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12:25: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用人单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用人单位职工名册通知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制定了用人单位职工名册(规范格式),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职工名册,实行就业登记,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赋予用人单位的一项法定义务,用人单位应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职工名册,是规范劳动用工秩序的需要,也是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政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因此,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辖区内企业建立起规范的职工名册和就业登记制度,并作为劳动用工管理建设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切实推动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二、制定全省统一的用人单位职工名册(规范格式),明确职工名册内的填报内容和要求,用人单位可根据需要增加职工名册的填报项目,但不得减少职工名册(规范格式)上必须填报的项目及内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用工的依法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要求,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就业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个人信息、就业类型、就业时间、就业单位以及订立、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等。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于录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登记手续;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于15日内办理登记手续。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名册应与就业登记结合起来,劳动保障部门在用人单位办理就业登记手续时,应当核对是否与职工名册一致,做到及时调整,动态管理,用人单位应根据职工名册及就业失业登记要求,完善内部用工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用工台帐。
三、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这项工作的指导,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对用人单位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依法查阅用人单位职工名册,对不履行建册义务,或者名册内容不真实、不完整的用人单位,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特别是要根据职工名册提供的信息,动态掌握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切实维护职工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填表说明: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法律规制探讨
摘要: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目前的法律定位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但实践中却成为用人单位管理劳动者的规则。本文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合理及合法性、民主程序的保障性、公开程序的适当性、法律效力的科学性几个方面对用人单位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的法律规定,对我国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立法建议。
关键词:单位规章制度;法律规制;民主程序;公开公示;法律效力
何谓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我国立法对其概念没有明确规定。通常认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即劳动规章制度,又称内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其自身特点制定的,明确劳动条件、调整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关系当事人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称。其所调整的范围包括整个劳动过程和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诸多方面,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称《劳动法》)作出了类似规定。但在实践中,规章制度却成为用人单位的单方“权力”,成了约束劳动者的规则。因此,从法律层面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进行规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内容不合法、不合理,显失公平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体现的是用人单位的意志,属于内部自治的范畴,但是其法律效力必须依靠国家的法律。所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仅需要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同时还应当符合社会道德,并且与劳动合同、集体协议等约定相配套。然而,许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存在着不合法以及不合理的内容。一些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全部或者大部分都是劳动者的义务,对劳动者的权利仅提出一些限制性规定甚至只字不提,如规章制度从头到尾都是“员工不准/不得/不能/必须……,否则……”;甚至直接作出一些“女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能生育、职工应当晚婚,否则解除劳动合同”等等明显违反法律的规定。有些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还存在随意设置处罚权、对劳动者恣意处罚的问题。另外,有些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虽然没有违反法律的明文规定,但是过于严苛,不尽合理、显失公平。在一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仍然存在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相矛盾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与劳动者自身利益相关的内容都不能保证合法、合理,那么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怎么能够得到根本的保障呢?这样的问题之所以会屡屡出现,是因为我国法律没有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应当具备的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仅在《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等事项。原劳动部《关于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中将劳动规章制度列举为: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只能由用人单位自行制定,但是,受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限制,导致实践中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内容不全面,不仅影响用人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并且也损害了劳动者应有的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只是简单提到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的规定,但是没有规定其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关系。导致实践中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内容冲突的现象屡屡出现,有些甚至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遵循法规检查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按照人社部、省人社厅和市人社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决定从2012年5月日至6月30日在全区组织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以下简称专项检查)。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专项检查范围和内容
检查范围:各类用人单位,重点是劳务派遣单位、中小企业、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加工企业、乡(镇)、村(街)小型企业、小砖窑厂、小采石场、小作坊等用工场所。
检查内容:劳动用工的基本情况,包括招用人员的数量、来源、招用渠道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情况;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职工工资、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及加班工资规定情况;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情况;遵守工时规定及带薪年休假规定情况;劳务派遣单位遵守劳务派遣规定情况(包括检查其注册资本、劳务派遣协议是否规范、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有无自设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等情况);其他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专项检查方法和步骤
专项检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用人单位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在全省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皖人社明电〔2012〕105号)的要求,决定从2012年7月1日至8月15日在全市组织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以下简称专项检查),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专项检查范围和内容
专项检查范围:各类用人单位,重点是劳务派遣企业、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制造、采矿、餐饮和其他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个体经济组织。
