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20:51: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幽门螺杆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幽门螺杆菌菌苗研究论文
摘要幽门螺杆菌(Hp)作为胃炎、胃十二指溃疡、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已被广泛确认。作为非侵入性细菌,它引起炎症及免疫应答以及进一步的病理损害是重要的致病机理,而Hp菌苗也存在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两方面的作用。本文就Hp菌苗与宿主免疫等相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目的在于为完善Hp菌苗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幽门螺杆菌(Hp)作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致病因素已为大量研究证实,其致病机理包括Hp的尿素酶、蛋白酶、脂酶、磷脂酶A、趋化因子及细胞空泡毒素(VacA)等直接致病,也包括Hp引起宿主的炎症及免疫应答致病[1]。本文主要就Hp菌苗与宿主的免疫应答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hp与菌苗研究
Hp感染是世界范围的,而且是终身感染。新近研究显示,口服菌苗可诱导针对Hp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并且菌苗可治愈已存在的HP感染性病变,从而表明用菌苗治疗Hp感染是可行的[2]。用霍乱毒素(CT)B亚单位或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LT)作粘膜佐剂的Hp抗原诱导免疫已获成功,即Hp对宿主自然免疫应答的抵抗能被瓦解。成功用作Hp菌苗的抗原有Hp细胞裂解产物、尿素酶、VacA、热休克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等。免疫学研究及动物模型也证实口服免疫不仅可以预防而且能治愈Hp感染,并且鼻内及结肠免疫均可引起胃粘膜的免疫保护[3]。新近Ghiara等用重组VacA或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作抗原,减毒的大肠杆菌LT突变体作为佐剂,成功地根除了小鼠模型中的慢性Hp感染,并证明该治疗性菌苗对Hp再感染有同样有效的免疫防御作用[4]。总之Hp作为非侵入性细菌,定居于胃粘膜表面,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面对机体强大的免疫应答,Hp仍能继续生存并致病,其机理尚不清楚。免疫效应分子必须进入胃粘膜表面,才能中和和杀伤Hp。目前认为该作用与胃分泌液中出现抗Hp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相关。这种抗体也在感染的动物及人体中出现,所以细胞免疫效应在防御或治疗Hp感染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另外,了解Hp逃逸免疫效应分子的机理以及Hp菌苗诱导宿主的免疫保护及免疫损伤的机理,将为更有效的菌苗筛选提供可能。最近报道对Hp感染的易感性与小鼠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位点直接相关,这是否适用于菌苗设计也需进一步研究证实[5]。
hp与宿主免疫
Hp诱导宿主免疫应答的途径,目前认为包括Hp可溶性产物的被动吸收,上皮细胞直接内吞细菌抗原,抗原通过被破坏的胃上皮进入组织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6]。粘膜对不同Hp免疫应答的差异是决定病变后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B细胞及相应的IgG、IgM的体液免疫应答,以及在Hp感染相关慢性活动性胃炎病变局部出现T淋巴细胞浸润的细胞免疫应答[1]。
胃幽门螺杆菌染色质量控制研究
经大量临床病例证实,消化系统的胃黏膜病变、溃疡、胃淋巴增生性病变、慢性胃炎甚至胃癌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我国目前处于HP感染高发区,通常HP感染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故早期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病理诊断HP感染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但在常规病理HE切片中不易观察到HP,难以明确病理诊断,因此只能用特殊染色法才能使HP更清晰的显示出来。目前检测HP的方法有10余种,哪些方法最好、如何进行HP染色的质量控制、使染色结果稳定可靠且准确是目前工作中的关键。本文就这些染色法中的关键问题、注意事项以及HP实验操作问题、染色液配制及染色结果观察判断等问题进行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本院2018-05—08间临床诊断的活动性胃炎胃黏膜活检标本65例。1.2方法。将65例石蜡标本连续切片,制成4μm厚的切片,每例取3张,分别进行硼酸亚甲蓝染色、改良Giemsa染色和硝酸银染色。1.2.1试剂配制①硼酸亚甲蓝染液配制:把1g亚甲蓝和1g硼酸加入100ml蒸馏水中充分混合溶解。②改良Giemsa染液配制:Giemsa染液:Giemsa染液0.75g加甲醇50ml于50度水浴箱中使其充分溶解,其间不断搅拌,冷却后加入50ml甘油;石炭酸复红液:碱性品红50mg溶于95%乙醇100ml,再加入4%苯酚250ml及蒸馏水650m,充分混合即可。③硝酸银液配制:醋酸贮备液:双蒸馏水加1%柠檬酸液,调节PH值为3.6~4.0之间;5%明胶液:明胶5g加醋酸贮备液100ml溶解;③显影液:3%对苯二酚1ml与5%明胶15ml充分混合,显影前5min加入2%硝酸银3ml混合。1.2.2染色步骤①硼酸亚甲蓝染色:切片脱蜡至水,硼酸亚甲蓝染液染色5min,水洗,烘干切片,中性树胶封固。②改良Giemsa染色:组织切片脱腊至水,改良Giemsa染液染色20min后水洗,石炭酸复红液染1min,不洗直接用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③硝酸银染色:切片脱蜡至水,醋酸贮备液洗切片,把切片置入1%硝酸银于56℃水浴箱45min,切片取出不经水洗,滴入显影液56℃水浴反应2min,切片立即取出,自来水稍洗,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1.3结果判定。切片高倍镜下,阳性的幽门螺杆菌形态弯曲,短杆状,分布在胃黏膜凹陷内。硼酸亚甲蓝染色法幽螺杆菌呈蓝色;改良Giemsa染色法幽门螺杆菌呈红色;硝酸银染色法幽门螺杆菌呈棕黑色。
2结果
65例胃黏膜标本中,经硼酸亚甲蓝检出55例HP阳性,阳性率85%(图1);经Giemsa染色49例阳性,阳性率75%(图2);经硝酸银染色检出52例阳性,阳性率80%(图3)。三项染色阳性的数据比较差别显著(P<0.05)。
