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科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04:48: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院感染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院感染科先进事迹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戒子篇》)我们感染科主任***正是这样一位志存高远,追求完美,淡泊名利的人。
厚积薄发硕果累累
***,一位潜心研究感染、免疫和肝病26年的内科医生,抱着“无论身处顺境逆境,经历都是财富”的信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服从组织需要先后在大内科、中心实验室、急诊医学科、家庭医学科、感染科工作,并承担管理职务,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部门、专业之间不断地砺炼和汲取,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八十年代初,他探索将电脑技术应用于提高临床管理效率的研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八十年代后期他在医院中心实验室工作时,用电镜与核酸技术首次在本省散发性胃肠炎中发现adrv(成人轮状病毒);华东地区甲肝爆发流行时,他负责肝炎病房的医疗工作,从难得的大样本病例中证实肝炎病毒双重感染存在干扰现象;九十年代初在担任急诊科副主任期间,他通过抢救大量的濒死患者及严谨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危重状态下除“五衰”外,还有“第六衰”即免疫衰竭的概念;在担任家庭医学科主任时,他针对肝硬化、肝癌年轻化的现象,研究了家庭聚集倾向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对治疗的免疫应答并提出新疗法;他还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第三年龄”医学保健新观念的传播,并作了大量保健教育的研究……
然而,黄主任对所得的荣誉总是十分淡然,在他办公室角落里堆着厚厚的一摞各级各类获奖证书,他说:“医学研究是责任和志趣的结合,用科学来表达新思想是一种快乐”。他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的第一作者论著论文近四十篇,2002年他受邀在巴塞罗那国际医学会议上作有关《炎症反应综合征免疫学新观点》报告,并获当年优秀科研成果奖。同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和参编的《临床疾病与免疫》和《21世纪医学高等院校精品教材·微生物》,近年来一直被用作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教材。近十年他主持或主讲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达十二项,他的课堂遍布省内三十余个城市。最近,省卫生厅和省出版局还邀请他编著向国外发行的热带医学科普书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黄主任连续数届担任中国免疫学会浙江省分会常委,临床免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热爱事业忠于职守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
医院感染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各种疾病的不断出现,大量患者涌入医院进行治疗,促使医院感染风险不断的提升,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并得到了全球卫生组织的广泛关注[1]。医院感染问题不仅增加了医院的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同时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检验科主要通过对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进行检测,在检验的过程中时刻与相关标本进行密切接触,稍有疏忽都可能造成感染,所以检验工作人员必须在相关措施的防护下进行操作才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感染。由于医院检验科感染风险极高,所以需要在医院感染监控中进行重点监察。本文将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状况以及如何强化检验科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措施进行研究。
1检验科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现状
1.1医院检验科功能区域划分模糊
大部分医院内部检验科科室的功能用地面积相对较少,在进行布局的时候没能充分的考虑检验科工作的工作量以及危险性,导致了设计、建设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其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往往混杂在一起,紫外线设备放置的位置也存在问题等,各种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状况频频出现在检验科内部,相关区域功能较为混杂,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1.2检验科医院感染问题得不到高层领导重视
当前社会虽然建立了大量的现代化医院,但是其内部的高层领导对检验感染管理问题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对相关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也存在疲软现象。并且,有些医院由于自身资金问题以及建设设计方案存在的缺陷,往往导致相关设备无法及时配置到位,通风效果欠佳、消毒工作无法及时的得到落实,由于喷淋设备、生物安全柜等重要设备的缺乏,最终导致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法得到有效的防护,提高了工作的感染的风险。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论文
1方法
1.1加强医德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变化,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和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重点培训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及从事口腔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知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科室医护人员牢固树立起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促进了科室全员自觉参加到感染管理工作中来。
1.2各项规章制度是实行科室管理的基础,是医务人员的行动规范与准则,为保证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且卓有成效,我科相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口腔科感染管理监测制度、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口腔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口腔感染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要做到一人一口杯一巾,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手套并严格洗手。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制定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程序,根据口腔科易感因素如医源性传播途径、诊疗器械传播途径、诊疗环境传播途径等,要求必须配备足量的治疗器械,确保使用后的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养等环节的效果。
1.3制定保洁、医疗废物制度,要求治疗区内的各物体表面、墙体、治疗台面等每日做一次终末消毒,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日1-2次。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及时用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或喷洒地面。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两次。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我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执行分类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
1.4规范布局,按诊疗区、候诊区、器械清洗间、消毒间、无菌物品存放间设置。
1.5定期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消毒剂、医务人员、空气进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10、2011年两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结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组制订的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的诊断。
1.2护理管理措施
1.2.1建立健全血液科预防院内感染的制度
护理部要设立血液科感染小组,全面负责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定期收集和分析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严格依照国家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加强对血液科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并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使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医院感染科半年度小结
