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1 23:29: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育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育儿

育儿中心创优活动感想

不断创新育儿研究的方式方法,相信创先争优。也必将会为实现城市新一轮科学发展、建设乐居注入不竭动力。

党中央、省委、市委部署的创先争优活动,当前。巩固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推动工作发展的良好契机,服务我市“乐居”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作为市科学育儿指导中心的成员,想就“育儿研究”方面谈谈创先争优的体会:

不能是坐而论道,所说的育儿研究。而是起而行之,行动中研究育儿。一边育儿,一边研究,即育儿研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育儿问题的研究。这样的育儿研究给予了早教工作者更多权力及责任,以早教教师就是研究者的角度,来改进育儿实务。

1.察

研究的问题又来源于早教教师的育儿实践。研究的问题就是实际早教中的问题,育儿研究源于问题。教师处于活生生的教育情景之中,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研究有着专业研究人员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从一个教师是否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可以看出他职业敏感性,职业责任心。提高育儿研究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在融洽的关系中、不设防的状态下准确而及时地发现并概括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就明确地提出了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的能力”观点。平日颇受小朋友欢迎的活动最近受冷落了不敢独自上厕所的姗姗”沉默的历历”等日常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都是育儿研究的资料。教师只有细微感受、察觉到并关注了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育儿观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劳凯声的教育学》中。才能分析自己“对问题了解了什么”还需要知道什么”为了改进教学实务开展育儿研究,这是育儿研究的起点。倘若教师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探究精神、不具备敏锐发现问题能力,那么发现不了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也是不会开展育儿研究的

查看全文

幼儿园小班家长育儿心得

编者按:应幼儿园老师的要求,今天要上交一篇育儿心得。说到育儿心得,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专家和前辈们经验的基础上,摸索着与女儿在一同成长而已。孩子也是一个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独立个体,对于孩子的要求,我们作父母的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合理的要求要适当地让孩子得到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甚至一些父母都是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应允,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孩子的愿望。当孩子想拥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请求时,我们会和孩子约定好,而她呢,也会很乐意并很努力地去照约定执行。

应幼儿园老师的要求,今天必须上交一篇育儿心得。唉,说到育儿心得,很惭愧,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专家和前辈们经验的基础上,摸索着与女儿在一同成长而已。

我和女儿在出门上街时,总能看到有的孩子哭闹着要家长买这买那,而站在一旁的家长则是滿脸的无可奈何!

其实,孩子也是一个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独立个体,对于孩子的要求,我们作父母的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合理的要求要适当地让孩子得到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在孩子想耍赖,不听大人讲道理的时候,可以不予以满足,先冷落他(她)。父母可以先严肃明确地对他(她)讲耍脾气是不对的,是无济于事的,给予他(她)警告和自己改正的机会;如果他(她)还继续闹,那末父母千万不要同他(她)多纠缠,离开他(她),让他(她)一个人感到孤独,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也没效果。等完全平静后,才给他(她)讲道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甚至一些父母都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完全满足,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应允,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习惯了想要什么就能马上得到,得不到就会哭闹、破坏东西、发脾气、打人、骂人,而且不顾自己行为的后果。

而我和我的家人呢,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拥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请求时,我们会和孩子约定好,如果每天能好好吃饭,在幼儿园能好好睡午觉,上课时能尽量认真听讲,需要时能帮妈妈擦擦桌子、摆碗筷、盛饭、浇花、扫地、拖地等,那末到时候我们就会给她买;而她呢,也会很乐意并很努力地去照约定执行。我觉得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耐心地等待,增强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学到了一些做事的技能;而且还懂得了要想得到什么东西,需要自己去努力,并付出相应的劳动或一定的代价;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负责意识。

