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00:56: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研究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研究生培养探讨
摘要: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培养具备医、教、研综合能力的高等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我国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适时引入转化医学的理念、思维和方法,探索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核心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不仅能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发现科学问题以及处理科学问题的科研能力,同时还能积极培养实验成果转化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类人才。
关键词:转化医学;基础医学;研究生转化
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是近20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概念,旨在把基础研究获得的成果快速转化为适用于临床的新方法,更快速地推进临床医学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打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物研发之间的壁垒,搭建起彼此之间的桥梁,最终使患者更快受益于这个医药领域科技发展,并引领一场新医药革命。转化医学研究代表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以转化医学理念加强创新型、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对现阶段复合型基础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一、转化医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转化医学的核心理念即在以健康为本的思想的指导下,以重大疾病为研究出发点,积极倡导基础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该理念从一开始便受到整个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各种与转化医学研究相关的组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以转化医学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也在世界各地陆续召开,大量文献的讨论核心也逐渐向着是否具有转化特质转移,转化医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发展速度迅猛,国家政府对转化医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大幅增加对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投入。许多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组建了转化医学中心,并发表了一系列转化医学相关论文。这些措施均有利于打破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传统屏障,加速培养转化医学研究的专门人才,加强转化医学学科建设,对医学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
二、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影响
医学研究生外语教学探索
1传统教学中课程实用性和教学问题的研究
局限性是传统专业外语教学材料的首要问题。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学习任务从临床训练转移到科研实验室,需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相关科研领域的国内外文献的调研上。多年来使用的传统专业外语教材故步自封,教材内容与目前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际需要相差较远,缺乏实用性和实时性[4],这样的教材很难激起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很多研究生反映在专业外语课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用不上,直接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专业外语的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且程式化,多由教师对教材中出现的医学专业单词进行解释后逐句的翻译讲解,不适合研究生的个体学习动机差异,不能激发个体学习欲望[4]。根据学习的构建主义理论,现行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层次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5]。
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的“核心能力”即同专业结构相关的教学理念、技能、态度和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技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足够的重视[6]。课上向学生传授了足够的专业外语知识就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这个观念在相当一部分教师中存在。据笔者的走访和调查,这一问题也是导致研究生学习专业外语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无法真正调动的原因之一。
2研究生专业外语课程中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笔者于2013年5月先后向98名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分发专业外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调查期限内共收到98份反馈问卷,其中97份为有效调查问卷(有效率98.98%)。调查问卷中,每一项医学专业外语学习需求程度均分为五等,其中1代表最不需要,2代表不需要,3代表一般需要,4代表需要,5代表最需要。在总计7项备选的专业外语学习需求中,国外专业进展前沿(4.433±0.895)、专业外语听说(4.285±0.879)、英文文章撰写(4.021±0.827)和专业外语实战实践模拟(4.565±0.875)的平均值超过了4,是需要开展或者最需要开展的教学内容。医学外语文献阅读、专业外语词汇、专业外语翻译、分值分别为3.321±0.900、3.796±0.829、3.699±0.765。
医学研究生外语教学模式探索
1传统教学中课程实用性和教学问题的研究
局限性是传统专业外语教学材料的首要问题。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学习任务从临床训练转移到科研实验室,需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相关科研领域的国内外文献的调研上。多年来使用的传统专业外语教材故步自封,教材内容与目前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际需要相差较远,缺乏实用性和实时性[4],这样的教材很难激起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很多研究生反映在专业外语课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用不上,直接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专业外语的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且程式化,多由教师对教材中出现的医学专业单词进行解释后逐句的翻译讲解,不适合研究生的个体学习动机差异,不能激发个体学习欲望[4]。根据学习的构建主义理论,现行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层次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5]。
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的“核心能力”即同专业结构相关的教学理念、技能、态度和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技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足够的重视[6]。课上向学生传授了足够的专业外语知识就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这个观念在相当一部分教师中存在。据笔者的走访和调查,这一问题也是导致研究生学习专业外语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无法真正调动的原因之一。
