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继承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10:09: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遗嘱继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遗嘱继承法律制度完善论文
一、遗嘱形式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五种形式。但《继承法》对于几种遗嘱形式的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一)录音遗嘱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录音遗嘱是指以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记载遗嘱内容的遗嘱。录音遗嘱与其他形式的遗嘱相比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成快捷,利于保存,便于使用的特点。但录音遗嘱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录音遗嘱易于被伪造、模仿、剪辑。《继承法》对录音遗嘱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
1.见证人见证的内容、程序不清,见证作用难以体现。见证人“在场见证”的作用是为了确保遗嘱的真实性,这直接关系到录音遗嘱的效力。但《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在场见证”见证的内容、见证的程序没有规定。因此,录音遗嘱见证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见证人的见证作用难以体现。
2.录音遗嘱内容的真伪难以辨别。录音遗嘱是使用录音设备将遗嘱人口述的遗嘱录入磁带用以保存的,但人的声音经过录音后,会发生一定量的音变,录放设备以及磁带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录音效果,这是其一。其二,遗嘱人制作录音遗嘱时,如果处于患病期间,也会影响发音,使录音遗嘱听起来与遗嘱人平时的发音有所不同,而引起争议。其三,录音遗嘱使用的磁带放置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录音遗嘱磁带的音质。以上几种情况都会使录音遗嘱在使用时,导致录音遗嘱引起诉讼争论,影响遗嘱的执行。
遗嘱继承法律制度完善研究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称《继承法》),是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第一部民事单行法。《继承法》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的继承法律制度有了较系统、完整的法律,对保护公民财产继承权,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继承法》制定于计划经济年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民继承的遗产大多局限于生活资料,现阶段私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私有经济规模之大,《继承法》立法之初是无法预见的。《继承法》亟待修正完善为民法理论界所认同,“在未来的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中,一定要保存继承权的概念,保留继承编(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谢怀拭教授——废止继承权,取消继承编)”。笔者曾有拙文《法定继承法律制度修正完善之我见》对法定继承法律制度的修正完善做过粗浅的探讨,现结合司法实践对《继承法》遗嘱继承法律制度谈几点体会。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开始后,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有效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制度”。《继承法》第三章规定了遗嘱继承的基本制度,包括遗嘱的设立、形式、变更、撤消和执行等问题。如上所述,由于《继承法》立法之初的局限性及民事立法事实上存在的“宜粗不宜细”的指导思想,导致《继承法》立法过于原则化。因此,《继承法》遗嘱继承法律制度在遗嘱形式、内容、执行等方面难免有立法上的缺陷。
一、录音遗嘱的立法缺陷及修正。
录音遗嘱是指以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记载遗嘱内容的遗嘱。录音遗嘱与其他形式的遗嘱相比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成快捷,利于保存,便于使用的特点。但录音遗嘱作为以视听资料反映被继承人意愿的遗嘱形式,同样有视听资料证据的缺陷。璧如录音遗嘱易于被伪造、模仿、剪辑。《继承法》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此可见,《继承法》对录音遗嘱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
(一)见证人见证的内容、程序不清,见证作用难以体现。
见证人“在场见证”的作用是为了确保遗嘱的真实性,这直接关系到录音遗嘱的效力。但《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在场见证”见证的内容、见证的程序没有规定。“在场见证”是指见证人在遗嘱人录制遗嘱后,直接将见证内容录入磁带中,还是附书面见证证明,或是其他形式法条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高法意见)也没有规定。因此,录音遗嘱见证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见证人的见证作用难以体现。
遗嘱继承法律制度完善论文
