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通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1 09:49: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远程通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远程通信研究论文
摘要:给出一种用于远程通信的分布式计算机和单片机网络结构。重点介绍单片机及计算机远程通信的MODEM软件处理方法,并给出部分应用程序供读者参考。本系统成功应用于铁路部门的雨量监测。
关键词:单片机MODEM远程通信监测系统VB
引言
铁路部门的雨量监测是有关铁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由雨量过多引起的洪水会影响铁路路基,引发列车交通事故。因此,为了确保交通命脉的安全,应及时将铁路沿线的雨量反馈至铁路管理部门。过去雨量监测是由各站点人工抄记雨量监测仪表数据,再汇总铁路管理部门。显然信息传送不及时,且存在人为因素,备案困难。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提高,使得各种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实时性变为可能。作者成功地运用微型计算机和单片机组成主从式微机网络,将铁路雨量监测构成一个分布式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将单片机雨量监测仪采集的数据,自动地由MODEM汇集到系统主计算机,从而使几百公里长的远程通信既经济又可靠,大大提高了铁路部门抗灾的能力。
一、系统结构设计
单片机与微机远程通信接口分析
本文借鉴RS-232串口进行MCS-51单片机与计算机间远程通信接口的设计,针对串口通讯的硬件电路设计方式与实现路径、MSComm控件所提供的处理通讯的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基于VB6.0软件进行了单片机与微机远程通信程序的具体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通讯程序具备较强的运行可靠性,能够为相关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借鉴意义。当前单片机控制器主要以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由单片机采集数据并经由串口将数据发送至计算机端,由计算机向单片机下达控制命令,完成二者间的数据传输。在此过程中,计算机、单片机分别作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为保障在远程通信情况下上下位机间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与可靠性,还需针对其通讯实现方式进行优化设计。
1单片机与微机串口通讯的硬件系统设计
1.1远程通信系统工作流程。以某主从式远程通信模型为例,该系统主要由中心站局域网、PSTN、终端机三部分组成,其中的中心站局域网包含数据库服务器、数据管理工作站、数据采集工作站与外置Modem,终端机为若干传感器,系统主要任务是借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终端机每30min采集一次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回中心站,并存入数据库中留待后续进行具体统计分析。系统主要围绕数据采集工作站与各终端机间建立数据通信,终端机借助单片机每60s读取一次传感器数据,将30min内的传感器数据汇总后存储至RAM中,同时具有数据备份功能;利用单片机针对Modem芯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针对通信请求作出快速响应,并待通信连接成功后依据中心站传达的控制命令执行具体操作;数据采集工作站则每30min连接各终端机,从终端机处读取数据,完成整体通信流程。1.2串行通讯接口电路设计。以异步串行通讯总线接口RS-232C作为MCS-51单片机与微机间的串行通讯接口设计的参考标准,可满足数据传输速率在2000bps以内的通信需求,通信电缆最长传输距离为15m。该标准采用负逻辑,规定将+3V~+15V范围内的任意电压表示为逻辑0,将-3V~-15V范围内的任意电压表示为逻辑1。考虑到接口电路与可编程接口芯片多为TTL电平和CMOS电平,在单片机与微机串口通讯时需涉及到电平转换,原有RS-232C标准下的通讯接口需采用2片集成电路,并且需额外增设3组电源,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系统的功耗与体积,因此本文拟采用MAX232作为串行通讯接口芯片,该芯片仅需设置1组+5V电源与4个电容,即可在串口通讯时完成电平转换。在单片机与微机的硬件连接上,将MCS-51单片机的数据发送端TXD与MAX232芯片的T1连接,将其数据接收端与MAX232芯片的R1连接,完成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1.3串行通讯控件使用。选取MSComm控件经由串行端口实现数据的传输与接收,承担单片机与微机间的串行通讯功能。MSComm控件可提供以下两种处理通讯的方式:其一是事件驱动方式,在串口接收缓冲区中出现字符、CD或RTS线上一个字符到达时,可利用该控件中的OnComm事件实现对通讯事件的捕获与处理,同时也可以利用OnComm事件有效检查出通讯错误问题并进行处理。所有通讯事件、通讯错误的列表,参阅CommEvent属性。利用OnComm事件还可以在处理函数环节加入自己的处理代码,为编程创设了便捷条件,具有程序响应速度快、可靠程度高等性能优势。不同MSComm控件均含有与之对应的串行端口,倘若应用程序存在访问多个串行端口的需求,还需注重使用与所需访问的串行端口数量一致的MSComm控件。其二是查询方式,该处理通讯的方式本质上等同于事件驱动方式,但在部分使用情况下具备更高的便捷度,为实现应用程序的各关键功能,可通过检查CommEvent属性的值完成通讯事件、通讯错误的查询。
