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15:41: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幼儿数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幼儿数学

数学游戏如何融入幼儿数学教育

小班数学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从数学的学习开始,而是借助数理逻辑的数学关系,培养幼儿的数理逻辑能力,包括分类、排序、数字的比较、大小的比较、计算等。为了有效提升小班幼儿的数学水平,我们注重将数学游戏融入小班幼儿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在参与游戏中学好数学。

一、合理设计数学游戏内容

数学游戏的分类。数学游戏可分为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运动三个部分。其中,区域活动分为基于角色的区域游戏和自治区域游戏。按照这样清晰的分类,教师可以对不同游戏场所和环境的数学游戏设计进行调整,避免游戏场所分布不均和游戏材料使用上的错误,使游戏更适合数学教学。材料制备的低结构。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多采用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具有趣味性、机动性和通用性等特点,它是一种具有很强弹性功能的操作材料。例如,区域活动中“比较”的重点是物体的重量。如果将无纺布水果放在角色活动中,由于无纺布物体的重量与实际物体不同,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认知错误。因此,不仅要丰富材料种类,还要注意投入的适宜性。调整游戏的难易性。掌握数学知识需要反复练习和实验,让幼儿熟悉和理解,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容易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可以调整数学知识认知和操作形式的难度,将游戏材料分为“简单、普通、困难”三个难度等级,让幼儿自由选择,尝试挑战。这样既能照顾到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又能让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得以提升。

二、在数学游戏中创设生活场景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师应加强数学教学与儿童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和认知规律,有效地将数学游戏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设计一个“学生值班”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将过去的生活经历融入问题情境中,回忆“课堂上是如何分发餐具的”“每个人都有几个勺碗”……这些不仅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而且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理发店是幼儿熟悉的地方,教师特地模拟了理发店的场景,并在理发店里摆放了各种美发用具、头饰、纸条等“玩具”。幼儿在游戏时,往往会把工具乱七八糟地放在了地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求幼儿帮这些“玩具”找到自己的小家。接着,引导他们逐渐养成了将物品一个一个摆放在正确位置上的习惯。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动力。在数学游戏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教师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比如,在小班“趣味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按键宝宝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众多的纽扣中找出同一种纽扣,并进行分类,如大小、形状、颜色等。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数学随处可见,但身边的数学却常常被幼儿们忽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和趣味。例如,超市是生活中常见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数学元素的地方。幼儿去超市时,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有意识地观察超市商品的价格,让他们自己认识、阅读、比较、计算,尽量自己购物,增强幼儿生活中的数学活动体验。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幼儿数学教育时,应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有机结合。这种知识与游戏的结合,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进而在参与游戏中学好数学。为了让幼儿快乐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让他们快速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规律,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

作者:王婷婷

查看全文

幼儿园数学教育初探

幼儿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对其身心成长至关重要,而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要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表述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结合数学系统知识的逻辑性,从整合的视角看幼儿数学教育,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教育资源,不仅能为幼儿提供直观的教学,也能让幼儿从小了解家乡,了解本族文化,并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整合课程是基于完整的教育观提出来的。幼儿周围的一切以一个完整的样子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看到的是完整的人、完整的树、完整的一切。探讨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领域内内容的整合,注重知识的前后连接性和顺序性;横向即领域之间的整合,五大领域内容的整合,以及领域内容与生活、游戏等的整合。[1]横向整合是本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数学活动的开展需根据其知识系统的结构,因为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特征很明显,且内部知识结构不同于其他学科,同时,又因幼儿教育具有特殊性,如何整合课程开展数学教育成为一大难点,却又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切入点。[2]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学前教育研究者必须研读的重要资料,它于2012年由教育部颁布。文件中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指南》指明了学龄前数学教育的方向,但具体的内容需要实践者来组织和完成,如何透过《指南》中的要求,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实质,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指南》中的数学认知领域的内容侧重于我们常说的数与形,这两个领域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形状和空间知识是儿童认识和了解周围世界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3]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更多考虑的是幼儿的智力开发和数学概念的形成,注重潜能的培养,为今后更加复杂的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数学内容并非固定不变的,各地区的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和组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本研究主要从数与形这两方面进行探究,探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贵州苗族地区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发展途径,试图从幼儿数学与生活、游戏及其他领域的整合方面进行研究。

