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00:24: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统计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统计学教学研究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医学生的统计逻辑思维,并能正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服务于人群健康。该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多,不易从总体上把握;二是抽象且逻辑性强,不易于理解;三是涉及一些高数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于这门枯涩的课程,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这种简单而低效化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因此,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况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派的建构原理与完形-顿悟学说而产生的。建构主义学派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完形-顿悟说是以韦特海墨等为代表人物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们认为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与试误,而是突然的顿悟。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试误与顿悟是学习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常常是穿插进行的,重视任何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是片面的,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一般说来,在医学统计学学习中掌握统计学技巧、试解习题等常以试悟的形式出现,而对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创造性地探索问题则多表现为顿悟。因此,发现式教学法否定通过大量练习与强化形式形成反应习惯,提倡主动地在人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学习和教学模式。这种意义下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2]。所以,发现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正是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二)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现代意义。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发现式教学模式,他强调人的主动性,把人当作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人的认识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人们将进入感官的事物主动地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得以向环境学习,同时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布鲁纳认为“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可以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学生通过发现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易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3]。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4]。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从而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随着以优质教育和个性化学习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微课程(Micro-Lecture,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教育探索革新的研究重点及热点[5]。微课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将大块知识点拆分成一个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微小知识模块,制作成精炼而短小的微视频,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因其具有传播便捷、开发成本低、易与其他形式的教育资源相结合等特点,而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迅速传播[6-7]。如何有效地将微课与发现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并将二者适当地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是当前我国各类高校共同面临、思考并尝试解决的一个教学改革问题。结合医学统计学课程特点,本文探讨了将“微课+发现式教学模式”引入医学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并着重探讨新型教育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具体方案。
二、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设计
下面是以假设检验的教学过程为例,实施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步骤:(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所创设的“境”要和所授知识密切相关,并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如何对假设检验建立直观认识,培养学生假设检验的思想?笔者将一则统计学历史上著名的女士品茶故事,制作成一个小而精的微视频,放到我们学校的微课程平台上,在讲解假设检验这一章前,通知学生们提前观看。视频的内容情景是这样: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一群大学的绅士和他们的夫人们,还有来访者,正围坐在户外的桌旁,享用着下午茶。在品茶过程中,一位女士坚称:先倒茶后加奶(记为TM),或先倒奶后加茶(记为MT),会使茶的味道品尝起来不同,她可以鉴别是TM还是MT。在场的一帮科学精英们对这位女士的“胡言乱语”嗤之以鼻。这怎么可能呢?他们议论纷纷,不能想象仅仅因为加茶加奶的先后顺序不同,茶就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然而,在座的一个身材矮小、戴着厚眼镜、下巴上蓄着短胡须的先生并不这么认为,他提议来检验一下这个命题,并开始策划一个实验。接下来,在场的许多人都自愿地加入实验中来。几分钟内,他们在那位女士看不见的地方调制出10杯奶茶,其中TM与MT都有。最后,在决战来临的气氛中,蓄短胡须的先生为那位女士奉上第一杯茶,女士品了一小会儿,然后断言这一杯是先倒的茶后加的奶。这位先生不加评论地记下了女士的说法,然后,又奉上了第二杯……女士一一说出是TM还是MT,这时该如何判断呢?(二)探索交流探索交流,教师引导,抽象出假设检验基本思想。学生们带着微视频中的问题,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探究答案。正式课堂上前20分钟,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各自对问题的见解。针对微视频中的问题,试想如果只给那位女士一杯茶,她即使没有区分能力,也会有50%的概率猜对。若给两杯茶,她仍存在猜对的可能。事实上,如果她真的知道两杯茶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调制,可能一下子全部猜对。