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路径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1 01:04: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有效路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扶贫实践与有效路径
摘要:评估金融扶贫成效对于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全面胜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现行金融扶贫政策文件的梳理,选取贵州金融扶贫案例作为样本,从金融扶贫现状、工作措施与成效对金融扶贫的实效进行评估,发现贵州脱贫攻坚中存在金融助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快健全金融扶贫政策保障体系、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推进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金融扶贫;特惠特;信贷
一、研究背景:我国的扶贫政策与金融扶贫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规划和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活动,先后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中长期扶贫规划,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扶贫开发进程。我国农村减贫的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是制度变革下经济增长拉动型的反贫困阶段,即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缓解贫困的模式;第二阶段(1986—2000年),是政府主导下开发式扶贫阶段,实行以开发式扶贫政策为主导的扶贫模式;第三阶段(2001年以来),是全面建设和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扶贫开发阶段,即开发式扶贫与多项惠农扶贫政策并举的整合式扶贫阶段[1]。我国的金融扶贫是随着国家扶贫开发的进程及政策演变而不断变化,自1994年我国出台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提出要安排“各项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增加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等扶贫资金投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要“继续安排并增加扶贫贷款”“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扶贫贷款执行统一优惠利率”,《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完善国家扶贫贴息政策,推动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加强金融精准扶贫服务”。由此看出,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理念经历了从单一信贷优惠到综合金融服务的过程,可划分为救济式扶贫阶段(1949年至1985年)、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年至2010年)、金融扶贫大格局阶段(2011年至今)。
二、金融精准扶贫体系与金融扶贫政策梳理
(一)金融精准扶贫体系。金融扶贫是政府运用法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机制或手段,调动金融机构增加对贫困地区信贷资金的供给,为那些长期遭受金融排斥的贫困地区的中小企业和贫困群体提供均等的金融服务机会[2]。经过40年的金融改革,中国农村金融形成了以商业、合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相互补充,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包括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合作金融机构、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持续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扶贫方式、扶贫信贷投放量不断增多,各金融组织通过发挥各自经营特点和业务优势,公开、公平竞争,逐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金融扶贫服务供给体系。(二)金融扶贫政策梳理。1.国家层面金融扶贫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金融扶贫体制机制,金融扶贫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对各类金融机构的专项贷款进行贴息,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201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扶贫再贷款使用管理,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加强金融精准扶贫服务……创新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和模式,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和扶持政策。”由此,在国家层面的金融扶贫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2.省级层面金融扶贫政策贵州结合本省脱贫攻坚实际,根据中央有关脱贫攻坚政策精神,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脱贫攻坚的金融扶贫政策文件,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发挥制度保障作用。2015年10月16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对支持各类金融企业到贫困县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贫困县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业务作出明确要求。同时提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特惠贷”,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担保、低利率、财政贴息补助的小额信用贷款。2015年12月4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强化金融扶贫制度设计。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贫困县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2018年6月26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的存贷款支持提出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当地人民银行、银监局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金融扶贫政策制定出台支持地方扶贫开发的金融配套制度文件,形成地方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
化学复习有效路径
如何提升高考化学复习的效率,这是一个永恒的老问题,又是一个变化着的新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化学高考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随着分省命题的展开,又呈现了不同地域的不同命题特色。面对这些变化,只有以新的思路、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去探索,才有可能获得新的认识、新的突破和新的提升。化学复习所涉及的知识构建、能力培养、思想形成、素养提升都有待于我们进行这项实践。在彰显学科特色的前提下,本文选取了四个视点对这一命题谈些粗浅看法。
一、以新思路达成新认识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例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用途、制备”这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路;“用实验探究事实、用实验验证假设”这是我们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但化学是众多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它除了自己的特色外,肯定还存在与相关学科的许多联系与交叉。复习中我们既要静心向内,抓学科特质,又要视线向外,促方法融合。例如,在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方法形成与思维提升这一核心,要落实规范表述与有效迁移这一关键,要明了总结思想与举一反三这一要旨。而且还应懂得这些内容的落实,不只是我们单学科的属性。比如,问题解决中“守恒思想、平衡思想、极限思想、探究思想、建模思想、统摄思想”的运用,各门自然科学都在强调。所以,我们要以自然科学的思想来指导化学的复习,以哲学的思想来指导自然科学的复习(图1),以此来拓宽复习视野,提升复习效率。