2研究生专业外语课程中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笔者于2013年5月先后向98名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分发专业外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调查期限内共收到98份反馈问卷,其中97份为有效调查问卷(有效率98.98%)。调查问卷中,每一项医学专业外语学习需求程度均分为五等,其中1代表最不需要,2代表不需要,3代表一般需要,4代表需要,5代表最需要。在总计7项备选的专业外语学习需求中,国外专业进展前沿(4.433±0.895)、专业外语听说(4.285±0.879)、英文文章撰写(4.021±0.827)和专业外语实战实践模拟(4.565±0.875)的平均值超过了4,是需要开展或者最需要开展的教学内容。医学外语文献阅读、专业外语词汇、专业外语翻译、分值分别为3.321±0.900、3.796±0.829、3.699±0.765。
强化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
医生的职业道德即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导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准则[1-3]。临床医学研究生是以培养高层次的临床医生为目标,是我国医学高层次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医学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临床医学研究生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而,决定了临床医学研究生应成为不仅具有医学专业素质,而且要具备高尚医德的综合型人才。多年来的临床教学和行医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临床医学研究生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切入点。因此,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崇高的医德,促进他们自觉自我完善成为知行合一、德业双修的健康卫士,是所有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需肩负的责任,是高等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医德教育课程,因此,许多临床医学研究生都没有得到系统的医德教育,由此决定了加强其医德教育的紧迫性。然而,怎样对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医德教育呢?这是摆在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导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就此问题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德观念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医学生,使医学生洞察人的道德精神价值,追寻医学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绝不是仅仅通过几节课就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德教育中,还要注意医德观念的培养。“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其实就是行医者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体现,临床医学研究生只有知道、了解它,才能很好地贯彻和执行,才能做到对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对患者家属负责,对全社会负责。
2强化教学改革,重视医德理论教育
医德理论教学是从理论的层面对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医德培养,对促进他们掌握医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原则等理论知识,尊重患者的人权,尊重患者的兴趣、坚守高尚的伦理与道德实施标准以及主动响应社会的需要,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虽然大部分教育管理者、研究生导师都已意识到医德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重视的态度并没立即转化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水平的提高。如果将医德理论教学的某些内容贯穿到临床各科,在每一临床课教材中的总论部分,加入医德教育问题,这样可使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德课堂教学在内容上要紧密联系现实的医学伦理问题,不能回避医疗现实。既要讲医德发展史,更应联系现实中发生的医学伦理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怎样看待和对待“红包”、“回扣”现象,如何看待医疗救助与患者欠费、逃费,如何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机构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展医德案例教学与讨论,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道德判断能力及道德责任感。
3密切结合专业教育,加强医德实践教育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摘要]心理健康对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笔者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通过线上调查与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目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阐述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及工作路径,提出了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对策;保障机制
医学研究生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因为“年龄大”“学历高”“心智成熟”而被视为不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但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原因导致的研究生暴力伤人、自杀自残等恶性事件屡见报端,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引导研究生身心全面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
1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
1.1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本研究。采用纸质问卷的方式对温州医科大学全日制在读研究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965份,有效率为91.9%。问卷计有90小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和F10其他等10个因子组成,每个因子采用1~5分的五级评分法,评分越高,代表相应的心理健康程度越低。评分≥2的因子视为阳性症状。问卷结果显示,SCL-90测试因子呈阳性的人数分布分别为:F1125名(占13.0%),F2319名(占33.1%),F3240名(占24.9%),F4246名(占25.5%),F5182名(占18.9%),F6135名(占14.0%),F7113名(占11.7%),F8194名(占20.1%),F993名(占9.6%),F10143名(占14.8%)。心理健康问题中表现度较高的因子依次是:F2、F4、F3、F8;表现度较低的因子分别为:F9、F7、F1。“压力程度”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结合纸质问卷调查,本研究同时采用微信问答的方式对在读医学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婚恋情况、作息规律、压力来源等问题进行分析,回收有效问卷1339份。结果显示,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与科研方面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其中认为“压力过大、几乎不能承受”的占3.2%,认为“有较大压力”的占38.6%,认为“有点压力”的占56.3%,认为“基本没有压力”的占1.8%。