二、幼儿生活中的数学

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包括教师已开展的相关活动的延伸、幼儿自发的数学活动以及幼儿与家人、同伴等互动的数学活动。在拉尔夫•泰勒看来,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照以下基本原则:“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提供给学生的经验,要使他有机会实践该目标蕴含的行为……”[4]幼儿教师在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时,可以充分考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将活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使幼儿能形象直观地实践相关内容。“做中学”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亲自实践,幼儿参与到事物发展的状态中,了解周围事物的发展情况,真正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主人。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在生活中能积累较多的数学经验,如果我们能将数学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则更加有利于幼儿数学概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2]同时,幼儿在生活中越多频次接触数学活动,数学的发展会越好,在一个准确数量化的生活环境中,幼儿能更早地接触到数数、计算等,并能使用这些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5]从小培养幼儿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改善现实,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游戏中的数学

查看全文

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分析

一、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以游戏为基本途径,它具有两层含义:第一种含义是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任务”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第二种含义是幼儿在各类游戏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

二、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原则

1.主动性。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以教师、教材和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与方式,而忽视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采用重复灌输的教学方法偏重于教师传授知识,幼儿只是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实践证明,这种陈旧的、不正确的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幼儿学习的兴趣。2.综合性。如:在进行角色游戏“开商店”时,老师发现商店无“顾客”,“营业员”无所事事,便以顾客的身份进入游戏与“营业员”交流:“店里的货物怎么样摆才能更整齐呢?”于是“营业员”便开始分类摆放货物。接着“顾客”又说:“我想买5块肥皂、7把牙刷、3条毛巾、10支铅笔,你们店里的货够吗?”“营业员”将数字记在纸上后开始清点货物。

三、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

1.根据不同的数学教育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各类游戏隐含不同的数学教育内容,教师应该捕捉、分析各类游戏隐含的数学要素,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能感知容量守恒。2.依据不同的数学教育内容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开始于对材料的兴趣,教师如提供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幼儿操作的兴趣,进而将兴趣转移到操作的内容上。当幼儿在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内在的魅力,就会使这种对数学操作活动的外在兴趣转变成对数学本身的内在兴趣。在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间隔排列”这个数学概念,“间隔排列”有很强的操作性。于是,在区域活动中,开始,使用各种颜色的圆片,做毛毛虫的身体,让幼儿学习根据颜色的不同,进行间隔排列,然后是一二、一二地排列;再是二二排列,逐渐加深难度。3.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制订不同的游戏规则。游戏是幼儿最喜爱、主动的、自愿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会主动、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所以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在游戏的规则中,从而达到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如:为幼儿提供“数物拼板”玩具,那是一种镶嵌式的拼板,上半部分是数字,下半部分是与数字相应的实物。要求幼儿把相应的数字拼块与物体图拼块镶嵌在一起,允许幼儿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拼。拼好后让幼儿看看拼板下的实物数目,读出上方的相应数字,或按上方的数字说出下方的物体数量,使幼儿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查看全文

幼儿数学教育研究

1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可以说幼儿就是在玩乐的过程中一步步长大的,游戏通常都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师可以结合幼儿爱玩游戏的特点将所要教习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或者是直接将一些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成游戏,这样就非常容易受到幼儿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在数学的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地使用数学游戏,或者是将游戏始终贯穿在幼儿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有效地避免数学学习本身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大大地增强了幼儿学习数学时的趣味和愉悦性,使得幼儿们的学习热情也将变得极其高涨。例如: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日常生活的游戏场景,即让孩子们为自己的妈妈买礼物的活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肯定都会随着自己的父母长辈去逛超市,他们肯定也会选购一些生活用品或者是一些自己喜欢的食物等。而这个游戏就可以让孩子们用10块钱为自己的妈妈买礼物,询问孩子们“10块钱能买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孩子们自己最喜爱的妈妈,自然会全力地动脑筋去想,通常孩子都能给出比较好的回答和答案。因为在孩子们的认知里,并不认为这是数学活动,而认为这是一场好玩的游戏,在他们思考为家人买点什么东西时,也会思考他们喜欢什么,这也间接的锻炼了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实践操作,在操作当中学习数学

思维和行动两者是有效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思维和行动没有产生实际的联系,那么思维就仅仅是思维。所以幼师在对幼儿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重视行动对于幼儿数学思维的锻炼作用。幼师可以根据自身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操作情境,积极地引导幼儿自身去对数学感念进行探索、发现、感知以及理解和运用等,要促使幼儿积极自主地对于数学问题去动手、动脑以及动口等行为,增强其数学的感性经验,做到思维和行动两者相结合。例如:在教习幼儿学习数的分成时,可以给幼儿们大量堆积木玩耍,在孩子们玩耍的同时,幼师也应当在一旁耐心的引导。幼儿借助这些实际的操作,充分地让他们理解了加减的真正含义,也锻炼了幼儿们的动手能力。

