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0 00:10: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生实践带教认识
临床实习是对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临床素养进行培养的关键阶段,是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必经途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临床教学造成影响因素较多,如临床医师的带教水平、患者日益提高的维权意识、医院的教学管理体制、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等[1]。因此,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实习质量,改善临床带教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培养医学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一直是教学医院需重视的问题。
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1选择优秀医师担任带教老师医学生通过对老师工作行为的观察来确定和建立工作概念,其实习质量受带教老师专业素质的影响。选择素质高、专业知识强、技术操作娴熟规范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需言传身教,树立风险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使教学工作有效进行。医学生在进入医院实习后,因临床各科专业性较强,易产生胆怯、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带教老师应善于沟通,针对性地对具体的思想状况进行疏导和施教,消除学生思想顾虑,尽快使学生进入良好实习状态。
1.2强化带教老师高度责任心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对实习生有着潜在的影响。带教老师需从根本上对教学给予一定的重视,具备进取和钻研精神,全身心、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才可在带教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带教老师需认真细致对待工作,以自身为榜样,尊重和关怀患者,用言行举止给学生形成一种从医的概念。同时需就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向学生讲明,让其珍惜有限的学习时间,争取最大限度获得具体的医学指导和临床知识,让学生有重点、有目地开展学习,对知识进行积累。
1.3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相应培训医院对刚完成学校基础医学理论学习的医学生而言,环境相对陌生。医院工作各环节的开展中,规章制度是关键环节,是医务人员依据的基本原则。医学生在实习前需就医院的规章制度、医风医德、服务态度、交流沟通等进行培训,入科后就科室的环境及专科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并让其明确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物品摆放的位置,让学生明白常规治疗流程和各个区域注意事项,避免其进入临床后的无措和盲目,尽快适应学习环境,积极主动开始学习[2]。
2临床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思维培养思考
1医学思维的概念及培养现状
医学思维是指在医学实践、临床以及研究中,基于医护人员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思考、概括而反应的理性认识[1]。广义上是指客观认识生命与健康的原理,是集方法和模式于一体的思维。医学思维对于医学生的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医学教育制度并未专门关注医学生思维培养,且培养过程中医学思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医学教育历来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虽然近年来加大对人文素养的关注,但仍未独立设置医学思维培养的课程。而将医学思维培养与自然科学知识学习的融合,主要依赖于教学实施者的言传身教和零散的医学实践接触,难以系统、合理地引导和培养医学生的医学思维,有悖于培养初衷[2]。
2当代医学生医学思维培养的短板
2.1思维观念缺乏整体性。大部分医学课程的知识点多且序贯性差,常导致医学生对于医学缺乏整体认识,造成学习过程中难以从高层面上对医学知识进行理解。而国内外医学教育都在积极推动从基础到临床的器官-系统课程整合尝试,是现行分科过细的医学课程割裂其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并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整体性培养的一种佐证。2.2思维模式限于被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已从宏观发展到微观,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虽然标准化路径的不断推进规范大部分疾病的诊治流程,但医学生仍需积极的思考和灵活的思路,以便处置千变万化的临床现状。由于经过长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和应试教育,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3]。另一方面,医学发展迅速,而教材更多依赖于经典理论,更新相对滞后,如果无法积极主动学习涉猎多方面知识,会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新理论、新知识的接受过于被动。2.3思维方式存在局限性。医学因其特殊性,更贴近专科教育,尽管许多医科院校合并成为综合性大学的医学系,但由于课时长、压力大,医学生并没有更多时间去广泛涉猎,并且我国不像欧美国家一样实施预科教育的培养模式。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医学生局限的思维方式不利于今后全面发展[4]
3医学生应重点培养的思维品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进行一些反思,并进一步探讨在医学生成长中需要培养以下几种比较重要的思维品质。3.1整体思维。要求分析事物内在的逻辑性,以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对于疾病的认识,大多数人停留在局部和表征的阶段,但疾病本质是一个全身过程,各个系统密不可分。从内部外部、结构功能等方面综合分析,有助于准确认识疾病[5]。临床上,如治疗不可逆盲的眼底病,常只进行眼底病专科诊治,这样容易忽略基因、免疫、环境、精神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病因,导致治标不治本[6]。作为系统性学科,除专业属性外,医学还有社会。属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决定临床医疗服务效果的一些非技术性要素,如人文素养的提高。总体而言,整体思维涵盖面广,基础知识、临床、科研都需要通过整体思维分析。3.2创新思维“定势”是人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行为模式,表现为遇到类似情形时自觉反应出相同的心理状态,而医学研究缺少突破性的成就便在于定势思维的阻碍。创新作为探索解决医学问题的创意过程,能有力摆脱定势思维。但不是简单的创造与发现,还包含评估、批判、质疑能力的综合发展[7]。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创造”“借鉴”“迁移”和“整合”等多种表现。就迁移而言,研究西地那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其引起阴茎勃起的作用,合理迁移后,成功研发了“伟哥”[8]。此外,像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肠系膜是一种器官,打破经典解剖学的观点[9],改变人们的认知。作为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医学领域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方法和理论,比如3D打印移植器官,以及新诊疗模式的研发都给医疗带来极大的便利。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帮助医学生开拓思想,杜绝盲从,推进医学的发展。