二、以新视角构建新框架
对知识框架的建构,在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做扎实,在二轮复习中,亦不能忽视,因为,它是承载能力的基石,是解决问题的源头。二轮复习对知识框架的构建,应该把点状问题分析得更全、线状问题延伸得更长,这样,就自然会丰富与充实知识的立体网络。
1.析全点状问题
高校台球教学功效有效路径探索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素质的重视不断加强。高校的台球课程已经成为一门重要体育课程,如何提高高校台球教学功效是高校体育老师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为了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目前高校开设台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简述了其在高校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并对如何提高高校台球教学功效进行了路径探索,以期望为教师带来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福音。
关键词:高校;台球教学;功效;有效路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高校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高校体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是实践体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台球作为当下一项火热的体育运动,发展其教学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的高校台球运动也是体育部积极倡导的一项运动,它注重智力和体力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高校台球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教学功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完善,课程教学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台球的特点,从而培养高校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体育事业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1.目前高校开设台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在目前的许多高校,由于体育场地、学校资金、师资人力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台球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许多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情况下,相应的体育教学投入并没有随之增加,这导致了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基础体育设施没有及时跟随体育的发展变化,从而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很多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台球馆供学生练习,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较低,这限制了台球教学功效的发挥。1.2台球课程体系不够成熟。由于台球并不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来说台球教学可参考教材少,很多高校才刚开始将台球作为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之一,其课程体系与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传统课程相比还不够成熟。另外,台球种类十分丰富,到底哪种台球教学方式适合目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还有待研究,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台球教学采取何种授课方式,讲授什么教学内容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究。1.3台球的师资力量短缺在高校的台球教学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师,台球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学生对台球选修课并不感兴趣。此外,我们国家对台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不像乒乓球运动的影响力度大,优秀的台球运动员除了丁俊晖、潘晓婷为大家所知,其他的个人名气外很少有人知道。另外,进入高校教学的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院校,真正专业的学习台球的人很少,台球教学师资力量的短缺是影响台球教学功效的因素之一。
2.提高台球教学功效的重要性
高校健康教育有效路径探析
摘要:大学生健康教育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在探讨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路径为着力拓展多种健康教育渠道,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实践,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完善健康教育保障措施,建立健康教育评价反馈机制。
关键词:“健康中国”;健康教育;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并将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健康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2017年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指出,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3%。在此背景下,探讨高校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全方位保障高校大学生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与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健康中国”概念是2007年12月由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首先提出的,其在《中国卫生》发表了《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论文。2008年1月,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研究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作为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并组织多学科力量于2012年研究制订出《“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包括总报告和6个分报告[1],总报告主要阐述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提出了发展战略重点和行动计划以及政策措施等,但尚未提出适应国民健康需求的健康教育政策。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打造健康中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会议公报,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入“十三五”规划中。