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1 14:20: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园林建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文章以新时期园林建筑景观的演进特征为切入点,在分析园林建筑的景观功能演变、建筑形态多元化的借鉴学习思路、园林建筑分布范围的延伸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提出园林建筑设计理论教学范畴应从广义建筑理论认识现代园林建筑,针对不同的园林建筑类型进行课程内容的有机拓展教学;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实践应注重结合课本的实践设计案例进行理论分析与设计实践的创新教学,充分挖掘当地园林绿地中园林建筑资源,感受园林建筑的空间尺度感;结合“互联网+”教学,适时引入与现代园林建筑类型相契合的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案例拓展教学。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教学范畴;教学改革

园林建筑是构成园林景观环境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提升空间层次、丰富景观序列、因地造景等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历来都是园林、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熟练运用与操作,是决定后期其它工程设计与施工类课程学习的关键。[1,2]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更新与发展,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要求的转变,以及风景园林环境的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扩展,人们对园林建设行业的设计任务及工程施工质量及范围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适应不同时代背景与园林空间环境的优秀园林建筑作品层出不穷,园林建筑设计的类型、区域功能、适用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3,4]因此,笔者结合多年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感悟,深入分析新时期园林建筑景观的演变特征,就如何指导学生拓展园林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学习范畴,掌握园林建筑设计基本技能,结合多种类型的园林建筑课程设计实践来提升园林建筑设计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适应新时期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范畴与设计内涵的变化而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提供参考。

一、新时期园林建筑景观的演进特征分析

(一)园林建筑景观功能的多样化与已有园林建筑原有功能的消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收入与闲暇时间的充裕为休闲旅游提供了保证,但旅游人口的增多也造成很多公园、风景区等园林空间内部人流量过剩,尤其是在节假日一些历史人文景点更是人满为患。为了缓解此压力,一些景点将原有的历史人文建筑内部功能改造为其他的功能建筑(如苏州古典园林景区将原有的历史遗留建筑改造为现代的公共茶室、卫生间),或在景区周边按照原有的景观风格,单独设计建造发挥一定旅游休闲功能的园林建筑。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也直接促进了园林建筑景观功能的变化,如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原有的IC公共电话景观亭消失,摄影技术的更新,使原有园林空间中的摄影功能景观建筑不复存在。另外,为了适应城市文明形象发展的需要,许多公共空间增设了很多的园林景观小品,以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如:在城市内部核心干道交叉口处布设符合一定时期文化宣传和城市形象的景观小品;将原有简易的公交站台中的停留等候构筑物,改造成符合现代公交需求的景观站台;为了配合城市共享单车使用,在适当的公共空间设计适当的停靠园林景观构筑物等。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当前园林建筑新的景观功能,要求园林建筑设计师必须紧扣时代需求,设计出符合时代主题的园林建筑作品。(二)园林建筑形态的多元化与互联网时代优秀建筑案例可借鉴性的关系。随着建筑结构与构造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各地独具个性的新型建筑形态的出现此起彼伏,对于小型园林建筑来说,结合设计对象的环境特征,设计并建造出的现代园林建筑形态更是变化万千,如何设计出符合现代建筑技术要求的多元化的建筑形态,需要设计师快速而高效学习并借鉴当前优秀的建筑作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园林建筑设计师提供了便捷而高效的学习渠道,设计师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查询工具,在网络平台上快速查阅大量的已建的经典建筑案例,也可以看到一些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分享,从而省去了去图书馆查阅或到建筑物所在地参观学习的时间。同时,作为学习者,应该本着借鉴的态度去学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应该在广泛借鉴的基础上,充分分析设计对象的景观特征,做出符合基地环境、独一无二的优秀园林建筑方案。(三)园林建筑分布的广泛性与园林环境的特殊性衍变。园林建筑自古就具有小而广、小而精的特点,其分布在园林空间的各个角落,满足广大群众休闲娱乐赏景之所需。进入新时期,这种特点再次得到了延伸,即园林建筑由原来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各类绿地及自然风景区各个观赏景点中,以满足城市居民及游客的休闲、旅游需求,发展到现在向乡镇园林环境、农村社区环境之中延伸,来满足广大乡镇、乡村居民闲暇时休闲、游憩的需要[5]。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目标的逐步落实,园林建筑将在提升乡镇、乡村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生态宜居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的分布范围将更加广泛,园林环境将更为复杂,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设计师打破传统的城市园林环境的创作思维,紧密结合乡村与乡镇生活环境的特点,发掘乡土文化,利用乡土材料与技艺,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乡土园林建筑景观。总而言之,新时期我国园林建筑不仅在建筑类型上进行了适应时展的变化与更新,而且在分布的广度上由原来集中在城市绿地之中,发展到量大面广的乡村景观领域。同时互联网平台的迅速更新,也使得园林建筑景观的创新设计路径、思路与效率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势必就对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在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实践方面的几条教学改革思路。