3.3逆向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旨在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对于某些特殊复杂问题,从结论往回推,逆向思考,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但逆向思维最难的是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医学是一门将理论用于实践,再由实践支持理论的科学,但医学生对其理解却仍停留在由因到果的阶段,逆向思维的培养能够加强医学生对医学的全面理解,摆脱认知局限性。同样,逆向思维能够引导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解决问题。比如利用逆向思维的发明创造:骨创伤出血较多是因为骨髓内的血窦通透性大,发明者利用这个特点,发明了骨内输液器,从而在静脉塌陷时,使液体通过骨髓迅速融入血液循环而抢救生命[10]。又如传统的口腔修复方式只有当修复体植入口内时,才能看到修复效果,而逆向思考,基于修复最终状态和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各种技术和阶段导向性分步实施,也可以达到满意效果。3.4辩证思维。是指按照唯物辩证法,在联系发展中把握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健康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平衡,机体免疫和致病因素,孰强孰弱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中医阴阳学说中的对立制约、相互依存转化都是对于辩证思维的诠释。进入临床,医学生更应该用辩证思维去分析疾病的现象与本质。比如目前对女性冠心病的特点认识不全,临床上常出现诊断及治疗的不足。但通过辩证分析,医师能够了解女性冠心病症状、危险因素、诊断,以及机制中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在具体情况发生时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11]。3.5个性化思维是一种结合理性逻辑和感性经验互补的思维方式,有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内涵。在各种标准化路径、医疗指南等规范诊疗流程和技术标准中都有所体现,如不同国家、地区的诊断标准尽管大。致相同,但因疾病的区域性,仍会有所差异。医疗实践面对患者个体时,对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是单称判断(即“个体判断”)。因此,临床医师在实践个体化医疗中,应杜绝机械看待每个患者或者每种疾病,尽可能多地为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最佳诊治。比如在高血压的治疗上,遵从目前推崇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疗模式[12],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心理状态、靶器官损害严重程度等个体情况,选用适宜的降压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13]。
医学生德育资源途径研究
摘要:结合高等医学院校的特色,充分发挥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德育功能,是陕西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主张对孙思邈济世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精诚合一德术并重的医德观、仁爱为准的医德规范进行全面挖掘和梳理,并发挥其教育和启迪作用,然后将这些医德思想与思政教学相结合,与医学伦理教育相结合,与医理医术教育相结合,使培育的医学生都能成为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医术精湛、医德人格高尚的“白衣天使”。
关键词:孙思邈;医德思想;德育资源;转化
立德树人,培育德才兼备、德术并重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高等医学院校应充分联系自身的实际,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国古代传统医德思想,充分发挥传统医德思想的德育作用,这是高等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更是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兼具普遍性和独特性的关键所在。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将我国传统医德思想,特别是孙思邈医德思想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德育资源之一,这既符合党中央的相关要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内容,也体现出高等医学院校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有关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研究较为丰富,研究者对孙思邈有关医德思想给予高度的评价。国内方面,钱超尘等主编的《孙思邈研究集成》(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年)一书,集中了北京、陕西和其他一些省市的50多位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该书全面系统地集录了孙思邈研究的情况,研究者从多方面对孙思邈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探讨。另外,对孙氏在医德、医理、医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进行了深入研究。郭瑞华等编写的《试析孙思邈医德思想之精粹》一书,将孙思邈医德思想总结为:贵人命,重医术,不慕官利;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不谋钱财,不慕名誉,不图报答;勤求不倦,博极医源,医术精湛。吴鸿洲在《试论孙思邈的医德观》中对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端正行医目的,医生除了治病之外,应该“无欲无求”等相关主张给予高度评价。刘红叶在《孙思邈医德思想论述》一文中,将其概况为精益求精、谦虚敬慎、尊重生命。卢启华在《谈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一文中研究了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并且把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总结为淡泊名利、济世爱人。杨铮铮的《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探析》分析了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精髓,文章高度评价孙思邈的“仁爱”思想、“普救众生”的思想境界、“无欲无求”的道德情操、“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强调孙思邈的高尚人格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后学树立了榜样。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孙思邈的思想进行研究,分析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的内涵等。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极具启发价值,但是,之前的这些结论基本上都是从单纯的医学伦理思想本身展开的,若要从医德资源的开发、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时代价值及其实践应用层面开展研究尚显滞后,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挖掘与阐发