查看全文

育儿题材的电视剧论文

1.育儿剧展现了全新的女性生育体验。

在早期中国家庭伦理剧中,家长里短、矛盾纠葛与情感波澜、人性优劣常常是剧情叙述的重心,作品内置的浓重的道德评判意味常常忽略或者刻意隐匿女性的生育体验,女性的生产活动经常是剧情当中的一种顺势行为,游离于关键剧情与矛盾纠葛结点以外,即使与主要情节发生关联,也常常是作为情节进展的一个由头或者是剧情完结的一种象征。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应尽量体现隐忍、克制的牺牲美德,即使偶有痛苦与挣扎,也被女性视作理所应当的事情而甘愿承受并旋即被热情洋溢的神圣母性光辉所替代。因此,在女性从怀孕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依附于他者的妻性与母性次第显现并轮番主导了女性的生育体验,女性自我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个体化生命感受则被有意或无意地遮蔽与覆盖。但是,随着时代文化氛围的变迁,女性的社会地位稳步上升,在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形式上甚至超越了男性,在以他们的婚恋故事、生儿育女活动为题材的育儿剧中,女性的生产行为不再是剧情可有可无的一小部分,女性从备孕、怀孕到生产、喂哺的整个过程被大幅度拉长并贯穿剧情始终,女性的生育体验不再隶属于其他关键情节,相反,它本身即是被浓墨重彩表现的重心。女性备孕的艰辛抑或突发怀孕时的手足无措,怀孕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入院产检的反复与琐细,女性为优生优育而进行的食补、药补,女性生产过程的惶恐、挣扎与痛苦以至喂哺孩子的张皇错乱,都事无巨细地被纳入镜像表现中。在女性的生育活动中,她们不再崇尚隐忍与克制的传统女德,而是尽情张扬与展现自我的生命体征与感受,特殊的女性化体验在剧情中充斥与蔓延。女性的怀孕不再是一种顺势行为,怀孕的女性在剧情中被托举到女王地位,她们可以尽情宣泄自己因怀孕而引起的愤懑、失落、不满、感动、惊喜与小幸福,她们的撒娇、嗔怪与任性均远离了传统观念中端庄稳重的妻性与母性,而更为接近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女人生命体验,这种体验在女性入院生产情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生产过程中,这些育儿剧常常通过充满戏剧化的喜剧风格来消解传统家庭伦理剧惯有的崇高、神圣与仪式感,从而注入更多新鲜的女性生命体验。在被送到医院后,待产的女性常常表现得异常恐慌,比如,《宝贝》中的陈静波因为恐惧与痛苦而紧抓与撕咬丈夫的胳膊,《小儿难养》中的简宁因为恐惧而坚持要求丈夫陪产。这些育儿剧展现了全新的女性生育体验,是时代进步的某种体现,也是电视剧创作者深入开掘题材范围的结果。但是,扎堆上演的育儿剧对女性生育过程的表现大同小异,过分的夸张、情景喜剧式的调侃与对女性隐私的过度深入有时又难免使其中某些女性生命体验显得媚俗与矫情。

2.育儿剧展现了个性化的育儿理念。

育儿剧的主角通常是刚刚步入婚育年龄的80、90后年轻族群,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为他们提供了相较以往更为优裕富足的成长环境,独生子女的国家政策为他们创造了相对简单的家庭伦理关系与封闭自我的生存空间,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常在心智上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称的青涩,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拒绝长大,恐慌成人世界的复杂人际关系,害怕承担繁重的社会责任。他们的家庭观念与上一代人相比显得更为淡薄,他们更为注重自我感觉,追求新鲜与刺激的个性化生活。因此,在这些育儿剧中,剧情中的男女主角可以为了他们眼中的爱情打拼追逐、成疯成魔,因为恋爱的感觉极富冒险刺激意味而且不用承担过多人伦责任,但是,当他们遭遇怀孕事件,面临生儿育女重任时,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恐慌、不安与躲避的心态。孩子的到来使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发生极大的调整与变动,《小儿难养》中的简宁与《断奶》中的安琪都因为怀孕而无缘升迁,《辣妈正传》中的夏冰因为怀孕被老板数落,《小爸爸》中孩子的从天而降导致于果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孩子,他们没有像父辈那般欣喜,由于工作与生活的改变,一种“被入侵的剥夺感”迫使他们在亲子关系与育儿理念上明显有别于上一代人。比如他们对待孩子不再是如上辈人那样孺子牛般一味的隐忍与付出,《小儿难养》中的简宁生完孩子后心心念念想的还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以至于她的婆婆发出“儿子心里最重要的是简宁,简宁心里最重要的是工作,谁也不会看重孩子”的感叹,《宝贝》中的陈静波生完孩子很快到国外出差,丈夫有时还会沉浸于电脑游戏;陈QQ当了父亲后依旧花天酒地、寻欢作乐;《辣妈正传》中生完孩子的夏冰更为关注的还是自己的身材外貌,甚至为此患上了产后抑郁症,夜里会任由孩子哭闹不起来喂奶,玩性大发时还会跑出去喝酒、跳舞导致第二天喂奶时孩子酒精过敏。夏冰一句“我是妈,我更是我”代表了很多育儿剧主角的呼声。由于他们对待孩子不再是盲目的付出与牺牲,在养育子女方面也就不会像上一代人那样有过多的干预与控制欲望,从而能够建立起一种相对平等的亲子关系。《宝贝》中的一丫尊重孩子喜欢玩水的天性,将婴儿学步车进行改装允许孩子满屋子自由乱转;《小爸爸》中的于果起初更是将儿子以“兄弟”相称,带儿子出去喝啤酒、吃肉串,毫无禁忌。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与其说是孩子的长辈,不如说更像是孩子的玩伴。但是,不少老年观众与育儿专家在观看了这些育儿剧后却情绪激动,将育儿剧视作洪水猛兽,直言剧中做父母的“不靠谱”。的确,仅从剧名来看,小爸爸的“小”与辣妈正传的“辣”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剧中年轻父母的不成熟,但剧情更为重要的部分则是展现了年轻父母逐渐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面,比如,《宝贝》中的浪子陈QQ不再花天酒地,他耍宝卖萌给女儿唱歌展现了别样的父女温情;《小爸爸》中的于果与儿子为了在一起而彼此付出的努力令人动容,这种看似不靠谱的年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互动却常常具有更为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3.育儿题材电视剧的过速成长与衰落仍暴露了这类电视剧本身的一些弊病。