3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数学

针对幼儿学习的数学内容通常都是为了服务于生活,生活当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也来源于生活。因此,幼儿们也可以在生活的情境当中学习到数学的知识,幼师就可以为幼儿们创设出一些生活化的普通情境,可以将一些数学知识和内容设计成真实的、生动的、贴近生活的真实生活体验。这样幼儿们就会自然地融入其中,促使一些比较抽象化的数学变得生活化和通俗化,让幼儿产生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同时也能促使幼儿们逐渐学会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幼儿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习幼儿学习对应的知识时,幼师可以设置那种幼儿们百玩不厌的过家家游戏情境,可以直接提出孩子们在家招待客人的场景,在招待客人时,通常都需要使用对应的方法来摆放物体,比如在给客人们喝茶时,幼儿们都会认真地去数一数客人们以确定拿来几个杯子等,这样就实现了孩子们学习对应知识的过程。这个生活场景孩子们在自己的家中肯定是经常经历的,孩子们通常都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查看全文

幼儿数学教学的游戏化策略探讨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为科学,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夯实学习基础,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数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教育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爱玩爱闹的特点,将数学教育与游戏进行紧密的结合,通过玩游戏的方式使幼儿快速的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促进幼儿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策略

前言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非常不感兴趣,在课堂的学习中经常溜号、开小差,严重的影响到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幼儿的长远数学学习。针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实现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游戏化策略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非常吻合,幼儿喜欢游戏,并乐于参与到游戏中,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游戏,将相应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能提高对幼儿的教育效果。

1.设计游戏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游戏化策略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游戏进行科学的设计,而这也是确保游戏化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将相应的知识有效的融入到游戏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此游戏中,可以与数数教学进行结合。由于幼儿在幼儿园阶段至少需要会数100以内的数字,教师可要求一个个子较高的学生当鸡妈妈,另外10个学生当鸡宝宝,教师当老鹰,其他学生在旁边数数,在教师捉到一个鸡宝宝之后,应询问学生还有多少个鸡宝宝,通过采取此种游戏策略,能使幼儿快速的融入到游戏中,并且能全面的提高对幼儿的数学教育质量,幼儿为了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也会非常努力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最佳的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幼儿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实现幼儿长远发展[1]。

查看全文

幼儿学习数学分析论文

一、在情境游戏中学习数学

创设良好的情境能让孩子全神贯注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却“忘了”自己在学习,更不会觉得数学枯燥、对数学产生厌恶、惧怕感。比如,为了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有关人民币的计算,我精心设计了孩子购物的游戏活动。我先用课桌拼成货架,然后摆上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更多时候只摆包装盒子),并在商品上标上价格,还有一些小额的人民币。这些基本的东西准备好以后让部分同学扮演营业员,更多的同学

扮演顾客,让他们模仿超市购物,在此过程中他们很自然地对人民币进行了简单的加减计算;同时,教师只扮演一名普通的顾客,参与购物(其实主要观察幼儿的购物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孩子们不但很好地学习了数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按需购物,注意节俭等精神品质。

二、在操作游戏中学习数学

幼儿园的教室里一般都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和其它学习用品,这也为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手指尖上。”可见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才能借助于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数学感性经验,整理数学表象,主动领会和构建起抽象的初步数概念。在操作性游戏中,我首先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如在认数的教学活动中,我为每个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冰棒棍、瓶盖,然后让幼儿在足够的场地里充分思考、探索、操作,在点数的同时学习记录,从而感知5以内的数量,同时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这样,通过对具体的实物操作来发展幼儿初步的数概念,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这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为了让幼儿对立体图形产生空间感,初步体会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我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搭建城堡,让他们在看、摸、拼的过程中对各种立体图形产生深刻的表象,达到寓教于无言之中。

查看全文

幼儿游戏中数学教学现状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阶段的开始,也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与重视。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幼儿的数学教育应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学习基础,将数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本文以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为主要研究点,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等对幼儿游戏中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数学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实际教学组织和实施中游戏与数学脱节,没有将数学融入游戏中。据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幼儿数学教学游戏的实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

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中学的学习阶段,数学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学生对于数学的感觉都是很枯燥、抽象、难懂、兴趣不高。而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的优势是幼儿教师可以将枯燥、难懂的一些数学问题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知数学,成为目前解决幼儿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为主要研究点,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等对幼儿游戏中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解。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数学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幼儿数学教学游戏的实施。