同样,即便这位女士能做出区分,在泡茶的过程中,如果其中的一杯与奶没有充分地混合,或是泡制时茶水不够热,均可导致她有猜错的可能。即便这位女士能做出区分,也很有可能是奉上了10杯茶,她却只是猜对了其中的9杯。在此基础上,笔者抽象出假设检验的基本理论,其基本逻辑是运用小概率反证法思想。小概率事件(P<0.01或P<0.05)在一次试验中不太可能会发生。反证法思想是先对估计的总体提出某种假设或分别(检验假设H0)根据样本信息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判断假设是否成立,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就意味着假设很可能是错误的,则认为假设不成立;反之,若小概率事件没有发生,则尚不能认为假设不成立。因此,我们对视频中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首先假设H0:该女士无此种鉴别能力是正确的,那么该女士只能猜,每次猜对的概率为1/2,连续10次都猜对的概率为2-10<0.001,这是一个很小的概率,在一次实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如今该事件竟然发生了,这只能说明原假设H0是错误的,应拒绝H0假设,从而认为该女士的确有辨别奶茶中TM与MT的能力。(三)对概念进行延伸和发展对概念进行延伸和发展,形成假设检验的方法和步骤。学生理解了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可让学生们试着将假设检验问题基本解题步骤进行归纳。第一步是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一般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或称为无效假设、原假设,符号是H0),假设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即其总体参数相等。实际练习中常常建立两个假设,除建立检验假设外,还应建立备择假设(或称对立假设,符号是H1),作为拒绝检验假设时的备选假设。检验水准为拒绝检验假设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通常取0.05或0.01。本例中H0:该女士无此种鉴别能力;H1:该女士能鉴别出每一杯是TM或MT,显著性水平(=0.05)。第二步是选择检验方法,并计算检验统计量。依据研究目的、资料的类型、样本含量的多少及变量的分布类型等,可分别选用t检验、F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等。这里猜对的次数为i,则其概率分布可计算为P(i)=Ci10piq10-i(i=0,1,…,10),所以连续十杯都猜对的概率应为:2-10=1/1024。第三步是根据统计量的大小及其分布确定检验假设成立的可能性P的大小,从而做出推断。若P>α结论为按所取检验水准,不拒绝H0,即认为差别很可能是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在统计上不成立;如果P≤α,结论为按所取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0,则认为此差别不大可能仅由抽样误差所致,很可能是实验因素不同造成的,故在统计上成立。由于1/1024<0.001,所以拒绝原假设H0,为原假设不成立,从而接受备择假设H1,可以认为该女士有辨别奶茶中TM与MT的能力。(四)尝试推广和应用尝试推广和应用,正态分布总体均值的t检验法案例:为了解某一新降血压药物的效果,将病情相似的28名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新降压药,对照组则用标准药物治疗,测得治疗前后的舒张压(mmHg)如表1。问:(1)新药是否有效?(2)要比较新药和标准药的疗效是否不同,请用下述两种不同方式分别进行检验:I仅考虑治疗后的舒张压;II考虑治疗前后舒张压之差。您认为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何种方法更好?解:略。
三、结语
医学统计学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利用CDIO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结构框架思想指导下,以医学统计学课程为例,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实际和医学统计学课程的特点,确立了培养的理念以及培养目标,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CDIO模式;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这些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000年以来,麻省理工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经过四年的研究摸索,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同时也成立了名为CDIO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的研发到运行的周期为载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经验,这样可以和课程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应该转变对人才观的认识,以往是单从个体的角度,现在要转变成为从个体、团队、组织和社会的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人才。
一、医学统计学课程现状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医学需要,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再进行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只有先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才能科学推断不确定性的数据,进一步揭示医学研究中掩盖在偶然因素中的本质规律,从而可以为解决医学方面的问题提供科学有利的依据。医学统计学是掌握医学特征非常必要的工具,被大量用于研究人类健康的水平、衡量卫生等工作的效果、分析医学研究中的实验成果。医学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注重应用的学科,是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各式各样的高科技在不停地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统计学,然而医学生的统计学素质比较薄弱,会妨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将会影响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但是,由于医学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统计,思维比较抽象,而医学专业的学生更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因此学习过程中有些困难,并且逻辑性的推理又多,计算比较复杂,计算量很大,加上高职学生数学的基础比较弱,高数的基础知识几乎没有。
二、CDIO理念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本科医学统计学考试改革探索
1改革内容与方式