针对“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出了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在讲话中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将全民健康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的勾画出打造“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这一部署标志着“健康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纲要》的第四章提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并将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纲要》,解决大学生健康教育问题,2017年6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高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措施等。综上可知,从提出“健康中国”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显示了国家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健康教育位于“健康中国”建设的前端,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高校健康教育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通过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什么是健康?健康不仅是指免于疾病和虚弱,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2-3]。健康教育是在健康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健全人格品质[4]。高校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因素,并自觉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推进高校健康教育,首先要厘清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基于高校健康教育的内涵,高校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1)健康生活方式;(2)疾病预防;(3)心理健康;(4)性与生殖健康;(5)安全应急与避险等。
2高校开展健康教育现状和必要性
财经专业教师有效研修路径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教师有效研修现状的调查,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认为有效校本研修是职业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对职业学校教师有效研修的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包括校企合作、技能竞赛、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等方法途径。
关键词:有效研修;意义;途径;方法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投身于教育科研,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为了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有效性和积极性,笔者对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教师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有效研修对促进财经类专业教师成长的意义
有效研修强调通过提高研修效率、增强研修效果、提高研修质量、获得研修体会到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以及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研”是研究思考,“修”指修炼提升。研修既强调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琢磨,又强调对自身进行修炼和提升。研修既是对培训、研究的整合,又是对培训、研究的超越。因此,有效研修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以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2.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中职学校财经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3.有利于财经专业教师在教育教研中体验专业成长的成功,获得幸福的教育人生。
二、中职学校财经专业教师研修现状分析
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有效路径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辨析
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分析,本文从二者的目标、内容和学习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教学目标不同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目标是: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简言之,就是聚焦于倾听、表达、阅读和书写四个方面。而《语文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目标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即体验性目标、语言习惯的养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与书写准备方面的目标也仅是强调兴趣、愿望及初步技能的养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从学生发展的层面出发,涉及情感、习惯、方法、能力等,学科层面包括汉语拼音、汉字认读与书写、阅读、写作、工具书的使用等,更加关注语文学科专业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
(二)教学内容及途径不同
幼儿园语言教学包括看图讲述、谈话、文学作品学习、早期阅读、听说游戏等,强调“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等;在学习途径上,《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语文课标》把小学语文教育分为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学习途径上,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采用的是讲授法和练习法,重视通过系统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掌握字、词、拼音等,注重学习过程的多样化和学习成果的评价。
浅谈企业内控质量的有效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等方面的作用逐渐攀升。但是,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并不尽如人意,财务舞弊等行为在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为资本市场的信誉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内部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科学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进行探讨。
关键词:提升;企业;内控质量;途径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协调、稳定发展,会计信息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重要。纵观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会计信息的失真从宏观方面看将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带来严重影响,从微观方面看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企业的投资者形成误导,从而造成投资决策的失误。透过现象看本质,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导致的。只有建立完善的内控系统才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管理者认识到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优秀的企业绩效,还必须拥有健全的内控体系。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内控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提升、优化企业内控质量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认真深思的问题。
二、提升企业内控制量的有效途径
1.创建优秀的企业内控环境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
