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2 00:01: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语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法

淡化语法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实践

近些年,同英语等外语教学注重语法教学不同,在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的观点极为盛行。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公然忽视语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置语法于不顾,给中文语言的传承造成极大不便。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现状

在之前的高中语文考试中,对语法知识的直接考点较少,而教材中关于语法知识的内容也在不断删减,这导致了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由“淡”到“弃”,直至淡化语法呼声四起[1]。在实践中,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可谓“一贫如洗”。在初中的时候,语文教师对语法仅点到为止,不做过多的延伸。这使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语法基础薄弱,部分学生语法知识极其浅薄,一旦句子过长,就不能很好地提取句子的主干[2]。这是语法知识缺失,无法有效抓住句子的主要信息导致的。

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定型”。在人们细读文本并且想要领悟文字内涵的时候,语法知识这个帮手是十分重要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认为语言是让文学作品达到最高境界的载体。因此,教师在分析高中语文教学所选文学作品的时候,灵活并且准确地应用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表达能力,加强对词、句、段阅读理解的能力。这是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最突出的实效之一。此外,在语文高考中,尽管没有语法知识的直接考题,但有许多涉及语法的知识考点,如病句修改、句子压缩、句式变换、仿写等。而要正确地解答这些问题,就要依靠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学校要拒绝语法淡化、加强语法教学的原因,同时,这也是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成效所在[3]。

三、淡化语法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策略

查看全文

动词作主语语法考察

§1“主谓结构(S+V)”

1.0动词加动词的结构形式

首先我们采用马庆株先生《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1985)中的动词分类,考察不同音节的动词加动词之间搭配规律和结构模式。如下:

(1)动宾结构:在动词和动词所有搭配中,形成动宾结构的比率最大。

A“非自主的能愿或属性动词+动词”肯定构成“动宾结构”。例如:

能说。有变化。可以毕业。

查看全文

语法教学现状与策略透析

语法教学的实质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知道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归类,掌握其规律,训练学生正确和熟练运用语言。按功能型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主要依据交际功能项目来编写,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语法教学方法侧重于归纳法。从理论上讲,功能型教学大纲更趋于实用,合理,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准确地运用语言。但现实情况却与其有较大出入,因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现状分析

1.现行的教材一变再变,但教师的观念却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策略上仍不能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仍采用传统的演绎法来传授语法知识,即在呈现、分析语法规则的前提下,做大量机械操练,巩固语法知识。也有教师脱离现行的教材的目标要求,不仅阅读课上讲语法,口语和听力课上也大讲语法;语法课上更是实施“灌输式”教学,绝大部分时间教师在“唱独角戏”,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等语言运用能力。

2.忽略了语法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训练方法机械、落后。牛津教材编写中注意了语言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语法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师在教语法项目时,没有注意语法教学的整体性,没有做到适时归纳,没有将新的语法项目与已学过的语法项目联系起来教学。

3.语法课堂教学改革缺乏研究。语法教学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有的老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为“淡化”语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便不教语法,其后果是教师稀里糊涂地教,学生模模糊糊地学。

查看全文

英语语法教学论述

英语的语法是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基础的,其自身的规律性是语言的根本。但是有很多学生对于语法的学习心存恐惧,认为其枯燥而又繁冗,学习的效率因此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很多的英语教学人士又过分地夸大语法学习的难度,降低语法学习的重要地位,进而导致学生既害怕学习语法又轻视语法学习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学就会学不好,学不好就更加的不愿意学……如此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当今语法教学局面的尴尬。在很多很多学生的课堂问答和笔试作文中,“中式英语”屡见不鲜,这个局面必须加以改变,让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走出恶性循环的误区。对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我做出以下几点浅议:

一、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还学生们一个轻松学习的心态高中的学生们心智方面也完全成熟,对于困难的应对也不够成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从各个方面去为学生减轻压力,消除其畏惧心理,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学习英语的语法。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们认识到“语法就是语言学习的规律”,它非常有趣也非常的简单。

二、改革英语语法教学模式,重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英语语法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确有很多淡化语法、削弱语法地位的思潮,很多学生也对语法学习存在很大的抵触情绪,这对于英语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由于东方人的性格原因导致我国英语语言环境异常匮乏,绝大部分人不敢说也不愿意说,甚至有很多人压根就不会说,这就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和使用英语。这个时候英语语法的作用就尤为突出了,学生可以通过语法的学习,在外界语言环境非常匮乏的情况下,系统规范并且高效地掌握英语。与此同时在语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简化语法知识,但是绝对不能降低语法的地位。只有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重视语法,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学习效果才能更好。同时在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语言环境的设置,脱离了语言环境的语言学习是生硬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用英语教学,强迫学生去适应英语的听说读写,让学生们敢于用英语开流讨论,增加语言环境对于学生们的刺激。