首先,内容的重复。电视剧创作中“题材热”的另一个意思就是相似内容的重复利用。育儿剧本身题材范围有限,它不像年代剧、战争剧等类型电视剧可以拥有广阔的历史跨度与选择空间,缺乏新颖角度的一拥而上最终只能透支题材本身的热度。在已经播出的这些育儿剧中,很多剧情都颇为相似,剧中人物身份的设置,人物关系的铺排以及情节的演绎相互之间区别不大。比如,剧中的人物大多从事的是白领工作,《小儿难养》中的简宁是外企高管,《宝贝》中的陈静波是广告公司经理,《断奶》中的安琪是日企会计,《辣妈正传》中的夏冰是时尚编辑,工作属性略显虚无缥缈、不接地气,难以容纳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在人物关系上,不想要孩子的80、90后夫妻与想要孩子、艰难求子的70后夫妻对比安排,如《宝贝》中的陈静波夫妻、陈QQ夫妻与冯莹夫妻;《辣妈正传》中夏冰夫妻与女上司夫妻。在剧情上,女性从怀孕到生产的经历基本模式化,女性生完孩子后,夫妻中的一方常常情感出轨或者莫须有地背上情变之名并能在良知感召下重回家庭。其次,过度膨胀的物欲与生存焦虑。不少育儿剧都有意或无意地展示了育儿的高昂成本,天价月子会所,金牌保姆,高级托儿所,进口奶粉、服装与玩具,天价学区房、奥数班、特长班育儿剧对这些内容的展现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下人为地虚构了标准化育儿“蓝图”。与此同时,育儿剧中年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戏被大幅度压缩,充斥荧屏的不是年轻父母任由孩子哭闹自己呼呼大睡的“不靠谱”镜头,就是夫妻一方为了赚取高价育儿成本而疲于奔命并导致家庭矛盾的片段。统观下来,育儿剧中充满了物质的喧闹与吵嚷,却少了许多亲子情感的温暖与热度。生儿育女似乎成了一件异常艰辛与自虐的事情,这就导致育儿剧成了一种演绎如何从物质方面养育儿女的电视剧类型。也许,今后的育儿剧应当更多地从情感角度观照育儿行为,展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幸福瞬间并注意顾及孩子的心理与视野,努力开掘育儿剧的叙事空间,育儿剧才不致于昙花一现、就此绝迹。

查看全文

中职学前教育儿童歌曲弹唱探究

摘要:音乐教育承担着发展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职责,是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之一的艺术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开端,音乐教育契合学前教育长远性发展需求。儿童歌曲弹唱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音乐技术课程。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具备相关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儿童歌曲弹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从前单纯的应试教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有效了,教育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学生取得进步的工具,而不是应付升学和考试的敲门砖。由此,音乐课也获得了更多的教学时长和更高的教学地位。与其他学科不同,音乐课侧重于学生艺术敏感性和气质、性格、情感的培养。好的音乐教育能让学生懂得如何用音乐去表达情感,抒发内心,对完善学生的性格以及培养核心素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而儿童歌曲弹唱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音乐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