1.2医学研究生心理问题分析。SCL-90量表显示,当前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整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但部分群体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心理健康疾病。如表现度位列前三的因子,强迫型人格通常表现为过于追求完美主义或确定性等典型行为,并且对不完美或不确定性的耐受程度较低,进而导致思虑过度、产生心理问题[2]。一方面,医学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需要长期维持严谨态度和缜密思维的状态,相较于其他群体更易于产生强迫症状;另一方面,导师以及父母高期望、严要求也构成了强迫症的外在压力源。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的成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也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分析。就内因而言,问卷数据显示,64.3%的研究生成长、成才经历都比较顺利,缺少困难和挫折磨砺,36.5%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缺乏自我情绪疏解、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些研究生在面对学业、就业压力或者经济、婚恋挫折时,心理抗压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对学习生活的不确定感甚至是恐惧感,进而出现自卑、封闭、抑郁等心理问题。从外因来说,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知识更新、学历竞争日形加剧,医学研究生在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问题时易为社会思潮所裹挟,而一旦理解偏差或应对不当,往往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压力感和挫败感。
2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与路径
再生医学研究生混合式教学研究
[摘要]混合式教学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既拓展了教学时空,又保证了教师引导下教学中足够量的语言交际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适合于高校教学。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研究生教学;再生医学;双主体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其对教学模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日益凸显。近年来兴起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范式都是为适应信息化时展而进行的有益探索。例如慕课教育就是一项大规模的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慕课形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取教育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来提升学习成绩[1,2]。虽然以上方式很好地改变了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使老师无须再通过讲座式的讲授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但是,有学者认为以上方式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本质区别,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无法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且由于大多数教师不是技术人员,视频制作的质量难以保障,而低质量的视频不利于知识的传授[3],所以单纯的互联网式教学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教学。混合式教学,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的学习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两位学者提出。混合式教学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习者的需要以及老师自身的条件进行教学设计,既能发挥教师引导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混合式教学的方案设计
混合式教学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提供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提高教学效率。能否发挥混合式教学效用,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在线和课堂部分的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发挥两者的最大教学效益。课前线上导学的目的是完成基础知识、相关背景的输入,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在设计线上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学情,确保线上教学的可理解性、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精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线下课堂教学由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协同完成。为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以骨重建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并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理解骨重建的整个过程。课堂活动尽量做到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思维导图等精讲重难点,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任务展示等不同形式,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课后通过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中医学研究生中医经典学习探讨
摘要:“读经典,做临床”是名老中医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中医类研究生培养的短板。随着目前医疗环境改变,社会对中医类高级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各级院校应重视中医类研究生阶段中医经典的学习和培养。文章系统总结中医院研究生培养阶段学习经典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中医经典学习的缺乏兴趣、动手机会少,实践形式较单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中医人文教育缺失等,结合作者单位经验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和建议,加强研究生中医内涵建设、夯实中医基本功底,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以期中医学子临证中学用经典、会用经典、活用经典。
关键词:中医经典;研究生;人才培养
“不读《灵》《素》,则不明经络,无以知致病之由;不读《伤寒》《金匮》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1]中医几千年中涌现出不胜枚举的著名的医家和著作,但仅有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建立起过重要奠基作用,或对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有巨大贡献的著作才能堪称经典[2-3]。中医经典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需要后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挖掘经典背后的现实意义,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4]。除此之外,中医经典是中医临床的基础,是中医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熟读经典才能够对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建立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思路,同时学好中医经典是成为“良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文章将对中医学研究生培养阶段学习中医经典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目前学习中医经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对中医经典学习兴趣缺乏或重要性认识不足
