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原因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1 23:50: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约束原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贷革新担保物权约束原因
当前实现担保物权的制约因素从法律体系协调性观察,缺乏统一并相互衔接的优先权制度。担保物权优先受偿以及法律除外规定与其他法律法规并不统一,缺乏衔接。《民法通则》和《担保法》中均未对优先权作出系统规定,只是在《〈担保法〉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以及《海商法》、《民用航空法》等一些特别法中有所体现,而这一优先顺位体系尚不明晰和周全,政策选择缺乏充分合理性。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欠税在先的税收债权优于担保债权,新《破产法》规定企业职工劳动债权优先于银行担保债权等等。
《物权法》第一百七十条则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由此看出,在特殊情况下有担保的银行债权不一定就优于无担保的普通债权。信贷人不能确定其担保物权的优先受偿顺序,一旦发生清偿,信贷人的担保权益将有可能受到侵害。从司法实践效果观察,担保物权制度保障物权的手段与效果有瑕疵。其一为实践中,担保合同被裁定无效的居多。据对某市近400件破产案件的调查统计,出于安置职工和社会稳定需要,在新《破产法》出台前,该市比照试点城市破产政策,91.6%的企业破产案件裁定银行与企业间订立的担保合同无效,裁定有效的8.4%的案件中,银行贷款受偿率普遍不足5%。诉讼执行难,债权银行往往是赢了官司,资金很难完全执行到位。
1998~2008年某市银行胜诉案件5116件,金额6.7亿元,其中,未执行的4907件,金额6.1亿元,分别占95.9%和90.1%。其二为抵押担保审查不严,担保合同问题多。表现为重复抵押担保,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主管部门对外担保,为自己担保,办理抵押物登记机关不对等。其三为抵押物管理难、处置难,银行合法权益常受侵害,表现为部分贷款企业随意处置、变卖、毁损抵押物现象时有发生,银行在行使抵押物处置权时,交易成本远远高于企业办理抵押时的成本,银行蒙受了巨大的资产损失。
从担保物权登记制度观察,现行操作办法有待改进。抵押贷款资产评估部门多、手续繁、时效短。当前,尽管《物权法》就担保物统一登记作出了详尽规定,但由于担保物权登记的法律依据不统一,登记机构不统一,分散在十多个行政部门,且登记手续繁琐、登记时间长、费用高,企业以其若干类财产为担保申请贷款时,需要和信贷人一起,到担保物所属的若干个不同的登记机关进行担保物权登记,而且登记机关要求提供的材料不统一、登记的内容不统一、效力不统一、责任不统一、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大大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成本,增加了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
优化担保物权实现环境的建议构建统一的优先权制度,制定明确的优先权规则。立法部门应专门研究优先权统一衔接的问题。优先权制度是担保物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优先权制度中,同一担保物上竞存的权利之间的优先顺位规则应该是明确的,以保证担保权人及其他债权人清楚了解自己设立于该担保物之上的债权优先受偿顺序。优先权制度应体现“登记在先,受偿在先”的基本原则。建议专门出台对《物权法》中有关担保物权的优先权司法解释,方便金融机构及时做好资产保全工作,对已有的法定优先权的适用附加合理的条件,减少金融债权的风险。同时适时修改《民事诉讼法》,规范担保权的实现程序,保证基本担保权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建立统一的担保物权登记管理制度与高效的执行制度。以《物权法》实施为契机,建议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建立统一的担保物权登记管理制度,将分散于十多个相互独立的登记管理权集中于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建立高效的担保物权执行制度,使债权人能够准确地预见执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以及处分担保资产所能够回收的金额。
银行发展约束原因及应对措施
作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村镇银行,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设立村镇银行726家。村镇银行的设立,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二是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格局,开拓了一条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新渠道,同时激发了农村金融市场原有参与者的竞争意识,对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引导了农村资金流向,为农村金融资本进入正轨金融业开辟渠道,减少了非正规民间借贷,实现了农村资金良性循环。四是有助于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但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一些因素制约,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公信度低
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时间相对较晚,无论是硬件设施、业务经营范围,还是经营管理经验都存在着明显不足,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和接受度不高,村镇银行吸收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相对较为困难。其原因在于:一是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规模要求较小,加之农村资金来源有限,容易导致村镇银行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相对较弱。二是村镇银行的股东多为自然人和当地民营企业,许多客户认为其是私有银行,倒闭风险大,不愿意冒险将其资金存入村镇银行,这种认知上的风险也加剧了客户对村镇银行的不信任程度。三是村镇银行硬件设施不完善、结算渠道的不畅通也降低了村镇银行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二)产品市场营销力度不够
为了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不断成长,村镇银行在业务创新、客户维护等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是受营销环境、自身发展状况限制,村镇银行在产品营销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营销理念存在误区。村镇银行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业务创新上做了一定努力,很多业务品种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特色开发的。但是,这些业务品种在推向市场时并没有进行足够的宣传,对于产品的介绍、营销的手段又过于专业化,而村镇银行面对着农民金融知识匮乏、农村信息通讯不畅的金融环境,最终导致村镇银行推出的很多业务品种在服务“三农”的效用上大打折扣。总之,村镇银行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为农民提供服务,却没有让客户理解自身行为的真正意图,是很难在业务拓展上有所作为的。二是营销实力有限。村镇银行开展营销活动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持,而村镇银行通常资本金较少,吸收存款又比较困难,导致村镇银行无法实现全面的、高质量的产品营销。加之,员工营销能力不强,大多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开展业务时不能深入农户、上门服务,处于被动地位,只等客户自己上门。在提供服务时,如果不能耐心细致的推荐业务、讲解产品,就很难拉拢客户,推广业务。