2单片机与微机远程通信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2.1通讯协议设计。由于在单片机与微机远程通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量的外界干扰因素,将影响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因此为保障上位机与下位机间通讯的可靠性,需在完成一次数据传送的处理后进行校验,将数据传递格式约定为以下四种形式:其一是长度为1字节,取值范围为0x02,内容为起始符,即数据包的起始字节;其二是长度为1字节,取值范围为0x00-0xFF,内容为数据长度,即表示数据的长度;其三是长度为0-N字节,取值范围为XX...,内容为数据,即传递的有用数据;其四是长度为1字节,取值范围为0x00-0xFF,内容为校验和,即数据包内除校验和以外的所有字节的算数和。2.2通讯实现路径。选取VB6.0作为通讯软件程序设计环境,利用MSComm控件进行计算机程序的开发。MSComm控件利用串行端口可提供完善的数据发送与接收功能,实现与其他设备间的便捷连接与高效通讯,并且提供事件驱动方式与查询方式两种信息处理方式。针对该通信程序设计主要采用事件驱动方式,在应用MSComm控件时需从CommPort、Set-tings、PortOpen、Input、Output属性中单片机与微机远程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及编程分析天津科技大学方雪莹选取串口连接所需运用的属性,待完成属性的建立后,设置Output属性并对下位机发出控制命令,计算机程序即会依据Rthreshold值触发OnComm事件,以此实现数据接收功能。假设将通讯端口设为端口1,参数初始化为“9600,N,8,1”,各参数分别代指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及停止位,则程序代码设计为:MSComm1.CommPort=intPort’设置COMMSComm1.Settings=strSet’设置通信口参数MSComm1.InBufferSize=4’设置MSComm1接收缓冲区为4字节MSComm1.OutBufferSize=4’设置MSComm1发送缓冲区为4字节MSComm1.InputMode=comInputModeBinary’设置接收数据模式为二进制形式MSComm1.InputLen=1’设置Input一次从接收缓冲读取字节数为1MSComm1.SThreshold=1’设置Output一次从发送缓冲读取字节数为1MSComm1.InBufferCount=0’清除接收缓冲区MSComm1.OutBufferCount=0’清除发送缓冲区MSComm1.RThreshold=1’设置接收一个字节产生OnComm事件IfMSComm1.PortOpen=FalseThen’判断通信口是否打开MSComm1.PortOpen=True’打开通信口MsgBox”设置完成”IfErrThen'错误处理MsgBox”串口通信无效”ExitSubEndIfEndIf参数初始化设置:intPort=1strSet=”9600,n,8,1”若想使上位机向下位机发出控制命令,其表达式应为:2.3单片机通讯软件流程。本文采用的单片机芯片型号为MCS-51,以KEILC51为编程软件、基于C51编程语言进行单片机端通讯程序的开发,其串行口包含4种工作方式,通过控制串行控制寄存器的SM0、SM1进行工作方式的选取与切换。本文选取方式1作为工作方式,该工作方式为10位发送或接收,其中包含1位起始位、1位结束位于8位数据位;波特率为可变数值,主要由定时器/计数器1的溢出率与PCON中的SMOD位决定。当选取定时器/计数器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时,可使定时器在模式2下工作,定时器1的TH1值计算公式为:在该单片机系统中波特率取值为9600bps,振荡频率为11.06MHz,SMOD为0,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中即可计算得出TH1为0xFDH。该单片机通讯软件的流程如下:开始——初始化存储单——设置波特率、选取终端方式、开串口中断——等待上位机命令——接受命令,关中断——判断是控制字?——是:根据控制字转入相应处理子程序;否,重新等待上位机命令。2.4应用实例分析。基于单片机与计算机远程通信接口设计原理进行POS机系统设计,首先在通信模型设计上,选用带有嵌入TCP/IP协议栈的KCU,实现无线通信模块与网络硬件接口的连接,保障无线通信连接的成功运行。其次在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应用上,基于GPRS技术有效发挥移动网络在支付过程中的应用优势,用户仅需在网络覆盖环境下即可使用无线POS机,可在2s内建立连接,并且其操作界面较为简单、人性化,无需安装额外的使用线路,易于操作。最后是在控制软件的设计上,主要应用到以下两种控制软件:其一是计算机通信程序,通常可选用VB、VC等用于开发界面通讯程序,利用MSComm控件提供串口通讯,实现对数据输出与发送的有效控制;其二是单片机编程,可选取带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MCU,有厂家提供固定的程序构架,仅需依据用户使用需求进行管脚配置信息的修改,即可满足实际应用功能。
3结论
小议铁路雨量勘测体系远程通信
铁路部门的雨量监测是有关铁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由雨量过多引起的洪水会影响铁路路基,引发列车交通事故。因此,为了确保交通命脉的安全,应及时将铁路沿线的雨量反馈至铁路管理部门。过去雨量监测是由各站点人工抄记雨量监测仪表数据,再汇总铁路管理部门。显然信息传送不及时,且存在人为因素,备案困难。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提高,使得各种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实时性变为可能。作者成功地运用微型计算机和单片机组成主从式微机网络,将铁路雨量监测构成一个分布式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将单片机雨量监测仪采集的数据,自动地由MODEM汇集到系统主计算机,从而使几百公里长的远程通信既经济又可靠,大大提高了铁路部门抗灾的能力。
一、系统结构设计
雨量监测系统是由微型计算机和单片机组成的主从式微机网络。以单片机为核心的雨量监测仪分布在铁路各站点。该仪器功能有采集雨量、存储雨量信息、雨量报警、现场雨量曲线打印以及通信。管理部门以个人计算机为系统主机。雨量监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看出系统主机直接与单片机建立通信联系。由于各站点远离系统主机,在不附加外部连线等硬件设施基础上,利用单片机加MODEM方式以及电话线实现单片机远程。系统主机可对各站部的单片机雨量监测仪进行各种设置及数据采集,单片机雨量监测仪根据雨量情况也可自动向系统主机发送当前雨量数据,这样就可做到及时提供现场的雨量情况。
二、单片机雨量监测仪及其远程通信
铁路雨量监测研究论文
摘要:给出一种用于远程通信的分布式计算机和单片机网络结构。重点介绍单片机及计算机远程通信的MODEM软件处理方法,并给出部分应用程序供读者参考。本系统成功应用于铁路部门的雨量监测。
关键词:单片机MODEM远程通信监测系统VB
引言
