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01:57: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药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传统医药产业传播论文
摘要传统医药产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切实可行地实施国家关于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措施,一方面要认清目前传统医药产业的现实环境和战略定位;另一方面也要谋求与之配套的传播措施,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传统医药产业传播途径发展研究
1传统医药产业发展的现实环境及战略定位
2006年10月17日,据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披露:近些年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另外还签订20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与42个国家和地区及世界卫生组织开展274项中医药合作项目。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5万多所,针灸师超过1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2万人,每年约有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中医药保健治疗。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出口的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呈不断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8.2亿美元。目前英国约有中医诊所3000多家,每年约有250万人采用中草药、按摩、针灸等传统的中医疗法。法国有中医诊所2600余家,有针灸师8000人左右。荷兰有中医诊所1500多家,接受针灸治疗的人数约占荷兰总人口的15%。美国有中草药专营公司400余家,每年有100多万人接受中医针灸疗法。中医教育和学术活动也发展迅速,世界上至少有40个国家开设了中医针灸学校。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关注中医药,在与我国卫生部的双边合作协议中,有50多个协议含有中医药合作内容。
然而另一方面,我国中药出口创汇最高的1995年,出口贸易额达7.7亿美元,当时世界天然药市场约为150亿美元,约占市场份额的5%。1996~2001年,中药出口贸易额一路下滑,徘徊在4~5亿美元之间。与此情形相反,进口草药却呈上升趋势,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中药进口总额达6.51亿美元,出口4.6亿美元,逆差1.91亿美元。这种现象与我传统中医药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介绍,我国的中医药只是“进入了缓慢的增长期”,我国每年7.2亿美元的中医药出口额,仅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量的0.3%;而作为药品进入美国市场的中药,至今还一个都没有。如果仅从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份额看,我国的中医药的确面临被全球化和现代化“边缘”的危机。
中医药是我国少有的核心的原创性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核心的少有的原创性软实力之一。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排名全球第四,但是软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还比较大,而能够站得住脚的能和西方国家相抗衡的软实力之一就是中医药。所以,仅仅认识到中医药是原创性的文化遗产还不够,应该再加一个定语,即中医药是具有生产力性质的文化遗产。很多文化遗产是不具备生产力性质的,只能保存,但是很难发展,而中医药不同,它的生产力性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竞争力,中医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的,作为核心文化遗产,不但要保存,还要发展。所以要使中医药发展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软实力。
县长在中医药产业推进会讲话
同志们:
刚才,市农业局、工信委、药监局和、的负责同志以及三个企业的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在中医药产业标准化生产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经验,很有特点和借鉴意义。常市长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县的经验和做法,强调了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贯彻会议精神,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常市长的讲话精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推进全市中医药产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既是保障中医药产品质量和人类药品消费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系产业能否存续和发展的关键措施。因此,如果不推行中医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不但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和已经形成的良好发展态势要受到影响,而且已经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可能受到损失。当前,我市中医药产业基本完成了产业聚集和规模扩张的历史性跨越,开始步入标准化种植、规模化贮藏、精细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全市中医药产业必然要求,而标准化生产工作已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全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做好安排部署,抓好工作任务落实,努力把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要尽快健全和完善中药材种植生产标准。我市现有中药材种植生产执行的标准共有20项,这20项标准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布并已经组织实施。目前,市农业局和有关县区初步制定了的20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正在申报中,尚未通过专家审议和颁布实施。严格来讲,我们欠账较多,还有许多标准没有制定和申报。因此,要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化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放在首位,抓好标准的制定、申报和颁布实施,做到各环节生产有标准、工作有规范、质量有保证。尤其是要依托与我们已经建立起合作关系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和技术手段,加强中药生产质量及安全标准体系的创新研究,积极建立地方性标准,申报争取成为国家标准。
三要加大中医药企业GMP认证工作力度。目前,我市大宗道地药材饮片质量标准和炮制加工方法都具有既定标准,一些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进行GMP认证,一些饮片加工大户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仍大量存在。全市现有的95户较大规模中医药加工企业,通过饮片和药品生产线GMP认证的仅有41户,不到一半。按照“十二五”全市中医药GMP认证企业达到100户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因此,药监部门要继续帮助指导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加强中药饮片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软件资料编写进行技术指导。要对新建、改建企业的工艺流程、厂房布局、生产设备和设施布置等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确保厂房设计既符合GMP要求,又满足地产中药材的传统加工工艺要求,帮助企业积极开展GMP认证工作。
四要加强流通企业GSP认证和日常监管工作。2008年以来,我市药材流通领域曾经出现的欧当归冒充当归和独活及其饮片的违法行为,虽然经过市政府组织的专项整治,成果比较显著,但仍然有部分经营企业违规经销,对“岷归”的市场品牌和道地性形成了不良影响。据统计,截止6月底,全市通过GSP认证的药品、药材批发企业只有42家。因此,要继续加大对流通企业的GSP认证,强化企业的诚信经营理念和意识,不断加强对中医药流通领域的监管。
商业健康保险与医药产业协作发展探讨
