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02:41: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预科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少数民族预科生多媒体教学
论文关键词:民族预科生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
论文摘要:讨论了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问题,强调应根据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0引言
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普通高校的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是国家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办好预科教育,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学机会,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水平,巩固边防,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特点分析
少数民族预科生同汉族本科生有共同点,都接受了相同的基础教育,相同的年龄,有着非常相似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状况等;同时,民族预科生又有其特殊性,他们表现出豪爽、直率、重感情的性格特点,大部分民族预科生适应能力较强。而在学习数学方面,与汉族本科生相比,少数民族预科生文化基础比薄弱,学习成绩差距较大,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有的学生甚至讨厌数学,以至于彻底放弃了数学学习。其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学校、家庭、同伴、老师、语言等,也有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如没有学习动力、意志薄弱、知识储备不完备、基础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
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摘要: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一门外语,就是学习它的词汇。词汇掌握的数量及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的程度。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种种限制,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弱,词汇搭配及语用能力较差。通过对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的分析,找出少数民族预科生在词汇方面学习的难点及问题,提出词汇教学的建设性意见,借此提升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关键词:词汇;语块;语用
著名语言学家华莱士·蔡菲曾经这样说:“学习一门外语,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习它的词汇。”某种程度上讲,词汇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语言发展的能力。词汇掌握的数量及应用程度会影响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将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结合本校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词汇学习的难点,对词汇教学提出建设性对策。
一、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教学难点
由于区域性差异及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在新疆地区英语不作为高考成绩的政策,使得新疆籍预科生普遍在中学期间对英语不重视,导致词汇基础薄弱,语法混乱。尤其是语感培养的缺失,让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力。笔者就本班的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做了相关调研,发现虽然预科生英语水平层次参差不齐,但是学生的语法知识几乎都处于混乱的境况,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语感培养的缺失,导致学生没有自学的动力和能力,加之混乱的语法基础,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学习英语。笔者调研了周边几所大学的新疆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材使用情况,发现预科生英语教学普遍还是以教材为中心,有的学校采用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一年制教材,有的学校采用的是《新概念英语》。随着预科教育的发展,教材的发展表现出结构合理、语法明确、重难点突出等特点,但是由于预科生整体参差不齐的基础水平,教材为主的教学凸显出许多不便之处。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一年制教材难度对于基础较差或者几乎为零基础的学生的学习没有普适性。听、说、读、写、译的练习对他们来说都存在很大难度。每篇课文中大量新词已经让学生应接不暇,文中的语法、语用功能更是让他们难以理解。即使有些学校针对一些零基础的学生采用《新概念英语》作为教材,但是课程编排的内容及进度也很难顾及所有学生,即不能针对性的、有目的的训练基础差的学生,也很难提高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兴趣,因此难免出现两极分化的结果。
二、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透析少数民族预科生数学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民族预科生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
摘要:讨论了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问题,强调应根据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普通高校的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是国家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办好预科教育,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学机会,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水平,巩固边防,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特点分析
少数民族预科生同汉族本科生有共同点,都接受了相同的基础教育,相同的年龄,有着非常相似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状况等;同时,民族预科生又有其特殊性,他们表现出豪爽、直率、重感情的性格特点,大部分民族预科生适应能力较强。而在学习数学方面,与汉族本科生相比,少数民族预科生文化基础比薄弱,学习成绩差距较大,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有的学生甚至讨厌数学,以至于彻底放弃了数学学习。其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学校、家庭、同伴、老师、语言等,也有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如没有学习动力、意志薄弱、知识储备不完备、基础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
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变抽象为直观,教学效果会更好。
