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19:36: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有机农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发展路径探讨

1当前我国有机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生产者业务素质低,专职生产管理人才欠缺

目前我国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种植的人员多数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或妇女,且均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这部分劳动群体从事传统农业根深蒂固,种植观念相对守旧,思维不够开阔,不能适应新的生产技术需求,对于新的农业生产模式理解能力较差,相对于有机农业这种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而言,他们在知识储备、技术支撑等方面表现较差,特别在更新农业生产理念的转变方面表现得较为滞后,从而给有机农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比较缺乏,国内各大农业高等院校尚未把有机农业单独设为一门学科,只有个别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为有机农业,使得有机农业方面的人才培养受到了局限。目前,国内仅个别县(市)农业局设置了“有机农业管理办公室”,大部分县(市)没有专门的有机生产技术科研机构,有机农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多数为高校专家兼职做顾问,有机农业技术推广力量明显薄弱,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有机农业生产需要很强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人才的欠缺导致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不能有效推广与普及,特别是在如今“互联网+”的信息时代,需要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才能把农业信息技术带到基层的田间地头,推动有机农业技术的生产应用。

1.2生产规模较小,缺乏优质品牌

当前国内的耕地使用制度主要还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土地非规模化分散经营状况尚未改变,每个农户手中的耕地面积小而不连片,农民的生产管理易受到周边环境和生产的影响,靠普通农户个体推广有机农业几乎不可能。另外,目前我国人均耕地较少,同时有机农业多数在山区开发,许多地方的土地难以集中成大面积,不便进行规模化生产,这就给有机农业的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增加了有机农业生产的成本,从而导致有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缩小了市场消费群体,也遏制了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中央虽然提出加快土地流转,但当前土地经营权流转尚未形成规模,单靠农户流转土地发展有机农业,依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有机农业对大部分人来讲是一个新鲜模式,多数消费者对有机农业缺乏本质的了解。调研中发现,农民以及部分农业合作社虽然可以种植出优质的产品,但缺乏品牌意识,市场运作能力较差,从而导致产品优质但并不优价。近年来,随着科技网络信息的宣传,农民的市场观念有所提升,但整体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对品牌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追求小农经济,对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执行不够严格,产品质量水分较大,以次充好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部分农业生产者只看重眼前利益,觉得品牌建设是多此一举,不愿意承担产品质量检测认证的高额费用。

1.3消费者有机意识不强,市场培育难度大

查看全文

有机农业园区建设经验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西刘堡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2700多人,位于运西片南端,涉及有机农业园区一期工程5000多公尺,5846亩耕地。去年以来,我们围绕配合江苏省有机农业园区项目建设,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次难得机遇来抓。在广大干群中深入开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讨论,要求大家以十足的工作干劲、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园区建设,扎实搞好各项工作。

一、竭力改善农田环境,夯实有机农业园区建设基础

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确保有机农业园区开好头、起好步,去冬今春,我们对全村七横两纵灌河、排河、生产河均进行了疏竣,同时依照有关规定收回了机场路等有关村级道路两边的树木产权,并按照上级要求实施了砍伐,拓宽了绿化带路基,备足了积土。我们先后共投入5000多劳力,清淤10多万方,砍伐树木2万余株,新植2万多株。过去河床淤积、排水不畅、垃圾乱倒乱扔等现象,已基本得到清理和控制。我们在整治过程中,还狠抓了道路、河床、树木管护责任的落实,出台了保洁公约,落实了长效管理责任制,为促进有机农业园区建设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凝心聚力,拼搏进取,扎实推进有机农业园区建设

为使园区达到上级项目建设标准,达到有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要求,还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奋力拼搏。今后一度时期,我们就我村有机农业园区建设主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查看全文

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摘要:设施农业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环境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化的工程技术手段,人工建造设备,建立起的保护设施,它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通过人工调控作物的生长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进而有效的推动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华州区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地的设施蔬菜种植不断扩大,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园区,利用农业园区的带动作用,更好的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结构。