此次改革的核心是增强科研设计意识,提高统计软件应用能力。改革试点为2014级临床、护理、麻醉、口腔五年制本科教学班。1.1课程考试改革。在以往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引入实验报告、案例辨析、统计方法Excel实现和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考评。其中,实验报告占10%、案例辨析占10%、统计方法Excel实现占10%、课堂表现占10%、期末考试占60%。实验报告:学生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或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专业需要选定研究课题,依据专业相关内容撰写科研设计报告。案例辨析:(1)学生寻找本专业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CD核心库或扩展库)中的统计方法错误应用案例,分析原因并给指出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2)分析经典案例,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完成考核任务。统计方法Excel实现:考虑课程学时数和学生接受能力,以Excel作为分析软件,要求学生列出操作步骤,重点对结果进行解读。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正确性。1.2期末考试题型改革。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复杂烦琐的计算题,增加综合应用题、案例辨析题的比例。例1[1]:某地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查了140名成年男子的红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略)。请按照要求回答以下问题:(1)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请简要叙述基本思路。(2)已知χ=4.77×1012/L,S=0.38×1012/L,估计该地成年男子红细胞计数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并简要叙述其意义。(3)估计该地成年男子红细胞计数的95%置信区间,并简要叙述其意义。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医学参考值范围、置信区间和标准误等。例2[1]:在评价某药物耐受性及安全性的Ⅰ期临床试验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各组注射剂量分别为0.5U、1.0U、2.0U,观察4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回答以下问题:(1)该研究所得数据资料为什么类型?(2)该研究设计为什么类型?(3)看到问题“不同剂量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无不同”,首先想到的统计推断方法是什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4)如果条件不满足可以采取哪种统计推断方法解决?该题目考查知识点:资料类型、实验设计类型、方差分析及其应用条件、非参数秩和检验。案例辨析是从科研报告中典型的统计方法错误应用案例入手,采用错误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与学充分融合。
2效果评价
2.1评价方法。为评估改革效果,学期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经预调查、修改完善)对课程考试改革整体、改革内容、考试题型等方面进行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2份,回收问卷362份,回收率100.0%,有效问卷358份,有效率98.9%。2.2整体评价。对于本次课程考试改革,261人(72.9%)认为合理;74人(20.7%)不确定,认为传统考试方式也有优点;23人(6.4%)认为不合理,建议采取论文或综述的形式进行课程评定。2.3改革内容评价。大部分学生对改革内容的认同度较高,299人(83.5%)十分清楚此次考试改革的内容,54人(15.1%)不太清楚,5人(1.4%)完全不清楚。对于增加实验报告、案例辨析、统计方法Excel实现和课堂表现评价环节,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具体见表1。2.4对考试题型的评价。多数学生对期末考试题型持认可态度。344人(96.1%)支持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4人(1.1%)反对,10人(2.8%)不确定;对于增加综合应用题,321人(89.7%)表示支持,20人(5.6%)表示反对,17人(4.7%)不确定;对于增加案例辨析题,264人(73.7%)表示支持,53人(14.8%)表示反对,41人(11.5%)不确定。2.5对综合评定成绩比例的评价。多数学生满意综合评定成绩比例。254人(70.9%)认为比例分配合适,61人(17.0%)认为应该增加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43人(12.1%)认为应该继续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
3建议
医学统计学教学目标和其在临床、护理等专业中的地位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本次课程考试改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方位考查学生知识掌握、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学生广泛认可。3.1丰富考核形式,激发学习动力。调查显示,学生认为本次课程考试改革最成功的地方是考核方式多样,认为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既可以巩固“三基”,又可以强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增加了学习时间,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出勤率,改变了学生平时学习懈怠、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状。3.2弱化复杂计算,强化软件应用。将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引入考试,可以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临床、护理等专业学生对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需求有以下特点:一是仅关注统计方法在未来工作领域的应用,不注重创新和发展;二是需要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4],而目前正版统计学软件少。基于此,在临床、护理等专业开展利用Excel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教学十分必要,但受条件限制,全面上机考核难以实现,故课下评测必要且合理。3.3强化案例辨析,实现教学相长。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支持在考试中引入案例辨析题型。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所学统计方法是该门课程的重点。案例辨析是从科研中典型的统计方法错误应用案例入手,考查学生对是否正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的辨别能力[5]。此外,课堂和期末考试案例辨析素材主要来自在各专业领域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内容丰富,学生既完成了医学统计学学习任务,又可以通过此过程了解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3.4摒弃简单记忆和复杂型试题,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对期末考试摒弃简单记忆性题目较支持。通过考查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医药卫生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统计概念的含义,而且很容易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漩涡。综合应用题则可以从应用角度考查学生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经典统计学方法的掌握情况、适用条件、结果的意义、条件不满足时的解决方案。综合来看,此次课程考试改革较成功。但是也必须注意,课程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考试改革不能独立孤行,应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科研能力。
医学统计学教学管理论文
教育是科技进步和经济振兴的基础,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中国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今天,高等教育为适应这一新形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已进行着多方面的改革。sO100