铁路部门的雨量监测是有关铁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由雨量过多引起的洪水会影响铁路路基,引发列车交通事故。因此,为了确保交通命脉的安全,应及时将铁路沿线的雨量反馈至铁路管理部门。过去雨量监测是由各站点人工抄记雨量监测仪表数据,再汇总铁路管理部门。显然信息传送不及时,且存在人为因素,备案困难。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提高,使得各种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实时性变为可能。作者成功地运用微型计算机和单片机组成主从式微机网络,将铁路雨量监测构成一个分布式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将单片机雨量监测仪采集的数据,自动地由MODEM汇集到系统主计算机,从而使几百公里长的远程通信既经济又可靠,大大提高了铁路部门抗灾的能力。
一、系统结构设计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分析
1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概述
计算机远程网络技术主要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因通信技术两个方面,而这两种技术也为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中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给予了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提供了微机中的信息存储总量,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其信息处理的效率。而通信技术的发展则在充分保障远程通信稳定性这一基础上,来将图片、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等多种内容充分融入到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中,而借助于两者的不断融合,以及数据与网络之间的连接,就为人们信息的获取与阅读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便利条件。一般情况下,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是由计算机主机、计算机终端、数据交换装置以及数据传输装置这四部分构成的。而面对不同的功能需求,所选用的计算机主机也在规模与容量上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主机为微机。此外,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中的传输路线有着许多不同形式的传输路线,比如说有线线路、光纤线路以及连接电话的线路等等,而常见的数据交换设备便是调制解调器,其能够将数据信号作为交流过程中的模拟信号来进行传输,并借此达到信息共享的效果。
2远程网络通信设备的技术原理
在应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设备的应用过程中,其存在着多种连接方式,常见的有点到点、分支点、路复式以及集线式这四种,而网络的通信技术则是其能够发挥出自身作用的内在灵魂。一般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借助于传输协议与网络IO的结合使用,来将文字、音频等资源进行传输,一般情况下网络传输协议包含有HTTP、TCP以及UDP等等,而网络IO则主要包含NIO、AIO与BIO。在一台计算机发出信息之后,其他计算机首先会对信息内容进行回馈处理,并将所接收到的信息转变为流,然后传递到接收端再次进行转化,这样就能够使得信息呈现在计算机上面,从而实现了远程的网络通信。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一般存在着三种形式的传输方向,分别为单工式通信、双工式通信以及半双工式通信。其中单工式通信主要指的是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只能沿着制定方向进行传输,而双工式通信指的是信息在具体的传输过程中可以进行双向传输,但是其线路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半双工式通信则是指信息只能够在某一个时刻或者某一时间段内进行双向信息的传输。现阶段在进行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半双向式通信方式来进行通信,并且具备有经济实用的普适性。
3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3.1技术应用需求
简述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
知识与信息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武器,而科学技术是发展知识、承载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只有技术不断更迭研发、相互渗透、加速交流,才能够确保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作为一国科技的标志与代表,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走向,同时牵动着社会经济效益。故此,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加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成为科研领域重点研发的课题。
1关于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人们较为熟悉的一项信息化主导技术,主要组成部分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计算机作为系统性设备,运用了系统管理、应用、结构、维护等多种集成性系统,一些部件技术涉及到信息的输入输出、计算控制以及储存等,计算机器件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是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转的必要前提,也是计算机技术深化改革的代表标志。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诸多领域当中,主要包括:教育、工业、医疗卫生、服务业、金融业等,其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变革。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与变革,不仅要能够满足软件需求,还要适应课题发展的创新机制等。计算机技术应用不能局限于对信息与数据的处理,而是应该转变为对知识的处理,以知识库取代数据库。