三、对比式教学,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如果论语言的学习,我们的英语高材生也比不上英美国家的6岁孩童,这个原因不言而喻,就是语言环境的匮乏,这个不是我们英语教育者所能改变的局面,但是我们能改变的是我们的教学方式。由于对语法教学的轻视,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表达或者是书面上出现很多的“中式英语”,例如我的一个学生就曾经在他的作文当中有过这么一句:“Ithismorningandfather,motherwenttothesupermarkettogoshopping。”类似这样的句子在很多学生中都曾经出现过,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这个句子应该写成:“Thismorningmyfather,motherandIwenttothesupermarkettogoshopping。”汉语的语序和英语的语序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样的区别归类都在语法的教学中,因此我们为了避免这种“中式英语”的出现,就要加大语法教学的力度,并且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利用对比教学,加深学生们对于英语语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加大引申力度,拓展学生的语法知识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们基础的语法知识,我们还要对基础的语法知识有一定的引申,例如“Sheisnotadriver”和“Sheisnodriver”这两个句子看起来非常相似,却差意很大,前一个是“她不是个司机”而后一个则是“她绝不是一个司机”,还有“Leohasbeenateacherallhislife”和“Leowasateacherallhislife”这两个句子用了两种不同的时态表达,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前者是“里奥到现在都是一个老师”而后者的意思则是“里奥生前是一个老师”这两个句子很相似但是意思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些语法知识引申,因为如果放在阅读或者是完形填空中就很容易造成误解,甚至是造成关键点的失误。总而言之,为了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步伐,适应当今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目前课堂教学的语法教学模式势必要改革。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语法教学的重视程度,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畏惧和轻视的态度,并且要增强课堂语言环境的设置,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和英语语法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成绩。

查看全文

汉语语法研究论文

提要研究汉语语法学史应该从语法学史的共性和个性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特别是在本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这个研究领域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古代或在《马氏文通》问世以前有没有汉语语法学,根据什么标准评价汉语语法学史实,元代卢以纬的《语助》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等。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逐步取得共识,必将进一步推动汉语语法学史这个学科的发展。关键词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主要问题作为中国文化史有机组成部分的汉语语法学中,具有一般语法学史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这是我们观察和分析汉语语法学史本身以及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我国的汉语语法学史研究,是有成绩的。特别是在本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的成果是以往任何时代都不能比拟的。但是,勿庸讳言,在这个研究领域里,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诸如,中国古代或在《马氏文通》问世之前有没有汉语语法学,根据什么标准评价汉语语法学史现象或史实,元代卢以纬的《语助》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等。这些就是值得引起注意而又相互联系的问题中的几个。

一研究汉语语法学史,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在《马氏文通》问世前有没有作为语言学分支学科的汉语语法学的问题。综观以往的汉语语法学史论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意见是不一致的,概括起来有四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古代没有语法学这门学问,甚至连语法学的观念也没有,语法学是19世纪末从西方引进的,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出版后,中国才开始有汉语语法学。

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比较完整和比较系统的语法学著作,可是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古代没有语法学,语法学的萌芽自春秋战国时代就产生了。

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古代的语法研究有自身的特点,既然虚词是汉语语法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就该承认虚词的研究具有语法学的性质。

第四种意见认为:作为描写和研究不同语言的语法学,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汉语语法学的雏形当以元代卢以纬《语助》问世为标志。

查看全文

英语论文语法教学

“语法隐形,功能为纲”是新英语课程的一大特点。新课程到底还要不要教语法?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如何教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既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又使语法知识“内化”成正确应用语言的能力。

精讲多练,促成内化。淡化对语法概念、定义的讲解和记忆,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例、实践、实用;启发、诱导、点化学生在反复接触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和感知语言的规律性,培养学生探索、思考、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对语法知识自觉运用的习惯。

对比分析,求异存同。充分利用学生在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形成的对语言的普遍性规则的概念,发挥已有母语语法知识资源的优势;善于对母语与外语进行比较,找出两种语言在一些语法现象上的相同与不同点,把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学的难点,予以重视;防止学生将汉语语法规则作不恰当的移植。