一、遗嘱形式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五种形式。但《继承法》对于几种遗嘱形式的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一)录音遗嘱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录音遗嘱是指以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记载遗嘱内容的遗嘱。录音遗嘱与其他形式的遗嘱相比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成快捷,利于保存,便于使用的特点。但录音遗嘱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录音遗嘱易于被伪造、模仿、剪辑。《继承法》对录音遗嘱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
1.见证人见证的内容、程序不清,见证作用难以体现。见证人“在场见证”的作用是为了确保遗嘱的真实性,这直接关系到录音遗嘱的效力。但《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在场见证”见证的内容、见证的程序没有规定。因此,录音遗嘱见证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见证人的见证作用难以体现。
2.录音遗嘱内容的真伪难以辨别。录音遗嘱是使用录音设备将遗嘱人口述的遗嘱录入磁带用以保存的,但人的声音经过录音后,会发生一定量的音变,录放设备以及磁带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录音效果,这是其一。其二,遗嘱人制作录音遗嘱时,如果处于患病期间,也会影响发音,使录音遗嘱听起来与遗嘱人平时的发音有所不同,而引起争议。其三,录音遗嘱使用的磁带放置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录音遗嘱磁带的音质。以上几种情况都会使录音遗嘱在使用时,导致录音遗嘱引起诉讼争论,影响遗嘱的执行。
遗嘱继承法律制度研究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称《继承法》),是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第一部民事单行法。《继承法》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的继承法律制度有了较系统、完整的法律,对保护公民财产继承权,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继承法》制定于计划经济年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民继承的遗产大多局限于生活资料,现阶段私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私有经济规模之大,《继承法》立法之初是无法预见的。《继承法》亟待修正完善为民法理论界所认同,“在未来的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中,一定要保存继承权的概念,保留继承编(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谢怀拭教授——废止继承权,取消继承编)”。笔者曾有拙文《法定继承法律制度修正完善之我见》对法定继承法律制度的修正完善做过粗浅的探讨,现结合司法实践对《继承法》遗嘱继承法律制度谈几点体会。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开始后,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有效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制度”。《继承法》第三章规定了遗嘱继承的基本制度,包括遗嘱的设立、形式、变更、撤消和执行等问题。如上所述,由于《继承法》立法之初的局限性及民事立法事实上存在的“宜粗不宜细”的指导思想,导致《继承法》立法过于原则化。因此,《继承法》遗嘱继承法律制度在遗嘱形式、内容、执行等方面难免有立法上的缺陷。
一、录音遗嘱的立法缺陷及修正。
录音遗嘱是指以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记载遗嘱内容的遗嘱。录音遗嘱与其他形式的遗嘱相比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成快捷,利于保存,便于使用的特点。但录音遗嘱作为以视听资料反映被继承人意愿的遗嘱形式,同样有视听资料证据的缺陷。璧如录音遗嘱易于被伪造、模仿、剪辑。《继承法》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此可见,《继承法》对录音遗嘱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
(一)见证人见证的内容、程序不清,见证作用难以体现。
见证人“在场见证”的作用是为了确保遗嘱的真实性,这直接关系到录音遗嘱的效力。但《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在场见证”见证的内容、见证的程序没有规定。“在场见证”是指见证人在遗嘱人录制遗嘱后,直接将见证内容录入磁带中,还是附书面见证证明,或是其他形式法条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高法意见)也没有规定。因此,录音遗嘱见证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见证人的见证作用难以体现。