经济循环的主要约束原因及方案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制约因素;对策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发展阶段经济中存在的主要制约目素,针对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要保持持续发展,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使生态和环境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以致还有许多制约因素,限制着这种经济模式的发展。本文旨在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体制尚不健全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通过立法强制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制定了综合性或单项的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利用的法规。日本2000年颁布《促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从法制上确立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行动规则,日本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有基本法、综合性法律,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3个层面。在立法体制上采取基本法统领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这是日本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的最重要保证。我国2008年公布了《国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但相应具体的法律法规还未建立,因而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
企业债券发展的约束原因及方案
[摘要]债券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长期处于一种缓慢的状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快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券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债券制约因素对策
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债券代表着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不是所有者,因此无权参与或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但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收回本息。
我国的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历经20多年的发展,债券的发行种类不断增加,发行规模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企业债券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
1.1企业债券融资比例过低
经济换挡期下企业投资分析
【摘要】立足微观财务视角,基于融资约束理论,分析经济换挡期这一特殊背景下影响我国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根据融资约束理论,将企业融资约束区分为需求性融资约束和供给性融资约束,以2009—2015年的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ic二值面板选择模型,区分大规模企业和小规模企业,对于影响企业投资的融资约束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我国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中,主要受需求性融资约束影响;(2)市场波动性导致的市场风险和成长性差是导致企业需求性融资约束的关键成因;(3)在我国面临融资约束的不同规模企业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约束成因没有显著差异。最后从提升企业成长潜力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换挡期;融资约束;需求性融资约束;供给性融资约束;企业规模
一、引言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下降态势,中国同样进入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的经济换挡期。受经济换挡影响,根据我国统计年报数据,自2009年起,我国企业投资降速明显,投资增长率由30.1%逐年下降,至2016年仅为7.9%。过低的投资率短期会影响总需求,中长期会影响经济增长预期,最终对于生产率、就业率和国民福利都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为了抵消经济换挡对于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鉴于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以往宽松货币政策促进企业投资的良好效果,我国连续出台货币政策,以期通过解决企业的融资约束实现企业投资增速,2015年以来央行连续5次降息降准,2016年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然而,不仅企业投资增长率没有上升,而且我国2009年以来的M2增速显著高于金融机构贷款增幅和存贷款差逐年增加都显示出大量资金没有成为贷款流向企业。可见,处于中国经济换挡的特殊阶段,影响我国企业投资的因素远较以往复杂。与以往偏重宏观视角的解释不同,本文尝试从微观企业层面、融资约束视角寻找影响经济换挡期我国企业投资的因素。根据SteveBond[1]和AborJY[2]等的研究,融资约束被划分为供给性融资约束和需求性融资约束:(1)需求性融资约束(影响企业投资的信贷需求原因):需求性融资约束是企业自身存在的,致使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原因:面对经济增速和经济结构的同步换挡,企业对于自身成长和整体市场的预期都是消极的,导致企业信贷需求和投资同步萎缩,成为导致我国企业投资降速的信贷需求原因。(2)供给性融资约束(影响企业投资的信贷供给原因):供给性融资约束是银行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受经济降速和实体经济转型影响,银行为控制风险,降低对企业的贷款额,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转投虚拟经济领域,成为引发企业融资困难,降低贷款和投资的信贷供给原因。