2关于通信技术
自从人类诞生之初,通信技术与活动便应运而生。伴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人们日常交流与沟通的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在这之中,语言与文字的诞生催化了沟通交流形式的频繁更新,如传统战争中人们经常以人力、马匹、烽火作为通信手段,而后出现邮驿通信,到现如今邮政快递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等。就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通信技术手段在不断变化,速度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无论是任何一阶段的通信技术,将信息进行完整的转移是通信领域变革的永恒话题。也就是说,现阶段的通信技术主要借助于网络载体进行信息传播,在信息收发者之间信息的传播更加安全、精准、便捷。通信行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使得传播呈现多元化的形式,特别是数据传播技术的复制、同步以及频带输送等更加成熟。最为明显的便是人们日常中用到的通信技术,如移动电话、视频电话、数字媒体、无线通信、网络社交软件等。这些创新的通信技术丰富了人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促进了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
3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合
电能计量信息采集通讯技术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讯技术在专业层面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也让通讯技术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能够进一步的确保通讯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讯技术应用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电网企业和居民在通信和工作生活上有所保障,因此对于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信息数据采集选用了通讯技术。文章根据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的通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日后的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能计量;信息采集;通讯技术
1电力企业通讯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电力系统的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将信息数据进行传输和发送,通过实时的消息传递,让电能计量信息的数据更加具有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效的帮助电力企业对电能的实时监测,以及出现问题之后进行有效的排查和计量。同时,保障了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的运行,有效的帮助节省电能的应用情况,促进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主要是通过在监测的过程中节能减排,促进供电质量的提升,以及实际的运行状况。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的市场经营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号召,通过电能计量的信息采集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实现自动化的工作状态,让电力企业开展智能化发展。从而促进全免费发展的提升。然而,随着电力企业在通讯技术的应用上,对于电能计量系统中如何科学应用基础信息体系并不了解,认为只要是通过技术应用的自动计量就可以了。不能够对于记录的电能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在加上很多企业还存在着相应的电能信息报表数据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后续一系列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效率。还有很多电力企业的电能计量设备相对老化和落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很容易影响电能力量的信息采集。公司内部也没有开展定期有效的专业维修活动和维护活动,让很多设备存在隐患。一些工作人员无法适应信息化的工作设备,以及如何维护和维修也没有纳入公司内部的管理规章里,让电能计量的通讯设备无法最大化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电能信息采集工作质量。
2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的通讯技术