基于多元文化的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作为民族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预科教育兼具民族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三重身份,民族英语预科教育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应秉持基于中华文化的多元文化理念,正确认识族际共同语、教学目的语、本族语及其各自背景文化对民族预科英语教育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在教育实践中,应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做好民族预科英语教材优化和师资力量培养工作,夯实民族预科融合教育基础并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多元文化;民族预科;英语教育;教学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多民族性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少数民族一方面通过学习族际共同语和文化,融入主流文化和现代社会,另一方面保持学习本民族语言和文化,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和文化,这是我们开展民族教育的使命之一。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中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培养民族高等专业人才、发展民族教育、解决民族发展问题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它兼具民族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三重身份,是基础教育步入高等教育的阶梯,具有民族性、分散性和多社区差异性、基础薄弱性和起点悬殊性、文化背景多元化、多语性和多文性、国际性、多项特殊性形成的艰难性七大特征[1]。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成分复杂、文化教育水平差异大等问题,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学生不仅南北疆差距大,与内地学生差距更大,英语尤甚,民族预科英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学生从基础教育顺利过渡到高等教育过程中尤显重要。
二、多元文化与维吾尔民族预科英语关联分析
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集中体现在多元文化方面。新疆维吾尔族预科生的英语教育,除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一般问题之外,更多也更为特殊存在的问题是多元文化问题,对这些集中在多元文化领域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解决,不仅在专业教育上有利于排除维吾尔族预科生的英语学习障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更在教育本质上可以保护民族文化多元发展,促进多民族文化融合。(一)族际共同语、教学目的语和本族语文化影响分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教学,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此分析族际共同语、教学目的语与本族语的文化差异,是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我国的族际共同语即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背后是以大河文明(黄河文明)为代表的大陆农耕文化;预科教育的目的语即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背后是以西方文明(古希腊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海洋文化,相对于保守的农耕文化,西方海洋文化则明显外向;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其表现的文化是以种植谷物和园艺业为中心的农耕经济文化,较大陆农耕文化外向但相对西方海洋文化内向。一方面,自古以来新疆地处东西贸易的中枢通道,本地区语言多元、文化多元且互相交叉并高度融合,具备多语言学习和交流的环境,维吾尔语采用过突厥文字、回鹘文字、摩尼文字、藏文字、叙利亚文字和阿拉伯文字等,现采用阿拉伯文字为基础的原有维吾尔文字。维吾尔族人生性好客、善于经商、乐于学习、易接受新鲜事物,新疆维吾尔族预科生除熟悉维吾尔语外,大都有在其他语言(如汉语)环境的经历,这有助于其进行多语言横向和纵向比较,初步具备了理解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意识,这对于英语的教育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开放的英美文化对部分相对保守的维吾尔族预科生来说,存在一定的抽象可能性,部分维吾尔族预科生可能产生心理不适甚至对英美文化产生抵触,无形增加了维吾尔族预科生的英语学习难度。(二)族际共同语、本族语对目的语教育的顺向迁移效应分析。一方面,当采用汉语作为维吾尔民族英语预科教育教学语言时,普遍形成如下的语言转换关系:即汉语实质上成为维吾尔族预科生的第二种语言,维吾尔族预科生以维吾尔语为媒介语,用维吾尔语理解汉语;而英语在实质上成为维吾尔族预科生的第三种语言,即维吾尔族预科生将汉语作为学习英语的媒介语,用汉语去理解英语,形成了“维吾尔—汉—英”的转换关系,从而在语言关系转换过程中易产生语际干扰,客观上增大学习量和难度,且在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乃至错误,同时汉语标音和汉语书写与维吾尔语差异较大。因此单纯从英语教学效果来看,采用汉语作媒介语,起到了一定的负迁移效应。另一方面,维吾尔语和英语则共性较多:如在构词构形上,成分附加是维吾尔语和英语构词构形的重要手段,且二者均有格的变化;在发音上,维吾尔语和英语均有元音和谐律,且元音和谐律严整、塞音较多、清浊音对立、无声调且重音固定;在结构上,定语一般在定语中心语前面;维吾尔语中存在相当数量的英语外来词。整体而言,维吾尔语和英语共性要多于差异,特别是口语部分更加明显,且二者差异易于克服[2]。(三)地区经济、交流传统和民族性格与目的语教学效果关联分析。除上述文化影响、语言迁移是维吾尔民族预科英语教育普遍性问题之外,维吾尔族预科生所在地区的地区经济、交流传统和民族性格等与英语教学效果也有直接关联。正确认识并合理有效地对这些关联因素扬长避短,是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北京邮电大学对其维吾尔族预科生生源的统计,新疆维吾尔族预科生大部分(约六成)来自民族成分较为单一、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南疆地区,少部分来自民族成分较为多样、汉族人员数量较大、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北疆地区。一般来说,多民族杂居地区的维吾尔族预科生可更为熟练地使用族际共同语———汉语,这对以广泛采用汉语为媒介语的预科教育有利;同时来自地区经济较发达、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较好的北疆维吾尔族预科生,相较经常出现英语零基础的南疆预科生而言,具有更为扎实的英语基础,他们一般也有效、熟练地掌握英语学习方法。这些由于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造成的文化水平差异,需要在后期的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区别对待,因人施教。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接壤,新疆地区与这些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的密切往来。由于交流传统、民族性格造成的学习倾向问题基本覆盖了英语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学习坚持性三个方面。在学习情绪方面,维吾尔族预科生普遍对本民族文化深爱,对英美文化敏感,相当多是出于目标学校要求等工具型动机去学习英语,且在学习中处于相对偏高的焦虑情绪中,若从融合型动机来看,他们对英语学习兴趣并不高;在学习态度方面,大部分维吾尔族预科生对英语不制订学习计划、不愿意沉心学习、课堂参与程度较低、课外投入时间较少,很多预科生不愿将精力投入英语学习;在对于英语学习十分重要的学习坚持性方面,维吾尔族预科生多为被动应试型,平时预习、复习普遍较少,依赖考前突击,英语学习坚持性较差。
