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02:02: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预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骨科患者预见性护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男55例,女3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8.4±2.7)岁;观察组男40例,女45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0.1±2.3)岁。170例患者中,腰椎骨折患者有20例,上下肢骨折有70例,骨盆骨折有40例,颈椎骨折有10例,腰椎间盘突出有30例。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第一,护理人员应该详细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并且为其安排合适的床位。第二,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准备急救的药品。第三,严密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并且作好记录。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导,主要内容:第一,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了解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准备相关的药品以及器械,比如抢救设施以及床栏等。第二,对患者立即实施各种治疗护理以及抢救措施,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比如基本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心理状况以及对疾病了解情况等。第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患者抑郁、焦急等不良情绪,获得患者的配合,从而保证顺利治疗。第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与医生和护士的配合情况,为患者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计划。第五,对患者进行营养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保证其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第六,耐心为患者以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及护理注意事项,使其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配合。第七,对患者出院后7天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临床决策预见工具论文
关键词:临床决策规则预见工具
摘要:临床决策规则作为一种决策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和应用,依赖于大量原创性研究或循证医学的证据,旨在通过把临床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释的过程标准化,指导选择诊疗手段或路线,降低临床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限制或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因不必要检查(测)和/或治疗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效率,使诊疗最优化,促进患者安全,维持或增进临床的后果。从临床决策规则的概念、存在的条件、研制方法、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何为临床决策规则
临床决策规则(clinical-decisionrule,简称“决策规则”)或预见规则(predictionrule)是起源于原创性研究,通常是指,把≥3种参数整合起来运用,比如病史、体征或简单的检测等,作为一种决策的工具。它需要大量数据作为保证或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目的是通过把临床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释的过程标准化,依据某些经过严格评价的具有临床预见性指标的存在与否,指导选择诊疗手段或路线,确定是否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干预,降低临床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限制或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因不必要检查(测)和/或治疗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效率,使诊疗最优化,促进患者安全,维持或增进临床的后果。决策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估计疾病或疾病后果的概率,另一类是提示疾病诊疗行动的过程(acourseofaction)。就估计疾病或后果概率而言,以社会获得性肺炎(CAP)为例,已有4个疾病概率预测的规则,目的是用来决定对疑似肺炎病人是否需进行胸X线检查[2]。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存在与否用来计算肺炎发生的概率。就第二种类型而言,它为疾病的临床诊疗带来明确的指南,因此日常诊疗工作中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其中Ottawa踝诊断规则(Ottawaanklerules)是最著名、最广泛性使用的临床预见规则,用来决定闭合性踝部创伤患者是否需要接受X线检查。
二、为何重视临床决策规则
某年轻患者发生闭合创伤,急诊医生在接诊后12小时内,未经上级医生查房、专业专科会诊、系统评估,给予病人11次(部位)X线检查,其中3个部位CT检查,其余9个部位是普通平片正侧位,共21次曝光,最后并未发现有明显骨折和实质性脏器破裂或挫伤。事实上,临床上类似这样的情形比较普遍,在一些医院、一些医生中间甚至成为沿用多年的“常规”或习惯做法。X线检查通常是用于创伤病人的常规检查,但其必要性尚未确定。以清醒、状态稳定的创伤为例,Stiell(2003)对加拿大9个急诊中心8283例评价,仅169例(2%)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颈椎损伤。以钝挫伤病人为例,胸X线作为常规检查,胸内损伤阳性检出率低,为0~13%。头部轻微外伤(意识丧失、健忘或定向力障碍,Glasgow昏迷评分13~15)为例,加拿大7个医学中心12个月内对这类病人调查,仅6.2%CT扫描上有可见的脑损伤,仅0.5%发生需急诊外科手术的硬膜下血肿。这些机构中,这类病人使用CT检查的情况相差4倍[4]。以颈椎外伤为例,每年加拿大有18.5万例清醒、稳定的创伤(有发生颈椎损伤的危险)病人,其中仅0.9%发生颈椎骨折或脱位,整个加拿大医学中心内颈椎X线检查中98%为阴性。每年北美有100万例次急性创伤需膝关节X线摄片,只有6%有骨折。每年,美国有200万例成人因头部创伤到急诊室就诊,其中6%~9%隐匿有非预期性、创伤性颅内病变,<1%需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因担心可能性的颈椎创伤,需要拍摄大约80万个颈椎的X线片,脊髓损伤只有1万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的损伤累及颈椎,因此对颈部和头部创伤的患者应采取选择性X线影像学检查[5]。对美国21个急诊中心34069例钝挫伤+颈部X线检查病例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发现818例(2.4%)有X线检查确诊的颈椎损伤,采取5点低风险的判定规则后可使4309例这类病人避免X线检查,减少幅度12.6%[6]。美国每年有2.5万全职急诊医生开出80万个X线检查的医嘱,平均每人每年开出32个颈椎X线检查医嘱,可能在125年的临床工作中才能遇到一例隐性的颈椎损伤的病人,因此遗漏有临床意义的颈椎损伤病例十分罕见的。
科技改革下的技术预见
“十二五”《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技术预见工作”。我国历次科技发展计划与中长期规划都包含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北京市面向2020年的技术预见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承担。上海市正在进行的技术预见由上海市科委领导,委派其下属的科学学研究所组织并实施。江苏省在面向2020年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预见中则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委派省内重点高校针对专门领域展开预见研究。在专家选择过程中,调查和咨询的对象都是活跃在学术界、产业界及政府部门的杰出专家。