关键词:设施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发展对策

1华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华州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明朝《华州初志》记载:“华则涉渭,无地不宜蔬;凡蔬之类,无一不备”。近年来,华州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按照“南果、北粮、中蔬菜、山塬区干杂果、金堆高山有机蔬菜”的发展布局,坚持“稳粮、扩菜、优果、兴牧”的发展思路,突出“生态、绿色、安全、无公害”理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菜畜果”三大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蔬菜为主导,畜牧养殖为重点,时令水果和干杂果为补充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2020年全区农业产值23.507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731元,农业呈现出“数量提高、质量提档、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先后荣获“全国农业(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等多项荣誉。十三五期间,华州区坚持农业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结构调整与绿色生产相结合,围绕积极发展名优特果菜,突出发展设施农业,巩固发展大路菜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附加值的设施果蔬产业,着力打造陕西农副产品生产与深加工基地和西安大都市的“大厨房”“菜篮子”,用设施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着新的活力,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20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607hm2,总产60万t(其中设施蔬菜7767hm2,总产29.3万t);水果总面积3800hm2,总产7.7万t;各类畜禽存栏141.26万头(只),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151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了5个万亩蔬菜基地,10个33.3hm2大拱棚示范园,5个高效设施日光温室示范园,规模化蔬菜园区的种植标准化生产率达85%以上。目前发展现代农业园区39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发展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注册登记各类合作社504家,认定各类家庭农场158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0人。这些都成为促进华州特色农产品不断做大做强的有力引擎,有效激发群众种植和培育精品、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热情和积极性。持续强化品牌培育,严格规范生产管理程序,提高华州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全区注册农产品商标65个,华县大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渭南华州山药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绿色食品8个,注册了“与华相宜”等区域优质农产品品牌。正在申请注册“华州大白菜”“渭南华州黄金蜜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猕猴桃、樱桃、西梅、杏李有机食品认证4个。下一步,华州区将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园区化布局”思路,通过项目建设、产权制度改革、技术服务等形式促进农业发展,推广应用农旅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种养结合等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全面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做大、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努力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切实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2华州区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发展面临的几点问题

2.1设施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查看全文

市政办有机农业发展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切实推进我市有机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2012―2015年我市有机农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意义

有机农业是按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兽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特别是对有机农产品生产特别关注,期待更多的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满足物质的需求。目前,我市有机农业刚刚起步,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单位和合作组织40多家,生产基地面积2万余亩,普遍处于自发的生产阶段,存在着生产标准不统一、生产技术不规范、认证机构不一致、基地管理不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准入不严格、产品质量难保障等问题。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从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建设幸福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有机农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科学规划,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有机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推进有机农业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管理、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查看全文

有机农业发展和食品价格对比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善,世界各国消费者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消费者偏好从常规食品向有机食品转变。因此,有机食品价格变化和价格弹性成为一些国际组织和政府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国内外消费者有机食品价格和价格弹性进行了比较,针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农业”在消除农业贫困、增加食品供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也带来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强度投入的化学品成为农业污染最重要的来源,进而造成了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立体污染,致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这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探索新的出路。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成立,对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有机农业进入增长期,其标志是成立有机产品贸易机构,颁布有机农业法律,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根据有机农业研究院、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2012年度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球有机农业生产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业面积达到3704万公顷(包括过渡期面积),有机农业面积占农业面积的0.85%。具体来看,有机农业发展呈如下特点:

1.洲际有机农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有机农业面积呈稳定增长。与1999年相比,2010年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2.4倍,但洲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大洋洲有机农业面积比例最大,占全球有机农业面积的33%、其次为欧洲占比27%、拉丁美洲占比23%、北美和亚洲占比均为7%、非洲占比3%。欧洲为有机农业面积增长最大的地区,与2008年相比,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170万公顷。从有机农业面积占区域农业面积分析,大洋洲和欧洲占比较高,分别为2.85%和1.36%,非洲最小,占比为0.1%。