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概述
科技成果转化就是一个将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并最终形成全新产品以及工艺的过程。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版本中明确指出了企业需要发挥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而在党的报告中则再次指出,创新是引导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需要建立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借此来有效地提高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我国在科研成果方面投入的经费也呈现出一个持续增加的态势。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了10%,并且最近5年来企业在科研工作方面的投入占据了全国科研投入经费比例的77%左右。由此也不难看出,企业在科研成果创新以及转化方面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地发挥。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经营实力不足。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但近年来,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是一件极难解决的问题。企业经济实力不足,银行很难给企业融资,缺少有效渠道的融资,企业的技术实力无法体现。资金的缺乏,导致有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造成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无法发挥。对于一些投资基金来说,因为创新技术伴随的风险,基金管理人对企业整体发展进行评估后,才会决策是否投资,特别是初创期企业的技术成果首次产业化,投资人不会轻易投资给企业,因此也就无法实现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另外,受到诸多企业制度管理、人力、物力资源等多个内部因素共同影响,科技投入、科技转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同样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的整体经营能力不强,无法及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如果将科技成果自行转化失败或市场长期打不开,将有可能造成企业经营困难越来越大。第二,科技成果技术价值不足。科技成果本身的技术价值包括了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独立性、可替代性等诸多方面。在真正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优质科技成果可以充分展示自身技术的核心价值,但一般的科技成果技术创新价值存在成熟性不高、与研发预期差距较大等问题,从而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受限的现象。除此之外,部分科技成果出现了一种为了科研而科研的现象,侧重于证书的价值,反而是忽视了科技成果带来的市场价值,导致最终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和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现象,不具备较高的可转化性,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第三,当下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很多科技成果,都是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不同、评估导向不同,导致各个评估机构对相同科技成果评估值差别很大。在科技成果评估市场当中,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评价体系,从而使得有意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无法有效判断需要被转化的科技成果的交易价格以及投资入股的转化资金的股份比例。第四,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科技成果价值最终表现为技术、经济和市场价值三个部分,其中技术价值是经济价值的基础,而市场价值则是这三大价值成果的最终体现。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价值包括了当前应用价值、未来预期价值和市场竞争程度三个方面。从科技创新初期到技术成果产品化的整个阶段中需要经过实验、调试等多个工作流程,这也就导致科技成果产品化的过程出现了滞后性,使得制造出来的产品其市场价值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直接降低了企业科研成果的利润空间。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路径的探讨
政府部门引导,释放政策红利政府作为政策引导,大力推进科技政策机制的创新建设,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激发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的活跃度。由于企业在科研成果转化以及长期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需要借助科技政策,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政府从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制定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巩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引导创新型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建设,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强化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创建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合理流动助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围绕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服务业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政府部门鼓励和规范企业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取得的收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把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科研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推进科技人员个人从事技术成果研发、转让过程中取得所得税优惠政策,营造鼓励社会各方投身技术转移转化的氛围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环境。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和政策层面,给予相应规范和的政策支撑。要逐步建立和规范科技成果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建设应以市场主导,对被评价的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价,可以作为技术交易时可参照的公允价格。企业创新主导,激发市场活力企业需要以创新发展构建作为核心,从战略角度进行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健全工作的系统规划及布局,在创新主导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产业技术联盟机制的创建及加入。企业需要建立或者参与到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作为核心,将技术标准及专利许可作为纽带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机制,以便在联合研发、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及集合知识产权运动的能力,为今后的自主创新技术和标准结合提供基础条件。第二,专利布局及培育机制的实施。重点企业需要在对接国际新兴技术及市场需求的同时强化企业的核心专利保护力度,并落实海外专利国际布局工作,并做到及时评估和确认技术研发成果,全方位保护企业核心知识产权。同时,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从上到下的知识产权联动推进机制,做到进一步加快专利的创造、挖掘、申请等。