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22:38: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犹太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地域文化中的犹太文化

本文作者:韩天艳工作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犹太研究中心

目前,黑龙江省档案馆存有关于哈尔滨犹太人出生、死亡、结婚等项证明文件8000多份,犹太居民登记卡4000余张,有关犹太社会活动家的材料将近200份,还有哈尔滨犹太人死亡登记册、影集等珍贵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不仅有利于研究哈尔滨犹太人历史、近现代犹太人来华史、犹太人世界大流散史,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哈尔滨俄侨史、东北亚史以及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记录哈尔滨城市历史、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不只是犹太侨民档案,还有哈尔滨犹太遗址遗迹———犹太建筑和犹太公墓。它们记录了往日哈尔滨作为著名国际大都市的辉煌历史和犹太人在哈尔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成为哈尔滨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哈尔滨依然保留着许多犹太人当年在这里从事宗教、政治、经济、文化、慈善、社会活动的旧址以及他们的故居。这些犹太建筑有将近30处之多,它们主要分布在南岗区和道里区。而在道里区中央大街及其附街,经纬街及其附街以及通江街的分布最为集中。在众多的犹太建筑中两座犹太会堂旧址是最引人注目的。位于道里区通江街82号的哈尔滨犹太总会堂旧址是哈尔滨市三类保护建筑。该会堂建成于1909年1月15日。1921年经纬街上的犹太新会堂落成后,它又被称作老会堂。该建筑呈现了典型的犹太建筑风格:二层砖石结构,呈拉丁十字形;屋顶上有大小两个穹顶,擎起大卫之盾六角圣星;门窗饰以圆拱和尖拱,并有大卫之盾六角圣星这一犹太标志。该会堂是哈尔滨当年最漂亮的教堂。[2]2004年哈尔滨市政府出资对其进行了重新修缮,现为商服场所。位于道里区经纬街162号的哈尔滨犹太新会堂旧址也是哈尔滨市三类保护建筑。该建筑落成于1921年9月25日,是当时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犹太会堂,属于犹太教哈西德教派会堂。它同样体现了典型的犹太建筑风格:主入口处是三开门,突出部分的4个廊柱擎起尖券高门;正殿为正方形,屋顶耸起巨大的半圆形穹窿;窗棂上饰以大卫之盾六角圣星。该建筑现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馆的第二展馆。在哈尔滨,仅次于两座犹太会堂旧址的著名犹太建筑是位于道里区通江街86号的犹太中学旧址(现为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二中学校)。该建筑于1918年12月落成,具有典型的犹太建筑风格:檐壁饰以蜂窝状钟乳拱,入口处设有马蹄形券窗,二楼是尖券型窗、窗棂上饰有大卫之盾六角圣星、女儿墙上饰以塔柱、屋顶上有圆状穹隆。该建筑是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上述犹太建筑外,在哈尔滨还有犹太医院、犹太免费食堂和犹太养老院、犹太国民银行、马迭尔宾馆、萨姆索诺维奇兄弟商会、边特兄弟商行、А.奥昆大楼、拉比诺维奇大楼、鲍格丹诺夫斯基大楼、Р.А.别尔科维奇大楼、梅耶洛维奇大楼“、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马尔斯”巧克力糖果点心厂道里分店、惠康呢绒庄、莫斯科大药房“、戈洛布斯”犹太电影院、哈尔滨商务俱乐部、穆棱煤矿公司、罗森达里医生私人医院等旧址,以及当年著名犹太企业家索斯金、斯基德尔斯基、克罗尔等人的私邸旧址。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能对这些犹太建筑进行详细阐述。它们中的大多数已被列为哈尔滨市保护建筑,有的还是省级或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哈尔滨被称为“建筑艺术博物馆”,而犹太建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呈现出了犹太特色、古典主义、折衷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运动等不同的建筑风格,见证了哈尔滨城市的历史变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位于哈尔滨东郊皇山的哈尔滨犹太公墓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地由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于1903年建在俄国东正教老墓地后侧(现南岗区东大直街东正教堂后侧),后来迁至太平区太安街(现道外区太安街)。它是当时外侨墓地中占地面积最大的,1958年公墓迁往东郊皇山的时候,共有3173座墓穴。[3]1963年皇山犹太公墓落成。许多当年活跃在哈尔滨的著名企业家、音乐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都在那里安息。1997年和200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出资对该公墓进行了修缮,重建了犹太墓地会堂。目前,它是东亚地区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块犹太墓地。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墓碑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犹太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成为犹太人在哈尔滨繁衍生息几十年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犹太公墓被哈尔滨市列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加以保护。