尊重习惯,了解文化。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习惯用法相对于语法规则是第一性的。在语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规则的、不规范的语言习惯用法,并针对这些例外现象,在必要时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以加深印象,扩大知识视野。

侧重归纳,适当演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把语法教学方法划分为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有先归纳再演绎,或先演绎后归纳,近而使二者循环交替进行。新课程强调实践、应用的能力,故应在兼顾两者的同时,向归纳倾斜,以便更好地发挥语言交际的功能,达到熟练运用语法规则的目的。

及时复习,提高效率。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一次在学习上花多长时间,而在于学习的频率即复习的次数。教师应注意语法现象的反复出现,牢记已讲解过的知识,结合新的语言现象,及时复习,使“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对学过的语法知识适时进行总结、归纳,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

查看全文

议语法判断及逻辑分析

人们在阅读英语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生词、语法方面的障碍,还有不同文化习俗及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本文拟通过语法分析和逻辑判断来解决疑难句子的理解问题。语法分析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疑难句子的结构,划分词的类别,理顺句子中各成份的关系,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句子及文章段落的目的.逻辑判断则是借助于语篇结构,从逻辑上来研究句子及文章段落的真正含义.

一、阅读中的语法分析。读者在阅读中对某个句子或句中某一部分的理解有困难时,首先应从语法上究其原因。的确,很多句子的理解障碍都是由于句子的语法关系复杂或由于没有正确区分某一特定词语的词义所致。语法关系复杂的语句大部分为长句,即包含各类从句的复合句.读者首先应采用语法分析的手段,明确地识别这类句子的主句、从句或其他修饰成份,然后才能准确地理解整个句子的句意.例如:Thehistoryofatreefromthetimeitstartsintheforestuntiltheboardswhiehit厂eldsareused,wouldformaninterestingand,inmanyinstances,anexciting,tory.读者很容易误认为“树的历史,开始于树林中”·…”。显然,阅读者未能对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仔细分析,因而不能准确理解原文.此句理解的重点是确定Thehistoryof。treewouldform。nexeitingstory。从句为z)Itstartsintheforest.2)Theboards(whiehityieldsareused.3》··…whichit如elds.因此,此句似可译为:“一棵树,从它在森林里生长时起,直到被制成供使用的木板为止,这段历史,会组成一个饶有趣味的,在许多情况下激动人心的故事.”

当然,某些句子并不很长,而且所用的每个词都很简单,句子却不易理解。这类句子一般属套语或有修辞手法的语句等。如:1)Iti,awisefat卜erthatknow,hi。ownchild.2)1amnot。urehei。notcrueltohiswife.3)Itmightbeaelaw,forthefleshthere15uponit.例句l)为固定表达法。根据Curme的说法,It15…that…句型的语法功能为描述性时,受到强调的名词并不具体明指,而是起描述作用.因此,例句l)只能理解为:“再好的父亲也往往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例句2)中有两个否定词,这实际上只是英语修辞上的委婉肯定窝意于双否定中。此句应理解为:“我相信他对妻子残忍。”例句3)从语法上讲,带情态动词m咭ht的虚拟语气与for短语连用,强调for的宾语所指的事物不存在,在这种句型中for不表原因而表范围,for短语的意思与judgingfrom…近似,全句的语法功能是用虚拟语气表达否定的意思。此句似可译为:“那上面没有一点肉,仿佛是只爪子.”

读者还可能遇到一些不完整的句子,这类语句一般都是由于习惯而形成的省略句。解决这类句子的最好办法也是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把句中所省略的某些成份补充完整,才能正确理解全句的内容.如:The。auseofhisdeathwereoverwork。ndinjustieeandinjurydonehim。ndwhatnot.这个句子的疑难部分显然是whatnot,只有先弄清Twhatnot是一句省略体:“Whatarenotamongtheeases?”意译为:“还有其他理由”。从用法上讲whatnot比e比在情绪上更激动些.现在我们明白,全句的句意为:“他的死是由于过度劳累,受到非难、伤害,还有其他原因.”