学生科学精神培育课题研究
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民族预科班教育教学
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民族预科班由从全区(少量外省)蒙授学生中录取的学生组成。预科学生由于文、理科基础较差。不能直接进入本科,必须通过预科阶段的学习,达到应有的入学标准才能进入本科学习(汉生班)民族预科教育的政策性非常强,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新时期,如何提高全面民族生的素质,民族预科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更大的成果,尤其要重视基础课程的改革,创建符合预科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
专业设置以文科类和地方特色的专业为主。学制一般为四年,少数民族地区各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从少数民族学生中招生的少数民族学生班。基本分为三类:纯民族语言授课班、用汉语授课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这些办学形式承担着为本地区培养各类民族人才的重任。其中前两种形式是从入学到毕业整班移动。管理和教学相对独立,教学和毕业有相对独立的标准。预科班是经过预科期间的学习,然后转入普通本科学习,除了预科期间学习和管理相对独立外,其它与普通班的要求一致,各专业都对预科开放。预科形式对培养高质量的民族人才有其独特的优势(见后面的叙述)也是民族教育典型的办学形式,其教育教学方式有普遍性,对预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是具有普遍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背景是内蒙古工业大学民族预科班的教育教学沿革。
(二)民族预科教育对培养民族人才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教育管理论文
1.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方面的特征
1.1失落心理
高中学生的目标就是考入理想大学,通常这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来,高考成绩不甚理想,大学梦想就此消失,面对着老师、家人失望的面孔,学生的失落感由此产生。在学生进入预科阶段学习之后,高考成绩在学生心目中有了阴影,而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学习之前的基础知识,因而,学生就极易产生失落情绪。
1.2自卑心理
民族预科生较为突出的心理方面特征就是自卑感强烈,因为这些学生大部分居住于山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并且是政府扶贫对象。进入大学校园后,在身穿名牌同学面前,民族预科生往往会因为贫富反差产生自卑的心理。
1.3逆反心理
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管理路径探讨
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为全国20多所一本大学培养了近万名预科生,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十六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预科教学和管理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有幸一直奋战在预科教育的最前线,承担着预科生的教学和管理两大角色,在角色的协调和转化中试图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全力抓好安全稳定
1.1加强形势与政策学习
形势与政策学习要注重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矛盾和问题,正确把握国家的政策,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进程,增强广大师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形势与政策学习要经常化、规范化、课程化。
1.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精神,充分利用入学教育、班会、二课活动、业余党校、谈心等小型活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师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施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以申报并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为年度努力方向,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教育基地。
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学生管理方式探讨
〔摘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注重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使得人与高校共同发展。民族预科教育是少数民族学生顺利进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桥梁,也是国家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以制度为本”的学生管理方式在预科学生管理中有很大的弊端,因此在开展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针对预科教育和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结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探讨适合少数民族预科的学生管理方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预科教育;管理方式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项教育扶贫的措施,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通过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措施进行的一年以“预”为主、以补为辅的教育。是以提升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整体素质,使其能够顺利进入大学为目的。费孝通先生对民族的定义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有表现于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1〕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从不同民族和地域聚集到一起,他们由于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因此在风俗习惯和心理特征等各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适合预科学生管理的方式。“人本管理”从最初的企业管理到现在应用到高校管理都很有成效。预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具有其特殊性,在预科学生管理上,更需要在全方位把握预科生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以生为本”,在教育中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本着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的原则,同时又能做到真正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本文通过阐述人本管理内涵及运用到预科学生管理中,把“以人为本”的理论和“人本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讨适合预科学生实践管理方式的理想途径。