众所周知,医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统计学更是一门既有复杂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应用技巧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科研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灵魂,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评价、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教学内容贯穿于研究设计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如何适应新形势,迅速推广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在满足医学科研需要的同时实现医学统计学的自身发展,是医学统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医学统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教学对象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教学手段落后。②医学研究进一步向宏观和微观发展,信息数据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和大数量化。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具备较好的独立性、可参与性与知识的全面、系统性,以及多媒体组合的高效性等诸多优点,解决了上述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见、所闻即所学”,适当拓宽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灵活性,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以创造传统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同时,还可利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并决定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统计工具从计算器发展到计算机为主,能应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处理医学科研数据已成为必备的能力。否则,一方面有人不懂得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使大量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又盲目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不管是什么研究类型的数据都简单地交给计算机处理,用计算机取代统计,势必造成大量统计方法的滥用和误用。医学研究的许多数据关系到病人的治疗、转归,甚至生死,统计方法的误用会导致严重的论理问题。我们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摆脱大量的繁琐演算的束缚,在单位时间内讲授的信息量将会大幅度增加。统计学教学不再是数据的罗列和公式的堆砌,而是研究设计的艺术和数据表达的艺术,并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思维和推理的乐趣。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申报院级教学研究立项的课题:
(1)医学统计学多媒体CAI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2001年)
大思政理念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原则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强调“立德树人”,注重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从“大思政”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改革的新要求、课程定位、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原则、课程思政的途径等方面探索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新时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1大思政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改革新要求
“大思政”教育理念,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教育。简单概括,“大思政”教育理念就是指一切“正能量”的教育内容,即“思政元素”[3]。“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但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思政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4]。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并不是增开课程,也不是增设活动,更不能简单等于“思政+课程”,而是在专业课教学与改革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新时代“大思政”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新理念,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这一转变意义重大。“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强调“立德树人”,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一种隐性的引导[5]。“课程思政”是在非思政课教学内容讲授中融入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引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知识传递功能的同时,传递思政教育的“正能量”[6]。切忌在专业课中空喊政治口号,而忽视专业课本身的教学规律与教育特点,要通过隐性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历经了教学规范、理论探索、改革深化和全面推广4个阶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扬弃和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结合专业课程实际搭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载体,进一步明确了专业课程同样担负着德育育人的功能,打破了专业课与思政课完全割裂开来的现象。正如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所说:“高校所有课程都要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同频共振”。
2大思政理念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发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及日常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是新时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的新课题。