上半年,在院长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在医务科及护理部的协助下,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爆发流行,在世界及全国范围内出现死亡病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我科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工作,现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全院感染委员会会议,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规定和规章制度,尤其是“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月日我院成立了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专家组、应急防疫队;月日制定了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和接诊流程;医院投资了十万多元重建了发热门诊,完善了发热门诊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发热门诊院感控制工作,制定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切实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月日,医院派专人专车到青岛购置了各种的防护用品及红外线耳温枪2部;2月6日制定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防控工作预案;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
二、加强预检分诊
对流感,在门、急诊入口处设立2处预检分诊点,安排专职人员进行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体温≥37.5℃、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发现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诊疗,及时组织专家组会诊,各门诊都按流感诊治流程进行工作;对手足口病,在儿科、急症科、皮肤科、口腔科等重点科室,设立了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台,一级预检由挂号室把关,二级预检经儿科门诊预检后转传染科门诊确诊,留观、住院、转运定点医院。
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明确控制院内感染的紧迫性、重要性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探讨论文
口腔科门诊进行消毒灭菌是切断微生物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消毒效果的监测则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内容。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来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灭菌方法是否合理,消毒灭菌效果是否达标,以达到强化和推动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工作。
1口腔科门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口腔科必须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与监测制度,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液、消毒灭菌物品的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1.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1%碘酒、75%酒精),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1.2压力蒸气灭菌,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暴露监测)、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仔细记录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等。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内物品中央放化学指示卡,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指示卡颜色性状改变否。包外贴3M化学指示胶带。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检查锅的空气排除效果。生物监测:每月进行,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灭菌后用仪器观察24小时颜色不变仍为紫色则符合要求,若颜色变黄则不符合要求。
1.3紫外线灯管按日常和照射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应用时间、累计时间和使用人签名,论文使用达1000小时后应更换。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2口腔科门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则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的性能。具备熟练的标本采样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3具体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3.1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1)采样制作:灭菌后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沙氏营养琼脂培养基融化后冷却至45~50℃,倒入9cm直径的无菌平皿内,每个平皿倒15~20ml盖好,在室温下冷却凝固后,反转放于37℃温箱内培养24小时,选出无菌生长的、盖内没有冷凝水的平皿作为采样用。(2)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3)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位置编号或注明后,在房间由内向外按顺序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4)计算公式:空气微生物粒子的含量与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的关系为:细菌总数(cfu/m3)=50000N/(A×T)=157.2N。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暴露时间(分钟),N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口腔门诊手术室细菌总数≤200cfu/m3为合格,各治疗室细菌总数≤500cfu/m3为合格。
3.2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样在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1)采样方法:采样物体表面积<100cm2,取全部面积;≥100cm2的物品,取100cm2采样。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洗脱液(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各5次并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用无菌剪刀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装入放有10ml采样液中立即送检。面积<100cm2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2)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3)结果:门诊手术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cfu/cm2,治疗室综合治疗台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2为合格。
消化科护理管理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科病房预防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方案的实施价值。方法:2017年7~12月对消化科病房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选择2017年1~6月未进行医院感染为护理管理方案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护士医院感染考核成绩。结果:护理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率分别为8.00%、1.00%(P<0.05);护理管理方案实施前后护士的医院感染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减少消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
关键词:消化科;病房;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消化科为医院接诊、抢救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通常消化科患者多病情危重、病因复杂,救治过程中多需接受侵入性操作,如胃管插管、放置支架、ERCP手术等,一旦发生感染,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消化科病房的预防感染尤为重要[1]。有学者指出[2],消化科病房疾病谱多样,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交叉感染,造成医院感染。如何确保消化科病房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是本研究的重点。2017年7~12月医院对消化科病房实行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7~12月对消化科病房实行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选择2017年1~6月未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时为实施前。1.2方法。1.2.1加强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职责》等相关文书,并进行考核。结合医院的《医院感染考核惩罚标准》,每月由消化科主任及护士长组成考核小组,对消化科病房护士进行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通过学习和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相关的知识水平,提升工作质量[3]。