【摘要】在我国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尤其在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制度化以及大力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趋势下,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医药产业深度合作势在必行。本文从二者目前发展现状与瓶颈、协作难点、发展方向、建议等四方面展开论述,为今后推动和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与医药产业协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健康险;医药产业;协作发展
1研究背景
一方面,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我国相继启动“4+7”药品集中采购、“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以及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范围内的药品集中采购。不仅如此,各地也陆续开展药品集采,逐步实现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药品集采为我国医药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药品集采中未能中标的药品与生产企业,面对市场份额的骤降与基本医保支付比例的变化,亟须寻找新的支付方。另一方面,2020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已实现基本医保制度性全覆盖,但基本医保的建设目标为“待遇公平适度”,面对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同样是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在上述背景下,推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与医药产业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不但能够加快实现我国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减轻医保基金运行压力,更能为我国居民提供多元化、高质量、高效率、可负担的医疗服务。据此,本文就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与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瓶颈、协作难点、发展方向、建议等四方面进行讨论。
2商业健康险与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瓶颈
2.1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也尚未形成有利于生物制药企业开展融资、市场营销等经营管理活动的良好氛围。本文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给出了对该产业发展创新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融资产学研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医药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吉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凭借着省内资源和省外的经济政治环境优势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不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以吉林省目前的医药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制约为中心,系统地分析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以上分析,对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优化
世界贸易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使吉林省医药产业在得到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展的同时,更面对着新的挑战———不仅要面临国内其他省份医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压力,还要面临来自于世界其他国家制药巨头的挑战。而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中,实力弱小的医药企业无疑会处在相对劣势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也会受到较大的制约。可以说,目前的吉林医药产业在资本实力、创新能力和市场控制力等方面上,都无法与跨国企业相比。这种竞争条件给以众多中小医药企业为主的吉林省医药产业造成了较为艰难的现实发展局面。为了打破这种发展受限的局面,就必须要立足于吉林省医药产业急需发展、产业结构急需优化的现实要求,从保障吉林省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以吉林省技术人才资源、产业研发力量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为手段,对吉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及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建议。
一、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医药产业在发展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急需解决,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并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拥有话语权。(一)医药企业发展规模有待加强。表面上看,吉林省所拥有的医药企业数量众多,医药产业的规模较为庞大。但外表光鲜的背后,企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生产模式与生产特性区别度较小等特点是大部分医药企业所拥有的共性。而这些特点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相对较低,医药产业没有办法得到较好的竞争优势。在吉林省医药企业中,大型企业占比不足14%,在以众多中小企业为主的结构中,缺乏做大做强的企业去发挥“领头羊”作用。产业组织结构混乱、生产布局过于分散的现状,导致资本较为雄厚、医药技术较为发达的大型骨干企业的拉动作用和辐射作用被大幅度降低,行业发展中的“先富”没有办法完全发挥其在医药产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医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集成度不高是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最大的特点,也是吉林省医药产业的经济效益低,发展程度不深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医药产品优势不突出。吉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雄厚的医药产业基础,理论上完全能够使吉林省医药产业在发展中得到非常强劲的推动力,但是吉林省医药产业在发展中所能够体现出来的自身优势并不明显。首先,吉林省医药产品虽多,但是因为医药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医药产品的发展中始终欠缺大品牌、大品种的医药产品,产品层次也不高。其次,吉林省虽然有着种类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但是将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效率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吉林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着广袤的山区,自古就是有名的“人参之乡”和“鹿茸之乡”,以人参资源为例,吉林省的人参产量很大,每年年产量达到全世界年产量的70%,其品质更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是其能够创造的出口外汇却很少。与韩国相比,韩国也拥有着人参资源,但是韩国所拥有的人参资源仅为吉林省的14.2%,而韩国却依靠着这些人参资源,创造出了数倍于吉林省的出口创汇。最后,吉林省的医药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大部分企业固守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对于如何进一步发展出自身医药产业的特色并不明晰,也并没有主动寻求技术创新的企业发展意愿。如何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深化发展保护现有医药产业资源更是吉林省医药产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中要注重的问题。(三)科研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欠缺。事实上,中国很多产业都只是停留在“中国制造”的层面,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于技术开发的重视度和资金的投入程度严重不足。