遗嘱继承法律制度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称《继承法》),是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第一部民事单行法。《继承法》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的继承法律制度有了较系统、完整的法律,对保护公民财产继承权,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继承法》制定于计划经济年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民继承的遗产大多局限于生活资料,现阶段私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私有经济规模之大,《继承法》立法之初是无法预见的。《继承法》亟待修正完善为民法理论界所认同,“在未来的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中,一定要保存继承权的概念,保留继承编(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谢怀拭教授——废止继承权,取消继承编)”。笔者曾有拙文《法定继承法律制度修正完善之我见》对法定继承法律制度的修正完善做过粗浅的探讨,现结合司法实践对《继承法》遗嘱继承法律制度谈几点体会。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开始后,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有效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制度”。《继承法》第三章规定了遗嘱继承的基本制度,包括遗嘱的设立、形式、变更、撤消和执行等问题。如上所述,由于《继承法》立法之初的局限性及民事立法事实上存在的“宜粗不宜细”的指导思想,导致《继承法》立法过于原则化。因此,《继承法》遗嘱继承法律制度在遗嘱形式、内容、执行等方面难免有立法上的缺陷。
一、录音遗嘱的立法缺陷及修正。
录音遗嘱是指以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记载遗嘱内容的遗嘱。录音遗嘱与其他形式的遗嘱相比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成快捷,利于保存,便于使用的特点。但录音遗嘱作为以视听资料反映被继承人意愿的遗嘱形式,同样有视听资料证据的缺陷。璧如录音遗嘱易于被伪造、模仿、剪辑。《继承法》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此可见,《继承法》对录音遗嘱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
(一)见证人见证的内容、程序不清,见证作用难以体现。
见证人“在场见证”的作用是为了确保遗嘱的真实性,这直接关系到录音遗嘱的效力。但《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在场见证”见证的内容、见证的程序没有规定。“在场见证”是指见证人在遗嘱人录制遗嘱后,直接将见证内容录入磁带中,还是附书面见证证明,或是其他形式法条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高法意见)也没有规定。因此,录音遗嘱见证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见证人的见证作用难以体现。
共同遗嘱生效时间及撤销条件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遗嘱意识也日益增强,用遗嘱的方式处置个人财产成为社会常态。伴随着司法实践中遗嘱案件数量的增加,涉及共同遗嘱的案件也不断上升。作为遗嘱的一种特别形式,共同遗嘱的效力、生效时间、撤销条件等都异于普通遗嘱,而我国立法上没有对共同遗嘱的法律效力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相互冲突的判决。为此,准确认定共同遗嘱的本质,统一共同遗嘱的效力、生效时间、撤销条件等裁判内容是当前我国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遗嘱;共同;效力
一、共同遗嘱的概念
作为遗嘱的一种特别形式①,共同遗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嘱人达成合意、共同订立一份遗嘱,并在遗嘱中对各自或共同的财产作出处分安排,其核心特征在于“关联性处分”②。共同遗嘱是遗嘱人基于意思自由而采纳的一种遗嘱形式,遗嘱内容完全由遗嘱人制定,因此共同遗嘱的类型可谓多样化,但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具体的类型:约定立遗嘱双方互为继承人;共同指定第三人为遗嘱继承人;柏林式遗嘱,即约定立遗嘱双方互为继承人并在双方均死亡后由第三人继承③。对于共同遗嘱是否有效,世界各国的立法大相径庭,由于我国立法上没有对共同遗嘱的法律效力做出明确的规定,因而理论上有诸多不同意见④。笔者认为,共同遗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受到制约,但这种制约是遗嘱人接受并愿意遵守的。多数情况下,遗嘱人之所以订立共同遗嘱是为了更好地处置共同财产。结合当前司法实践,在立法空白的情况下,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成为司法审判人员判断民事行为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共同遗嘱”,共检索到126件裁判文书。其中,未认可共同遗嘱效力的理由集中于不满足继承法规定的遗嘱形式要件,即把共同遗嘱认定为代书遗嘱,代书遗嘱因无合法见证人而归于无效⑤;在有合法见证人的情况下被认定为合法有效⑥;有部分法院认可经公证的共同遗嘱的法律效力⑦;但绝大多数相同类型的遗嘱在没有见证人亦未办理公证的情况下被直接认定为共同遗嘱,且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真实有效⑧。笔者认为,遗嘱为要式法律行为的立法本意在于保障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而非对遗嘱内容的规制,当有证据证明共同遗嘱确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时被认定为有效并无理论和法律上的障碍。《遗嘱公证细则》第十五条也直接采用了共同遗嘱的概念,间接承认了共同遗嘱的有效性⑨。相反,在立法空白的现状下,强行否定共同遗嘱的法律效力,反而会不利于遗嘱人真实意思的实现。本文在肯定共同遗嘱有效性的基础上对共同遗嘱的生效时间及撤销条件作理论剖析,以期对司法审判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共同遗嘱的生效时间