由于一段特殊的历史,使包括犹太文化在内的外侨文化进入哈尔滨,促成了哈尔滨多元文化的形成,哈尔滨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是首屈一指的。在较为宽松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犹太文化在远离世界犹太中心的哈尔滨得以保存和发展。犹太人虽然离去了,但是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却留了下来,成为当今哈尔滨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如何保护、挖掘、利用好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树立城市文化品牌,成为人们不断思考的课题。事实上,近些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保护、挖掘、利用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资源给予了高度重视。哈尔滨市陆续把一批犹太建筑列为保护建筑,把犹太公墓列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还曾出资修缮了重点的犹太建筑和犹太公墓。黑龙江省财政也曾支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在哈尔滨犹太新会堂旧址举办了大型的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展览。然而,就整体开发利用犹太文化资源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使这一特色文化成为哈尔滨地域文化的一大亮点。首先,应加强对哈尔滨犹太侨民档案的编研工作。鉴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已有一批多年从事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建议由其牵头成立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会将吸纳、集聚一批在该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黑龙江省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和研究人员。在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旗帜下,与黑龙江省档案馆通力合作,建立编研基地,实施协作联合,最大限度地整合黑龙江省在该研究领域的人力资源,解决因单打独斗编研人手不够、专业不熟、经费不足等令人棘手的问题。哈尔滨犹太侨民档案的编研工作一旦完成将大大提升哈尔滨的区域文化品位,推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哈尔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次,应对哈尔滨犹太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要实现龙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需要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生产力。旅游业是带动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由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特色文化游的需求不断上升。哈尔滨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得天独厚的犹太历史文化资源,把犹太特色旅游业做大做强。然而,目前对犹太文化资源的挖掘水平比较低,还停留在简单地介绍犹太遗址遗迹的基本情况,大多数人对哈尔滨这一特色文化的认识也只停留在一些实物的感官上,比如只知道存在一些犹太建筑,而对其所包含的文化含量并不了解。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把已经知道的故事和遗址遗迹本身一起展现给广大参观者,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掘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风俗、遗址遗迹等文化遗产来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再次,应加强对哈尔滨犹太文化的宣传,提高地域文化的知名度。为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展览在促进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关部门应给以适当的资金支持,使其对展览进行丰富和完善,特别是增设原居哈尔滨犹太人口述历史影像资料,使该展览成为哈尔滨的“名片”,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以色列及世界各地犹太人来哈尔滨观光旅游。我们也可以主动走出去,把展览推向犹太人聚居的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让世界了解、认识哈尔滨。还可借此时机寻找适当的合作机会,为哈尔滨社会经济的发展寻求更多的外力支持。另外,应与世界各国的原居哈尔滨犹太人及其后裔建立联系,利用哈尔滨举办盛大音乐会、展会等时机,邀请他们重返或到父辈、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来参观,为犹太文化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宣传自我的机会,让世界犹太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哈尔滨,客观上达到宣传哈尔滨地域文化的效果。

查看全文

犹太教的公义观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公义;古代犹太教

【论文摘要】古代犹太教对公义十分重视和强调,这从《希伯来圣经》及其他犹太教文献对上帝公义的描述和犹太先知的大力呼吁警诫中都可以看出。公义在古代犹太教中如此重要,因此,犹太教徒自然也被要求遵守各种宗教诫命与道德规范,以达到寻求、实现社会公义之目的。

公义(justice)是古代犹太教十分强调和重视的一个概念,在希伯来语中其对应的词为tzedek,意指上帝和人类的公平、正义。公义在古代犹太人的世界观和宗教观中占据着中心地位,犹太教的其他许多概念都是围绕公义的概念发展起来的。在犹太教看来,公义既是上帝所具备的属性,也是人类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1犹太教上帝的公义

