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1 17:54: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院校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一、“全实践”理念概述
所谓“全实践”就是指实践要素在时间、空间上全面延伸的过程。就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而言,“全实践”的指导意义在于,在专业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实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上的延伸、内容上的调整、方法上的创新、制度上的优化都成为实践开展的基本保障,只有这样,师范院校的专业人才才能够从单纯的理论教学中跳出来,在实践中逐渐熟悉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问题、教育方法等,并结合实践经验对理论进行反思、回顾,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1]在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全实践”作为一种指导理念,首先,为学校的实践改革提供了方向,认识是实践的基本指导,在教育人才培养中,师范院校可以在课程内容、实践思路、操作效果等进行全面设计,并通过教学评价考核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其次,为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了依据,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奠定了基础。
二、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专业,它是延续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即通过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实现文化传统、科研技术等文明成果的传递。而要想从“全实践”的角度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则需要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短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功利性明显。其次,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出入。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体系的滞后性是影响人才素质的关键要素。[2]课程体系在理论建设中缺乏实践的基本引导,专业成绩依然是影响学生就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而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缺乏存在的空间,影响了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后,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对人才实践素养的考察。教学评价是师范院校考核专业人才能否胜任教育工作的必要环节,但是目前在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人才的评价却存在单一僵化的弊端,影响了教育人才的实践能力发展。
三、“全实践”理念下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1.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全实践”理念,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打破单一化的知识型人才培养,从实践角度确定未来教育人才的素质构成。多元化的人才目标是“全实践”理念的具体体现,对于教育人才而言,其主要包括专业信念目标,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职业观;专业知识目标,即能够根据不同教育层次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如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等;专业感受和体现,即在学习中参观、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在与教育对象的接触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2.构建模块化的实践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在“全实践”理念指导下,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应该从几个主要的教学模块入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资源,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实践的辐射面。第一,实践课程的构建。即依据课堂教学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到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现场观摩,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对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保育等课程的理解深度。第二,教育实践课程的构建。即利用见习、实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学校、教师应该为学生安排系统的实践计划,确保学生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的接触与了解,并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好基础。第三,社团模块的构建。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社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课程教学技能,还应该涉猎音乐、舞蹈、手工等艺术领域,而这些实践课程能够在社团模块中得到有效的学习,从而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第四,科研实践模块的构建。对于教育人才而言,深入一线开展教学是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人才的理论研究能力进行培养,以保证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开展科研活动,创新教学理念,进而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3]3.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育人才培养制度。首先,在制度中渗透“全实践”理念,利用教育管理层次、管理责任推动理念的落实。其次,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师是实践的指导,一直以来教师实践意识、实践能力的缺乏都是制约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师范院校应该增加对教师团队建设的投入,依托相应的教学培养项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最后,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的支持,因此师范院校应该在校内增加对多媒体教室、活动室、舞蹈厅、钢琴室等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保证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4]4.构建全面化的实践教育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全实践”理念的指导,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实践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确定全面评价体系,以保证对未来教育的客观考察和综合衡量。从评价主体来看,学生、教师、实践基地的师生都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从而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评价内容上来看,专业教学能力依然是衡量实践能力的关键,但是也应该注重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情感发展,从教育人才的责任出发,评价学生的价值体系构建情况;从评价方式来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证在教育实践中的创新性;从评价组织上看,将教育与市场相结合,根据现代教育发展为教育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路径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等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基于目前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标准,各高校应转变教学管理理念,运用新的管理模式开展工作。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现状的分析,笔者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析,获得有效途径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学校应完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中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将更多的前沿技术融入到管理工作中,教育领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机构,更应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将信息等技术融入教育管理模式中。尤其各高职院校主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在实际教育管理中,更应科学的引入新的技术融入到管理工作中。但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怎样的创新手段才能更好的将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运用到教育管理中,使无论是教育工作者们,还是在校进行学习的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高科技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与乐趣,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现状
1、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性。教育管理工程中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往往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后,就认为是教学过程的结束。当然,这样的思想观念是片面的,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不应只注重学生的表现结果,更应去深入的了解造成这样结果的背后原因。评价学生的目标不应只看重评价本身,更应在乎评价后能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若教师再采用缺乏一定科学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片面的评定,不仅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很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及教师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避免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应以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2、教育管理观念缺乏一定的时代性。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学校管理者及任课教师大多较为重视学生考试成绩。而学生的能力并不只是在学习成绩上才能展示。教师仅以学习成绩认定学生是否足够优秀,这样不仅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长期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较为看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因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他们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从而造成消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基于这样的心理开展学习活动,无法有效吸收相应学科知识。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改革路径
职业院校教育服务成本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教育服务成本;核算
论文摘要:职业院校教育服务成本数据是职业院校管理者、投资者、政府部门、学生家庭等有关各方关注的重要信息,目前职业院校还没有进行教育服务成本的核算。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服务成本核算的迫切性,提出了教育服务成本的概念,对职业院校教育服务成本的核算原则、核算对象、核算期间、核算内容、计算公式等进行了探讨。