3讨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的关系。方法内镜下胃黏膜活检取材,应用常规固定,石蜡切片HE,HP染色镜检,1例加染PAS及AE1/AE3,CK8,KP-1,LCA,SMA免疫标记,结合临床进行病理学观察。统计学方法:采用医学统计学PEMS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216例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89例,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92例(1例胃腺癌),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后两组均各有4例为活动性胃炎。190例石蜡切片加印片HP染色: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胃炎者(P=0.0281),差异有显著性;而临床诊断与活检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5);通过特染及酶标确诊胃腺癌合并HP重度感染1例(有便血史2个月患儿)。结论(1)儿童重、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81)。而且1例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胃腺癌患儿为HP重度感染,提示HP感染与胃炎程度及胃腺癌确有关系,但三者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2)活检标本石蜡切片HP染色加新鲜胃黏膜印片HP染色将提高HP阳性检出率,本组提高7%。(3)对有便血患儿应警惕胃癌可能,必要时及早胃镜检查加活检以便及时治疗HP感染及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胃癌。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杆菌;胃癌
近年来儿童纤维胃镜开展普及,我院216例胃黏膜活检标本中检出胃腺癌1例,且伴重度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成人HP感染与胃癌关系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但对儿童胃癌与HP感染关系国内鲜有报道,故本文就我院胃黏膜活检分析,以初探儿童HP感染与胃癌关系,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16例胃黏膜标本均系我院消化科纤维胃镜下活检送检标本,男121例,女95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6岁,平均9.6岁,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以8~12岁组共164例为最多(占76%)。表1216例胃镜活检年龄分布(略)
1.2临床表现216例中临床表现为:轻度慢性胃炎174例,上消化道出血17例,十二指肠球炎11例,消化性溃疡12例,便血2例。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银屑病发病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H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与寻常型银屑病(PV)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该科收治的50例PV患者(PV组)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p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将两组分为Hp(+)PV组(32例)、Hp(+)对照组(22例)与Hp(-)PV组(18例)、Hp(-)对照组(28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17水平,并对Hp(+)、Hp(-)PV组患者进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比较。结果PV组患者Hp感染率[64.0%(32/50)]明显高于对照组[44.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PV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Hp(+)对照组及Hp(-)PV组,Hp(-)PV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Hp(-)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PV组PASI评分与Hp(-)P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诱导PV患者血清IL-17水平升高,从而影响PV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白细胞介素17;炎症因子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遗传、感染、免疫环境等多个因素有关[1]。寻常型银屑病(PV)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呈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其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免疫紊乱和炎性反应是导致PV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2]。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7(IL-17)是参与银屑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炎症因子之一,其是一种强致炎因子,能促进其他细胞分泌IL-6、IL-8,进一步加重银屑病炎性反应[3]。目前,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PV发病有关[4]。而Hp感染可引发炎性反应,分泌IL-6、IL-8、IL-17等多种炎症因子[5]。为进一步明确Hp感染与PV的关系,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作者对PV患者Hp及IL-17进行检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确诊的PV患者50例为PV组。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43.00±12.79)岁,PV病程3个月至20年。另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44.00±11.45)岁。两组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PV的诊断;(2)年龄18~70岁;(3)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4)近6个月内未服用铋剂,近1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近3个月内未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排除标准:(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精神疾病患者;(3)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4)年龄小于18岁患者。