共同遗嘱基于其主体的复数性,遗嘱何时生效成为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困扰,诸多民事判决对共同遗嘱生效时间的认定也不尽相同。对于约定立遗嘱双方互为继承人的共同遗嘱,因不涉及第三人,所以共同遗嘱的生效时间即为一方死亡之时。这一观点也是理论界及司法审判之共识⑩。对于共同指定第三人为遗嘱继承人的共同遗嘱及柏林式遗嘱,理论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学者主张遗嘱人一方死亡之时涉及到该遗嘱人的遗产即发生继承,即部分生效说;亦有学者主张在遗嘱人都死亡时此共同遗嘱才能生效。(一)司法裁判。对共同遗嘱生效时间的认定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在其审理的信某一等诉被告信某三、杨某遗嘱继承纠纷一案中认为,被继承人伊某与信某三订立了共同遗嘱(共同指定第三人继承,笔者注)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置,不违反法律规定,合法有效。但遗嘱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是在被继承人去世后,本案信某三在世,还有权利变更其遗愿,现在处置遗嘱财产将会损害信某三的权益,故仅处理共同遗嘱中属于被继承人伊某所有的财产份额,共同财产中属于信某三的份额因信某三在世尚不发生继承(11)。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在其审理的高某一与高某二、高某三继承纠纷一案中认为,高某一、孙某所立遗嘱属于共同遗嘱(共同指定第三人继承,笔者注),因该遗嘱中有:“我们夫妻二人去世之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届时实际拥有的全部财产及权益均由高某二、高某三两人继承”的内容,故该遗嘱需待二人全部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虽然该遗嘱确认存款归高某三所有,但本院在现阶段亦无法处理孙某的遗产(12)。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法院审理的路某一与被告路某二、路某三、路某四继承纠纷一案认为,高某与路某一做出的共同遗嘱(柏林式遗嘱,笔者注)有效,但高某已先于路某一去世,按照上述公证遗嘱第一条,路某一继承高某遗产,在共同遗嘱生效前,路某一存有处分继承高某遗产的可能性,就会导致不能实现高某上述公证遗嘱第二条的最终意思,二人的意思表示实质上就会成为路某一个人的意思表示。路某一对高某遗产的继承权仅是过渡,最终应由路某三、路某四共同继承。路某三、路某四自愿表示由路某一继承高某遗产,系本人自愿,不违反法律规定。最终判决由路某一继承高某的遗产(13)。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审理的刁某某与被告毛某甲、毛某乙、毛某丙、毛某丁、钱某某遗嘱继承纠纷一案认为,毛某A、刁某某做出的共同遗嘱(柏林式遗嘱,笔者注)、共同遗赠有效,共同遗嘱、共同遗赠本应自毛某A、刁某某均去世后才发生效力,因毛某丁、钱某某一致同意毛某A的遗产份额目前由刁某某继承,即刁某某共取得系争房屋2/3的产权份额,对此本院予以准许,判决由刁某某继承毛某A的遗产(14)。(二)小结。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而由于共同遗嘱主体的复数性,如何认定继承开始的时间成为共同遗嘱继承的第一道关卡。分析上述四份判决,在共同指定第三人继承的共同遗嘱中,丰台区法院认为共同遗嘱人一方死亡后即开始继承,但共同遗嘱人明确约定遗嘱自共同遗嘱人全部死亡后开始生效的除外。在柏林式遗嘱中,青岛市市北区法院和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均认为,该种形式的共同遗嘱应当自共同遗嘱人全部死亡后才生效。理由在于柏林式遗嘱所追求的遗产处理的最终目标在于第三人继承遗产,共同遗嘱人一方死亡后开始继承会导致生存方不按遗嘱处置遗产的可能性,从而损害第三人的权益,但第三人同意的除外。归纳可知,在认定共同遗嘱有效的基础上,审判人员判断共同遗嘱的生效时间采取了“有约定,从约定”的裁判思路。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则探究共同遗嘱人的内心意思表示,将遗嘱生效时间同遗产能否最终按照遗嘱人的意思得以处置相结合来判断遗嘱生效的时间。首先,在遗嘱人有约定共同遗嘱生效时间的情况下能否采纳该约定。笔者认为,如果遗嘱人可以约定共同遗嘱的生效时间,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放弃继承、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应何时做出?当共同遗嘱未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的时候,该继承人的诉权如何保障?涉及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该何时开始起算?这些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从法理上分析,我国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共同遗嘱的继承亦需要遵从上述规范,由此可知当共同遗嘱人一方死亡后继承便随即开始,这时如果当事人约定共同遗嘱未生效,则将适用法定继承,会不可避免地违背被继承人的遗愿。所以,共同遗嘱的生效时间不得由当事人约定。其次,在共同遗嘱人没有约定遗嘱生效时间的情况下,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主张共同遗嘱自遗嘱人全部死亡后方可生效的主要依据在于:共同遗嘱体现了遗嘱人的共同意愿,如一方死亡即开始继承,则存在着生存方不按共同遗嘱所设定方案处置遗产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死亡方的遗愿得不到有效保障,亦损害继承人的合法权益。的确,上述观点有其担忧的合理性,实践中亦常常出现共同遗嘱人一方死亡后生存方要求撤销共同遗嘱的情况。然而,这种担忧完全可以通过限制共同遗嘱人变更、撤销共同遗嘱权利的方式来保障,且这种保障符合我国继承法关于继承制度的设定。相反,且如若共同遗嘱人一方死亡后不发生继承,那么遗产的权属将无法认定,针对遗产的买卖等市场行为都无法展开、相关诉讼程序也无法开展,将会极大地增加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综上,笔者认为共同遗嘱人一方死亡后,涉及死亡方的遗嘱内容发生法律效力,继承开始。共同遗嘱人全部死亡后,共同遗嘱全部生效。