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在科研资金的投入方面,吉林省医药企业所投入的资金数额很少,很多企业对于科研资金的投入仅占其毛利的1%,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企业所投入的科研资金占比能达到3%。而国外的医药企业对于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至少能够达到其销售收入的10%以上。医药科研资金投入不足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技术停滞,许多科学技术没有足够的资金使其转化为现实产品,科技人员无法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企业得不到最新的技术支持,而原有的技术也并不丰富和先进,所以为了推出新的产品,不得不走“山寨”的道路,大量模仿其他企业的新技术或者新产品,从而降低了整个行业内医药产品的更新能力,逐渐使自身医药产品的竞争优势丧失,不仅在国内的竞争市场上没有办法取得优势,更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较大的市场消费群体和竞争能力。另外,医药科研成果与生产环节衔接不佳,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力度不够。一是因为在科研过程中缺乏中试环节不能有效对接,二是因为生产单位设备更新缓慢,科研成果受限于较为落后的生产设备,不能很好地在原有设备上得以应用。
二、吉林省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医药产业传播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传统医药产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切实可行地实施国家关于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措施,一方面要认清目前传统医药产业的现实环境和战略定位;另一方面也要谋求与之配套的传播措施,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传统医药产业传播途径发展研究
1传统医药产业发展的现实环境及战略定位
2006年10月17日,据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披露:近些年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另外还签订20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与42个国家和地区及世界卫生组织开展274项中医药合作项目。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5万多所,针灸师超过1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2万人,每年约有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中医药保健治疗。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出口的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呈不断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8.2亿美元。目前英国约有中医诊所3000多家,每年约有250万人采用中草药、按摩、针灸等传统的中医疗法。法国有中医诊所2600余家,有针灸师8000人左右。荷兰有中医诊所1500多家,接受针灸治疗的人数约占荷兰总人口的15%。美国有中草药专营公司400余家,每年有100多万人接受中医针灸疗法。中医教育和学术活动也发展迅速,世界上至少有40个国家开设了中医针灸学校。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关注中医药,在与我国卫生部的双边合作协议中,有50多个协议含有中医药合作内容。
然而另一方面,我国中药出口创汇最高的1995年,出口贸易额达7.7亿美元,当时世界天然药市场约为150亿美元,约占市场份额的5%。1996~2001年,中药出口贸易额一路下滑,徘徊在4~5亿美元之间。与此情形相反,进口草药却呈上升趋势,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中药进口总额达6.51亿美元,出口4.6亿美元,逆差1.91亿美元。这种现象与我传统中医药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介绍,我国的中医药只是“进入了缓慢的增长期”,我国每年7.2亿美元的中医药出口额,仅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量的0.3%;而作为药品进入美国市场的中药,至今还一个都没有。如果仅从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份额看,我国的中医药的确面临被全球化和现代化“边缘”的危机。
中医药是我国少有的核心的原创性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核心的少有的原创性软实力之一。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排名全球第四,但是软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还比较大,而能够站得住脚的能和西方国家相抗衡的软实力之一就是中医药。所以,仅仅认识到中医药是原创性的文化遗产还不够,应该再加一个定语,即中医药是具有生产力性质的文化遗产。很多文化遗产是不具备生产力性质的,只能保存,但是很难发展,而中医药不同,它的生产力性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竞争力,中医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的,作为核心文化遗产,不但要保存,还要发展。所以要使中医药发展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软实力。
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医药产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宗旨,牢牢把握医改和“三个加快”、“四个”建设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为方向,以生物医药产业和中药现代化为重点,以医药工业园建设为载体,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推动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把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一)打造“七个基地”
1.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现有药品生产企业为基础,引进品种和技术,引进生物医药生产企业,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到2013年初具规模,力争201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值达5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未受制裁原因分析
[提要]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政府发起“301调查”,并依据此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对中国大宗商品加征关税。在第一批中国商品征税清单中,所有原料药产品、制剂药品均未被列入征税清单,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并未受到明显打压。究其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处于药品供应链关键位置,且美国严重依赖来自中国的原料药,一旦药品供应链被切断,美国的医疗系统乃至国家安全将受到巨大威胁。中美贸易战牵扯巨大,既会影响到中美两大经济体,更会波及全球的医药行业。因此,把握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未来至关重要,对中美贸易战中生物医药产业的分析,启示今后中国生物医药发展需巩固原料药产业并积极推动产业创新,使其成为未来中美贸易冲突中一剂“强心针”。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生物医药;关税;原料药
一、引言