专项检查内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情况;按照工资支付有关规定支付职工工资情况、遵守最低工资规定及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情况;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情况;其他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专项检查方法和步骤
专项检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用人单位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1.培养中职生的情商能力
企业用人时,几乎都把人品好、心态好、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吃苦耐劳作为用工的首要条件。在就业的学生中,总会有一些人不太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表现为自由散漫不守规矩、沟通能力差、抗挫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可见培养学生先做人,提高为人处世的“情商”很重要。语文教学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把育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必强制性地灌输,而应主要凭借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和优秀时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还可以适当补充《道德经》《弟子规》等专门修身养性的文章,进而提高师生共同的品德修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更应具备最佳师表形象,率先垂范,做师德高尚的好老师,用积极的心态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在授课时满怀激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景交融地讲授所教内容,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从而引起学生愉快稳定的情绪体验,使他们精力充沛、兴趣盎然、充满自信。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最成功的,即教书又育人。
2.强化培训中职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如今信息时代的中职生常常是提笔忘字,更别说汉字书写了。企业来面试时,都需要学生写份简历,仅仅一张纸几百字的小简历,很多人是错字连篇,字歪歪斜斜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如果书写流畅,字迹工整,文字准确,就业时就会赢得一定机会。所以强化汉字书写训练,不仅仅是企业的需求,其实也是每位国人的必修课。常言道:字无百日功。习字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结合专业,一入学就对学生进行写好字意义的教育,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求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字帖,每天必练一页钢笔字。第一学期练楷书,第二学期练行书(建筑绘图练仿宋字),每周收批一次,寒暑假也不例外。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定期搞展览。在校期间要求班主任配合,最好坚持训练两年。二是督促学生最好天天记课堂笔记、写日记、摘录优秀诗文或做读书笔记,备用新华字典及时纠正错别字。事实上,学生在校两年,只要能坚持不懈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文字书写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3.强化培训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同时也是交际的社会。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一面试时就腼腆害羞,说话结结巴巴,不敢也不善于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进行各种交流与交往,那么学生毕业后走到工作岗位上又如何立足呢?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可作为语言训练模块,分项累计加分,单科结业。其具体做法是:(1)开设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刚开学时学生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专业介绍等,也可以围绕单元教学重点确定演讲内容。更可以畅所欲言,讲奇闻逸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可谈事业、谈家庭、谈友谊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得说,必须说,事先做好准备,做到脱稿。(2)课上师生多互动、多交流。必要时以学生为主,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为同学讲授一节课,每个同学都给一次机会,事先把讲课内容确定下来,然后回去备课,可以自己做电子课件。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3)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口头作文既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学期都可以进行几次口头作文,让学生走上讲台,按事先拟好的题目进行口才训练。(4)课余时间可组织各种辩论会、讨论会、演讲会等。可设主题,内容为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焦点热点或有争议的话题,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演讲技巧一展风采,既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又锻炼口才。(5)组织学生到企业或人才市场见习。主动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岗位技能要求等,以自己的实践经历为材料,整理提纲,然后向全班同学做汇报。社会实践本身就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结汇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6)模拟记者招待会,模拟求职应聘、模拟岗位情境等。通过创设生活场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给学生真实的印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锻炼学生对答如流、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口语训练的时效性。(7)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可“说”的机会,能说则说,不怕说错、不怕见笑、不怕受挫。只要多实践多锻炼,敢说敢讲、会说会讲,就能成为会交际善沟通的企业所需之人。
关于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通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5号)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号),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通知》(乐政发〔200*〕34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乐政办函〔200*〕1*号)精神,现就我市各类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参保对象
凡我市境内所有企业、事业单位(依照或者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民间非营利组织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都必须依法为其全部职工或雇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
二、参保程序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地方税务局按用人单位的行业特点、上年度销售额、工资总额等情况核定用人单位月缴费工资基数、缴费比例、最低应参保职工人数和最低月应缴费额,向用人单位寄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地方税务局关于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核定通知书》(以下简称《核定通知书》)。用人单位收到《核定通知书》后,应于10个工作日内到辖区社会保险所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已参加工伤保险但尚未全员参保的用人单位,须携带未参保职工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辖区社会保险所办理参保手续;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须同时携带本单位的《税务登记证》(地税副本)、《单位组织代码证》、《营业执照》(副本)、应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辖区社会保险所办理参保手续。
未收到《核定通知书》的用人单位也应于200*年*月20日前按上述规定主动到辖区社会保险所办理参保手续。
议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专业及能力要求的调研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加强对《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我于暑假期间在辽宁省市就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其专业及能力要求情况展开了调研。调研以市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动力市场为基点,多次对市人才市场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多个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走访,现在就调研结果进行具体报告。报告涉及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经济发展及人才招聘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应届毕业生专业及能力要求、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努力的方向以及社会各界应采取的措施等五方面内容。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党和各级政府部门历来都十分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高校及社会企、事业单位也都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在落实和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措施,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就业。如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等,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多种渠道和重要保障。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务实。如今,“基层”、“创业”、“西部”等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热词。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去年以来又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再加上人口众多,连年的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仅今年大学毕业生就达到630余万人,是10年前的5倍多,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政府、高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我们大学生的自身努力。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适时对自己的就业意愿做出调整以适应用工单位要求。因此,开展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及能力要求调研,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用工就业信息,畅通企业用工信息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之间的传递渠道,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更好的就业。这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全社会的和谐程度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发展及人才招聘情况