医学统计学案例教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教学在独立学院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方法: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案例教学和传统模式教学,然后对两班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两班医学统计的基础知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实践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医学统计学知识和技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4],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统计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对本科生而言难学、难懂、难用;独立学院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较低,基础薄弱,要学好医学统计更是困难重重。而传统的医学统计课程教学形式单一,讲述内容抽象,且侧重于单个知识点的讲授,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2018年,我们在医学统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处理实际数据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7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全体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班100人,对照班98人。生物医学工程开设的“医学统计学”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学时54,使用教材为李康、贺佳主编的《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统一考试时间与内容。医学统计学教学后期,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1.2研究方法。1.2.1教学改革。理论课教学时数为36学时,采用同一教师,同一授课方式,以保证2个班所学统计学理论知识相同。在18学时分组实验课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做题练习,并结合理论知识讲授。实验班引入研究生教材中的“案例辨析”,将现有教材的案例辨析改编成新华学院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形式,使其在新华学院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双变量相关与回归、生存分析中各选一个案例。1.2.2成绩评判。由有多年医学统计学教学经验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出题,考题包括专业名词中译英、填空题、单项选择题、计算与分析题4大类型。试卷评阅前制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力求公正、客观,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1.2.3问卷处理。问卷中的评价指标(共7项):对课程满意度、激发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科研思维培养、撰写科研论文。问卷中的评价指标采用优、良、中、及格、差5个等级。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一编号,提取有用信息,专人进行信息的计算机录入,进行数据整理。1.2.4统计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计量资料的差异:先进行正态性检验,若P>0.10,使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差不齐时使用t'检验);否则采用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两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医学统计学课堂教学论文
一、概率分布
概率分布(probabilitydistribution)是医学统计学中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授课内容一般包括:二项分布、Possion分布、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
借助概率分布常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指标的特征、医学现象的发生规律等等。例如,临床检验中计量实验室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就是依据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原理计算得到;许多医学试验的“阳性”结果服从二项分布,因此它被广泛用于化学毒性的生物鉴定、样本中某疾病阳性率的区间估计等;而一定人群中诸如遗传缺陷、癌症等发病率很低的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数或死亡数的分布,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细菌数的分布等都服从Poisson分布,我们就可以借助Poisson分布的原理定量地对上述现象进行研究。
在生物信息学中概率分布也有一定应用。例如,Poisson分布可以用于基因(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分析。被研究者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BLAST(BasicLocalAlignmentSearchTool)能迅速将研究者提交的蛋白质(或DNA)数据与公开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序列比对。对于序列a和b,BLAST发现的高得分匹配区称为HSPs。而HSP得分超过阈值t的概率P(H(a,b)>t)可以依据Poisson分布的性质计算得到。
二、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hypothesis)是医学统计学中统计推断部分的重要内容。假设检验根据反证法和小概率原理,首先依据资料性质和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检验假设;在假设该检验假设成立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检验方法,根据样本算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最后,依据概率分布的特点和算得的检验统计量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支持所建立的检验假设,进而推断总体上该假设是否成立。其基本方法包括:u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ANOVA)和非参数检验方法。
医学统计学试题剖析及教学思索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各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医学生中开展医学统计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思维、态度和素质。这种基本科研素质的培养是研究型大学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活动中,准确、快速地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能够有效指导日常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以笔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仍然是最广泛了解学生的水平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2008级临床、口腔和检验等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医学统计学考试试卷评测和结果分析,了解各专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期为今后医学统计学教学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武汉大学医学部2008级临床、口腔和检验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试卷共354份(临床273份、口腔54份、检验27份)作为研究对象,不分性别,逐题统计得分情况。试卷由6道名词解释(3分/题)、l5道选择(2分/题)、5道简答(6分/题)和2道分析计算题(分别为:10分和12分)构成。