犹太教视公义为上帝的属性。在崇拜多神教的异教中,神诋通常拥有无限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约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信仰一神教的犹太教中,虽然宇宙中不存在着任何其他的神,上帝是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他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却依然受着道德的约束。上帝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判定一个人的善恶,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行为来表彰公义,惩罚罪行。《希伯来圣经》中有许多关于上帝喜爱公义,憎恨罪恶的叙述。“(上帝)以公义为衣服,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约伯记》29:14);“公义和公平是你(上帝)宝座的根基”(《诗篇》89:14)。在犹太拉比的眼中,“上帝绝不偏心,绝不遗忘,绝不势利,绝不受贿”(《阿伯特》4:29)。由此可见,作为立法者和执法者的上帝,在执行判定的过程中是以公正对待所有人的。犹太教认为上帝不仅自己是公义的,他也希望通过制定《托拉》的律法和自身的身体力行来推动社会公义的实现。“通常,人间的国王制定法令后,如果他本人愿意遵守,他就遵守,如果他不愿意,就使别人遵守。但是,神圣的上帝不一样。他制定了律令后,便率先遵守,如《圣经》所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雅赫维’(《利未记》19:32)——率先遵行了要在白发的人面前站起来这一律令的是我雅赫维。”(《大利未记》35:3)根据古代犹太教的一神思想,创造了世界的上帝是世界的统治者,上帝以身作则遵守律法,那遵守犹太教的各种伦理道德和法律诫命以追求公义自然也就成了上帝对人类——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创造出来的作品——的一项基本要求,是人类的生活义务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因此在《申命记》第16章第20节中,上帝明令要求世人“你要追求至公至义”。

2犹太先知对公义的强调

查看全文

犹太族家庭教育启发

一、造就“巨人”的犹太民族家庭教育

犹太民族是一个盛产“巨人”的民族,爱因斯坦、马克思、毕加索、弗洛伊德、西尔多•冯•卡门、门德尔松等都是为我们所熟知的时代“巨人”。相对于别的民族,犹太人可谓是群星璀璨。爱因斯坦曾说:“世间伟大的人为什么这么少,其原因是他们的童年教育被忽视了。”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的成功与他童年时代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爱因斯坦从小就受到母亲的音乐熏陶,而音乐丰富了他的想象力;叔父对他进行数学启蒙,而数学培养了他非凡的思维能力;父亲则在很多方面给他带来了继续探索的勇气和信心。钱学森的老师西尔多•冯•卡门从小就有数学天赋,但是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全面发展、开阔视野,让他读历史、诗歌、地理,还为他请来博学的老师教他人文知识。西尔多•冯•卡门在回忆这段往事时非常感激他的父亲,正是他父亲让他视野开阔、思维广泛,而没有局限在一个狭隘的空间之中。除了爱因斯坦、西尔多•冯•卡门,还有许多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成功其实都得益于他们早期的家庭教育。

二、犹太民族家庭教育的特色内容

(一)注重“经典”传承的教育

经典正是由于其典范性和权威性所以不受时间的制约能够经过历史的选择成为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一直流传。犹太经典主要是犹太教的经文,这些经典文本不仅对整个犹太民族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犹太人有众多的“经典”,例如犹太教的第一部经典《圣经•旧约》(《塔纳赫》),包括《托拉》、《先知书》、《圣录》;犹太教的第二部经典《塔木德》,希伯来语音译意为“教导”,又称口传《妥拉》,出自《申命记》第11章第9节:“你们将用它来教导你们的孩子”。对犹太教而言,《塔纳赫》是一本永恒的圣书,而《塔木德》则是犹太教徒日常生活中所实用的经书,它旨在给犹太人提供宗教生活的准则与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在战争流亡的年代这两部经典就是犹太人的精神支柱。在内容上这些经典包括了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法律、伦理规范等各个方面。在形式上除了训诫、教诲还有大量的寓言、优美诗歌、有趣的故事等。子女从小就要从父母那里学习和背诵这些经典,接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教育,开启读书认字、启发智慧的旅途。并且在犹太家庭共餐和朋友来访聚会中大家总要探讨这些经典中的一些内容。正是在对这些经典的学习中使得犹太人的宗教、民族、文化、价值、习俗等都得到传承。