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构成一小时经济圈。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开放城市,是辽宁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生机勃勃、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港口城市。市1985年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为甲类开放城市,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城市,1992年在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评比中居第40位。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增速位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1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357.1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305.4亿元,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2574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6元。全市户籍人口310.2万人,城镇人口12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市内高校毕业生及返乡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用人单位工伤保险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一、工伤保险参保情况
截止2013年7月底,我市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563人,其中高风险行业企业参保人数222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183人)
二、用人单位工伤保险政策落实情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不够,商业保险抢占了市场。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企业负责人和员工对工伤政策了解甚少。二是商业保险公司利用商业化手段抢占了市场,进一步加大了工伤扩面难度。
用人单位变更工作地点法律问题分析
摘要:在中央和地方法律文件中,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工作地点是否需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规定尚存冲突,且存在单方变更程序性规定不明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工作地点的判断标准不统一,难免顾此失彼。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合理界定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工作地点的权限,并明确规定与之相配套的程序性限制,统一司法实践中“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工作地点合理性的判断标准。
关键词: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变更权;工作地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企业大多通过搬迁、内部组织调整、下调员工薪酬、裁员等调整生产要素的方式适应经济状况,这一系列的行为均可能涉及对劳动合同条款的单方变更。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合同,尤其是涉及工作地点条款变更时,往往可能导致劳动者的工作地点过远等问题,[6]用人单位合法合理地对工作地点进行变更,对于劳动者权益保障意义重大。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有权知悉自己的工作地点。工作地点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义务的地点,其可以是用人单位的住址,也可以与用人单位的住址相分离。[2]企业搬迁和内部组织调整等均可能导致劳动者的工作地点发生变化,而工作地点的变化往往可能致使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工资也相应地被调整。工作地点关系到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劳动者的就业选择。[3]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工作地点具有独立研究的意义,工作地点的变更可能引起劳动合同变更,但工作地点的变更不同于工作岗位、工资的调整,并不必然造成法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判断工作地点的变更是否合理,需要对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就业安定权进行平衡。
一、司法裁判中的问题与分歧
由于缺乏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且在实践中,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往往认为其有权随时变更劳动者的工作地点,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工作地点纠纷频发。笔者共选取了四个案件,均为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者工作地点引发劳动争议的案件。在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与陈福勇劳动争议上诉案①中,双方约定工作地点在深圳,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了调动通知书,但劳动者以未经其同意为由拒不服从调动,法院审理认为调动的两个工作地点均在深圳市的辖区内,符合劳动合同约定,且并未降低劳动者工资标准,也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未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重庆海泰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与张建国劳动争议上诉案②中,法院则提出认定调岗是否合理,应当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如工作地点的变化是否会给劳动者的生活带来明显不便、工作岗位的变化是否会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职业发展前景、社会评价等带来不利变化等。邱丽红与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劳动争议再审案③中,用人单位为改变业绩不佳的情况,调整公司组织架构,致使劳动者工作地点发生了变化,双方因无法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法院认为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40条“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故判决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违法,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金。武汉中润普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刘国劳动争议上诉案④中,法院则将公司组织调整视为“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判决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综合上述案件可见,各地法院关于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者工作地点的合理性判断标准不同,对用人单位为追求利润致使劳动者工作地点变更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也有不同的观点。
二、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工作地点之立法及司法裁判规则现状
关于开展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专项检查的通知
江南新区管委会,各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民工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007]147号)、《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重庆市农民工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万州府办[2007]168号)、《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开展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7]198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区开展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专项检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保证我区此次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专项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由区政府副秘书长王家林任组长,区劳动保障局局长廖顺权、区劳动保障局副局长向建华、区劳动保障局副局长蔡淼川任副组长,区劳动保障局何勇、区社保局周明、区劳动保障局蔡金华、区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熊东风、区社保局刘定节、区社保局牟平为成员的专项检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社保局,由区社保局副局长周明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此次专项检查工作。
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渝办发[2007]147号、万州府办[2007]168号文件精神,督促各类用人单位按规定为其使用的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确保我区2007年底以前完成农民工参保人数5000人的目标任务,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