目前,我国尚未对教育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核算。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市场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教育成本分担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的焦点,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法人主体地位的确立,规范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呼声日渐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无论是从自身强化成本效益意识,还是向社会各界提供有效成本信息的角度看,都有必要实施教育成本核算。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单对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和反映、缺乏对教育成本进行分门别类的归集和计算的会计核算体系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教育服务成本概念探析
成本的一般涵义成本的一般涵义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层涵义:(1)成本必须发生于某一特定的会计主体,符合会计主体假设。(2)成本的发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如果成本的发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则只能算是一种浪费。(3)成本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否则就无法进行成本核算,符合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
教育服务成本的概念教育成本的概念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教育经济学产生时出现,舒尔茨提出: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育服务成本,二是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我国教育经济学家关于教育成本的概念,尚无明确定论,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善迈认为“教育成本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连生认为“教育成本的本质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价值,它既包括货币支出的教育资源价值,也包括因资源用于教育所造成的价值损失”。笔者认为,教育作为第三产业,是为社会和学生提供服务的部门,服务是有代价的,应核算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教育服务成本的表述应为:为提供教育服务而消耗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教育资源的价值。
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透析
论文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教育和事业的未来。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把握教育方向,尊重中医规律;适合需求,培养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抓住关键,改革教学模式;强调源头,提高教师素质:更新观念,教育要与时俱进。
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路程,基本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川。在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21世纪对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势下,对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教育和事业的未来。然而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规模可以照搬,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教育的载体和执行者,在进行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教育方向,尊重中医规律
1.1正本清源,培养中医人才近来有人发起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网络签名活动,虽然终究只是一场网上闹剧,但涉及人数上万人,其中不乏我们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人才”。这对我们目前的中医药院校教育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必要正本清源,培养专业思想牢固的真正的中医人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院校必须按照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办事,必须以中医中药知识的教学为核心,汲取现代多学科知识(包括西医知识)为我所用,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西医知识要学,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教,但主从关系一定要明确,中医院校首先强调的是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中医理论及治病技能的掌握,西医也好,其他学科知识也好,都是为了中医发展的需要。
作为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首先要解决对中医的思想认识问题,明确立场观点。培养的人才要信守中医,否则只能培养假中医和自己的揭墓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以中为主,西为中用,衷中参西,不能盲目地舍本逐末,反客为主,甚至甘愿屈于从属地位。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探析
摘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水平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而教学质量不仅仅依赖于生源水平、教师素质、学校基础设施,还依赖于系统、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析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活动成为当前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根据高职院校中现行的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现状,提出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的意义分析,并根据现有的理论和技术实现创新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可行性,依靠确切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情况,加强该体系的实践作用。以期从实践活动中加强理论体系,并根据理论发展推动实践创新,推动高职院校培育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
一、学质量现状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发挥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能够有效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当前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不能准确认识教学的目的,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在择就业时出现困境。主要是以下教育教学活动导致:第一,高职院校缺少对教学目标的认识。高职院校要能够根据本校的办学特点,所处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一个校企双向的教学目标,如某地红茶、旅游业发展,该地所在的高职院校则可以将教育教学目标同当地的企业联合,由企业向学校提出怎样的人才需求,而高职院校由此为目标之一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学质量则是学生是否符合企业运作的要求为基准。但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原封不动照搬素质教学理念,缺少特殊性针对性,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第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缺少科学评价。科学的评价能够为教学质量发展提供一个方向,而评价体系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知识,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成为教学活动的难题。第三,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队伍力量不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队伍包括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学校领导等。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队伍中呈现出专业性不足、缺少全面性人才的特点。如高职院校中有的教师不仅要能够带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还要求能够成为学生的辅导员。这一类教师就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有心理学等其他方面知识。而事实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队伍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整个学校缺少良好的教学氛围,致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构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求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横向中依赖素质教育新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等。在纵向中通过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价三方面的系统来保证质量监控体系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推动教学效果提高、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优化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切实有效地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教学工作;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对于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推动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职院校不仅需要认识到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且需要针对自身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际,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优化路径做出探索,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目标、体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价值[1]。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优化的重要性
(一)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开始认识到知识和科技的力量,也深刻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而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精技能人才的摇篮,人才是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的专业技能开始向着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向转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向着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前进,企业需要不断研发新科技,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而高等院校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因此企业会对人才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在某个专业领域有所成就,还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例如:交流沟通能力、自我学习和驱动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从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向着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方面进行转变,才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要求。第二,企业深刻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人才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应届生来讲,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因此企业逐渐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采用“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注重对人才的长期培养,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2]。