二、园林建筑设计理论教学范畴的拓展与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查看全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查看全文

园林建筑在油画的表达

江南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建筑艺术史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园林建筑的布局规划安排和园林建筑在油画作品中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现实空间艺术、精神空间艺术上,通过视觉效果呈现,给人们诗意性的意境,彰显园林建筑的特有风格与艺术内涵。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江南园林建筑艺术,本文对江南园林建筑在油画中的表达维度进行浅析,从而了解到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本质。

一、江南园林建筑的设计、布局特点

江南园林建筑一直以园林景观丰富、建筑结构奇特、建筑布局巧妙著称。从江南园林建筑的类型上来看,分为古典园林建筑、现代园林建筑两种。主要是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其特征就是规模较大、真山真水,建筑色彩鲜亮,建筑布局上追求对称性。现代园林建筑则是园林景观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其设计特点是叠石理水、建筑朴素、景观色彩丰富化、建筑布局层次化等。

二、江南园林建筑设计在油画中现实,是精神空间的艺术表达

江南园林建筑的布局安排、形式设计,不仅是现实空间艺术的表达,更是精神空间艺术的呈现。这也是许多江南园林建筑类型油画作品中注重写实的原因,其目的就是将江南园林建筑的现实空间艺术真实体现出来,给人们营造一个现实空间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追崇江南园林建筑的特有景观,成为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取景点,许多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几乎都在表达精神层次的人文艺术意境,通过江南园林建筑与实际的建筑特色进行结合,传递一种诗意、精神思想。因此,江南园林建筑在油画中的表达,就集中在了精神空间艺术层面,如何通过油画作品将江南园林建筑的风格传达出去,实现对人们精神的感染,因此,油画正是通过对现实空间下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特点的绘制,以另一种载体进行传递,达到精神空间艺术表达的目标。

总而言之,江南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主要代表,其本身有着园林景观丰富性、建筑结构多样化、建筑布局层次化等特点,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是江南园林建筑的显著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才使得油画作品中注重对江南园林建筑的现实空间艺术、精神空间艺术的表达,对于油画而言,也只有牢牢把握住江南园林建筑的特征,才能够丰富油画作品内容与思想,将江南园林建筑的本质与特色传递出去,实现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传承。

查看全文

园林建筑设计文化传承研究

[摘要]文化传承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文字上、思想上,更会随着建筑的发展而得以传承。建筑的结构、空间、色彩无一不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园林,就是文化传播载体的一个重要代表。在不同的时代,园林代表着不同的文化类型。了解园林建筑设计中文化传承的体现,能够让园林建筑的魅力大大提高,也能促进园林建筑文化的传播。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融入文化,感受文化,能够彰显园林建筑的内涵,促进文化的广泛传播。

[关键词]园林;文化传承;空间;色彩

每一位园林建筑的设计者都是能工巧匠,是文化传承者。在设计园林建筑的过程中,将文化融入到了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关注文化在园林建筑设计上的体现,分析设计理念,感受园林与文化的碰撞,能够让园林的建筑风格得以理解,更能促进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园林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保护园林建筑,保护文化,能够让园林建筑的文化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1园林建筑风格设计中的文化传承

