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1 15:56: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院内感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三、医务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督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查看全文

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方式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8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针对院内感染情况、护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科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有9例,占比为2.55%,产科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有3例,占比为2.34%。通过具体的分析,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涉及到高龄患者、住院时间过长等,此外感染部位多发于呼吸道和泌尿道。结论针对妇产科患者而言,坚持无菌操作,优化护理流程,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宣传等,有利于控制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妇产科;院内感染;护理对策;无菌操作

院内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医院内遭到感染,包括住院期间感染和住院期被感染,但在出院后才表现出来。不包括入院前处于已感染和潜伏感染的情况。院内感染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一个方面,受到了院方和患者的高度重视。作为综合性医院,由于患者病种涉及多,病情复杂,院内感染预防工作不及时等,则会导致该问题的发生。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8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性因素,进一步改善护理环节,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8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妇科患者352例,产科患者128例,患者年龄在22~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4.9)岁。所有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护理方法。本次实验将通过回顾式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感染情况、入院情况、护理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在结合病例、治疗情况的基础上,对护理措施进行调研,对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并按照年龄、感染部位、住院天数进行统计,为后续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1.3诊断标准。本次实验的诊断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并结合医生、护士的诊断护理报告、相关检查数据进行核查,统计患者的感染数,并对易感染因素进行分类总结,给予初步的原因分析。1.4统计学方法。在本研究中对数据将进行全面的统计学分析,并采用专业软件SPSS19.0进行,其中,计量资料的选择则以均数以及百分比的形式进行相关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查看全文

院内感染监控年底总结

今年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经常对新生儿科、手术室、产科分娩室、供应室等重点部门进行重点督查,对可能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逐一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2、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3、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4、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查看全文

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院院感委员会就控制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原创: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的感染管理组织仍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控制工作,并对下级科室进行指导。院感科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科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供应室验收达标

查看全文

外科患者院内感染护理控制效果分析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入院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并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院内感染常见的有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皮肤或其它部位感染,住院患者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者,以及老年患者,均是院内感染预防的重点人群。所有医疗单位均是患者聚集的场所,医院内外环境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因此为院内疾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促使院内感染发生,院内感染给社会、医疗单位和个人都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为积极探索护理管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莒南县人民医院作为国家三乙医院,首先在外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旨在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控制院内感染,提高群众满意度。该文重点探讨护理管理对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控制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该院外科病房骨外科两个病区2016年入院手术患者共3218例,其中男2037例,女1181例,年龄12~83岁,平均(46.32±12.76)岁。随机将两个病区分为普通护理病区和优质护理服务病区,两组患者分别有1529例和168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病情、手术及麻醉方式均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按照原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院内感染病例,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查看全文

无菌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落实无菌管理模式,评价该管理模式下工作质量、科室满意度,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未落实无菌管理作为对照,各时间段均随机选择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无菌管理后,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细菌监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菌管理后重复使用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物品包装不合格率、卫生学检查不合格率和灭菌不合格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且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落实无菌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等工作质量,且可减少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院内感染;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管理

虽然当今医院的院内管理较为完善,但院内感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着较高的发生率[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与其他科室密切联系,并控制感染的重要部门,其需发放和回收无菌用品,而无菌用品清洗、灭菌及方法等工作环境出现疏漏,无菌用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是导致出现院内感染的常见因素,因此需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2]。为满足无菌高标准要求,探讨无菌管理模式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观察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落实无菌管理模式,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规管理的时间段作为对照,依时间段划分为无菌管理前后,并随机选择各时间段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查看全文

医院内感染细节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对照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即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及流程、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带班责任制度,各项手术室护理操作应严格执行登记签字制定,并做到责任到人。

1.2细节护理管理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1.2.1定期组织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查看全文

院内感染漏报统计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院内感染的漏报情况,探讨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对策。方法:对1997~2006年某医院出院病人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1997~2006年的出院病人9104例,实际调查8878例,调查率97.52%,发生院内感染819例,漏报108例,漏报率13.19%。漏报率由1997年的15.79%下降到2006年的7.41%,各年度间漏报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08例漏报者中,漏报原因为:医生及护理人员对感染知识概念不清、感染后记录不清而导致漏报的65例,占60.19%;缺乏病原学诊断依据的30例,占27.78%;管理机制不健全而导致漏报的10例,占9.26%;其他原因导致漏报的3例,占2.78%。结论:某医院院内感染漏报率逐年降低。控制院内感染仍应加强医疗质量基础监督、监测管理,加强医生及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院内感染漏报原因统计分析

院内感染是严重影响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的重问题,严重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是现代医疗技术和医院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院内感染正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质量控制,加强业务学习,成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常规预防与重点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8878份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探讨了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查阅某院1997~2006年出院病历8878份进行描述性分析。

查看全文

院内感染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1院内感染管理方法落实

1.1提高医务人员专业及思想素质

1.1.1护理人员上岗前培训对于刚到岗位的护理人员,面对并不熟悉的护理内容,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根据医院组织的培训进行学习工作,尽快适应护理工作的工作状态。不同手术室培训制度不同,在培训结束后建立考察评价标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从理论到思想都得到明显提升。

1.1.2工作中安排带教手术室这种具有高强度、精神高度集中的空间中,护理人员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缺少感染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安排带教则可以对新入职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提醒,做出讲解和示范,及时回答不懂的问题。具体为对手术室内环境讲解、对最初培训内容总结、对感染的重要性以及无菌区保护的提醒。

1.2围术期患者看护管理

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水平有着更好的要求,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也相应提高水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手术之前的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治疗的步骤,在陪护患者的过程中使患者产生安全的心理。体现手术护理的全面性,使满意度大大提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护理知识有很大程度的更新,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做好围术期的患者看护工作,保证患者处于适合手术的安全状态。

查看全文

探究新生婴儿院内感染隐患防控应对策略

【摘要】新生儿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易感性和潜在隐患的特点,现对456例住院新生儿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生潜在隐患原因,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必要的防控措施结果20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38%,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脐部、消化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结论:医院感染必须强化重点环节管理、综合监控、消除隐患、措施到位。坚持无菌技术原则,落实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手卫生及环境清洁卫生工作,控制外源性感染。规范运用抗生素,增加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缩短住院天数。

【关健词】综合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防控措施

近年来,院内感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新生儿是医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由于其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另外一些侵入性操作、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成为医院内感染工作的重点。我院自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共出院新生儿患儿456例,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共发生院内感染20例(4.38%),现就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呼吸道感染

发生呼吸道感染包括新生儿肺部感染8例,主要为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75%。

1.1易感隐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