理念与准则的变化:技术选择体现经济与技术的结合
技术预见中,选择的关键技术与通用新技术强调的不完全是竞争前技术,目标不是为了技术控制,而是强调社会和市场需求,强调产业竞争力,强调本国的科学技术实力。因此在科技需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技术项目,并优选重点技术,能满足产业界技术前瞻需要,提高产业界的竞争力。力求将技术的需方和供方联系起来,围绕关键技术来沟通双方,对每项备选技术在各产业应用需求的重要性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价,根据产业需求强弱来评价和选择关键技术。这种选择体现了技术与产业经济的结合。对企业来说,其基本任务是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并以此获得利润。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在采纳新技术时,客观上必然要求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具备投资能力是企业应用科技成果的重要条件,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的动因和目的。技术预见涉及的技术项目数量众多,不仅要选择关键技术,还要选择能够提高产业界竞争力的通用新技术。在技术项目的筛选上,除了技术本身的发展外,还要考虑技术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可能为企业带来的竞争力。为此选择的关键技术与通用技术应具备下列属性:(1)关键性——如果该项技术不及时攻克,将制约某一科技产业的发展。(2)带动性——属方向性、带头性、覆盖面广的技术,它的发展能带动一大片技术的发展或引起一大片技术的响应。(3)可行性——该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成熟,国内也有了相当的基础,在短期内能够攻克。(4)经济性——该技术的攻克和推广应用能产生重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研究路径变化:产业界全方位参与
在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技术战略就是它的产业战略,它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什么地方进行竞争。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科技发展领先地位和现有的优势产业基础,又一次站在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起跑线的前端。一方面为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长期繁荣,需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另一方面,任何国家能够用于发展科技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世界上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有发展所有科技的能力。制订合适的科技政策与选择恰当的科技发展战略对任何国家或地区来说都显得格外重要。面对新的形势,关键技术的开发者必须与客户进行更多的互动,以了解市场的需求,而产业界在这方面占有优势。限于知识和眼界,个人很难准确把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力,而官产学研群体智慧的集成能克服这种局限性。以需求定位面向高科技产业群的技术预见,产业界参与具有全方位性。这是因为:第一,表现在候选技术清单的征集上,充分吸收产业界专家的意见。第二,表现在设计德尔菲调查问卷上,突出产业界参与技术选择。第三,表现在函询专家的选择上,产业界专家是函询专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表现在目标控制范式上,在问卷的统计处理中,产业界的意见被赋予相对较高的权重,他们的选择才代表市场的选择。第五,表现在技术预见的议题上。议题包括产业需求的调查分析,经济社会对技术的需求趋势、环境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衍生出来的科技研发需求,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对技术发展方面可能施加的制约,政府必须干预的问题领域,一些瓶颈问题的解决等,而不仅仅是形式与操作方法上存在差异。
技术预见方法——德尔菲法等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的效果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双盲法分组标准将2017年9月1日~2019年6月30日接收的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5.9259,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6.182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2924,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运用在骨科护理中效果确切,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疼痛
骨折是因骨骼疾病或创伤诱发的骨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中断[1],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局部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等[2],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休克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重要脏器或组织损伤及并发症[3]。骨折术后并发症会直接影响到康复效果,严重情况下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骨折患者而言,治疗的难点在于如何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有资料显示,骨折术后并发症好发于下肢,尤其是盆骨骨折与胸腰椎骨折,由于此类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无法下床开展运动,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4]。预见性护理属于超前护理模式,能够在问题出现前做好超前性预防处理,以预防问题的出现或降低问题的严重程度,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体验,取得最佳疗效[5]。2017年9月1日~2019年6月30日,我们对120例骨科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骨科,纳入时间2017年9月1日~2019年6月30日,按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1~87(57.18±5.62)岁;骨折类型:15例开放性骨折,45例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9例坠落伤,27例摔伤,22例车祸伤,2例其他;受伤部位:38例上肢骨、关节损伤,20例下肢骨、关节损伤,2例其他。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2~86(57.54±5.70)岁;骨折类型:13例开放性骨折,47例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10例坠落伤,26例摔伤,23例车祸伤,1例其他;受伤部位:36例上肢骨、关节损伤,21例下肢骨、关节损伤,3例其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护理配合度高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将伴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和言语障碍者排除。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用药护理等。1.2.2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1.2.2.1入院护理协助患者保持卧位,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的结果选择对应的处理方式,其中危重症者需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深静脉置管;将术前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例如配血、药敏试验等;对患者采取氧疗,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记录,并落实各项抢救措施;若患者年龄<6岁或>70岁,入院时需增高床栏,避免下床过快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进而导致跌倒;对跌倒的高危人群及因素进行评估,并安排专人陪护;为患者创建安静安全的休养环境,将防滑标识张贴于醒目之处,确保地面整洁干燥,无障碍物,室内光线调节到合适状态;强化卫生健康教育;遵医给予患者降压、降糖及利尿药物使用;若患者过于烦躁,必要时可给予保护性约束,并对受压肢体远端血供进行监测,严格遵照医嘱给予镇静剂使用,使Ramsay评分维持在2~3级;做好床旁监护,使用软枕对床边进行隔档,防止患者撞伤。