风格设计是园林建筑设计的第一步,模仿传统文化中建筑的风格,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在设计园林建筑时,大多数园林设计者会参考之前园林设计中的设计特点,模仿已经存在的园林建筑文化要素。在之前的园林建筑设计模式上进行创新,是传承文化的表现。比如,园林建筑设计者会从不同朝代的历史建筑中提取不同的符号,根据古代建筑原型提取出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建筑符号。根据这样的符号做出变形,衍生出不同的建筑元素。比如,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有大屋顶、红色或绿色的柱子、门窗、木窗图案、木结构体系、彩画等多种要素,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当代园林建筑设计的依据和原型,根据这些原型进行创新,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变化,会让园林建筑设计本身具有简化特点与创新特点。模仿传统建筑的整体风格或者局部特征,都能够使园林建筑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简化与变形,是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非简单的模仿。以园林建筑中的门窗图案为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园林的门窗图案是不尽相同的。无论是漏窗的设计,花窗与景窗的设计,都有强大的文化性与时代性。其中,在设计园林建筑的花窗时,需要结合社会背景下的风俗与当时人们的信仰,将雕刻工艺与景色结合在一起。使花窗能够与园林建筑当中的其它景致相协调,这便是传承文化的实践。

2园林建筑空间构造中的文化传承

查看全文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和谐论文

摘要: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园林建筑与植物一起配置时,搭配得当,可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

关键词:景观;园林建筑;植物配置;环境协调

1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相互作用

1.1园林建筑对植物配置的作用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

1.1.1园建筑的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通过建筑的遮、挡、围的作用,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筑的外环境为植物提供基址。

1.1.2园林建筑对植物能起到背景、夹景、框景的作用私家园林以墙为纸、以植物绘,使建筑和植物组成优美的构图。

查看全文

传统建筑材料在园林建筑的运用分析

摘要: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筑是从古至今都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人工成就。园林建筑中建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型材料大量涌现。本文将对园林建筑和创造与传统建筑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园林建筑材料的分类,然后分析园林建筑中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对未来传统建筑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传统建筑材料;园林建筑;运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审美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经济下社会的繁荣,园林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师也都顺应时代潮流将传统建筑材料应用到园林建筑中,增加建筑的美感。

一、建筑材料概述

(一)传统建筑材料

材料最初的解释是可以组成或者制成物品的东西,传统建筑材料是一个对比现代建筑材料的概念,一般包括烧土制品、混凝土、钢材、石材等,都具有长久的发展历史与应用基础。后来随着与西方的交流、工业革命的影响,出现了化工材料、钢筋混凝土等。

查看全文

古典园林建筑风格赏析论文

简介:中国古典园林自成一体,有其独特的风格。封建的儒家与宗教思想在中国园林中的深远影响。

关键字:建筑特点建筑形式建筑风格文化

前言

使用和造景,观赏和被观赏的双重性,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园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但园林建筑给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因此,艺术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观赏价值外,还要求富有诗情画意。

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查看全文

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教学研究

近几年,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建筑学科也逐渐发展成一门集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为了进一步完善建筑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许多高校都逐渐将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并立足于文学创作中的叙事思维,对其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1.叙事思维概述

1.1关于叙事、叙事者、园林叙事与叙事设计的概念辨析。所谓叙事,指的就是讲述一种连续性的体验或行为,其目的是让对方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以及这些事是怎样发生的。它既可以被看做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模型,同时也可被看作一种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叙事在文学写作、电影创作、绘画等诸多领域屡见不鲜,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体系。叙事者指的是讲述事件的主体,具体到园林领域,这一角色则由设计者担当,设计者通过将多种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融合在一种能传达出一定人文内涵的空间结构之中,从而打造出一种具备叙事性特点的园林空间。将空间与其体验者紧密联系起来,简言之,园林叙事就是将园林的空间语言转化为一种具有可理解性的语言结构体系。1.2设计中的叙事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不同,叙事性思维更多的是为了传达某种情感上的东西,它通常采用讲故事或者围绕主题表达某种思想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创作,在叙事性思维指导下设计的园林,意味着其不再仅仅追求一种外在的美感或实用性的功能,而是为了传达出一种精神意义。就像一些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为了通过讲故事来使阅读者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并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2.叙事思维下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计深度欠缺。在传统的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份设计作品,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设计的时候只能考虑到设计作品表面的一些东西,很难深入探究其核心内涵,因此,设计出来的成果深度不足,在情感及精神的传达上十分浅薄,在叙事思维的指导下,学生虽然能够为作品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但仍然没有形成深入探究的习惯,同时也没有与其它同学在作品设计上进行协调与沟通,最终导致设计成果千篇一律,缺乏创新。2.2未协调好发展和继承之间的关系。在叙事性思维的指导下,要求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具有古典气息的园林建筑中适当融入现代艺术手法,进一步丰富其文化内涵,但是,从目前的现状看,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仍然停留在空间复现的阶段,要么完全继承传统、缺乏创新,要么完全摒弃传统、过度创新。2.3缺乏跨学科的综合设计教学。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它与诸多学科都具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提供一种跨专业联合教学的环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园林设计方面的潜力。但是目前该门课程在诸多学校都属于一门独立性质的学科,在师资上也十分有限,根本不具备实行跨学科综合设计教学的条件。