1.2研究方法对各题目难度值(P)进行计算。难度值反映了每个题目的平均得分率,其计算公式为:P=,其中为P为第i题的难度值,为第iAma题的平均得分,为第i题的总分。对于单项选择题,由于存在因机遇而答题正确的可能,因此采用以下校正公式计算其难度值。P=其中P为校正后的难度值,m为选择题中的选项个数。对试题按难度值大小分组,P≥0.8的为组1,认为较易;0.6≤P<0.8的为组2,认为中等难度;难度值P<0.6为组3,认为较难。同时,对每道试题按章节进行归纳,试题所涉及的章节共有十二章,分别为: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c1);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C2);第三章变异程度的统计描述(c3);第四章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c4);第五章t检验(C5);第六章方差分析(c6);第七章相对数及应用(c7);第八章卡方检验(C8);第九章非参数检验(C9);第十章线性相关与回归(C10);第十二章统计表与统计图(C12);第十三章医学实验设计与诊断试验的评价(C13)J。若一道试题包括了多个章节内容,则以其主要考查知识点所在章节为准。分别统计各专业在各难度分组和各章节的平均得分率,并比较其得分率的差异。
1.3统计分析所有资料采用epdata3.1建库。试卷的信度分析,通过计算克朗巴哈(Cronbach)系数仅进行评价。计算各试题得分与总分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来比较各试题间区分度的大小。由于得分率呈偏态分布,同时检验专业的试卷数较少,因此各专业得分率差异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另外,属于第二、三、九章内容的题目仅有一道选择题,专业间得分率差异的比较采用X检验,所有的统计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17.0进行分析。
2结果
医学期刊作者及读者对统计学的需求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推进了出版模式的变革,现阶段在中文医学期刊出版行业中数字出版模式十分普遍。基于此,本文着眼于中文医学期刊的数字出版模式,并对其增值服务进行了研究。文章对当前的中文医学期刊发行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以确定中文医学期刊读者和作者的统计学服务需求为目标开展问卷调查,还提出了提升作者统计学分析能力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关键词:数字出版模式;统计学;问卷调查;中文医学期刊
一、引言
我国一直致力于提高科技期刊发行质量,使其为学术科研创新提供更高动力。在数字出版模式之下,中文医学期刊文章内容的学术性,将会受到统计学应用成效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基于数字出版模式,研究中文医学期刊读者和作者对统计学服务需求十分重要,将会为提高医学期刊整体质量带来极大帮助。
二、中文医学期刊概况
目前,我国已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当中20%以上都属于医学期刊,其种类可达上千种。中文医学期刊主要有五大类型,分别为科普类、综合类、技术类、学术类和检索类。在数字出版盛行的情况下,中文医学期刊的出版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数字化产品形态赋予了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1]。相比于纸质期刊,基于数字出版条件下的中文医学期刊有着许多增值服务,能为更有效地实现内容资源应用,为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提供辅助。对于中文医学期刊而言,提升学术质量和服务科研创新将会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期刊与科研的彼此渗透和融合可以有效助推医学科研创新。虽然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统计学方法应用正确性和数据分析严谨性已经成为了文献学术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中文医学期刊当中统计学错误却十分常见。中文医学期刊的作者和读者大多是医学科研人员,但他们的统计学分析能力不强,十分需要获取统计学服务,而中文医学期刊无疑是提供此类服务的最佳平台。
医学科技论文常见统计学问题分析
摘要:针对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统计学问题以及稿件退修和编辑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的统计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避免统计学方面错误的方法及建议,便于科研人员撰写论文时学习借鉴,也为医学期刊编辑处理类似稿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统计学;医学;科研;论文;问题
医学统计学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是医学科研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应用水平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质量[1]。医学科研人员在撰写论文时若未能仔细钻研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专业知识,或未咨询专业统计学研究人员,盲目套用统计学方法,往往会造成应用统计学方法及处理数据时出现错误,如变量选择和纳入、模型选择、结果描述等错用情况发生。在医学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结果解释和表达等环节均有可能存在统计学应用不当的问题[2‐5]。就已发表的医学科技论文来看,研究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审稿时比较容易被识别,且大部分存在科研设计缺陷的论文在审稿阶段已滤除,而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实现数据管理和分析,正确解释和表达统计分析结果等问题则往往比较隐蔽,这部分问题在进入编辑修稿阶段才显现。编辑修稿阶段是论文出版前的最后质量控制环节,编辑对论文统计学问题的审核把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期刊编辑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高度的责任心处理遗留错误,特别是有些疑难问题往往需要专业统计学人员介入进行判断。已有调查显示,1990年—2003年发表在NEnglJMed、JAMA和Lancet三大顶尖医学杂志上且引用次数超过1000次的文献中,有近1/3的文献存在统计学问题[6‐7]。可见统计学误用、错用问题在医学期刊中相对较多。因此,对于医学期刊社而言,强调在论文审稿阶段邀请统计专业审稿专家进行统计方面把关十分重要。现就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及可能的避免方法分析如下,以飨同道共勉。
1描述性分析时存在的统计学问题
定量资料中的连续性资料一般采用集中趋势加离散趋势形式描述,例如均数±标准差(x±s)及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目前,绝大部分文献统计描述都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进行,研究者往往未检验所研究指标数据的正态性,而理所应当地将数据以正态方式进行呈现,忽略了非正态分布数据应当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的形式来描述比较妥当,这样的错误使用可能会让读者对数据总体分布造成错误判断。此外,某些研究中研究者会采用均数±标准误进行统计描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研究者对标准误和标准差的具体含义辨识不准确,样本标准差是用来描述正态分布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将方差开平方即得到的标准差;而样本标准误是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一个统计推断的指标,用于将统计量推断到总体参数。另一方面,由于样本标准误一般比标准差小,出于使研究结果看上去更具优势考虑,研究者会使用标准误代替标准差。
2统计分析方法不满足假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