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城市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1 13:05: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园林城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构造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有三条理由:
第一,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创园林城市实行办法
为了促使我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化发展进程。进而加快我市现代化旅游名城的建设步伐。根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及评选办法》,立足省级园林城市的成果,在认真调查、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力争年把我市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为此,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环境质量生态化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创建园林城市不仅可以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提高城市品位,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且是改善投资环境中投资少、见效快的一条最佳捷径,亦是招商引资中的最好广告与招牌;于民而言,更是造福千秋的民心工程,搞好园林城市建设对于加快实现我市现代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园家园林城市有六项硬性指标,它们分别是: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达到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到;达标公园处;达标道路条。
园林城市复查方案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工作步骤;工作要求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要求,全面总结我市近年来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据国家和省有关园林城市复查要求,省复查工作将于5月底前完成,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于9月底前组织抽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做好整治、密切配合,完善资料、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复查工作从2010年4月起全面开展、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复查工作落到实处、强化攻坚意识,全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强化长效意识,切实提高常态管理水平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根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区)复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和相关工作部署,为巩固和扩大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健康和方便的生活环境,确保以良好的市容市貌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要求,全面总结我市近年来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抓好自查自纠和整改完善工作,解决影响我市市容市貌和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抓重点,促整改,求实效,集中力量解决复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巩固我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提高全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不断改进,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
二、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园林城市复查要求,省复查工作将于5月底前完成,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于9月底前组织抽查。我市本次复查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有:
园林城市建立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市长对“五城同创”的工作作了一个报告,我们深受启发和鼓舞,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作为建立园林城市的牵头单位,我们建设部将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依照市创建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五城同创的总体目标,重点突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立足现有基础,找准薄弱环节,组织重点突破,本着“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保达标”原则,用三年时间,重点建设,迎头赶上,确保于年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
一、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迅速掀起创建高潮。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建设优美环境、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一直都是我们建设部门不懈的追求,我们城乡建设人将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细化责任;进一步坚定信心,激励斗志,鼓足干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力以赴抓落实,千方百计破难题,密切配合搞同创,严格要求促成效,切实做到思想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推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创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创建,以只争朝夕,志在必得的工作作风落实创建。
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着力营造创建氛围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需要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全市人民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城市绿化的政策法规,使创建工作成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逐步建立全民植树机制,倡导全民造绿,通过单位绿化、庭院绿化、居住区绿化和滨河绿化,形成全社会参与园林绿化建设浓厚氛围。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单位的责任,使全市上下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形成创建合力。
园林城市授牌仪式讲话
园林绿地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抓手。按照国家和省上的部署要求,我市于2000年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以政府主导促进社会参与,以规划建绿优化生态布局,以科技兴绿提升绿化水平,以依法治绿加强绿线管理,以精品园林打造都市景观,以项目带动发展绿色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城市绿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创建中得到提高。通过持续推进重点绿化工程,因地制宜实施绿地系统建设,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46%,绿地率达33.65%,人均公共绿地9.22平方米,道路绿化面积占31.5%。由于大环境的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8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85%。我市相继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等荣誉,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成果,体现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是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在创建中得到改善。通过合理规划游园绿地建设,倾力打造绿色人居家园,全市新增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3千多公顷,建成园林小区793个,建设特色园林公园113个。这些集扩绿增绿、园林艺术、景观保护于一体的绿化建设工作,有效增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极大改善了市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且在市民健身和疾病预防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城市持续发展能力在创建中得到增强。通过拓展绿化建设的生态效益,带动城市周边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全市发展园林规模企业4百多家,吸收农民工10多万人,每年培育苗木花卉3千多万株,产值超过11亿元。绿色产业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也成为构筑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四是城市现代文明形象在创建中得到塑造。通过坚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动员共建绿色家园,全市建设园林式单位1100多个,占单位总数的67%,每年义务植树780多万株,成活率超过90%。这种从市委、政府到普通市民,从专业部门到各行各业携手创建的生动实践,凝聚了社会各界爱家乡、爱城市的情怀,激发了广大市民爱自然、爱生活的追求,既使城市精神得到升华,也促进了城市的和谐进步。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没有终点。我们将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把这次授牌仪式作为新的起点,乘势而进,完善措施,更加自觉地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贯穿于构建和谐*的全过程。一要全面巩固创建成效,组织实施好新一轮城市绿化系统建设规划,构筑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结合、城园一体的城市园林绿化新格局。二要提高园林绿化质量,发掘传统园林艺术,发展现代园林文化,加快把*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城市。三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法规制度,依法强化绿线管理,加强绿地保护,扩大绿化成果。要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坚持把扶持绿色经济、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绿色交通,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双赢,努力把*建设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探究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urbandesign)的进行。本文试图对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都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