公证遗嘱法律问题探讨
摘要:公证遗嘱形式是国家法律确立的遗嘱形式之一,现如今公证遗嘱形式被立遗嘱人广泛运用。单纯的根据字面上所表述的意义,可以将公证遗嘱理解为以公证形式确立的遗嘱。但从其实质效力讲,相较于其他形式的遗嘱,在法律层面上公证遗嘱效力最高且具有优先性,而这种优先的法律效力被执法部门和相关机构所认可,并受法律的有效保护。对于立遗嘱人而言,公证遗嘱最能够反映其真实意愿,其更具可靠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公证遗嘱;法律效力;证明;优先;强制执行
遗嘱作为遗嘱人单方法律行为,遗嘱人生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对个人财产和相关事务进行处理,在遗嘱人死后才发生法律效力。通常情况下遗嘱人由于法律常识性的问题以及家庭方面的诸多因素,可能会立有数份遗嘱,而且每份遗嘱之间在内容方面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如果这其中有公证遗嘱时,则应以所立的最后公证遗嘱为准。
一、遗嘱公证概述
公证遗嘱是能够最真实反应遗嘱人意思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形式和程序上比其他遗嘱形式更为严谨。公证遗嘱不仅具有由国家认可的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的特点,同时还兼具亲临、回避和再次公证的原则属性。对于公证遗嘱中的公证,必然由国家认可的公证机关进行,以其它非公证方式确立的遗嘱都不具有公证遗嘱的属性。当前最为常见的是立遗嘱人到当地的公证处,公证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要求和遗嘱人一起将其真实意思表示确立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公证机关具有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的权利,遗嘱人确立公证遗嘱过程,立遗嘱人原则上需要亲自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一般公证处现在都有独立的遗嘱室,能够录音、录像,最能真实反映立遗嘱人的行为状况。特殊情况下,对于行动不便无法亲自到公证机关的立遗嘱人,可以邀请公证员到其住处进行办理,但在公证遗嘱确立过程中,与立遗嘱人有利害关系的亲属以及其他人员都要回避。另外遗嘱人与公证人员有利害关系时则公证人员不得进行办理,即公证人员不能为自己近亲属或是有利害关系的人办理遗嘱公证,需要回避。立遗嘱人对确立的公证遗嘱需要进行变更或是撤销时,应当再次公证,非公证遗嘱的法式不得变更或撤销公证遗嘱,只有公证行为方式才是唯一对先前产生法律效力的公证遗嘱进行否定的方式,否则先前成立的公证遗嘱仍然具有优先效力。这就是公证遗嘱权威性、真实性、优先性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生活中,立遗嘱人如不愿意进行再次公证时,可以在遗嘱生效前对自己的财产直接进行现实处分。
二、公证遗嘱是遗嘱人最安全的财产处理方式
区际继承冲突的法律表现论文
法域,是指适用独特法律制度的特定范围。从冲突法的角度理解,当一个国家内部存在不同的法域,便会存在区际法律冲突。我国由于历史等原因,成为一个复合法域国家,出现“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局面,即在同一中国里面,在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分别施行各自的法律制度,分别属于中华法系、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并成为四个法律制度互不相同的独立法域。在不同法域之间,区际法律冲突不可避免。在当前出现的大量区际民事法律关系中,继承关系占据了一定比例。由于继承关系产生于亲属之间而以人身关系为基础,以转移物权为目的而涉及物权关系,因遗债清偿为实际继承的先行而与债的关系有联系,故继承关系非常复杂,以致调整不同法域之间继承关系所涉及的准据法的确定和法律适用也十分复杂。我国没有专门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法律,各法域在处理区际法律冲突类推适用各自的国际私法,这种法制不健全的状况更增添了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解决我国不同法域间所出现的区际继承法律冲突问题,是当前审判实践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冲突的表现
区际继承是指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涉及到不同法域。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冲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定继承方面的法律冲突
我国各法域的立法中,法定继承都是主要的继承方式。不同法域的立法对法定继承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继承份额等存在不同的规定。
1、对法定继承人范围的规定不同。大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香港在上述人员中除外祖父母外,其余均为法定继承人,同时还增加了伯、叔、姑、舅、姨、甥、侄,其法定继承人范围远宽于内地的规定;澳门地区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更广,除大陆的法定继承人外,还包括兄弟姐妹的卑亲属,旁系至第四等血亲;台湾地区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大陆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于台湾民法典不承认继子女、继父母、继兄弟姐妹有继承权,不论其是否形成抚养、扶养关系。8除上述区别外,大陆继承法规定了丧偶的儿媳或女婿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为法定继承人,这是大陆继承法的一个特别规定,香港、澳门、台湾均没有将其列为法定继承人。