1.2.2.2疼痛护理伤后与术后麻醉清醒后,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疼痛产生的原因,向患方详细讲解疼痛产生的机制,使之做好思想准备,并遵医给予专业处理,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和配合度;若患者疼痛较强,可鼓励其通过看电视、听音乐和阅读等形式转移对疼痛的关注度,或通过抬高患肢、局部冷敷等措施减轻疼痛;若患者疼痛较重,可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镇痛药服用。1.2.2.3并发症护理①健康教育:术前将麻醉、手术方式以及卧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将适当的翻身方式教会给患者,例如轴型翻身;为患者建立翻身卡,详细记录患者卧位、翻身皮肤情况和时间;维持压迫部位清洁干净,嘱患者勤换洗衣物,维持床单被褥清洁干燥;结合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选择悬浮床垫,以防止局部受压;依据营养状况合理规划患者的饮食,以增强抵抗力,减少压力性损伤;协助患者床上移动与翻身时禁止拽、拉、拖,对气管套管固定带、约束带、肝素帽、骨牵引和三通等部位的皮肤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必要时将康惠尔减压帖粘贴在骨突出;若患者大小便失禁,应做好肛周和会阴部清洁工作,维持其清洁干燥。②泌尿系统感染:骨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久,由于肢体活动受到限制,故生活环境与排尿姿势出现变化,极易发生排尿困难,护理人员术前需指导患者于床上排便;若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每日还需对其留置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保障无菌技术、无菌物品和无菌插管,同时保证管路畅通和封闭良好,防止频繁更换导管;每日指导患者多饮水,一般为2000~3000ml,及时采用碘伏消毒外导尿管和尿道口,每日更换引流袋,对尿液量、颜色和性质进行详细记录;待患者麻醉苏醒后再将导尿管夹闭,间隔4h开放1次,以有效训练膀胱肌的舒缩功能,及时拔除导尿管。③肺部护理:若患者有吸烟史,需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开展扩胸运动,并督促其戒烟;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采用苍术、艾叶对室内进行熏蒸;结合患者病情遵医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④便秘护理:术前合理评估患者的排便习惯,每日指导患者定时排便,必要时可于清晨采取灌肠清洁措施,以积极预防术后便秘;术后帮助患者合理调节饮食结构,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摄入新鲜的果蔬和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⑤预防静脉血栓:卧床期患者活动量减少,导致血液循环减慢,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术后早期结合病情抬高双下肢,对腿部肌肉进行按摩挤压,引导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密切观察双下肢血运,了解下肢运动感觉,以积极预防关节畸形、肌肉萎缩和垂足等并发症;确保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若患者清醒,可协助其于床上开展主动活动;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需进行肢体被动功能锻炼,并于双足底放置软枕或穿布鞋,避免垂足。1.2.2.4生活护理若患者生活不便,需主动热情给予帮助,将可能影响活动的障碍物妥善放置,避免二次受伤;鼓励患者术后适当参与户外活动,功能训练时,由医护人员或家属陪护,以免出现意外事件。1.2.2.5出院指导将复查时间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对其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估,鼓励患者坚持开展功能训练,并详细讲解功能训练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长期坚持,树立康复信心;若患者外固定或带石膏出院,需提醒其做好保护措施,若发现松动,需及时来院检查;另外,若患者出院后自觉肢体疼痛感加重、肿胀、发凉、麻木等,应立即就诊。1.3观察指标。①参考Flynn[6]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关节功能恢复判定为优;关节功能接近恢复判定为良;关节功能受到轻微影响判定为可;关节屈伸<30°受限且受到严重影响判定为差。②参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7]评估疼痛程度:评分为0~10分,无痛计0分,剧痛计10分,其中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7分、重度疼痛8~10分。③观察患者静脉血栓、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和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汇总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患者51例,随机分为预见组(26例)和常规组(25例),分别给予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预见组过去24h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总评分、各功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骨科疾病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生活质量;疼痛
近年来因各种事故、长期累积病症造成的骨折、骨损等骨科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且并发症情况较多,调查显示,血栓、肺感染、褥疮和疼痛是骨科术后主要的并发症[1],其中疼痛会伴随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有报道显示,对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2]。本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进行干预,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51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预见组。常规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1~68岁,平均(44.23±5.07)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颈椎病4例,骨髓炎3例。预见组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2~68岁,平均(43.90±5.87)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颈椎病5例,骨髓炎4例,骨肿瘤1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执行本次研究。两组患者排除严重性肝肾疾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例数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患者51例,随机分为预见组(26例)和常规组(25例),分别给予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预见组过去24h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总评分、各功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骨科疾病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生活质量;疼痛