一、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模式的意义

音乐教育是儿童艺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儿童的音乐素养[2]。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儿童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艺术的基本鉴赏能力,让儿童拥有一个有艺术氛围、有欢声笑语的孩童时期。儿童歌曲弹唱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歌曲弹唱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查看全文

师范小学教育儿童文学课程的设计

在中国现代教育的诞生期,儿童文学曾是一支改变中国教育性质的生力军。[1]小学语文教育本着与欧美接轨、与国际接轨的思路,呈现出与儿童文学充分融合的局面。但是随着政治运动以及科学、理性思想的冲击,儿童文学逐渐淡出小学语文教育的视野。新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推出,“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再一次被业界“发现”和“强调”,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化的趋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2],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被选入到新编教材和必读书目中,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作为课外阅读或延伸读物正被大量应用、出版。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课题“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开始将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整合作为研究对象,对作为课程资源的儿童文学的开发、教育目标以及教育策略进行了探索性研究。2008年,朱自强教授又旗帜鲜明地指出:“小学语文教育要想长足发展,必得走儿童文学化这条路。”“一方面,教材选用儿童文学”,“另一方面,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儿童文学的方法”[3]。这种立足于儿童本位的文学教育观,正如一场微雨冲击着长期以来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混合式”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撼动了一直以来都为传统力量认同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是语言教育的手段”的思维定势。我们分明感觉到,这场微雨的势头正在逐渐加大,儿童文学的教育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全方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定位应该充分考虑现行小学教育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现行小学教育的引领作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在这一改革中,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如何,直接决定着这场改革的成败。这对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全面提升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提升未来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具有厚实的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具有广阔的儿童文学视野,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织儿童文学阅读活动、创作活动以及表演活动的能力。显然,依靠现有的一门课程《儿童文学概论》是无法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构建全新的儿童文学课程体系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构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应该遵守层递性、实践性、综合性、地域性等重要原则。

一、层递性

课程体系,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但从更广义来说,一类方向课程的匹配组合也应该列入课程体系的研究范畴。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它的确立是一项极其复杂和繁复的课程设计活动。课程结构确立的依据是课程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一种表征形式。基于此,“课程结构的确立首先需要从既定的课程目标出发,以课程目标为尺度寻求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与课程目标的对应性,即在课程目标的情形下确定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与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拥有的位置,并清楚地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4]围绕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应该呈现三重结构:儿童文学基础理论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儿童文学课程→儿童文学兴趣延伸类课程。第一层面是儿童文学基础理论课———“儿童文学概论”,要求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外儿童文学发展潮流概观有所了解,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第二层面是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整合类的课程,如“中外儿童文学精品选讲”、“儿童文学阅读与指导”、“儿童文学创编与指导”、“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等,这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经典作品要有所了解,同时要掌握指导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的方法,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儿童发展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第三层面的课程是兴趣延伸课,分别从儿童文学专题研究,儿童文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以及地方特色等方面设课,如“童谣研究”、“西方童话史”、“中西儿童文学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儿童文学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图画书的欣赏与创作”、“内蒙古儿童文学研究”等,为学生日后成为专家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做理论储备。这三个层面就好比大树的干、枝和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丰盈。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2009年儿童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案就有相对系统的、层次分明的儿童文学课程体系。(见下图1)该课程体系就充分地考虑了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层递性:第一层面的课开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二层面的课开在第三学年;第三层面的课开在第四学年。