一是济世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我国古代医术被世人称为救人生命的“仁术”,是一门受人尊重的科学技术。《黄帝内经》中有专文论述人命之贵,提出医者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即“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该书还较早地将从医者的崇高理想和终极目标确立为“仁者爱人、仁爱救人、济世活人”。孙思邈主张,医者应当自觉承担起保卫人类神圣的生命、维护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他认为医学的社会职能和存在价值就在于“济命扶危”。正是从生命至尊至贵和医学的社会责任出发,孙思邈才最终提出了“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孙思邈强调,治病救人是医者的职责,从医者应“志存救济”,主张从内心深处将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要一心一意地努力解除患者疾苦,挽救患者宝贵的生命。孙思邈的这种以生命至上为基础的人道主义观点,形成了其传统医学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础[1]。二是精诚合一、德术并重的医德观。孙思邈的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药方》中有专论医德的篇章,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医习业”“大医精诚”,孙氏专门将有关医德的篇章放在全书的最前面,其寓意是十分深刻的[2]。在“大医习业”中,孙思邈开门见山提出了德术并重的观点;在“大医精诚”中,孙氏进一步论述了医德与医术融为一体的深刻内涵。研究表明,孙思邈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创性地提出了医者的品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系统阐述了传统医学伦理思想;毋庸置疑,“精”与“诚”是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根本精髓,所谓的“精诚合一”,是“医术”与“医德”并重的要求,是“术”的精益求精和“德”的纯粹高尚有机结合。孙思邈主张,医者必须精诚合一,既要有精湛的医术也要有高尚的医德,二者缺一不可。孙思邈主张,高尚的医德是促进医术进步的力量,更是保障医术用于正途的关键所在,而高明的医术往往需要以高尚的医德为基础,二者必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唯有精诚合一、德才兼备、才能担当起济世救人的大任,最终成为社会尊重和爱戴的医者。三是以仁爱为准则的医德规范。孙思邈在传世医典《千金方》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医者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其要点为“博及医源,精勤不倦”[3]。孙思邈提出,作为受人尊敬的医者,不仅其医术要精良,即“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严谨勤奋治学”,更要时时保有一颗同情病人的心,即“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同时,无论身份门第、高低贵贱,对待病人应该一视同仁,即“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苍生大医”。第一,孙思邈提出,面对病人进行诊断是,应该“至意深心,泽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汤药,无得参差。”特别是在遇到复杂情况时,更应该“临事不惑,审谛覃思。”第二,孙思邈主张医者“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应该“言行端庄,不皎不昧”。第三,孙思邈认为医者的仪表举止对病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医者应该“望之俨然,宽裕汪汪”,强调医者必须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出发,多替病人和家属着想,多体谅患者和家属的心情。第四,尊师重道,勿骄勿妒。孙思邈提出,医者应该“志存救济,勿骄勿妒,尊师重道,切磋医术”。即,尊师重道,坚守同道相互尊重这一道德原则。诸如此类,《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所阐述的这些规范性的内容,被后世的习医者、业医者所推崇和传承[4]。
二、孙思邈医德思想转化为医学生德育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全科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基层医疗工作需要大量全科医生,为老百姓解决基本医疗问题。因此,传统的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全科医学生的需求。本文通过急诊教研室深入了解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并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全科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思考
全科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不论是在学科的特性还是工作环境,急诊医学与全科医学有着密切联系。我院是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急诊教研室承担了我院全科医学生的大部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培养全科医生特殊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技能的目的,因此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了解培养全科医生的内在要求
全科医学学科有以下4大特性:学科属性实用性强;学科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诊疗思维过程强调整体性;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阶段具有不可分割性[1]。全科医生主要解决的是疾病的首诊分诊、急诊抢救、患者转诊及健康教育问题。这要求全科医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帮助老百姓诊治常见病,又要及时做好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还需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可见全科医学的最重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实用性。在探寻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过程中,需尊重这一规律,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2]。
2注重临床思维的拓展
医学哲学观培养医学生思索
医学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诞生而产生、丰富与发展。考察人类医学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不同医派无一不是从哲学中孕育而生,在哲学中得以成长、发展的,二者具有鲜明的同源性。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在论述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不足时,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现代医学新的发展模式,这标志着医学的模式正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充满了辩证统一思想模式的转变,也更加印证了恩格斯“自然科学向哲学辩证思维复归”的观点。现代医学哲学模式的建立对未来医学人才的思想品德、专业理论、医疗技术、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只有知识更加广博,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式、全方位、统一整体辩证的思维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其本质就是按照系统医学哲学观来培养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随着医学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全球化、国际化,按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来评价医学院校及医学生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医学专业素质,而且应有高尚的医德,只有这样才能把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医学是一个需要付出毕生精力的学科,因此要有“笃学精术”的品格,要培养学生刻苦求学的意识,尊重科学知识,踏实钻研的精神,树立修身为本的理念。