神话及史诗弥补了汉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缺憾;这里的民族传统服饰、歌舞、建筑各具特色、独特一帜。在现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又相互交融,相映成辉,较好地完成了对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巨著增添色彩,成为中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熠熠发光的明珠。如此丰饶的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开发的切入点,以动态形式从表面进入民俗文化,不能停留于现状,动静相宜,更好的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

查看全文

《云南科技管理》稿约

1《云南科技管理》是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综合类自然科学期刊,是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源期刊。《云南科技管理》以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人员以及关心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为主要对象,辟有“改革与探索”“管理与交流”“百家论坛”“调查报告”“教育与人才”“知识产权”“调查报告”“他山之石”“科学与健康”等栏目。本刊注重创新性、综合性、实用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逐步形成了传播和交流云南省乃至全国有关科技改革、科技创新的理论与经验,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工作创新的刊物特色。受到各级领导、科技管理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反响,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改革与探索”“管理与交流”栏目多次获云南期刊奖“优秀栏目奖”。

2来稿注意事项。1)稿件应文字精练,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说服力强,一般不超过4000字,本刊对优秀稿件按相关标准优稿优酬。2)文章题目要求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2个汉字。正文前应有200字左右中文摘要(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结论等。)和关键词3-5个。作者项标注姓名,单位全称,省名加城市名,邮编,通信地址,联系电话。3)正文标题层次分级:一般不超过4级。引言章节编号为0、一级标题按1 2 3等顺序编号、二级标题使用1.1 1.2 1.3等、三级标题使用1.1.1 1.1.2 1.1.3等,一律左顶格。在标题以下,不设标题的分段、分层:使用1) 2) 3)等、①②③等、abc等,在段首时应退2字起排。4)表格采用三线表(即只要顶线、地线、栏头线,不要竖线和斜线)。5)计量单位和符号,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如m2(平方米)、hm2(公顷)、kg(千克)等表示。6)文稿首页地脚注释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7)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书写。引用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的全部著录;超过则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参考文献格式如下例:期刊作者.论文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A].编者.文集[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作者.论文题目[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报纸文章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在线文献作者.文题[OL].[日期].….8)作者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规的有关规定,文章凡涉密的内容请自行删除。

3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1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请直接通过电子邮件发至本刊邮箱ynkjgl@sina.com。

4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请事先说明。

5本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刊发的稿件,将由编辑部统一报送上述期刊网和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请另投它刊或作特别声明。

联系人:邓雅文联系电话:0871-63167040,传真:0871-6316704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