2018年4月4日,在中美双边贸易冲突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以所谓“知识产权侵犯”和“政府补贴政策”为由进行了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301调查”,并单边宣布将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强行加征25%的关税,共涉及约34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商品出口,此次贸易战规模全球罕有,美国特朗普政府来势汹汹,两国贸易战也由此拉开了序幕。本次美国开展加征关税,旨在打压中国正在发展中的重点产业。在“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中国政府将生物医药视为创新突破战略前沿领域,并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国家优先产业。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延续了中国以往对其他国家优先行业如化工行业和通信行业等的发展模式,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不断推进其技术进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使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随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抢占也必然会导致中美经济摩擦加剧,在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的背景下,中国众多产业均受打压,而生物医药产业却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韧性,中国的生物医药出口并未受到美方对其他重要行业如通信行业同样的以加征关税为方式的打击制裁。在2018年7月6日起美国正式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同最初的即4月份的征税清单对比,其中所有的原料药产品和部分的医疗器械与成品药品被移除出了征税清单。在2018年,根据中国医保商会的统计数据,我国原料药进出口额共计386.69亿美元,同比略增2.19%。其中,出口额达300.48亿美元,同比增长3.2%。从中美双方的生物医药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和美方对中进口征税清单来看,中美贸易战中美方的制裁打击对我国生物医药出口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有限的。本文就中美制药产业结构对中美贸易战中生物医药产业未受严重制裁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原料药产业使中国处于药品供应链关键位置
(一)中国原料药产业颇具优势。中国是多种关键原料药、专利保护期过期仿制药以及膳食补充剂、生物技术产品和医疗器械等医疗健康相关产品的全球生产源头地,同时也是全球原料药的最主要产出国。同中国其他工业部门一样,中国原料药产业的优势在于其规模庞大,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基础得到有力夯实,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的原料药产能已处于世界前列,同时生产的药品质量也在稳步提高。有赖于中国大规模、低成本的原料药制造产业,中国的原料药生产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不可割舍的需求,中国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规模已达世界第一。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国印度,其80%的原料药也依赖于中国。处于药品供应链最源头的大宗原料药,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的抗压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受美国打击的行业,所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敏感度较低,而位于药品供应链下游的药品成品,则对贸易保护政策更为敏感,而这些生产下游药品成品的产业正是集中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
藏医药产业的绿色营销策略探索
论文关键词:藏医药产业绿色营梢可持续发展
论文文章摘要:绿色营稍就是要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青海省藏医药产业,若想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竟争优势,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力的措施,确立绿色营梢观念,实行绿色营梢策略。
随着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密切发展以及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最具特色的藏医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青海省的藏医药的独特魅力在于,所用药物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没污染的高原地带,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同类药物,不会产生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据悉,青藏高原共有二千多种植物、一百五十九种动物和八十余种矿物可以人药,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医药都难以比拟的。但营销观念的落后是制约青海省藏药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藏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市场的认同程度。因此藏医药产业要抓住契机,积极落实绿色营销观念。
一、青海省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制约因素
青海省藏医药产业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传统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在医疗、教育、科研、生产、学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保障全省各族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因素制约,藏医药产业化发展仍相对缓慢。省藏医药的发展与国际上更高程度的现代化、产业化相比还具有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藏医医疗机构大多基础设施较差,自身发展举步维艰。很多医疗机构地处偏远地区,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低、学科带头人匾乏等问题,使得藏医药材质量控制、传统制剂工艺研究、民族资源保护等技术标准研究等问题存在很大的难度,藏医药挖掘继承与藏医药标准化建设工作亟待开展。
副主任在医药产业发展会讲话
同志们:
一、顺应趋势,超前布局,充分认识发展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工业领域的应用,促使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存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加速发展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已成为各国的战略需求。
1、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把生物技术及产业列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并明确提出要加大各项政策扶持力度。2010年11月,国家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于出台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前不久,在向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工业处汇报工作时,国家充分肯定了我省中成药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今后将在中药材种植和进入医保目录的大品种等方面给予支持。
2、省委省政府对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生物和新医药产业被列为我省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0年9月,我委牵头承办了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合作推进会,省纪委书记尚勇在7月5日召开的省工信委、省卫生厅、省商务厅、省药监局和市政府5个部门的协调会议中指出:①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行业纯利润在20%以上,远超过其他行业5%的水平,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是很大的。②“十二五”期间,生物和新医药将成为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届时,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将达到全球第二。③我省“十二五”期间,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存量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新招商引进的高端企业做到500亿,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④招商重点是将世界50强制药企业引入“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特别是知识产权即将到期的大仿制药项目。
二、目标明确,执行有力,医药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各方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