(二)注重历史传统的教育

查看全文

犹太音乐发展溯源论文

论文关键词:犹太音乐犹太民族宗教圣歌门德尔松马勒

论文摘要:犹太音乐与犹太民族的命运具有密切联系。犹太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及其散居的特点造就了犹太音乐的忧郁、悲情、激昂、奔放的特性。这些特性表现在古老的宗教圣歌、民歌中的自然小调音阶、进行曲的多变与丰富性等形式上。门德尔松和马勒等的作品集中展现了犹太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犹太音乐与犹太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犹太民族的历史是多灾多难的历史。似乎从这个民族的诞生之日起,整个世界都在排斥、驱逐、迫害、屠杀犹太人。然而,犹太民族不仅没有被压垮、灭绝,反而更加坚强和强大。正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给了这个民族存活所需要的勇气和坚忍,而犹太音乐是其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公元一世纪初,犹太人在反对罗马帝国的战争中失败,不少人被迫离开故土,陆续流散在世界各地,因此在地域上未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文化中心。早期的基督徒主要是犹太人,后来,随着非犹太人基督徒的增加,基督教作为社会政治力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在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后,开始禁止其他宗教的活动,基督教会使用暴力强迫人们皈依。从那个时候起,犹太人受到歧视、受到侮辱,犹太人被看做邪恶的民族,犹太教被谴责为邪恶的教派,他们到处遭到有组织的迫害。一些犹太人的生命因宗教观念而受到威胁,被迫放弃犹太教,改信基督教。但犹太古老的文化,尤其是音乐,却通过犹太教的世代流传,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口头传授而保存下来。

目前有关犹太音乐的文献不多,已知较早的记载约是在7世纪。在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的犹太教堂中所吟唱的宗教歌曲与基督教早期音乐比较相近。9世纪时,犹太教的经文吟诵已具有一定的重音规则,用记号记载在经文之上,其意义及唱法由歌唱者口头传授,不同的经文各有不同的吟诵方式。祈祷文根据不同的仪式要求有不同的旋律模式,歌唱时可由歌手即兴地加以装饰性的发展,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

19世纪以后,出现一些旋律比较定型的歌调,这些歌调往往带有阿拉伯民歌与天主教圣歌的特点。10世纪以后,犹太人的音乐因分布地区不同而逐渐分为东方与欧洲两大系统。东方的犹太人散居在中东、近东、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民族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状态,音乐发展缓慢,因而犹太音乐仍能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欧洲的犹太人又可分为两部分。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塞法尔迪姆派与居住在西欧和东欧的阿什肯纳吉姆派。塞法尔迪姆派分布在西班牙、北非、地中海东部地区,其音乐文化受西班牙及阿拉伯的影响。阿什肯纳吉姆派约自10世纪起移居德国,对德国民间音乐有一定影响。东欧的犹太人在17世纪与德国犹太人混合,并产生新的共同语言意第绪语,其宗教歌曲也受德国音乐的影响,歌唱发声上喜好用柔和的鼻音,还留有犹太的古老传统。18世纪初,波兰及俄罗斯的犹太人中出现了哈西蒂兹姆派,他们反对严格正统的犹太教,奉行新的教规,产生了具有较强节奏性、富于即兴变化的宗教歌曲。

查看全文

店员犹太文化管理论文

摘要《店员》中通过讲述非犹太青年弗兰克·阿尔班在与犹太人莫里斯一家的交往中,从一个“街头浪子”成长为“有责任感、正直、诚实的人”,并最终选择成为犹太人的故事,反映了美国大萧条时期下层犹太人的生存困境,折射出犹太民族的价值取向与信仰理念。马拉穆德所着意的绝不仅仅是犹太人,他所要表现的其实是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他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犹太关怀”,而是对整个人类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马拉穆德《店员》犹太文化

美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穆德(BernardMalamud。1914-1986)曾获得“国家图书奖”与“普利策奖”。其代表作《店员》中通过讲述非犹太青年弗兰克·阿尔班在与犹太人莫里斯(Morris)一家的交往中,从一个“街头浪子”成长为“有责任感、正直、诚实的人”,并最终选择成为犹太人的故事,反映了美国大萧条时期下层犹太人的生存困境。折射出犹太民族的价值取向与信仰理念。本文略论书中所反映的犹太文化因素。

一、主题简疏

《店员》的“犹太身份”决定了“苦难与忍受”必然成为其一大主题。“犹太”这个词,因为犹太人在历史上所遭受的苦难屈辱,已经萌生了一个隐含意思——“苦难”。在历史上。犹太人可谓是历经劫难。从《圣经=》中所载摩西率希伯来人出埃及,到上个世纪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正如小说主人公莫里斯所说,“他们受难,因为他们是犹太人。”“苦难”已经成为犹太文学的母题。