立足中国经济换挡期的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状况,本文认为,可以从供给性和需求性融资约束视角寻求影响我国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中国经济换挡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既有可能是金融部门的信贷供给萎缩,也有可能是实体经济自身的信贷需求萎缩。明确我国经济换挡期影响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进而明确政策的着力点和着力方式,是解决目前货币政策提振企业投资有效性不足的关键步骤。本文试图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回答以下关键问题:经济换挡期影响我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原因是供给性融资约束还是需求性融资约束?同时,为了有针对性地向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展融资支持,本文进一步提出如下问题:对应不同规模的企业,融资约束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简要综述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假设;第三部分,选取供给性和需求性融资约束指标,构建模型;第四部分,对于我国企业融资约束和不同规模企业融资约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简要总结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二、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次贷危机后,全球进入缓慢的复苏期,多国企业出现投资显著降速的情况。各国学者从企业融资约束入手,寻找造成企业投资降速的原因,发现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更多受到需求性融资约束,而非供给性融资约束的影响:企业由于对于市场前景的不乐观,推迟了企业投资计划,因此降低了对于银行贷款的需求[3-4]。ElizabethKremp[5]对于次贷危机后企业融资约束的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企业由于对未来前景的悲观,降低了投资预期和现金流量。学者实证分析发现,在次贷危机后,很多国家的企业,包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泰国等都确实受需求性融资约束的影响更大。由于我国之前数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学者以往针对融资约束成因的研究思路是,我国企业有足够的融资需求,而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不愿意向企业发放贷款,即企业面临的主要是供给性融资约束[6-7];针对需求性融资约束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在我国经济受全球经济波动影响,进入经济换挡期的背景下,有理由认为,企业对未来预期的降低会使我国企业面临较之以往更为严重的需求性融资约束,并成为企业投资降速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H1:经济换挡期下,我国企业面临更加严重的需求性融资约束,导致我国企业投资降速。同时,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国内外学者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中小企业相较于大企业往往面临更加严重的融资约束(Almeida,2004;连玉君[7];Fougère,2012),但是对于二者是否存在供给性和需求性的差异研究较少。从国内外来看,对于不同规模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成因差异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但是已有一定的研究倾向:李扬等[6]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的调查发现,规模小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较高,侧面证明中小企业面临供给性融资约束更为严重;王明虎等[8]发现,大企业由于受到投资者关注程度高,财务报告制度相对健全,因此信息不对称程度低,更容易获得融资支持,同样说明大企业供给性融资约束小;VoradaLimjaroenrat[9]研究发现,泰国企业中,大型企业缺乏投资意愿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市场预期的不乐观,而中小企业缺乏投资意愿的主要原因是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说明大企业主要面临需求性融资约束,中小企业主要面临供给性融资约束。因此,为了对于我国不同规模企业融资约束的差异进行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H2:经济换挡期下,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投资的主要是供给性融资约束,而影响我国大型企业投资的主要是需求性融资约束。
神经科患者护理措施论文
关键词:神经外科监护患者;躁动;护理对策
摘要:躁动在脑外科监护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躁动这一常见而有容易被人忽视的临床现象对脑外科监护室(尤其是开颅术后)患者病情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躁动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护理安全隐患。我们对我科2005年8月~2007年8月临床表现有躁动的患者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各类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监护室2005年8月~2007年8月出现躁动的300例病人。男240例,女60例。年龄7~78岁,平均49岁。其中颅内肿瘤术后162例,颅脑外伤60例,颅内血管病出血58例,脑积水9例,高血压脑出血21例。
1.2方法
改进预算约束软化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预算约束软化及主体构成;我国高校预算约束软化现状;我国高校预算约束软化原因;我国高校预算约束软化的改进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零基预算法正逐步替代“基数+因素”法,预算编制渐趋合理、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并不会被市场所淘汰、预算约束软化并非国有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独有的现象、预算约束软化不仅存在于国有企业中,而且存在于高等教育领域、许多高校重视预算资金分配,而忽视预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措施不到位、在缺乏举债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突破预算约束、预算约束体管理意识薄弱、预算支持体父爱情结严重、预算约束缺乏有效的事后评估与审计制度、强化预算主体管理意识、健全高校财务预算硬约束监督和控制、预算执行缺乏控制机制等。具体请详见。
近年来,随着高校经费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零基预算法正逐步替代“基数+因素”法,预算编制渐趋合理。从预算内容看,收入预算由重视拨款转向同时关注自筹收入。支出预算由宽打宽用变为精打细算,控制的目标更具体。从预算控制上看,各级财务活动由不重视预算到月、季、年对照预算分析执行进度等。但当前,许多高校也存在着约束软化现象,这是造成大学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一、预算约束软化及主体构成