一、幼儿教师

1.教师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还要了解幼儿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进行数学教学任务。在问卷调查中,幼儿教师的学历基本在大专水平,经验丰富,但是缺少对数学教学的游戏环境创设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游戏与数学教学的衔接、不能脱节。

查看全文

幼儿数学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幼儿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一、营造情境,让幼儿感受数学

幼儿教师要能够适时地创造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脑子里建立起事物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初步具备数感。比如,在吃饼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启发幼儿用牙齿将饼干变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或者是其他更为复杂的图案,这样幼儿的注意力不仅仅只停留在“吃”上,而是将“吃饼干”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这件看似普通的事不仅丰富了他们对于对图形的认识,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脑筋的习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了饼干的浪费现象,也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好方法。或者,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认识“数字”的活动,让幼儿寻找和收集教室里的“数字”。幼儿边思考边寻找,不一会儿就发现了钟面、空调遥控器、电脑键盘上都有数字,而书的页码、自己的鞋码、食品包装袋上的成分含量和生产日期等也都是用数字来表示的,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它们归类:不同地方的“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也各不相同,有的表示大小、有的表示多少、有的是表示号码、有的表示时间……也正是由于它们的不同意义,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明确感受到“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动机,为数学的入门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幼儿收集“数字”的范围继续扩大,让他们找一找“家里的数字”“幼儿园里的数字”“马路上的数字”等,从而增长幼儿的见识,掌握更多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二、实践应用,让幼儿体验数学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手指尖上。”实际的动手操作会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长时间不可磨灭的记忆,而且加上幼儿本身就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所以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一做、拼一拼,不仅有助于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还大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让他们从家里带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到课堂上来。上课的时候教师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各小组把各自收集到的物品放到一起,并按形状分开,随即让他们分别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发言结束后,教师指导幼儿动手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从而记住每种形状的物体的特征,学习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再亲手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通过这样的触摸、拼折、摆弄等实际操作,幼儿逐步建立起清晰的数学图形表象,并使得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数学情感等都得到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运用已有的知识而主动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社会区域活动中通过“超市购物”这一模拟体验活动,让幼儿熟悉数数和认数。教师在事先布置好的超市环境中,提供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水果、蔬菜、文具等,且每样物品上都标有价目,并给了幼儿一些玩具钞,让他们根据教师的指令选购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要认识足够多的果蔬种类并且能够准确购买教师所指定的个数,在付钱时还要能根据价格给出正确的“钞票数额”,这对他们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都是一项不错的锻炼。并且将这锻炼嵌入在了购物活动之中,幼儿能够自行购物、算好付款和找零,产生了成就感也建立了自信心,确保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让幼儿动手操作,调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应用,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强化教学效果。

三、游戏激趣,让幼儿爱上数学

查看全文

小班幼儿蒙氏数学教学论文

1小班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

1.1一般采取“灌输式教学”

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观看。教师只注意到幼儿思维的集体形象性,而忽视了幼儿理解抽象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呈直觉行动式的特点,将数概学念以教师重复讲解演示,幼儿反复模仿练习等方式进行传授,传授的知识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幼儿对知识只是“被动接受”。

1.2传统数学教学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以同一标准塑造

有的教师认为,数学知识太抽象,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寻求知识的内在规律很难,于是就越俎代庖,忽略了幼儿主体的作用。其实正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更应该让幼儿借助对物体的操作,大量积累感性经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2蒙氏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幼儿数学活动教学研究论文

目前,不少幼儿园都采用数学活动教学法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活动。采用这一教育方式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教学指导用语

教学指导用语一般指教师在作业开头的几句开场白,指导语应达到下列要求:

语意简洁明确即用简洁的话表达清楚四层意思:“要做什么”(操作目标);“要怎么去做”(活动规则);“要注意什么”(强调重点);“完成作业的标志”(自我检测的依据)。

如何做到语意简洁?第一,凡是由教师定义的概念、规则,不要用发散性的提问语。第二,凡是与教学重点无关的问题不要提问,做到“开门见山”,切中要点。

幼儿学习数学依靠的是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因此教师的导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时间的掌握上,一般以5~7分钟为宜。语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交代给幼儿的规则、要求,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哪些放在操作过程中说,要仔细推敲。比如:新活动先说、详说,其他活动后说、略说;新活动中主要规则先说,例外情况的处理等到出现时再说;操作是按什么顺序做,就按怎样的顺序说;各组不同的作业要求(如作业量)分别说,需要共同遵守的秩序统一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