坚持修身为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未来职场生涯中能够把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医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思想的“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医学生具有哲学家的品质:大公无私、谦虚、高尚、沉着、冷静的判断,具备必要的知识,无邪,不迷信,用冷静的思想和理性的经验去探索病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一些西方哲学思潮相继传人,各种流派的思想也纷至沓来,如何明辨精华与糟粕,不被西方的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对医学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能不能从思想上给学生以“顶层设计”,给学生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在当今医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主张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医学生的教育与实践,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抛弃狭隘的功利目的,培养超脱的心境,塑造追求真理、探讨医理医源、关怀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境界,从而提高医学生自身科学研究与坚持真理、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尚情怀与素养。对医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突出“人文关怀”教育,把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只有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以维护生命作为医学最高使命和职责,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才能恪守职业道德,才能摆脱“技术至上”“物质至上”的观念束缚,从而构建起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人文理念,使思想教育成果延伸和渗透到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之中。
二、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使医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不断将现代科学技术向医学领域持续、全面引入的过程。在生物医学模式下,人们对疾病的研究和对患者的治疗更为专业和深人,生物医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率和治愈率,但也存在致命的弱点:重视技术、物质和人体,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大量介入,医学的“人文性”正在逐渐地丧失,表现出明显的失人性化倾向。医疗服务的过程也成为工业流水线式的操作过程,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对被服务者的心理关心,只重视“病”的存在而忽视了“患者”。当前,多数的医疗纠纷、医患冲突大都产生于这种失人性化的服务,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医生仅仅是对“病”感兴趣,而忽视“病”的主体——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使其自尊心受到漠视与侵害,从而对医疗过程产生不信任,甚至抵触、对抗。现代医学模式的兴起和发展,使现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更为密切,使医学研究更多注意到人的整体性、社会性、自然性等属性,使医学教育趋向综合化、整体化、多元化发展,回归到了人文关怀和人道思想上。因此,现代医学教育必须加强医学生系统医学哲学观的培育。使学生树立起宏观与微观、静止与运动、整体与局部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观,不再以静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的方式看待分析生命现象,以应对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基于以上医疗现状,近几年,医学教育把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放在了一个重要位置。这些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准医生”们,如果没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没有正确的人文理念,很难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要改善医疗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很难实现。因此,医学教育要着眼于医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系统医学哲学观来构建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正确的人生观来构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我们在医学生教育中挖掘整理当代医学大师的人文精神,为医学生人生观教育积累生动活泼的教育素材,发挥医学大师们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激励和教育医学生。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医学生而说,人生观既是对自己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也是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当代医学大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挖掘他们的精神财富,运用于医学人文教育之中,突显他们的榜样的力量,是对医学生进行人生观培养的一剂良方。医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患者,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与荣耀,才能担当起社会赋予的增进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
三、以系统医学哲学观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医学生评教成效
教学质量监控是现代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学生评教工作就成为各级领导了解教学信息,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工作状况,强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的逐步完善,网上评教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学生评教活动的主流形式。网上评教是由学生自行通过网络进入教育在线管理系统,对授课教师分别进行评教的方式[1]。网上评教有参与面广,获取信息快捷等优势。但由于网上评教开展较晚,其管理制度欠完善、条件不充分;参评人员对其认识不清、态度不端正及网络道德境界不高等多重因素影响[2],学生网上评教的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对某省医学高校的学生进行网上评教及其问卷调查,分析现存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1~12月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选取某省一所医学高等学校的二至四年级的412名医学生进行网上评教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7.1%。学生的一般情况:男生189名占47.2%,女生211名占52.8%;二年级学生131名占32.8%,三年级132名占33.0%,四年级137名占34.2%;护理专业学生128名占32.0%,临床专业学生135名占33.8%,药学专业学生137名34.2%。