1.2.2改善环境每日对病房进行开窗通风20~30min,每晚下班后用0.20%的强力消毒液进行拖地。座椅、桌子及诊床等每天用0.20%的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每月定期监控空气细菌情况,每季度检查紫外灯,不合格的及时更换[4]。1.2.3卫生宣传抓好卫生健康的宣传,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在走廊安装投影仪,播放医院感染的相关视频,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感染意识[5]。1.2.4提高待遇消化科病房护士工作量大,严重缺编,这就造成医院感染质量下降,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为此需增加护士的人员编制,提高护士绩效奖金,使让护士积极投入预防医院感染工作[6]。1.2.5完善制度诊室要认真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器械、物品要消毒处理,并做到在操作前后洗手。血压计和听诊器等常规的检验器材每周要消毒,每天用紫外灯照射两次,对于需要消毒所使用到的酒精、免吸收消毒液定期核实消毒使用日期[7]。1.2.6床单元消毒法对消化科病房床单元实施分区,分为A(治疗台至护士小桌)、B(医疗仪器、设备至治疗区域)、C(患者床头桌至病床)三个区域。用消毒毛巾对各个区域进行擦拭,再用床单位消毒器在密闭状态下对病床进行30min消毒处理,当换下的床单、被服有明显污染时,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装入黄色的感染性塑料袋,并做好“感染性织物”标识,密闭送洗衣房清洗。对换下的床单、被服必须依据“医院医用织物洗涤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处理[8]。1.2.7加强培训对消化科护士进行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管理评价标准》《护理差错评定标准》《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流程及检查方法》。讲课老师是医院专家及外聘专家,理论学习时间为30课时。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护士的医院感染考核成绩。医院感染考核在实施前后向护士发放问卷,内容为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常见处理方法等,满分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明确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和医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2018年1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识别,确定风险指标的权重系数,再设计风险评估表,根据评估分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结果最终确定19个风险指标,总风险极高的科室为外二科、内一科、内镜室;不同类型的风险指标中其高风险科室的分布不同,其中管理风险指标中风险极高的科室为内镜室、放射科、供应中心;过程指标中风险极高的科室为内一科、外二科、急诊科,结果指标中风险极高的科室为外一科、妇产科、手术室、外二科。结论实施客观、科学、循证的风险评估方法,能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风险评估;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实践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等级医院评审的内容之一,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中提到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实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们对医疗质量的期望值逐渐提高,医疗行业的风险值也随之升高。医院感染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更影响到社会安定,因此,必须要做好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争取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来减少医院感染。本院采用北大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李六亿等[1]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查找出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高风险科室,制定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院是一所位于三、四线城市的二级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床位300张,设有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7个;2017年门急诊量87600人次,出院患者8514人次,手术及有创操作1285人次。1.2方法。1.2.1建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小组。本院成立以业务副院长为组长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小组,主要包括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共计16人,其中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2人。1.2.2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采取专家头脑风暴法及根据本院2017年院感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开始风险识别,按照管理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对全院16个临床及医技科室进行风险识别,各项指标具体如下。①管理指标: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流程不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未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欠缺;②过程指标: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不规范、手卫生方法不规范、手消毒剂使用量不达标、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不到位、多重耐药菌(MDRO)患者核心预防措施不到位、医疗废物分类不规范、呼吸机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③结果指标:医院感染发生率、MDRO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发生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1.2.3确定风险指标的权重系数根据指标在全院层面涉及的范围、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对医院感染管理风险影响力的综合作用,即严重(1.0)、重大(0.8)、较大(0.6)、大(0.4)、一般0.2),计算平均值,最终获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确立权重系数[1]后,对风险指标分别赋予0.2/0.4/0.6/0.8/1.0的权重系数。1.2.4风险估计。各风险指标从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由该科室的院感医生及院感护士进行定量分区段赋值。发生的可能性赋值: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设为“无、罕见、小、较大、大”5个等级,分别赋值为“0、2、4、6、8”,主要根据2017年本院各项质控指标完成情况分区段赋值;后果的严重程度或损失,设为“重大、严重、较轻、轻微、极少”,分别赋值为“5、4、3、2、1”,主要采取业内专家咨询的方式赋值;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设为“无、差、一般、好、完备”,分别赋值为“5、4、3、2、1”,由本院院感专职人员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进行赋值。管理指标为定性指标,由院感科专职人员根据平时的日常督查及考核进行定性赋值,其余指标为定量指标。1.2.5风险评价。将16个科室的每一项风险指标按照“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赋值求和,再乘以权重系数,所有风险指标分值的和即为该科室的风险指标,分值越高,说明风险越高。1.3统计学方法所有科室的分值进行百分位数统计,百分位划分等级:≤10百分位为极低风险,10~25百分位为低风险,25~50百分位为中低风险,50~75中高风险,75~90高风险,≥90极高风险。
2结果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探究论文
1建立健全组织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由院感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单凭院感专职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总、护理骨干组成。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三级院感管理网的建立有利于院感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2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但应注意,制度不在于数量、文字的多少,必须根据国家或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才是最好的。制定好的制度不应长久不变,还应结合本院院感管理目标、工作要求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3重视全员培训
医院感染涉及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多个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院感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普及每一个工作人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卫生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一节卫生行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