一、人本管理的理论
人本管理是最初兴起于西方企业界并且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理论思潮。人本理论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主要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需求激励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等。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民族高校预科数学教育论文
一、民族预科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语言障碍很大程度阻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在一般的民族高校中,民族预科学生都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导致在新环境进行学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科学技术和教育方式都相对落后,甚至有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与教的形式都是采用藏语,学生汉语水平较为低下。而在预科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有教材都属于汉文版,学生对于一些专有的数学名词的汉语都会感觉到陌生,导致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时兴致很高,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基础不够牢固,语言又存在障碍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开始感觉到力不从心,对于学习的兴趣也逐步下降,导致考试不及格等后果。
(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缺乏区域适应性
由于大多学生的汉语水平较差,仅仅能够听懂常用的汉语,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专业性的词汇和短语时,学生就会接受得很困难。少数民族学生比较习惯使用藏语的教学课堂,学生会在听课时将教师教学的语言转化为藏语进行理解,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加上语言转化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导致在学习时,学生需要更加费劲地才能理解题意完成学习。另外,高中数学和预科数学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完成相对平滑的衔接,民族高校预科学生在高中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比同一阶段中小学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比较简单,而到了预科教学时就会显得比较吃力,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和概念感到陌生,难以进行学习。
二、民族高校预科数学教育的改革措施
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本文分析了各类分层次教学的利弊,讨论了我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阐述了区分不同教学对象进行分类指导的教学改革理念。
【关键词】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它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大学物理也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极强的课程,而且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数学基础。自1999年以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的需求,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转型,它已从昔日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随着招生量的不断扩大,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差距增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参差不齐,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太简单,没有挑战性,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太难,从而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应对由于教学对象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更好地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国内一些高校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国内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现状及利弊
1.1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采用的第一种模式是将全校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按入学成绩和数学基础的不同,分为A、B、C三个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状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以及不同的考核要求,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针对本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得教学过程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但是将全校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打乱原来班级重新分班,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必定给正常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同时可能会使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厌学情绪。
1.2国内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第二种模式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知识基础和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合理设计出各个层次学生应掌握的难易程度及知识要点,在讲解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层次进行讲授,由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有选择性地吸收和接纳,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种模式似乎可以克服第一种模式的弊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任课教师备课和授课的难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同层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很难兼顾,而且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评定也很难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