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04:18: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玉米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玉米螟生物防治新技术浅析论文
摘要: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赤眼蜂的繁殖上由滚式繁蜂改为散卵繁蜂,改一般短效蜂卡为长效蜂卡,使放蜂次数由3次降为2次,减轻了劳动强度。1991~2003年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为97.8hm2,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农民欢迎。
关键词:词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生物防治
玉米螟是世界性害虫,沈阳地区一般发生年份玉米可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减产达20%以上。目前,我国对玉米螟大面积防治主要靠化学药剂,生产上仍以人工投放高毒的颗粒剂为主,在配制和使用中极易发生中毒事故。为此,应用安全无毒功效高的新技术防治玉米螟,应是当前植保工作的大课题,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希望。为满足农民要求,1991年起,我们就正式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十几年来,经全体同志努力拼搏,刻苦攻关,采取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同步进行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效益。
一、试验材料
1.1赤眼蜂种类
松毛虫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研究论文
摘要: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赤眼蜂的繁殖上由滚式繁蜂改为散卵繁蜂,改一般短效蜂卡为长效蜂卡,使放蜂次数由3次降为2次,减轻了劳动强度。1991~2003年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为97.8hm2,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农民欢迎。
关键词:词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生物防治
玉米螟是世界性害虫,沈阳地区一般发生年份玉米可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减产达20%以上。目前,我国对玉米螟大面积防治主要靠化学药剂,生产上仍以人工投放高毒的颗粒剂为主,在配制和使用中极易发生中毒事故。为此,应用安全无毒功效高的新技术防治玉米螟,应是当前植保工作的大课题,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希望。为满足农民要求,1991年起,我们就正式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十几年来,经全体同志努力拼搏,刻苦攻关,采取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同步进行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效益。
1试验材料
1.1赤眼蜂种类
松毛虫赤眼蜂。
市玉米螟生物防治方案
玉米螟是我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害虫,每年因玉米螟危害造成的玉米损失在20%左右,为保障我市玉米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提高我市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保持惠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决定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在粮食主产区四个乡镇实施20万亩生物防治玉米螟技术推广项目,以实现虫口夺粮。为切实完成各项计划技术、经济指标,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技术方案如下:
一、技术路线
以提高我市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确保玉米安全生产为目标,以粮食主产区松江镇、新农街等为重点,以推广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释放赤眼蜂生物技术防治玉米螟为主要手段,通过利用生物之间食物链相互依存关系,选择最佳时期、最佳数量、最佳操作方法对有害生物玉米螟的寄生或侵染,实现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
二、计划完成指标
1、计划面积:2006年计划全市推广应用玉米螟生物防治面积20万亩。全部采用释放赤眼蜂的方法,面积20万亩。
2、实施范围:根据我市玉米种植区域布局的特点和生态建设,主要落实在松江镇、新农街、河南街、漂河镇等共计四个乡镇。其中:松江镇5.5万亩;漂河镇(原青背乡各村)4.7万亩;新农街5.1万亩;河南街(原池水乡各村)4.7万亩。共计实际面积20万亩。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生物防治
论文摘要: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赤眼蜂的繁殖上由滚式繁蜂改为散卵繁蜂,改一般短效蜂卡为长效蜂卡,使放蜂次数由3次降为2次,减轻了劳动强度。1991~2003年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为97.8hm2,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农民欢迎。
玉米螟是世界性害虫,沈阳地区一般发生年份玉米可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减产达20%以上。目前,我国对玉米螟大面积防治主要靠化学药剂,生产上仍以人工投放高毒的颗粒剂为主,在配制和使用中极易发生中毒事故。为此,应用安全无毒功效高的新技术防治玉米螟,应是当前植保工作的大课题,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希望。为满足农民要求,1991年起,我们就正式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十几年来,经全体同志努力拼搏,刻苦攻关,采取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同步进行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效益。
1试验材料
1.1赤眼蜂种类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关键病虫害发源以及预防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要做好玉米生产,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虫害。根据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消长规律,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病斑多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影响灌浆,减产可达15%~30%。玉米粗缩病是由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迟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叶期,为易感粗缩病敏感生育期,与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时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及茎秆上,最初为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当地一年发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发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其他病虫害还有玉米绣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虫等。
2防治技术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采用生态控制、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1播期防治
探究玉米病虫害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针对不同生育时期提出防治技术,以期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要做好玉米生产,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虫害。根据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消长规律,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一、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病斑多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影响灌浆,减产可达15%~30%[1]。玉米粗缩病是由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迟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叶期,为易感粗缩病敏感生育期,与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时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及茎秆上,最初为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当地一年发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发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2]。其他病虫害还有玉米绣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虫等。
二、防治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实施预案
加速农业科技效果转化,为深入贯彻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依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下发2011年全省五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农字〔2011〕8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依照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全省增加百亿斤粮食为建设目标,通过政策拉动、技术推动和投入带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服务职能,努力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覆盖率和利用率,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采集化验土样3000个,全市13个乡镇街区计划推广面积30万亩。免费为2万个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入户率达到100%提高肥料利用率3%以上,亩节本增效25元以上。化验人参土样60个(详见附件1
新技术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和城乡互动战略,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以建设高效、生态、品牌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落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个传统的“三农”问题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音乐、吃套餐、睡蚊帐——物理农业养出“贵族菜”
距离大白菜收获还有段时间,可胶州大白菜协会已经接待了好几拨前来订购大白菜的外地客户。去年冬天一度卖到100元两棵,如今又未收先卖,胶州大白菜身份缘何如此金贵?近日,笔者走进胶州大白菜的种植基地,亲眼目睹了“贵族菜”独特的种植管理方式。
胶州市大白菜协会会长徐明振告诉笔者,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是目前物理农业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声频发生器根据植物的谐振频率、环境因子和含水量等因子的变化,选择产生相应频率波段的谐振波,这些波动能量直接作用于植物神经脉络上的穴位,与植物产生共振,刺激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的吸收,加快植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随着胶州大白菜名头越来越响,胶州更加注重提升大白菜的品质。今年,该市投资100多万元专项资金,经过对土壤、水、大气的严格检测,对不同地块土壤取样化验,根据土壤含肥量和不同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的肥量,合理用肥。
来到胶东镇后店口村黑增江的白菜地,老远就看见一座座一人多高的“白纱帐”。罩在菜田上的防虫网就像一顶巨型“蚊帐”,可防止害虫危害、减少农药污染。对于菜地里繁殖的少量害虫,每个帐子里还设置了一盏中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光、波、色、味四种方式诱杀小菜蛾、菜螟等害虫,彻底杜绝蔬菜害虫。
农作物害虫防治计划
一、发生趋势
根据近年我省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病虫发生情况、20*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农作物种植品种、当前作物苗情和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年我省水稻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两迁”害虫将偏重至大发生,纹枯病和迟熟中稻、单季晚稻的稻曲病将偏重发生,二化螟和单季粳稻、糯稻感病品种条纹叶枯病将中等发生。棉花病虫总体将中等发生,其中盲蝽象、枯萎病中等至偏重发生,棉花叶螨和斜纹夜蛾偏轻至中等发生,棉铃虫偏轻发生。大豆和玉米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大豆地下害虫中等发生,玉米粗缩病在早播夏玉米(麦收前播种)上偏重发生,淮北东部玉米褐斑病中等发生。
预计20*年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2800万亩次,棉花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2010万亩次,大豆主要害虫发生面积约为1200万亩次,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600万亩次。
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切实增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目标实现,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防治任务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