3.叙事思维下的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教学的对策

查看全文

避暑旅游区园林建筑特点

“避暑山庄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长戴逸先生提出来的。1983年,他以《应该建立“避暑山庄学”》为题撰文,提出了建立“避暑山庄学”的构想。并且,信心十足地说:“我们一定能够建立起这门新的学科”。顾名思义,“避暑山庄学”是以避暑山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这门“新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属于社会科学中的学问。胡适先生在《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中说:“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彻的知识”。“避暑山庄学”,同其他社会科学的学问一样,也应该是有系统的知识。多年来,避暑山庄研究领域,由于许多学者的努力,发表和出版了不少论文和专著。这些论著,既含有关避暑山庄方面的知识,也包容不少学术理论,它们为“避暑山庄学”的建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现在避暑山庄研究领域,需要有这样一本著作:它能把避暑山庄研究中“零碎堆彻”的知识和学术理论问题,从横向和纵深方面系统化,并能把过去、现在和今后的研究联系起来,从总体上反映出“避暑山庄学”的状貌,并能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闻名中外的避暑山庄,也被称之为清帝夏宫或承德离宫。戴逸先生在《应该建立“避暑山庄学”》一文中说,“避暑山庄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她属于建筑学科的研究对象,但也不仅仅属于建筑学科;她属于园林艺术,但又不仅仅属于园林;她属于宗教、民族、历史学;但又不仅仅属于这些学科。我认为,避暑山庄是与许多学科相关的一种综合性学科。”笔者对戴逸先生这段话的理解是:避暑山庄包容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成份,并与诸多学科相关联。因此,对避暑山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园林角度,对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并从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峰峦岑岭,争奇竞秀