造成句子的理解障碍很多,其中有些貌合神离的短语或习惯用语也经常引起读者的误解。如:1)Themissingletterwasinhi:卯eket,ifyouplease.2)1amshyif”ulike.两句中的pleaes与like的字面意义的确相差甚徽,但相似而不相同的短语多数是惯用法,不能简单地按字面意思理解.Longman解释ifyouplease为“某事令人难以里信”或“惊讶”“岂有此理”。至于ifyoulike这一结构,《简明牛津字典》解释为Lim-itedassent,就是说“我承认怕羞,但不承认怕人”.因此,ifyoulike表示“一面承认,一面不服气”,或意译为“是呀,但有什么关系呀”.有时,即使是完全相同的短语或结构,在不同的句子中却是不同的含义.例如:1)weare30lifromshanghai.2)wearegoingtomeetadelegationfromshanghai.例句i)中的fromshanghai表示远离上海,是指从这里到上海的距离。例句2)的from表示“来自……什么地方”,是指从彼方到这里。两例中的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都起状语作用,只是介词含义不同。因此,同一个短语在不同的搭配中,意思也就不同了。这样的例句不胜枚举。有时,谓语动词的时态或动词的性质也能决定同一个词语有其不同的含义.例如:Hewrotetheletterintwohours理解为:“他用T两小时的时间来写这封信.”但在Hewill决ginwriting。

letterintwohours句中,却理解为“他将在两小时后开始写一封信”。这两例的结构形式上是一样的,介词短语intwohours均属状语,只是谓语所用的时态不同,以致于两个介词短语的含义不同.又如:h15threeyearssincetheylivedhere的句意是:“他们从这儿搬迁已有三年T.”但It15threeyearssineetheybegantolivehere却理解为:“他们在此已住三年”。两句不仅结构相同,时态也相同,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却相反.这是由于begin和】ive的性质不同所致。begin表示瞬间动作,live表示持续动作。

查看全文

语义语法及语用论文

语义语法及语用论文

摘要:数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备原子概念的功能,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并表现出模糊或清晰的语用化倾向。在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表达数的概念的语言符号会在语义、语法及语用三个层面上获得意义。通过汉语和英法语言的对比分析,从认知角度探讨了数的概念在对立关系的确立、表现形式的异同,以及语境状态下的扩充、延伸和转移等诸多因素,描述了这一基本概念对语言使用者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数;语义;语法;语用

认知语用学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交叉学科,它在语言哲学、语言与思维等方面的研究上有了长足的进展。认知语用学所关注的是一个人脑中的基本概念,是怎样通过符号来“表现”交际意图,并达到某种预期的交际效果的。数是人类最早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任何语言中都有表达数的概念的符号,但这种符号表达形式并非都是通过语法手段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语言符号表现数的概念并不总是显性的。在不同语言系统中,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关系的体现会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数的概念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的不同表现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具体语境中推断出与目的意图相关的“数”。

一、数的概念与概念叠加

认知学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可以想象,人脑中数的概念的建立,一方面是因为外部世界大多数的事物是“可数的”,一方面也因为客观世界中至少存在着一种单复数的对立关系——即有些事物是可数的,而另一些事物则相反是不可数的。

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语法教育

一、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现行中学语法教学内容基本都安排在初中,内容抽象,难掌握,学生对语法学习普遍有畏难情绪。特别是.现在纯语法知识大多是只学而考得很少甚至不考,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与学生均感到花时间教、学语法不值得,所以往往对它淡化处理甚至不屑一顾。“淡化语法”呼声四起.这导致了许多高中生语法基础薄弱。而高中语文教材本身则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是否在教学中结合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基本处在一种无序状态。许多高中生连一些简单的语法现象都不能解释。有一次就有一个学生拿着一张报纸来找我.这是2006年6月20日版第1822期《杂文报》,里面登了刘安平同志的一篇题为《我对齐药事件的一点看法》的文章。文章第一段中“而长期以来从事医药开发、生产的单位、企业,在由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等构成的以药品为‘食物’链条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这一句话不好理解,把这学生难住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长单句而已,如果这个学生懂得运用一点语法知识进行结构分析,这个句子就不难理解了。下面我就来为这个句子划分一个结构:而(长期以来从事医药开发、生产的)望僮全,[在由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等构成的以药品为“食物”链条上1f始终1处<于弱势地位>。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看出.句子主语是“单位、企业”.“处”是谓语。这个句子之所以难理解,关键在于句子谓语的修饰成分——状语与补语上.谓语“处”前“在由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等构成的以药品为‘食物’链条上?始终”两个部分是状语.“处”后面的介宾结构“于弱势地位”是补语。而其中最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是“在由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等构成的以药品为‘食物’链条上”这个部分。但仔细分析.这只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状语结构.其主干“在??链条上”是一个介宾结构,而“由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等构成”和“以药品为‘食物”’这两个动词结构则是充当介宾结构中“链条”一词的定语而已。经这样分析.这个学生的脸上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事实上,因缺乏语法知识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种种理解障碍的情况还有很多,学生在语法知识方面存在的这种缺陷最终是可能会影响到其整体素质的提高的。