杂货店老板莫里斯一生穷困。他经营一生的小杂货店其实无异于囚禁他的监牢。他被终身“埋”在店里。但是,他默默地忍受,心中始终存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忍受”是他的另一个名字。这样的隐忍精神在弗兰克·阿尔班身上也有体现。弗兰克本来和同伙要打劫莫里斯的店,但他心中一丝良知还未泯灭,为受伤的莫里斯递上一杯水,从此与这个小店,与这家人结了不解之缘,从“入侵者”成为“成员”(店员),并最终接受割礼成为犹太人,成为第二个莫里斯。把小店维持下去,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气与忍耐精神。

查看全文

古代犹太教研究论文

1犹太教上帝的公义

犹太教视公义为上帝的属性。在崇拜多神教的异教中,神诋通常拥有无限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约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信仰一神教的犹太教中,虽然宇宙中不存在着任何其他的神,上帝是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他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却依然受着道德的约束。上帝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判定一个人的善恶,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行为来表彰公义,惩罚罪行。《希伯来圣经》中有许多关于上帝喜爱公义,憎恨罪恶的叙述。“(上帝)以公义为衣服,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约伯记》29:14);“公义和公平是你(上帝)宝座的根基”(《诗篇》89:14)。在犹太拉比的眼中,“上帝绝不偏心,绝不遗忘,绝不势利,绝不受贿”(《阿伯特》4:29)。由此可见,作为立法者和执法者的上帝,在执行判定的过程中是以公正对待所有人的。犹太教认为上帝不仅自己是公义的,他也希望通过制定《托拉》的律法和自身的身体力行来推动社会公义的实现。“通常,人间的国王制定法令后,如果他本人愿意遵守,他就遵守,如果他不愿意,就使别人遵守。但是,神圣的上帝不一样。他制定了律令后,便率先遵守,如《圣经》所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雅赫维’(《利未记》19:32)——率先遵行了要在白发的人面前站起来这一律令的是我雅赫维。”(《大利未记》35:3)根据古代犹太教的一神思想,创造了世界的上帝是世界的统治者,上帝以身作则遵守律法,那遵守犹太教的各种伦理道德和法律诫命以追求公义自然也就成了上帝对人类——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创造出来的作品——的一项基本要求,是人类的生活义务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因此在《申命记》第16章第20节中,上帝明令要求世人“你要追求至公至义”。

2犹太先知对公义的强调

古代犹太教对公义的重视和强调不仅体现在上帝直接要求世人行公义上,也体现在以上帝代言人身份出现的犹太先知的告诫上。许多古代犹太先知通过阐述神谕教育民众,大声疾呼社会的公义,并将国家、民族的危亡与社会的公义联系起来。《希伯来语圣经》中的先知书中充满了犹太先知对社会不公义现象的批评。在先知阿摩司生活的年代,北部的以色列国在耶罗波安二世统治下达到了势力的项峰。耶罗波安战胜了亚兰人,把以色列国的领土扩大到原来联合王国时代的北疆,从极北的哈马口到亚拉巴海(《列王记下》14:25、28)。南部的犹大国也在乌西雅治下打败了以东人和非利士人,制服了亚们人,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和兴建庞大的军队(《历代志下》26:1-15)。表面上看来,以色列国力相对强盛,外部似乎无大忧大患,但许多以色列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道德沦丧,社会风气日下(《阿摩司书》6:4-6、15)。穷人的权利遭到践踏,富人却在司法上得到偏袒(《阿摩司书》5:7、11-12)。阿摩司斥责这种道德的丧失,并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警告。他告诫以色列人这种行为大大激怒了神,遭致神容许亚述侵略以色列来作为惩罚(《阿摩司书》7:7-11、14-17)。面对社会的种种陋行,先知阿摩司发出宏愿:“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阿摩司书》5:24)。在北方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消灭、南部犹大国国力日衰,民不聊生亡之际,另一位古犹太先知以赛亚也发出了类似的批评。他指出以色列百姓和官吏已离弃了上帝和公义的道路。贪婪和堕落成为社会的风气,富人生活奢侈放荡,而许多穷人则变得赤贫以至最终沦为奴隶。(《以赛亚书》1:21-23)官吏“设立不义之律例,……为要屈枉穷乏人,夺去困苦人的理,以寡妇当作虏物,以孤儿当作掠物。”(《以赛亚书》10:1-2)他指出欺压穷人的人只有一种下场,就是被神毁灭(《以赛亚书》3:14-25)。以赛亚呼吁以色列人“学习行善,寻求公义”(《以赛亚书》1:16-17),以期未来在耶路撒冷建立起一座“公义之城”。(《以赛亚书》1:26)还有很多先知如弥迦、耶利米也对社会的不公义作出了有力的批评(《弥迦书》6:9-16),面对以色列社会的不公义,先知弥迦借上帝之口呼吁以色列人“以色列啊,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8)。作为犹太思想的代表者,先知是犹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任何其他民族历史上都未产生过的。虽然犹太教的传统将先知视作替神向人说话的人、是神的代言人,“实质上他们是当时社会的批评家、政治改革的倡导者和民族的精神导师。”[6]先知所倡导的并非抽象、思辨的伦理道德,而是在现实社会中应当遵循的道德操行。在他们看来,社会正义在决定社会命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古代先知在弘扬公义上所具有的意义,有外国学者评论道:“圣经中的先知传统是西方文明关于人类个体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最高尚的概念的最主要来源。即便先知只是向他们的以色列同胞布道,只是从他们与上帝立约的角度来理解公义,他们响亮的话语一直传递着他们的信仰:公义既是为了弱者也是为了强者;……一个人若不善待自己的同胞则无法侍奉上帝;要热爱上帝就要热爱公义……”