近年来因各种事故、长期累积病症造成的骨折、骨损等骨科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且并发症情况较多,调查显示,血栓、肺感染、褥疮和疼痛是骨科术后主要的并发症[1],其中疼痛会伴随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有报道显示,对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2]。本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进行干预,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51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预见组。常规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1耀68岁,平均(44.23依5.07)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颈椎病4例,骨髓炎3例。预见组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2耀68岁,平均(43.90依5.87)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颈椎病5例,骨髓炎4例,骨肿瘤1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执行本次研究。两组患者排除严重性肝肾疾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例数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住院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减轻患者负担,应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应用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交通工具等的迅速发展,由于意外事故等所导致的骨折患者也在随之增多。骨科患者常因行动障碍、骨折部位疼痛等因素而极易产生焦躁、忧虑的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康复治疗的进行[1]。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以先预防后治疗为原则的超前护理方式,其能够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等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从而让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2]。本研究就预见性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望能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晓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表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5.3±14.3)岁;对照组男30例,女11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3.1±1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记录患者的年龄、病情等资料,之后建立静脉通路,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关药物以及进一步的治疗护理方案,并在护理过程中详细观察患者的病症变化情况,做好记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为:①入院评估:在患者入院后,立即令其取正常体位,观察体征状况,预先进行评估,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建立静脉通路两条或行深静脉置管术处理,同时联合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工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抢救时间;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进行止血护理以及止痛护理;对患者进行增加围栏防止坠床等措施;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进行预见性护理。②肺部感染预见性护理:嘱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戒烟,并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适当的深呼吸、扩胸、有效咳嗽排痰等运动;对病房定期开窗透气,并进行空气消毒,避免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③泌尿系统感染预见性护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床上排尿练习,避免患者因术后长时间卧床而导致的排尿困难情况;导尿管需严格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的尿液反流,每日进行更换消毒;记录患者的尿液颜色、量以及性质。④便秘预见性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每日排便练习,令其养成排便习惯;术后指导患者增加水果蔬菜等膳食纤维的摄入,以防止便秘的发生。④皮肤预见性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翻身练习,防止术后因卧床时间过久而导致的压疮;术后对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易出现压疮部位采用海绵垫等进行减压,保持床单干燥卫生,以降低压疮发生率。⑤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嘱患者在术后卧床时按摩肌肉,主动或被动活动肌肉,适当情况下可下床活动,以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的并发症发病情况;出院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的效果。方法:2018年7月-2020年5月收治骨科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不良情绪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抑郁情绪评分、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效果理想,能降低并发症概率,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工作。
关键词:骨科护理;不良情绪;预见性护理指引;护理满意度
四肢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使患者产生较大痛苦,同时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治疗。基于此,在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十分重要,以往临床主要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可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为分析应用该护理模式的具体效果开展比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7月-2020年5月收治骨科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21~69岁,平均(43.08±5.76)岁;疾病类型:四肢骨折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颈椎病17例。试验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20~71岁,平均(43.16±5.69)岁;疾病类型:四肢骨折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颈椎病16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用药、监测病情、指导生活方式、口头健康宣教等。⑵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①评估风险: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年龄、病史、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进行调查,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主动和患者展开交流,掌握其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在上述基础上,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结合工作经验为其制定护理方案。②加强生活指导:对患者进行调查,对其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告知其要保证充足睡眠;为患者介绍用药治疗的重要性,告知其不能擅自调整用药剂量或擅自停药,同时为患者介绍用药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出现后要及时进行处理。