我国区际继承法律研究论文
法域,是指适用独特法律制度的特定范围。1从冲突法的角度理解,当一个国家内部存在不同的法域,便会存在区际法律冲突。我国由于历史等原因,成为一个复合法域国家,出现“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局面,2即在同一中国里面,在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分别施行各自的法律制度,分别属于中华法系、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并成为四个法律制度互不相同的独立法域。在不同法域之间,区际法律冲突不可避免。在当前出现的大量区际民事法律关系中,继承关系占据了一定比例。由于继承关系产生于亲属之间而以人身关系为基础,以转移物权为目的而涉及物权关系,因遗债清偿为实际继承的先行而与债的关系有联系,故继承关系非常复杂,以致调整不同法域之间继承关系所涉及的准据法的确定和法律适用也十分复杂。3我国没有专门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法律,各法域在处理区际法律冲突类推适用各自的国际私法,这种法制不健全的状况更增添了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4如何解决我国不同法域间所出现的区际继承法律冲突问题,是当前审判实践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冲突的表现
区际继承是指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涉及到不同法域。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冲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定继承方面的法律冲突
我国各法域的立法中,法定继承都是主要的继承方式。5不同法域的立法对法定继承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继承份额等存在不同的规定。
1、对法定继承人范围的规定不同。大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香港在上述人员中除外祖父母外,其余均为法定继承人,同时还增加了伯、叔、姑、舅、姨、甥、侄,6其法定继承人范围远宽于内地的规定;澳门地区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更广,除大陆的法定继承人外,还包括兄弟姐妹的卑亲属,旁系至第四等血亲;7台湾地区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大陆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于台湾民法典不承认继子女、继父母、继兄弟姐妹有继承权,不论其是否形成抚养、扶养关系。8除上述区别外,大陆继承法规定了丧偶的儿媳或女婿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为法定继承人,这是大陆继承法的一个特别规定,香港、澳门、台湾均没有将其列为法定继承人。
遗嘱执行人制度设想论文
摘要:遗嘱执行人制度是近现代继承法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继承法没有建立完整的遗嘱执行人制度,系立法缺陷,应予弥补。遗嘱执行人制度应当包括的内容有:遗嘱执行人的资格、指定及其就职与拒绝,遗嘱执行人的权利、义务、责任与监督,无遗嘱执行人的处理等。
关键词:遗嘱执行人立法构想理由分析继承法
我国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民法典,而《继承法》也正在进行修改,以便被进一步完善后纳入民法典之中。遗嘱执行人制度是继承法上的重要内容,但我国1985年《继承法》并没有建立完整的遗嘱执行人制度。笔者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综合近几年学术界关于遗嘱执行制度的理论成果,试拟我国遗嘱执行人制度的立法建议稿,并对立法理由予以分析说明,以供我国立法机关参考。
一、我国民法典中应当设立遗嘱执行人制度
遗嘱执行,是指遗嘱生效以后,为实现遗嘱内容所进行的一系列必要的行为。遗嘱执行人则是指为了遗嘱执行而指定或选任的人。为何在我国今后的民法典中应当规定遗嘱执行人制度?笔者认为,其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遗嘱执行人制度是近现代继承法的重要内容。在罗马法上,遗嘱原则上由继承遗嘱人人格的继承人执行;在例外的情形下,依死后委任的方法委托继承人以外的人执行,但当时并无遗嘱执行人制度。在欧洲中世纪遗嘱执行为人只是作为遗嘱人的中介人或受托人。遗嘱执行人是近现代民法上规定的制度;是近现代继承法中的重要制度,各国立法大都专章专节规定了遗嘱执行人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对此都在民法典中作了规定,如《德国民法典》第2197-2228条、《瑞士民法典》第517-518条、《法国民法典》第1025-1034条、《日本民法典》第1006-1021条。我国澳门地区民法典第2147-2161条和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209-1218条也规定了遗嘱执行人制度。英国法关于遗嘱执行人制度的制定法是《1925年遗产管理法》(theAdministrationofEstatesAct1925)、《1981年高等法院法》(theSupremecourtAct1981)、《1925年司法法》(theJudicatureAct1925)等,另外加上一些判例确定的原则。我国大陆今天制定民法典,不能不考虑设置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