文献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中医类研究生都认为应该学好中医经典[5];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然而实际调查中得出中医类研究生对中医经典学习只有少许兴趣,多数原因归结于毕业就业压力大;中医经典晦涩难懂,阅读名家医案医籍不能完全深谙其道;中医操作中,望闻问切四诊水平,脉诊能力弱,每次问诊都需要借助现代医学检查,学习的自信心在平日临床诊疗过程中严重受挫;部分研究生反苦于没有古籍,导致涉猎范围受限,心情烦躁,久之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锐减[6]。
医学研究生临床操作技能培训探讨
近几年,美国教育界掀起了一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热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的成功案例被推广到世界,并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可译为FlippedCassrooml或InvertedClassroom,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比例,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手中.1.1翻转课堂的理念.翻转课堂是信息化时代下,依托教育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理念颠覆了课上与课下的教学方式,把知识的学习与信息的获取放在课下,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看网络视频课程、听播客、阅读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学生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课上的宝贵时间用于师生间的交流,教师的答疑解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1].1.2翻转课堂的特点.1.2.1教学过程的逆向创新.传统课堂所遵循的学习过程第一步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获取信息,第二步是课下学生进行复习,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了教学过程的逆向创新,学生学习的第一步放在课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第二步放在课堂,学生在课堂实现知识的深化理解.1.2.2辅助视频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和视频制作技术的普及,授课视频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得到更加便捷的获取.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辅助技术的广泛应用,具备课下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而授课视频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和教学内容简洁明了等特点.视频时间短、内容精,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2].1.2.3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获取信息完全通过教师的现场传授.但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变得更为主动,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获取信息不再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而是通过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功能将被完全改变[3].1.3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历程我国最早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可追溯到2012年,来自重庆聚奎中学的实践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4].聚奎中学在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改造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课前通过平板电脑运用学习软件、教学视频、互动作业和数字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教师辅导、探究活动和练习巩固加深学习成果[5].重庆聚奎中学该次教学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使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平台电脑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但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领域和教育研究机构,我国高校的参与度相对较低[4].随着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日趋完善,各高校联合推出视频课程共享.进入2015年以来,我国高校在建立网络课程的同时,也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应用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该研究拟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中,以期为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和可操作路径.
2医学研究生临床操作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临床操作带教意识差.在我国现存的医学教育体制中,临床带教教师既作为医师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又要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还要兼顾医学教育活动.可以说,教师在繁重的医疗和科学研究工作下,很难挤出更多的时间放在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上,尤其是临床操作带教能力的培养上.至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政策导向已经改变,但是如何改变一线医学教育师资紧缺,转变教学思路,提升教学工作效率,提高医学研究生临床操作能力水平,使其与上层政策导向相一致也是目前存在的重点问题.2.2临床操作培训教学资源紧缺.临床操作技能的教学对于教学环境和资源成本有很高的要求.«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严格限制应用患者为医学教学实践对象,只有持有我国医师执照才具备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操作的资格.我国医学研究生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只能在仿真模型上进行,而仿真模型比较昂贵,进行一次操作技能授课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我国很多医学院校仍未建成临床操作培训中心,即使已经建有临床操作培训中心,但是大部分由于管理、运行成本和师资较少等诸多问题,利用率并不高.2.3临床操作培训教学效果偏差.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现行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教、练和考三个环节.在教的环节中,教师主要采用PPT幻灯讲解、教学模具讲解或是现场演练,而在教的环节上,往往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授课内容,但是学生却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奏,或是学生在笔记中常常记了前面的内容,漏了后面的内容;练的环节上,由于教学训练模具少,又会出现学生得不到教师的个别指导,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等问题;考的环节上,临床操作技能的考试也常沦为应试型考试,不能体现出临床工作的多样性与变化性.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研究生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的实践