1.2调查方法
采用网上评教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自行设立和编写,设计的内容包括专业,年级,参加网上评教的时间,学生网上评教的必要性、真实性等。
医学生实践汇报材料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阶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要途径。作为医院的一名临床实习生,我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科室讲座和实际操作等活动,认真努力的学习临床知识和学习作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职责和任务。
经过了十个月的实习生活,内心真是百感交集,回想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从一开始怀着紧张恐惧的心情到医院实习,一直到参加院内活动,熟悉温馨的医院环境与职场文化,并调适自己主动去接触人群,不仅是病人,也同院内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都是在课本中学习不到的宝贵知识,但却是初入社会的我们不可缺的经验与成长。十个月的实习生活,使我成熟、进步了许多,现将我在市人民医院实习成果的总结如下:
1、通过了医院对我们实习生第一次的考试,迈进了实习生涯中的第一个科室——呼吸内科。初到科室,什么都不懂,后来渐渐的从第一次给病人肺部听诊、第一次开化验单、第一次开药,渐渐的熟悉了这个环境,熟悉了工作情况,开始看书掌握一般常用的药品、药量,重点针对现有的病人所得疾病认真作好实习笔记。由于天气季节的原因,现在住院的病人很多,使我有机会详细地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每收住一个新病人,我都和其他实习的同学主动的量血压,做心电图,辅助老师做体格检查,认真地听老师分析。在此期间我主要熟悉了呼吸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熟悉了常用药物,刚刚去呼吸内科时我还不适应,但我服从领导安排,不怕麻烦,向老师请教、自己摸索实践,在短时间内就比较熟悉了呼吸内科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2、实习了一个月之后,想到老师对我工作的认可,让我带着些许自信到了第二个实习科室——神经内科。对于开化验单熟练和看头颅CT和头颅核磁的困难,让我深知自己还要保持谦虚的心态,接触新的知识,开始的时候什么也看不懂,在神经内科实习将近两周的时候,通过老师对我耐心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能看出简单的脑出血、脑梗塞等成像图片。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在神经内科要注意监测血压,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区分脑出血与脑梗塞,从CT或MRI可以加以鉴别。每天查房后,开处方、开化验单成了我的主要工作,完成老师交予我的工作,我一边看书一边拿片子对照着看,进而达到课本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对我的学习更加的有帮助,当人们需要你的时候,就要迅速的到达他们身边,给他们一个安心的微笑!
3、接下来的三个月我在内分泌、消化内科、心脏内科进行我的实习生涯。在内分泌时,我看到很多糖尿病的病人,因为是第一次深接触糖尿病,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每天为所有糖尿病的病人测空腹、餐后两小时的血糖,通过血糖的情况为病人们调解胰岛素的剂量,每次主任大查房,总是很认真的为我们讲解知识,还有一些其他疾病的处理,在内分泌科的一个月使我明白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的并发症,所以我常和病人聊天,让他们多注意自己的饮食、运动,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到了消化内科,我看到了很多典型的病例,例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也学会了根据病情都应用什么药。老师还交我一些常见病应用简单的药就能治愈。
4、心内科使我实内科的最后一个科室,回想在心内的一个月,最让我开心的事,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听诊器听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心音,如房颤和早搏,看了正常和异常的心电图,也参加很多次重病号的抢救,亲身体会到那种在生与死边缘的选择和抢救时紧张的气氛。在心内科应注意病人体位,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闷气促。学会了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用药,以及心肌梗塞的溶栓和溶栓成功的指征。
医学教育下医学生医学教育思考
1原因分析
1.1宏观因素教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改革步伐缓慢、经济发展区域失衡、文化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
1.1.1医学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偏离,人文医学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往往只重视医疗技术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医学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医学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开设一些基础性课程,如文史哲、艺术欣赏等,完全背离我国医学教育的实质。
1.1.2我国教育重理轻文,人文医学教育未得到重视长期以来,重理轻文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样虽然培养了医学生的理解、概括、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忽视了开发医学生的意志、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现阶段的医务工作者,既要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1.2微观因素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本身的教育观念、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1.2.1教育观念体制落后调查研究显示,53.03%的学校其人文医学教育的阻力主要是教育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育体制改革缓慢;51.62%的认为人文医学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学校决策者;进一步分析发现,53.48%的认为来自学校决策层的阻力,是他们在观念上认为人文医学教育不重要,46.5%的认为他们认为很重要,但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太麻烦了,不易做到。这些数据说明,教育观念、体制是影响医学院校人文医学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医学生眼科学教育问题
1课程模式