2.1本地通信。本地通信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客户在电能计量装置中与系统采集的最后端口采取的通信动态。并且存在电能的计量和采集情况之间差异,比如:通过总线的方式进行通信数据的采集,能够更加简单和方便采集,但是由于本地通信的数据采集流程要相对较多,一般来说是为了更进一步的方便数据的采集,所以需要由多种方式融合,共同进行本地通信的数据采集和连接。通常使用的本地通信方式,一般需要的有低压电力线载波,RS-485总线通信、以及运用到微功率无线通信这几种通信方式。总线通信的应用质量如何需要通过其内部含有的芯片质量来决定,一般来说,RS-485芯片中流入的电阻数值是需要高于120Ω,电容程度<50皮法,另外,低压电力载波的通信媒介也有宽、窄两种情况进行区分。在本地的通信技术应用汇总,蓝牙通信技术的应用就非常频繁,能够对电厂和相应的供电站之间的传输的电能数据进行计量,并且准确程度较高。2.2远程通信。远程通信主要是指通过系统主站与终端的系统数据通信的采集系统之间的通信应用。另外,远程通信又分为专网、公网两种通信。专网通信主要是指能满足一些行业部门、电力公司的单位和车间的生产流程情况,以及相应的部门技术组织管理的监督,能够通过实时的通信结合让部门人员进行指挥和调度通信网络,更加具有专用性。专网通信是满足公网通信在整体电力尚未能够实现的需求。并通过专网通信技术的应用,更加具有个性化的服务。能够为整体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专网通信也更加注重某些部门和行业的内部隐私和信息的安全保障人,让通信终端的安全指数更强,能够为不同的行业发展实现中间端口和终极端口之间的通信,能够利用无线专网,更好的构建中间的通信环节,提高整体的电能信息通信环节,可以更好的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公网通信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利用光缆媒介或者其他电力专用线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使用,公网比专网具有更大的覆盖面积,并且整体运行更加稳固。通过无线数据网络进行公网结构的覆盖。并且能够通过应用为电力系统的语音服务,将数据传输实现电能的自动化。常用的传输媒介主要有:GPRS、3G、CDMA等作为常用的媒介,运用GPR技术将CSM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基础应用,并且帮助用户们实现数据业务。其中GPRS是当前公网通信中主要应用的承载方式,能够比其他方式的公网覆盖能力更强的特点。3G是指第三代的移动通讯技术,通过实现信息交换和传递的过程中,传输的频率更快,工作效率更高。CDMA作为数字技术的主要分支,是在扩频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一种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在进行电能计量系统通信的应用主要是因为电能计量信息统计采集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数据信息收集,自动将收集到的信息整合进行传输给相应的部门,最终将信息进行处理和储存。这样的工作流程能够最大化的实现企业部门和其他行业在工作过程中的效率实现,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将数据的集中和采集主要是通过通讯网络,实现数据的自动抄表技术。通过本地的自动抄表和远程抄表,能够最大化的通过接受媒介和其他计量信息童工接受计量的数据信息。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本地的自动抄表程序要相对的简单,并且成本的输出要相对较低,由于距离并不远所以自动化的程度并没有远程通信的自动程度高,相对于居民居住地点较为实用。远程的抄表工作主要是通过低压电线或者总线的方式进行一级信息汇总,逐渐在进行二级的采集信息的汇总,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能够最大化的完成相应的信息先处理和采集。并且在远程传输的过程汇总,能够快速的实现信息的采集盒监控。能够更加高效的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以及能够保障数据传输的速度。所以在电能计量信息的采集中远程通信技术的采用是较为广泛的。
电子信息技术在通信指挥的作用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背景下,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电子信息技术在通信指挥当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电子信息技术在通信指挥中的应用重要性和具体的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提高通信指挥的效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指挥;应用
通信指挥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对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积极意义。为能进一步的提高通信指挥的质量和效率,就要充分重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通信指挥的水平。
一、通信指挥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要性
从近些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能够看到,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将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指挥进行结合,就能有效提高通信指挥的智能化水平。当前通信指挥的方式还比较落后,信息共享的能力差,这些都对通信指挥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阻碍。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应用,就有效提高了通信指挥的质量效率,对其工作方式以及指挥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打破了,从而保障了通信指挥的工作效率[1]。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就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通信指挥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对通信信息的及时性以及安全性就会产生威胁,尤其是消防通信指挥工作的开展,这就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技术上进行了优化,能结合通信指挥的实际工作情况,实现全面的监控,有助于构建综合性的通信指挥系统,在信息的共享目标也可迅速实现,大大提高了通信指挥的工作水平。
二、通信指挥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低能耗舰船电路设计研究