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要素,任何一座中国古典园林,都是与山有关联的。但是,避暑山庄的山,它所占据的地位更为突出,是哪一座园林也难以与其相比拟的。康熙皇帝以“避暑山庄”四字题额,它所表现的重点就是“山”。避暑山庄“以山得名”,就是因为这里的山多。避暑山庄外,可以说是群山环列。据《热河志》记载:“山庄西北隅最高处,一峰拔起,构亭其上,圣祖题额曰‘四面云山’,联曰:‘山高先得月,岭峻自风来’。是亭切汉凌霄,群山拱揖,各开生面。东眺天桥,云垂檐际,南则玉冠诸峰,望如屏列;北则金山、黑山屹峙;广仁岭迤西诸峰,盘礴壮大案衍,络绎奔赴。凭虚纵览,万景天合。”《热河志》所言,指出避暑山庄外,诸峰环列,东西南北环拱着各种状态、各种风貌的峰峦岑岭。山庄之东有形如彩虹的天桥山,上接云天。南有如戴玉冠的高峰及其山势逶迤的岗岭,远望犹如排列在那里的画屏,北有金山与黑山,气势雄浑。庄之西,以广仁岭为代表的峰峦,连绵横列。避暑山庄不仅山庄外有如此之多的山,山庄内的山与平原区、湖泊区相比,其所占的地位也是非常突出的。在564万平方米的避暑山庄内,层峦叠翠的山,约占山庄总面积77%。避暑山庄,不仅山多,而且峰奇。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奇峰怪石,散落在环山庄层峦复岭之中。这些形态各异的怪石,有的像棒槌,有的像罗汉、有的像僧冠,有的像蛤蟆,有的像骆驼,有的像鸡冠,有的像天桥,有的像椅子,有的像酒壶,还有的像蹲在峰顶上的猴子……。在众多的奇峰异石之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磬锤峰,它上粗下细,确如僧人敲磬的木锤,又像民间用来锤衣的棒槌。俗称棒槌山的怪石,它比非洲纳米比亚“上帝拇指”显得更为奇特。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座光秃秃的怪石的半腰,横插着一株枝叶纷繁的老桑树,使其在晴空的映衬下,构成一幅奇美的画面。康熙在《锤峰落照》诗中写道:“纵目湖山千载留,白云枕涧报深秋。巉岩自有争佳处,未若此峰景最幽。”康熙站在锤峰落照亭上东望所见景象,引起他思绪万千。在他看来,千年以前就已经用文字记载下来的磬锤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景色极为优美。天下奇峰异石,都有可以与他山媲美的优势,但谁都比不上磬锤峰的景色最为清幽秀美。在康熙的笔下,不仅有赞美磬锤峰的诗,还有许多描绘和颂扬山庄峰峦岑岭、争奇竞秀的篇章。比如他在《四面云山》一诗中说:“殊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四面云山居高临下,站在敞亭里,不仅能近观山庄内秀景,而且可以遥望山庄外奇峰异石。因而,他置身于四面云山亭里,常被山庄内外连成一气、融为一体的山峦秀景所吸引,于是写下“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的诗句。同皇祖康熙一样,乾隆也非常喜爱山庄内外的山。他在赋诗,或题写额联时,不仅歌颂山庄之山的奇美与峻秀,而且运用比喻的手法,赞美这里山峦秀景胜于仙境,比如他为水心榭题写的横额“圆嵩澄霞”、“阆风涤翠”,都是说群山环抱的避暑山庄犹如仙境。前者是说,霞光映照山庄峰峦碧水,美如佛教胜地的嵩山;后者是说,山庄内外高耸的峰峦,就像昆仑阆风仙山青翠欲滴。言外之意,山庄内外有秀美的山峦,这里犹如仙境。透过康熙的诗和乾隆的题额,可以体会到峰峦岑岭、争奇竞秀,是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一大特征。

二、峰落湖心,山水相连

避暑山庄,“以山得名,胜趣实在水”。如意湖、上湖、下湖、澄湖以及银湖、镜湖、西湖(内湖)、半月湖构成的水面,号称十里塞湖。远望塞湖之水,波平如镜;近观湖区风光,美如画卷。筑于微波涟漪湖水之中的长堤,蜿蜒曲折,径分三枝,连接着环碧、如意洲、月色江声三个洲岛,“形若芝英、若云朵、复若如意”。洲岛错落的湖区风光,最引人注目的是:峰落湖心,山水相依,这就形成了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第二大特征。康熙皇帝,在《泉源石壁》诗序中引用朱熹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在说明山庄的湖水清澈洁净,是因为有充足的水源。据文物局徐兴志在《巧于自然理山水》一文中介绍:山庄水系来源,主要三个途径。一为热河平地涌泉,这是湖区水的来源之一。二为山区众多山泉与溪水径流,为湖区增添水量。三为武列河与狮子沟河的引入,这是山庄湖水的主要来源。避暑山庄内,有许多山泉。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如今的避暑山庄,自然山泉溪水大减,但著名的热河泉仍然不断地从地下涌出甘美清澈的泉水。积聚成池的热河泉水,直接流入山庄的澄湖,常年为湖区补充水量。当年引武列河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武列河是由固都尔呼河、茅沟河、赛音郭勒河汇合而成,绕避暑山庄之东,南流折入滦河。