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1.2方法1.2.1Hp检测对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Hp检测。采取14C尿素呼气试验,用凉开水送服1粒含标准剂量14C尿素胶囊,安静休息25min后,对准气卡,力度适中地吹气(严禁倒吸),当集气卡指示窗内指示剂由橙红色变成黄色或超过3min变色不全时停止吹气。集气完毕后将集气卡插入测量室中测定14C的放射性活度(CPM),测试时间250s。CPM≥50判定为Hp(+);CPM<50判定为Hp(-)。1.2.2血清IL-17检测按Hp检测结果将PV组患者及对照组受试者分为HP(+)、HP(-)PV组及HP(+)、HP(-)对照组,同时检测各组血清中IL-17水平。所有受试者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0mL,以2000r/min离心5min,取血清置-20℃条件保存待检,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1.2.3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1,6]对HP(+)、HP(-)PV患者进行PASI评分:包括皮损面积评分和皮损严重程度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分为头颈部、上肢、躯干和下肢4个部位,分别记0~6分。0分=无皮疹,1分<10%,2分=10%~<30%,3分=30%~<50%,4分=50%~<70%,5分=70%~<90%,6分=90%~100%。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按照红斑(E)、浸润(I)、鳞屑(D)、皮损面积(A)4个皮损特点,每个皮损特点用0~4分进行评价[1]: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极重度。公式计算各躯体部位分值,再累加得到总分0~72分。PASI评分=(E头+I头+D头)×A头×0.1+(E上肢+I上肢+D上肢)×A上肢×0.2+(E躯干+I躯干+D躯干)×A躯干×0.3+(E下肢+I下肢+D下肢)×A下肢×0.4。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会贵阳市城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5ml,用同一批胃幽门螺杆菌金标免疫斑点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测定抗HpIgG。结果贵阳市城区老年人Hp感染率为6655%。Hp感染阳性人群的配偶中,抗HpIgG阳性率分别为7570%。Hp感染阳性者其配偶抗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1)。结论贵阳市城区老年人Hp感染率较高,并有家族聚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改善社会经济状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可以有效控制Hp感染。
【幽门螺杆菌
探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Ⅰ类致癌原,即肯定致癌原〔1〕。为了解贵阳城区老年人口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索其和相关疾病谱的关系,本探究对贵阳城区1172名60岁以上居民Hp感染状况及107例Hp感染阳性者配偶进行血清Hp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2005年4月~6月,从贵阳市的3个城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的常住居民(居住年限≥3年)中随机选取60岁以上者共1172人。其中,云岩区428人,南明区370人,小河区374人;男性516人,女性656人;60岁~524人,70岁~462人,80岁~186人,最大年龄87岁;饮用水均为自来水。(2)在上述调查对象中选取居住、生活条件基本相近的107例Hp感染阳性者的配偶,同时选取63名Hp感染阴性者的配偶作为对照,比较2组人群血清Hp抗体的流行病学状况。
12方法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探讨论文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自1982年Warren和Marshall首次分离出以来,一直是消化内科最热门最前沿的研究话题。现一般认为: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特别是B型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H.pylori是消化性溃疡尤其是DU的主要致病因素。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Hp与胃黏膜相关性恶性淋巴瘤(MALT)密切相关。WHO已经把Hp列为第一类致癌物质。但是近年来,Hp感染与许许多多胃外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MALT淋巴瘤等胃部疾病的发生有关。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Hp感染还参与了许多胃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对92例脑梗塞患者及87例对照者进行血清CagAHp-IgG检测,研究Hp感染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脑梗塞的病因和新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塞患者92例,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其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60~88岁,平均(68.35±6.83)岁。对照组:选择同期入院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87例,男47例,女40例,年龄61~80岁,平均(65.48±8.80)岁。排除标准:既往有明确的胃、十二指肠病史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冠心病患者,严重贫血者以及合并各种严重感染者。
1.2方法
(1)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登记,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吸烟、饮酒以及肥胖情况。(2)用血清学试验检测Hp。用金标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agA-IgG,受检者均清晨空腹抽血,分离血清。血清CagA-Hp-IgG参照产细胞毒素幽门螺杆菌IgG抗体酶联免疫检测(ELISA)试剂盒(上海晶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说明进行测定,阳性者表明有Hp的感染。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