二、实践性

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尤其是“形而下”的特质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形而上”的视角看,儿童文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的深度与前沿是支撑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一面;从“形而下”的视角看,儿童文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育教学。实用型、应用型是对这类人才的特殊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文科方向的学生与文学院培养的儿童文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有根本性的不同,儿童文学理论水准固然是这类人才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但自身的儿童文学阅读鉴赏和创编的能力,以及指导小学生进行儿童文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课程的实践活动是构建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时应该充分重视的环节。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实践训练在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逐渐形成实践训练的“三步走”模式。实践训练的“三步走”是指将实践训练贯穿于课内教学活动、课外社团活动和校外儿童文学活动体系当中。首先,在课内教学活动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理念。在《儿童文学概论》课程里设计了“等你参与”环节,内容包括:1.试讲一次课;2.参与一次讲故事比赛;3.参演一个儿童剧;4.创作一部作品(一首儿童诗歌、一个童话或寓言故事)。全体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学生任选其中一项即可。同时还开设了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儿童文学阅读与指导”、“儿童文学创编与指导”。以“儿童文学阅读与指导”为例,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至少应包括文学阅读学的基础理论、常见文学阅读方法介绍、小学语文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研究。这类课程都会留出部分课时给学生专门进行小学课堂儿童文学阅读或创编的模拟演练。其次,组织儿童文学社团活动,渲染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社团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文学创编和儿童文学表演。儿童文学创编主要依据现行小学教材中最常见的文体进行训练,选择典型的作品进行仿写,选择典型的作品改编成课本剧,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和研讨。儿童文学表演则是儿歌联颂的编演和儿童剧的编演,同时包括讲儿童故事的训练。再次,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校外儿童活动主要包括深入小学学校进行展演,定期在书店进行“故事姐姐讲故事”活动,以及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儿童文学活动。比如,与《内蒙古少年报(蒙文版)》编辑组合作完成一个新栏目《儿童文学园地》,将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短篇译成蒙文。再如,与内蒙古民间文艺联合会合作进行蒙古族民间童话的翻译。通过实践活动“三步走”的训练,使学生真正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地转化为实践能力,树立起面向小学和面向社会的服务意识。实践性是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特色,也是今后强化和创新的最基本的方向。

三、综合性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程探讨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能适应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实施质量和水平,这是值得专业教师思索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广西教育学院的办学情况,通过调查和研究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总结概括出儿童文学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力图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桥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从而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构造以学生、教师和课程为主的实用化、创新化和信息化儿童文学教学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程;实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基于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办学力度,实施2019年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儿童文学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探索和研究。本文具体结合广西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现状和问题,从而提出课程实施的有效对策。

一、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现状

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以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为主,从儿童的角度指导示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职前和职后的衔接。通过培养学生具备儿童文学鉴赏、朗诵、创编和表演能力,实现儿童文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立足于广西教育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还处于有待发展的阶段。虽然在办学过程中,学生生源较少,教师队伍单薄,教学设备缺乏,但是在党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广西教育学院正在努力建设一批茁壮成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强化师生校外实践,优化教育教学改革,内化课程监管机制,从而实现以教促学、以教促教、以教促校,充分落实具有广西教育学院特色亮点的儿童文学课程体系。

二、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问题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儿歌弹唱伴奏与范唱组织要点

摘要:在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儿歌弹唱则是幼儿园活动组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儿歌弹唱所需要的伴奏与范唱的组织要点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从教基本功。

关键词:职业教育;儿歌弹唱;组织要点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包括舞蹈、歌唱、律动等等,这其中,歌唱所占比例非常大,它可以与舞蹈一起组成表演,可以与律动一起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但是在儿歌弹唱的学习中,无论是教师弹琴为幼儿伴奏还是教师自弹自唱为幼儿示范,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伴奏、弹唱组织能力。

一、淡化伴奏,为幼儿提供清晰的歌曲伴奏和范唱

歌唱活动组织中的淡化伴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范唱时的淡化伴奏。教师范唱,特别是新歌教学时的范唱和对重难点乐句的单独范唱,应该尽量以清唱为主,或者伴奏要尽量简单以突出主旋律,以免妨碍幼儿听清曲调。第二,幼儿歌唱时的淡化伴奏。淡化伴奏要求教师在配曲伴奏时,不一定要追求复杂而过于华丽的伴奏音型。要求突出主旋律的音高,在主旋律清晰的基础上适当追求伴奏优美。为幼儿歌唱伴奏时,应控制伴奏的音量。过于大声的伴奏自然会引起大声喊叫的“响亮”,后文提到的“轻声入手”就可以通过轻声伴奏来帮助实现,因为适度的伴奏音量能使幼儿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歌唱的音量并仔细倾听。而且,淡化伴奏在某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成一种“轻声伴奏”,要求教师轻声入手进行有控制、有感情的演奏。当然,淡化伴奏也不是绝对的,根据幼儿音乐能力的个别差异可调整伴奏的标准。如:对大班的幼儿或者音准能力较强、音乐感受力发展较好的幼儿,伴奏时的和声运用可适当加强;对音准能力较弱的幼儿,伴奏则更应突出主旋律。为幼儿提供清晰的歌曲伴奏和范唱不仅要求淡化伴奏,还要求教师尽量使用有固定音髙的乐器。在幼儿园中有固定音高的常见乐器有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这些乐器都是标准音髙,比较容易使幼儿感知准确的音高。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的提髙,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用电子类伴奏代替乐器伴奏。虽然电子混声伴奏使得旋律更加丰富,但却是以牺牲歌曲清晰的音髙为代价。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进行新歌教学时,使用固定音高的乐器会比使用混声伴奏的音响设备更科学、有效。