2.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规模。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生产者达到1574971户,比2009年有所下降。从洲际来看,在2005-2010年间,有机农业生产者增长平均为1.27倍数。其中,非洲为增长最快的地区,达到3.04倍,其次是亚洲为1.35倍、欧洲为0.48倍、拉丁美洲为0.46倍、北美洲为0.39倍、大洋洲为0.12倍。非洲和亚洲增长比较快的原因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小农户数量居多,而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有机农业属于大农场经营,农户数少,但面积增幅较大。从市场规模看,2010年,全球有机农产品贸易达到445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89.2%。北美、欧洲和亚洲交易额分别达到220.59和195.83亿欧元,占总交易额的93.5%。

3.有机农产品种类和有机农业生产大国。2010年,全球有机庄稼种植面积为609万公顷,排名前5位的农作物面积包括:谷物类251万公顷、草料203万公顷、含油类种子46.8万公顷、蛋白类作物30万公顷、蔬菜27万公顷;永久类作物面积265万公顷,主要包括咖啡64万公顷、橄榄油50万公顷、可可29万公顷、坚果类26万公顷、葡萄22万公顷。排名前10有机农作物生产大国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巴西、西班牙、中国、意大利、德国、乌拉圭和法国。

查看全文

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原则

摘要:农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机农业种植成为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无论是传统农业种植还是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分析有机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对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提升有机农业的生产效率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业种植;有机种植;病虫害防治;原则

有机农业种植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为农业生产注入活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有机农业生产也无法完全避开病虫害的侵害,需要结合有机农业生产的实践防治病虫害,以推动有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有机农业与病虫害防治

1.1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是在遵循农作物生物规律的基础上实施的农业生产种植技术,目的是依托现代化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我国的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要促进作用[1]。有机农业种植按照类型可分为景观布局式、群落立体式、生态系统式、种群食物链式等,且上一级有机农业可与不同层次的有机农业生产进行叠加,进而形成复合式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有机农业生产以产量和质量为切入点,在土地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即使有个别作物产量下降的情况,但有机农业生产节约了生产成本,所以在其他层面上也能有效弥补经济损失。有机农业生产是以提升综合效益为目标实施的生产,如水稻与鱼类共生,其产生的价值比单独水稻生产和单独鱼类养殖要高许多。

查看全文

农田生物多样性在有机农业的应用

摘要:食品安全、健康已成为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考虑因素,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是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农田生物多样性是有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田病虫害的生态防控、保持农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实施生物多样性是否能够平衡生态与生产关系,以及大面积实施的防控效果,需要进一步的实践验证。河南鑫贞德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大面积有机农业生产,农田生物多样性效果良好,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生物多样性;有机农业;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有机农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美好生活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发展绿色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今后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向。有机农业生产对生产环境有严格要求,农田生物多样性对有机农业生产环境影响巨大。

1农田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淮海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种植结构逐渐趋向单一化,农田里的作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极度匮乏。红薯、高粱、大豆、谷子、棉花等作物,由于机械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种植面积极大萎缩。黄淮海地区作为全国主要商品粮供应基地,小麦—玉米模式占生产比例的92%~95%,农业生产植保措施以化学农药为主。化学农药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不仅给人类自身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使得很多害虫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引发害虫的再增猖獗,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虫害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不断频繁出现;同时,农药残留引起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破坏农田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7]。农药滥用也造成授粉昆虫及腐生性节肢动物大量消失,阻碍农田生态系统演进。农田生物多样性是以自然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动力而形成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生物多样性系统。主要指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杂草、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受到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1]。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对于养分积累与循环、土壤结构和肥力、空气过滤、传粉、增加天敌数量、保持生态平衡等均有重要作用,它既是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者,也是生态系统提供的最终服务之一[2]。周海波等研究了农田生物多样性对昆虫的生态调控作用[3],尤民生等研究了农田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4],周艳飞等研究了农田生物多样性快速评价方法及应用[2],郑晓明等研究了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概述[5],席运官研究了有机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6]。