摘要:在嵌入式环境下进行舰船电路系统设计,提高舰船控制电路的集成性,提出一种基于DSP技术的低能耗舰船嵌入式系统电路设计方法,采用ADSP21160处理器为核心控制芯片,进行舰船电路的AD模块设计、控制单元设计、信号处理模块设计和通信模块设计,实现舰船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及远程通信功能,在ARM嵌入式系统中进行舰船电路的集成开发,降低电路的能耗,提高电路的集成性和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舰船电路设计,电路的功率放大能力较好,信号处理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电路稳定性。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舰船;电路设计;DSP
随着集成电路控制技术的发展,在嵌入式系统环境下进行舰船集成电路设计,实现舰船环境信息采集、舰船目标信号处理和舰船集成控制与远程通信等,舰船的电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集成电路系统,通过对舰船电路系统的低能耗设计,采用集成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进行舰船电路的控制系统设计,提高舰船电路系统的综合开发能力,从而保障舰船的稳定可靠运行[1]。研究嵌入式系统的低能耗舰船电路设计方法,在提高舰船的本机振荡性和功率增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舰船综合电路系统设计,实现舰船电路的集成控制优化,从而降低舰船的功耗开销,相关的电路设计方法研究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本文设计的嵌入式系统下的低能耗舰船电路系统主要包括AD模块、控制单元、信号处理模块和远程通信模块,结合嵌入式设计方案,实现舰船电路的嵌入式集成设计,并进行电路测试仿真,得出有效性结论。
1电路设计总体构架及指标分析
本文设计的低能耗嵌入式舰船电路系统主要实现对舰船声呐信号采集和多功能通信系统中,采用低能耗的嵌入式设计方案,采用DSP作为集成数字信息处理中枢,以ADSP21160处理器为核心控制芯片,采用三星公司的K9F1208UOB作为NANDFLASH进行信号滤波检测和数据缓存处理,采用多传感器信号处理和跟踪融合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包络检波处理,并与上位机通信,通过A/D转换器对采样的舰船信号和采样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和动态增益控制。在程序加载模块进行动态增益码加载控制,并通过DSP接收PCI总线的增益控制码,通过AD电路实现模拟信号预处理和信号频谱分析,采用8086及80286单片机作为计算机控制的CPU,进行舰船电路系统的总线控制[2],本文设计的舰船电路系统主要可以实现对舰船回波信号的高频放大、混频处理、本机振荡、中频放大、低频功放、鉴频以及正交解调处理,得到本文设计的低能耗嵌入式舰船电路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C1=C2=CR1=R2=R根据图1所示的舰船电路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本文设计的舰船电路主要包括AD模块设计、控制单元设计、信号处理模块设计和通信模块设计。通信模块实现对舰船的远程通信传输控制功能;舰船电路的信号接收机采用三级接收放大设计,根据系统设计需求,选择第一级放大电路的隔直流电容:,电阻,使用256Mbyte的DDR内存作为缓存器,嵌入式舰船电路系统的滤波模块设计中,搭建一个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进行隔直流放大和噪声滤波,根据上述总体设计构架分析,得到本文设计的嵌入式系统的低能耗舰船电路的总体结构构成如图2所示。
2电路模块化设计与实现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发展探析
摘要:在经济发展带动下,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为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基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几乎在各个领域中加以扩散,为人们生活、工作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本文首先对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功能进行分析,然后探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优势,最后提出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途径,望采纳。
关键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都是对人们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的技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咋还能,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机的融合起来,必将发挥更大的效应,为信息传输创造更加可靠的环境。基于此,加强对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功能分析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为人们生活创造了极大的便利。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特有的产物,近年来广泛用于通信领域中,计算机设备是通信技术处理数据必要的设施,同时计算机相关数据也需要通过通信技术完成传输。现代化通信系统中对于计算机设备应用无疑是广泛的,计算机能够对各种形式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为人们工作提供便利。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为计算机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二、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