因此,企业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在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时,也必须要将人才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师生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为高职院校人才的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氛围。(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优化的迫切性。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高职院校自身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导致教学管理工作开始暴露出多个方面的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无法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非常迫切:第一,高职院校在过去并没有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导致在开展过程中,缺乏人力、物力等多个方面的资源支持,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无法得到提高,不利于发挥其重要作用;第二,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机构较为混乱,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目标等,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进展缓慢。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论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即: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2009-2011年获得的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2008-2010年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以及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包括由广西教育厅批准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广西教育厅于2005年和2009年公布的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所高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是分别根据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出版年份“2008”、“2009”、“2010”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论文。然后逐一人工排除非教学类论文。为便于统计,对第一作者非该校(包括直属附属医院)的论文以及发表在增刊上的论文予以剔除。本文中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为准。
二、统计分析
(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4所高校共获得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53项。其中,获奖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4所高校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均呈现递增趋势。
(二)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情况。2009-2011年3年间4所高校共获得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46项。其中,数量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其余依次为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除广西医科大学外,从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其余3所高校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结合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几项加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也在不断向着信息化发展,这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国家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完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就要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在教育思想、理念和模式上都要深化改革。教学管理信息化要求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教学进行管理,构建现代化、数字化的校园,也能够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在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找出切实有效的办法进行解决。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强调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几项加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
首先,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对于教学管理信息化没有足够的认知。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于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热情不高,同时高等院校也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限制,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无法真正做到信息化,降低资源利用率,对高等院校教学信息管理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其次,高校教学管理缺乏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虽然很多院校有自己的网络中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一些活动和业务,但是还不能够满足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导致信息资源共享不畅,也会出现信息重复录入的情况,降低了工作效率。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入口和认证方式有差别,用户会在用户名和密码上浪费很多时间,也提高了信息化系统的维护成本,使得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不突出。再次,相关部门对于教学信息管理信息化投入的资金较少。一般来说,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投入较大,尤其是建设的初期,所以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高校经费紧张,制约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甚至有些院校为了降低成本忽视了长远的利益,降低了网络的利用率,使信息资源无法整合,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麻烦。第四,信息化人才缺乏。现有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知识更新速度慢,大多数都是网络维护人员。技术人员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学管理部门的限制,导致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减缓了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最后,教学管理者的信息化素质低,不能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优秀的教学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传统的思维没有得到转变,所以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2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新途径
摘要: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建设和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有着新的要求,其教学的管理途径也在不断的创新。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加快节奏的生活,对于时间的安排也逐渐的碎片化,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人们很难专注于此,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现代人的生活态度以及社会的文化也在慢慢的改变。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当跟随时展的步伐,不断的创新管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途径
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是适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仅是学生,学校更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以提升日后就业的竞争力水平,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的管理,学校必须创新教育管理的途径,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一、微背景时代的介绍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大多数事物的发展都是基于数字艺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融入了高科技加快了他们生活的速度,由于时间的碎片化管理,使得人们不会专注于一成不变的事物,反而更加的注重“微”开头的事物,比如微博、微信等,都是现代生活的一个体现,进而延伸到具有时代感的“微时代”。“微”已经逐渐成为时代中最耀眼的词汇,在生活中也占有比较高的比重。高职教育在“微”时代的背景下更是需要创新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措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影响日渐巨大。高职院校将信息化建设用于教学改革中,以此方式调整和改善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是新的教学改革方向,缺乏经验借鉴,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阻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转变思想,加快职能部门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增强信息化应用程度,实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思考
科学的发展促使信息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教育部门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制的影响,逐步在高职院校实施信息化建设。为此,很多高职院校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并投入了很多财力和物力,其目的是在校园网的基础上,构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服务平台。通过教育信息化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教学质量提升。教育信息化在高职院校的建设并没有完善,尤其我院作为刚刚成立不久的一所高职院校,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因此,只有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加以解决,才能确保信息化更好地进行,从而更好地指导我院信息化建设。
一、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认识,机构设置不完善
当前,所有高校都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其实施的程度和产生的成效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并没有发挥积极效应。多数高职院校从管理层到一线教职工并不是很支持教育信息化的落实,源于没有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落实上并不能进行环环把控。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以及对其价值性的思考,只从短期作用进行考虑,未能从教育教学发展的长期过程进行思考,缺乏全局意识,导致建设过程出现了很多不可协调的问题[1]。教育信息化被高职院校作为应付上级检查和评估的组成部分,一旦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会受到上级部门的督导。在具体的实践环节,没有将重心放在信息化建设上,一度将其当作工作上的负担。这样的实践方式和重视程度,使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逐步失去了原本的热情,很多本该落实的信息化方案均搁浅。高职院校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没有人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的监督和落实,导致权责无法明确,各部门的关系无法协调,直接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