2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谈论有机农业发展构思

一、有机农业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就调查情况看,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保持高增长,产品开发加快;二是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三是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区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四是发展较快的地区继续增长,相对滞后的地区发展加快;五是工商资本进入有机农业,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六是总体态势由生产和出口推动型向消费和内销拉动型转变,且规模发展与分散经营并行。总体来说,我国的有机农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的市场份额不足0.1%,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有机农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尤其是在全世界面临食品安全和环境危机的今天,发展有机农业既顺应潮流又符合我国国情。

二、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一)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有机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中国的有机稻米、蔬菜、茶叶、杂粮等农副产品和山茶油、核桃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中国有机食品出口额3.50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从国外发达国家的需求趋势看,有机食品在今后十年有望达到10%~15%的份额,因此从总量上将有较大的提高。但是,有机食品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以有机茶为例,根据有机茶项目小组2008年和2009年对消费者调查的结果显示(食品质量报,2009),只有30%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有机茶,只有5%的消费者喝过有机茶。尽管我国有机茶产量每年有所增加,但总量低于茶叶总产量的2%,由于市场的发展程度与消费习惯等原因,我国有机茶销售主要以国际市场为主。目前国内有机茶基本上是内销和外贸各占50%,有机茶在国内的销售与消费比重非常小。因此,中国有机农产品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增长将高于世界有机农产品消费增长的平均水平,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据估测,2015年将达到248亿~594亿元的市场规模。

(二)技术有保障

查看全文

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1有机农业种植中产生病虫害的原因

1.1农业生态平衡不受重视

在有机农业种植中,不重视农业生态平衡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很多农民仍旧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在农田上长期种植单一的农作物,没有进行合理轮种。品种单一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打破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在这种被破坏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病害初始菌源量会大大增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频繁,增加了病虫害防治难度[2]。

1.2田间管理不到位

有效的田间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就目前有机农业种植情况来看,田间管理工作不到位是病虫害问题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农户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没有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农户选择的品种多是产量高的品种,并不是抗病、抗虫的品种。同时,农户在选种后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第二,农户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没有合理选择播种期。播种时间会直接影响田间病原物的种类和数量。例如,秋季早播的小麦,由于其早期生长阶段处于高温环境中,因此,易发生叶锈病。第三,农作物种植后,没有制定合理的浇水、除草计划。很多农户认为矮小的杂草不会影响农作物生长,一般等到杂草丛生后才开始清理,这无疑为病虫害提供了有利的栖息场所,加速了病虫害的繁殖和扩散[3]。

1.3防治措施不合理

查看全文

有机农业创新发展优势

目前,我国从食品安全角度分层划分的安全级别是一个金字塔形结构,处在顶端的是最安全的有机食品,其次是绿色食品,然后是无公害食品。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业、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即是有机食品或有机食品原料。

1有机农业的发展及现状

有机农业的发展是随着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学物质而不断造成健康隐患提出来的。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有机食品的销售量还不到食品销售量的1%,但其发展速度相当快,而且销售潜力相当可观。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多数人还在解决温饱问题,有机农业的发展相对较慢;而在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较早、投入力度大,因此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如法国大约有5%的农场专门从事有机食品原料的生产,有机食品市场占整个食品市场的5%,婴幼儿食品基本上都是有机食品。欧洲其他国家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场在2%~3%之间,90年代初已注册登记专门从事有机食品加工的工厂有1716家。美国几乎在所有的连锁店都销售有机食品,有1/3的美国人会购买有机食品,1980年有机食品销售额为7800万美元,2000年为60亿美元,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目前,日本有8000多个有机农场,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3500亿日元左右,年增长率为30%左右。当然,“3•11”地震后,核电站泄漏事件,给了日本有机农业以沉重的打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有机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始于八十年代。

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会员。1994年10月,国家环保局正式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我国的有机食品开发走向正规化。其中,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发的有机茶第一次出口到荷兰;1994年,辽宁省开发的有机大豆出口到日本。以后陆续在我国各地发展了众多的有机食品基地,在东北三省及云南、江西等一些偏远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近几年来,已有许多外贸公司联合生产基地进行了多种产品的开发,如有机豆类、花生、茶叶、葵花子、蜂蜜等。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较小,且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

2发展有机农业对社会的贡献

2.1关于环保食品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