理想的医学教育课程应该定位于精英培养,课程模式多样,不断推陈出新,重视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引进新版教材和学科前沿的参考资料,配备优秀教师主讲八年制的课程,加强远程教育合作,提供交流培养机会。适当增加高技术含量的部分知识内容,如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诊疗的发展动态,屈光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发展以及显微手术的应用等。结合国际眼科学教育课程(InternationalCurriculaofOphthalmicEducation),积极借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基因到社会”课程的设计框架,将整体课程设计与临床实践需要相结合,努力实现医学预科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合理安排临床技能培训与科学研究工作的时间,给予医学生更多参与人生规划、设计的机会,有利于今后顺利完成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换。
2教学方法
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定位于知识传承,强调医学知识的掌握多于启发,对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足,致使医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医学生的眼科学教学过程中,推广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如临床技能模拟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网络教学、双语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多媒体等形式,开展课堂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引入并培养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思维,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有利于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中,全面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沟通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使医学生对眼科学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
3教学评价体系
规范、系统的临床培养包括:熟悉临床工作流程、规范化书写医疗文书、各种临床技能的培训、互动型教学查房模式、制度化的实习小讲座、双语教学、课后拓展和出科考核等。理想的考核方法不应仅以分数为依据,而应在关注医学生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知识整合、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评估以及情感、思维、能力的评价。在保持传统的理论终末考试的基础上,将临床见习和PBL教学纳入评估范围,引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建立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模式及一定的淘汰制度。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确定统一标准使评估相对公平和公正,并在临床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我们在眼科教学中应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眼科医学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提高眼科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进行初步探索和尝试。
医学生英语教学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为提高临床定向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方法: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方面探讨了将传统教学方法与App辅助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对学生在口语、词汇、阅读及综合知识等方面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均优于对照班。结论:移动终端App在辅助临床定向医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方面有积极效果的结论。
关键词:临床定向医学生;英语学习;App辅助教学;教学效果
“临床定向医学生”即“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是国家在2010年开始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目的是为乡镇公共卫生机构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全科型临床医学高级专门人才[1]。一直以来,临床医学生的英语教学是培养高水准医生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定向医学毕业生来说,职称晋升放宽了外语要求,以基层为主的职业特点和职业环境也为他们的英语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临床定向医学生的英语教学问题凸显。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得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2]。本文应用移动终端App于临床定向医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旨在为改善英语教学现状、提高定向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提供建议和参考。
1新时期下临床定向医学生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
1.1选取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英语的教学目标应为:通过英语学习,首先,培养人文意识,使他们成为医德高尚、以人为本的好大夫;其次,培养英语技能,借助英语这门工具辅助专业发展,实现与世界的双向沟通;再次,培养创新意识,为以后的科研奠定一定的基础[3]。临床定向医学生还应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信息,以使自己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型医生。1.2创建更多实际应用的语言环境社会的发展。加大了医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临床定向医学生出于个人职业规划的需要,希望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及实习的压力大,很难有时间系统学习[4]。所以,教师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向更实用性和职业性方向发展。1.3采用更加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定向医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英语学习时间少,而教师死板的讲授式教学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载体出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使得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革成为可能。因此利用新环境、新媒体、新理念,积极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师和学生新时代的渴求[5]。1.4培养走上岗位后持续有效的自学能力。在终身学习的社会背景下,定向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学能力成为关键。只有具备良好的自学观念和自学方法,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职业压力的增大,工作岗位和环境的限制,依然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持续提高医学专业素养[6]。
2面向临床定向医学生利用移动终端APP辅助英语教学的效果研究
- 上一篇:医学论文范文
- 下一篇:医学生社会实践论文范文