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和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市区争创园林城市意见
为了有效组织实施全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确保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根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按照“协调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山——城——河——海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成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四季有花,风光优美的湄洲湾港口城市中心城区,力争在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中取得良好成绩,最终把我区建设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生态型的国家园林城市中心城区。
二、工作目标
(一)园林绿化
1、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40.3%,建成区绿地率35.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30平方米;
市构建园林城市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参加全区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下面我就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与在座的各位进行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回族自治区最北端,是依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市辖两区一县,土地面积531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0.8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城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9%,有汉、回、蒙、满等23个民族,回族人口占20.3%。市山川秀丽,城市独具魅力,资源富集,工业基础雄厚,机遇叠加,投资环境优越,被评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并先后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国家首批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城市试点。
近年来,我市按照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奋斗目标,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组织实施了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新区人民公园、森林公园等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生态建设大会战和“无冬闲”活动,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年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14.8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422.4万株,实现了林业建设的大发展、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是:
(一)全面实施城市绿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围绕建设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按照“增绿量、上水平、出精品”的原则,以市行政中心绿化工程为重点,精心组织实施了城区“见缝插绿”工程、公共绿地改造工程、做精做美工程,打造了新区路网绿化、星海广场建设、城市街路绿化、公园改造等精品工程,实现了景观大提高、生态环境大改善的要求。年全市新建公共绿地2051亩,完成街路绿化48条,绿化面积1845亩,植树46.2万株,种草72.84万平方米;机关、学校、厂矿、居住小区绿化5296亩,植树87.1万株;摆放盆花290万盆。城区绿化档次明显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显著得到提升。
园林城市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园林城市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是发展民族文化特色、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的要求和需要。从德令哈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现状、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德令哈园林城市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园林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德令哈;现状;问题;对策
园林城市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园林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当务之急。园林城市建设是发展民族文化特色、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增多的要求和需要。“园林城市”是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提出来的,前身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有些类似于欧洲国家提出的“花园城市”。国家建设部《园林城市评选标准》中指出,园林城市就是要:“保护城市依托的自然山川地貌,搞好大环境的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形成城市独有的风貌特色。”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本文立足德令哈实际,从德令哈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现状、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为使德令哈园林城市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德令哈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现状
2000年以来,德令哈市以规划为基础,以项目为龙头,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内在动力为保证,多方投入,逐步推进,相继建成22条城市主(次)干道。中心广场、体育广场、垃圾处理场及公园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加快了城市亮化、绿化等工程建设步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以乌兰路、柴达木路、格尔木路、天峻路、都兰路、纬四路、战前路(七横)为横线,以环城东路、环城西路、黄河路、长江路、祁连路、昆仑路(六纵)为纵线的“七横六纵”的道路框架。截至目前,完成详细规划编制面积约443.99公顷,市区详细规划编制覆盖率达37%。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建成道路总长62.48公里,建成道路面积131.4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30.9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9平方米;供水管网达到143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95%;排水管网达到42.81公里,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29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19.08%;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24.3公顷,园林绿地面积达205公顷,城市绿地率达19.1%;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73平方米;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
按照建设“西部园林城市”的要求,以“一街一树种、一街一特色”为目标,以城市道路、广场、庭院绿化为重点,扎实推进园林绿化和林业五大工程,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春秋两季共投入资金2340万元,完成了黄河北路、站前路等15条新建道路绿化和梨园路、格尔木东路等17条道路补栽任务,组织实施了东山三角花园、河东派出所南绿地2处新建街头和庆华广场、中心广场等6处公共绿地绿化工程以及83个机关单位庭院绿化工作,绿化总面积1033亩,新增绿地265亩,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85%以上,是历年来绿化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完成了退耕还林(草)任务0.4万亩,荒山造林种草8万亩,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950亩,经济林4420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补植补栽1.2万亩,高效林营造800亩,低效林改造700亩,“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造林2200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9.59万亩。
园林城市设计管理论文
前言: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urbandesign)的进行。本文试图对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都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
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和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