3追求、实现公义的方式

犹太教的上帝和先知对公义是如此地大声呼吁和关注,那作为个体的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呢?犹太教认为要实现人类社会公正、公义的目标就要“行他的道。”(《申命记》11:22)人类的生活方式应该按照上帝的方式来塑造,遵循犹太教的各种伦理道德和律法诫命。而犹太教的诫命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犹太教认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所以人的生命都是上帝给予的,而且以色列既然是上帝的选民,就更应当听从上帝的教诲,要“爱人如己”(《利未记》19:18)。因此,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其出身多么卑微,都享有和别人同等的权利。在这一问题上,古代以色列人对奴隶的看法可谓领其他古代民族风气之先。根据《希伯来圣经》的描述,以色列人不甘忍受埃及法老的奴役统治,于是在上帝的指引和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获得了自由。这种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经历使得以色列人懂得了同情和爱,深知自由的宝贵。因此,与同时代的其他绝大多数民族不同,2000多年前的犹太人将奴隶视为拥有个人权利的人而不是只会说话的工具。买来的奴仆不但在劳动六年后便自动获得自由(《出埃及记》21:1-6),而且他们即使从主人那里逃脱到了别处,也仍被看成享有同等权利的人(《申命记》23:15-16)。在安息日,主人必须让奴仆停止劳作获得休息(《申命记》5:12-15)。主人也不能肆意体罚奴仆,如若奴仆因此而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则主人须以给予其自由作为补偿(《出埃及记》21:26-27)。如若情况严重至当场将奴仆打死,则被视作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打人者将遭受刑罚(《出埃及记》21:20)。此外,《圣经》中列出了许多律法教导以色列民应关爱穷人等其他弱势群体。“不可亏负寄居的,也不可欺压他,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埃及记》22:21)“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出埃及记》22:22)“我民中有贫穷人与你同住,你若借钱给他,不可如放债的向他取利。”(《出埃及》22:25)“不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出埃及记》23:6)“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利未记》19:14)“困苦贫乏的佣工,无论是你弟兄,或是在你城里寄居的,你不可欺负他。”(《申命记》24:14)《利未记》第19章第9-10节规定在收割庄稼时不可割尽田地的四角,也不可拾尽所遗落的,以便为那些不幸的人留下一部分;也不可摘尽果园和葡萄园中所有的果实,以便使穷人、孤儿寡母和寄居者有充饥之物。除了遵守各种律法和诫命外,对于具体应如何施行公义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义,自古以来犹太人还有一项重要的手段——慈善捐赠。他们视通过慈善捐赠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关心和保护为全社会特别是富人的义务,是社会公正所在。在英语中通常用philanthropy表示捐赠、救济他人的慈善行为。

查看全文

犹太女性主义哲学思想论文

提要:当代犹太女性主义直接定位于实践之上,它要转换犹太人数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和律法、宗教仪式以及制度,使之面向犹太妇女敞开。他们一致认同犹太妇女身处屈从地位这一说法,认为这一地位的根源在于性角色等级差别、整个社会、犹太传统以及“它性”病。当代犹太女性主义哲学对犹太妇女缺席论作出回应,对犹太传统进行批判与整合。他们首先讨论哈拉哈,开始了一场“元哈拉哈问题”转向运动,认为犹太妇女的屈从地位不能在哈拉哈框架中得到解决。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他们要界定和接受从多种路径探索出来的新材料,并将之融合入《托拉》。他们主张用关系说代替神圣分离论和等级制,提出女性上帝语言观,以替代男性上帝观。当前犹太女性主义哲学开始关注圣约概念以及恶的问题。