20世纪70年代末,匈牙利籍经济学家科尔奈在其著作《短缺经济学》中首次提出“预算约束软化”(SoftBudgetConstraint,SBC)这一概念,用以描述匈牙利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其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绩效。科尔奈指出:由于总是受到财政补贴或政府追加投资、减税等其他形式的救助,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并不会被市场所淘汰,国企的经营者通常情况下也将会预期得到国家财政支持,从而严重削弱市场机制,造成对整个市场肌体的腐蚀。上述现象,科尔奈称之为“预算约束软化”。
预算通常存在两个主体:一个是预算约束体(budgetconstraintor-ganization),即当实际支出超过政府预算确定的支出数时,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支持就无法继续存续的组织;另一个是预算支持体(budgetsup-portingorganization),即当预算约束体入不敷出、出现赤字时,给予资金支持的机构和组织。
据我国审计署最近几年就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所展开的审计结果分析,预算约束软化并非国有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独有的现象,在我国一些非营利性的组织如高校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即只要存在控制联系,组织之间都可能会有预算约束软化现象产生。
完善税收体系减少税收流失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前言;税收流失的界定;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税收流失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税收制度下,本应征收而实际未能征收的各种税收收入、税收流失的原因、影响机制和各种效应也应属于税收流失的范畴、正式约束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扣除标准不公平、征税与否不公平、税率不同导致税负的不公平、我国的政治规则影响了税收法律的严格执行、缺乏诚信的价值观念是我国税收流失的原因之一、公民纳税意识薄弱是导致我国税收流失的又一原因、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滥用权利导致税收流失、税收执法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影响了查处的税收收入及时入库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税收流失是世界各国共同的难题,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寻求其产生原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为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税收流失严重的原因,为全面治理我国税收流失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税收流失;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
前言
税收流失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其产生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制度方面寻找其产生的原因。
一、税收流失的界定
剪力墙裂缝成因试析论文
1裂缝的一般特征和性质
根据本文作者在实际工程中的施工经验,综合目前对裂缝的研究现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裂缝一般可分为表面不规则裂缝、贯穿性裂缝。表面不规则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注后不久,分布于墙体表面,此种裂缝既宽又密,但深度一般不大,多因养护不足而产生,对结构构件影响一般不大,且易于治理。竖向贯穿性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后若干天后(一般拆模后不久),由下而上,走向与楼面接近垂直,有的通至楼面板底但不穿过楼层,缝宽一般为0.1~0.3mm,个别可达0.4~0.5mm甚至更深,缝深一般较大,最深者可贯穿墙体。因养护不好引起的表面不规则裂缝常不至于带来多少影响,且易于处理。
2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工程中构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动、静荷载和其他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二是由混凝土内外温差、收缩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此外,设计体型和结构布置也是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综合考虑设计、材料、施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裂缝主要由以下原因产生:
2.1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
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过大收缩裂缝主要与水泥用量、骨料、构件长度及外加剂等因素有关。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研究论文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后,其性能与原状混凝土性能相差很大,严重影响结构的长期安全和耐久运行。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机理,从各个环节提出了预防裂缝的综合措施,以确保混凝土质量,减少裂缝的发生。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水泥水化热温度应力
一、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由外部荷载引起的裂缝隙,按常规计算的各种荷载引起的;(2)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设计模型的不同而产生的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3)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产生的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施工中可采取措施避免。(4)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释放的水化热能产生很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
1.水化热产生裂缝的机理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由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水化热,由于体积大,热量不易散发,造成较大温升,从而导致体积增大。当这种变形不受约束时,混凝土结构内部不会产生应力。但实际上这种变形肯定会受到约束,约束有两种。一是混凝土与外部环境温度差异引起的约束;另一种是由于内部的条件不同产生的约束,以上两种约束产生的应力为温度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