③加强安全护理:骨科患者会出现活动障碍,很容易出现跌倒、坠床等情况,需做好防护,应在床边设置好防护栏并保证其稳固;定期对地面进行清洁,保证其干燥、整洁;患者下床活动时要由护理人员或家属陪伴并搀扶。④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将软垫垫在受压部位,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并进行按摩,以此预防压疮及静脉血栓;当患者下床后,要指导患者及早进行下床活动,同时鼓励患者使用水果、蔬菜及易消化食物,以预防便秘;定期进行通风并严格消毒;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练习;告知患者戒烟,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及消毒,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等,以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⑤加强心理护理:为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为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可讲解成功治疗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为患者提供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在护理结束后为两组患者发放问卷[1],调查护理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认定为特别满意,80~90分认定为满意,70~79分认定为比较满意,低于70分认定为不满意;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压疮、便秘、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统感染等。③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情况: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测评,以抑郁情绪自评量表测评抑郁情绪[2],以焦虑情绪自评量表测评焦虑情绪[3],两项量表的总分均为100分,提示评分越高患者的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分。④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平均值。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国际贸易中风险的预见及规避综述
摘要:国际贸易是高收益与高难度、高风险并存的,如何做到既要拓展国际出口业务又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作为企业的核心与骨干必须准确把握上述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贸易风险具有的两个功能,其次,分析了国际贸易风险的特性。最后,就国际贸易中风险的规避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预见;规避方法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际贸易中还存在不少风险。国际贸易业务中,由于受不可知因素的影响,与外方发生贸易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国际买方可能采用以下手段损害卖方企业利益:利用中国出口商对国际贸易规则不熟悉而设圈套进行欺诈,从而侵吞货款;因自身财务问题而拖欠货款,甚至破产倒闭从而逃避债务;因市场问题,以各种理由中止与中国厂商的合同、并拒收货物,或采用拒付货款、要求降价等手段让中国厂商蒙受损失;发生国际贸易纠纷时,中外双方解决争议因人力、物力的消耗造成的成本较高问题。
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发生的风险。比如在交易前的准备环节,由于市场调查失真而引起的信用风险。由于国际贸易是一个紧紧依赖于环境的活动,尤其是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所以,诱导国际贸易的风险因素极为繁多,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多变,更使得国际贸易风险因素复杂化而难以准确把握,致使国际贸易风险事件经常发生,并导致重大的风险损失。然而,也正是环境的复杂多变,又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有利的机会,使国际贸易活动有可能获得风险收人。企业常常会对这种风险收人与风险损失、风险成本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并实施相应的管理行为。本文就国际贸易中风险的预见及规避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2、国际贸易风险的功能、特性及规避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的效果
骨科疾病通常是由外伤造成,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复杂等特点。骨科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因此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日常功能障碍等,极易导致压疮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1]。预见性护理为超前护理,是通过预防为主而实施的护理[2]。随着预见性护理指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探讨了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于骨科护理,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6例骨科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43.28±3.16)岁;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16例,腰间盘突出6例,颈椎病5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37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83±3.24)岁;上肢骨折13例,下肢骨折15例,腰间盘突出5例,颈椎病4例,其他3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时给与对症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指引,具体方法包括:(1)入院后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建立档案资料,详细记录患者的致伤原因,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心理状况等,在遵照医嘱情况下,根据其具体状况,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2)密切关注体征、相关症状及心理变化,对危重症骨科患者,立即实施紧急性抢救、护理措施,全面检查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系统,对呼吸抑制患者及时给氧。(3)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对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患者,积极给予心理疏导。(4)护理工作人员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制定切实有效保护措施。(5)预防并发症。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指导患者有效排痰,预防出现肺部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翻身,根据其实际情况为患者做好下肢抬高运动,按摩患者腿部肌肉,避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患者多长时间卧床,易发生排尿障碍或是便秘,术前应指导患者床上排便锻炼。1.3观察指标。(1)并发症:观察并记录患者压疮、感染、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护理满意度:以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技能等进行评价。1.4统计学方法。以SPSS20.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便秘、感染以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95.8%),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