关键词:犹太女性主义哈拉哈神圣分离论圣约关系说

《托拉》上帝恶

本文主要参阅《犹太哲学史》(HistoryofJewishPhilosophy),editedbyDanielH.FrankandOliverLeaman(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7)。

相对于以创建体系为枢轴的学说、流派和思潮来说,犹太女性主义哲学与其说是以思想建树为导向,不如说它直接定位于实践之上。在犹太女性主义哲学家看来,本身理当直指犹太妇女的现实处境的改善和提高,因此,他们就不仅仅以阐发犹太哲学的奥义为归依,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要转换犹太人数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历史和律法、宗教仪式以及社会制度,并使之面向犹太妇女敞开,将全体犹太妇女这一长期被忘却的群体容纳进本应包括这一群体的犹太教传统和现实当中。基于犹太女性主义哲学这一入世取向,其思想就不囿于玄思和义理,而是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从祈祷文到小说,从宗教礼仪到历史无不隐含着他们的努力和希望——试图构思创建出一种反映犹太妇女经验的犹太教。为此,他们常常借助于易被犹太社团和个人把握的形式来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但本文仅仅介绍当代犹太女性主义哲学家对犹太教本质的理论反思,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反思一方面丰富了犹太女性主义哲学非思辨性表达的路向,另一方面非思辨表达本身因其直接的现实性,反过来使反思丰满起来。

一、诊断问题:屈从及其根源

查看全文

犹太音乐发展及其特性探讨论文

摘要:犹太音乐与犹太民族的命运具有密切联系。犹太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及其散居的特点造就了犹太音乐的忧郁、悲情、激昂、奔放的特性。这些特性表现在古老的宗教圣歌、民歌中的自然小调音阶、进行曲的多变与丰富性等形式上。门德尔松和马勒等的作品集中展现了犹太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关键词:犹太音乐犹太民族宗教圣歌门德尔松马勒

犹太音乐与犹太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犹太民族的历史是多灾多难的历史。似乎从这个民族的诞生之日起,整个世界都在排斥、驱逐、迫害、屠杀犹太人。然而,犹太民族不仅没有被压垮、灭绝,反而更加坚强和强大。正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给了这个民族存活所需要的勇气和坚忍,而犹太音乐是其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公元一世纪初,犹太人在反对罗马帝国的战争中失败,不少人被迫离开故土,陆续流散在世界各地,因此在地域上未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文化中心。早期的基督徒主要是犹太人,后来,随着非犹太人基督徒的增加,基督教作为社会政治力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在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后,开始禁止其他宗教的活动,基督教会使用暴力强迫人们皈依。从那个时候起,犹太人受到歧视、受到侮辱,犹太人被看做邪恶的民族,犹太教被谴责为邪恶的教派,他们到处遭到有组织的迫害。一些犹太人的生命因宗教观念而受到威胁,被迫放弃犹太教,改信基督教。但犹太古老的文化,尤其是音乐,却通过犹太教的世代流传,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口头传授而保存下来。

目前有关犹太音乐的文献不多,已知较早的记载约是在7世纪。在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的犹太教堂中所吟唱的宗教歌曲与基督教早期音乐比较相近。9世纪时,犹太教的经文吟诵已具有一定的重音规则,用记号记载在经文之上,其意义及唱法由歌唱者口头传授,不同的经文各有不同的吟诵方式。祈祷文根据不同的仪式要求有不同的旋律模式,歌唱时可由歌手即兴地加以装饰性的发展,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