医学研究生职业价值的认知及有效路径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研究生职业价值认知及培塑的有效路径。方法:通过与临床科室带教老师、医学研究生院授课教师、各年级医学研究生交流,听取医院心理科、伦理委员会、教学与学生工作部等相关专家的建议,对150名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职业价值的基本认知情况和认可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研究生能够认识到医学职业价值中给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虽然对未来的医疗从业行情不太乐观,但大部分不会放弃自己的医学专业。综合导师、学生、院校三方面的沟通,提出发挥导师立德树人作用、增加人文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比例、重视医学伦理学教育、正面强化新冠疫情对职业价值培塑这四个有效路径,提高医学研究生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知,加深其社会责任感和医学使命感,促使医学研究生形成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观。结论:应尽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通过有效途径提升职业认同,加强人文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职业价值;有效途径
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正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医疗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让医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施职业价值教育时面临实际的复杂情形。如何了解医学研究生对于职业精神认知的现状、如何尽早开展职业规划相关的教育、如何有效的探讨促进其职业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当下医学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21年8月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研究生各年级随机抽取医学研究生共计150人,发放150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2%。调查对象人员分布为,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占30.9%,二年级占13.0%,三年级占10.3%。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占20.4%,二年级占15.6%,三年级占9.8%。性别分布的情况为:男生占45.7%,女生占54.3%。年龄分布在22~30岁。1.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首先查阅大量影响医学研究生职业价值形成因素的文献,特别是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令医学教育工作者对医学研究生的职业价值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通过与临床科室的带教老师、医学研究生院授课教师、各年级医学研究生的交流,听取医院心理科、伦理委员会、教学与学生工作部等相关专家的建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医学研究生对于职业价值认知的情况,形成了16个条目的调查问卷。本次问卷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学研究生基本信息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级、性别、年龄、专业方向等基础信息的采集。第二部分为医学研究生职业价值的基本认知和认可程度的调查,包含16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5级计分,1分为完全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完全符合,此量表信度效度较好[1]。采用Excel对所有问卷进行编码和录入。
2结果
医学研究生职业价值的认知及培塑路径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研究生职业价值认知及培塑的有效路径。方法:通过与临床科室带教老师、医学研究生院授课教师、各年级医学研究生交流,听取医院心理科、伦理委员会、教学与学生工作部等相关专家的建议,对150名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职业价值的基本认知情况和认可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研究生能够认识到医学职业价值中给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虽然对未来的医疗从业行情不太乐观,但大部分不会放弃自己的医学专业。综合导师、学生、院校三方面的沟通,提出发挥导师立德树人作用、增加人文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比例、重视医学伦理学教育、正面强化新冠疫情对职业价值培塑这四个有效路径,提高医学研究生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知,加深其社会责任感和医学使命感,促使医学研究生形成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观。结论:应尽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通过有效途径提升职业认同,加强人文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职业价值;有效途径
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正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医疗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让医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施职业价值教育时面临实际的复杂情形。如何了解医学研究生对于职业精神认知的现状、如何尽早开展职业规划相关的教育、如何有效的探讨促进其职业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当下医学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21年8月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研究生各年级随机抽取医学研究生共计150人,发放150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2%。调查对象人员分布为,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占30.9%,二年级占13.0%,三年级占10.3%。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占20.4%,二年级占15.6%,三年级占9.8%。性别分布的情况为:男生占45.7%,女生占54.3%。年龄分布在22~30岁。1.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首先查阅大量影响医学研究生职业价值形成因素的文献,特别是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令医学教育工作者对医学研究生的职业价值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通过与临床科室的带教老师、医学研究生院授课教师、各年级医学研究生的交流,听取医院心理科、伦理委员会、教学与学生工作部等相关专家的建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医学研究生对于职业价值认知的情况,形成了16个条目的调查问卷。本次问卷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学研究生基本信息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级、性别、年龄、专业方向等基础信息的采集。第二部分为医学研究生职业价值的基本认知和认可程度的调查,包含16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5级计分,1分为完全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完全符合,此量表信度效度较好[1]。采用Excel对所有问卷进行编码和录入。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