幽门螺杆菌菌苗免疫管理论文
摘要幽门螺杆菌(Hp)作为胃炎、胃十二指溃疡、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已被广泛确认。作为非侵入性细菌,它引起炎症及免疫应答以及进一步的病理损害是重要的致病机理,而Hp菌苗也存在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两方面的作用。本文就Hp菌苗与宿主免疫等相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目的在于为完善Hp菌苗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幽门螺杆菌(Hp)作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致病因素已为大量研究证实,其致病机理包括Hp的尿素酶、蛋白酶、脂酶、磷脂酶A、趋化因子及细胞空泡毒素(VacA)等直接致病,也包括Hp引起宿主的炎症及免疫应答致病[1]。本文主要就Hp菌苗与宿主的免疫应答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hp与菌苗研究
Hp感染是世界范围的,而且是终身感染。新近研究显示,口服菌苗可诱导针对Hp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并且菌苗可治愈已存在的HP感染性病变,从而表明用菌苗治疗Hp感染是可行的[2]。用霍乱毒素(CT)B亚单位或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LT)作粘膜佐剂的Hp抗原诱导免疫已获成功,即Hp对宿主自然免疫应答的抵抗能被瓦解。成功用作Hp菌苗的抗原有Hp细胞裂解产物、尿素酶、VacA、热休克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等。免疫学研究及动物模型也证实口服免疫不仅可以预防而且能治愈Hp感染,并且鼻内及结肠免疫均可引起胃粘膜的免疫保护[3]。新近Ghiara等用重组VacA或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作抗原,减毒的大肠杆菌LT突变体作为佐剂,成功地根除了小鼠模型中的慢性Hp感染,并证明该治疗性菌苗对Hp再感染有同样有效的免疫防御作用[4]。总之Hp作为非侵入性细菌,定居于胃粘膜表面,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面对机体强大的免疫应答,Hp仍能继续生存并致病,其机理尚不清楚。免疫效应分子必须进入胃粘膜表面,才能中和和杀伤Hp。目前认为该作用与胃分泌液中出现抗Hp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相关。这种抗体也在感染的动物及人体中出现,所以细胞免疫效应在防御或治疗Hp感染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另外,了解Hp逃逸免疫效应分子的机理以及Hp菌苗诱导宿主的免疫保护及免疫损伤的机理,将为更有效的菌苗筛选提供可能。最近报道对Hp感染的易感性与小鼠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位点直接相关,这是否适用于菌苗设计也需进一步研究证实[5]。
hp与宿主免疫
Hp诱导宿主免疫应答的途径,目前认为包括Hp可溶性产物的被动吸收,上皮细胞直接内吞细菌抗原,抗原通过被破坏的胃上皮进入组织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6]。粘膜对不同Hp免疫应答的差异是决定病变后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B细胞及相应的IgG、IgM的体液免疫应答,以及在Hp感染相关慢性活动性胃炎病变局部出现T淋巴细胞浸润的细胞免疫应答[1]。
胃复春片对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分析论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近年来,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遇到了很大困难,Hp耐药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选择更有效的西药和研究中药对Hp的治疗,是摆在消化科医生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实验选用中药胃复春片对Hp的体外试验,旨在探讨中药胃复春片对幽门螺杆菌可能的抑制作用和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菌种:Hp标准菌株NCTC11637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医学细菌研究室提供。近期从临床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了60株Hp,经系统细菌学鉴定证实为Hp后保存于-70℃。(2)药物:受试药物胃复春片由杭州市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片重0.359g;批号060618;国药准字Z20040003。对照药丽珠得乐(枸橼酸铋钾颗粒),由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10900086。将胃复春片碾成粉末,加灭菌蒸馏水4℃浸泡24h,滤除残渣,100℃水温15min灭菌。枸橼酸铋钾颗粒先用灭菌蒸馏水溶解,然后0.22μm滤膜过滤除菌。上述试验药和对照药再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1.2实验方法
消化性溃疡护理对策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复发性溃疡患者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39.2岁;幽门螺杆菌阳性者45例,占75%;服用非甾体抗炎药32例,占53.33%。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并针对复发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3护理措施
消化性溃疡护理对策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复发性溃疡患者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39.2岁;幽门螺杆菌阳性者45例,占75%;服用非甾体抗炎药32例,占53.33%。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并针对复发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3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