19世纪以后,出现一些旋律比较定型的歌调,这些歌调往往带有阿拉伯民歌与天主教圣歌的特点。10世纪以后,犹太人的音乐因分布地区不同而逐渐分为东方与欧洲两大系统。东方的犹太人散居在中东、近东、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民族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状态,音乐发展缓慢,因而犹太音乐仍能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欧洲的犹太人又可分为两部分。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塞法尔迪姆派与居住在西欧和东欧的阿什肯纳吉姆派。塞法尔迪姆派分布在西班牙、北非、地中海东部地区,其音乐文化受西班牙及阿拉伯的影响。阿什肯纳吉姆派约自10世纪起移居德国,对德国民间音乐有一定影响。东欧的犹太人在17世纪与德国犹太人混合,并产生新的共同语言意第绪语,其宗教歌曲也受德国音乐的影响,歌唱发声上喜好用柔和的鼻音,还留有犹太的古老传统。18世纪初,波兰及俄罗斯的犹太人中出现了哈西蒂兹姆派,他们反对严格正统的犹太教,奉行新的教规,产生了具有较强节奏性、富于即兴变化的宗教歌曲。

查看全文

犹太哲学对中国哲学意义论文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一种哲学就是一条思想之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存在过许多不同的思想之路。西方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就是两条重要的思想之路。

西方哲学之路发端于古代的小亚细亚和雅典,随着历史的变迁,它在走完了古希腊的历程后又延伸到古代和近现代的欧洲诸国及至北美。这是一条理性主义的思想之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逻辑论证型的。古代中国哲学始于先秦,在以后各个朝代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主流的思想派别。众所周知,这是一条直觉主义之路,因为这些思想家的思维方式是直觉或体悟。

然而,除了上述两条思想之路外,在古老的希伯来文明中又生发出另一条道路,这就是犹太哲学。这是一条奇特的思想之路。它起始于耶路撒冷,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东方但又靠近西方,处在东方和西方的中间地带——中东地区。但是,后来的历史却神奇般地使之从中东而挺进欧洲,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等欧洲腹地独辟蹊径,开出一条新路来。斐洛、萨阿底、哈列维、迈蒙尼德、格森尼德、克来斯卡、门德尔松、科恩、罗森茨维格、布伯、海舍尔、开普兰、列维那斯是这条思想之路上功名卓著的哲学家。它之所以成为一条新路,乃由于它是一种新的哲学,是一种既不同于理性主义的西方哲学,也不同于直觉主义或神秘主义的中国哲学,而是一种融合了理性与信仰的新哲学。无疑,这样一种哲学对于中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都应该有积极的意义。迄今,犹太哲学在中国却尚未得到广泛的了解和认同,其价值和意义还没有显示出来。所以,本文拟阐述犹太哲学是如何形成的,其基本性质和特征,并在与现代中国哲学的比较中,探讨它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一、亚伯拉罕主义与雅典主义的交会:犹太哲学的心路历程

著名犹太哲学史家古德曼(JuliusGuttmann)说:“犹太哲学可以描述为用一般哲学的概念和规范对犹太信仰和习俗所做的描述。”[1](P4)他这里所谓“一般哲学”指的就是希腊哲学和由之发展而来的西方哲学。这个颇为流行的定义表明,犹太哲学的构成需要两个因素,一是西方哲学,二是传统的犹太教。它还包含这样的意思,在原初的以色列人那里是只有宗教而没有哲学的,只是随着希腊文化及其哲学的传播,犹太人开始用希腊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对自己的传统做出解释时,犹太人才拥有了自己的哲学。

众所周知,以色列人为人类贡献的《圣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一神教。但是,按照古德曼等犹太哲学家的解释,尽管《圣经》作为宗教的经典也包含了一些宇宙论和人生论的哲学思想,但它不是哲学著作,其中没有系统的哲学。犹太哲学的产生是与犹太教与希腊哲学的相遇分不开的。

查看全文

犹太教教义中家庭教育观探讨论文

一、犹太教义中体现出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关于教育目标

传统的犹太教教义中并没有专门明确地论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或章节。其中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理论。但是,圣经原文中一些章节,反映了犹太教义中有两种基本的教育目标:

其一,教导孩子敬畏上帝。犹太典籍中多处提到了要对上帝报敬畏之心。例如“智慧的开端是对上帝的畏惧。”[3]“你应该全心全意地爱你的上帝,用你所有的心血,所有的精神,所有的力量。认真对待今天我告诫你的这些话。让你的孩子们也深深铭记住这些话语。”[4]

其二,应该教导孩子们学习圣训,按照圣训所说去做事。例如,有文章说“遵循上帝的指示,做正确而合理的事情”[5]。“对上帝的敬畏使人心情愉悦,这种敬畏之情带给人快乐和长生”[6]。相似的论述还有“没有比敬畏上帝更好的事,没有比遵从上帝的圣训更美好的事”[7]。

(二)关于教育内容、方法及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