第三,复合型人才培养。企业要重视引进和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的复合型专家和人才,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全面参加各种科技成果标准化转化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借助专业领域的力量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员工对于自主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意识,并鼓励其开展科技成果标准化转化的研究,从而有效的培育科技成果标准化转化的复合型人才。而对于具备资源或者条件方面优势的企业而言,可以就科技成果标准化转化的人才培养进行对外合作,在制定相应高端人才引进措施的前提下,逐渐建立一个人员层次配置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队伍。建立评估体系,规范评估价格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环节。企业根据需求配套的技术路线图分析、行业情报分析等增值服务,促成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获得政策支持,建立一个完全符合企业内部情况的科技成果创新向标准转化的潜力分析及综合评估体系,具体包括评估的具体指标及指标体系、评估所用方式及评估分析工作的机制。在此之后,企业便可以在组织内部科技成果创新评估会议的基础上,筛选适合进行标准转化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企业需要以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先进程度及各个层级标准特性作为出发点,得出科技成果适合转化的技术标准层次,随后着手进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除此之外,企业科技成果评估体系的建立,也需要多种机制的融入。比如,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机制、投融资风险防控机制等属于此类。科技金融结合,实现成果转化以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国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组织形式、管理机制、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鼓励银行加大力度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贷款业务形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通过股权交易的直接融资方式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融资。科技成果的资本化才能体现技术成果的价值。加大“股权”融资的形式,将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替代市场中不易接受和难以量化的“科技成果”,借股权交易之形,行成果交易之实。通过技术入股实现股权的置换、重组、增值,达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目的。技术拥有者应充分利用技术入股的形式,使科技成果资本化和证券化,借助资本的力量,使得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起来。充分发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职能,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队伍建设和市场化运营改革,充分发挥技术转移机构可集约法律、金融、知识产权等全要素专业服务。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也要对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和与愿意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在监管当中适度放宽,例如对于银行给企业的贷款,如果企业用于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贷款,不良率应允许高于普通商业贷款。只有这样,才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度与速度。
音乐听力训练有效路径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进行听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每个成功的音乐家无不具有超凡的听力,小时候的聂耳对听过的曲子过耳不忘,瞎子阿炳没有超凡的听力也不会创作出《二泉映月》。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听力训练,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把听力训练落到实处,这也是音乐教学的长期探讨的问题。
一、在单音训练中形成听力辨别力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听力训练从单音开始,但是要辨别一个单纯的音符的高低、长短、音色是很难让学生接受的。如果能把几个音符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的听,就相对简单起来。分别弹两个音让学生听,一个音高,一个音低,虽说学生不能判断每个音标的绝对音高,但也能感受音标高低性质不同,以此类推来增强学生对音标的听力辨别力。在听音训练的过程中,遇到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和不解的地方,千万不可忽略,一定要及时的校正,还要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还可以给几个单音让学生听,判断出正确的音标,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避免枯燥,寓教于乐。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都要进行说音名的训练。教师用琴弹出一个或几个音符(音组),让学生试着说出其名称来,以便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教师用琴弹奏音符或音组,让学生听后学唱,增强听音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二、在器乐训练中提高听力判别力
“器乐进课堂”的教学形式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不同的器乐发出的声音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听力。首先由老师对一段曲子进行演奏。在演奏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应,一部分学生对乐器以及乐曲比较敏感,能很快进入到乐曲中,另一部分学生不能感知乐器以及乐曲,很难进入状态。教师可以进行有侧重的教学,多迁就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再就是让学生演奏。班上可能有几个学生是音乐世家,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接受力比较强,可以让他们根据能力演奏,别的学生可以根据理解进行演奏,在演奏训练中,感受音准,增强荣辱感,调动学习的兴趣。在演奏过程中,学生可以“哼唱”,不仅听觉能力有所提高,还能锻炼理解力。乐器教学中,切忌一味的讲求演奏技巧。演奏的好坏是其次,真正目的是让学生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去表现音乐。
三、在听乐曲训练中增强听觉器官感知能力
浅谈德育课程有效路径
[摘要]德育课程的“对话教学”是在突出德育课程特性的前提下,结合“对话教学”的相关理论,在师生经验共享中,通过“精神的相遇”和“视界的融合”达成意义的建构和道德的成长。“对话教学”符合德育课程的学科逻辑,满足德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实现德育课程的教学共生,有利于德育课程的目标达成,是德育课程的应然选择。在德育课程中实施“对话教学”,需要具备物理条件、理智条件和情感条件。
[关键词]对话教学;德育课程;实践条件
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L.Klingberg)曾经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1]“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尊重主体性、追求人性化、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因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德育课堂中,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日益凸现其价值和意义,较大程度提高了德育课堂的有效性。