二、在高中阶段加强语法教学的意义

1.加强语法教学能指导学生语言实践我们已经知道.语法是词的变化规律和组词造句的规律。有人或许会说,一个小孩不学语法,不是也逐渐学会了说汉语:有些人从未学过语法。也在利用汉语交流思想。并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事情确实如此。但是,如果一个人学习了语法,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他们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符合汉语的习惯,自觉地避免语法错误。语法产生于人们的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的语言实践更符合规律,更科学。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淡化语法”实际上就是忽视语法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

查看全文

语法隐喻对教育的启迪

本文作者:张艳臣工作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语法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导入语法隐喻,因为语法隐喻的运用使篇章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翻译文本的一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用语法隐喻研究的成果,在介绍翻译技巧和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有意识地搜集整理语法隐喻语料,使学生在翻译时不局限于字面含义,而是理解其隐含的真实意义和情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法隐喻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和培养其翻译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在翻译教学中导入语法隐喻理论,培养学生的语篇和语境意识传统翻译教学的缺陷主要在于教师仅仅把词汇、句法、语法作为翻译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翻译教材也主要是讲解如直译、意译、增词、减词、拆句、合句、调整句子顺序等以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基础的翻译技巧。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法和语言能力,从而忽视对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语境和语篇意识的培养。在翻译过程中,要达到忠实于原文的目的,除了弄清词、句、段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字面意义,还要理解附加在词语上的文化信息和隐喻意义。语法隐喻的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是语法隐喻的字面意义和语法隐喻所在语境中的联想意义的动态顺应过程。语境对创造和理解语法隐喻的联想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法隐喻联想意义的理解是在选择、建构和顺应动态语境的基础上实现的。例如“Lifelikeaplay”这句话的隐喻意义就要通过其字面意义不断顺应动态语境来获得。如果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感慨“Lifelikeaplay”,他是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和对人生多变、人世无常所做的感慨。如果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说“Lifelikeaplay”,则表示他对未来精彩人生的热切期盼。这样,对“Lifelikeaplay”这句话的隐喻意义的理解就随着语境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语法隐喻联想意义的创造性、复杂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决定了翻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篇意识。(二)在翻译教学中导入语法隐喻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语篇内容和作者意图的总体认知能力语法隐喻是一种思维模式,人类的思维过程是隐喻性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根本上是隐喻性的。在翻译教学中,学生会频繁接触到作为修饰功能及认知思维方式的语法隐喻现象,其特殊的深层语义特征往往会使他们对语篇内容和作者意图的理解带来困难。学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尽管单词都认识,但是对句子的意思不甚理解或根本无法理解,只好看一句译一句,碰到生词翻词典。这样的译文不可能做到贴切地表达,也不可能再现原语的精髓。究其原因,主要是句子中出现了语法隐喻性单词以及对语法隐喻的不理解所致。因此,对语法隐喻的理解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语法隐喻的组合创新能力来理解原文,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和观察能力。语法隐喻可以增强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组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表现在既能借词造词,又能赋予旧词新义,从而增加语言的内涵,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三)在翻译教学中导入语法隐喻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只有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的语法隐喻用法,进行不同语言的语法隐喻比较,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异同,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原语文本,才能掌握语言翻译的实质,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提高译文的质量,所以在翻译教学中导入语法隐喻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讲授语法隐喻的用法,使学生能够在目的语中寻找恰当、灵活的表达方式,准确而富有创造性地传达源文中的信息,提高译文质量。教师可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隐喻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选择英语和汉语中具有显著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语法隐喻作为翻译教学重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相同到不同,循序渐进地揭示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识别和使用语法隐喻现象。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知方式,翻译质量取决于译者能否通过创造性思维自觉运用语法隐喻的认知方式,巧妙地利用译文语言范畴去解释、表达源文语言范畴。因此教师应尽力提高学生的语法隐喻意识,使其自觉地运用语法隐喻这一认知工具,处理好翻译中的具体问题,提高翻译质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