据避暑山庄文物研究所张双秋在《惟有源头活水来》一文中介绍:康熙皇帝为建造避暑山庄选址时,曾经考察过水系,发现武列河不仅水源充足,而且沿途有很多热泉。建造山庄之初,为了引武列河入园,在山庄东北隅设水闸,闸上建阁,康熙命名“暖流暄波”,并列入康熙三十六景之中。武列河水,经暖流暄波流入山庄,沿山庄北山山麓流淌。当年,山庄北山崖壁间,喷射出一股泉流,落到山脚下,形成半月湖。引入山庄内的武列河水,经水渠流淌至此与半月湖汇合,然后再经水渠西行,汇入松云峡之山泉,流到文津阁分为两支。一支顺水渠沿山根向南流,至梨树峪与涌翠岩瀑布汇合,然后继续南行注入西湖(内湖)。另一支沿文津阁东侧南行,也注入西湖。山庄西湖与中部湖区的如意湖、上湖、下湖是相通的。引入的武列河水,经西湖输送给中部湖区的几片湖泊,并通过水心榭下八孔闸入银湖,再通过德汇门东的五孔闸泄出。上有不断引入的水源,下有日夜泄出的水流,因而山庄内的湖水不仅丰盈,而且是不停流动的活水。山泉多,溪水清,湖水盈,为山庄建造美景提供了优越条件。水本无形,得山而媚,山水相依,可显一园之精髓。避暑山庄周围环山,园中的湖水波平如镜;青峰翠岭倒影于湖水中,呈现出山水相融的状貌。这虚实结合的优美意境,常常吸引康熙或乾隆皇帝,于湖堤岸边流连忘返。康熙在《澄波叠翠》诗序中说:“如意洲之后,小亭临湖,湖水清涟澈底。北面层峦重掩,云簇涛涌,特开屏障。扁舟过此,辄为流连。”乾隆也曾为《澄波叠翠》赋诗“峰翠落湖心,悠然意与深。游鱼寻觅树,飞鸟迓迷林。”在乾隆的笔下,青翠的山峰,倒影于澄湖之中,层层叠叠,使湖水显得更为透碧深远。因为湖水清澈透碧,山峦上树木草丛,倒影于湖水中,其纷繁的枝叶十分真切,致使游鱼和飞鸟都产生错觉。“游鱼寻觅树,飞鸟迓迷林”,既描绘鱼和鸟都把倒影中的树木枝叶误以为真,又表现诗人因为迷恋眼前虚实结合的意境,而久久不肯离去,专心致志地欣赏水中画面。山庄周围,不仅山峦层迭,而且有形态各异的奇峰异石,磬锤峰就是其中最奇特的怪石。奇特之峰,其态在变,水之流动宛转之致,更显山石变幻之妙。为了在山庄内欣赏磬锤峰,康熙在接近湖区的西岭上建造了“锤峰落照”亭。乾隆在《赋得锤峰落照》一诗中写道:“一柱标云汉,千峰最上层。亭亭明夕照,煜煜蔚霞蒸。落景连空翠,腾光入碧澄。西岸翻直影,东户引闲凭。”磬锤峰像一根挺立在空中的石柱,直插云天,它高高地立于千峰万岭的最上层。夕阳返照,亭亭玉立的磬锤峰,闪着耀眼的光辉。它倒影于山庄内的湖水之中,随着碧波荡漾,时曲时直,韵味无穷。其实,磬锤峰影落湖心所构成的山水相连的画面,不用登锤峰落照亭也可看见。每当夕阳西斜,漫步在芝径云堤上,磬锤峰的水中倒影极为清晰,令人感到这虚实结合、山水相连的景象,真是妙不可言。

查看全文

园林建筑传统基本内涵研究论文

摘要: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论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形式,传统建筑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局限性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困惑。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以及不可逆转的多元化创作潮流,要求建筑师们要以建筑文化为背景,不断提高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建筑文化素养。这对于弘扬建筑文化,繁荣建筑创作,推动“建筑文化学”的创立和建筑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园林建筑传统现代

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正确对待传统建筑文化,对于促进文化现代化,弘扬建筑文化、繁荣建筑创作、推动“建筑文化学”的创立和建筑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传统文化与建筑

1.1传统文化的本质

1.1.1“传统”的基本内涵及现代涵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