一、德育课程“对话教学”的内涵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课程,从“”后经过40年的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认知规律,注重学段衔接以及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课程体系。德育课程所遵循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纯学科的逻辑,这就决定了中小学德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小学的德育课程性质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2]。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3]不论是小学学段还是初中学段,从课程性质不难看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都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生活和发展,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核心,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有机融入了品德与规则、法治和国情、历史与文化等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德性的成长。简言之,课程在以德育为首的前提下,突出了生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对话教学”就是在突出德育课程特性的前提下,结合“对话教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德育课程“对话教学”的形态。师生间以构建平等、民主的合作关系为前提,以尊重、信任的情感纽带为保障,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展开对话,师生在生命交流和经验共享中,通过“精神的相遇”和“视界的融合”达成意义的建构和道德的成长。(一)德育课程的“对话”是师生“精神相遇”的过程。1.“对话”强调个体间内在精神上的联系在传统的二元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是“我-它”对立的师生关系。“对话教学”强调的则是师生间“我-你”的关系。“我”和“你”地位平等、人格平等、精神共生。马丁•布伯认为,“我-你”关系的特点是发自两个人的内在的精神世界的联系。就实质而言,对话不仅是有声语言的交流与沟通,也是对话双方的精神际会。在对话的动态过程中,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姿态,师生间便可懂得对方的意思、理解对方的情感、融会对方的心意,这便是双方精神层面的“相遇”。“相遇”引起了对话双方互动的意愿、交互式的沟通与交流,引起了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生发和解决,也引起了师生道德认知、道德思维的激发和碰撞。这种精神际会,让师生都能够从传统的“我-它”关系中解放出来,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我”,而是对话关系中的一员,可以引导课堂对话的展开,以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以学生的视野看待学生,以学生的文化尊重学生,秉持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原则,倾听学生的声音,延续学生的声音展开对话。学生也不是被拉着牛鼻子牵到河边喝水的“它”,而是不再需要按照教师的“规定路线”走完课堂流程、拥有充分的自由、将自我的生活经验和道德理解拿出来、和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构成的“你”,充分展开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灵魂的接纳。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共同面对教学任务,合作实现教学目标。2.“对话”就是用人的精神美使人变得精神高尚道德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学科教育,它更强调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学生内心世界的充分参与十分重要。学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可以受教师的操作和指令,完成各项指定动作。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真正的人,就是用人的精神美使人变得精神高尚”[4]13。以信念培养为例,他认为信念就是精神财富,要在活动中才能起作用。“信念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是一种不劳而获的精神财富,只有通过积极的活动,信念才会起作用,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变得更加坚定。”[5]坚决反对那种直接和简单的道德说教。苏霍姆林斯基曾开设过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热心课”,他认为“热心课并不是孤立于周围世界之外的特殊的东西”[6]。恰恰相反,由于学生们的热情参与,学生们进入了道德与理想所实际存在的现实世界,学生会在实际人际网络中学会道德操作,领会人生的真谛。他认为活动和人际交往是学生整体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人要有一种精神。在这一真谛之中,我看到了整个道德教育的一条红线。”[4]15因此,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对话,认为可以带来“1+1>2”的不断增值的德育效应。(二)德育课程的“对话”是师生“视界融合”的过程。1.“对话”让师生共同建构意义的世界从人学的视角看,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之所以能够确认自己存在于现实世界,是以自我和现实世界中他人的交往和互动、沟通和交流产生出的对话关系作为背景和参照的。同理,教育中的对话关系,也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甚至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多向交往与互动。这种对话关系的产生,映照各自存在于课堂的现实世界,构建课堂的意义世界。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被“赋予最充分的民主”,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己已有道德认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个人的生命意义,丰富自己的人生感悟和道德理解。“我”发出“我”内心的“真实声音”,你说出你的“肺腑之言”,大家带着诚恳、尊重、民主和信任,充分沟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人生心得和道德感悟,共同建构起意义的世界。“对话式”的德育课堂不仅是师生“共同做事”,不仅是“经验分享”,更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流”,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师生通过对话,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广泛的道德认知空间,创生出对于学生甚至是教师而言以前不为所见的新思想、新行为。2.“对话”使师生在同频共振中共同成长从解释学的角度看对话,处在对话关系中的双方,各自基于自己的前理解结构,再通过理解对方而达成了一种视域融合。它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如师生间、生生间;还发生在人与物之间,比如师本间、生本间;它不仅只强调现在,也可以是现在和过去的联结。在真正的“对话式”德育课堂中,师生均是对话的主体,双方都以自己全部的生活经验、道德认知、道德理解、道德判断作为对话的内容,并以道德情感感染着对方。教师、学生、文本在多人、多视角的相互沟通和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更多的道德思考和生发点。作为一个对话者,教师要不断地思考他人的话语,思考这种视角对自己有哪些启示,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共同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的生活情境,彼此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从自己过去的经验、教师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进而共同创造精神与品质,实现共同的成长。综上所述,“对话式”德育课堂在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方面超越传统教学,较好解决了在传统德育课堂中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现象。
二、“走向对话”是德育课程的应然选择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有效的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