二、轻声入手,教师范唱应准确、优美

查看全文

高师学前教育儿童画创作教学探究

摘要:本文从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课程的设置、儿童画创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画创作;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及二胎政策的开放,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那么,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能懂得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能琴、善舞、能画、能说、能讲。笔者根据对往届毕业生应聘各大幼儿园教师时,面临在技能考核绘画方面遇到问题的反馈发现,绘画的主要考核形式是命题绘画即儿童画命题创作。根据调研发现,学生在面试或者入职以后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时感觉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面试过程中,对于命题画创作更是难以把握。那么反思以及与美术教师的研讨,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画创作教学课程设置存在些许不足,同时由于年轻教师对于学前专业特点的不了解,因此在儿童画创作教学方面也有待提高。

一、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画创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画创作教学课时设置偏少。根据调查发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分为绘画、手工、理论三个模块,其中绘画两个学期,手工两个学期,理论一个学期,五个学期美术课程。每个学期32课时,绘画课程开设在大一学年,那么绘画课程共64课时,素描占据20课时,色彩20课时,简笔画14课时,儿童画创编10课时。由于每学期节假日以及学生每学期进行两周的见习,所以每学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各个老师只管自己的课程,知识点孤立,与前置或者后面课程没有关联,儿童画创编仅10课时。通过对已毕业的学生访谈得知,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会力不从心,难以融汇贯通。(二)儿童画创作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材缺乏拓展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托,现行的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设计过多,教师更多考虑技能目标的完成,不利于幼儿园实际应用的需求,导致幼师所学内容与幼儿园创作教学所需脱节。再加上专门的儿童画创作教材少。另外,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且是专业美术院校毕业,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在教学方法上往往按照毕业院校所接收的授课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加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习的技能较多,所以更加难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美术能力。

二、儿童画创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儿童画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分别从丰富绘画技巧、拓展教学内容、转变学生角色、采取不同方式、培养创作思维等方面,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画教学策略,提升儿童画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素养。

关键词:探析;学前教育;儿童画;教学策略

儿童画是一种能够反映儿童心理、思维和能力的绘画作品,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内容。儿童画是儿童自己通过观察和理解而呈现出来的作品。儿童画能够培养儿童欣赏与评述、表现与创造、设计与应用、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形成乐学、求美、创新等品质;也可以让幼儿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然后再根据创作内容展示儿童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儿童的思维,并大胆想象,老师要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如角色互换等,让学生的创作思维得到提升。

1丰富绘画技巧

绘画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实现创造和提升。对于儿童画来讲,其中的技巧是非常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这些绘画技巧,并能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实际运用,才能真正算得上掌握。但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其理解能力有限,对生活的感知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经验,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很难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为此,对于儿童画来讲,我们要对作品细节进行描绘,在画中去寻找生活的映射,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绘画的含义,提升他们对画画的兴趣。对于色彩,他们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兴趣,蜡笔、彩铅、油画棒等,色彩鲜艳,机理感强,将几种色彩进行组合就可以变成不同的颜色,幼儿会产生好奇心理,进而吸引他们学习绘画,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拓展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婴幼儿看护免费培训工作意见

各村(居)委、各部门(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年我镇已连续三年将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工作列入镇的民生指标,并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来推进工作,使受教育率达到100%。年区政府为了巩固和深化年“实行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实事项目成果,建立健全免费培训的长效机制,下发了《关于闵行区实行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0-3岁婴幼儿是人生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指导工作对提高地区出生人口素质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培训指导工作,积极推进“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工作机制,全面建立“以社区为基础、面向家庭、体现公益性、满足基本需求”的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水平。

二、工作目标

在抓好0-3岁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培训的前提下,突出抓好2-3岁家长及看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户籍人口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培训率力争达到100%,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居住在镇6个月以上,具有《婚育证明》并及时验证,家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延伸,力争使每个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接受教育。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参与率达到85%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